第一篇:世界葡萄酒推广体系
世界葡萄酒推广体系
骆秀雯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葡萄酒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我国葡萄酒业目前处在机会与威胁同在的时代。在此基础上,从葡萄酒业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刻分析了葡萄酒企业应该立足于现状,着眼于未来的企业发展战略。寻求更好的推广体系。
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它的历史超过一万年。葡萄酒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很好的普及与推广。中国的葡萄酒从西汉开始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葡萄酒在中国一直没有普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保健意识的增强,我国的葡萄酒产业迅速发展,饮用葡萄酒的益处已越来越得到国人的认可,葡萄酒在中国的消费越来越大众化,这也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葡萄酒市场,在过去几年世界葡萄酒销量的年增长率为1%左右,而中国的平均增长率超过10%。加入WTO后,我国的葡萄酒业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面临国际化的新挑战。本文通过对国内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外葡萄酒发展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在新、旧葡萄酒生产国进行的行业改革,就中国葡萄酒业的推广应采取的战略和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弘扬改革创新意识,为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本文导论部分说明了论题的选择和意义,回顾当前葡萄酒研究动态,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部分分析国内外葡萄酒发展现状,国内葡萄酒市场需求稳步提高,消费者消费心理趋于理性,大批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葡萄酒市场面临巨大的挑战;国际上新旧葡萄酒生产国提出改革举措,如法国的酿酒和酒标改革,澳大利亚的品牌打造策略,日本和西班牙的新葡萄酒营销策略等。第二部分分析我国葡萄酒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产品质量不容乐观,葡萄酒生产标准还不健全,营销策略比较单一等。第三部分是结合国外葡萄酒发展的经验和中国葡萄酒发展现状,提出中国葡萄酒产业推广策略,包括人才储备,政府支持,产业管理标准化,新营销思路和品牌策略,特别是葡萄酒专业人才的培养。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葡萄酒业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积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加强自身管理,拓展营销思路,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葡萄酒企业会从容应对金融危机,保证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葡萄酒业发展现状
我国葡萄酒生产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到唐朝时已有 “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著名诗句。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只有几个葡萄酒厂,全国葡萄酒产量仅为200吨。新中国成立后,葡萄酒业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发展的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78年全国葡萄酒产量达到614万吨。80年代后,我国葡萄酒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1988年全国葡萄酒产量达到30180万吨,虽然之后的几年葡萄酒产量有所减少,但是这几年随着人们对葡萄酒认识的深入,葡萄酒产量又呈现了回升趋势。
总体来说,我国葡萄酒业目前正处在机会与威胁同存的时代:
1.我国葡萄酒企业面临着非常诱人的发展前景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对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葡萄酒销售收入首次超过百亿达1023286.6万元,葡萄酒产量达到43.43 万吨,实现利润总额12558435万元,为国家上缴税金120749.4万元。根据世界葡萄、葡萄酒组织OIV2004年的统计,中国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已占世界第五位。
2.我国葡萄酒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威胁
随着中国的加入世贸,我国葡萄酒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威
胁:关税降低的威胁。按照中国的加入世贸承诺,2005年1 月1日起,葡萄酒关税将从原来的34.4%降至14%,如此一来,国外著名品牌葡萄酒势必会降低价格,增强中国消费者的接受度。"国外品牌的本土化威胁。目前,我国葡萄酒的市场空间仍然较为有限,加入MNI 以后,国际葡萄酒企业纷纷加大了在中国的本土化渗透策略,这无疑于加大了对国内葡萄酒企业的冲击。市场放开的威胁。加入MNI 后,要求我国进一步降低关税的同时开放国内市场,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降低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而国外葡萄酒巨头在资金、技术、人才、机制、品牌、营销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二、制约葡萄酒业发展的因素
1.葡萄原料产量与质量不稳定
气候条件及变化对葡萄酒企业赖以生存的葡萄原料的产量
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不仅影响到葡萄酒的产量,而且对葡萄酒的质量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气候的影响,全国葡萄原料!2005年普遍减产,尤其以山东地区的葡萄减产最为严重。山东地区的红、白葡萄品种分别减产!20%至30%,由此导致了葡萄原料收购价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浮,红葡萄品种的收购价从!2004年的1.0元/kg~1.2元/kg上涨到2005 年的2.3元/kg,白葡萄品种的收购价从0.7元/kg~0.9元/kg上涨到1.4元/kg~2.0元/kg,由此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往年相比有所增加。
目前我国的葡萄酒生产模式基本上停滞在葡萄种植与葡萄酒生产分离的尴尬境地。大多数葡萄酒酿造企业与果农是买卖关系,而果农种植葡萄追求的是高产,收购价格的高低是他们最为关心的,而不注重葡萄的质量。由此便导致了葡萄原料的质量不高,影响了下游葡萄酒的品质。缺少高端品牌
我国还没有真正的高档葡萄酒。高档的国外葡萄酒一般在几百元或更高的价位,而国内葡萄酒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每瓶80
元以下的中低端市场,其中3大品牌(张裕、长城、王朝)与一些新崛起的地方品牌集中在20-80元的中档市场,而低端市场主要以山葡萄酒为主。这些国产品牌的销售终端主要集中在超级市场,而一些中高档饭店酒楼则主要销售国外进口品牌。在高端细分市场上,本土葡萄酒品牌的占有率基本为零,随着中国的加入世贸,更多的外国葡萄酒会进入中国市场,而这些国外品牌将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
3.专业技术力量和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在葡萄酒酿造方面,面临着科研水平低、可转化成果少的局面,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专业人才匮乏。企业虽然购买了进口的设备,但是酿酒技术与世界领先国家相比仍然落后不少;即使参考了国外的先进工艺,耗材也是严重依赖进口。
三.葡萄酒业发展战略探讨
1.纵向一体化概念的界定
纵向一体化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续生产阶段、或者将生产和销售阶段结合到一个共同的所有权支配下的动。按照企业投入、产出的产业链方向,纵向一体化战略有两种形式:一是企业沿着生产经营链向产品销售方向扩展,如组建自行销售或服务的网络,或者将产品进行深加工以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即企业向其下游产品方向进行扩展,此种形式的纵向一体化战略又称为企业的前向一体化战略;二是企业沿着生产经营链向材料供应方向扩展,如自行生产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能源或矿产等,也即是企业向其上游产品方向扩展,称之为企业的后向一体化战略。
2.葡萄酒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的选择
(1)葡萄酒生产企业采取后向一体化战略可以获得以下利益:通过市场交易的企业内部化缩短供应联的管理,减少了
采购环节的费用支出,从而节约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我国只有极少数葡萄酒酿造企业拥有自己的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其余大部分企业都依靠向果农收购葡萄以获得葡萄原料。因此,一到了葡萄收获季节,我国葡萄酒企业就会派出大量人员前往葡萄产区收购葡萄原料,由此导致大笔的费用支出也是不言而喻的。
(2)通过纵向一体化稳定了上下游业务关系,有利于控制与协调,使得个个环节更为紧密配合,确保了供给和需求,增强了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大大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葡萄酒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可以改变目前葡萄原料采购方式的弊端:首先,可以保障葡萄原料的稳定供给。目前,我国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葡萄酒企业拥有自己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大多数企业还是依靠向果农采购的方式获取葡萄原料,在这样的情况就不能够保证葡萄原料保质保量的供给,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如果建立了自己的葡萄种植基地,就可以改变过去田间作业的方式,采用科学、现代化的种植方式,提高葡萄的质量,同时保障企业自身生产的需要;其次,有利于提高葡萄酒品质。在葡萄酒业推崇“七分葡萄三分工艺”之说,与通过采购方式获得的原料相比较,葡萄酒企业自行种植的葡萄
更加容易在质量上进行严格控制。以法国波尔多为例,该地区共有11万h㎡葡萄园,却拥有112万家酒厂。法国酒庄实行的是自己种植、酿造和销售,讲究从葡萄的种植、管理、葡萄酒的酿造、销售一条龙作业,把葡萄酒的质量控制提前到种植环节,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控制,力图在每个环节上保证酒的品质,以最大可能地体现各自的酿造风格。
(3)通过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有利于企业塑造高端葡萄酒品牌。庄园酒本身就是高端葡萄酒的象征;同时通过在企业的酒庄内举行一系列的体验营销活动,让消费者体验产区所处地域文化、葡萄酒消费文化、产区之内的葡萄酒品牌等,由此可以让他们将短时间的旅游体验带走,而且扩大口碑传播效果。诸如此类,都可以帮助葡萄酒企业塑造高端品牌。
(4)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可以在防御竞争对手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葡萄酒企业的发展对葡萄种植业有着非常大的依赖性,而葡萄种植业又依赖于气候、地理条件这些稀有资源。2005 年7 月1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始施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若是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那么企业不仅可以防御竞争对手采取一体化或其他方式抢占各种资源而对本企业的封杀,而且还可以运作地理标志,保护自身的产品,增强企业的竞争.葡萄酒企业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也会面临诸如固定成本增大、管理成本上升、经营灵活性降低等风险,因此,中小型葡萄酒生产企业在采用纵向一体化时应当谨慎,从自身条件出发决定是否采用此战略.。
第二篇:香格里拉葡萄酒网络营销推广设计
郑州******学院毕业设计
香格里拉葡萄酒网络营销推广设计
姓名:王** 班级:08电商
学号:083001760 指导老师:张*
2010年12月22日
目录
摘要.................................................3 一 葡萄酒市场现状....................................4
(一)市场发展前景................................4
(二)葡萄酒企业分布及市场.......................5 二 葡萄酒的竞争情况..................................6 三 香格里拉企业资源分析..............................7
(一)竞争优势...................................7
(二)香格里拉产品市场定位.......................7
(三)产品现有的营销策略.........................7 四 香格里拉的网络营销策略............................8
(一)博客营销....................................8
(二)即时通讯营销................................8
(三)搜索引擎营销................................8
(四)事件营销....................................9 五 香格里拉的网络营销优势............................9
(一)具有极强的互动性。.........................9
(二)能够帮助企业增加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9
(三)创新营销方式。..............................9
(四)拓展企业的服务空间。........................9 六 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1
摘要
伴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已不断的提高。其竞争也日趋激烈,葡萄酒企业存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挖掘新的市场潜力,扩大市场份额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网络营销在葡萄酒企业中备受青睐。基于此,在分析了葡萄酒行业的特点后,我在此以香格里拉葡萄酒为例,进行网络营销的推广设计。
关键词:香格里拉葡萄酒 网络营销
一 葡萄酒市场现状
(一)市场发展前景
2009年,在经济回暖和消费市场升级的带动下,食品饮料行业的产量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09年全年葡萄酒产量为96万吨,增速27.63%,较2008年回升3.8个百分点。单月来看,葡萄酒12月产量为13.24万吨,同比上升72.78%,较11月的增速继续提升15个百分点。从2009年5月开始,葡萄酒的产量开始转正,进入四季度,葡萄酒的产量增速一度超过白酒,成为酿酒行业中的领头羊。2010年1-2月,葡萄酒的累积产量为14.33万吨,同比增长18.01%,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23.19个百分点。2010年葡萄酒销售复苏势头稳定,产销量保持增长。葡萄酒1月单月产量为7.15万吨,同比增长6.12%;2月单月产量为7.18万吨,同比增长32.83%,增速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长。数据表明国内葡萄酒的销售增长势头稳定。国内葡萄酒市场增长空间较大,预计未来两年葡萄酒将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虽然近期进口葡萄酒的数量有所上升,但由于进口葡萄酒在品牌影响力和渠道建设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短期内对国内龙头企业葡萄酒销售的负面影响将较小。2010年成都春季糖酒会的成功召开,葡萄酒行业的快速增长,都显示了经济回暖、居民收入增长所进入的消费升级时代。目前中国人均葡萄酒年消费量是1.1kg,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9kg,只是全球平均数的1/3,中国葡萄酒市场还存在非常大的空间。并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后对健康意识的提升,也有助于葡萄酒消费的持续快速增长。
2010-2015年,中国葡萄酒行业也将迎来迅速地发展和深刻地变化。国外原酒的采购(包括通过跨国收购酒庄、葡萄园、原辅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手段获得原料)和国际市场的渗透(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生产性企业),这两个变化趋势将使中国葡萄酒行业进一步融入产业的全球化链条之中。企业在市场上最基本的竞争载体是产品,随着竞争升级,价格、渠道、传播、品牌、服务和资本等手段会被成熟企业逐渐采用,现代企业之间最高级的竞争手段就是通过资本运营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并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作为一种较高水平的竞争手段,资本并购已经逐渐成为中外巨头逐鹿葡萄酒市场的利器。通过资本来拓展业务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是各行业巨头应对竞争的有效手段。而在中国葡萄酒行业已经不乏这样的巨型航母,它们的扩张之路将为资本并购留下巨大的遐想空间。随
着国内经济发展和民众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者对葡萄酒产品的消费观念将会变得越来越开放,不论是国产葡萄酒还是进口葡萄酒,只要具有良好的性价比都会成为消费者的理性选择。而且,国外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是对国内葡萄酒市场消费的有益补充,它丰富了市场供给,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极化的需求。而且,通过与国内葡萄酒产品的竞争,还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利益组合。这都使得国内企业不仅仅要关注产品概念的开发与传播,还要重视产品质量本身,用更为规范的工艺与策略来开发与引导市场消费。电子商务也将成为企业日常运营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酒类企业也将从顾客精神或者心理层面来与市场沟通;中外合作的手段会更为丰富等都将是未来营销环境中的可能因素。未来,中国葡萄酒行业将会发生深刻地变化。只有审时度势的企业才能够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获得长足的竞争优势。
(二)葡萄酒企业分布及市场
葡萄酒企业情况——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1月27日创立,是国家商务部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5656万元。主要生产、销售“香格里拉葡萄酒”、“大藏秘青稞干酒”等系列产品,是云南省首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创立以来,致力于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业务发展迅速,产销量及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在国内同行业名列前茅,先后被云南省卫生厅评为“食品生产经营放心企业”,“云南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执行标准先进单位”和”迪庆州纳税先进企业”。(“香格里拉”干红葡萄酒是云南十佳名酒。“香格里拉.藏秘”青稞干红酒是“云南省名牌产品”;“香格里拉”、“香格里拉.藏秘”商标是云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的“云南省著名商标”).2005年“香格里拉”等品牌葡萄酒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香格里拉品牌先后还被评为中国红酒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和亚洲品牌500强。
公司成立以来,特别是华泽集团(金六福企业)旗下香港上市公司:金六福投资有限公司(472-HK)控股香格里拉酒业以来,公司得到快速发展。先后在香格里拉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秦皇岛和山东烟台投资建厂,引进国内外一流的酿酒技术专家和葡萄酒生产设备,已形成年产2万吨葡萄酒、青稞干酒生产能力。为生产独具个性的优质葡萄酒和青稞干酒,公司在世界自然 5
遗产“三江并流”核心保护区云南迪庆德钦金沙江、澜沧江腹地建设了万亩青稞基地。在云南迪庆德钦、河北秦皇岛和山东蓬莱等中国优质酿酒葡萄产区投资自建了5000多亩葡萄园。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科学的栽培管理,确保了公司的葡萄和青稞原料供应。
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秉承“用心酿美酒,诚信铸品牌”的方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2003年已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认证。
香格里拉葡萄酒营销网络
云南香格里拉酒业有限公司目前的营销网络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云贵高原、东北一小部分。
二 葡萄酒的竞争情况
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容量不断增加,市场需求日益扩大,葡萄酒市场环境正在走向成熟阶段。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到全球葡萄酒的产销量,金融危机将给传统葡萄酒产销国带来重创,随着中国等新兴葡萄酒市场的兴起,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葡萄酒的需求和销量都呈现减弱的趋势。在传统欧美葡萄酒产销量虚弱的前提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型葡萄酒市场迎来发展良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的葡萄酒也受金融危机影响,但是,葡萄酒增速的态势不会改变。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葡萄酒消费将逐渐成为大众消费的重点。我国城乡消费零售的指数也越来越高,这也对葡萄酒的消费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葡萄酒近几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产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长,成为酒类行业中的朝阳产业。预计到2015年,我国葡萄酒行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400亿元以上。在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下,一些国外葡萄酒品牌纷纷转战中国,这将加剧我国葡萄酒行业的竞争。不过由于中国的葡萄酒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葡萄酒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所以在近几年内,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葡萄酒消费的上升推动力有多方面,一方面专家研究发现适度饮用葡萄酒可以预防心脏病、癌症、老年性痴呆,加上媒体对健康消费理念的宣传,使得人们逐渐将葡萄酒作为日常饮品,同时刺激了宾馆、餐厅、咖啡屋、超市等渠道的销售。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经济收入提高,对葡萄酒的了解日益加深,消费者逐步
由普通消费转向高档消费。这种趋势在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未来市场增长率将越来越高。未来几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葡萄酒都会逐步取代其它酒类饮品,占据主导地位。预测到2010年,中国葡萄酒产量将达到80万吨左右,每年平均保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中国葡萄酒行业2015年计划中还对行业的总量和结构发展制定了具体的目标:总量方面,计划产量每年增加5万吨,争取2015年总产量达到酒类总产量的3%;产品结构方面,全汁酒达80%以上,2015年全汁酒达100%,干型酒占总产量的50-60%,逐步提高产品的档次。总体而言,行业发展的目标是不断提高葡萄酒的产量,增加葡萄酒的销量和普及率,同时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档次,逐步与国际接轨。
三 香格里拉企业资源分析
(一)竞争优势
品牌优势:品牌定位“融中西文化为一体的圣地美酒”。
文化优势:“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一直以来就是“伊甸园、理想国”的代名词。神秘、典雅的“香格里拉”气质,恰好与葡萄酒相得益彰,两者的结合成就了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传奇。
成分优势:选用优质世界酿酒品种,充分提取葡萄当中对人体有价值的营养成分。
质量优势:公司始终重视产品质量,使香格里拉葡萄酒在国内享誉,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二)香格里拉产品市场定位
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对不同档次葡萄酒的需求,并结合香格里拉葡萄酒产品多样性的品质特点,香格里拉公司专门研发了老树系列,风格系列,单品系列,恒美系列和天籁系列等五大些列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三)产品现有的营销策略
主要是传统销售:主要有超市,商场,大型酒店,KTV等,采用厂家与经销商合作的传统营销模式。
四 香格里拉的网络营销策略
(一)博客营销
博客营销是建立博客,分企业博客和个人博客,用于企业或个人与网友或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个人魅力和企业文化的体现,一般以诸如行业评论、工作感想、和专业技术等作为企业博客内容,以个人经验分享,相关建议、心情随笔作为个人博客内容。
让用户接近、倾听、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手段,使用户更加信赖企业深化品牌影响力。博客营销有低成本、分众、贴近大众、新鲜等特点,博客营销往往会形成众人的谈论,达到很好的二次传播效果,其实最有效而且可行的是利用博客(人)进行营销,这是博客界始终非常热门的话题。
我建议用人气较好的几个博客,新浪博客,和讯博客等些一些关于香格里拉葡萄酒的鉴别方法,经验分享,相关建议等贴近大众生活的内容,以此来吸引眼球。
(二)即时通讯营销
利用互联网即时聊天工具进行推广宣传,可以用QQ、旺旺、MSN等及时聊天工具与客户沟通,无论是产品资料、图片、以及活动信息都可以通过QQ 传输。
在葡萄酒QQ群中发一些香格里拉葡萄酒的产品信息,促销信息,或者可以通过图片发布一些网友喜闻乐见的表情,同时加上企业要宣传的标志。
利用即时通讯在线与客户交流,这样潜在的客户如果对产品或者服务感兴趣自然会主动和在线的商家联系。
(三)搜索引擎营销
主要是关键词优化,可以在百度,google等大型网站上做推广(主要是利用关键词优化来实现网站在搜索引擎排名靠前),例如搜索香格里拉葡萄酒就会出现公司的网站和信息,吸引顾客查找公司的产品,进而促成订单。
香格里拉葡萄酒的推广可以分内贸和外贸两种形式来做,做内贸可以利用国内比较著名的大型网站,百度,搜狗,阿里巴巴来做关键词推广,发大量关于香格里拉葡萄酒的产品信息,以此提高网站排名靠前,增加知名度。外贸的可以在雅虎,google,阿里巴巴外贸网站上做关键词优化。
(四)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可以说是炒作,可以是有价值的新闻点或突发事件,在平台内或平台外进行炒作的方式来提高影响力。例如:听说葡萄酒酒近期将全面提价,这对整个葡萄酒酒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进口葡萄酒会不会趁虚而入?首先撰写相关网络新闻类稿件,发表于各大论坛和网站,其次,联系相关新闻媒体,请权威人士出面做一下市场分析,提升企业形象,扩大知名度。
五 香格里拉的网络营销优势
(一)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布告栏、在线讨论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以极低的成本在营销的全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即时的信息搜集,同时也为消费者有机会对产品的设计包装定件服务等发表意见提供方便。网络营销降低了采购成本和促销成本的费用,省去了印刷、存储、邮寄等程序繁杂的工序,通讯、劳动力成本也大幅度节省。
(二)能够帮助企业增加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网络上可提供全天候的广告和服务而不需要另外增加开支。其次,能把广告与订购连为一体,促成购买意愿。另外,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联通国际市场,减少市场壁垒。
(三)创新营销方式。
客户的需求在增多,对欲购产品需要更多分析资料,对产品本身要求更多的发言权和售后服务。营销人员可以借助网络固有的互动功能,鼓励客户参与产品决策,比如说可以让顾客选择所喜欢的产品以及个性化的包装。在定制销售过程中,顾客参与越多,售出产品的几率就越大。
(四)拓展企业的服务空间。
网络营销的服务范围广,能够拓展企业的服务空间,如,葡萄酒的售后服务及在线信息反馈意见,增强企业的服务效率。网络营销迎合了当今社会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从大规模无差异性向个性化集中营销转化。它将目标市场细分得更为详尽,使企业可以深入每一个消费者家中去寻找商机,为其提供更贴心、更合口味的产品与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在网络上购买葡萄酒可以方便产品之间的比较,免除购物疲劳。另外,在网上还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
产品。
六 结束语
针对目前葡萄酒营销大多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这一问题,要打破传统的营销理念进行网络营销。通过香格里拉葡萄酒的网络营销推广实施,把香格里拉葡萄酒推广到全国,使香格里拉葡萄酒在网络上的销售量进一步提高。
通过对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网络营销推广,使我对网络营销推广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弥补了葡萄酒网络营销中的不足,并且进一步推进了葡 萄酒网络营销的发展,促进了葡萄酒的网络营销。
参考文献
[1]http:// 2009-2012年中国葡萄酒行业投资策略分析及竞争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2]http:// 2010-2015年葡萄酒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3]http://www.xiexiebang.com 云南香格里拉酒业有限公司网站
第三篇:农技推广体系
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巴州区玉井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何家美
最近,我作为乡镇基层干部、人大工作者有幸参加了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执法检查。在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先后深入部分乡镇和区农业局及其下属部分单位进行了认真检查。因我长期在乡镇工作,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情况比较熟悉,便利用检查的有利机会对区、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成效、现状、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
一、主要成效
长期以来,区、乡两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致力于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广大农技人员精诚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为推进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较大贡献。一是供应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农膜、优良种子等农用物资,有力的支持了农业生产。二是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有力的促进了生产发展。三是开展了多层次农业科技宣传培训,有力地加快了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四是实施了多项农业科研项目,建立了规模较大、标准较高、效果较好且各具特色的农业种养园区(科技示范基地),起到了辐射带动、典型引路的作用。
二、目前现状
1、机构设置。全区有14个区级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单位,49个乡镇(办事处)农技站。
2、人员编制。全区实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433人(不含农经),其中财拨304人,差补39人,自收自支(计划用工)90人。实有人员中,区级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25人,其中财拨155人,差补39人,自收自支31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08人,其中财拨149人,自收自支(计划用工)59人。
3、年龄结构。根据年龄分段统计,在433人中,35岁以下的只有103人,占24%;35-40岁的91人,占21%;40-50岁的153人,占35%;50-60岁的86人,占20%。
4、学历结构。433人中,大学本科13人,占3%;大专143人,占33%;中专、高中247人,占57%;初中及以下文化的30人,占7%。
5、技术职称。全区共有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154人,初级职称121人。其中:区级有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92人,初级职称62 人;乡镇有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62人,初级职称59人。
6、阵地建设。全区有10个乡镇农技站无站址,无办公场地。
7、设施设备。区级农技推广机构除近两年购置有电脑和检测设备外,没有其他设施设备;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任何设施设备。
8、管理体制。区级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上,仍采取的是各业务站独立运作方式。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双重管理,区农业局负责业务指导,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人、财、物。区、乡农技推广机构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性质,基本没有安排推广经费。
三、存在问题
当前,全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服务“三农”的要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队伍不稳、机制不活、保障不力、服务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
1、农技推广未摆上应有位置。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在思想上产生了“农业发展潜力不大”、“搞农业难以发家致富”的想法,自觉不自觉地把农业生产摆在了无足轻重的位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渐从党政重点弱化为部门一般性工作,进而在体制设置、经费保障、工作安排等方面未能摆上应有的位置。
2、农技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一是年龄偏大。乡镇农技站40岁以上136人,占65%。他们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参加工作的,特别是近20%的50岁以上人员,长期在基层工作,形成了传统的思维定势,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精力减退,活力不足。柳林镇农技站站长陈永国说,他现已56岁,先后四、五次向主管部门递交申请,要求辞去站长职务,因缺乏人员至今仍在当站长。二是知识老化。大专以上文化156人,占36%,中专(高中)及以下277人,占64%。具有高级职称只有34人,中级职称154人,加起来才占43%。现有区、乡农技人员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路出征的非专业人员。十多年来,新进入农技队伍的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极少,据了解,十年只进了2名大学生。农技队伍已处于青黄不接时期。在职农技人员没有参加过系统的业务培训。据区农技站站长朱永显介绍,他作为站长,87年参工以来未参加任何进修或培训,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导致了新一轮农技推广队伍知识断层及知识老化,业务能力下降,更难有效地向农民推广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三是力量不均。大多数乡镇只有2名左右的技术员,条件较差的边远乡镇只有一名,甚至没有,难以完成繁重的农技推广任务,而条件好的乡镇却多达30余人,造成干的干、看的看,技术力量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
3、推广经费严重不足。公业务费虽从2009年由人平1500元提高到1800元,但扣除报刊订阅、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费用外,真正能自身支配的钱很少;农技人员除财政直发工资外,福利待遇无法保证,90%的乡镇农技人员靠开展物化服务增加自身收入,抓农技推广的精力不足;农技推广经费一直未纳入财政预算,搞现场、抓推广、抓示范,不仅车费无钱报销,有时还贴上自己的工资。玉井乡农技站站长向刚每年引进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各类新品种,在玉女村三社推广示范基地进行品种对比试验,以便有针对性地向农民推广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因无推广经费,每年无偿向农民提供近2000元的种子、农药、肥料款,均靠自己物化服务的收入支付。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存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局面。农技人员情绪低落,纷纷感到“踏错了门,嫁错了人”、“一朝入农门,终身在基层”,付出多,回报少,单位穷,无任何下乡津补贴,工作无激情。
4、服务手段十分落后。大多数乡镇农技站的办公场所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年久失修,加之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很多乡镇农技站的办公用房已成危房,现基本无法使用;部分乡镇农技站的办公场所已被卖掉,无处办公,工作打游击。许多乡镇农技站仍处于试验无基地、服务无设备、检测无仪器的状况,导致推广服务手段落后,推广人员仍然靠“眼看、手摸、口说、牙咬”、“下乡两条腿,推广一张嘴”来搞推广,难以单独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
5、新技术推广难度较大。一是部分村社干部重视不够,支持减退,一些农户科技意识淡薄,在村社讲技术课很少有人参加。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均是老、小、病、残,他们既没文化、也不容易接受和掌握新技术。三是部分农户耕作粗放,科技含量较低。现在是会种田的不能种田(均是老人在家),可以种田的不种田(青年全部外出,大中专学生毕业后基本不回农村,同时也种不来田)。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一些农户怕荒芜土地受人议论,只图种上,种植质量却不高,技术含量较低。
四、对策建议
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广大农民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必须切实解决目前全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1、进一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若没有积极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就没有农业的稳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切实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抓好抓实。
2、进一步推进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一要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区农业主管部门既要加强对乡镇农技站的业务指导,又要保障有充分的人权、物权、财权,以便对人员进行调配和管理。二要分离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要强化农技推广人员的公益性职能,集中精力抓本质,将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的经营销售推向市场,并严格规范经营行为。三要改革人员流动办法。实行分乡(镇)定编,严禁超标,竞争上岗,整合资源,避免人才浪费;实行城乡交流、乡镇交流,激发工作活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加人员编制,提高新进大学生专业人才比例,增加新鲜血液。四要改革培训方式。通过分期、分批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农技人员掌握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进一步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利用科技下乡、试验示范、以会代训、赶场宣传、巡回辅导、印发资料、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实现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率。充分发挥区、乡各农民专业协会的职能作用,使之成为农技推广的新生力量。通过创新,实现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科学化,真正发挥好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作用。
4、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要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将推广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重点保证,确保对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确保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落到实处。
5、进一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功能。一要搞好阵地建设,确保有阵地办公。二要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肩负着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职能,必须要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才能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完成任务。三要开展技术承包、联产计酬、统防统治、领办园区等有偿服务,解决农民缺技术、缺劳力、推广难等实际问题,切实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二O一O年七月八日
对湘西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改革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谢建华
王汝荣
白应刚
为全面推进我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进程,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三农”的基础性作用,由州人民政府牵头,组织州农业、畜牧水产、农机等相关部门,于4月上中旬开展了为期半月的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和走访农户等方式调研,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对加快我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我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指县市、乡镇两级为“三农”直接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的种植业、畜牧水产、农机化等公益性职能的事业单位。通过调查,这些单位目前改革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主要是:
1.机构设置齐全但不够科学。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州共设置县乡两级农业、畜牧水产、农机化等推广机构602个,其中县级161个、区域站9个、乡镇级432个。从机构设置上看,虽全州每个乡镇都设有基层农业推广机构,但设置不够科学。县级推广机构设置分散,没有设立综合性农技推广中心,且有职能交叉重叠现象;乡镇综合服务站的设置不利于向上争资上项,不利于上下业务对口指导和服务。
2.编制经费虽有但不能保障。据调查统计,全州共核定基层推广人员编制3210人,其中县级1407人、区域站49人、乡镇级1754人。实有在岗人员3338人。全州161个县市级农业推广机构中,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146个,差额的有7个,自收自支的8个;全州441个乡镇(含区域)站中,属财政全额拨款的有366个,差额的75个。全州农业推广人员工作经费县市之间差异较大,人均在1000-4000元之间,部分县市没有工作经费。
3.人员队伍庞大但不够精干。据调查统计,全州实有在岗人员3338人,本科以上学历246人,大专学历1146人,中专学历1319人,中专以下学历499人,分别占7.7%、35.7%、41.1%、15.5%,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比重低;在编人员中,高级职称61人,中级职称700人,初级职称1278人,初级职称以下1171人,分别占1.9%、21.8%、39.8%和36.5%,中高级职称不足25%,基层农业推广单位缺乏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推广人才。
4.管理模式多样但不够高效。经调查,全州基层农业推广站目前管理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以县管为主,即人、财、物、事由县农业行政部门管理,乡镇政府仅管日常工作;二是以乡镇管理为主,即人、财、物、事由乡镇政府管理,县市农业行政部门仅负责业务指导;三是县乡共管,即县农业行政部门管理人事和业务,乡镇政府管理财务和日常工作。从调查座谈走访中我们发现,基层站管理模式以县市管理或乡镇管理为主各有利弊,但都不够高效。
5.设施建设有所改善但仍滞后。近年来,全州基层站基础设施建设、办公设备配置虽有所改善,但尚有298个属于无站房、无设备、无基地的“三无站”,基础设施、设备、基地建设严重滞后,离“五有”标准(有较好的场所、有齐全的办公设备、有先进的技术服务手段、有一处较好的培训场所、有一定规模的试验示范基地)相距甚远,严重影响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
二、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思考
1.进一步统一改革认识。我们应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从发展我州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和解决我州“三农”问题的客观实际出发,进一步充分认识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步伐,确保改革与建设任务的落实。
2.进一步明确改革要求。加快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鼓励探索、改革创新,要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按照综合建设、分步实施的思路,加强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建设和条件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在管理体制上,要坚持公益性定位,强化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职责,切实解决乡镇或区域性农技人员服务缺位和不到位等问题;在运行机制上,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切实提高为农服务实效;在保障机制上,要对公益性人员编制、事业经费、服务条件等方面加大财政支持保障力度。
3.进一步突出建设重点。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中,应突出抓好条件设施等基础建设。要坚持“重点支持县以下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兼顾完善县级推广机构”的原则,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建站方式上,鉴于我州农业、畜牧水产、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尚未整合,可以“节约土地资源、集约建设资金”为原则,采取“分别设站、整合建设、集中办公、协调管理”的方式,引导各行业站的办公场所相当集中,实行办公设施、仪器设备、试验示范基地等设施设备资源共享;二是在投入方式上,应实行“两级投入、一级建设”,即中央和省里承担起建设投入的主体责任,县一级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三是在建设内容上,要侧重于办公场所、仪器设备、交通工具、试验示范基地等四个方面,具体建设内容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由各县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四是在建设标准上,应立足当前、谋划长远,适度提高建设标准,不搞只顾眼前的拼凑工程,切实提高建设质量,全面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础条件。
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建立起来的,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推广方式等均与当时的经济体制相适应,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这个体系已经明显地不适应。主要表现为推广主体单
一、机制不灵活、经费保障不足、推广与科研教育衔接不紧密等。因此,尽快构建一个高效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至关重要的历史任务。
我国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国务院于2006年8月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农业部于2006年11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意见》(农经发[2006]29号),相继提出了逐步构建“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要求。围绕如何深入贯彻两个《意见》精神,把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落到实处,我们课题组进行了认真调研和分析。
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两个《意见》精神,重新整合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在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同时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要坚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原则,实行政府统筹、多方协作、优势互补、平等竞争;要以项目为载体,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支持农业科教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农村和农业企业兼职等,实现推广形式的多样化。
关于如何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两个《意见》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各地也有许多成功的试点,如山东省牟平的经验,关键是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如何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发挥应有作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探讨。
一、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必要性我国每年大约产生7OOO项农业科技成果,但转化率仅为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由于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被闲置,造成了优质生产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缺乏科技创新注入,生产水平低下。究其原因,就是处于中间环节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仍无根本好转,处于主体地位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无力把科技成果及时扩散到农业生产中去,也没有很好发挥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在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把当前的两大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主体即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强化其科研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职能的前提下,同时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有利于解决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相互脱节的问题,形成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同时,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对强化其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职能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对农业科研单位来说,通过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缩短了科技成果推广周期,科研人员可以获得更多的新信息,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推广实践既是科研的延伸和继续,也是新的研究课题产生的源泉。对农业教育单位来说,教师和学生通过参与科技推广工作,能直接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对现代农业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特别是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农、爱农的专业思想。
二、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可行性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人员培养教育方面有独特优势。不断提高农民和农技推广人员的素质,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专家优势,具有先进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可以在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人员继续教育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一方面,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可以利用自身的专家优势,通过多种培训渠道,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愿意并且有能力接受新技术。另一方面,农业教育、科研单位通过举办培训班、开设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培养农业推广学士、硕士和博士,有条件为农技推广战线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
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具有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经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单一的政府主导的五级推广网以外,正在形成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涉农企业、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的社会农技推广网络。特别是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已经主动投身到农业技术推广的主战场,进村人户,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奠定了基础。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该院结合黄淮海农业科技区域创新中心建设,高度重视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把为全省及区域农业生产服务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成了1.6万平方米的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在全省80多个县建立了210处科技推广服务联系点和50多处推广示范基地,初步建成了遍布全省17个市的推广网络,并辐射到周边省份,全院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年均新增社会效益50多亿元。
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也有国外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广主体渐趋多元化,推广形式渐趋多样化。其中一些比较成功的模式就是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纳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由其自身或联合其他机构来完成科研成果的示范推广工作,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同时成为科技推广的生力军。
三、积极探索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形式和保障机制鉴于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已经广泛参与推广工作并具备明显优势的实际,建议通过修改《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地方法规,制定相关政策,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将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和现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同时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在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其通过多种形式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三大推广主体的有效融合。
1.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瞄准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每年选定一定数目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项目,鼓励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参与竞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申报转化推广项目必须有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作技术支撑;实现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机构的有效对接。
2.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与地方政府、涉农企业等联合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通过有效运作达到以下目标:一是使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的科研成果进一步熟化;二是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集成创新;三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积极采用新技术;四是形成规模优势,进一步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
3.选派科技特派员,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在新形势下,把科技、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植入农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有效措施。要鼓励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采取创办科技实体等形式,引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深化。
4.鼓励科教人员深入农业第一线,直接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农业科研、教育单位要有计划按比例地组织科教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公益性推广服务工作。与之配套,建议在农业科研、教育单位设立一定比例的农业技术推广岗位,在科教人员工作量中规定10%-30%用于基层推广服务(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自2005年起规定占中层班子任期目标考核的10%),并允许农业科教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农村和农业企业兼职,其合法收入应受保护。
5.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举办农技“110”、网络医院等推广形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推广服务,成为农技推广手段创新的一个新亮点。山东省寿光市2006年4月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蔬菜网络医院”。全市16个乡镇建立了210个站点,菜农和专家可以随时在网上见。网络一端连着菜农,另一端连着蔬菜专家。菜农与专家在网上互动交流,有声音,有图像,不出村就能及时诊疗蔬菜的各种疾病,可谓“民心工程”。
在构建以现有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农业教育单位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过程中,要积极支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新体系。
山东是农业大省、强省,也是最早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农的省份,历来重视科技、教育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国务院“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鼓励地方进行探索和实践”的要求,建议山东省在创新发展思路、建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方面先行一步,再为全国提供新鲜经验,科教兴农更上层楼。
第四篇:葡萄酒生产的安全体系的建立
青 岛 农 业 大 学
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实习
论 文 题 目 葡萄酒生产的质量管理的建立
学生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
完 成 时 间
年 月 日
目录
1.影响葡萄酒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第1页1.1农药残留„„„„„„„„„„„„„„„„„„„„„„第1页 1.2葡萄酒中的生物毒素„„„„„„„„„„„„„„„„„第2页 1.3食品添加剂„„„„„„„„„„„„„„„„„„„„„第2页 2.建立葡萄酒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第2页 2.1葡萄酒企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第2页
2.1.1严格控制葡萄原料的质量„„„„„„„„„„„„第2页 2.1.2 注重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卫生„„„„„„„„„„ 第2页 2.1.3 重视酿酒辅料的使用„„„„„„„„„„„„‥ 第2页 2.1.4 注重生产工艺卫生要求„„„„„„„„„„„„ 第3页 2.1.5 注重生产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第3页 2.2 葡萄酒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第3页
2.2.1 基础体系—— 质量技术标准„„„„„„„„„„第3页 2.2.2 控制体系——检验检测„„„„„„„„„„„„ 第3页 2.2.3 保障体系——HACCP认证„„„„„„„„„„„„第4页 3.结语„„„„„„„„„„„„„„„„„„„„„„„„„第4页 参考文献„„„„„„„„„„„„„„„„„„„„„„„„ 第4页 实习小结„„„„„„„„„„„„„„„„„„„„„„„„ 第4页
葡萄酒生产的质量管理的建立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食品行业所面临的安全卫生新形势和新要求,结合葡萄酒行业自身特点,分析了影响葡萄酒产品安全的主要环节和因素,提出了建立葡萄酒生产企业安全体系以及建立健全质量技术标准、检验检测和质量认证三大体系,确保葡萄酒产品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葡萄酒 质量管理体系 生产
食品安全与卫生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其中食物中毒事件屡见不鲜。葡萄酒作为一种健康时尚的饮品,在全世界有着非常大的消费量,目前我国葡萄酒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均逐年递增,葡萄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人们却很少关注葡萄酒产品的安全卫生问题。总体上葡萄酒是一种相对比较安全的饮品,但葡萄酒生产过程中的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对产品安全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比如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真菌毒素及设备故障造成对酒的污染等都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因此如何结合葡萄酒企业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地做好产品安全工作和建立我国葡萄酒产品安全体系,对推动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走向成熟并向着良性可持续方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影响葡萄酒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目前影响我国葡萄酒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微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毒素、食品掺假等方面,主要包括农药残留物、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等物质。
1.1 农药残留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对农药残留限量的定义为,按照良好的农业生产(GAP)规范,直接或间接使用农药后,在食品和饲料中形成的农药残留物的最大浓度。葡萄酒中的农药残留主要产生于葡萄原料生产过程中,在葡萄的生长过程中会被病虫害所困扰,尤其在病害高发年或遇采收期雨量较大时,农民都会喷洒大量农药,例如多菌灵、抑菌灵等, 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以保证原料的产量与质量。但农药的过量喷洒及采收期不当,都会造成农药的高残留。国外对于葡萄酒的农药残留已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并对部分农残在葡萄酒中的限量做了规定,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1.2 葡萄酒中的生物毒素
生物毒素是由生物机体(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分泌代谢或半生物合成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这类物质毒性极大,可以直接使人或动物、植物产生伤害或死亡。葡萄酒中的生物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目前国外对于葡萄酒中生物毒素赭曲霉毒素等的检验较多,而国内对于葡萄酒中的检验报道极少。
1.3 食品添加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在用于食品之前,已经在实验室进行了多次的安全性测试,但毕竟不是食品的基本成分, 因此,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实证明有些添加剂能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具有致癌性、致突变和致畸形等,威胁人类健康。葡萄酒作为一种饮品,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生产中允许添加的物质(添加剂)以及添加量都有明确的规定。有关人士指出,目前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胁,我国国家标准GB15037-2006 《葡萄酒》规定葡萄酒中不得添加:合成着色剂、甜味素、香精、增稠剂。但是,从国家葡萄酒质量检测中心的检测结果看,目前我国的部分企业存在着滥用葡萄酒添加剂或者过量使用葡萄酒添加剂的情况。
2.建立葡萄酒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2.1 葡萄酒企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
生产是影响葡萄酒产品卫生安全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的工艺参数和控制手段能够有效地降低不安全因素的产生。目前随着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的加强,若要使葡萄酒企业从整体功能上和运行机制上预防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应从原材料质量控制、生产工艺与操作、添加剂的使用、发酵、灌装、运输、售后服务等相关环节着眼,建立健全安全防范体系,以形成葡萄酒产品卫生安全的绿色通道。
2.1.1严格控制葡萄原料的质量
葡萄酒厂在收购原料前,要保证所采收的葡萄园不能喷施禁用的农药,葡萄收摘前15天必须停止喷洒任何农药,采收酿酒葡萄时应按要求分品种用筐或木箱盛装。装原料葡萄的筐须清洁、专用,禁止使用装过农药、肉品、水产品等有直接污染的筐或箱。运输葡萄原料的车辆必须清洁,进厂的酿酒葡萄原料,必须在24h内加工破碎完毕。葡萄的收购主要方式有农户直接将葡萄运至酒厂,对于这种方式,需要酒厂在农户采摘前对农户的葡萄的种植情况详细了解,保证送到酒厂葡萄的质量安全,另外一种方式是酒厂去农户田间进行收购,这需要酒厂需要提前控制葡萄的成熟度等情况,确定采收期,采用切当的运输方式,例如有使用不锈钢槽承运车拉送葡萄的,要保证车辆的清洁。
2.1.2 注重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卫生
在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凡接触或可能接触葡萄酒的机械设备、管道、容器、涂料和工器具等,必须采用无铅、无毒、无害、无异味、抗腐蚀、易清洗且不与葡萄酒发生不良化学反应的材料(如不锈钢、玻璃及木材制品)。在生产前必须对设备、管道等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使用完后应及时进行清洗消毒,这样才能保证葡萄酒不发生各种病害,保证葡萄酒质量的安全。
2.1.3 重视酿酒辅料的使用
葡萄酒中添加的酿酒辅料,首先是国际和国家标准允许使用的,葡萄酒所用的辅料(如二氧化硫、亚硫酸及盐类、明胶、单宁、硅藻土、酒石酸钾、二氧化碳、柠檬酸等),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不得使用工业级产品。用于葡萄酒生产的食品的添加剂必须符合GB2760。同时应重视对酿酒辅料的相关成分的检测,避免由于辅料中个别成分的超标, 而造成葡萄酒中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
2.1.4 注重生产工艺卫生要求
葡萄酒生产必须建立健全完整的工艺卫生管理制度,认真做到文明生产。各车间、技术部门应明确工艺卫生职责,在关键工序设置醒目的卫生标志。例如: 新疆新天玛纳斯葡萄酒厂,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的“5S”即整理(seiri): 区分物品的用途,清除不用的东西;整顿(seiton): 必需品分区放置,明确标识,方便取用;清扫(seisou): 清除垃圾和脏污, 防止污染发生;清洁(seiketsu): 维持前三项的成果, 制度化、规范化;素养(shitsuke): 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整体素质,通过这样保证生产过程的卫生。
2.1.5 注重生产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葡萄酒生产企业厂应建立职工的健康档案,经常组织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本规范及有关食品卫生知识,对职工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并定期考核,做到教育有计划, 考核有标准,实现卫生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职工的食品卫生意识。新入厂的工人和临时工、合同工、季节工必须经过卫生知识培训后方可进入生产岗位。通过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使生产人员树立较强的卫生观念,进一步保证葡萄酒的质量安全。
2.2 葡萄酒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国际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标准体系: 国际食品法典、ISO 等;评估体系: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CFA)、食品中微生物危害联合专家委员会(JEPR),以及转基因食品危险性评估委员会等;监测体系:全球污染物监测(GEMS /FOOD)、食源性疾病监测(沙门氏菌等);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保证食品的安全与质量。结合我国葡萄酒行业的现状,我认为我国的葡萄酒行业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尽早建立葡萄酒行业自己的安全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建立我国葡萄酒的安全体系。
2.2.1 基础体系—— 质量技术标准
葡萄酒的生产应该是从葡萄种植开始,有人认为葡萄园是葡萄酒生产的第一车间,从葡萄种植到葡萄酒上市,要经过众多的环节和相当漫长的过程,对于葡萄酒的安全控制,应保证“从土地到餐桌”的一条龙式监管。随着2007年6月GB15037《葡萄酒》国家葡萄酒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葡萄酒产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这些标准只注重最终产品,而没有规定原料和工艺标准。没有原料标准,就不可能做到对原料基地的规范和对原料质量的具体要求。2003年实行的《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该办法与《国际酿酒法规》接轨,这为我国葡萄酒的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这需要葡萄酒生产企业的自觉遵守。总之,只要有更加严格、符合国际标准的,我国的葡萄酒标准体系,是保证我国葡萄酒安全的基本保障。
2.2.2 控制体系——检验检测
为了应对21世纪食品安全的巨大挑战,需要运用新方法鉴定、检测和评估食源性有害物质。在评价葡萄酒是否安全时,需要依靠一定的检测手段提供科学的依据, 确定葡萄酒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和毒性,通过风险评估来考虑其是否造成对人体的实际危害。目前,中国葡萄酒标准体系中,仅对终端产品的质量有要求,而对中间过程没有约束,这是远远不够的,今天的检测技术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还不能通过对成品的检测来全面了解葡萄酒的质量。因此应加大检验检测设备经费的投入,更新设备,加强人员培训,保证精确的检测结果。同时开展新的检验检测项目,比如增加葡萄中农药残留、生物毒素含量等的检测等方法的研究。通过加强对葡萄酒检验检测。确保杜绝“ 三精一水”和葡萄酒掺假的现象,进一步保证葡萄酒的安全。健全葡萄酒检验检测体系,是保证葡萄酒安全的主要手段。
2.2.3 保障体系——HACCP认证
我国已加入WTO,我国的食品工业首先面临的就是必须遵守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污染物等的分析和采样方法以及卫生操作规范。美国和欧盟已立法强制性要求食品企业建立和实行 HACCP 管理体系,加拿大、日本也开始要求本国食品企业建立和实施HACCP体系,我国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大力推行HACCP系统,改变依赖于传统的终产品检验方法来进行食品管理与控制,确保食品安全使我国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性得到国际法规的认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2年7月19日印发了《食品工业HACCP实施作用》鼓励各类食品企业自觉实施HACCP管理。我国有望在今后数年内强制要求所有出口的、大型的或重要的食品企业进行HACCP认证。酒类企业不可能例外,葡萄酒企业应结合生产实际制定葡萄酒酿造过种中的潜在质量行分析,确定其关系来控制点 并保证关键控制点得到开放控制的关键值和监控措施,制定HACCP体系控制表,并对采取的措施进行有效的记录和验证,确保葡萄酒的质量和安全性。
3.结语
葡萄酒产品的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目前,我国葡萄酒的消费已经进入了高级阶段。葡萄酒行业严格控制葡萄酒产品安全的主要环节和因素,确保葡萄酒的质量安全, 建立健全质量技术标准,检验检测,质量认证等三大标准,并对之进行认真研究和积极防范, 从而提高中国葡萄酒的整体质量水平和群体声誉。
参考文献
[1] 李新生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J],食品科学,2003(8)[2] 江汉湖 食品安全性与质量控制[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 淑英,王华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多菌灵的残留量[J],酿酒科技,2006,140(2)[4] 葛宝坤,高健会,王伟 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葡萄酒中多种防霉剂的残留量[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5,17(2)[5] 张军翔 一种检测红葡萄酒中掺加黑米色素的方法研究[J],科技导报,2007,25(14)[6] 刘渭萍,雷雅娟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葡萄酒及果酒中的防腐剂和甜味剂[J],辽宁化工,2006,35 [7] 单杨,张群,吴跃辉.HACCP质量控制体系在柑桔果酒生产中的应用[J],酿酒科技,2005,(3)[8] 岳强,曾新安,于淑娟,陈勇.HACCP 质量控制体系在荔枝酒生产中的应用[J],酿酒科技,2006,(3)实习小结: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
一、坚持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要从头开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们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就像这次实习,本来就觉得挺不容易的,一开始想放弃,但是理智告诉我不可以,我才坚持了下来。
二、虚心学习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多问题,有的是我们懂得的,也有很多是我们不懂的,不懂的问题我们要虚心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当低年级的同学教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虚心的接受,不能认为自己懂得一些知识就飘然然。
三、自主学习
实习时不像在学校上课那样,有老师,有作业,有考试,而是一切要自己主动去学习去做,只要你想学习,学习的机会是有很多的。实习的时候,有比较多的休息时间,要利用好这些时间,少看一部小说,多了解一些感兴趣的知识。
四、团队精神
实习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实习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学的交流和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要有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个人合作的能力,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个人想要获得好的成绩,必须牢记一个规则,我们永远不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在团队工作中,会出现在自己的协助下同时也从中受益的情况。反过来看,自己本身受益其中,这是保证自己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五、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顺利工作的保障。
在学习之中不只是同课本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同人的交往。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同学之间的交往原则和社交礼仪。这也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我们一定要好好锻炼,使自己有一个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为顺利工作创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
一个周的实习期很快过去了,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经过这次实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把自己在学校学习的到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的实践中去,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提高成绩,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会把这此实习作为我人生的起点,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要求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做的更好。
第五篇:农技推广体系材料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近年来,文登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以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被评为全国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市、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一、主要做法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在市级,加强农技推广站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在镇级,设置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将农业、水利、渔业等部门职能有效整合,建起了精干高效的镇级农技推广队伍;在村级,依托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设立农技推广服务站,形成了市、镇、村三级联动、全面覆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同时,以实施文登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为契机,成立了市、镇两级领导小组,在各村设立科技推广负责人,选定了1000名科技示范户,形成了 “四位一体、上下联动”的格局,为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搭建载体平台。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建成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文登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搭
建新品种研发推广平台。以项目工程为抓手,加快示范基地建设,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搭建示范带动推广平台。2010年,先后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苹果提质扩量增效等工程,新建17处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广新品种17个、新技术18项。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引导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自主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搭建农户交流推广平台。汇通果品合作社与河南益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高档有机SOD苹果生产技术,在200多户社员中推广种植,有效增强了果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强化科技培训。积极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大培训活动,每年选送100名技术人员到省农业厅认定的培训机构异地培训5天以上;先后举办了沼气、果业等10多个大型培训班,聘请省内外专家进行授课,培训业务骨干5000人次以上。广泛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入户、赶科技大集等“情系三农”系列服务活动,举办各类技术培训、讲座400多期次,发放技术明白纸15万余份、绿色证书1000个,建立了文登农业信息网建设,开通了科技110服务热线、“农民信箱”,免费培训农民10万余人。
二、主要成效
一是产业链条逐步完善,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拥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威海市级22家,发展了无公害蔬菜、粮油、中药材等集种、加、销于一体的十大农业产业链条,成为全国最大西洋参主产区之一。
二是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农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全市获得三品认证农产品达到138个、认证面积33万亩,农产品出口量年均增长10%以上。
三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以果业为例,通过实施苹果提质扩量增效工程,优质果率提高30%以上,每公斤均价提高0.6元,亩平均增收2580元,全市果业可年增加产值3.35亿元。近年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
三、基本经验
一是理顺体制,健全推广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既是农业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也离不开编制、人事、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广大群众的配合。因此,我们出台了《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了市级统一领导、部门密切协作、镇村联动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这是建设农技推广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强化管理,激发工作活力。建设农技推广体系,关键在人员队伍。我们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健全农技推广队伍,确保有人办事、能办好事,并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加大考核督导,细化奖惩措施,充分调动起了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加大投入,确保工作开展。我们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列
入了财政预算,不断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做到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切实保障了工作开展。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组织等各类主体的积极性,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加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