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解读:精装修和全装修的关键区别点
“精装修”非“全装修”购房时别被售楼处忽悠了。
精装修房屋业主买房时,售楼处人员强调是“全装修房”,但住进的却是“精装修房”。一字之
差谬以千里。目前有些房产开发商通过偷换概念的伎俩,使业主误把“精装修房”等同于“全装修
房”,并借此规避自身责任。
购房合同一定要看清最好能注明装修细节
日前,陈先生等业主向福山工商分局投诉,反映被房产开发公司误导购房的经历。他们说,房产商在相关广告上写明所售楼盘系“全装修房”,并标注“3800元/平方米装修标准,打造完美住
家”的广告语,结果住进去时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陈先生说:“当时,我们被要求分别与房
产公司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并与指定的装修公司签订《装修施工合同》。该合同规定有关
房屋样板房、宣传资料、模型、展示板及广告仅供乙方在选择楼盘时参考,其中所述内容并不
作为该房屋的交付标准和条件。而《装修施工合同》根本就没写清装修材质的品牌、等级、价
格等关键事项。结果房钥匙拿到手后,却发现根本不是全装修房,很多地方都得自己再掏钱装
修。”
而“精装修房”出现问题,属于房屋质量范围,业主要依据《购房合同》找开发精装修房屋商
解决;属于装修工程质量范围的,业主要依据《装修合同》找装潢公司解决。只有订立单个《全
装修房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写明“全装修房”字样的商品房,才是“全装修房”。因此,提醒广
大业主在签订购房合同前,一定要先去当地房产交易部门查询,明确欲购房屋的类型等信息。
如果遇到房产商在合同中强行规定不合理条款时,业主要及时提出异议,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
益。
工商人员介绍说,根据有关规定,“全装修房”是指房屋交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
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的集合式住宅。此外,有关规定
还明确,“全装修房”的第一责任人应是开发商,无论房屋本身还是装修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开发
商都应当负责。
名词解释:
全装修:指房屋交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毕,厨房与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全装修并不是简单的毛坯房加装修,按建设部规定,住宅装修设计应
该在住宅主体施工动工前进行。也就是说,住宅装修与土建安装必须进行一体化设计。
精装修:顶面有一定的造型,并考虑一定的设计效果及风格,材质细腻环保;地面采用品牌玻化
砖、仿古砖、或结合大理石等中高档材料;卫浴和厨房两大重点区域都是经过高品质的精细装修,在建材方面基本上会采用知名品牌并保证售后服务,工厂化橱柜。基本还是不会配置活动家具的,由于人们在生活方面对于家具的个性化要求还是比较强的,精装修配置家具及饰品基本上在现阶段是行不通的。
第二篇:全面总结GMP认证关键点
全面总GMP结认证关键点
组织机构人员
检查要点1:组织机构图(组织机构图来源于文件,不能只下个红头文,一切都要有文件支持)。检查要点2:质量部是否独立设置、是否参与所有质量活动及审核GMP文件。
检查要点3:关键人员的职责是否清晰完整,招聘时也要有文件支持。如:资历、经验、技能等方面都要有文件作出规定。
检查要点4:企业负责人与实际负责人的关系,是否有授权。
检查要点5:培训管理部门的职责、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培训方案、相关记录、培训考核、培训跟踪等。每个企业都存在人员培训不到位的情况,人员可以有培训不到位的现象出现但是有关培训的一整套文件不能有问题。
检查要点6:卫生人员更衣程序、健康体检、参观人员管理、工衣工服工鞋是否有编号、服装的清洁应有记录(先风险评估后作出的规定)。厂房与设施
检查要点1:厂房、公用设施、固定。(图纸)检查要点2: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布局图。检查要点3:厂房设施清洁维护规程。
检查要点5:温度湿度控制情况(库房温度湿度需要验证)。检查要点6:防虫、防鼠硬件措施及管理文件、记录。
检查要点7:人员进入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的情况。(控制无关人员随便出入)。检查要点8:物流路线(从库房到车间,特别注意在运输过程中的管理措施)。生产区
检查要点1:生产工艺流程图、洁净区送风、回风、排风布局图(根据药品生产过程的风险评估来确定净化级别以及温度湿度压差等要求)。检查要点2:环境检测报告。
检查要点3:产尘操作间、原辅料称量室的设计、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检查要点4:储存功能间是否能够满足物料在车间的暂存和流转。仓储区
检查要点1:库房布局图(有特殊贮藏要求的物料如何存放)区域划分是否合理。检查要点2:物料接收、发放、发运区域的设置。
检查要点3:不合格物料、召回药品是否隔离存放(物理隔离建设单独的不合格库或用不锈钢建设围栏、拉线或划分区域不接受)。
检查要点4:物料储存是否能满足物料贮存条件。
检查要点5:来料如何请验、如何取样(取样车专家有意见,如企业有条件可以做取样间)。化验室 检查要点1:微生物室布局图、化验室与生产区最好区分开。检查要点2:样品接收处置、贮存区。检查要点3:仪器是否有专门的仪器室。检查要点4:化学试剂贮存区。设备
检查要点1:设备清单。
检查要点2:设备采购、安装、确认、报废的记录和文件。
检查要点3:关键设备对药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评估(有断裂、脱落风险的设备如:摇摆制粒机、震荡筛的筛网断裂)。
检查要点4:设备的润滑剂、冷却剂管理规定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要点5:设备模具的采购、验收、保管、维护、使用、发放及其报废的管理规程和相关记录。检查要点6:经过改造或者大修的设备是否有变更记录、大修后设备是否进行确认,是否在确认符合要求后用于生产。
检查要点7:设备、设施清洁操作规程记录、清洁效果是否经过风险评估、是否经过确认。检查要点8: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是否有记录,记录能否反应出文件规定所要检查的所有内容。检查要点9:设备状态标识、设备确认的参数范围。检查要点10:衡器、量具、仪表是否校验。制药用水
检查要点1:机组相关档案(包括设计安装图纸)。
检查要点2:工艺用水流向图(总送总回储罐、各用水点)有无盲管。检查要点3:工艺用水电导率及控制指标。
检查要点4:原水、制药用水的水质监测规定及相关记录。检查要点5:纯化水管道的清洗、消毒、维护保养规程及相关记录。检查要点6:纯化水系统的风险评估(偏差以及变更情况)。检查要点7:纯化水系统的验证情况。空调系统
检查要点1:机组相关档案(包括设计安装图纸)。检查要点2:空调系统图(送风图、回风图、直排图)。检查要点3:空调系统的日常监测情况(现场询问)。检查要点4:空调系统监测规定及相关记录。
检查要点5:空调系统的清洗、消毒、维护保养规程及相关记录。检查要点6:空调系统的风险评估(偏差以及变更情况)。检查要点7:空调系统的验证情况。物料 检查要点1:原辅料的质量标准。
检查要点2:印字油墨(有、无,如有是否达到食用级以上)。
检查要点3:物料的接收、贮存、发放、使用、发运的操作规程及记录。检查要点4:物料的取样(取样证)检验报告、放行单。检查要点5:进口药材相关批件。
检查要点6:外包装标识(严格按照条款设计如:中药饮片标识、中间体标识、有复验期和有效期、贮存条件一定要设计在标识卡上)。
检查要点7:物料贮存是否合理(现场检查)如何管理待验品、不合格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和召回物料一定要物理隔离)。
检查要点8:有特殊要求的物料如何储存(易串味中药饮片、阴凉储存的中药饮片、易燃易爆物料的储存酒精)。
检查要点9:库房布局是否合理防蚊等措施是否到位,存储区要有布局图(卫生第一)。检查要点10:标识齐全、准确是基础,账物卡相符是核心(纵向横向检查经的起)。供应商审计与评估仓储区
检查要点1:供应商审计与评估管理规程。检查要点2:合格供应商名单。
检查要点3:供应商审计与分级管理(分级是否有风险评估)。
检查要点4:生产厂家与经销商的授权(必须有相关授权)生产厂家与经销商的证照都要有,主要物料供应商应现场审计。
检查要点5:审计记录与审计报告(应详细阐述企业概况及质量管理能力)。检查要点6:质量保证协议(责任是否明确详见条款)。回收
检查要点1:回收操作规程和记录(回收的数量、处理流程)。检查要点2:回收的定义是否理解正确。返工产品的管理
检查要点1:返工产品管理规程。检查要点2:返工产品审批是否完整。检查要点3:返工产品生产记录。检查要点4:风险评估、稳定性考察。检查要点5:返工的定义是否理解正确。确认与验证
检查要点1:验证总计划。
检查要点2:确认与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
检查要点3:厂房、设施、设备、检验仪器变更后的确认,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检查要点4:设备的清洁验证方案报告。检查要点5:关键设备的消毒或灭菌验证。检查要点6:三批生产工艺验证情况。生产管理
检查要点1:生产许可证、生产批件、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查要点2:批生产指令、批包装指令、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检查要点3:关键工艺参数、生产处方是否与批件一致。
检查要点4:工艺规程与SOP的一致性、生产设备与工艺的匹配性。检查要点5:实际操作能力、参数的控制能力、物料平衡情况。检查要点6:防止混淆、污染和差错的控制措施、偏差处理。检查要点7:特殊产品粉尘的控制(除尘设施及现场效果)。
检查要点8:清场情况、人员控制、环境控制、摸具管理、设备日志。检查要点9:影响产品质量的物料、设备发生变化应确认或验证。检查要点10:整体布局及人员配备能否满足生产要求。质量控制实验室
检查要点1:人员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要点2:取样人员授权怎么确定(是否有授权书)。
检查要点3:仪器设备能否满足品种检验需求,是否校验。查看仪器使用维护保养、清洁管理规程和记录。
检查要点4:仪器设备清单,查看检验量计算设备能否满足需求。
检查要点5: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规程、标准品、对照品的来源及领用记录。检查要点6:质量标准是否齐全、是否受控(如:中国药典)。检查要点7:检验操作规程和SOP相关记录是否制定。检查要点8:检验方法验证管理规程、报告和记录。
检查要点9:高效、气相、红外等系统适应性检查(验证或确认报告记录)图谱和数据的管理情况。检查要点10:取样管理、样品如何保管、发放、使用(要有记录),检验上用的空白记录怎么控制。检查要点11:检验数据结果超标怎么管理、是否有SOP。
检查要点12:留样管理规程、稳定性考察情况(计划、考察方案、考察批次和检验周期、发生重大变更或偏差后稳定性考察)实际留样与规程是否相符。
检查要点13:剧毒及有特殊要求的试剂如何管理(看现场、文件和记录)。检查要点14:培养基适用性实验(检验记录应能反应出培养基的批号)。检查要点15:中药提取过程中有机溶剂残留限度是否在质量标准中有规定。变更管理
检查要点1:变更控制管理规程是否对原则、分类、程序作出规定(变更涉及范围、控制流程、管理部门和人员;相关文件和记录)。
检查要点2:变更后评估管理及考察评估记录。
检查要点3:返工、重新加工的评估、审核和批准,对验证和稳定性的影响。检查要点4:OOS调查控制系统。偏差处理
检查要点1:偏差处理管理规程、SOP。
检查要点2:偏差处理相关的调查、报告、处理、纠正等记录(与生产和检测有关的偏差和失败检查:记录、评估、及时调查、包括采取的纠正措施)。纠正措施
检查要点1:纠正措施的启动。检查要点2:纠正措施与偏差的关系。检查要点3: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风险评估。产品质量回顾
检查要点1: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管理规程及SOP。
检查要点2:产品评审:至少每年一次,包括评估报告(回顾分析、质量趋势分析图)。投诉与不良反应
检查要点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检查要点2:投诉管理规程和SOP,投诉记录。检查要点3:评价、调查、处理记录。检查要点4:投诉定期评估分析报告。委托生产
检查要点1:合同内容是否齐全,质量责任是否明确。是否经过省局的批准。检查要点2:物料管理、生产管理、记录情况。
检查要点3:受托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中间体的运输、存储等的管理规定。委托检验
检查要点1:委托检验合同(责任是否在委托方)。检查要点2:委托检验管理文件和SOP。检查要点3:国家局或者省局委托批件内容。
检查要点4:委托方对受托方评估记录和报告、委托方对受托方检验过程的监督记录。检查要点5:委托检验报告(盖有红章的原件)。产品发运和召回
检查要点1:产品发运管理规程。
检查要点2:销售记录(名称、批号、数量、收货地址、联系方式)。检查要点3:运输方式(冷链)防止破损污染的具体措施。检查要点4:召回管理规程(召回是否向药监部门报告、召回产品的贮存、处置和评估)。检查要点5:召回记录。
检查要点6:模拟召回(应急演练)。
第三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10个关键点和趋势解读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10个关键点和趋势解读
提升效率!是本次调整的核心!参加绿公司年会点击关注可弹出注册二维码
作者 | 米公子来源 | 米宅米宅(mizhaimizhai)
1、不动产登记将加强加速 组建自然资源部
将国土资源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水利部的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农业部的草原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林业局的森林、湿地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职责,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职责整合,组建自然资源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自然资源部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
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不动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源、海洋等,都是国家资源,统一管理,这一点将会类似于美国的管理,每一块土地和房子,都有一个明确的编号,归属人明晰,变更历史明晰。这无疑将更利于产权保护和产权交易。
2、中国的生态环境将越来越好 组建生态环境部
将环境保护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国土资源部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水利部的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责,农业部的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海洋保护职责,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区环境保护职责整合,组建生态环境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生态环境部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
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
把环保部升级为生态环境部,就是把生态保护这个事情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待,不惜代价的保护绿水青山。要相信国家,2017年雾霾的改善、蓝天的增加改善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未来的生态保护会越来越好。海南、云南的保护会更加到位,这些地方也会越来越好,旅游资源也会越来越值钱。
3、国地税合并,加强中央管理 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城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这一条就非常明确了,也确有必要。
国地税合并,加强中央管理,中央管人管战略,地方灵活安排,人权集中,财权可以下放。
同时,房地产税也就要更快落地了,官方说法是2020前后。
4、重视军人、重视国防、重视部队 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
将民政部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职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军官转业安置职责,以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有关职责整合,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重视国防,重视部队,给军人更多的保障和尊重。朝鲜半岛、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印度问题、新疆西藏问题,等等。
都是大事,都不容轻视,都得解决。
5、发改委淡化、监察委崛起
发改委淡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并入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并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农业投资项目并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项目稽查并入审计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并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并入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促织实施国家战略物资收储、轮换和管理并入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 监察委崛起:监察部和国家预防腐败局并入国家监察委员会。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中增加一节,作为第七节“监察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发改委的很多功能分散到各自的部门。
监管委是中国最高监察机关,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6、组建移民局、召唤华侨回国 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
将公安部的出入境管理、边防检查职责整合,建立健全签证管理协调机制,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由公安部管理。以前的时候,都是中国向外移民,其实很多人想来中国,但中国绿卡也许是世界上最难获得的绿卡之一,很多人并不知道去哪个部门办理。
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先不说别的人种来不来的问题,单就海外的5000万华侨,就是一个巨大的回归群体,中国越来越好的时候,中国也欢迎更多的人回归,一起打造更好的祖国。
7、独立审计、再难忽悠 优化审计署职责。
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项目稽查、财政部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划入审计署,构建统一高效审计监督体系。
不再设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
以前,都是自己家的事自己来审计监督,对不起,这样很容易忽悠,以后,发改委重大项目稽查、财政部预算执行和收支督查、国有企业领导经济审计的工作交给独立的审计署。想忽悠就没那么容易了。
8、保险、银行都是金融,以后不用踢皮球了
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
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以前的时候,保险越来越像银行,保险也开始干银行的活,两边踢皮球,不好管,有事了保监会还要保护保险公司,金融监管、金融去杠杆也就打了折扣,于是过去几年出了太多保险公司出来惹事的案例,这下好了,直接统一管理,都别乱折腾了。更多的是,将对游离监管边缘的保险行业严监管,保险行业的宽松日子结束了。
9、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
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职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商标管理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
早该把商标管理职责从工商局拿出来了,本来也不是人家的事啊。
前年的时候,申请商标成功了半年拿不到证书,后来媒体报道,对方回应说打印商标的纸没有了,纸没有了,纸没有了!堂堂大中国,对于商标的重视意识太弱了!太小了!现在,把专利、商标都统一到了知识产权局,是对商标的基本尊重,好事。
10、强化市场地位、强化市场管理 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商务部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以及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等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
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承担。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责划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保留牌子。
不再保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把工商总局、质监总局、食药监督总局、商务部和发改委关于价格的垄断的职责,都并入了一个大的国家市场监督总局。虽然是不同行业,但都是市场这个事,就集中管理吧。旨在未来,把市场更多的交给市场,让市场去真正调节价格和供应。参加绿公司年会点击关注可弹出注册二维码相关阅读
刘鹤人民日报撰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 3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的署名文章,题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文章五千多字,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必然性,鲜明特征以及如何有效推进等重大问题,都做了深刻阐释。本文信息量很大,值得仔细研读。
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刘鹤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深化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研究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决定》明确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推动这场深刻变革的必要性,自觉加以贯彻落实。充分认识推动这场深刻变革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党和国家机构建设和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历史和现实必然性。
(一)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作为上层建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适应社会生产力进步、经济基础变化而不断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在我们党领导下,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特点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党积极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方面机构职能不断优化、逐步规范,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必须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但要看到,当前党和国家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必须按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依托。我们党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更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从组织机构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制度优势,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正确履行职责的各领域各环节,从制度上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当前,一些领域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够健全有力,保障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迫切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三)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深化机构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各领域改革发挥着体制支撑和保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但必须看到,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改革成果,必须将改革深入到机构层面。
目前,我国一些领域党政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不够科学,职责缺位和效能不高问题凸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领域中央和地方机构职能上下一般粗,权责划分不尽合理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攻坚克难提供体制支撑和保障。
(四)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必须为解决突出矛盾,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提供保障;同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又必须注重解决事关长远的体制机制问题。
但要看到,目前我国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适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特别是基层机构设置和权力配置有待完善,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需要增强等。这就迫切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科学配置机构职能、完善体制机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准确把握这场深刻变革的鲜明特征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举措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具有以下鲜明特征。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核心问题。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为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决定》要求,一是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首先要加强党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和优化党对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经济、农业农村、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思想文化、国家安全、政法、统战、民族宗教、教育、科技、网信、外交、审计等工作的领导。其他方面的议事协调机构,要同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调整相衔接。
二是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
三是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加强归口协调职能,统筹本系统本领域工作。
四是统筹设置党政机构,党的有关机构可以同职能相近、联系紧密的其他部门统筹设置,实行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五是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二)改革范围的全面性是突出特点。与以往机构改革主要涉及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不同,这次机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党、政府、人大、政协、司法、群团、社会组织、事业单位、跨军地,中央和地方各层级机构。除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外,一是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要求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二是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要求完善党政机构布局,深化人大、政协和司法机构改革,深化群团组织改革,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跨军地改革。三是合理设置地方机构。要求确保集中统一领导,赋予省级及以下机构更多自主权,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等。
(三)改革的深度具有革命性。这次改革之所以具有革命性,就在于不回避权力和利益调整,而是要对现有的传统既得利益进行整合,重塑新的利益格局。《决定》提出,要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如明确要求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
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克服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实现政事分开,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逐步推进管办分离,强化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
(四)改革的设计体现了科学性。科学性是关系到整个改革方案是否符合实际需要、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从而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针对我国机构编制科学化相对滞后,一些领域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决定》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强调必须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一是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加强相关机构配合联动,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
二是要求精干设置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科学配置权力,减少机构数量,简化中间层次,推行扁平化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高效率组织体系。
三是明确要求正确理解和落实党政职责分工,理顺党政机构职责关系,保证党实施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其他机构协同联动、高效运行。要求减少多头管理,减少职责分散交叉。四是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协调各方面力量,更好为退役军人服务。
五是省、市、县各级涉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的机构职能要基本对应;把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实施更为便捷有效的经济社会管理事项下放给地方。允许地方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既允许“一对多”,也允许“多对一”。
(五)改革的成果要法定化。通过法定化把改革成果固化、制度化,是这些年推进改革的成功做法。《决定》指出,机构编制法定化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保障。针对我国机构编制规范化、法定化相对滞后,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有待改进等问题,《决定》明确要求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要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一是完善党和国家机构法规制度。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制定机构编制法,增强“三定”规定严肃性和权威性。全面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实现权责清单同“三定”规定有机衔接,规范和约束履职行为。
二是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强化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加大部门间、地区间编制统筹调配力度。严格执行机构限额、领导职数、编制种类和总量等规定。严格控制编外聘用人员。
三是加大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严肃追责问责。切实保障机构改革的有效推进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任务艰巨复杂,组织实施难度大。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有重点地解决阶段性突出矛盾,把工作做深做细,不折不扣把深化机构改革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加强党的领导。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当前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须充分发挥党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的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这项重大改革。党中央统一领导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工作,发挥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用。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党政军群各方面机构改革配合,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总体效应。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任务,党委和政府要履行主体责任,做到敢于负责,敢于碰硬。
(二)依法有序落实改革方案。机构改革的各项要求最终都要体现在改革方案上。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改革方案,做到蹄疾步稳。实施机构改革方案需要制定或修改法律法规的,要及时启动相关程序。各部门在制定“三定”等具体实施方案中,特别是涉及机构职能调整的部门要讲大局,自觉服从中央决定,确保机构职能等按要求及时调整到位,抓紧完成转隶交接,不允许搞变通、拖延改革。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启动中央、省级机构改革,省以下机构改革在省级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后开展,梯次推进。
(三)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一方面,要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条件成熟的加大力度突破,条件暂不具备的先行试点,做好与其他各领域改革的衔接,做到全国一盘棋,行动一致;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各地实际,调动和发挥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地方和基层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做法,要总结经验,及时在全国推广。
(四)做好扎实细致的具体实施工作。深化机构改革涉及部门和个人利益调整,改革方案的具体实施工作富有挑战性。有的机构调整,方案出台后几个月内就要落实到位;有的改革,可能需要一定时间,这都需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履行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领导责任,研究解决机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涉及的部门和个人,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教育工作,做到思想不乱、队伍不散、运转正常。有关部门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做好宣传解读和答疑释惑,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有效推进。文章来源 | 人民日报
第四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关键点的理解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关键点的理解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设计,拟从预算目标、预算组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考评等方面展开,不同的内容管理的内容亦存在差异。
1.预算组织
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是全面预算管理有序开展的基础环境,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能否正常运行并发挥作用,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将起到关键性的主导作用。由于各公司的经营规模、组织结构、行业特点、内外环境等各不相同,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设置上也各不相同,但都遵守几项基本原则:首先要遵守“科学、规范”原则。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设置既要符合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在规律,又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其次,要遵守“高效、有力”原则。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设置不仅能够充分、有效地实施预算管理职能,还要能够确保全面预算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再有就是要使组织体系繁简适度。过于庞大的预算管理机构不仅会增加预算管理的成本,还将降低管理效率。相反,过于简单的组织机构又难以担当全面预算管理的重任,造成顾此失彼、疲于应付,最受导致预算管理的失败。最后还要遵守“全面、系统”原则。全面预算组织机构要渗透到企业内部各个层面,各项环节。同时还要明确各组织机构的管理权限和责任。
2.整体预算控制目标
预算目标是预算期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它是以企业目标和战略规划为导向,在市场预测和平衡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公司投资者、决策者、经营者以及内部各个预算执行部门反复协调、测算确定的。企业构建的预算指标体系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第一,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目标都要在预算指标中得到反映。第二,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内容都要被预算指标所涵盖。第三,预算指标体系必须与绩效评价指标协调一致。第四,预算指标体系要与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的权责相适应,体现各责任中心的经营活动与工作内容。
3.责任预算 责任预算是以责任单元为主体,以其可控成本、收入、利润和投资等为对象编制的预算。责任预算是责任单元的奋斗目标,也是对责任单元进行考核的依据。通过编制责任预算可以明确各责任单元的责任,并通过与企业总预算的一致性,以确保其实现。在责任预算编制中会产生责任预算指标,这些指标均是各责任单位在其责权范围内可加以控制的,因为各责任单位只对其可控的经济责任指标承担责任。一般来说,责任预算指标是通过编制责任预算来确定的。
4.预算控制指标体系的核心控制要素
预算控制体系中的核心控制要素主要包括一些具体指标,例如加工损失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主要产品单耗等。能否对这些指标进行有效控制决定了企业能否达到其战略目标。按照控制要素的观点,企业制定的预算就是控制的标准:预算制定后还要根据对内外环境,如包括国家宏观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状况等在内的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的监测进行动态调整;预算的执行过程也是预算监测系统监测预算执行情况、收集实际运作信息的过程;通过比较、评价系统对实际绩效与预算的差异做出的比较、分析,可以根据差异产生的不同情况及可以接受和容忍的范围,采取不同的措施,如调整预算。
5.单独生产体的编制细度与频率
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公司的发展战略能否得到落实,经营目标能否得以实现,预算指标能否顺利执行,控制和考评功能能否有效实施,均取决于编制是否恰当。在编制预算时,除了考虑编制预算的内容,预算编制细度与频率也非常重要。预算编制细度体现预算编制的具体程度,其可具体到某个部门、某个车间、某个班组、甚至某个个人。不同企业对预算编制细度有不同要求。另外,预算的频率也非常重要,预算的频率可分别按、季度、月、甚至每周来编制预算,预算编制的频率越高,监督性越强。预算也可按照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即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根据上一期的预算指标完成情况,调整编制下一期预算,并对预算期连续滚动向前推移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滚动预算的编制,可采用长计划,短安排的方式进行,即在编制预算时,可先按分季,并将其中第一季度按月划分,编制各月的详细预算。其他三个季度的预算可以粗一些,只列各季度总数,到第一季度结束前,再将第二季度的预算按月细分,第三、四季度及下一年第一季度只列各季总数,以此类推,是预算不断地滚动下去。
6.预算的执行、控制与分析
预算的执行、控制与分析在整个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预算执行是以预算为标准组织实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预算控制是以企业预算为标准,通过过程监督、信息反馈、预算调整等方法促使预算执行不偏离预算标准的行为。公司所制定的预算须有一定的权威性,即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各预算责任单位就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和各岗位。此外,还要建立事前审批与预警机制,加强事中适时监控,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与控制体系,使预算成为组织、协调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企业预算一经批准下达,一般不予调整。但是当企业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当通过一定的预算调整制度、流程,对公司预算进行必要调整,以保证预算目标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另外,公司还需建立预算管理跟踪报告制度,以便分析和监督预算的完成情况。预算管理跟踪报告制度包括临时报告与定期报告两种形式。定期报告包括月报、季报、年报。各归口管理部门对归口预算项目进行定期跟踪分析、控制,预算管理部及预算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相关单位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预算责任单位以临时报告的方式及时上报预算管理部以及预算管理委员会,并提出对策。
7.预算考核
预算考核是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的考评和评价,它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预算考核能够提升预算执行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预算考核,既可以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又可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及执行结果与预算标准的偏差,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预算考评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企业业绩的考评,二是对预算执行者的考核及其业绩评价。根据考核内容的不同,考核指标可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种。另外,预算考核须遵守几项原则。一是目标性原则,在预算考核指标的设计中,考核指标应能够引导各部门执行预算,同时避免各部门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的发生。二是可控性原则,凡是该责任单元无法控制的指标就应坚决予以排除。三是分级考评原则,由于预算目标是分级落实的,预算控制也是分级实施的,因此,预算考评也必须阶级进行,本级责任单元的预算考评应由所属直接上级来进行,而绝不能自已考评自己,间接上级不能隔级考评间接下级。四是客观公正原则,预算考评指标要以定量指标为主,用数字说话,以减少主观成分。必要时,应聘请公司独立董事或社会中介机构的人士参加,以增强预算考评的客观公正性。五是时效性及利益挂钩原则,即预算考评的时间应与预算周期一致,并且预算考评的结果必须要以相应的物质利益兑现。六是制度化原则,企业要建立健全预算考评制度,是预算考评的原则、方法、内容、程序、奖惩等规则条款化、明晰化。
8预算授权
预算授权是指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授权各预算执行部门,于预算当期会计得为其所管辖的预算行为负责。预算授权管理的方法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授权管理的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通知书除授权人持有外,还下达公司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一律按授权范围严格执行。
9.响应未来更深入管理要求的信息搜集
设计方案时,考虑未来可能更加深入的管理要求,充分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从而为将来的细化管理做准备。例如考虑到将来可能在业务上的拓展,预算表格应采取开放性设计,方便在今后能够灵活调整。另外,表格设计细度能支持综合填写并且适应分阶段细化的需要。
第五篇:六大关键绩效指标词典-全面解读KPI
中国劳资关系研究院 www.xiexiebang.com
《关键绩效指标词典》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始终是最重要和难度最大的模块,其运作的好坏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成败,而绩效指标词典又是绩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从广义上说,绩效指标词典是指建立公司绩效指标体系所应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和指标规范的集合,包括战略目标制定、指标体系建立、目标分解、指标规范等。从侠义上说,绩效指标词典是指对某个绩效指标相关信息的规范和说明,包括指标定义、计算方法、数据采集、数据统计等信息。按照绩效指标的性质不同,绩效指标词典一般可分为定量指标词典(如关键绩效指标(KPI)词典)和定性指标词典(如行为指标词典、态度指标词典、素质指标词典等)两大类,不同类型的指标词典所包含的指标要素也不相同。
一、关键绩效指标词典内容结构
关键绩效指标(KPI)作为定量指标,能够通过数据统计和计算得出指标结果,其指标词典的要素内容主要包括指标基本信息、指标计算方法、指标责任主体及指标相关信息等五个部分。
本文整理转载自网络。
中国劳资关系研究院 www.xiexiebang.com
本文整理转载自网络。
中国劳资关系研究院 www.xiexiebang.com 图1:关键绩效指标(KPI)词典内容结构
1、指标基本信息
指标名称:是指对绩效指标的概括性描述,能够直观反映指标的内涵。一般简明通俗,可以从指标名称中感受到程度的概念,其作用是让人明白指标大概的范围和性质。如招聘完成率。
指标编号: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绩效指标进行统一标识、分类和管理的编码。可按照指标的层面、层级、职能、性质等进行编号。
英文缩写:是指绩效指标的英文缩写,一般将通用的绩效指标按照其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代替其汉语表达的一种方式,也可用拼音的首个字母组合。如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等。
指标层面:是指平衡计分卡(BSC)的四个层面,分别是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运营及学习成长。
指标级别:是指绩效指标在公司绩效指标体系内所处的等级,一般根据公司组织架构进行划分,可分为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岗位级,也可扩展到集团级、事业部级等。
指标类别:也称指标类型,是指根据绩效指标的特征所进行分类或归属。按照指标的性质,可分为定量指标(能够用数量来衡量的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不能用数量来衡量的质化指标);按照指标的类型,可分为关键绩效指标(KPI)、普通绩效指标(CPI)、关键职责指标(KRI)、关键行为指标(KCI)、普通行为指标(CCI)、工作态度指标(WAI)及否决指标(NNI)等。
指标来源:是指绩效指标从哪里提取出来的或来源哪里,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来源:
来源于公司战略中的某个战略主题或目标分解,简称“战略目标”;来源于公司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点,简称“流程分解”;来源于经营计划、季度/月度重点工作计划等,简称“重点工作”;来源于部门的职责分解或提取,简称“部门职责”;来源于岗位的职责分解或提取,简称“岗位职责”。
指标极性:是指绩效指标趋于最佳状态或有利状态过程中指标实际值的发展方向或所处位置。一般分为四种指标极性,即增益性、减益性、区间值和定点值。增益性:也称正极性,指绩效实际值与业绩评估结果正相关,即绩效指标的实际值越大,表示指标反映的状态或实际绩效结果越好;本文整理转载自网络。
中国劳资关系研究院 www.xiexiebang.com 减益性:也称负极性,指绩效实际值与业绩评估结果负相关,即绩效指标的实际值越小,表示指标反映的状态或实际绩效结果越好;区间值:也称范围值,指绩效指标的实际值处在该区间值内,表示指标反映的状态或实际绩效结果是好的或是最佳的,越趋于区间值的中间值表示指标反映的状态或实际绩效结果越好,越远离区间值的两端表示指标反映的状态或实际绩效结果越不好。
定点值:也称警戒值,是指绩效指标的实际值为该定点值或警戒值,实际值越接近该定点值或警戒值表示指标反映的状态或实际绩效结果越好,反之亦然。指标定义:是指对绩效指标内涵的界定、解释和说明,能揭示绩效指标的内在含义和关键可变特征,让人能够清晰全面地理解指标的内容,可表示为描述性语言或计算公式。如百元生产成本质量成本,是指企业每100元生产成本所花费的质量成本。
设立目的:也称设置目的、考核目的或衡量目的,是指用于描述为什么要制定和考核该绩效指标。一方面,可以使指标设立者或考核者有理有据地设立该指标,确保设定的绩效指标能够有效并支撑绩效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可以使被考核者明了该考核指标的用意和目的,从而有效按照绩效标准执行,避免绩效指标执行过程中出现偏颇。
2、指标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是指得出绩效指标数据结果的方法、手段或途径。一般是通过对与绩效指标密切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减乘除等处理,最终得出绩效指标想要的考核结果。在具体操作中,有些绩效指标的结果可以直接得出,因此没有计算公式,如次数、个数等;有些指标的结果则需要运用公式计算得出,如:税前利润完成率=税前利润÷目标利润×100%。
参数定义:是指对绩效指标计算公式中的参数的界定、解释和说明。如对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分母的参数界定等。
参数计算:是指对绩效指标计算公式中的参数进行统计和核算的方法及说明。如对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分母的参数计算方法进行界定等。
计量单位:即指标单位,是指用于统计和衡量绩效指标结果的方法单位。主要有:率(%)、数量(个数、KG等)、金额(元、美元等)、频次(次/小时等)、时间(小时、日期等)、其它等。
本文整理转载自网络。
中国劳资关系研究院 www.xiexiebang.com 目标值界定:是指对绩效指标的目标值进行确定和说明,包括目标值确定和涵义说明。目标值是企业对未来绩效的期望,通过设置绩效评估指标的目标值,可以推动企业的政策落实执行。
目标值确定。一般可设置三个指标目标值,如设置“最低目标值(简称‘最低值’或‘零点值’)”、“基本目标值(简称‘基本值’)”和“挑战目标值(简称‘挑战值’)”等。其中:最低值是绩效指标达成结果的最低要求,实际值达不到最低值是不可容忍的,该绩效指标考核得分应该为0分或者其它分值,最低值一般设定为基本值的80%或者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确定的其它比例;基准值是维持管理的基本水准,是指标期望的正常目标值,实际值达到基本值考核得分应该为合格分数,如实际值不能达到基准值,则说明在对该绩效指标的管理上存在较大问题,需要进行检讨,并应提出改善对策,基准值设定应参考历史数据略微上调;挑战值是在基准值基础上所设定的挑战目标,一般为设定为基本值的120%或者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确定的其它比例,达到或超过挑战者考核得分应该为指标得分上限最高分。
目标值涵义。目标值涵义是指绩效指标值代表的意义或目的,如指标实际值越大代表结果会怎样。比如人员流失率的实际值越大说明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可以看出公司的管理不到位、工作氛围或工资福利不足,导致员工对公司不满意,从而离职等。
指标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本层指标中所占的相对其他指标的重要程度,通过指标权重可对本层指标内的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分配。本层内所有指标权重之和为100%,一般单个绩效指标的权重不应超过50%,不低于5%,通常为5%的倍数,视实际情况确定指标权重。
考核周期:是指相邻两次考核工作之间的时间长度,即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考核,包括定期和不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通常是对于一些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如按项目阶段/节点进行考核;定期考核可分为周考核、旬考核、半月度考核、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半考核、考核等。
特殊说明:也称指标说明或相关说明,是指对绩效指标的相关注意事项和例外特殊情况进行补充解释与说明。
3、指标数据采集
统计部门:即统计单位或主体,也称数据来源部门或数据提供部门,是指负责统计或管理该绩效指标数据的单位/部门/个体(岗位),一般对该绩效指标具有相本文整理转载自网络。
中国劳资关系研究院 www.xiexiebang.com 应的管理权限或责任义务,对指标数据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等承担主要责任,需要规范指标数据的采集、统计等过程,通常为该绩效指标的第三方管理部门或内外部客户部门,该指标的考核结果能够反映出被考核主体对统计部门的工作贡献或服务结果。
采集岗位:是指具体负责统计绩效指标数据的岗位,一般对绩效指标具有直接的管理权限或责任义务,对指标数据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等承担直接和主要的责任,需要规范指标数据的采集、统计等过程,该指标的考核结果能够反映出被考核主体对采集岗位或其所在部门的工作贡献或服务结果。
采集岗位不等同于统计岗位,采集岗位是指标数据收集、处理和统计的直接责任人,需要对指标数据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直接责任;统计岗位,一般是汇总部门所有指标的采集岗位采集的数据,对所有指标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负直接责任,但需要对数据的统计和提报规范负间接的审核和管理责任。采集周期:是指绩效指标所指内容的收集、处理和统计的管理周期,如每日统计员工考勤数据,每月收集周工作总结,每天统计仓库进出料数据等。采集周期一般有每日、每周、每旬、半月、月度、季度、半、等。在企业众多绩效指标中,不同指标有不同的采集周期,即使是相同的指标,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其管理、检查与考核的频度与周期也是不同的。如:大型机械设备的销售,销售额可能要在或半进行考核,而对于商业企业来说,可能每天每周都要统计与检查数据。
数据载体:是指承载绩效指标数据的相关单据和报表,包括与绩效指标数据相关的原始单据、统计报表及结果报表(通常也可以分为一级报表、二级报表、三级报表等)。绩效数据一般不能由被考核者自己提供,需要第三方或客户方提供数据信息,如果只能由被考核者自行提供,那么需要将数据核查后才可以使用。如果没有信息提供者,绩效指标就得不到真实的数据,也就不可能进行好坏差异程度的衡量。
采集流程:是指绩效数据从数据产生(记录—原始单据)、数据处理(统计—统计报表)到数据输出(结果—绩效数据结果报表)全过程中的工作步骤和规范。提报流程:是指将绩效指标的最终数据结果经过审核、复核、审批及提报到绩效管理组织部门或绩效考核信息系统的全过程中的工作步骤和规范。
提报时间:是指将指标数据提报到绩效管理组织部门(一般为人力资源部及数据相关部门)或绩效考核信息系统的时间规定,以确保绩效考核工作按时完成。
本文整理转载自网络。
中国劳资关系研究院 www.xiexiebang.com
4、指标任主体
归口管理主体:也称归口管理部门,是指该绩效指标的归口管理主体,一般等同于统计部门(也称数据来源部门或数据提供部门),负责管理该绩效指标数据的单位/部门/个体(岗位),一般对该绩效指标具有相应的管理权限或责任义务,需要规范该绩效指标的定义、数据收集和监控,对数据结果负责。
主要被考核对象:也称强相关被考核对象或主要适用范围,是指绩效指标考核的主责单位/部门/个体(岗位)。有些指标是公司范围内通用的,有些指标是针对某类岗位或人员而专门设置的。明确各绩效指标的主责考核对象,可以使绩效指标的主要责任落到实处,避免相互推诿、指标无人承担的情况发生。关联被考核对象:也称弱相关被考核对象或次要适用范围,是指绩效指标考核的关联单位/部门/个体(岗位),非主要考核对象。明确各绩效指标的关联被考核对象,可以让考核者知道除主责考核对象以外的所有相关被考核部门,从而对该指标有一个全面管理和监控。
5、指标相关信息
使用说明:是指向使用者介绍指标的使用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能够指导绩效管理人员有效地选择指标、绩效责任划分、权重分配、绩效提升改进等。在编制绩效考核指标使用说明时,绩效管理人员可参考行业或相关企业的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本企业的考核要求。计分规则:也称计分方法或评分标准,是指根据绩效指标的实际值对照目标值的完成程度,计算出来的指标得分。计分规则一般有层差法、比率法、等级择一法、加减分法、一票否决法(0或1)等。
配套指标:也称关联指标,是指与该绩效指标密切相关的一个或几个指标,包括其上级指标,同级相关指标及下级指标,在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可能一些绩效指标的考核结果并不能够充分呈现某个考核项目的真实结果,需要与此相关的一个和几个指标的结果之间相互比较才能够说明问题。
如销售增长率指标显示企业在过去的一个考核期间该指标的增长明显,那是否就说明企业在上一考核周期内销售目标达成良好?企业可将此指标与销售费用率、销售回款率两个指标的考核结果进行比对,如果销售费用率降低且销售回款率提高,三个指标才能共同表明企业在上一考核周期的销售情况,即销售费用率和销售回款率为销售增长率的配套指标。
本文整理转载自网络。
中国劳资关系研究院 www.xiexiebang.com 失真提示:是指用于提示绩效管理人员、指标相关者及管理人员,该绩效指标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考核结果不准确、不真实等情况,能够有效地指导相关人员正确使用和管理该指标,规避考核结果不准确的现象发生。
二、关键绩效指标词典构建方法
1、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
关键绩效指标(KPI)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公司制定了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就需要有什么样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予以支撑,确保公司战略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一般包括建立公司战略地图、战略主题说明、战略主题强相关识别、战略主题分解、关键成功因素提取、目标分解及关键绩效指标提炼等环节。
2、分析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之间的结构关系
通过全面分析公司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立起各关键绩效指标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路径和指标支撑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能够从公司到部门再到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进行全面管理,抓住公司战略目标的关键和重点,确保公司战略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如建立公司级关键绩效指标结构关系图、业务职能关键绩效指标关系图、部门岗位关键绩效指标结构关系图等。
3、设计关键绩效指标词典模板
设计一套规范统一的关键绩效指标词典模板,可以规范关键绩效指标的要素结构和内容,提高建立关键绩效指标词典的工作效率。关键绩效指标词典的要素结构一般包括指标基本信息、指标计算方法、指标责任主体及指标相关信息等五个方面的32个指标要素(可参照本文第一部分)。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从关键绩效指标词典的32个指标要素中,选择适合本公司需要的指标要素,然后设计出本公司的关键绩效指标词典模版。一般来说,指标名称、指标定义、计算公式、考核周期、计分规则、数据提供部门、被考核对象等都是关键绩效指标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另外,需要将所有关键绩效指标词典进行装订成册,即关键绩效指标词典手册,一般包括封面、使用说明、目录、指标结构关系图、指标词典正文等。
4、收集与分析关键绩效指标全面信息
从关键绩效指标词典的要素内容来看,几乎涵盖了与绩效指标相关的所有信息。因此,在正式开发和编制指标词典前,需要收集与指标相关的全面信息并综合本文整理转载自网络。
中国劳资关系研究院 www.xiexiebang.com 分析。这些信息包括与绩效指标相关的战略主题和目标分解、业务流程和关键点(业务流程输入和输出的关键点)、部门/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制度规定/作业流程/作业指导书等)和数据记录过程(原始记录单据和统计报表)、相关责任人及关联关系等。
5、开发与编制关键绩效指标词典
关键绩效指标词典的开发与编制大致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建立公司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编制单个关键绩效指标词典及将所有关键绩效指标词典整编成。在第一个环节中,主要工作是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建立公司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并分析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之间的结构和关系;在第二个环节中,主要工作是根据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中的所有指标,收集和分析这些指标的所有相关信息,再按照关键绩效指标词典模板逐一编制关键绩效指标词典;在第三环节中,主要工作是将所有关键绩效指标词典按照一定规则和关键绩效指标词典模版整编成册。
6、审核、修订与发布关键绩效指标词典
关键绩效指标词典初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相关人员或小组领导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可正式发布实施。在绩效考核工作过程中,凡是涉及到对指标相关的内容时,如绩效合约或KPI责任状中对指标涵义的界定,都必须以关键绩效指标词典为依据。同时,关键绩效指标词典是因为公司的发展战略而存在,也必将因为公司战略目标的不断调整而完善,需要根据公司战略重点的变化于调整进行动态完善。一般来讲,公司的战略目标、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及经营计划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关键绩效指标词典也将随之调整和修订。
本文整理转载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