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任务书[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7:0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木渎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任务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木渎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任务书》。

第一篇:木渎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任务书

木渎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任务书

木渎镇位于苏州吴中区西侧灵岩山麓,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它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因而,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作为中国唯一的园林古镇,木渎在明清时有私家园林 30 多处,迄今仍保留了 10 余处。

为了科学指导木渎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统筹安排街区内各项建设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经济活力,在整体保护基础上积极推进特色文化旅游的开发与经营,特编制木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一、规划范围

根据木渎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所确定的历史文化街区范围25.3公顷。

二、规划重点

由于木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已与镇总体规划同步编制,本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工作应加强前期规划衔接和操作层面上规划的制定。重点加强以下部分内容:

1.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明清及近代传统建筑风貌,明确文物紫线、城市紫线以及其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要素;

2.根据历史文化原真性保护的要求,分类提出具体保护措施;保护并延续街区所留存的街巷空间格局、历史文化信息和生活气息;

3.梳理木渎镇历史文化街区空间脉络,形成一系列不同主题的历史文化资源组合,在保护的前提下有序更新,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4.研究木渎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空间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规律和文化内涵,提出传统空间特色在现代传承和延续的对策,充分展现街区所包涵的浓郁的地方传统文化氛围,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

三、深度要求

1、规划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

为指导,按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制定,符合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要求。

2、规划应确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保护核心区、风貌协调区及建设控制地带,提出规划控制原则与要求。

3、对历史文化街区的道路格局和空间尺度基础进行研究,提出延续原有道路格局,创造富有特色的街巷的规划方案。

4、结合历史风貌考虑的道路的断面、宽度、线形参数、消防通道的设置要求。

5、结合现状建筑调查,确定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古迹、控保建筑、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等内容,提出近、远期街区整治的原则与方法。

6、提出应历史文化街区交通组织方案,并根据保护需要,划定机动车禁行区。

7、提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市政设施的安置要求。

四、规划设计成果要求

1.规划设计成果的内容必须符合规划设计任务书的有关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

2.规划设计成果包括纸质文件及相应的计算机文件。

3.规划图按《苏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标准》要求进行编制。数据标准从苏州市规划局网站(http:///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下载。

4.纸质文件包括文本、说明书、设计图纸和图则。内容必须清晰完整,设计说明书应准确、完整地阐述设计意图和内容。设计图纸内容必须全面。设计单位应提供设计说明书及文本20套,规格为A4。

5.设计图纸要求

(1)区位图比例自定

(2)街区文物古迹分布地图1:1000-1:2000

(3)街区现状图1:1000-1:2000

(4)建筑质量现状评价图1:1000-1:2000

(5)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评价图1:1000-1:2000

(6)道路系统现状、规划图1:1000-1:2000

(7)历史街区保护总图1:1000-1:2000

(8)公共与配套设施规划图1:1000-1:2000

(9)河道系统现状、规划图1:1000-1:2000

(10)绿化系统现状、规划图1:1000-1:2000

(11)市政工程管线规划图1:1000-1:2000

(12)重点地区建筑形态布局示意图 1:1000-1:2000

(13)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分析图1:1000-1:2000

6.计算机文件要求

全部设计成果均应制作计算机文件,图形文件采用AutoCAD R14的DWG格式文件,文本文件采用Microsoft word6.0以上的格式文件。电脑渲染图的计算机文件应采用国内较为普及、通用的计算机软件,提交以上计算机文件光盘1套。

五、时间进度要求

2011年1月下旬设计单位开展工作。

2011年4月上旬进行方案初审。

2011年5月上旬进行方案论证。

2011年6月上旬提交最终成果。

六、报送与审查规定

1.我局分两次对方案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书面意见和整理会议纪要,设计单位负责提供审查所必需的汇报资料和规划方案介绍。

2.规划论证后,设计单位应根据论证意见修改并制定正式规划成果,并按规定时限报送我局。

七、相关设计资料

1.规划设计任务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6.《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2006-2020)

7.市规划设计院《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2008年)

8.省规院《苏州吴中区城乡协调规划》(2006年)

八、附则

1.我局负责协助设计单位搜集基础资料及现场外业调查,负责设计单位间以及相关规划设计间的协调工作。

2.规划署名权归设计单位所有,版权归我局所有,我局有权在规划审定后公开展示规划成果,并通过传播、媒介、专业杂志、书刊及其他形式介绍、展示、评价规划方案。

3.规划方案批准实施前,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同意都无权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展示设计成果。

4.如对本任务书有疑问,可在接到本任务书后致电或函我局,我局将做出口头或书面形式答复。

5.设计单位提交的规划设计成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我局有权对设计单位做出处罚:

⑴提交的成果不符合本任务书规定的。

⑵提交的成果图纸和文字辨认不清,内容不全或粗制滥造的。

⑶未经局同意,逾期上报规划设计成果的。

6.本任务书解释权归我局所有。

苏州市规划局

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

2011.1.7

第二篇:木渎镇的保护规划和管理

木渎镇的保护规划和管理

木渎古镇保护规划管理办公室

木渎镇地处太湖之滨,灵岩山麓,是风景区重要的旅游城镇。木渎镇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极其深厚。保护第一,才能延续千年古镇的文脉,保住木渎的历史之根。历年来木渎镇党委、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视木渎古镇的保护工作。

一、保护范围划分

木渎古镇保护区范围划分为两个层次: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为保持古镇保护区周边的生态农田环境和真山真水的特色以及其与灵岩山互为依托密切关系,在古镇保护区与灵岩山之间设立环境影响区。

重点保护区——包括古镇内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完整体现历史文化风貌的沿街、沿河风光带等。主要指山塘街、下沙塘、西街、下塘街和南街等沿街沿河以及吴家场、陆家场、中市街、双桥(斜桥和朱巷桥)等传统风貌较为集中的地段。

重点保护区显的传统街巷的构成要素和环境要素包括传统民居立面、台基、街巷界面、道路铺地及绿化、小品等。为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允许在不破坏历史风貌整体性的前提下,改善传统民居内部空间,更新生活设施。按照传统方法与形式对破旧的传统民居进行维修,改造或拆除与传统风貌不符的加建部分。对民居残破或缺失部分的修补必须与建筑整体相协调,保持历史形态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目前重点保护区占地约34公顷,古建筑为(建筑面积33717平方米)加上已修缮开放景点榜眼府第、古松园(含姚建萍刺绣艺术艺术馆)、羡园(严家花园)、虹饮山房以及明月寺等景点(建筑面积13073平方米)共占地为3626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6790平方米,近几年又修复了姜窑天主教堂,西街严国馨(严家淦祖父)故居等历史建筑以及对邾巷桥、虹桥、西安桥、小日晖桥等桥梁驳岸进行修复整治,确实是一项既艰难又十分繁复的工程。

建设控制区——为确保重点保护区的风貌完整性,保护其周边地区历史文化景观的连续性所必须进行建筑风貌控制的地段。具体指新运河以东,苏福公路以南、胥江以北,翠芳北路以西及东街延伸段南侧,重点保护区以外有一定传统风貌特征的地段。此外,保护区与灵岩山之间的通视走廊也纳入到建设控制的范围。控制范围约为56公顷。“详规”把“建设控制区”名称改为“建设控制地带”并把木渎人民医院门诊部地块划出“建设控制地带”和“传统风貌协调区”。

环境影响区——该区广义地包含了历史环境存在的背景依托以及视觉的背景,如村落、农田、水稻以及与其相关的日常生活,考虑的是由主要景观的视点向四周眺望时景观的完整性并兼顾行政管辖界限。是指古镇区保护规划范围外尚存有少量能体现传统风貌建筑的地段。控制范围约为62公顷。“详规”把“环境影响区”名称改为“传统风貌协调区”并把“鑫禾花园”廉租房地块、“新姜窑花园”拆迁安置小区地块和新“实验小学”地块划出“传统风貌协调区”,这样使得古镇更能符合其原汁原味的风貌,也更为合理。

二、保护规划制定

由于地域的优势和历史的原因,古镇内历史文化资源损坏较为严重,为做好木渎古镇的保护工作,镇政府邀请东南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木渎历史文

化名镇保护规划》,2002年3月获省政府批准。2003年又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于2005年被国家公布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为更好保护古镇历史文化资源,再次邀请东南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上次规划进行新一轮的修编,目前新规划已进入上报审批工作。在规划过程中,规划小组对木渎镇古镇区进行了多次现状调研和入户调查,并对重点保护区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地勘察,对所有相关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桥梁水系、重要纪念地、名人活动居住地的历史和现状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确定其保护及控制范围,并对其环境,交通条件及建筑状况进行了研究。对木渎镇非物质文化进行了统计。通过反复交流讨论和多方案比较后,最终形成了《木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三、保护规划实施

随着古镇旅游产业在初始开发中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开局,2010年古镇接待游客一百多万人次,这对古镇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配置和古镇的整治改造带来了机遇。近几年来,镇政府先后投资5485万元对木渎古镇山塘街、南街、中市街、西街道路进行整治,三线入地、铺设污水管网、集中污水站统一处理,古镇内河道水质已经明显好转,并对古镇沿街建筑进行修缮整治。

“古镇保护在当前来说,破坏性建设是主要危险,但另一方面单纯强调保护缺乏有力措施,不给经济发展出路,也是保不住的”。“积极的办法是将古镇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纳入古镇规划与当前的建设之中”。关键是掌握保护与改造之间的“度”。所谓“度”,就是采用渐进演变的“有机更新”理论,探索适应现代生活的“活”的“有机体”,绝不可以进行大拆大改,但是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按有机更新理论主张“按照古镇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古镇之机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古镇的更新和发展。”在整体保护的情况下用插入法以渐次替换以避免大面积的推倒重建。

近年来通过对山塘街14-38号杂乱街区,从2005年-2009年由政府出面组织的整治改造,实施时按照古镇保护规划和有机更新的办法,分段穿插改造,政府对原住民贴补10%-20%部分建设费用,遂使这一段街区的改造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文化作用也就越突出。当然历史文化资源毕竟属于非再生资源,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历史风貌的保护应该审慎面对。

2004年-2006年在木渎古镇规划保护区西侧至灵岩山东南麓,是属于金星村的百余亩土地,这里既是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联结苏州的门户,又是沟通木渎古镇的纽带。木渎镇政府在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进行资源整合,拆迁了近4万平方米的厂房和其他建筑,打通了古镇山塘街与灵岩山景区的通道,并辟建了1万平方米的停车场、游客集散服务中心及管理设施,经过几年的努力,灵岩山东南麓既成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风景名胜区,又和木渎古镇紧密的融为了一体,全面提高了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其他还进行了如下具体工作:

1、2006年按照古镇保护规划,对古镇保护区内古松园北侧的三十余亩工业厂房实施了拆迁,并已获批准扩建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和配套的文化设施,以弘扬“苏州刺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在实施中)。

2、对古镇保护区内占地近百亩的第六制药厂2010已协商实施拆迁,这不论对古镇区水系环境整治还是古镇风貌的整治均是一件好事。

3、山塘街69号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单面悬挑式外廊宿舍楼以及后面一些破旧杂乱房屋,占地约6.5亩(均属于危房),严重影响古镇风貌,在古镇保护规划中列为整治建筑,2009年被拆除,经批准,招标吸收社会资金从2010-2011年,兴建了一座青瓦双坡、二层五进,沿金灵路以厢房相连,建筑风貌与古镇相

协调的天元收藏博物馆。

4、为强化古镇区民宅整修改建工作,实行严格的按规划审批程序,近几年共初审报批了200处民房,既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又保护了古镇的风貌和古建遗存。

四、加强相关管理

木渎古镇在实施古镇保护规划的同时,还重视加强相关管理工作。

1、历史文化资源管理

对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尽可能实施成片重点保护、逐步收购整治景点周边的古建筑,扩展完善已开放的府第、山房、宅第园林,并严密控制上述几片古建筑群体的周边环境,使之较为完整地展现历史文化的生活空间。

对重要街区的修缮要恢复旧有木渎历史商贸重镇的繁华。在斜桥分水,西安桥、小日晖桥等具有潜在景观地段要采用减法手段,以突出水乡古镇典型小桥流水的优雅环境。

对在潜在景观视觉走廊,在控制古镇风貌的同时,必须严格控制其高度,以保持古镇能借景灵岩山特有的山水相间的优美环境。

积极保护古镇河道、驳岸及其它带有历史文化元素的市政设施,以保持历史风韵。

2、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为了做好古镇保护工作,镇政府制定了《木渎古镇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见附件),对古镇区建房的风貌、高度、建房审批程序等做出了相应规定。为了对古镇规划建设进行有效管理,我镇加强了古镇保护开发的领导,成立了“木渎镇古镇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并下设“古镇规划管理保护办公室”,配备了4位专业人员具体负责古镇区规划管理工作,并邀请了古建园林专家高级建筑师作为工作小组的顾问,常驻古镇办,指导古镇保护工作。

3、保护资金的使用管理

这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积极做好专项资金的申报材料;二是拓宽思路,多方筹措资金。

古镇保护开发是一项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工程。近年来,我镇在基础设施和招商载体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一个乡镇的财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如何筹措古镇保护开发资金,已成为确保古镇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难点,为此,我镇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加大力度,采取“投、引、融”等办法来多方筹集古镇保护开发建设资金。“投”就是前期项目开发由政府投入为主,从地方财政收入中安排专款进行建设;“引”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民资来镇参与古镇开发,由投资商垫资建设项目,政府以土地置换的形式,既圆满修葺了园林,又引进了一批高规格的房地产合作项目,实现了旅游景点开发者和投资商的双赢,如2008年10月吸收民间收藏家对西街清代严国馨(严家淦祖父)故居进行租赁修缮,辟为苏州“涵海楼”收藏馆,2009年5月对公众开放;“融”就是通过利用建成的现有景点资产向银行抵押贷款融资。

我镇的古镇保护工作起步晚,古镇保护和产业开发、结构调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决心根据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在做好古镇保护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真正把木渎镇建设成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古镇旅游与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文化名镇。

第三篇:泉州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保护研究

泉州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保护研究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特别在老城区,既有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又有传承久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恢复和展示一个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避免城市建设带来的文化趋同,有着极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本文在对泉州老城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进行较为深入的调研后,针对存在问题,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泉州老城区的价值

泉州是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唐久视元年(700年),在今市区置武荣州;景云二年(711),武荣州改称泉州。开元六年至二十九年(718—741),泉州建城,自此,“屡广而大,屡增而高,屡培而厚,屡易而坚”,从3平方公里,扩至6.8平方公里,成为泉州乃至闽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西晋、唐末和两宋之交,伴随着社会动荡,中原先进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三次大规模南移,传入晋江流域,使泉州的历史文化具有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特点。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世界大港,呈现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海外交通高度发达带来的古代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各国文化,与闽越本土文化以及西晋末年“衣冠南渡”后在泉州大地上传播、发育的中原文化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现象,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汇合地。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泉州历史上曾人才辈出,成为名人荟萃之地,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欧阳詹、曾公亮、蔡襄、梁克家、朱熹、真德秀、蒲寿庚、蔡清、李贽、王慎中、何乔远、俞大猷、郑成功、施琅、弘一法师等名家在泉州老城区里出生成长、居住、游历或任职。这些历史人物有的立过重要功绩,有的在学术思想上有重大成就,有的为发展海交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他们都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泉州老城区留下了一笔以海丝文化、闽南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清源山上看泉州古城清晰如鲤鱼,“山、城、江”一体架构古城城市格局,而15条历史街巷和5大历史文化街区,构成古城血脉。

□5大历史文化街区

1、开元寺—台魁巷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价值:该街区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保护以开元寺为核心。

特色保护要求:把开元寺双塔在古城的历史地位作为保护与整治的核心。《规划》要求双塔周边20米区域建筑必须控制在一层,控高4米(檐口至建筑室外地面高度)。街区内有保护建筑12幢,街区建筑高度控制在二层以下(含二层),控高7米。跨巷风雨亭,是古城唯一留下来的跨巷亭,应加以保护维修。位于跨巷风雨亭西侧的已倒塌的保护建筑应以抢修为主,若经古城保护专家组确认无法修缮,则应按原规制、原基地、原风貌复建。此外,开元寺—台魁巷街区应充分利用传统历史建筑开发文化性较强的服务业。

2、旧馆驿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价值:旧馆驿街巷已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特色保护要求:街区内有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保护建筑61幢。有泉州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会通井、玉泉井及其他位于保护建筑及居民内的水井,应严格保护这些传统历史环境要素的原真性。开发小型茶艺、棋弈等服务业,恢复街区中街巷的传统石板路面。街区的建筑控制在二层以下(含二层),控高7米,须改建的建筑原为一层的,仍按一层改建,超过二层的,在原建筑的基础上按二层改建。应保护定心塔和玉泉井。通政巷4#为一类保护建筑,奎章巷内的保护建筑13#门旁有一横跨巷内的树,为古城内巷一独特景观,应重点保护。

3、中山路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价值:中山路是泉州古城的中轴线,由它串联着开元寺、文庙、天后宫三片文物保护区,是古城商业氛围浓厚、历史建筑集中连片的街区。

特色保护要求:保护街区的商业氛围,街区应以步行为主,结合公交车服务,严格限制机动车驶入。中山路外围和几个交叉口处,应布置摩托车停放场,限制摩托车驶入。

4、文庙—后城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价值:后城街已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又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特色保护要求:保持街区的传统面貌,路面应改为传统石板路面。重点形成泉州传统戏剧、南音等无形文化的展示区,使该区成为文化气息浓厚的历史文化街区。改建建筑应在原建筑基地上建设。改建建筑原为一层的仍按一层改建,超出二层的控制在二层以下(含二层),控制高度7米。结合旅游文化街、关帝庙、清净寺和八卦沟,形成以泉州特色文化艺术精品荟萃的街区特点。

5、城南聚宝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价值:该街区是泉州古城城南片中传统历史建筑保存量多且集中的区域,聚宝街的历史背景和传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特色保护要求:1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121幢。以聚宝街的历史背景为依托,开发以珠宝和特色小商品服务为主。利用街区中传统历史建筑开发民居度假、传统民居生活体验的服务业,充分展现泉州传统文化。街区建筑应控制在二层以下(含二层),高度控制在7米。街区的街巷应保持和恢复原有的石板路面。为了保持传统历史街巷的空间格局和风貌,街巷宽在4米以下的,其两侧的建筑应控制在一层,控高4米。

□15条历史街巷

1、西街:保护范围为东起钟楼西侧106米,西至距奉圣巷东侧10米。长1227米,街宽10米,包含街两侧面街建筑的地段。

2、裴巷:保护范围为南起裴巷与西街交会处,北至距华侨新村路南侧34米处,巷长510米,宽3~6米,包含街两侧面街建筑的地段。

3、新路埕和花巷:保护范围为新路埕和花巷街巷的全长,以及两侧面街建筑的地段。新路埕全长235米,街宽6~8米。花巷全长237米,巷宽6~8米。

4、玉犀巷:保护范围为巷的全长和巷两侧面街建筑的地段,全长250米,巷宽5~8米。

5、新府口:保护范围为南起新府口与玉犀巷交会处,东至新府口与观东巷交会处,长180米,宽2~4米,包含街巷及两侧面街建筑的地段。

6、后巷:保护范围为街巷的全长和巷两侧面街建筑的地段。

7、镇抚巷和敷仁巷:保护范围为镇抚巷全长和巷两侧面建筑的地段,全长200米,巷宽6米。敷仁巷西起敷仁巷和镇抚巷交会处,向东至95米处,包含街两侧面街建筑的地段,巷宽4米。

8、承天巷:保护范围为街巷全长和巷两侧面街建筑的地段,全长315米,巷宽3~6米。

9、西边巷:保护范围为位于承天寺东侧。街巷全长和巷两侧面街建筑的地段均为保护范围,全长350米,巷宽二三米。

10、桂坛巷:保护范围为桂坛巷西段(西边巷以西),长240米,包含街两侧面街建筑的地段,巷宽三四米。

11、义全后街:保护范围为南起义全街,北至义全后街与义全土地巷交会处,长115米,包含街两侧面街建筑的地段,街宽2~6米。

12、马坂巷:保护范围为街巷的全长和巷两侧面街建筑的地段。全长120米,巷宽2~4米。

13、金鱼巷:保护范围为东起金鱼巷与中山路交会处向西181米,西起金鱼巷与新华路

交会处向西384米,共长565米,包括巷两侧面街建筑的地段,巷宽二三米。

二、泉州老城区文化遗产现状分析

泉州老城区主要范围包括现今鲤城区鲤中、海滨、临江、开元四个街道,总面积约6.7平方公里。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泉州拥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为我们保存了泉州当年中外文化并存、多种宗教聚集、先进科学技术与社会高度发达的风貌。现有传统建筑包括传统民居、庙宇、宗祠等,总计44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开元寺、府文庙、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清净寺5处为国家级,李贽故居、施琅故宅、东观西台吴氏大宗祠、崇福寺、承天寺、闽国铸钱遗址和通淮关岳庙7处为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其中中山路、八卦沟排水系统2处为历史文化保护区,还有未列入级别的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共68处(此次文物普查遴选出的代表,其中中山路区域42处,西街26处)。这68处古建筑中有传统民居53处(含名人故居15处)、铺境庙宇6处、华侨建筑9处。同时,泉州老城区目前存留的传统音乐、传统戏剧等市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八大类17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4项、市级2项,大部分项目保存完好,四级保护体系日益完善。

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是经济建设中带有普遍性的不可避免的尖锐矛盾。近年来,在泉州城市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在泉州老城区旧城改造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诸多不足,甚或失误,经深入细致的调查,目前老城区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令人担忧。

以泉州老城区现存的传统民居等古建筑为例。古建筑量大面广、类型齐全、雕刻精美、气势恢宏,但由于保护管理力度不够,在调查的120余处散落于老城区的各条街道、巷子的居住建筑中仅20%左右保存较为完整,80%以上受损程度相当严重:有的已大部分倒塌,有的已局部倒塌,有的即将倒塌,有的虽然外观完整但内部结构、构件多已霉烂破坏。目前大部分古民居均为外来打工人员租住使用,或以本地年老和低收入家庭居多,居住密度较大。有一些甚至已经变成了“七十二家房客”式的大杂院,乱搭乱建情况严重,阴暗潮湿,肮脏不堪,甚至堆积着大量易燃易爆的杂物,对古建筑造成损坏,又成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卫生死角,严重威胁着大众的安全和健康。这部分人群收入不高,要自行修缮既无能力也缺乏积极性,导致该类古建筑的完好率最低。此外,近年来文物贩子及不法之徒非法收购、盗窃古建筑构件甚至破坏拆毁古建筑以牟利,导致古建筑中的牛腿、雀替、花窗等遭偷窃,许多构件被人为破坏,加剧了泉州老城区古建筑遗存的生存危机。

三、保护原则与做法

1.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社会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意识。

2.增强法制意识,严格依法办事。在加强泉州老城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基础上,还应加强为古建筑保护立法的力度,研究制定古建筑保护的扶持政策。

3.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切实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需要和泉州老城区的现状,泉州老城区保护工作要遵循三大要素,即原物保护、原貌保护和风貌保护。

4.加大管理力度,完善老城区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发动社会各界、全民参与老城区保护与管理。

第四篇:张家界市历史文化名镇规划保护情况汇报

张家界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名居保护、规划情况报告

张家界市地处长江四大支流中的澧水中上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少数民族地区,还是革命老区,沉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形成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张家界同时还是国家旅游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张家界旅游产业正迅速崛起,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名居保护力度,逐步科学合理的进行开发和利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先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名居资源及保护与规划现状

1、具有较为丰富的名镇名村古名居资源

张家界市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众多,全市共有国家一级文物41件,二级文物173件,三级以上的其他珍贵文物1000余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分别为贺龙故居和湘鄂川黔苏维埃旧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名镇名村古名居资源主要有贺龙故居、杜心武故居、陈能宽故居、老院子、石堰坪土家山寨古建筑群苦竹村苦竹寨古建筑群等。

2、资源具有民族性和独特性

我市是少数聚集区,历史街区、建筑和民居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独特性,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存留载体,具有独特的风貌和特征。

3、逐步加强保护规划的力度

一是加大了保护的宣传,推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古建筑群;二是加强了老城景观风貌的提升,规划十字街-南正街一带及澧水河北岸设立历史景观提升区,保护原有的城镇肌理、建筑布局、历史风貌建筑和空间环境。三是开始做了一些名镇名村的申报工作。四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申报意识落后

我市仅天子山镇申报了省旅游名镇,我局自2010年承担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工作以来,仅慈利县江垭镇申报过历史文化名镇。

2、规划意识和保护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既没有做过系统的保护规划,也没有逐一划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名居保护区,导致名镇、名村、古名居风貌及格局得不到合理的保护和延续,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日渐衰落。

3、古建筑老化严重,保护资金缺乏,保护工作落后 我市历史建筑多为木结构,防火防蛀能力较差,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古建筑老化严重,部分已成危房。为有效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与利用,需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和维修,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资金相对缺乏,此项工作未有效开展。

4、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

保护传统街道与现在交通需求存在矛盾,另供水、排水、排污等设施均不完善。

三、关于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名居的保护的意见

1、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名居保护必须坚持规划先行 为科学合理地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名居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必须尽快制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名居的保护规划,划定保护区域,合理开发利用。

2、提高意识,加强保护

通过宣传、培训等各种方式提高群众以及相关部门的保护意识,并认识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名居保护、开发和利用对我市旅游发展和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其实加强对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的保护。

3、政府主导,建立机制

名镇名村古名居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投入,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强化政府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为古镇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4、严格管理,合理控制

严格按规划和相关法规对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进行规划管理,建设项目方案要确保建筑风格与古镇风貌相协调。

5、结合旅游,合理开发利用

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名居的合理开发利用纳入我市的旅游规划,将丰富的民族文化与旅游文化结合,体现旅游城市的丰厚底蕴。

四、几点建议

1、尽快对我市名镇、名村、古名居资源展开一次全面清理,摸清情况。

2、加大我市名镇、名村、古名居的申报力度。

3、尽快出台《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古名居保护条例》。

4、《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古名居保护条例》要切实体现规划先行的原则。

第五篇:宁波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调查范文

宁波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调查

(我12会计2班小组对宁波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现状调查如下:)月湖历史文化街区是宁波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为对月湖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抢救性保护和街区复兴,2012年9月,宁波市规划局会同市文广新局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宁波市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据悉,按照保护规划,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东起镇明路、南至三支街、西至护城河西侧河岸、北至中山西路,总用地面积达到90.4公顷。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保护历史真实载体,保护历史环境,合理利用、永续利用三条原则出发,通过对街区内每一栋建筑风貌、高度、质量、年代的细致评估,发掘区域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提炼出该区块的核心价值特色。

规划指出,月湖历史文化街区可总结为三个特征:一为景观月湖,是历代精心营造的人文胜景;二为人居月湖,是江南古城诗意的理想居所;三为人文月湖,是浙东学术兴盛的文化中心。规划认为月湖地区经千百年的涵养,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物化于月湖历史文化街区的民居院落、书院花园中,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规划重点保护月湖西区整体格局、风貌特征、7段一类历史街巷、7段二类历史街巷、11处文物保护单位、44处文物保护点、114处历史建筑(建议)以及历史环境要素与地下文物(遗址)、历史人文特色等具体内容。

本次规划的一大特点在于提出建议历史建筑114处,历史建筑是指具有一定保护价值且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文物保护点的建筑物、构筑物。本街区内的历史建筑保护应当以院落为单位保护,应保持原有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袁朝晖表示,本次规划针对保护要素的集中区域,划定了两片核心保护范围,分别为柳汀街以北部分和柳汀街以南部。其中,柳汀街以北部分东至镇明路西侧道路红线;南至柳汀街、大书院巷(西段);西至三板桥街、天一街、长

春路、太阳巷、华侨饭店东界;北至中山西路、屠氏别业北界、迎凤街,面积为31.37公顷;而柳汀街以南部则东至镇明路;南至三支街;西至原宁波城建设计院;北至柳汀街,面积为15.91公顷。两片核心保护范围的总用地面积达到47.28公顷,占街区总面积约52.3%。

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除核心保护范围以外的区域为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43.12公顷,占街区总面积约47.7%。根据历史研究与现状分析,规划提出“以文化为导向的街区复兴计划”,兼顾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效益,达到遗产保护和街区复兴的双重目标。总体功能定位为,具有宁波传统文化和历史特点的高品质人文博览、文化交流、宜居生态、商业休闲、创意旅游社区。

从区域整体格局与风貌特征保护看,规划将保护“一湖十洲、南北串联;洲屿独立、自成体系”的空间格局。据悉,规划对月湖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格与风貌特征进行保护,主要是保护“一湖十洲、南北串联;洲屿独立、自成体系”的空间格局。即保护以偃月街为纵轴,惠政巷、青石街、中营巷、马衙街-马衙河、大书院巷、桂井街为横轴的“一纵六横”的“梳状”街巷结构,严格控制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的高度和体量,强调平缓的天际轮廓线,保护各洲岛通过水系(和主要街道)分隔、自成体系的特点。此外,规划还对街区的用地、人口提出了控制要求,对交通组织和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基础设施提出了改善性建议。“在保护的前提下,街区内部交通采用“步行为主、车行为辅”、“人车相对分离”的交通组织模式。在后续的工作中,还会针对街区的特点专门制定消防、交通等方案。

历史街巷为沿线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和历史建筑数量相对集中,历史空间特征和风貌保存较好的街巷。历史街巷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验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要轴线。据此,规划将历史街巷分成了两类:

第一类是街区内传统风貌保存最完整的街巷,街巷沿线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和历史建筑数量较多,历史空间特征和风貌明显。保护要求:不得改变

街巷线形、宽度、尺度,保持界面的连续性与贴线;保护两侧传统院落与建筑界面,保护街巷传统风貌特征。

第二类则是街区内传统风貌保存状况一般的街巷,即具有一定的传统风貌和原有空间特征,但局部路段或一侧界面保存状况较差、已被拆除或新建筑风貌存在较大冲突。保护要求:不得改变街巷线形、宽度、尺度,保持界面的连续性与贴线;保护两侧现存传统院落与建筑界面,修补与完善街巷传统风貌特征。

123250334杨春阳 组长123250327王银

123250335杨桂花

2013 年11月 29日

问卷调查

———宁波市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尊敬的先生女士:

我们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的学生,就对宁波市的月湖文化街区的相关问题进行一项问卷调查。该问卷不涉及个人隐私,请您依据自身所熟知的情况进行作答,我们将十分感谢您的合作。

一、选择

1.您的性别

A 男B 女

2.您的年龄

A 18岁以下B 18-23岁C 24-39岁D 40-60岁E 60岁以上

3.现居城市

A宁波本地B外地

4.您的职业

A 国企B 外企C 私企D 事业单位

5.您的学历

A 高中或中专以下B 高中或中专C 本科或大专D硕士以上

6.您是否熟知我国法律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政策

A 熟悉B 一般C 不熟悉D 不关心

7.您对宁波市的月湖文化街区的熟知程度

A 非常关心B 熟知C 一般

8.您是否了解政府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措施

A 非常关心B 熟知C 一般

9.您是否参加过月湖文化街区的保护行动

A 参加过B 没有但是听说过C 没有参加过

10.您认为宁波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否有保护的价值

A 非常赞同B 赞同C 一般

11.月湖的哪一项文化因素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A 文化气息浓厚B居住功能完善C建筑形式美D 邻里单位和谐

12.您认为当下的保护措施是否得当

A 得当B 不得当C 不好

13.如果需要加强保护措施,您认为资金的问题该由谁负责

A 政府B 当地居民C 社会集资

14.您对月湖文化街区的基础设施是否满意

A 满意B 一般C 不满意

15.您认为月湖文化街区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风貌继续保留

A 维持现状,加强保护B 拆除重建C 部分维持,部分拆除

16.您对月湖周围的建筑形态是否满意

A 满意B 一般,没有太大的看法C 不满意

17.您认为月湖周围的建筑应该以何种建筑形态建设

A 低层建筑为主B 高楼林立C 没有意见

二、意见反馈

18.针对自己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熟知情况,您认为哪些项目最应该受到保护

19.请您对月湖文化街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忠诚的建议或者意见

(保护措施、开发旅游业、重新建设等)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保护月湖文化街区,但是大家多数没有自己参与过。

下载木渎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任务书[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木渎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任务书[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发布单位】浙江省 【发布文号】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0号 【发布日期】2013-04-09 【生效日期】2013-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杭州市人民......

    南通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汇报(大全)

    南通市濠河历史文化保护区工作汇报 一、濠河历史文化保护保护区现状概况 濠河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大约为326.2公顷,以古城河和宋元以来的古城址为核心,区内文物古迹众多,有国家......

    建设部公布“紫线”管理办法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

    建设部公布“紫线”管理办法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 今后,城市建设将要受到“紫线”的限制。记者日前从建设部有关部门获悉,刚刚公布的《城市紫线管理办法》,为历史文化街区划出一道......

    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框架)

    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1规划范围 2历史文化价值 3规划目标 3.1总体保护目标 3.2近期保护目标 3.3远期保护目标 4规划内容 5规划原则 5.1整体保护的原则 5.2历史文化遗......

    历史文化名镇规划汇报提纲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汇报(PPT制作)提纲 一、 镇域历史文化资源现状情况{历史文化名镇申报材料(不可移 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名目及保护范围)及现状保护情况(传统格局......

    文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共五则)

    2000年,昆明规划建设委员会批准了以全面保护为宗旨的《文明历史街区保护 规划》。该规划概要如下:规划原则: 1、对文明街历史街区划定范围进行整体保护; 2、在对重点传统街巷......

    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第一章 总论一、前言 镇山村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花溪水库中部的一个半岛上,与花溪风景名胜区毗邻,村寨属典型的民族村寨。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聚居着140多户村民,主要以布依族......

    陆城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项目第二次会议要点

    陆城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项目 第二次工作会议要点时间: 地点: 与会人员: 一、 姜区长讲话 1、 介绍项目背景、工作目标 政治任务:配合市文明办保文化名城的牌子,南北正街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