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7:5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一篇: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第二篇:也让学生动手写写诗

也让学生动手写写诗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妙笔生花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我国著名的儿童诗人金波写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儿童诗是这个国度里的一朵奇葩。诗是天籁的声音,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之一。”她形容儿童诗:“像一条宁静的小溪,滋润着小读者的心灵。”是啊!对儿童来说,生理的成长非常重要,但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的健康成长同样不容忽视。学会诗意地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就会发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东西,那么心就会变得柔和,对幸福与苦难的感受会更加敏锐,因而更有正义感,更富有同情心,这就是丰富的心灵世界。诗歌就是一门可以引领我们走向这个世界的艺术形式。所以,好的诗歌,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途径,儿童诗这朵奇葩,若绽放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必定能把诗意充盈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

如今的小学作文教学,基本上以写人记事为主,取材丰富,内容具体,可抒发真情实感,固然已不错,但形式非常简单,于是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组课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时,我萌生了让孩子写诗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的视角,去感受生活,去发现生活,去写自己的生活。虽然他们的视野不够宽广,虽然他们的语言略嫌幼稚,但是那份纯真的童真童趣就是我所期待的诗意作文。

而要引领孩子们写就诗意作文,笔者以为最主要的就是让他们多诵读、多模仿、多观察以及多联想,如此,才可妙笔生花,成就一篇充满真情实感,打动人心的作文。

一、反复诵读,找寻书卷其中隐藏的真意

领着孩子走进童诗,读,应该是最好的方法。读诗不能一目十行,不是读完即毕,亦不能像读故事那样囫囵吞枣,而是要学会“品”。因为凡是好诗,都是以最精炼的语言,描绘最细致的情感,是诗人用心弦咏唱生活的歌曲,不是一读就能明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以儿童的视角运用简练的语言描写了秋的景象,写出了一个儿童眼中的秋的世界。这样的小诗虽语言比较浅显,但让孩子感知到那优美的意境,才是学习本文的关键。如此,反复品读才可理解其中真意,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一看谁把“秋的声音”读得活了,二看谁把“秋的声音”读得醒了,三看谁把“秋的声音”读得醉了。

孩子们读多了诗歌,就会从中受到感染,能初步把握诗的节奏、情趣和优美的意境。于是,我问孩子们:“你们听到了秋的声音,能听到春的声音吗,能把它写下来吗?”孩子们纷纷回答:“听到了,它轻轻地把小草叫醒了,它给大地披上了绿色的衣裳,它逗得花儿哈哈大笑……”这样,不仅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增强了他们的语言素养,更激发了他们对诗歌的喜爱和书写童诗的欲望。

二、善于模仿,掌握将腐朽化作神奇的技巧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借助范文指导他们进行仿写,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挖掘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感知事物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充满童趣、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如此可依托于文本教材,整合各种资源,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爸爸的鼾声》,作者敏锐地捕捉到“爸爸的鼾声”作为写诗的题材,利用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比喻,把原本令人厌烦的鼾声变得有趣。在作者的笔下爸爸的鼾声“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爸爸的鼾声停了,火车就到站了,字里行间流露着儿童的天真、稚气,充满了浓浓的父子情。在教完课文后,依托于这篇文章,可让孩子们也巧用比喻、假设等进行仿写。如,风像(),走到树林,树枝向它();风像(),走到田野,禾苗向它();风像(),走到小溪,溪水向它();如此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勤于动脑,就会写出一首首有趣的童诗。

三、善于观察,拥有一双发现美好生活的眼睛

作文离不开生活,只有善于观察生活,文章才能充满真情实感,更加贴近人心,这就是所谓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同样,诗歌只有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大自然就是一本生动的书,在孩子的世界里,一片云可以是诗,一棵树可以是诗,一朵花可以是诗……在这样一个美妙的五彩缤纷的世界:春日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夏日骄阳似火,电闪雷鸣;秋日硕果累累,落叶飞扬;冬日银装素裹,大雁南飞,让孩子去观察和感悟,便是一首首明媚的小诗。校园亦是一页精彩的篇章,它呈现了最真实的风景,最真实的生活,让孩子去总结和回味,便是一首首质朴的诗。我们的书本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它浓缩了祖国的传统文化,阐述了人生的真善美,让孩子去品读和提炼,便是一首首优雅的诗。发现生活,感谢生活,孩子才能领悟生活的真谛,明白人生的意义。

四、善于联想,让思维在广阔的时空中遨游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美好的幻想,然而在一般的作文中很难去表达,所以作文往往成为他们的难题,即便挖空心思也写不出真情实感。而想象诗可以成为他们的世外桃源,使心灵得以放飞。于是,我以“假如我是……”为话题让他们自由畅想,一时间,沉寂的作文课像注入了活水,古今中外,浩茫宇宙都成为他们津津乐道的素材,孩子们有了喷涌的灵感:“假如我是一位老师,我会………,假如我是一名医生,我会………假如我是一棵树,我会………假如我是一阵风,我会………这些素材都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在“假如”二字帮助下,孩子们打开了心扉,把内心最美好的愿望展现了出来,想象力在自由的时空中翱翔。

儿童诗摒弃烦琐的情节纠缠,用简单的文字记录画面,抒发真挚的情感、真实的愿望,还孩子童真、童趣,让孩子乐说,乐写。所以,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多读、多看、多想,让他们学会用诗意的文字描绘他们五彩斑斓的天空。

第三篇:对提高中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建议

对提高中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职业学校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本领。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就业时的技能本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培养出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在这种形势要求下,本单位将从多角度提出提高中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方法和建议。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机会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案的准备、实物准备、巡视指导等环节,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熟练技能的机会,另外,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对大部分同学采用专题操作练习,而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实施创造性练习。

二、重视实训教学,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在学生的专业教学中,应当以学生实践操作学习为主线,加强实训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大实验实训的课时数,让教学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强化知识的应用与能力的开发,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此外,为了更好的完成实训任务,学校应当加大对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保证各相关专业的学生都能有充足的条件去进行实训,提高实训的效率。

三、适时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提高实践能力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我们要把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因此,要把学生放到企业中去,充分利用好企业工作现场和最新的生产技术,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在企业接触到生产实践或工程项目,进而对现代化生产工艺熟悉了,并通过学习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充实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使教育、训练、应用三者有机结合。这样一来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到企业去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学生做人的本领,因为企业实习是学生走向就业、走向社会的实习基地,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和团队精神。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荆门市牌楼中学黄文秀

内容提要: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让学生自我确定主题、调查活动、整理资料、汇报成果、自我反思。把时空留给学生,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就精彩!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培养能力锻炼成长

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点燃火种的引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新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一、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并深入各个领域,开展探究、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这就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锻炼自己,亲身实践,体验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迅速成长起来。

1、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培养了各种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提倡亲历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追求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是一种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在活动的实践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如《我是社区小医生》这一课题,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实地观察、实验观察、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宣传动员等活动,他们观察、采访、录音,在观察中学会了较为科学的统计方法;他们上网查资料,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来衡量小区水质是否污染,他们拍照,他们访问小区附近的居民,了解小区各种情况;他们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总结,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社会交际、科学统计等各种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是社区小医生》这一课题,从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都是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决定的,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亲眼目睹小区中各种不良现象、群众保护环境意识的薄弱,强烈地激发了热爱自然、自觉保护社区环境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宣传动员,发“倡议书”,树立警示牌,利用社区广播站广播,积极行动起来。这种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的内化是任何课堂教学所无法给予的。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小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重视学习过程中书本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平衡和结合,着眼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

作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与以知识信息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他们在观察实验中学习科学的方法;他们上网学习法律法规,学习统计总结,学习撰写课题报告,学习与人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合作,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内容和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主体和社会生活主体的必经途径。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和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

3、面向学生的完整的生活领域,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现实和未来的需要,把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的要求和科学世界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关爱自己、热爱生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我是社区小医生》的课题小组的同学们就是从身边司空见怪的小区中发现问题,决定调查小区环境的状况,寻找造成小区环境差的原因,寻找改善小区状况的对策。通过探究活动,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学会了怎样开展研究,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了保护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

二、正确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民主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

1、激发兴趣,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要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开展活动,并在活动中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是他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主动地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3、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干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的老师最担心地莫过于学生的“安全”。因为综合实践活动都在教室以外进行,这样就不利于管理,容易发生事情,而且不能有效地完成预期目标。但通过亲身体验、通过实践,我体会到,我们不应该太小看我们的学生,他们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比如《我是社区小医生》,我们按照课中的报名开始分组活动。事后看来,我发现我的担心确实是多余的。他们顺利地作好了一切工作,交给我看的是一份份原始的采访笔录、录音及调查问卷,成功地预约并采访了社区居民、社区物业及校内外学生。我们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他们的潜在的活动意识正在逐渐被唤醒,那么,我们的活动目的不就达到了吗?如果我们不放手,我们肯定没有这样的收获和发现。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信心,要适时地表扬、肯定他们的成功、收获,让学生在体验的喜悦中进步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学生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各种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将为学生自由成长保驾护航。

第五篇:语文实践活动,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语文实践活动,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南桥小学王萍英

新课程建设下的语文教学更重视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个性发展的需求,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并从中获得语文这门学科的正确价值观。因此,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全方位关注学生,这就要求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既要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得”,也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以外的“习得”。无疑,新课程向教师与学生都发出了挑战,但也带来了发展的空间。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在语文S版教材的年级,融入新课程的思想,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尝试,促使学生将“学得”与“习得”融为一体,开辟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同时,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更新观念,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利用启发、引导、激发学生更自主地学会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与新课程同行,携手共进。

一、让学生有多元化发展

在语文S版教材与新课程的教改理念之间,我们用语文实践活动给两者搭建桥梁。所谓语文实践活动,就是通过课堂内的学习,进行课外的延伸与拓展,进行课堂与生活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多渠道学习中,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态度,探究创新,综合运用知识等多元能力也得到发展。

1、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目标是要实现由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转移到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让学生学到“活”的知识,就必须要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于创新思维能力。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学生的创新活动,其广度和深度都将大大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在一次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我们注重挖掘课文中的知识点,把它放大再放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思维。在《看月食》一课中,教师把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消息与学生一起分享,学生们对于月球充满了好奇,纷纷提出了问题:“月亮上到底有什么?” “日食、月食是如何形成的?”“真的有嫦娥

吗?”„„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好问精神,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有的学生通过上网查找到月食形成的原因,马上有另外的学生到实验室借来了三球仪做起了实验,肯定了收集到的资料中所说的月食形成的原因,又有别的同学研究起了日食形成的情况,„„教师乘热打铁,请同学们给《看月食》中的“奶奶”解释引起月食的真正的原因,并想象人类登上月球后的变化。《我和奶奶登月球》,《月球,我的新家》等一篇篇具有童趣,想象力丰富又不乏科学知识性的文章跃然在纸上。是创新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们的表达精彩纷呈,新意迭出,也使得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更进一步。

2、培养合作交往能力

新的语文教学观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式的接受型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乐于动手,鼓励个体独立式学习转向集体合作式学习的模式,使封闭式的学习转向开放,静态学习转向动态,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接受学习转向探索。根本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的效能,从而使语文教学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内我们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4人或6人一组的方桌式,学生词,解问题,合作完成任务。《黄山怪石》课文教学之后,教师布置学生寻找曾去过的祖国名胜的照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给照片配上一段图文并茂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自行分工,有的美工,有的撰写文字,有的作电脑处理,有的讲解,各人有各人的工作,分工明确。在“来来祖国的大好河山”语文实践活动中,各个小组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受到了老师的啧啧称赞。活动中,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能力得到提高。在《家乡的桥》一课中,学生们领略了作者家乡桥的千姿百态。由此有一学生想到“我的家乡叫‘南桥’,家乡以桥为名,是不是我的家乡也是桥之乡?”,于是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的调查活动。学生自已寻找合作伙伴,成立一个个问题小组,共同确立探究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走向生活,进行调查采访,学会如何与人交往。面对调查的陌生人,有的同学胆小,紧张得声音颤抖;有的同学语无伦次,不知要说些什么;有的学生没礼貌,碰了钉子。面对失败,教师及时进行指导,与学生一起设计好问题,想好出现状况的各种对策。终于活动成功了。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采访经历写的作文《再见吧!胆小鬼》被少年日报录用。而一篇篇调查后的小文章《桥乡》、《我爱家乡的桥》等观察入

微、文笔细腻,有真情实感。与人合作使得教师的权威淡化,学生的主体性增强,注重互动、互助,学生的学习任务从个体到合作化转变,同学间易建立起融洽,友爱的亲密关系,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均得到锻炼与提高。

3、培养网络学习能力

信息化的时代不应疏视网络信息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其内容多样,种类繁多的特点,搭建信息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的学习中,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又促进他们语文阅读理解力和欣赏力的提高。它又以其大容量,丰富性的特点,不仅能够拓展与延伸课文内容,而且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的重新组合,给予学生新的视角。

在学习了《蝴蝶王国》一文之后,教师把学生带入了电脑教室,设计了“网上蝴蝶王国”这一语文实践活动课。指导学生进入百度搜索,点击相关网站,进行搜索浏览。这时,学生以主体角色主动参与教学,对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都充满着好奇,他们通过网上浏览,更直接更全面地了解蝴蝶的种类,盛产地,生活习性及各种与蝴蝶相关的自然与人的故事。在浏览中,学生的浏览内容各异,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网络学习的成果。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谈论各自的新发现。在自己和他人的浏览中,发现课本中未曾见过的新天地,突破了课本的局限,为学生语文知识的拓展提供一个崭新的学习视野。在学生的趣意盎然中,教师又指导学生制作以蝴蝶为主题的小报。利用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下载图片、文字、粘贴、排版、美工,着色,并取上精彩的名字。这是动手又动脑的过程,是审美情趣提高的过程,也是丰富学生生活体验过程。又如《南极风光》教学后,教师把大家共同收集的一张张南极的图片、照片连同网上搜索到的全部扫描进电脑,制作成幻灯片,设计了一节语言实践课。请学生做小导游,带领大家浏览南极风光。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选择南极美丽的照片,联系课文中的所学,你一言,我一句,最后加以整理,写出了一篇篇的“导游解说词”。当一位位“小导游”邀请大家浏览南极风光时,学生们的热情高涨,情自画中来,情从文中生,使语文学习的热情持续激发。

二、让教师有多元化发展

新课程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将成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教师将成为自身发展的设计者与实践者;教师将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与

研究者。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以学习引领多元化发展。

1、学会引导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已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教师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所以,语文实践活动中首先要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参与讨论的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其次,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学方法、过程、教学内容、目标、结果等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如何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向高水平、综合性阶段的方向发展,需要教师及时、必要的引导。学生作为探究的主体需要进行自我思考和判断,教师作为引导者,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进行判断,鼓励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线索,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判断,体验其中的滋味。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需要把握“度”。教师要把握住“引而不发,跃如也”的火候。要引导学生,但有关探究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由学生小组讨论得出,解决的过程由学生分组去完成,教师在其中只需适时介入,营造好学好问的氛围,并予以点拨指导当好“引路人”。

2、学会建设

语文实践活动应该来说是没有壁垒的,所涉及到的内容可以说非常广泛,有研究性学习(如小课题研究)、信息技术(如网络课堂)、社会实践(如“啄木鸟抓错字行动)、劳动技术教育(如家庭小家务)等等。因此语文实践活动日趋社会化。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建设”,建设自我,把自己培养成综合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由于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学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于是教学的视野越来越狭窄,思路被禁锢,得不到发散。重新建设自我,是指教师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还要学自然科学知识,有一技之长,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理论,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让自己成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

教师有了这个能力就可以以全新视角来审视教材,根据教材中知识与能力互化的切入点,重组教材,使语文实践活动更为丰富,真正成为学生有收获的活动。

《大自然的语言》、《落叶》等课文的教学在学生亲历大自然之后,语文教师利用自己的所长各展风采。擅长文学的教师指导学生写小诗吟诵大自然,擅长音乐的教师指导学生将小诗谱上曲,歌唱大自然;擅长美术的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所想用五颜六色的笔墨勾勒出来;精通电脑的教师与学生一起制作了名为《春天》的网页,认识更丰富的大自然„„。语文教师们利用学习的各方面的知识和掌握的才能,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也促进了教师的自身观念,让学习语文成为一件优美的事情。

3、学会评价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总是以分数高低给学生贴上“优等生”和“差生”的标签,忽视了将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忽视了培养一个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品德高尚的学生才是教育目标,因而无形中导致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倘若我们在教学中能着眼于人的多元潜能,给不同发挥阶段,不同方面发展的学生以正确,激励的评价,效果又会如何呢?

我们认识到语文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习成绩的好坏和遵守纪律不能成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活动中有的学生表现出记忆力特别强,有的学生在动手方面极有天赋,有的学生善于思维,创造的金点子一个接一个,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特点,也几乎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因此,教师应因势利导,在活动中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的现状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自卑的学生,找出他的优点让他好好表现一番,增强自信;自负的学生,针对他的弱项,迎头一击,让他感受挫折;开小差的学生增强他的任务,让他及时回头。总之,让每一位学生发挥到最佳的状态。

在发挥学生潜能的同时,改变课程理念,用不同的方式去评价每一位学生,多鼓励,多肯定。让每一位学生在满足基本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再促进个体的发展。我们把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改变传统的由教师给分数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评价。例如,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间的评价,个人对集体的评价,集体对个人的评价等等。单一化的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使得评价更为公正、全面。评价为星级制,每次为五颗星为最高得分,两颗星为保证分(只要参与就可得保证分)星星的得数可以累计。到最后一次语文实践活动,统计出每位学生的星星总颗数,再进行优、良的评定。我们为学生设计了一本评价手册。可以记录

下每次活动的内容、过程,学生的体会,小组或他人对其的评定。封底是月夜星空的图画,学生可以把每次活动所获得的星星粘贴在星空图上,当夜空中有越来越多的星星闪耀,学生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会油然而生。而累计式的评价方式,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允许失败,失败了还有下一次。运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之后,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新感受,在心理上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强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更主动地学习。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观,要求提高语文教学的效能,促使语文教学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要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立足于自身,加强学习实现“专家学者型”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真正让语文教学鲜活起来,才能让学生与教师得到长远进步。

下载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