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模版)

时间:2019-05-15 07:4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模版)》。

第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模版)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它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事实上,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随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研究和确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关系。可见,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直正实现。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素质教育呼唤着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而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前提。初中数学是一门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以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于数学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同时,数学活动中的观察并不狭义地指直观的考察,需要眼、脑并用,而且观察的对象也并非都具有直观的形象。因此,观察能力,无疑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不可否认,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究其原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惟其如此,学生数学学习的低质量、数学教学的低效率也就不足为怪了。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

察能力,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落实观察的手段,充分显示这一教学观,切实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笔者以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许多方法:

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以用促趣。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与系数的教学中提出如下观察材料:已知X1、X2是方程X2+(K+2)X-1=0的两个根,且X13-11X1=X2,求K的值。对于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得出:X1+X2=-(K+2)①,X1X2=-1②,X13-11X1=X2③,由此,根据与系数运用时含有的特性——对称性,要求学生进行如下观察:

1、③式中的X1与X2的指数是否相等;

2、能否用X1的倒数表示X2;

3、通过②③两式形变等式,能否表示成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在观察中发现简洁、明了的变形,实施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案。

以成导趣。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数学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掌握那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例如,在几何的起始教学中,对观察材料:已知如图A、B、C、D、E、F是直线上的六点,图中共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F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得出观察结论后,可进行提问:

1、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

2、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

3、你的观察顺序与正确的观察顺序有何不同?借此引导学生认识有序观察事物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其次,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需要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对于观察材料: A 如图,在△ABC中,AB=AC,P是BC上任意一点,PE⊥AB于E,D PF⊥AC于F,CD⊥AB于D,求证CD=PE+PF。E F B C P 教师应启发学生按面积之和与大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数量关系的角度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角度进行观察,以求得一题多解。

再次,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等),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1、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例如,在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对要求观察的材料: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①(X-1)2=2,②X2-2X+1=2,③X2-2X-1=0可提出如下观察要求:

1、①式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何特征?

2、[MSOffice1]②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

3、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实现观察目的。

2、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观察中,由于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相互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3、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4、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观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观察必须始终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尤其要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发掘,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思考对象形式化、思考过程逻辑化、思考结果应用化。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附]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委员会:《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指导纲要》,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9第二版)。

2.王子兴: 《中学数学教育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9 第一版)。

3.朱智贤: 《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第二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沙市区锣场中学李琳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

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

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心

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

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它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

活动。事实上,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随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研究和确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关系。可见,观察是认

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

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直正实现。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素质教育呼唤着学科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而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

前提。初中数学是一门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以现

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

点,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

学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于数学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

进作用。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同时,数学活动中的观察并不狭义地指直观的考察,需要

眼、脑并用,而且观察的对象也并非都具有直观的形象。因此,观察能力,无疑是学生数学

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不可否

认,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究其原

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

要的原因。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

之间的内在关系?惟其如此,学生数学学习的低质量、数学教学的低效率也就不足为怪了。

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

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三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一、发挥教师“指导语”的作用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教师事前“指导语”作用明显。从观察功能来看,教师指导语主要有三方面作用:

1、定向作用。我们可以把观察分作定向观察和随机观察。随机观察是指随时随地对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任意观察;而定向观察则是指有目的的观察。那么观察效果的好坏与观察前的目的性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教师事先要明确提出目的和具体要求,指引观察方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自己的观察任务,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明确。

2、加深作用。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许多时候不能洞察到本质。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指导语的作用,充分考虑如何起到加深学生理解的作用,既要使学生观察到表面现象,又要适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东西。其次,还要把“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引向具体化、深入化,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由对观察对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提高作用。在观察前和观察中,教师可以对观察的对象进行提示和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观察中得到印证。比如,一些自然景观的特点、一些景点的特色等,事前经过教师的提示讲解,然后学生就可以实地进行观察,并在观察中得到印证,这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对学生观察思路的开拓也起到了作用。

二、指导观察方法

学会观察很重要,因为作文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梁启超说:“教师不是拿所得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结果的方法教人。”因此,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怎样去观察。在此,特别应注重以下三种方法:

1、顺序法。客观事物无论动的、静的,它的存在与发展虽然错综复杂,有时令人眼花缭乱,但都有它的“序”。以静物来说,空间上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在时间上也有发展的过程。所以,应该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根据对象特点,心理上有个观察的“序”,这是准确形成事物表象、提高观察效率的有效方法。其实在名家的作品里就充分体现了“序”。比如朱自清《春》,由树上的花写到地上的野花(上下),《人民英雄纪念碑》也从上写到下,这些都与观察顺序密切相关。当然,观察的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能由于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同、观察点不同,顺序也随之而异。总之,观察的顺序应根据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以及被观察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观察者心理过程来决定。

2、比较法。比较是认识客观事物最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乌申斯基语)。毛泽东也曾指出:“有比较才有鉴别”。因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观察,有助于顺利完成观察任务,达到观察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一事物如果孤立地看,往往不会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但拿它跟同类事物一比,它们的异同、特色就出来了。在观察中,借助于比较,学生很容易确定不同东西中的共同点和相似东西中的相异点,从而了解事物特点,有助于发展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如:将甲老师和乙老师外貌、神态、说话、动作等进行比较,就能更进一步了解两位老师不同的特征,从而就更有利于抓住不同特点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3、想象法。想象是把通过观察感知的东西浮现的表象在头脑中进行组合、加工,形成新形象。想象可以发展思维能力,在作文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观察中,通过想象,可以把时间缩短或延长,把空间缩小或放大。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时,一定要启发学生想象。想象能使观察插上翅膀,使意境更加广阔。比如:看到奥运会的五环旗,就想象到了各大洲人民的紧密团结;观察到行道树静静地站在马路两旁,净化空气、献出绿荫,就自然想象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所以想象能够使观察力“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能够使观察真正的插上翅膀。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它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事实上,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随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研究和确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关系。可见,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直正实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素质教育呼唤

其次,着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而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前提。初中数学是一门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以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于数学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同时,数学活动中的观察并不狭义地指直观的考察,需要眼、脑并用,而且观察的对象也并非都具有直观的形象。因此,观察能力,无疑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不可否认,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究其原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惟其如此,学生数学学习的低质量、数学教学的低效率也就不足为怪了。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落实观察的手段,充分显示这一教学观,切实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笔者以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许多方法: 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以用促趣。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

以成导趣。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数学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掌握那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在掌握知识经验的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

其次,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需要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

再次,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等),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1、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例如,在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对要求观察的材料: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①(X-1)2=2,②X2-2X+1=2,③X2-2X-1=0可提出如下观察要求:

1、①式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何特征?

2、[MSOffice1]②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

3、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实现观察目的。

2、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观察中,由于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

象经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相互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3、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4、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观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观察必须始终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尤其要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发掘,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思考对象形式化、思考过程逻辑化、思考结果应用化。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四篇: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中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观察能力是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志,同时也影响到他们将来在科学事业上能否有所作为。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科学的观察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

激发学生形成浓厚的观察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条件。在实验课上教师通过一些新奇、趣味性的实验激发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确定观察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目的观察的具体内容

在观察物理现象及实验时,许多同学觉得热闹有趣,热情很高,但往往忽略了观察的目的任务,导致观察失败。为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明确观察目的,而且越具体越好。在教学中,对于每个物理实验,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观察和观察什么,以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具体内容,学会捕捉观察对象。各个实验都要先确定观察目标,而后进行实验演示。

三、指导学生掌握观察顺序

对物理实验的观察,应遵循一定的合理的顺序,这有利于搞清实验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把握前后变化的联系,找出其中的关系和规律,保证观察的全面性,同时突出观察的重点,避免挂一漏万。一般可按照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先粗略地认识事物的全貌,然后认识各个部分的特征,最后再回到整体上进一步认识整个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也可按照由显(大)到微(小),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观察,总之,只有理清了观察顺序,才能可能提高观察的效率。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帮助学生制订观察计划,以及明确观察目标外,教师还必须教给学生进行观察的具体方法。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以下几种方法:

1、比较观察法,比较就是在观察中区分客体,确定客体的异同,从而促进思维活动。由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现象之间总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因此总有可比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物理现象分析比较,要善于在相同事物和现象中,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在不同事物和现象中,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如观察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比较两表的构造,最小刻度及实验操作的异同点。又如观察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的构造、工作原理、能量的转化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2、顺序观察法:即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要按顺序观察,一般的观察顺序为,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等,应按照一定排列顺序进行观察。如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观察顺序为:①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再确定电源电压,电源电压应略高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②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出“零”刻度线及它们的量程和最小刻度;③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和最大阻值;④按要求连接电路前电键是否断开,滑动变阻器是否滑在阻值最大位置;⑤电压表是否并联小灯泡两端,量程是否选得合适;③电流表是否串联在电路中,量程是否选得合适;①实验开始时,闭合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重点观察电压表示数,同时观察电流表示数。

3、分步观察法:对于一些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按照所制定的观察计划,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地仔细观察,如研究阿基米德定律实验,即可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在弹簧下面挂上金属筒,筒下面吊上金属块,指出弹簧伸长后指针的位置;②将金属块部分浸入水中,再逐步增加浸入体积,观察弹簧长度的变化和溢出水的多少;③将金属块全部侵入溢水杯中的水流入小杯中;④将小杯里的水慢慢倒入小金属筒里,观察指针所指的位置。

4、整体观察法:其观察程序为先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即先对整体有一个初步的、一般的、粗略的认识后,再分出对象的各部分,对这些部分细致地观察,从而对整体对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整体观察法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眼、耳、手、鼻、舌等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不遗漏重要的“细节”;在观察对象的各个部分时注意跟对象整体联系,在整体观点指导下,观察各个部分时,重点观察主要部分,但又不放弃对次要部分的观察如发电机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法等

5、重点观察法:即抓住事物本质的核心的关键部分或现象进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选择性”。引导学生注意收集反映物理现象的本质特点的信息,依据观察的目的,区别哪些是该观察的,哪些是不必要观察的。在观察物质时,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提纲确定观察的重点项目;在观察装置时,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目的确定优先观察核心部分;在观察实验操作时,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性的、重要的、以及不易观察的操作进行重点观察;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图表模型时,引导学生观察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或部分,不受无关现象或部分的干扰。如托里拆利实验,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竖直管中水银柱高出槽中水银面,管内、外水银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则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大气压强的大小与水银柱的长度有关。此时应该进一步观察,当玻璃管倾斜一个角度,管中水银多了一些,水银柱长度增加,但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仍然不变,这表明与管的直立或倾斜无关。还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大气压的大小与玻璃管的粗细有关,那就换用两只内径不同的装满水银的玻璃管重复上述实验,可观察到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都是同一个数值,这表明与管的内径无关。可见这个现象的本质是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与大气压有关,此实验表明作用在管外水银面上的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的水银柱,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6、归纳观察法;归纳法是在获得许多个别事物的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事物的一般原理的方法,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这个方法也可以运用到物理实验观察中,即从一个个的现象观察中,先得出一个个结论,然后归纳出一般的规律。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五、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

(一)要实事求是观察力的生命在于真实,实事求是是观察的基础,又是观察的重要品质和方法,也是未来科学工作者的基本态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毫不含糊地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甚至一个数据,一个标点符号,做到严格地把实验事实和自己对事实的解释区别开来。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仅是提高物理实验质量的要求,也是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

(二)要认真、细致、深入观察的认真、细致、深入是观察能力重要品质之一,也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许多自然现象和实验中的物理现象,有时是稍纵即逝。只有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随时捕捉住;只有深入地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和隐蔽的特征;物理实验的观察来不得半点马虎。

(三)要眼脑并用在实验观察中,要提倡眼脑并用,即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观察是一种理性知识参与下的知觉,只有结合思维才能把握实验现象中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联系,而且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发现新的问题,促进进一步的观察和对观察材料的思维加工,辨别本质现象和非本质现象,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观察结果。

第五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它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事实上,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随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研究和确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关系。可见,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直正实现。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素质教育呼唤着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而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前提。初中数学是一门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以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于数学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同时,数学活动中的观察并不狭义地指直观的考察,需要眼、脑并用,而且观察的对象也并非都具有直观的形象。因此,观察能力,无疑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不可否认,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究其原因,当然各种各样,但学生的观察能力滞后,缺乏观察的习惯和基本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试想,一个没有观察习惯、毫无观察能力的学生,怎么能够发现图形之间、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惟其如此,学生数学学习的低质量、数学教学的低效率也就不足为怪了。可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落实观察的手段,充分显示这一教学观,切实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笔者以为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许多方法:

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以用促趣。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与系数的教学中提出如下观察材料:已知X1、X2是方程X2+(K+2)X-1=0的两个根,且X13-11X1=X2,求K的值。对于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得出:X1+X2=-(K+2)①,X1X2=-1②,X13-11X1=X2③,由此,根据与系数运用时含有的特性——对称性,要求学生进行如下观察:

1、③式中的X1与X2的指数是否相等;

2、能否用X1的倒数表示X2;

3、通过②③两式形变等式,能否表示成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在观察中发现简洁、明了的变形,实施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案。以成导趣。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激动,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数学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难题的事例,并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发现公式、定理的证明,掌握那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品尝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初中学生在心理上缺乏观察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水平上缺乏观察的能力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才能保证观察的正确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把握合理的顺序,养成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发现不合理的观察方法,应通过示范分析及时指出,加以指正。例如,在几何的起始教学中,对观察材料:已知如图A、B、C、D、E、F是直线上的六点,图中共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F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得出观察结论后,可进行提问:

1、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

2、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

3、你的观察顺序与正确的观察顺序有何不同?借此引导学生认识有序观察事物的合理性与重要性。其次,要引导学生懂得观察的渐进性,养成反复观察、仔细观察的习惯。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需要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还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对于观察材料: A 如图,在△ABC中,AB=AC,P是BC上任意一点,PE⊥AB于E,D PF⊥AC于F,CD⊥AB于D,求证CD=PE+PF。E F B C P 教师应启发学生按面积之和与大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数量关系的角度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角度进行观察,以求得一题多解。

再次,要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观察方法(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对比观察等等),掌握观察的一般步骤: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在观察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观察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自主观察。

三、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消极的注视,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必须十分重视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精确性、深刻性等良好观察品质的培养。

1、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初中学生对观察材料缺乏全部感知的能力,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对象叙述的语言要准确,提出观察任务时目标要明确,分析时要紧紧围绕确定的观察目的。例如,在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对要求观察的材料: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①(X-1)2=2,②X2-2X+1=2,③X2-2X-1=0可提出如下观察要求:

1、①式左、右两边的代数式有何特征?

2、[MSOffice1]②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

3、式的左边能否转化为完全平方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有目的、分层次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实现观察目的。

2、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观察的全面性,要求通过观察反映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联系;在较为复杂结构的图形中全面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指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感知对象所能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观察中,由于学生缺乏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导致感知的对象不能反映各种可能的现象经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相互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

3、培养观察的精确性

观察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还要精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对不同事物既能发现它们的相似点,又能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列表比较、对比观察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象直观、富有动感的图片、画面,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

4、培养观察的深刻性

观察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观察必须始终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尤其要重视对观察对象隐含条件的发掘,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意识抽象概括化、思考对象形式化、思考过程逻辑化、思考结果应用化。

总之,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观察品质,逐步养成主动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附]参考文献

1.王子兴: 《中学数学教育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9 第一版)2.朱智贤: 《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教研专题发言稿

王 奇

2012/11/2

下载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宿迁市宿豫区来龙初级中学 谢 春 摘要: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首先要培养观察力,为写作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教授观......

    生物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论文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教学任务中,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特征,包括对新鲜直观的事物更感兴趣、对未......

    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12

    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保安中心小学 高琴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

    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

    1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中职学校近几年来不断地扩招,学校对学生的入学标准也降低了,学生入学的成绩跟以往相比有所下降。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没有较高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的能......

    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平时写作的时候,有些同学常会感到无话可说,这是什么原因呢?应该说,这种状态主要是观察力不强导致的。写文章的材料来源于生......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论文: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大全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论文: 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初中数学是一门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以现代公民所必......

    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能力的培养 一、学生审题错误的分析。 小学生到了高年级,为什么还会审错题呢?我仔细想一想,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粗心。 学生审题时不认真,往......

    初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议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小议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摘 要】 教育 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