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建立良性运行
【发布单位】81502
【发布文号】鲁政发[2002]10号 【发布日期】2002-01-19 【生效日期】2002-0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的通知
(鲁政发[2002]10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九五”以来,我省加大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城市污水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总量仍然不足,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二是有的地方领导对建设污水处理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建设污水处理厂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污水处理厂资金政策执行不到位,在建的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运转资金无保证,有的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四是污水处理厂汇水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负荷运转。五是推进污水资源化和中水回用遇到较大的阻力
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要求,“十五”期间全省所有设市城市和重点流域的县城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45%以上;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60%以上。到2010年,全省所有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为加快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运行和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城市污水处理对改善环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要从可持续发展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把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列入本级政府责任目标。各级领导要增强紧迫感,把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和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及时协调解决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要积极落实资金,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污水处理工程按计划建成和正常运转。
二、二、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资金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当前仍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同时要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一)城建资金和机动财力要加大投入,挤出资金用于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二)污水排入城市管网的污染源排污水费要安排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三)水利部门征收的水资源费,省集中部分和地方留用部分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四)已经省政府批准征收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费的城市,要按批准数额继续收足用好;征收总额达到规定数额后,改按规定征收污水处理费,污水处理费收取范围及标准按省物价局、建设厅、环保局鲁价费发[2000]211号文件规定执行。
(五)列入国家“三河三湖”流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及渤海行动计划范围内的污水处理项目,要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六)积极争取国内银行贷款,有条件的大项目要争取利用国外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省里将根据各项目落实贷款情况,安排部分贷款贴息补助。
三、三、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建立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的良性运行机制
污水处理费是附加在城市供水价格上征收的。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逐步将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到保本微利的水平。到2005年,所有设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费标准要达到保本微利水平。省辖淮河、海河、小清河、东平湖流域污染严重的城市,污水处理费标准要在2003年达到保本微利水平。省物价局、财政厅要会同省建设厅尽快制定分市污水处理费指导标准。对个别工业企业不经预处理、直接向排污管网超标排放高浓度废水的,可根据水质超标情况相应加收污水处理费,具体加收标准由各市确定。加收污水处理费后,不再收取超标排污费。在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施能够稳定达标的情况下,对拟建设废水深度处理工程的排污企业,可以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签订委托处理协议,报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委托双方协商确定委托处理费用,实行有偿服务。城市污水处理厂要保证正常稳定运行,做到达标排放。在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没有完全到位前,为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对运行经费不足部分由各地城建资金和政府机动财力给予适当补贴。污水处理费可以委托自来水公司和节水办代收。要进一步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严禁坐支挪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减免污水处理费。收取的污水处理费要足额及时缴入各级财政专户,并按支出计划及时核拨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费要专款专用,地方政府不得统筹搞其他建设。为保证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各级政府在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的同时,可以合理确定基本水量,基本水量价格给予适当照顾。
四、四、积极运用市场经济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探索上下水一体化经营管理的路子
鼓励各种经济成份积极参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城市污水管网的投资主要由政府承担,运营实行企业化管理。要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推向市场,全面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各类企业、个人和外商以独资、合资、合作或股份制方式建设、经营城市污水处理厂。允许获得经营权的企业对污水处理厂原有人员进行重组,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负责对重组后分流的富余人员进行妥善安置。以独资、合资、合作或股份制方式建设经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在保证其合理的投资回报率的基础上核定污水处理费标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有条件的可以改制成市场化运作的独立企业法人,逐步实行经营权转让或资产评估拍卖,盘活资产。鼓励城市污水处理和城市供水走上下水一体化运营管理的路子。鼓励有经济和技术能力的污水处理厂,承包经营其他污水处理厂和工业预处理设施。
五、五、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推广使用国产化设备,降低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和运行成本
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模,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加大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广工程造价及运行成本低、占地省的处理工艺。为保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水水质,沿线污水处理厂要采用包含除磷脱氮技术要求的工艺。为降低工程投资,方便设备检修和维护,带动我省机械行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的发展,各地要积极利用国产化设备建设污水处理工程,鼓励污水处理厂积极消化吸收国外设备,开发研制国产化污水处理设备、药剂和材料。鼓励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建立培训基地,受其他污水处理厂委托培训管理和技术人员,向外输出管理技术。污水处理厂要逐步向企业化发展和过渡,提高人员素质,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努力降低管理成本。
六、六、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和回用水利用
各地要高度重视污水管网工程建设,抓紧修订和完善排水专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本着既要节省投资、又要形成汇水能力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合流制管道,适当加以改造,重点完善污水截流,在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时要按雨污分流体制进行规划和建设。在建设和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城市和县城,近期重点安排资金进行配套管网建设,尽快达到设计汇水能力,发挥污水处理厂满负荷运转的效益。
在污水处理费政策暂时不到位的情况下,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用电要给予优惠。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或有偿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政府投资的污水处理工程,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占用耕地的,由地方政府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义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外占用耕地的,由建设单位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义务。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免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建设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按国务院规定,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免征增值税。在污水处理费标准逐步到位的情况下,允许污水处理企业提取折旧。
各地要逐步提高自备水资源费标准,积极运用经济杠杆促进污水处理回用和中水回用。回用水处理设施由污水处理厂负责建设,回用水输水管道可以由污水处理厂投资建设,也可以由工业用户投资建设,其建设成本据实核算入回用水价格。回用水价格按供水价格管理权限审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搞好住宅小区和各种公共建筑中水回用规划,加快城市中水回用设施的建设。
七、七、密切配合,规范管理,保障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建设,其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和材料选用等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执行。各级建设、计划、财政、物价、环保、土地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逐步规范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建设部门作为城市污水处理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调度,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同时要强化排水许可管理,实施排水监测,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计划部门要积极协助项目单位开展前期工作,为项目报批提供指导和服务。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有关资金,提供资金保证。物价、财政部门要及时核定污水处理费标准。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向污水处理厂排放废水企业和污水处理厂排水水质的监督管理,督促各重点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在排水口建设在线监测设施,防止超标排放和偷排现象。对发生的环境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土地部门要及时办理工程建设用地手续。
二00二年一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征收污水处理费有关(共)
【发布单位】80402
【发布文号】晋政发[1999]52号 【发布日期】1999-11-03 【生效日期】1999-11-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
建设征收污水处理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晋政发〔1999〕52号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三日)
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各大中型企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治理“三河三湖”流域水体污染的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政策机遇,加快我省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步伐,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通知》(国办函〔1999〕21号)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大污水处理的征收力度建立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良性运行机制的通知》(计价格〔1999〕1192号)精神,现就我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开征污水处理费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实现污水集中处理是解决城市污染的有效途径。各城市人民政府都应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污水治理工作,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搞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统筹规划,要在强化城市污水点源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要在积极开拓建设资金筹资渠道的同时,加大政府财力对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的投资力度。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此项工作的具体牵头部门,要会同计划、环保、水利等有关方面,搞好规划,因地制宜优选方案,并负责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污水处理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批,要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控制概算和工期。
二、二、要建立污水集中处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包括已批复立项准备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城市,可以对用水户(包括居民),按用水数量(包括从城市供水企业、自备水井及江河湖泊、水库等水源取水)征收城市污水处理费。城市污水处理费收入将主要用于补偿城市污水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的成本。在确保已建成投用的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将一定比例的城市污水处理费收入用于补充政府对在建(含改扩建)污水处理工程的投资资金。
三、三、各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慎重确定城市污水处理费收取标准。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逐步达到排污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成本。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目前我省各城市的城市污水处理费收取标准均应控制在0.2 ̄0.8元/m立方米之内。
收费标准的确定,应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方案(可在上述范围内按用水性质提出分类收费标准),并按城市供水价格审批管理的程序权限进行报批。
四、四、要全面清理城市排水环节的各种收费,取消在排水环节征收的建设费、运行费、增容费和建设性基金及其它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对于批准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的城市,从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之日起,环保部门不再向达标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单位征收污水排污费,同时取消建设部门征收的城市排水设施使用费。
对于已经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并达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后的排放标准)排放的单位,不征收城市污水处理费。
五、五、要强化城市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管理工作。征收的城市污水处理费作为预算外资金,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城市供水企业具体承担对各类用水户、各种取水方式(包括从城市供水企业、自备水井及江河湖泊和水库取水)城市污水处理费的统一代征。城市污水处理费收入,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等财务管理规定,按月全额上缴当地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部门依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代征手续费标准和污水集中处理单位运行维护补偿标准,逐月核拨给承担收费工作的单位和污水处理单位。
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物价等部门,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率,防止跑、冒、滴、漏,努力作到足额征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减免城市污水处理费。对于严重亏损的企业,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缓交城市污水处理费,但不得免交。
六、六、为了加快我省重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对于各城市征收的城市污水处理费收入,实行省里集中10%的办法。即各城市的此项征费收入,扣除代征手续费后,由当地财政按月向省财政专户上交10%。
省里集中的此项资金,将全额用于重点城市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的补助。具体补助设计,由省建委会同省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属于基本建设的列入省级基建投资计划,省财政厅按计划进度核拨补助资金。
七、七、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确保正常运行,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处理质量,做到达标排放。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污水处理企业(单位)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擅自停止运行或不满负荷运行的,应责令其纠正,并追究企业(单位)法人代表的责任。城市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水,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的,环保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征收其超标排污费,并责令其整改,直至达标排放。
对于吸收社会资金和利用外资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
八、八、为了确保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城市排水单位排出的污水必须符合《城市下水道排放标准》和污水处理厂对进水水质的要求。对于含有重金属、难以生化降解物、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必须进行预处理。城市排水监测单位要加强对排水单位的监测,对所排放污水超过污水排放标准的,仍依法征收超标排污费。
九、九、各城市人民政府及计划、土地、工商等有关部门,都应积极支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优先安排,提供优惠条件,及时办理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等手续,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对于能够确保还贷的污水治理项目,有关银行应积极给予贷款支持。
十、十、对征收城市污水处理费有关资金的管理,由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具体制定管理细则。有关审批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的程序和要求,由省物价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细则。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
知(鲁政办发〔2010〕10号)
鲁政办发〔2010〕10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
(一)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简易结构房屋较多,建筑密度较大,房屋使用年限较长,房屋质量较差,使用功能不全,基础设施简陋。棚户区居民中低收入家庭比例高,特别是下岗失业、退休职工比较集中,群众要求改造的呼声强烈。实施棚户区改造,有利于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
(二)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要求。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安全隐患突出,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很不协调。实施棚户区改造,完善配套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品位;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三)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实施棚户区改造,既可以带动社会投资,促进居民消费,扩大社会就业,又可以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减少不稳定因素,推进平安社区建设,是扩内需、惠民生、保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为根本目的,坚持科学规划、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加大力度,协调推进,在前几年工作基础上,再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集中连片及零星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100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从根本上改善10.2万户棚户区群众的居住条件。
(二)基本原则。1.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能力,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连片规模较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2.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强,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3.以人为本,依法拆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确定和安置补偿方案的制订,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多种方式征询群众意见,在得到绝大多数群众支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拆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让群众得到实惠。
4.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坚持整治、保护与改造相结合,严格界定改造范围。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和规划保留的建筑,主要进行房屋维修、配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要重视维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切实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严禁大拆大建。
5.统筹兼顾,配套建设。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综合开发,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三、政策措施
(一)资金筹措政策。采取财政补助、银行贷款、企业支持、群众自筹、市场开发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支持补助资金。省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改造力度大、进展情况好的市、县(区)进行奖励,由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统筹使用,通过奖励、补助等形式用于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省重点建设调控资金要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中,按规定安排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支出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区)可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执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资本金占20%的规定。
2.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根据改造项目特点合理确定信贷条件,对符合信贷条件的项目要在信贷资金规模上给予保障。有条件的市、县(区)可建立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贷款担保机制,引导信贷资金投入。
3.鼓励采取共建的方式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应纳入当地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按矿区的法人单位和企业性质,国有独资公司应严格落实省政府要求和有关规定,筹措资金专项用于棚户区改造;国有控股公司应通过股东会决定用于棚户区改造的资金;国有参股公司国有股东应积极做好其他股东工作,落实用于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棚户区居民要合理承担安置住房建设资金。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
(二)税费优惠政策。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涉及的经营性收费减半征收。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和通过收购筹集安置房源的,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要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支持,新建安置小区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并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棚户区居民因拆迁而重新购买的普通住房价款未超出拆迁补偿款的免征契税,承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开发企业用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用地可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土地供应政策。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纳入当地土地供应计划优先安排,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安置住房中涉及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应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中明确约定住房套型建筑面积、项目开竣工时间等土地使用条件。对于配套建设的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严禁将已供应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用地改变用途用于商品住房等开发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要与相邻的零星棚户片区、不配套的低层楼房以及旧厂区统筹规划,采用就近整合或项目捆绑等方式,进行集中连片改造。远离城镇的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确需异地改建的,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充分论证后,可将安置小区调整到城市近郊或小城镇周边地区,并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异地改建中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应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程序;涉及占用耕地的,应依法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
(四)拆迁补偿政策。拆迁计划要优先满足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需要。棚户区改造采取产权调换和货币补偿两种方式,由被拆迁人自愿选择。房屋安置面积超出最低拆迁套型面积或原有面积的,按阶梯型价格购买并拥有完全产权。安置房建设以就近为主;异地建设的,应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的区域。
(五)住房保障政策。各地城市棚户区和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中要配建一定比例的廉租住房,具体比例由各市、县根据当地实际确定;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住房保障条件的被拆迁人,通过相应保障方式优先安排。
四、组织实施
(一)编制规划计划。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把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结合起来,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住房发展规划、棚户区改造任务及资金筹集情况,编制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依法组织拆迁。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执行拆迁政策法规,充分发挥在棚户区拆迁改造中的主导作用,实行阳光拆迁,做到拆迁项目、主体、程序、补偿安置标准合法和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安置房源到位,做好拆迁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把工作做实、做细,切实防止引发不安定因素。
(三)确保工程质量。要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技术标准规范,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优化新建安置住房的规划设计,在较小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满足基本居住需要。要按照节能省地环保要求,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有关住房质量、建筑节能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四)强化物业管理。棚户区新建安置小区可采取自助式管理模式,由社区居委会负责组建物业服务机构,实行物业低收费,特困家庭适当减免。要适当增加棚户区新建安置小区公共建筑面积,按照房屋总建筑面积3‰的比例,建设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和居民公共活动用房;按照房屋总建筑面积4‰的比例,建设经营用房,公建出租、经营收入用于物业服务。
五、加强领导
(一)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市、县人民政府是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责任主体,要明确部门及国有工矿企业的具体责任和措施,切实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供地到位、政策到位和分配公平,确保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实施。住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负责棚户区改造规划、计划的制定,指导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组织实施;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棚户区改造项目立项,配合住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编制审批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计划;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制定落实棚户区改造的税收支持政策,参与棚户区改造规划、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和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制定;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落实土地供应政策;各级金融机构要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监察、审计部门负责改造资金使用的监督;公安、民政、税务、电力、通信等部门负责行业指导及本系统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有棚户区改造任务的国有工矿企业要切实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认真做好依法落实建设用地和筹集资金等相关工作。
(二)强化督查,严格奖惩。各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强监督检查,实施全方位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每年7月31日和次年1月31日前,省里对各市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半年工作进展情况、计划完成情况及土地供应开发情况进行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市、县,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三)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准确解读政策措施,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取得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三月四日
第四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发布单位】海南省
【发布文号】琼府办〔2008〕79号 【发布日期】2008-06-16 【生效日期】2008-06-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海南省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琼府办〔2008〕79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加快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进程,实现省政府确定的“到2010年,全省所有的城市和县城都要建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左右”的工作目标,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认清形势。近年来,在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我省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2006年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平均处理率达到31%。但是,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大量增加,我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仍相当滞后,生活污水平均处理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国函〔2006〕70号)下达我省的减排指标是:到2010年,全省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控制在9.5万吨/年。2007年全省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达到10.14万吨,比2006年增长2.38%,没有完成减排的任务。虽经过努力,我省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COD)达标排放率已达95%,但由于其只占全省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的12.6%,特别是由于2007年无新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营,到2008年底,全省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将达10.5万吨,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
(二)统一思想。加快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于贯彻省五次党代会精神、实施生态立省战略、落实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持综合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从2008年起,三年内解决全省所有的城市和县城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到2010年全省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的战略任务顺利完成。
二、明确目标,强化责任
(三)明确目标。“十一五”规划中的海口桂林洋、三亚红沙、三亚新城、三亚鹿回头4个污水处理在建项目要在2008年竣工投入运行;海口长流、洋浦、澄迈老城、澄迈金江、定安、琼中、白沙7个污水处理项目要在2008年上半年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2008年新开工的7个污水处理项目和海口白沙门二期污水处理在建项目要在2009年底前竣工投入运行;海口江东新区、三亚海棠湾、三亚红塘湾、三亚荔枝沟、儋州、琼海、文昌、东方、昌江、万宁、陵水、保亭、临高、五指山、屯昌、乐东16个污水处理项目要在2008年底前完成前期工作,2009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10年上半年必须全部建成投入运行。
要重视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与改造,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后,一年内负荷率不低于70%;三年内负荷率达到80%以上。
各市、县要加快推进污水处理项目前期工作,条件成熟的项目要积极提前开工建设。
(四)强化责任。省政府决定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纳入市、县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市、县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已与省政府签订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标责任书,市、县政府应将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到人,督促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组织配合。省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监督指导,确保污水处理项目按计划进度实施。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五)科学确定建设方案。各市、县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对建设项目进行充分论证,科学确定项目选址、建设规模、处理工艺、管网走向和投资规模。确定的建设方案要符合省“十一五”建设总体计划。
(六)建立联合审批制度。省发展与改革厅、省水务局、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等部门要成立污水处理项目联合审批小组,研究制定联合审批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在严把审批质量关的同时,尽量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各市、县要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材料。
(七)加快项目报批工作。凡未报批项目建议书的市、县要尽快按照污水处理项目联合审批办法要求上报相关材料,省联合审批小组要在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立项审批工作。原已报批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与概算的项目,只要项目选址、处理工艺、建设内容、投资估算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不再重新报批。省联合审批小组在要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与概算编制达到国家规定的初步设计与概算深度的情况下,可直接审批初步设计与概算,并在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手续。省环评审批部门要在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环评审批手续。省国土环境资源部门要对各市、县上报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用地尽快办理,凡项目用地不涉及基本农田的,必须在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各市、县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简化程序,缩短项目招标投标时间,加快土建、设备招标投标工作进度,确保项目建设按期开工。
(八)加强项目管理。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程序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环评、勘察、施工图设计等参与方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资质,编制的材料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深度要求,并严格开展专家咨询评估。
要严肃项目管理纪律。凡已报批的污水处理项目,项目所在市、县必须严格按照已批复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处理工艺和时间要求组织实施。
要加强招标投标管理。除海口、三亚的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外,其它凡未编制初步设计与概算的项目,项目的初步设计与概算一律由省水务局和项目所在市、县政府共同作为招标人进行招标,由项目所在市、县政府与中标编制单位签订编制合同。项目施工、监理及重大设备、材料采购招标,以市、县为单位,由省里按照有关规定集中统一组织实施。工程招标投标要公开、公平、公正,绝不能层层转包。
要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省有关部门和各市、县要严格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制、工程监理制要求,层层建立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责任制和工程监理责任制,抓好污水处理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竣工验收、项目后评价工作,确保污水处理项目按时保质建成运营。
要加强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省财政厅要研究制定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防止截留、挪用、挤占现象的发生,确保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九)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各市、县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污水处理项目财政预算倾斜力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好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省发展与改革厅、省财政厅、省水务局、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等部门要主动向国家汇报我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展情况,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省发展与改革厅从2008年起至2010年要集中省财预算内基建投资重点用于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要牵头将条件成熟的污水处理项目向国家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等金融机构推荐,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省发展与改革厅和省财政厅要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投资规模落实省级配套建设资金。
海口、三亚、洋浦3个市、区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资金除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外,其余的全部由市、区自筹或银行贷款解决。
屯昌、琼中、白沙、保亭、五指山5个市、县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资金,按照中央投资及省财配套80%,市、县自筹或银行贷款20%的比例解决。
定安、临高、乐东、儋州4个市、县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资金,按照中央投资及省财配套70%,市、县自筹或银行贷款30%的比例解决。
东方、陵水、昌江、文昌、琼海、万宁、澄迈7个市、县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资金,按照中央投资及省财配套60%,市、县自筹或银行贷款40%的比例解决。
鼓励采取多种模式(BOT、TOT、BT等)建设运营,推进污水处理产业化。
(十)加强建设过程督查。省政府成立由省发展与改革、水务、建设、财政、国土环境资源、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的指导督查组,负责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跟踪督查。指导督查情况要每月向省政府汇报一次。督查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将作为表彰或通报批评的依据。
各市、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每周向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水务局)上报污水处理项目进展情况、资金到位与完成投资情况、工程形象进度与照片、污水处理费征管情况以及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等。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每月向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汇报一次、每季度向省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一次、每半年向省政府常务会议汇报一次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十一)加强项目审计监督。各级审计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和污水处理费收支情况的跟踪审计和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特别是对建设进度缓慢的污水处理项目要重点进行审计,发现截留、挪用、挤占下拨建设资金和污水处理费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确保建设资金和污水处理费足额用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上。审计结果要每半年报省政府一次。
(十二)落实奖惩机制。对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展快、完成任务好的市、县,省政府将视情况给予通报表扬、专项资金奖励等,并与评选文明城市、最佳人居环境奖、环保模范城市等挂钩。对地方配套建设资金不落实、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不完成目标任务的市、县,省政府将视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媒体曝光、黄牌警告,减少或停止安排该地区新的政府投资项目,市、县政府主要领导向省政府作书面检查等形式,进行行政效能问责。
四、加强指导和监管,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十三)加强污水排放的监督管理。任何单位排放的污水均应纳入截污管网。企业排放的污水应经过预处理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截污管网。
各级环保部门要强化对排水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实施和执行排水许可制度,特别是要对进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主要排放口的水量水质进行在线监测,禁止超标污水进入收集管网。对排水水质不符合纳入截污管网标准的企业要坚决取消排水资格,并视情况给予处罚。
新建污水处理厂必须同步安装进、出水质在线监测装置,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要在年底前全面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在线监测装置要与各级环境资源、水务部门联网,实行即时双重监控,防止污水处理设施无故不运行、运行率低、进出水水质不达标现象的发生。
各级水务部门要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进、出水质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努力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十四)建立政府财政补助机制。各市、县政府要尽快研究制定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财政补助办法,在征收的污水处理费无法满足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费用时,将补助设施正常运营经费纳入市、县财政预算,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由省财政厅牵头,会同省发改、水务、国土环境资源、税务等部门按照“污水处理设施运营保本微利”的原则,抓紧研究出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有关优惠减免政策。加快制定省财补助政策,对财政困难的市、县,由省财政给予转移支付补贴。
省政府决定从省级财政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专项奖励资金,由省水务局会同省发展与改革厅、省财政厅对按质、按量超前完成建设任务的市、县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奖励资金要专项用于补贴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或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十五)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各市、县政府要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抓紧研究制定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完善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从2008年下半年起,在全省所有的城市、县城和洋浦经济开发区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并逐步向乡镇延伸。
凡未开征污水处理费或者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市、县,必须按照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的时间和标准抓紧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并力争到2009年污水处理费征收率达到80%以上。
各市、县要加强对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理顺代征关系,确保污水处理费专项用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挤占污水处理费。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污水处理费征管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案件。
(十六)完善政策配套。由省水务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运营与监督管理方面的政策、行业管理制度和劳动定员标准,落实运营项目法人责任制,建立数字化监管系统,规范项目运营监管行为,完善目标考核机制;督促各市、县政府严格按制度规定抓好落实,规范建设运营监管行为,为污水处理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十七)加大业务指导力度。由省水务局牵头,组织成立专家咨询机构,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技术指导和现场解疑,开展岗前业务培训和实地考察学习,确保关键性技术岗位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十八)明确责任主体。各市、县政府及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列入议事日程,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内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紧抓好。建设项目所在地市、县政府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项目前期论证、项目建设及运行管理。
(十九)加强舆论宣传。各市、县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不断增强全民的环保和污染治理意识,配合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实施。
五、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二十)明确部门职责。省发展与改革厅负责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牵头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统筹项目审批和省级基建投资计划的安排,负责争取中央投资和向金融机构推荐项目,参与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指导市、县做好城镇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和管理工作。
省水务局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牵头研究制定相关的行业管理办法,建立完善项目建设督查、考核和专家咨询服务制度,严格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工程建设的竣工验收工作,总结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经验教训。
省财政厅负责落实省级配套建设资金,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做好建设资金的及时拨付和指导监督市、县对建设资金使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每半年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要以书面形式向省政府报告,并抄送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其它成员单位。
省国土环境资源厅负责项目建设用地、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及建设和运营期间的环境监督管理,协助市、县解决项目建设用地选址问题。
省审计厅负责中央投资与省级配套资金使用、污水处理费征管情况的跟踪审计工作。
省监察厅负责对不完成目标任务的市、县政府及有关单位进行效能监察。对于中央投资与省财政配套资金已到位,因行政不作为而拖延项目开工或工程进度达不到目标要求的,以及污水处理费未开征或征收不到位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各市、县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切实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项目建设按目标任务完成。
二○○八年六月十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城市公
共交通的若干意见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9〕18号)精神,加快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我省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意义
城市公共交通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城市运行和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的社会公益事业。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是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各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旧城改造加快,机动车增长势头强劲,城市公共交通普遍存在着投入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企业经营困难、绿色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城市公共交通对于改善民生和打造群众满意工程的重要意义,增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就是人民群众优先、绿色交通优先的理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确保城市公共交通用地优先、投资优先、政策支持优先、道路通行和信号优先,把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两型社会”、推动湖北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和完善优先发展的长效机制,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我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的不利局面,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经济的公共交通服务。
二、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立政府主导、文明规范、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经济的公共交通服务,使广大群众愿意乘公共交通,更多乘公共交通。到2020年,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我省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节能减排水平显著提升。
(二)具体目标。
1.300万人口以上城市。到2020年,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城市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5%以上。公
共汽电车平均营运时速达到15公里以上,公共交通准点率较2010年提高20%,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5标台以上。
2.100-300万人口城市。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轨道交通和快速公共交通(BRT)适度发展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25%以上。公共交通车辆平均营运时速达到20公里以上,公共交通准点率较2010年提高20%,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2标台以上。
3.100万人口以下城市。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15%以上,公共交通车辆平均营运时速达到25公里以上,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0标台以上。
三、加快理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
各城市人民政府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责任主体,应按照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加快理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加快组织相关职能移交步伐,明确具体管理机构及其管理职能。没有单独设置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机构的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委托所属运管机构承担城市公共交通具体管理职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人员编制纳入参公管理,管理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
省交通运输厅要加强全省城市公共交通的指导和监督,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管理局具体指导全省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管理工作。全省各级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及城市公共交通具体管理机构,要全面履行城市公共汽车(含小公共汽车)、电车、渡轮、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等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管理职能。发改、公安、财政、国土、住建、审计、国资、物价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积极支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
四、加快组织编制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种运输方式联系的纽带。各城市人民政府要针对城市化进程的新特点,加快组织公安、交通、建设、国土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等编制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力争在2014年以前完成。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要合理布局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公共交通和出租车站点、公共交通线网、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系统,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原则和控制要求等,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覆盖率,实现城市内外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发挥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先导作用。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要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等相衔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和土地配置模式,优先保证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由上一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报省交通运输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同级人民政府审批之前须征求省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规划编制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五、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各城市人民政府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重点建设立体化、零换乘综合客运枢纽,实现多种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方便快捷换乘,以及城市交通与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对外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快停车场、首末站、公共交通专用道等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建设步伐,着力解决公共汽、电车沿街停靠问题。积极推进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港湾式停靠站建设,配套完善站台、候车亭等设施。在公共交通枢纽、场站,配套建设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换乘设施,以及各类指向标识、线路图、时刻表等服务设施。要将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计划,并作为新建居住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各城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从公共事业、市政公用设施、土地出让、出租车经营权出让等收费和收益中安排适当资金,设立稳定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确保公共交通投资逐年上升。省人民政府将整合省级财政性交通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节能减排设施升级改造等工作。
六、建立和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补贴补偿机制
城市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补贴、补偿制度,合理界定城市公共交通的政府补贴、补偿范围;对企业购置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公共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城市人民政府要组织交通、财政、审计、物价等有关部门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成本监测考核制度,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成本和费用定期进行审计,并据此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进行必要的补贴、补偿。
建立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定价、调价机制。按照基于成本定价的原则,科学制订群众能接受、企业不亏损、财政能承担的城市公共交通多层次、差别化的票价体系。各城市可根据当地特点和不同类型乘客的出行需求,灵活提供多种票制票价,以吸引更多的乘客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七、大力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不断优化车辆结构,提高新能源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的使用比例。建立营运车辆燃料消耗、排放准入制度。优化公共交通线路、营运站点布局,发展公共交通专用道和快速公共交通系统,提高运输效率。大力开展节能减排示范活动,推广节能驾驶方式,提高驾驶员业务操作技能,减少人为损耗。公共交通企业要加强营运车辆的技术管理,建立车辆燃油消耗考核机制。
八、不断规范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管理
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的立法进程,建立和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特许经营制度、营运车辆登记制度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省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配套实施办法。要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制定城市公共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督促公共交通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监管机构和企业的安全责任链。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规经营行为,着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城市公共交通市场环境。要针对行业特点,制定统一的公共交通服务规范和标准,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建文明车、文明班组、文明示范线活动,全面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九、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
鼓励城市公共交通向城市周边延伸,支持有条件地区对城际客运、城乡客运进行公共交通化改造,扩大城市公共交通线网通达深度和覆盖面。以县市至乡镇公共交通网络建设为重点,整合城乡公共交通资源,建立布局合理、衔接有序、换乘方便的城乡公共交通网络,稳步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各级地方交通部门要会同当地公安、安监部门对城乡、城际公共交通客运线路进行调研,提出客车车型、载客限载、运行限速、通行时间、道路运行条件等安全控制指标后,方可审批城乡、城际公共交通客运线路。
积极推广以“大容量客车、多站点运行、高密度发班、低价格服务、限速保安全、服务创优质”为特征的武汉城市圈城际公共交通发展模式,以存量改造为主要途径,积极争取成品油价格补助、站场投资、车辆管理、保险等支持政策,逐步形成武汉城市圈城际公共交通网络。
十、切实做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稳定工作
要关心公共交通企业职工的身心健康,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严厉打击妨碍公共交通车辆正常运营、侵犯公共交通驾驶员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要指导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合理确定职工的工资水平。要规范公共交通企业驾驶员、乘务员等一线作业人员的作息时间,确保职工队伍稳定。继续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各种收费的清理力度,任何部门、单位不得向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乱摊派、乱收费。
十一、认真开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考核评价工作
建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纳入城市人民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省交通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建立考核机制,对公共交通投入力度大、群众满意度高的城市给予奖励,优先给予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督促各地认真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各项政策,推动我省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