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市供热节能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13:1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市供热节能工作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市供热节能工作的通知》。

第一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市供热节能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市供热节能

工作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9〕84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加快实施全省城市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改造,提高冬季供热保障能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城市供热工作确保群众冬季采暖的意见》(鲁政发〔2008〕89号)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推进城市供热节能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增强推进城市供热节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城市供热是社会公益事业,又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近年来,我省城市供热发展迅速,特别是一些地方供热节能工作成效明显,对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大部分城市供热工艺落后、管网陈旧、热能浪费严重、煤耗过高,加之煤价不断上涨,加重了政府和群众的供热负担。节能减排是城市供热摆脱困境、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省城市供热面积4.6亿平方米,实行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后,每个采暖期至少可节约标准煤400万吨,并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巨大。各地、各有关部门、各供热企业要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城市供热节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规划、科学决策、明确任务、加大投入,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推进城市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改造,降低供热能耗,切实提高冬季供热保障能力。

二、明确城市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改造的目标任务

从2009年9月起,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城市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改造。

(一)热源、供热管网、换热站节能技术改造。

1.热源:用于城市供热、具备条件的凝汽式热电机组,一律改为低温循环水供热系统。

2.管网:用于采暖的蒸汽管网改为热水管网,全面更新改造使用15年以上的老化供热管网,将供热网损控制在5%以内。

3.换热站:在换热首站采用汽轮机拖动技术替代电动泵,将间接换热站改为混水换热站并实行无人值守。

4.供热系统要加快实行计算机远程遥测调控,优化系统运行,调节水力平衡,提高供热效率。

上述改造任务,2009年采暖期前完成30%,2010年采暖期前完成50%,2011年采暖期前全部完成。

(二)供热计量改革。2009年采暖期,所有安装温控与热计量装置的新、旧建筑全部实行热计量模拟运转,采集数据;有条件的试行两部制热价收费;到2010年安装温控与热计量装置的,全部试行两部制热价收费。

(三)供热能耗。每个采暖期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城市供热能耗,2009年要在原有基础上降低不少于5公斤标准煤,2010年采暖期降至标准煤20公斤以下,力争2011年采暖期降至普通煤(热值5000kcal/kg)20公斤以下。

三、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城市供热节能工作

(一)围绕推进节能减排,抓紧修编城市供热专项规划。已有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的市、县要根据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省政府关于城市供热节能工作的要求,对现行规划进行修订;尚未编制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的市、县要抓紧编制。所有市、县的城市供热专项规划修订和编制工作,均应于2009年年底前完成。城市供热专项规划修编成果,县(市)由设区市供热主管部门组织评审,设区市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评审,重点审查热源匹配、管网布局、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等内容。评审通过的,由当地政府批准实施。其中,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的,须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批准。

(二)深入调查摸底,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供热系统节能技改方案。各市、县城市供热主管部门要尽快组织力量,全面细致地开展城市供热状况调查,摸清热源模式、供热工艺、供热区域及面积、换热站数量及布局、管网运行状况及老化管网数量、用户采暖方式及规模等,逐一登记造册,向供热企业提出开展节能技改的指导意见。城市供热企业要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技改方案,拟定技改项目时序,报市、县主管部门审查论证后组织实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组织专业技术力量,为全省城市供热节能技改提供技术咨询和业务指导。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城市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各市、县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以降低供热损耗和提高废热、废水、废汽的利用率为目标,以热源、管网、换热站、分户计量改造为重点,以低温循环水供热、汽轮机拖动、混水换热、分布式变频水泵、计算机远程调控等系统、成套、先进成熟的技术为支撑,整体推进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已开展供热节能改造的供热企业,要按照系统节能技术改造的要求,完善改造项目;尚未启动供热节能改造的供热企业,要尽快启动。当前,要优先安排对凝汽式热电机组、锅炉、汽改水、老化管网、换热站等项目进行改造,机组、锅炉改造要与管网改造同步,管网改造要与当地市政道路建设同步,确保当年开工,当年交付使用,尽快发挥现有供热资源的效率。对已达到节能标准50%、65%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或已经开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项目所在区域,要优先开展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改造。要切实采取措施,确保2010年年底前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190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

(四)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渠道筹集城市供热系统节能改造资金。各市、县要认真贯彻《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7〕371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7〕957号)等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国家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要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利时机,将城市供热系统节能技改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要认真执行省财政厅、省经贸委《关于印发〈山东省节能节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鲁财建〔2007〕14号)规定,积极争取省节能节水专项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国有供热企业节能工作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可设立专项节能改造资金,也可采取财政奖励、贷款贴息等办法,帮助企业筹措改造资金。城市供热企业要增加投入,积极争取金融机构贷款,吸收社会资金,搞好供热节能技术改造。

(五)理顺城市供热体制,加强运营监管。城市供热原则上实行热源、管网、换热站一体化经营和直供到户的供热体制;多热源供热的,也可实行厂网分离。供热管网原则上应由政府成立的供热单位或国有、国有控股供热企业负责统一运营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取消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的换热站运营,由供热企业统一管理、并网运营。对经营不善、管理混乱、供热质量差、群众投诉集中的供热企业和换热站运营单位,要加强运营监管,情节严重的要暂停直至取消其供热经营权。

(六)加强城市供热工程管理,从源头上保障供热质量和节能效果。所有城市供热工程由供热主管部门实行归口统一管理。凡使用集中供热的建设项目,其热源、供热管网、换热站、室内供热系统以及分户供热计量与温控装置的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管、竣工验收备案等,均由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对要求实行集中供热但达不到入网条件的建设项目,供热主管部门要会同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等管理部门,督促建设单位整改合格后并网供热。

(七)加强城市供热节能技术研发,强化技术支撑。要积极开发、引进、应用城市供热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加快淘汰高耗能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不断提升全省城市供热行业的技术装备和节能减排水平。城市供热企业要加大对节能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研发资金原则上不得低于年经营收入的3%。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城市供热技术研发中心,吸引供热领域优秀人才,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八)加强城市供热节能技改项目督导,建立城市供热能耗考核评价制度。各级供热主管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编制城市供热节能技改项目目录,跟踪督办,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要建立城市供热能耗考核评价制度,制定供热能耗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供热企业的供热煤耗、能源转化率、管网损耗、换热效率等指标进行定期考核,与供热经营许可、行业评优创先挂钩。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出台供热计量收费办法,合理确定两部制收费标准,试行按热计量收费。要逐步探索建立供热能耗指标与收费挂钩的制度,合理核定供热价格,剔除不合理的价格因素。

四、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城市供热节能工作扎实推进

城市供热节能特别是节能技改工作,由各级政府负总责,有关部门负责相关工作,供热企业具体承担。各级供热主管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发展改革、财政、经济和信息化、物价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积极支持和配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会同省有关部门,抓好对全省城市供热节能技改项目进展情况的督查,及时制定城市供热能耗考核评价、供热计量收费等办法。供热企业是供热节能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切实担负起供热节能职责,加强企业管理和技术改造,努力降低供热能耗,提高供热质量,推进城市供热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

知(鲁政办发〔2010〕10号)

鲁政办发〔2010〕10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

(一)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简易结构房屋较多,建筑密度较大,房屋使用年限较长,房屋质量较差,使用功能不全,基础设施简陋。棚户区居民中低收入家庭比例高,特别是下岗失业、退休职工比较集中,群众要求改造的呼声强烈。实施棚户区改造,有利于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

(二)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要求。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安全隐患突出,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很不协调。实施棚户区改造,完善配套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品位;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三)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实施棚户区改造,既可以带动社会投资,促进居民消费,扩大社会就业,又可以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减少不稳定因素,推进平安社区建设,是扩内需、惠民生、保稳定的重要结合点。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为根本目的,坚持科学规划、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加大力度,协调推进,在前几年工作基础上,再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集中连片及零星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100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从根本上改善10.2万户棚户区群众的居住条件。

(二)基本原则。1.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能力,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连片规模较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2.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强,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3.以人为本,依法拆迁。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确定和安置补偿方案的制订,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采取多种方式征询群众意见,在得到绝大多数群众支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拆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让群众得到实惠。

4.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坚持整治、保护与改造相结合,严格界定改造范围。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和规划保留的建筑,主要进行房屋维修、配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要重视维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切实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严禁大拆大建。

5.统筹兼顾,配套建设。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综合开发,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三、政策措施

(一)资金筹措政策。采取财政补助、银行贷款、企业支持、群众自筹、市场开发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支持补助资金。省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改造力度大、进展情况好的市、县(区)进行奖励,由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统筹使用,通过奖励、补助等形式用于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省重点建设调控资金要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中,按规定安排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支出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区)可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执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资本金占20%的规定。

2.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根据改造项目特点合理确定信贷条件,对符合信贷条件的项目要在信贷资金规模上给予保障。有条件的市、县(区)可建立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贷款担保机制,引导信贷资金投入。

3.鼓励采取共建的方式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应纳入当地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按矿区的法人单位和企业性质,国有独资公司应严格落实省政府要求和有关规定,筹措资金专项用于棚户区改造;国有控股公司应通过股东会决定用于棚户区改造的资金;国有参股公司国有股东应积极做好其他股东工作,落实用于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棚户区居民要合理承担安置住房建设资金。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

(二)税费优惠政策。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涉及的经营性收费减半征收。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和通过收购筹集安置房源的,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要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支持,新建安置小区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并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棚户区居民因拆迁而重新购买的普通住房价款未超出拆迁补偿款的免征契税,承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开发企业用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用地可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土地供应政策。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用地纳入当地土地供应计划优先安排,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安置住房中涉及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应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中明确约定住房套型建筑面积、项目开竣工时间等土地使用条件。对于配套建设的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严禁将已供应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用地改变用途用于商品住房等开发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要与相邻的零星棚户片区、不配套的低层楼房以及旧厂区统筹规划,采用就近整合或项目捆绑等方式,进行集中连片改造。远离城镇的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确需异地改建的,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充分论证后,可将安置小区调整到城市近郊或小城镇周边地区,并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异地改建中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应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程序;涉及占用耕地的,应依法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

(四)拆迁补偿政策。拆迁计划要优先满足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需要。棚户区改造采取产权调换和货币补偿两种方式,由被拆迁人自愿选择。房屋安置面积超出最低拆迁套型面积或原有面积的,按阶梯型价格购买并拥有完全产权。安置房建设以就近为主;异地建设的,应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的区域。

(五)住房保障政策。各地城市棚户区和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中要配建一定比例的廉租住房,具体比例由各市、县根据当地实际确定;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住房保障条件的被拆迁人,通过相应保障方式优先安排。

四、组织实施

(一)编制规划计划。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把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结合起来,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住房发展规划、棚户区改造任务及资金筹集情况,编制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依法组织拆迁。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执行拆迁政策法规,充分发挥在棚户区拆迁改造中的主导作用,实行阳光拆迁,做到拆迁项目、主体、程序、补偿安置标准合法和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安置房源到位,做好拆迁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把工作做实、做细,切实防止引发不安定因素。

(三)确保工程质量。要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技术标准规范,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优化新建安置住房的规划设计,在较小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满足基本居住需要。要按照节能省地环保要求,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有关住房质量、建筑节能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四)强化物业管理。棚户区新建安置小区可采取自助式管理模式,由社区居委会负责组建物业服务机构,实行物业低收费,特困家庭适当减免。要适当增加棚户区新建安置小区公共建筑面积,按照房屋总建筑面积3‰的比例,建设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和居民公共活动用房;按照房屋总建筑面积4‰的比例,建设经营用房,公建出租、经营收入用于物业服务。

五、加强领导

(一)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市、县人民政府是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责任主体,要明确部门及国有工矿企业的具体责任和措施,切实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供地到位、政策到位和分配公平,确保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实施。住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负责棚户区改造规划、计划的制定,指导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组织实施;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棚户区改造项目立项,配合住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部门编制审批棚户区改造项目拆迁计划;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制定落实棚户区改造的税收支持政策,参与棚户区改造规划、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和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制定;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落实土地供应政策;各级金融机构要做好金融服务工作;监察、审计部门负责改造资金使用的监督;公安、民政、税务、电力、通信等部门负责行业指导及本系统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有棚户区改造任务的国有工矿企业要切实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认真做好依法落实建设用地和筹集资金等相关工作。

(二)强化督查,严格奖惩。各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强监督检查,实施全方位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每年7月31日和次年1月31日前,省里对各市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半年工作进展情况、计划完成情况及土地供应开发情况进行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市、县,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三)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准确解读政策措施,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取得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为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三月四日

第三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仿制药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仿制药 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及药品上市许可 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促进生物医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制药行业整体水平,保障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等文件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以下简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重要意义

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国家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我省加快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转变的重点任务。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促进药品生产企业加大仿制药处方和工艺研究,提高仿制药的有效性、安全性,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可及;促使企业生产调整仿制药品种结构,去除长期不生产、低水平重复的药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提升我省制药产业整体水平;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申请注册新药,鼓励研发创新,优化药品产、学、研等资源配置,加快药物研发成果转化,有利于促进我省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主动适应医药产业全球化发展趋势,推进国际药品上市许可通行规则,对照国际先进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

二、加快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一)在2016年3月4日《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告2016年第51号)实施前获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

(二)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其中需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种,应在2021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

(三)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自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原则上应在3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

(四)药品生产企业是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主体。应按照公布的评价方法、标准及有关技术指导原则,主动选购参比制剂,全面开展与参比制剂的比对研究,解决影响仿制药内在质量的关键问题,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与参比制剂一致。

(五)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已在欧盟、美国和日本获准上市的仿制药,可以国外注册申报的相关资料为基础,按照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药品上市,批准上市后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在国内用同一生产线生产上市并在欧盟、美国和日本获准上市的药品,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药品生产企业可在药品说明书、标签中予以标注,可以申报作为该品种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并承担上市后的相关法律责任。

(七)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指导药品生产企业按照“择优、分步、科学、规范”原则,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进度。要建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绿色通道”,做好研究用对照药品一次性进口的快速审批和通关工作,加快仿制药一次性评价申报资料的受理、现场检查、检验复核和上报工作。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杭州海关、宁波海关

三、加快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

(一)鼓励我省药品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作为药品注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申请药物临床试验和药品批准文号,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药物临床试验和药品上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国办发〔2016〕41号文件实施后批准上市的新药、按新标准批准上市的仿制药、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已批准上市仿制药,以及药品生产企业整体搬迁或者被兼并后整体搬迁的企业持有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可以申请上市许可持有人。

(三)持有人可以自己生产上市许可药品,也可以委托试点行政区域内其他具备资质的药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受托生产企业)生产。

(四)在药品注册申请审评审批期间或批准后,申请人或持有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变更申请人、持有人或者受托生产企业。

(五)持有人应当履行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持有人与受托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由双方依法约定。

(六)对于违反《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办发〔2016〕41号文件有关规定的持有人及受托生产企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依法查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试点工作自本文件印发之日起,实施至2018年11月4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进一步明确申报要求,加强推进指导。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四、加大鼓励支持力度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纳入我省“十三五”重点发展万亿级“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内容,对我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从中央和地方基建投资、产业基金、招标采购、医保目录、投融资、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一)鼓励率先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对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的,以及在全国前3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省财政一次性给予适当补助。各市县政府要对当地药品生产企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给予专项支持,并制定奖励措施;其企业的技术改造,可以申请中央和地方财政基建投资、产业基金等资金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市县人民政府

(二)鼓励申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探索设立试点药品风险救济资金,对持有人和受托生产企业,提供风险救济保障,并为企业购买商业责任险提供保费补贴。鼓励我省保险机构设立药物研究新险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开通注册申报“绿色通道”,对试点药品优先办理注册受理、检查、认证等。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优先支持企业申报成为该品种药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经信委、浙江保监局,各市县人民政府

(三)鼓励溶出曲线研究实验室和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建设。鼓励我省有能力的医疗机构与有研究经验、实力强的合同研究组织(CRO)优势互补,建立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心或实验室,服务省内企业开展生物等效性研究。督促指导医疗机构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临床研究者承接仿制药生物等效性一致性评价的积极性,对为本省企业提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生物等效性试验和临床试验服务的医疗机构和研究者,在医院等级评定、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省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所、科研院所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究工作,服务辖区内企业,各级财政给予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

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市县人民政府

(四)优先招标采购和使用。在药品集中采购中,优先采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科学制订药品招标采购规则,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在招标时与原研药同等对待。医疗机构要优先采购并在临床中优先选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其销售金额占同品种药品销售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50%。

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

(五)按规定优先纳入医疗保险目录。对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按规定优先纳入医疗保险目录,与原研药品同质同价,制订与原研药品相同的医保支付标准,按照同一额度报销。

责任单位:省人力社保厅、省物价局

(六)加大税收金融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对符合条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发费用予以税收优惠,如条件符合,允许加计扣除。推动金融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开展精准对接,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提供创新的金融产品,切实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责任单位:省地税局、省国税局、省经信委、省金融办,各市县人民政府

五、强化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省政府决定建立“浙江省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联席会议”,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担任总召集人,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地税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金融办、省物价局、省国税局、浙江保监局、杭州海关、宁波海关等为成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政策支持,统筹医药产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引导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机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学规范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工作。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地税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金融办、省物价局、省国税局、浙江保监局、杭州海关、宁波海关等为成员,各市县人民政府

(二)加强宣传培训。深入宣贯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督促药品生产企业深刻认识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履行主体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药学会、行业协会等构建公共技术平台,参与评价研究,开展技术交流,举办专业培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解决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经信委、省卫生计生委,各市县人民政府

(三)加强监督管理。督促仿制药生产企业、临床试验机构、合同研究组织依法依规开展技术研究,严格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的现场核查、复核检验等事中事后监管,保证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公平。发现批准上市药品存在质量风险的,要对持有人及相关单位采取约谈、发告诫信、限期整改、修订药品说明书、限制使用、监督召回药品、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以及暂停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等风险控制措施。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年**月**日

第四篇:山东省__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城市化领导小组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市)人民政府: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城镇化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必由之路。2009年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以来,各市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结合实际制定了推进城镇化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省城镇化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必须看到,我省城镇化发展与东部发达省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明显的问题突出,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制约城镇化的快速健康发展。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确定我省十二五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为,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从农村转移出120万人口,任务十分艰巨。为推进全省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各市要加强城镇化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明确城镇化发展战略,编制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确立城镇化发展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要及时研究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城乡统筹、低碳生态城市、城乡管理、小城镇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各地在推进城镇化中,既要积极稳妥、统筹兼顾,又要分类指导、大胆创新。东中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要实行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策略。东部地区要坚持区域统筹,突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实行集群发展、组团发展,优化城镇网络,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中部地区要坚持整体推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西部地区要坚持多元多极的发展思路,在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同时,加快发展县域中心城市,重点培植一批经济强镇,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吸引农民就地就近转移。

二、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把城市群作为战略重点,积极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增强对城镇化的承载能力。做好新一轮《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工作,结合全省重点战略的实施,以“一群一圈一区一带”为主体,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格局。大力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培育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等城镇群,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加快发展。相关城市要加强沟通和研究,建立协作机制,在规划协调、设施共建、资源整合、协同发展方面做好统筹。要进一步增强济南都市圈和鲁南城镇带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壮大城市群实力,使之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区域;顺应大城市郊区化 的发展趋势,沿城市快速交通走廊,重点规划建设若干个新城和新市镇,推进人口有机集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强化产城融合,促进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选择重点小城镇,集中优势资源,扩大经济管理权限,加快推进小城镇向小城市转型。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搞好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积极实施村庄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做大做强中小城市。充分发挥中小城市基础好、投资省、见效快、人口转移成本低的优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主动承接大中城市产业转移,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争取用3-5年时间,将即墨、胶南、滕州、龙口、寿光、诸城、新泰、荣成、文登、邹平10个中等城市发展成为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把章丘、胶州、平度、广饶、蓬莱、莱州、招远、莱阳、海阳、青州、高密、昌邑、兖州、邹城、曲阜、肥城、乳山、沂水、郯城、禹城、乐陵、博兴、临清、高唐等中小城市发展成为实力较强的中等城市。其他县城要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的小城市。

四、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对96个国家重点镇和252个省级中心镇,有步骤的实施扩权强镇,赋予其相应的管理权和执法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小城镇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人口、产业、资金、技术集聚,壮大城镇规模和实力。总结推广潍坊市经济强镇向城市转型的试点经验,推动全省小城镇撤并和做强做大。选择经济基础好、设施配套齐全、人口规模较大的100个左右的小城镇,设立支持小城镇发展的资金,加大培植 力度,培植特色产业,强化城镇功能,吸引农民就地转移。争取用3-5年时间,使100个小城镇镇区人口达到3万人以上,将其中20个左右的小城镇培植成为5万人以上的小城市。

五、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城镇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双轮驱动,协调推进,互动发展。结合农村住房建设,全省建成8000个新型社区,要制定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指引,指导新建农村社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并从体制上进行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促进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对规划确定不予迁村并点、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的村庄,安排必要扶助资金,开展“三清四改四通五化”(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改厕、改灶、改圈,通水、通电、通路、通宽带网,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重点解决道路泥泞、排水不畅、垃圾乱扔、人畜混居等问题。

六、进一步完善城镇化政策,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总结农民工城镇化中的经验、问题和矛盾,提出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措施,稳妥推进全省700多万农民工市民化。一是努力扩大就业,让农民工“有工作岗位”。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服务业,从资金、信贷、市场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二是健全住房保障制度,让农民工“有合适住房”。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展农民工纳入城市保障性住房试点,努 力解决农民工的住房困难问题。三是加强培训,让农民工“有生存本领”。设立就业培训专项资金,动员各方力量,全面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建立农村劳动力输出地与输入地对接合作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四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工“无后顾之忧”。着力破解农民工市民化的户籍障碍,在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基础上,全面放开县域内户口迁移政策,合理降低外来人员的落户条件。加快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险、计划生育等与户籍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让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七、扎实开展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各地要按照省里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开展和谐城乡建设行动。要把和谐城乡建设行动作为推进城镇化的抓手,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积极化解城镇化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大创建和谐城市、和谐城镇与和谐村庄(社区)的力度。要结合村庄环境整治,突出抓好和谐村庄(社区)创建活动,建设和谐家园。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抓紧制定考核细则,落实考核措施,搞好和谐城乡建设行动考核工作。

八、强化城镇化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强化城市化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大财政投入,增强工作力度。各有关成员单位要明确分工,强化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编制城镇化发展规划,牵头组织好和谐城乡建设行动考核;公安部门要研究农村人口转移过 程中户籍改革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研究统筹城乡就业、社会保障问题,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省统计局要做好城镇化有关数据统计和监测;国土资源部门要研究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用地保障和制度改革问题;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城镇化投入,支持开展城镇化课题研究;教育部门要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制度;组织、宣传、政法、发展改革、经信、民政、交通、卫生、环保、工商等部门要依照各自分工,充分履行职能,加大对城镇化工作的支持力度。要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会同新闻媒体,对和谐城乡建设行动的先进做法和新型城镇化的典型经验,及时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对县市和乡镇的主要领导进行城镇化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对城镇化工作的认识,提高驾驭能力。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日

第五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桂政办发〔2010〕9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五月十二日

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全面完成改造工作任务。

二、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和谐广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增加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以及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住房供应,积极改善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努力把棚户区改造成房屋质量优良、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依法拆迁。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确定和安置补偿方案的制订,必须尊重群众意愿,采取多种方式征询群众意见,在得到绝大多数群众支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拆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让群众得到实惠。

2.统一领导,属地实施。坚持全区统一领导,因地制宜,加强协调。各地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棚户区改造的实施工作,实行市(县)长负责制。

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棚户区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强,要发挥好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必要支持。

(一)改造范围

1.城市棚户区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建设的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或者改造户数在50户以上,危旧房集中连片、居住密度大、区域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住宅室内空间和设施不能满足安全和卫生要求(无分户厨房、厕所等)、缺少室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条件和室内改造大修价值、影响城市规划实施和有碍城市景观的危旧住房小区。

2.国有工矿棚户区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外的国有土地上,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管理的建筑密度大、年久残旧、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差、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或者改造户数在50户以上、危旧房集中连片的筒子楼或职工住宅区。

(二)工作目标

从2010年起,力争用3-4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区棚户区改造任务。其中:2010年拆迁改造占棚户区总量的20%左右,2011年累计拆迁改造占棚户区总量的50%,2012年累计拆迁改造占棚户区总量的80%,到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拆迁改造任务。

四、政策措施

(一)多方筹措改造资金。棚户区改造建设资金筹措以市场运作为主,多渠道筹集。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区棚户区改造的资金补助;自治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资金支持。各地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投

(三)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和通过收购筹集安置房源的,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要对棚户区改造给予支持,新建安置小区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并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

(四)合理安置补偿。棚户区改造采取房屋产权置换和货币补偿的方式,由被拆迁人自愿选择。实行住房产权房屋置换的,原则上在原地按照原住房建筑面积与房屋产权人进行置换,但所置换的新建住房面积最大不得超过原住房建筑面积的1.3倍。还建住房面积超出产权置换面积,且在当地廉租住房面积控制标准内的部分,可按成本价格购买;超出控制标准的部分,按非还建住房价格购买。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的,货币补偿的金额应当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折旧等因素,以房屋市场评估价格确定补偿价款。

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棚户区居民,按照廉租住房政策给予优先保障;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其他棚户区居民可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五)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各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中配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比例不得低于建筑总面积的20%;对棚户区内符合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被拆迁居民优先保

改造目标责任书,纳入各地政府绩效目标考核范围。有棚户区改造任务的国有工矿企业要切实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认真做好依法落实建设用地和筹集资金等相关工作。

(二)做好调查摸底。各设区市必须在2010年5月底前对本辖区的棚户区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于2010年6月5日底前汇总分别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

(三)编制改造规划计划。要把棚户区改造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结合起来,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各市人民政府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住房发展规划,按照 3-4年完成改造任务的要求,编制2010-2013年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于2010年9月底前,分别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审核,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抓紧汇总编制全区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工作计划,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备案。

(四)加快项目审批。要将所有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部纳入自治区、市两级联审联批范围,实行一站式、一条龙审批服务,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对于棚户区改造项目,各设区市市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市长作为直接责任人,协调解决棚户区改造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五)依法组织拆迁。拆迁安置由各地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作;审计部门负责棚户区改造资金的监督;其他有关部门负责行业指导及本系统有关优惠政策的落实。

试验性预制大型板装配整体式住房(简称大板结构住房)改造,享受本实施意见规定的棚户区改造税费优惠政策。

下载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市供热节能工作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市供热节能工作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