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双提”工程的意见(冀政〔2005〕28号)

时间:2019-05-14 21:4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双提”工程的意见(冀政〔2005〕28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双提”工程的意见(冀政〔2005〕28号)》。

第一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双提”工程的意见(冀政〔2005〕28号)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2005〕28号 【发布日期】2005-04-04 【生效日期】2005-04-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北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双提”工程的意见

(冀政〔2005〕28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省政府决定在全省乡镇以上政府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全面实施“双提”工程(提速工作过程、提高服务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双提”工程的总体要求

实施“双提”工程,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服务基层、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为主题,以加强政风建设为重点,以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质”为核心,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行政行为,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工作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强化监督机制,努力使机关作风明显好转,办事节奏明显加快,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为全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围绕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积极推进省政府重点工作的开展。对省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安排部署,逐项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落实具体责任,制定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各设区市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要于年初分解目标任务,年中向省政府报告进展情况,年末报告完成情况。对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要及时向省政府报告进展情况,重要事项一事一报。在工作中遇到本级本部门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报请上一级政府或部门协调解决,不得迟滞不报或报喜不报忧。凡不能按进度要求完成阶段或年度任务的,要向省政府书面报告原因,提出改进和弥补措施,明确完成时限。(二)认真抓好省政府会议议定事项的落实。省政府全体会议安排部署的工作,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精心组织,及时分解任务,细化具体措施,明确工作要求,积极推进落实。

省政府常务会议议定事项,承办部门要认真办理,按期办结,及时报告办理结果。凡会议原则通过,需以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发文或再次报省政府领导审批的,要根据会议研究的意见抓紧进行补充完善,在会议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报送省政府办公厅;会议审议提出较大修改意见,需提请下次会议审议的事项或以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发文件的,在会议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修改补充工作,并报送省政府办公厅列入下次会议议题或审核发文。

省长办公会议和省政府专题会议议定事项,承办部门要按会议要求的时限办结并报告办理结果,确保工作质量,坚决杜绝拖压现象,省政府办公厅负责督办落实。

省政府常务会议、省长办公会议、省政府专题会议议定事项的落实工作,由会议确定的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办理。凡会议没有明确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的,由省政府办公厅予以明确。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做好省政府会议议定事项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主持办理工作,协调解决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要及时向省政府办公厅说明原因,明确再报日期,由省政府办公厅记录在案。

省政府常务会议、省长办公会议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实行“一会一通报”制度,由省政府办公厅以《督查情况专报》的形式予以通报。

(三)切实做好省政府领导批办事项的办理。凡属省政府领导批办的事项,由省政府领导明确的承办部门办理;没有明确承办部门的,由省政府办公厅予以明确,提出具体办理要求。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承办事项,要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反馈办理结果;需要主办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办理的,要在8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反馈结果;需要调查论证和协调处理的事项,主办部门要积极主动协调办理,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反馈结果;因情况复杂、短期内不能办结的,应及时向作出批示的省政府领导报告原因,明确办结时限。省政府主要领导批办事项办理实行“一月一通报”制度,省政府领导批办事项办理实行“一季度一通报”制度,由省政府办公厅以《督查情况专报》的形式予以通报。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加快公文运转。各类公文运转,都要按照规定程序和工作标准及时办结,不得拖压、误办、漏办。对各设区市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向省政府的呈报件,省政府办公厅要加快内部运转,一般事项当日转出;需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制发的文件,要在3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印发,紧急文件即审核即印发;重要事项即收即办,及时呈报,要记录办理人和办理时间,明确环节责任。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的交办件,承办部门要立即办理,明确办结时间和责任;同级部门之间的转承件和会签件,一般事项应于3个工作日内转出;紧急事项,即办即转;情况比较复杂,需沟通协商的,应及时向转办部门说明情况。

(二)搞好综合协调。凡涉及跨部门跨地区的问题,主办单位要主动联系协办单位共同办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主办单位经协调与协办单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要及时将办理情况和各方意见报本级政府或上一级政府协调解决,同时要列明各方意见及理据。(三)规范行政行为。按照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全面规范行政行为,正确履行职能,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诚实守信、高效便民。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对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及时请示或报告。(四)提高审批效率。对各类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要在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内办结,尽量缩短办理时间。能够当场办结的当场办结,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要求的,要当场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非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也要按照及时、快捷和方便申请者的原则,明确规范合理的审批程序和时限,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五)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以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以失职追究制严肃工作纪律,实现以制度管人、按规定办事。要进一步加强日常工作的制度建设,对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环节都要作出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要求。对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要进行经常性检查,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六)加强政务值班。严格落实值班岗位责任制,有事必录,有件即办,急件快办,不压不误。要做到反应迅速,联络畅通,报告及时,处置妥当。要认真执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重大事件、紧急情况和值班报告工作定期分析制度的通知》,重大事件、紧急情况必须在第一时间向上一级政府或部门报告,特别紧急事项可直接向省政府值班室报告。(七)转变机关作风。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掌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为基层和群众出主意、解难事、办实事。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精简会议和活动的若干规定》,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大力精简文件,减少会议和事务性活动。

四、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大力加强效能监察

(一)推行政务公开。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向社会公开职责范围、管理权限、办事程序、办结时限、服务标准、工作纪律、办事对象资格条件、监督投诉渠道及违诺责任追究等内容,使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部门和单位,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具备条件的部门和单位要实行“一站式”服务。(二)加强群众监督。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政府工作和机关效能活动,坚持定期综合评议和随机评议相结合,面上问卷调查和深入群众实地调查相结合,有组织的评议和督查员的明察暗访相结合。对有行政管理、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和直接为群众服务的公共部门实行定期评议;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部门实行随机评议。(三)认真受理投诉。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向社会公开投诉电话,设立投诉箱,建立投诉受理档案,明确专人受理投诉事项,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果。投诉事项要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向投诉人反馈办理情况。(四)强化政务监督。各级政府和部门主要领导对效能监察和政务督查工作负总责,各级监察部门是政府效能监察的职能机构,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负责对重点工作和重要事项的督查。效能监察和政务督查要及时、有力、有效,对政府部门重点部位权力的行使,从决策、执行到结果进行全程监察。对重要事项的落实,实行跟踪督查。各级监察部门和督查机构要建立监察、督查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五)严格责任追究。把效能考核作为对各级政府和部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奖惩挂钩。实施“双提”工程效果不明显或发生破坏发展环境案件的单位,不得评为“实绩突出单位”。政府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损害公共利益、侵犯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据《河北省影响机关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务求“双提”工程取得实效

提速工作过程,提高服务质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实施“双提”工程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列入重要议程,把学习教育、制度建设、监督检查贯穿始终,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实施“双提”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既要抓好本级本部门,又要指导好下一级和本系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注意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加强指导,以点带面,推动“双提”工程顺利开展。对行政审批职能较多或为群众提供直接服务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岗位,要加强检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新闻媒体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舆论监督,为实施“双提”工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提出具体要求。

此件由县(市、区)政府负责传达到乡镇和街道办事处。

二○○五年四月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2005]75号)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2005]75号 【发布日期】2005-09-05 【生效日期】2005-09-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北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冀政[2005]75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和《河北省服务业振兴计划》,促进我省流通业更快更好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把加快流通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一)加快流通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发展现代化流通业为主线,以“两个加快”改革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重点,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配送为支撑,建设好现代商品市场、现代流通方式、市场运行监控、商业信用和法律法规五大体系。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着力提升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2010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5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连锁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25%左右;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至14%;从业人员占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达到8%以上;流通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初步实现流通现代化。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改革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由于受政策推动滞后、国有流通企业改革滞后和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滞后的影响,我省流通业还落后于沿海先进省市,已经成为河北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潜力所在和关键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流通业在连接产需、促进生产、引导消费、吸纳就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建立节约型社会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小流通带动小生产,大流通带动大生产,现代流通带动现代生产。不懂得流通,就不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省上下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针对流通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迎难而上,合力攻坚,坚定不移地把流通业搞上去。

二、积极推进“两个加快”改革,加大政策支持流通企业发展的力度

(三)加快国有大型流通企业股份制改革,妥善安置职工。全面落实《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冀发〔2003〕15号)及其配套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突出抓好国有大型流通企业,特别是国有独资流通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的市、县属国有流通企业,引导其实施二次改制。相对集中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改制企业要及时为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对流通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的营业或办公用房收入以及处置企业使用划拨土地的收入,可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对向企业经营者或职工定向出售的国有中小流通企业资产,要规范“招拍挂”程序,同等价格条件下优先卖给本企业职工。卖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要切实妥善安排好原企业的职工;改制后纳税确有困难的流通企业,可按现行规定申请减免生产性用房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四)加快推进国有产权流动重组,妥善处理国有流通企业历史包袱。积极支持流通企业进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外资控股时按规定报批后,国有资本可适当让渡分红。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企业内部职工和经营者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凡对外商开放的领域,都要对内资开放。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劣势企业,依法实施租赁、出售、债务重组和关闭破产。注意保全银行信贷资产,防止逃废银行债务。允许国有流通企业按规定出售所持国有产权抵偿历史债务,允许国有流通企业通过将其使用的已划拨的土地在补办出让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后纳入企业总资产冲抵企业债务。加大国有流通企业战略性改组力度,大型流通企业国有资本要退至相对控股或参股,原则上不保留国有独资流通企业。

(五)抓紧培育发展大集团、大批发市场和大物流枢纽城市。重点培育石家庄北人集团、唐百、保百等20家实力较强的大型流通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在设立财务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优先与国际著名连锁经营企业、物流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合资合作,打造高效供应链,建立产权多元化的母子公司体制;优先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进一步做强做大。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支持的大型流通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直接向国家和省申请进出口配额、许可证、国营贸易经营权和相关资质等;合力推进河北铁矿产品、石家庄小商品、清河羊绒、安国中药、安平丝网、白沟箱包、沧州红枣等10家辐射力强的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中高级批发市场上水平、上档次;重点建设石家庄、唐山、廊坊、邯郸、张家口等五个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规模较大、市场发育良好的物流枢纽城市。对20家流通龙头企业、10家中高级批发市场和省政府确定的10家大型粮油批发市场实行动态管理。由省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每年调整后向社会公布。

(六)积极扶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中小企业局、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资金使用方向和程序,在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等方面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人才培训、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向中小流通企业倾斜。

(七)给予用地政策支持。对省重点扶持的20家大型龙头企业、10家中高级批发市场和列入省规划的大型物流基地内设立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企业新增用地占用耕地的,经依法立项,自行补充耕地并经验收合格的,省市不再收取耕地开垦费;没有条件自行开垦耕地的,按《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规定的最低标准收取耕地开垦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由当地政府按标准适当下浮;企业以原划拨土地为条件引进资金和设备建设的物流配送中心,可在依法缴纳土地出让金后,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法人资产作价出资;企业对旧仓库设施进行易地改造,新建物流配送中心时,政府收回企业原有土地时应当依法对原土地使用权人给予补偿;国有流通企业改组前资不抵债的,可将原划拨土地补办出让手续、补交土地出让金后,评估作价计入企业总资产,按照有关规定冲抵企业债务,对整体购买或兼并资债相当的企业,并接受或安置企业职工的,购买或兼并方可享受上述处置土地使用权的优惠政策。对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仓储用地对待。

(八)加强税收政策扶持。经税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批准,符合条件的直营连锁企业可以由总部统一申报缴纳增值税。具体办法可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连锁经营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2003〕1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完善物流企业税费管理。经地方税务机关批准使用运输企业发票,按“交通运输业”税目征收营业税的单位将承担的运输业务分给其他运输企业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以其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支付给其他运输企业的运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规划的新建物流园区、道路运输站场和物流配送中心,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易地建设费和道路临时占用费。

从2006年1月1日开始,流通企业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生鲜熟食商品所需设备等的技术改造,经税务部门批准,可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字〔1999〕290号)的有关规定,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的政策。

(九)努力创造流通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加快电价改革步伐,积极推行工商企业同网同价。在省重点扶持的20家大型龙头企业基础上,再选择30家使用大型冷藏、冷冻和各类生产加工设备的流通和餐饮企业试点,自2005年10月1日起,按当地非普工业用电标准收取电费;加大流通企业对外开放力度,引导外资投向商贸流通和农村市场,推动更多的企业进入跨国零售企业的全球销售网络。积极推进流通企业到境外开展流通业务,建立营销网络和配送中心,鼓励流通企业进行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公司,为内外资流通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和规范零售企业的促销和进货交易等行为,依法打击商业欺诈,整顿规范流通秩序,加强和改善流通业管理。

(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支持鼓励流通企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培育企业品牌。加大对侵权行为的专项打击力度,重视和奖励对知名流通企业、商业老字号的“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工作。

三、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

(十一)切实推进连锁经营快速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9号)精神,到2010年,连锁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商店商品零售额每年递增20%左右,以社区为中心、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连锁便利店商品零售额每年递增25%以上,大型百货商店基本完成连锁经营;着力推动连锁经营企业以同一商号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特许经营权,积极发展特色连锁专业店和专卖店。推动连锁经营向石化、烟草、食盐、农资、家电、医药、家具、建材、汽车、电信、旅游、租赁、教育培训、烟花爆竹等行业扩展,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进城发展产品销售连锁店,大力发展面向“三农”服务的连锁经营;建立连锁经营发展引导资金,对重点企业发展给予贴息支持;充分利用国家老旧汽车补贴资金,支持优势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等方式拓展回收网络。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支持现代流通方式的推广和运用。

(十二)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到2010年,全省基本建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创建5个以上具有较高信誉度的物流知名品牌;积极培育物流市场,把扩大物流需求与改善物流供给结合起来。加快推广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核心的物流服务方式,提高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环节的效率;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企业开展联合协作,选择10家规模大、管理水平高的物流企业进行试点。尽快形成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的第三方物流网络,特别是鼓励通过委托代理加强与国际著名物流企业的合作;设立现代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支持重点物流企业和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全省现代物流业重点建设项目库,实行滚动管理和分级管理,省重点协调20个左右示范性重大项目。

(十三)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抓紧制定河北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到2010年,建成3-5个大型电子商务核心平台,抓好20家大型连锁超市和商场进行电子商务和信息化试点,积极推进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大型批发市场建设专业网站和信息系统,重点发展钢铁、铁矿石、纺织服装、医药、食品、化工、建材、机械、农业、旅游等行业或重点产品专业网站,逐步形成以省内出口产品、名优特新产品为重点的网上专业展览中心、商品交易中心、物流调控中心和信息中心;每年由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建设统一规范的电子商务安全保障体系和金融支付体系,健全网上交易规则,规范网上交易行为,确保电子商务的统一性、安全性和权威性。

四、建设好现代商品市场体系、现代流通方式体系、市场运行监控体系、商业信用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

(十四)科学制定现代商品市场发展规划和现代流通方式规划。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非歧视原则,由设区市商务部门负责制定设区市和所辖各县城商业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加快调整和制定市场准入条件与标准;建立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听证会制度,对5000平方米以上使用政府投资的各种业态的商场建设,由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流通企业进行听证,避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制定连锁经营、现代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发展、批发市场改造升级等专题性规划纲要,并切实抓好组织实施。

(十五)建立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应急调控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省市两级糖、肉、食盐等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省级储备计划由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商务厅联合下达。市级储备数量由各设区市根据各自情况确定。本级政府下达的储备商品费用由同级政府负担。妥善处理储备商品历史遗留问题。根据国家和省政府有关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的规定,由省商务厅商省财政厅,保障组织应急物资供应所需的合理费用。

(十六)进一步加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积极运用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引导更多的银行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物流配送中心、工业产品批发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市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列入省重点项目计划;提倡绿色消费、推进绿色市场认证、开辟绿色通道,支持“三绿”工程发展。建立、完善流通环节食品检疫检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实行无害化处理制度。2007年前,全省大中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要建立起快速检测站点,对不合格的蔬菜和病害肉实行无害化处理,各级财政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节日期间食品安全抽检制度,费用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十七)建立健全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制定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设立省市两级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资金,重点建设全省商品流通数据库和市场运行监控网络体系,对重点流通企业、重要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进行动态监测,确保市场稳定运行。

(十八)改进和完善市场监管。凡具有法人资格的流通企业,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可在企业名称中冠以“河北省”、“河北”字样。凡服务业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并拥有2家以上的控股子公司,集团合并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可办理集团登记。对经营状况良好、商事信誉较高、连续3年以上无违反企业登记管理法规行为的流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行免检。

简化办证手续,支持连锁企业经营专营专卖商品。直营连锁经营企业办理经营资格审批和各类证照手续,跨设区市的经省商务厅认证,各设区市辖区内的经各市商务局认证后,凭认证手续由总部向所在地主管机关统一办理、统一年审。各分店持总部的批准文件或证照到所在地办理备案手续,纳入当地管理。打破地区封锁和垄断。各级各部门不得干预连锁经营企业总部统一采购、跨区配送各类商品,工商、质监、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对流通企业的各种检查,必须严格按照管辖权限依法进行。鼓励各主管部门联合检查,严禁重复检查、重复处理。

除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工商、质监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流通企业抽取商品检查,须支付商品货款。要严格依法抽查,不得向企业收费。公开行政机关办事程序,增强依法行政的透明度。对流通行业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和严格控制。

加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舆论宣传,加大执法力度,切实清除地区市场封锁的各项规定;取消各种不合法收费,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

(十九)大力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建立以信用调查、信用评价、信用自律、信用档案管理和信用信息互通为主要内容,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逐步使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支持和鼓励流通行业中介组织制定信用方面的行规行约,强化企业的守信意识和诚信自律,鼓励开展信用评级活动,对失信行为进行评议,开展信用监管和公共服务,逐步建立健全商业信用体系。

(二十)加快制定流通领域的法律法规。从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出发,按照依法行政和对全社会流通统一管理的要求,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促进流通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规范商品流通活动,调控流通主体的市场行为。

五、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建立健全流通业促进体系

(二十一)规范和发展消费信贷。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完善消费手段,扩大消费信贷品种、范围和规模;打破垄断,鼓励竞争,支持商业银行与流通企业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推广银行卡。

(二十二)建立和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切实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商务部核准的70家试点流通企业延伸到乡镇、村发展标准化“农家店”。到2007年,在全省53个试点县的基础上培育26000家左右标准化“农家店”,各级政府可给予每家标准化“农家店”适当支持;积极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按13%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抵扣;对试点企业从农业生产单位购进农产品的,鼓励其取得农业生产单位开具的普通发票,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凭证;对试点企业建设冷藏、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的,可以实行加速折旧。制定农村商品市场规划,加大农村市场建设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农村农资、农副产品和日用消费品三大流通网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开拓农村市场,活跃农村消费。

(二十三)支持生活保障性服务业发展。支持发展社区商业网点,逐步形成门类齐全、便民利民的城市社区服务网络。重点支持便利店、早餐网点、清真餐饮网点、生鲜蔬菜市场、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和维修网点建设,支持城市农贸市场实行“农改超”,采取措施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洗浴问题,推动经济型连锁饭店进行卫生、安全设施改造。鼓励和支持新型服务业发展,各级政府要对会展场所及其设施的技术改造给予适当支持;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做好创建各级社区商业示范小区的工作,创新社区商业服务体系,探索社区商业建设的规划、标准和促进模式;在城市开发建设的新居住区内,规划确定的商业网点用房、用地,以及作为小区公益性资产的便民网点,不得挪作他用。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服务型企业和自谋职业从事服务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要按规定落实好有关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建立社区商业建设引导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社区商业建设资金并与之配套。

(二十四)建立健全行业协会。扶持和发展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完善其协调、自律、培训以及业务咨询、企业策划和信息交流功能。委托行业协会编制现代流通业发展规划和大型流通设施建设规划,制订行业管理规范,加快流通业标准化建设步伐,规范行业协会的行为,充分发挥其在推动行业发展和实施行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流通理论研究,形成促进流通业发展的相应机制,创造良好的流通业发展环境。

(二十五)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国内流通业的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建立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设置专业课程培训高级流通业管理人才,鼓励中介组织开展职业培训,提高流通从业人员素质。

(二十六)切实加强对流通工作的领导。按照加强内贸和充分发挥各级流通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注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要求,建立由主管省长主持,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物价局、省质监局、省中小企业局、省粮食局、省供销社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促进流通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事机构设在省商务厅。省直有关部门和各设区市要把流通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可操作的具体规定。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加强监管,依法行政,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二○○五年九月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府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冀政〔200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2002〕12号 【发布日期】2002-03-01 【生效日期】2002-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府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

(冀政〔2002〕12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加强和改进政府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

一、端正思想作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1、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克服因循守旧、小进即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用“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一切从基本国情、省情和不断 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既要注意汲取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又要学习借鉴国内外的新经验、新思想、新 成果,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促进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 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问题上下功夫。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要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具体实际,不断推进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力求取得实际效果,坚决反对照抄照搬、照本宣科。

三、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3、坚持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在制定发展规划、制定政策措施、推进事业发展时,要深入了解民意,集中民 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不搞违背群众意愿的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的评比达标活动。坚持讲真话、报实情,不能只报喜不报忧,更不允许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坚持每年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办成若干件 明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实事好事。坚决反对搞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4、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拓宽社情民意的渠道。坚持群众接待日制度,领导干部要亲自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互相推诿、扯皮,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的衙门习气和不良作风。

5、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省长、副省长每年至少要有1个月,省政府部门和市、县政府领导干部每年要有2个月以上时间,到基层调查研究,总结工作经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要自己动手撰写调研报告,各市政府和省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要向省政府报 送一篇以上调研材料和决策建议。

6、坚决制止“文山会海”。减少文件简报,控制发文数量,切实改进文风,力戒冗长空洞,提高办文质量和效率。严格制定和执行会议计划,切实改进会风,开短会,讲短话,减少陪会人员。提倡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召开会议。政府领导原则上不参加部门召开的会议,一般不参加庆贺、剪彩和应酬性活动。

四、改进领导作风,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7、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不搞个人说了算。重大决策,要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日常工作,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大胆决策,敢于拍板,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拖沓涣散现象,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分散主义、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

8、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干部,坚持集体研究 决定,严格按干部任用程序办事,把干部作风方面的表现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9、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各项要求,确保政令畅通,不准公开发表和散布有悖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的言论,不准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要努力提高执法执纪水平,做遵守纪律和依法办事的模范。

五、以身作则,廉洁从政,保持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10、认真贯彻落实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凡中央和省委要求领导干部做到的,要带头做到;要求不做的,坚决不做。要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管好分管部门、系统和单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11、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拓宽群众民主监督的渠道,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下。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凡是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要求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坚决取消;凡是通过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应当由市 场机制解决;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要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该政府管的事情,坚决不管;该政府管的事情,要管好、管出权威。

12、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减少各种庆典、纪念活动,禁止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进行高消费娱乐,禁止巧立名目公费出国旅游。改进公务接待工作。领导同志到基层调研,一律不搞迎来送往,一律安排自助餐或工作餐。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的意见(冀政[2001]65号)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2001]65号 【发布日期】2001-12-15 【生效日期】2001-12-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的意见

(冀政[2001]65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精神,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城市绿化工作的主要目标

到2002年,全省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建成区绿地率25%,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平方米;到2005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建成区绿地率30%,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平方米;到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建成区绿地率35%,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平方米,初步建成“环、楔、廊、园、带、场”布局合理,乔、灌、花、草、藤有机配置,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城区与郊区有机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绿化体系。

二、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城市绿化建设

(一)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年底前所有设区城市和县级市要编制完成绿地系统规划;2003年底前所有县城要编制完成绿地系统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但尚不符合城市绿化建设要求的,要进行重新审视和修订,于2002年底前完成。

设区城市和县级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必须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必须报设区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批准后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向社会公示,接受公众监督,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城市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生态绿地和城市主干道绿地的“绿线”范围在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划定,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法强制实施。2002年底前所有设区城市、县级市要完成“绿线”划定工作;2003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完成“绿线”划定工作。

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土地严禁改作它用。因特殊原因,确需改变绿化用地性质的,需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并批准。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要严格控制建筑密度,扩大绿地面积。老城区目前拆迁难度较大的,要把“绿线”先划出来,逐步创造条件拆房还绿。要严格保护重点园林、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区和古树名木,对影响景观环境的建筑、游乐设施等要逐步迁移。城市内所有建设项目须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加盖绿化配套建设审批专用章(绿色图章)后,规划部门方可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三)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按服务半径3000米的要求,规划建设10公顷以上的综合性公园;按服务半径2000米的要求,规划建设4―10公顷的区级公园;按服务半径500米的要求,规划建设一批总量适宜、单体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的小区公园、小游园或绿化广场,保证居民都能在500米的范围内享受到公园、绿地。要充分利用城市的文化背景、名胜古迹、历史遗存,建设文化公园、历史公园、遗址公园;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条件建设植物园、动物园、生态公园、湿地公园、鸟类公园及其他主题公园;集中游乐设施,建设专门为儿童服务的儿童公园或大型游乐公园。没有公园的县级市和县城,在“十五”期间要建成一处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公园。

增加城市中心区绿地。要合理调整用地布局,留足绿化用地,集中建设绿地。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迁出有污染企业,置换土地优先进行绿化建设。加大拆除违章建筑、临时建筑力度,腾出的土地优先建绿。各类建设项目要按规定标准配套建设绿地;所有单位、小区要拆除临时搭建的房屋,挖潜增绿。积极“破硬还绿”,减少现有硬质铺装面积,有条件的停车场要逐步改为林荫嵌草停车场;大力发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庭院绿化、阳台绿化、立交桥等特殊空间绿化,提高绿视率,增加城市绿量。

加强城市环城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充分利用城市的外环路、防洪堤、护城河等,在城市周围建设具有一定宽度和生态效果的环城绿化隔离林带;充分利用城市外围的山体、丘陵、水体、荒地、滩涂等建设大面积的城郊森林、风景林地、高效农田林网;在城市组团之间、污染区域与生活区域之间,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

加强城市绿色廊道建设。在城市的上风口及城市适宜部位,建设大片楔形绿地,沟通城郊绿地和中心区绿地之间的联系,引导新鲜空气进入城市中心区。沿城市道路、河道、高压线走廊,要建设一定宽度的城市道路绿廊。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城市水体,建设滨水园林景观。以绿化为主要手段,高标准建设市、区两级城市迎宾线。加强城市生态大道、园林大道、林荫大道、景观大道建设,城市规划区内公路、铁路两侧绿色通道建设,城市出入口和城乡结合部整治与绿化建设。

加强生产绿地和运动绿地建设。在城市周边要谋划建设大型苗圃、温室、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苗木、草坪、花卉产业。充分运用国家土地政策,建设城郊大型运动公园,谋划建设城市体育运动训练基地。结合市区公园、广场及小区建设,加强运动、休闲、游憩场所建设。结合高校后勤服务改革,集中组织建设大学生体育运动场馆及其环境绿化建设。继续搞好单位、居住区绿化及拆墙透绿工作。

(四)切实保证城市绿化用地。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城市绿化用地,提高绿化用地在城市用地中的比例。在城市国有土地上建设公共绿地,土地由政府采取划拨方式提供。征用农用地建设公共绿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偿。各类工程建设项目配套绿化用地,要一次提供,统一征用,同步建设。城市道路绿地要严格执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在城市规划区周围建设绿化隔离林带及运动绿地,其用地涉及的耕地,可视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用地,不作为耕地减少进行考核。

(五)努力增加城市绿化资金投入。城市绿化建设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方针,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资金,保证城市绿化工作的需要。要拓宽资金渠道,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城市绿化建设筹资机制。城市内的所有建设项目要按规定建设绿地及相应配套设施,所需投资列入项目预算。对不能按要求建设绿地或建设绿地达不到规定标准的,要按照《河北省城市绿化用地补偿费、临时占用费》缴纳办法,向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缴纳绿化用地补偿费,全部用于异地绿化。要鼓励集体出资、个人捐资、贷款、利用外资进行绿化建设,可通过拍卖道路、广场冠名权等多种形式,筹集绿化资金。

(六)进一步强化城市绿化执法管理。各级城市建设、规划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城市绿化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一票否决权”。坚决查处侵占绿地、砍伐树木的行为。因城市建设需要,一次性砍伐或移植胸径15厘米以上城市树木100株以上的,必须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城市古树名木不得砍伐和迁移,所有工程建设项目要尽量绕开古树名木;因特殊情况,确实绕不开古树名木的,要经专家论证,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对于违规、违法破坏绿化的大案、要案和越权审批案件,要严肃处理并予以曝光。积极推行城市绿化企业资质审验制度、绿化工程招投标制度、工程质量监督监理制度。总投资在20万元以上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实行招投标管理。

(七)深入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推动活动向县级市和县城延伸。要建立创建园林城市达标责任制,争取到2010年形成“二群”(环渤海、环京津园林城市群)“二带”(沿“京深”、“京九”园林城市带)的园林城市群体。

(八)进一步深化园林行业改革。按照政企分开、事企分开、建管分开、管养分开,建立健全城市绿化管理机构,充实管理人员,强化政府对城市绿化的宏观管理职能。将城市绿化的施工与养护作业逐步推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把绿化建设和建立土地贮备中心制度结合起来。积极培育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养护管理、花木盆景等城市园林绿化市场,推进园林行业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转变。

三、切实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地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各级政府要把城市绿化工作放到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落实目标责任制,市长要对城市绿化工作负主要责任。城建、规划、林业、国土资源、计划、水利、文化、文物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加快城市绿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推动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

要充分发动群众进行绿化建设,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强对城市绿化的宣传,增强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化意识。认真组织好“一人一树”植树活动,开展认建、认养绿地树木活动,引导和组织群众种纪念树、建纪念林,做好技术指导和苗木供应,提高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

二○○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冀政〔2005〕5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2005〕50号 【发布日期】2005-06-01 【生效日期】2005-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北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冀政〔2005〕50号 2005年6月1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标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10号)精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省城市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城市贫困群众基本医疗得到救助,现结合我省实际,就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精神,从实际出发,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使城市贫困群众在就医方面的困难得到及时救助。

(二)工作目标:2005年选取64个县(市、区)(名单附后)进行试点,并从中选取4个县(市、区)(名单附后)作为全省示范点,重点探索城市医疗救助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资金筹措机制。试点县(市、区)要在2005年8月底前出台实施办法或细则并组织实施,10月底前确保城市医疗救助资金发放到位;其他县(市、区)要在2006年年底前全部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三)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要从实际出发,医疗救助水平既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又要尽量帮助城市贫困群众解决最基本的医疗困难。

2、分类救助,区别对待。城市医疗救助要从城市居民中最困难的人员和最急需的医疗支出中开始实施,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完善,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多方筹资,形式多样。通过发动社会力量资助、城市医疗救助基金适当补助和医疗机构自愿减免有关费用等多种形式对救助对象实施救助。

二、救助对象

城市医疗救助对象包括下列人员:(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人员;(三)当地政府规定的其他需要医疗救助的特殊困难群众。

三、救助方式

(一)医疗救助实行为救助对象直接发放救助金和减免部分医疗费用相结合的方式。一是将救助资金直接发放给救助对象;二是用医疗救助资金为救助对象支付部分医疗费用;三是可以由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减免部分医疗费用。(二)申请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应在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或规定的定点医院进行诊治,在核定医疗救助金额时,应剔除下列费用:

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规定可支付部分的费用;

2、患者所在单位为其报销的医疗费用;

3、参加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

4、职工单位或相关部门补助的费用;

5、社会各界互助帮扶给予的救助资金;

6、医疗单位减免的费用。(三)享受医疗救助的病种、救助标准和全年累计最高救助金额由民政部门会同卫生、劳动保障和财政等部门根据财政状况、居民医疗水平和筹措资金情况具体规定。对于特别困难的人员,可适当提高救助标准。

为当地救助对象提供的医疗救助服务,参照河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制订医疗救助对象医疗服务标准。

四、申请、审批和发放

(一)申请。因患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的居民,申请医疗救助时,由救助对象本人持相关材料向户籍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由社区居委会组织人员对其患病情况及家庭收入、生活状况进行核实后,报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二)审核。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接到申请材料后,要及时对申请者家庭情况进行复查、审核,认为符合救助条件的,上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三)审批。县级民政部门对上报的申请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意见,并书面告之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四)发放。医疗救助资金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至少每半年发放一次。也可由县级民政部门直接发放,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社会化发放。(五)申请者需提供的相关材料:

1、户籍簿、身份证复印件、家庭收入证明;

2、《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3、医院诊断书和需救助病种医疗费用收据及必要的病史材料;

4、患者所在单位为其报销的医疗费用,患者参加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的医疗费用或得到的医疗赔付证明;

5、所在单位或相关部门、社会扶贫帮困资助情况的证明。

五、资金渠道

通过财政预算拨款、专项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城市医疗救助资金,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基金,并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提取管理费或列支其他任何费用。(一)各市、县(市、区)财政部门每年安排一定的医疗救助资金,列入预算;(二)省级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医疗救助资金,对财政困难地区进行适当补助;(三)本级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救助资金;(四)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五)社会各界捐助的资金。

六、组织领导和部门职责

开展城市医疗救助工作,是切实保障城市困难群众基本医疗,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成立由当地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民政、卫生、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城市医疗救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城市医疗救助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各负其责,共同抓好落实。

民政部门要牵头研究拟定城市医疗救助政策,建立健全城市医疗救助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将医疗救助制度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实施。要做好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工作,实施医疗救助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卫生部门要尽快确定承担医疗救助任务的定点医院,并制定定点医院救助管理办法,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督导各相关医疗机构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免费或减费医疗服务。

劳动保障部门要配合做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关衔接工作。配合民政部门核实医疗救助对象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医保费用的报销凭证及相关证明材料,杜绝虚报、冒领现象的发生。

财政部门要研究制定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试点县(市、区)要抓紧做好调研和论证工作,研究制定城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按时组织实施运作。已经开展城市医疗救助的县(市、区)要继续抓好制度的规范和完善工作。2005年底,各试点县(市、区)要对医疗救助试点情况进行总结,并由各市民政部门会同卫生、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汇总后报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

河北省城市医疗救助示范点名单

石家庄市:桥西区唐山市:路北区

保定市:高碑店市

邯郸市:邱 县

河北省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县(市、区)名单

(64个)

石家庄市(5个)

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承德市(4个)

双桥区、双滦区、兴隆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张家口市(4个)

桥东区、桥西区、蔚县、沽源县秦皇岛市(4个)

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抚宁县唐山市(14个)

路北区、路南区、开平区、古冶区、丰润区、丰南区、玉田县、遵化市、迁西县、迁安市、滦县、滦南县、乐亭县、唐海县廊坊市(5个)广阳区、安次区、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文安县保定市(5个)

北市区、高碑店市、望都县、涞水县、蠡县沧州市(5个)

新华区、运河区、青县、南皮县、任丘市衡水市(5个)

桃城区、冀州市、安平县、景县、饶阳县邢台市(6个)

桥东区、桥西区、巨鹿县、柏乡县、内丘县、沙河市邯郸市(7个)

邯山区、丛台区、复兴区、馆陶县、邱县、曲周县、涉县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双提”工程的意见(冀政〔2005〕28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双提”工程的意见(冀政〔2005〕28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