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冀政办

时间:2019-05-15 01:4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冀政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冀政办》。

第一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冀政办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办〔2005〕21号 【发布日期】2005-09-14 【生效日期】2005-09-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北省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

(冀政办〔2005〕21号 2005年9月14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优化我省发展环境,构建“和谐河北”,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37号)精神,现就我省如何做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相关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适用范围

行政执法责任制适用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的行政执法部门,包括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也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授予行政执法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合法委托的其他行政机关或者组织的行政执法责任制,由委托机关一并建立。

二、梳理执法依据

(一)梳理执法依据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行政执法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的执法依据梳理工作。(二)执法依据包括本部门所执行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国务院部门规章,以及本部门的“三定”规定。其他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一般不能作为执法依据。

执法依据既包括本部门所执行的专业法律规范,也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公共法律规范;既包括以本部门为主要执法部门的法律规范,也包括协助、配合其他部门实施执法行为的法律规范。(三)行政执法主体依法是人民政府,作为具体审核、实际把关的行政执法部门要把有关法律规范作为本部门的执法依据进行梳理。(四)梳理执法依据既要准确,又要完整,注意做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执法依据相衔接,避免遗漏;注意做好与执法依据的制定、修改和废止情况相衔接,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五)行政执法部门要将梳理完毕的执法依据按照效力高低排列,列明目录,做到分类清晰,编排科学。执法依据目录除下发相关执法机构执行外,要通过执法公示栏、当地政府公告或者通告、新闻媒体、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报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六)执法依据梳理工作要在2005年10月底前完成。

三、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

(一)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主体资格,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核后向社会公告。

行政执法人员在接受行政执法部门专业法律知识培训、政府法制机构公共法律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二)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内部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设置,将本部门的法定职权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并提出具体工作标准和要求。不得擅自增加或者扩大本部门的行政执法权限。

(三)分解执法职权要坚持科学合理、理顺关系、相互配合、高效运转的原则,既要避免交叉、重复,又要防止权限过于集中,做到执法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

(四)依照法律规定由一个行政执法部门主要负责实施,同时需由其他部门配合的,主要实施部门应当主动同有关部门加强联系,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共同做好行政执法工作。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职权发生矛盾时,由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协调。涉及执法依据的有关内容需要作出进一步解释的,按照工作程序提请法律规范的制定机关作出解释。依照“三定”规定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职权发生矛盾时,由编制部门负责协调。(五)行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机构、行政执法人员的任何违反法定义务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行政执法部门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同情形,通过政府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确定其应当承担责任的种类和内容;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各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同情形,在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中确定其应当承担责任的种类和内容。(六)行政执法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行政执法的第一责任人,承担领导责任;行政执法部门内设执法机构负责人及分管该机构的领导人是行政执法主管负责人,对所管理的执法机构的行政执法行为承担主管责任;直接实施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执法人员是行政执法直接责任人,对本人的行政执法行为承担直接责任。(七)确定执法责任要体现对等原则、职权与责任挂钩原则,职权越大,责任越大;情节越重,责任越重,避免责任标准问题上的混乱现象。(八)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工作要在2005年11月底前完成。

四、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

(一)评议考核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客观评价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并以规范性文件或公告、通告、网站等形式在考核主体的考核范围内公开评议考核的标准、过程和结果。(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对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考核,同时要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行政执法的评议考核工作。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由上一级部门负责评议考核,并充分听取当地人民政府的意见。实行双重管理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由上一级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评议考核。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对所属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进行评议考核。

各级人民政府与上一级部门对行政执法部门的评议考核在主体上有分歧的,由省政府法制机构协调解决。(三)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一是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行政执法人员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执法证件;二是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法定权限;三是行政执法依据是否规范;四是行政执法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五是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六是行政执法案卷是否完整、规范;七是重大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备案;八是行政执法监督措施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九是行政执法决定引起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结果等。

评议考核主体可根据以上内容,结合不同部门和不同执法机构、执法岗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评议考核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评议考核的具体标准。(四)行政执法评议考核采取组织考评、自我考评、互查互评相结合的方法,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衔接。要把行政执法的案卷评查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方式。评议采取内部评议和外部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外部评议情况作为最终考核意见的重要依据。外部评议要采取多种方式,认真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意见。(五)政府对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实行年度评议考核,考核结果纳入依法行政情况考核范围,并在其中占20%的比重。(六)对行政执法的评议考核要与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目标考核、岗位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起来,避免重复评议考核。(七)对行政执法部门的评议考核原则上适用《河北省依法行政考核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行政执法部门对内部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考核要制定方案,并在2006年1月底前完成,报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

五、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一)追究行政执法责任,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在对责任人做出处理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其陈述和申辩的权利。(二)对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由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或者监察机关予以追究;对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由上级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予以追究;对实行双重管理的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按照有关管理职责规定予以追究。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或者应当采取其他处理措施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党纪政纪的规定办理。(三)根据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同情形,对行政执法部门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资格等处理;对行政执法人员给予批评教育、离岗培训、调整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对行政执法部门作出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的资格等处理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要向评议考核的主体写出书面检查,说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四)行政执法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下列行为承担主要责任:一是不按照要求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或者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不力的;二是行政执法部门违法执法问题突出或者发生重大违法执法行为的;三是对违法执法人员查处不力、包庇纵容的;四是社会各界反映其执法形象较差的;五是对评议考核工作或者上级的监督检查不予配合、弄虚作假的。(五)政府法制机构、人事部门、监察部门要建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联动机制,分工合作,强化配合,确保工作措施到位,监督力度到位,使责任形式相互衔接,形成责任追究的合力和系统的监督链条。(六)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奖励制度,对行政执法绩效突出的单位和行政执法人员,由政府给予通报表彰,并作为年度单位评比先进、行政执法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

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必须坚持“行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把建立和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省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中的重大问题,由省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督促和指导;各地、各部门推进依法行政领导机构也要及时做好相关工作,抓好组织落实。(二)做好指导协调。为做好省本级的相关工作,并对市、县人民政府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进行指导,省政府法制办公室、省监察厅、省人事厅、省编办等部门组成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联席会议,搞好组织、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组织协调、跟踪检查、督促落实和咨询指导工作,其他部门要在其职权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上级行政执法部门要对下级行政执法部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进行指导。(三)组织得力班子。为高质量地完成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有关准备工作,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尽快抽调得力人员建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提供必需的条件和设备,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时间表,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步骤和方法以及相关责任,加快工作步伐。对原来已经开展此项工作的,要按照国办发〔2005〕37号文件和本意见的要求,对相关制度进行调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四)加强制度建设。各地、各部门要在认真总结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有关要求,抓紧制定或者完善相关制度。行政执法部门制定的实施方案要在2006年3月底前报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其实施方案要在2006年3月底前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时报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五)强化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按要求、按计划扎实有效推行。2006年4月,各级政府法制机构要对同级行政执法部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进行检查;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由上级部门对本系统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实施方案是否健全,配套制度是否完善。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并要求有关部门及时纠正。(六)完善长效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内容的学习、宣传和培训,使行政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熟知职权,明确责任;使广大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了解其内涵,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参与执法活动的监督和评议,促进执法水平的提高。不断总结、推广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经验,保证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要建立健全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2006年5月以前,各级政府法制机构要对同级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

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要会同省编办、省人事厅、省监察厅加强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时向省政府提出有关建议,履行好综合协调、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的职责,确保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长期有效运转。

省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和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5]203号 【发布日期】2005-11-28 【生效日期】2005-11-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

(闽政办[2005]203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推动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37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闽政[2005]1号)的有关规定,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有关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适用范围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其适用范围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执法权的组织和受行政执法部门合法委托开展行政执法的机关或组织及其执法人员。

二、依法界定行政执法职责

依法界定行政执法职责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分解行政执法职权、确定行政执法责任三个方面。

(一)梳理行政执法依据。

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首要工作。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责任单位。省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负责梳理本部门、本组织的行政执法依据;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系统的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由省级行政执法部门组织进行;接受合法委托开展行政执法的机关或组织的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由委托机关组织进行。行政执法主体依法是人民政府的,其行政执法依据由具体承担审核、实际把关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梳理。

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参照省级要求明确本级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的责任单位。

2.基本要求。应梳理的行政执法依据包括: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国务院部门规章规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监督检查等行政执法职权。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既要准确,又要完整,要注意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行政执法依据相衔接,避免遗漏;注意与行政执法依据的制定、修改和废止情况相衔接,力求准确;注意与本部门“三定”规定中的行政执法职权相衔接,力求完整。梳理时,要对行政执法依据进行分类排序、列明目录,做到分类清晰、编排科学。行政执法依据的梳理格式详见附件。

3.审核与公布。省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行政执法依据的梳理结果应于2006年1月底前报省政府法制办和省编办,由省政府法制办会同省编办审核,并于2006年4月15日前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相关部门和组织,并以适当的形式向社会公布。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设区市、县(市、区)行政执法部门要将行政执法依据的梳理结果逐级报省级行政执法部门审核,同时报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和机构编制部门备案。

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参照省级做法,切实做好本级行政执法依据梳理结果的审核与公布工作。

4.时间安排。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工作应在2006年4月底前结束。

(二)分解行政执法职权。

梳理的行政执法依据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要认真做好分解行政执法职权工作。分解方法如下:

1.基本要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要根据本部门、本组织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设置,将本部门、本组织的行政执法职权,依法分解到内设的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并明确工作标准和要求。分解行政执法职权时,不得擅自增加或扩大本部门、本组织的行政执法权限。

分解行政执法职权,要坚持科学合理、便民高效的原则。既要理顺内设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关系,避免交叉重复,做到行政执法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又要有利于促进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做到执法机构之间、执法岗位之间的行政执法职权相互衔接。内设执法机构多、执法领域广、执法任务重的部门,可以实行部门内的综合行政执法;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执法部门内设的多个执法机构办理的,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和送达行政许可决定。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由一个行政执法部门为主实施,同时需由其他部门配合的,为主实施的部门应当主动同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分解行政执法职权工作。

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职权发生交叉时,由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和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协调。涉及行政执法依据的有关内容需要作出进一步解释的,按照工作程序提请法律规范的制定机关作出解释。涉及部门“三定”规定中的行政执法职权问题,由机构编制部门负责牵头进行协调;经协调不能解决的,由机构编制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2.执法人员资格。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必须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凡未依照《福建省行政执法资格认证与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省政府第49号令)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书和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3.时间安排。分解行政执法职权工作应当在2006年6月底前完成。

(三)确定行政执法责任。

在分解行政执法职权的基础上,要确定具体的行政执法责任。确定原则和要求如下:

1.确定原则。依法赋予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每一项行政执法职权,既是法定权力,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及其内设执法机构、执法人员的任何违反法定义务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有权必有责的要求,在分解行政执法职权的基础上,要确定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及其内设执法机构、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并针对其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同情形,确定其应当承担责任的种类和内容。

2.具体要求。省政府将制定《福建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就确定行政执法责任作出规定;省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要结合本部门、本组织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内设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责任;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就确定行政执法责任作出具体规定。

3.时间安排。确定行政执法责任工作要在2006年8月底前完成。

三、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是评价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及其内设执法机构、执法人员是否正确行使执法职权和全面履行法定义务的重要机制,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议考核的基本要求。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应当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评议考核中,要公正对待、客观评价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及其内设执法机构、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评议考核的办法和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二)评议考核的主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对所属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考核,同时要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由上级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并充分听取同级人民政府的评议意见。各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对内设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考核。

(三)评议考核的内容。

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及其内设执法机构、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包括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规定,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执法权限,适用执法依据是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以及行政执法决定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结果和案卷质量情况等。

(四)评议考核的方法。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可以采取上级考评、自我考评、互查互评相结合的方法,做到日常评议考核与评议考核相结合;可以与依法行政情况考评、政府及其部门绩效评估等结合起来,避免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重复评议考核。

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要将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内部评议与外部评议相结合,内部评议要重视通过案卷评查等考核行政执法的质量,外部评议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执法评议卡、设立公众意见箱、开通执法评议专线电话、聘请监督评议员、举行民意测验等方式进行,外部评议情况要作为最终考核意见的重要根据。要积极探索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等新的评议考核方法,提高评议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省政府法制办要会同省监察厅、省人事厅、省编办、省效能办等部门,组织起草“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方案”,并于2006年10月底前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省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要根据“评议考核方案”的要求,及时研究制定本系统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专业标准,送省政府法制办组织有关部门审核后实施。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认真做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

四、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

落实行政执法责任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关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实抓好。

(一)追究责任的方法。

对违反法定义务、行政执法绩效较差的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结合评议考核情况,分别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效能告诫、取消评比先进资格等处理;被处理的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负责人要作出书面检查,说明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对在行政执法活动中不作为、乱作为的,或者相关法律知识贫乏、岗位执法绩效差的行政执法人员,各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要结合评议考核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效能告诫、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

对违法或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特别是重大行政执法违法行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监察机关、效能办和行政执法部门要及时予以纠正,并作出处理;对负有行政执法责任的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纪应当追究法纪责任的,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法依纪给予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追究责任的要求。

追究行政执法责任,必须做到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行政执法责任,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监察机关依法予以追究;对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由上级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予以追究。对行政执法责任人作出处理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其陈述和申辩的权利,确保不枉不纵。同时,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奖励机制,对行政执法绩效突出的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及其执法机构、执法人员予以表彰,形成有利于推动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良好环境。

五、切实加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组织领导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是现阶段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抓手。这项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在省推进依法行政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牵头,省监察厅、省人事厅、省编办、省效能办等部门配合,抽调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跟踪落实工作。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也要切实加强领导,要尽快抽调得力人员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务求收到实效。

根据《若干意见》的要求,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程中,要逐步制定或修订完善行政执法主体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行政执法监督、公民投诉、控告、检举等制度。各地、各部门要注意总结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做法和经验,认真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切实加强制度建设。

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要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与推进依法行政的学习、宣传和培训结合进行,使广大行政执法人员熟知职权,明确责任和义务,认真履行职责;使广大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了解其内涵,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积极参与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和评议。要不断总结、推广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经验,不断巩固取得的成效,不断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健康发展。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研究落实本实施意见。有关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遇到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要及时报告省政府。

附件:行政执法依据梳理格式(范本)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附件:

行政执法依据梳理格式(范本)

福建省××厅、委、局、办执法依据

一、行政执法主体的行政执法依据

(一)法定行政执法部门(写执法机关全称)执法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第××条(法律)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条例》第××条(行政法规)

……

3.《福建省××条例》第××条(地方性法规)

……

4.《福建省××规定》第××条(省政府规章)

……

5.《××××规定》第××条(国务院部门规章)

……

(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写授权组织全称)执法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第××条(法律)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条例》第××条(行政法规)

……

3.《福建省××条例》第××条(地方性法规)

……

4.《福建省××规定》第××条(省政府规章)

……

5.《××××规定》第××条(国务院部门规章)

……

(三)受委托执法的机关或组织(写全称)执法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第××条(法律)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条例》第××条(行政法规)

……

3.《福建省××条例》第××条(地方性法规)

……

4.《福建省××规定》第××条(省政府规章)

……

5.《××××规定》第××条(国务院部门规章)

……

二、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执法依据

(一)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项目名称(写全称):

实施主体名称(写全称):

执法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第××条(法律)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条例》第××条(行政法规)

……

3.《福建省××条例》第××条(地方性法规)

……

4.《福建省××规定》第××条(省政府规章)

……

5.《××××规定》第××条(国务院部门规章)

……

(二)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种类名称(写全称):

实施主体名称(写全称):

执法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第××条(法律)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条例》第××条(行政法规)

……

3.《福建省××条例》第××条(地方性法规)

……

4.《福建省××规定》第××条(省政府规章)

……

5.《××××规定》第××条(国务院部门规章)

……

(三)行政强制

行政强制项目名称(写全称):

实施主体名称(写全称):

执法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第××条(法律)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条例》第××条(行政法规)

……

3.《福建省××条例》第××条(地方性法规)

……

4.《福建省××规定》第××条(省政府规章)

……

5.《××××规定》第××条(国务院部门规章)

……

(四)行政征收

行政征收项目名称(写全称):

实施主体名称(写全称):

执法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第××条(法律)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条例》第××条(行政法规)

……

3.《福建省××条例》第××条(地方性法规)

……

4.《福建省××规定》第××条(省政府规章)

……

5.《××××规定》第××条(国务院部门规章)

……

(五)行政裁决

行政裁决项目名称(写全称):

实施主体名称(写全称):

执法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第××条(法律)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条例》第××条(行政法规)

……

3.《福建省××条例》第××条(地方性法规)

……

4.《福建省××规定》第××条(省政府规章)

……

5.《××××规定》第××条(国务院部门规章)

……

(六)行政确认

行政确认项目名称(写全称):

实施主体名称(写全称):

执法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第××条(法律)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条例》第××条(行政法规)

……

3.《福建省××条例》第××条(地方性法规)

……

4.《福建省××规定》第××条(省政府规章)

……

5.《××××规定》第××条(国务院部门规章)

……

(七)行政给付

行政给付项目名称(写全称):

实施主体名称(写全称):

执法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第××条(法律)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条例》第××条(行政法规)

……

3.《福建省××条例》第××条(地方性法规)

……

4.《福建省××规定》第××条(省政府规章)

……

5.《××××规定》第××条(国务院部门规章)

……

(八)行政监督检查

行政监督检查项目名称(写全称):

实施主体名称(写全称):

执法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第××条(法律)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条例》第××条(行政法规)

……

3.《福建省××条例》第××条(地方性法规)

……

4.《福建省××规定》第××条(省政府规章)

……

5.《××××规定》第××条(国务院部门规章)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水富县建设局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

水富县建设局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

水建字〔2008〕168号

局属各股、室、站、所、队、公司:

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全面推进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根据县政府与我局签订的2008年水富县行政执法目标管理责任书,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和“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奖惩分明、制约有效”的权力运作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

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组织领导,特成立水富县建设局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组)。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吴德权(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何湘钟(党组成员、副局长)

郭昆(党组成员、副局长)

谭率(党组成员、副局长)

郑朝芳(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成员:刘燕(办公室主任)

杜民四(建设股股长)

杨涛(房管股股长、建设股副股长)

曾霖(质监站站长)

刘仁春(房管所所长)

王世高(规划股股长)

曹大尧(拆迁公司经理)

刘仁海(城监队队长)

王其富(环卫站站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办公室,由刘燕任办公室主任,邹莉莉为办公室成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三、认真做好推行行政责任制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民、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以下简称《纲要》)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现权力和责任相统—,有利于提高执法质量和水平。全体行政执法人员尤其是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充分认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当作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把学习《纲要》作为当前学习和宣传的重要内容,领导和全体执法人员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掌握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内涵和工作要求。

加强宣传力度。要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采取街头宣传、举办专栏、专题报道等宣传方式,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营造一个有利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社会氛围。要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四、切实做好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工作

(一)清理公布行政执法主体

《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清理确认和公布行政执法主体是贯彻《纲要》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必须明确哪些单位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主体,哪些单位有责任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要在清理、确认的基础上,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主体予以公告。

(二)认真细致梳理执法依据

梳理执法依据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容是本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实施的,截至4月底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以及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和本部门的“三定”规定。要组织好梳理执法依据工作,对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部门(包括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执法权的组织)执行的执法依据,要分类编排,列照目录。

梳理执法依据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相衔接。梳理的执法依据要与上级有关主管部门的执法依据相衔接,避免遗漏。

各部门要在2008年9月15日前完成执法依据的梳理工作,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三)科学合理分解执法职权

要根据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配置,将执法职权分解到具体的执法岗位。分解过程中不得擅自扩大或增加本单位的行政执法权限。内部不同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之间的职权分解要科学合理,避免平行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职权交叉、重复,不同层次的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之间的职权要相互衔接,做到执法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行政执法人员,要结合其任职岗位的具体职权,进行上岗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行政执法

证件后方可执法。

(四)严格界定执法责任

执法依据赋予行政执法部门的每一项职权既是法定权力,也是法定义务,不作为或乱作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有权必有责的原则,在分解职权的基础上,要确定不同部门及其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要根据行政执法单位和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同情形,依法确定其应当承担责任的种类和内容。

分解和确定责任要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落实到每个执法岗位或执法人员,可以采取责任书等形式确定。

五、建立健全评议考核机制

(一)评议考核的基本要求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应当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评议考核中,要公正对待、客观评价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评议考核的标准、过程、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二)评议考核的主体

对所属行政执法机构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情况进行评议考核。

(三)评议考核的内容

评议考核的内容主要是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包括:

1、执法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规定;

2、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权限;

3、执法依据是否合法;

4、执法程序是否规范;

5、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

6、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的情况;

7、行政执法案卷质量情况等。

(四)评议考核的方法

评议考核主要采取组织考核与个人自我考评相结合、互查与互评相结合、日常考评与考核相结合、内部考评与外部评议相结合的方法。

对行政执法部门或者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评议,必须听取相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意见。外部评议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执法评议卡、设立公众意见箱、开通执法评议专线电话、聘请监督评议员、举行民意测验等方式进行。

局党组每年都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部门进行一次评议考核,把评议考核列入对所属执法部门的考核之中。

六、加强考核奖惩,落实执法责任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关键是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对有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的行政执法部门,根据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或影响的恶劣程度,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资格等处理。对有关行政执法人员,可根据考核情况或者根据过错形式、危害大小、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对实施违法或行政执法行为不当的人员要依法依纪采取组织处理措施,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依法依纪追究政纪责任。

在外部评议中群众满意度较低或连续两年在评议考核中排名靠后,同一违法行为重复发生或考核不达标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负责人要追究政纪责任。

七、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配套制度

局属各部门要在 2008年9月15日前建立健全以下制度:

1、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2、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

3、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4、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

5、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评议考核和奖惩制度;

6、行政职责争议的协调制度等。

制定以上制度要结合实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落实到位。

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行政执法 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

抄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

抄送:县政府法制办。

水富县建设局办公室2008年3月28日印发

校对:刘燕(共印22份)

第四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

苏政办发〔2005〕11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37号),进一步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建立健全评议考核机制,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建立健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组织领导机制

1.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主要领导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本部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为主管责任人,对本地区、本部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负主管领导责任。实行双重管理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部门,要负责做好本部门(系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工作。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要积极协助本级政府和本部门做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组织协调、跟踪检查、督促落实工作。

2.成立省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依法行政及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督促指导。办公室设在省政府法制办。市、县政府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进依法行政以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3.做好督促检查和经验总结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所属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查。要认真总结经验,适时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促进工作开展,提高工作水平。对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情况,省政府将于2006年3月份组织一次全面检查。

4.切实加强基层政府和部门法制机构建设。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各级各部门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保障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推行,切实加强基层法制机构建设,充实法制机构工作人员,确保有专门人员负责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工作。

二、依法界定和分解落实行政执法职责

5.认真组织梳理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由省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行分级分部门梳理。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由省级部门负责梳理;双重管理部门由各级政府组织梳理;受委托行使行政执法职权组织的执法依据,由委托的部门进行梳理。政府各部门要按照本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部署要求,对本部门执行的执法依据进行梳理,并将梳理结果报本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界定。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部门报送的梳理结果要依法逐一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部门。

6.行政执法依据范围。这次梳理的行政机关执法依据包括: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部门“三定”规定。部门“三定”规定作为执法依据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类情况:一是机构改革中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相关规定,有关机构已经调整,而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及时修改的;二是法律法规授权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将相关执法职责确定给有关部门的;三是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相关规定,针对行政执法职能争议作出相应调整的。经有权机关批准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的,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相关规定办理。

7.梳理行政执法依据要求。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在梳理执法依据时,要注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规范相衔接;下级政府审核界定所属部门执法依据时,要注意与上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执法依据相衔接。

8.在国务院办公厅《若干意见》发布前已经开展过行政执法依据梳理的地方和部门,要根据执法依据制定、修改和废止情况,重新梳理并及时调整各有关部门的执法依据,协调解决调整中的相关问题。

9.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对经审核界定的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部门(包括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执法权的组织,下同)执行的执法依据,要按照所执行依据的位阶层次进行分类排序、列明目录。同一项执法权限有不同位阶层次依据时,按照位阶高低排序。涉及几个部门共同实施的,要明确主管部门和配合部门。

10.实行垂直管理和双重管理的部门,要将经有权部门审核界定的执法依据报送所在地政府备案,接受当地政府的监督检查。

11.执法依据的公布。行政执法依据经审核界定后,由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部门以本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的方式,通过新闻媒体以及政府门户网站、政府公报等统一向社会公布。要将本级本部门经梳理界定的执法依据汇编成册,印发相关部门对照执行,方便公众监督。

12.建立执法依据动态调整机制。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执法依据公布后,如遇机构、职能调整,或者所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发生变化的,在变化事项发生后的一个月内,要对相关的执法依据进行调整,并严格遵守公布和备案规定。

13.分解执法职权。经审核界定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部门,要区分不同的执法职权类别,根据职位分类要求,从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出发,科学合理地分解执法职权,明确执法程序、标准、时限和责任,落实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并将执法职权分解情况报送同级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确保职责到岗到人。

14.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部门要将执法机构、岗位和人员的具体职责,以及执法流程、要求、时限和责任等,通过本部门网站和在办公场所设置公告栏等向社会公示。

15.集中开展上岗培训工作。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根据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的情况,结合行政执法证件发放注册工作,对具体执法岗位上的人员进行集中专项培训。经统一考试合格后,发放行政执法证件,方可开展执法活动。

三、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

16.制定、修订和完善评议考核标准。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按照评议考核对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区分政府与部门、以行政执法为主的部门与以一般行政管理为主的部门,分别制定或者修订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标准和要求,力求科学严谨、切实可行。

17.细化评议考核的内容。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对照国务院办公厅《若干意见》关于评议考核内容的规定,从执法主体资格、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是否合法,执法依据适用是否规范,执法决定内容是否合法、适当等方面逐项进行细化,设立量化指标,增强考评标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考评工作全面、公正、准确。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将行政执法案卷质量作为衡量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的重要依据。

18.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将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作为依法行政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等综合考核。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工作由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协助组织实施,可以采取组织考评、个人自我考评、互查互评相结合的办法,做到日常评议考核与评议考核的有机衔接,考评结果要予以公布。对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不合格的,单位不得被评为先进集体,个人不得被评为优秀等次。

19.对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情况的评议考核,要与目标考核、岗位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起来,避免重复考核。确有必要进行其他考核的,将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结果作为其他考核的依据。

20.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由上级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并充分听取地方人民政府的评议意见,将考评结果抄告当地政府。实行双重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考核,充分听取上级部门的意见,并将考评结果抄告该部门的上一级管理部门。

21.建立行政执法奖励机制。对经考评行政执法绩效突出的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应当予以表彰奖励。

22.建立征求人大、政协机关意见以及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评议的制度,主动接受监督。

23.高度重视开展外部评议工作。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执法评议卡、设立公众意见箱、开通执法评议专线电话、聘请监督评议员、举行民意测验等方式,充分听取相关行政管理相对人意见,并将其作为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的必经程序,将外部评议情况作为确定最终考核意见的重要依据。

四、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

24.制定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规定。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若干意见》要求,针对具体的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明确行政执法责任的种类和内容、责任追究的范围、责任追究的程序保障和承担责任的方式,制定或修订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规定。

25.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部门和下级政府,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实行垂直管理和双重管理的部门对本系统,都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对有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执法部门,可以根据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或者影响恶劣程度等具体情况,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资格等处理;对有关行政执法人员,可以根据考核情况,或者根据过错的情节轻重、危害大小,给予批评教育、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

26.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监察机关和政府法制机构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级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日常工作。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程中,涉及行政执法主体、职权细化、确定行政执法责任等问题,按照国务院规定,应当由机构编制部门为主进行指导和协调的,由机构编制部门牵头办理。行政各部门监察机构和法制工作机构协助本部门负责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日常工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行政执法机关执法行为违法性和不当性的认定工作,以及行政执法人员是否具备执法资格的认定工作;监察机关和机构按照《行政监察法》和相关责任追究的规定,负责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具体责任的确定和追究工作。法制工作机构要及时将行政执法监督和评议考核过程中发现的涉及责任追究的情况报告监察机关,监察机关要及时将处理结果通报并抄告法制工作机构。

27.重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公众监督环节的执法违法问题,严格责任追究。各级监察机关、法制机构、人事部门等要加强与司法机关的联系,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定期交流、通报执法情况、责任追究情况和案件移送情况。各级政府和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处理群众投诉,发现执法违法问题要认真追究,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投诉人。对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认定违法和变更、撤销等比例较高的,对外部评议中群众满意程度较低或者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消极应付、弄虚作假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强化责任追究。

28.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案件移送办理制度。对实施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依法依纪应采取组织处理措施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依法依纪应当追究政纪责任的,由任免机关、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9.依法保障责任人的合法权利。追究行政执法责任,必须严格遵守程序,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对责任人作出处理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其陈述权和申辩权;在作出处理决定后,要依法保障当事人的申诉权。

五、积极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

30.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一项长期任务,要高度重视并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都要制定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相关配套制度,包括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定、行政执法责任规定、行政执法协调规定、行政执法公示规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规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周年报告及实施效果评估规定、行政执法投诉处理规定、行政执法督查规定等。有立法权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需要,适时制定有关政府规章或者将现有的相关规定上升为政府规章。没有立法权的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已有相关规定的市、县,要按照新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省以下垂直管理和双重管理的部门要负责做好本系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配套制度建设工作。

31.加强行政执法电子政务建设。要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简化执法责任制流程管理,强化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部门以及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协调配合,提高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落实本意见的要求,在2006年3月底前完成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相关工作。省法制办、省编办、省监察厅、省人事厅等部门要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加强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顺利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有关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重要情况,各市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要及时报告省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向省政府作出报告。

二○○五年十二月三日

第五篇: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简报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简报

第 1 期

济南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2006年3月22日

目录

经验介绍

济南市地方税务局推行执法责任制成效明显

工作信息

市政府法制办召开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调度会长清区开展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抓好落实

济南市地方税务局推行执法责任制成效明显

去年以来,市地税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实现了执法责任化、责任制度化、制度技术化、技术信息化。这一做法,使系统上下在增强责任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工作质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全系统的执法过错大幅度下降,有的分局实现了零过错,税收收入大幅度增长,今年同期增长13%。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把行政执法依据的梳理作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础和前提。去年初,他们便对本部门的行政执法依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归纳出了税务机关的十项执法权,编写了《济南市地税系统科收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将应当执行的行政执法依据分类排序、列明目录,做到分类清晰、编排科学。

二、把分解执法执权、明确执法岗位和工作规程作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环节。他们在归纳整理的税务管理权、税款征收权、检查权、强制权等十项大权力的基础上,又把权力按内容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权力点,并逐一分解到各执法岗位,按照县级管理特点设置了85个执法岗位,按照市区管理特点设置了80个执法岗位。以权力运行为主线,对每个岗位明确了执法时限、流程顺序、文书使用等工作规程,实现了岗位、责任和权力的统一。为客观公正地考核执法质量、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奠定了基础。

三、把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作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关键。经过反复论证,他们确定了“以税收征管业务规程为基础,以税收执法权为主线,以税收征管文书为载体,以税收信息化为依托”的考核思路,利用计算机网络对税收执法权行使全过程实施自动考核监控。每月初,执行系统自动对上月所有执法人员的执法过错行为,按照预先设定的考核和追究标准进行筛选汇总,全部的考核情况在十多秒内时间内可自动生成,既准确及时,又客观公正。

四、把行政执法责任追究作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的有效措施。考核中,他们按照过错的性质、程度、社会影响、发生频率等情况分为五个档次,并分别明确了扣分值。利用计算机将过错行为的扣分标准、扣分级次对应的责任追究形式固定在税收执法自动监控考核系统中,实现了对过错行为的自动考核和追究,并以扣发过错责任人奖金和岗位津贴的经济惩戒和以通报批评、责令待岗、取消执法资格的行政处理作为追究责任的形式。通过责任追究不仅减少执法过错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

市政府法制办召开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调度会

3月21日,市政府法制办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组召开会议,调度工作情况,摸清工作进度,研究工作措施,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及时了解掌握各部门工作进度,对各部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研究解决;二是要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加强联系沟通和工作协调,对工作任务重、进度慢的部门,要分析原因,及时帮助指导;三是要注意严格把关,梳理工作要统一格式,严格按照确定的样本进行,确保质量,按时完成任务,为下一步执法依据审查打好基础。

长清区开展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抓好落实

根据国务院、省、市法制办对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的要求,长清区结合本区的工作实际,于二00五年十二月即下发了文件,安排部署本区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工作的具体事项,文件要求各部门充分认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对本部门的行政执法依据梳理结果,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上报。截止到三月中旬,长清已有19个单位完成梳理任务,并将梳理结果上报至区法制办,剩余19个单位正在进行梳理。

在整个梳理工作中,区政府法制办将这项工作列为2006年的工作重点,要求各部门明确专人负责,明确工作进度,认真抓好组织协调,对在梳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上级部门联系沟通或向区法制办咨询。区政府法制办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对各部门的上报材料,区政府法制办先进行预审,出现明显错项、漏项的,要求部门收回重新整理,保证梳理结果做到有理有据有序。

下载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冀政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冀政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