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学生的体能
发展学生的体能
学生体能锻炼的关键期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课堂教学是学生体能发展的重要时期。体能是指足以胜任日常生活和学习而又不易疲劳的身体适应能力;此外,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和能够应付所遇到的压力。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体能两部分,在体能所包括的两部分中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有心肺耐力、肌肉耐力、力量、身体成分、柔韧性;与运动有关的体能有力量、速度、灵敏、神经肌肉协调性、反应性、平衡性,其中初中阶段重点发展心肺耐力、灵敏和速度;而有氧耐力、关节灵活、肌肉耐力和力量这些体能成分的发展可以满足每天的活动任务和专门身体活动的需要。
1、从思想上重视体能练习
引导学生对体能的认识,使学生体会科学锻炼对身体健康及体能
发展的促进作用,对初中学生来说,使他们了解体能训练的理论,充分调动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只有经过长期科学艰苦的锻炼,才能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对体能练习的作用必须明确。
首先体能练习对日常的学习起到一种劳逸结合、调整大脑和增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其次能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并对成年期的运动习惯起很大的影响,也是培养终身锻炼的出发点,因为一个人对体育活动的爱好,往往在学生阶段就已经形成。最后,体能练习的作用对今后从事的职业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怎能胜任生活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在学生明确体能素质与学生的体质健康关系的前提下,让学生多做一些自我测试和比较,了解自己的体能状况。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体能指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体能状况做初步评价,进而从思想上重视发展自己的体能认识到体能素质中的力量、耐力、柔韧性等素质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在体育课堂中发展体能
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主要是以各种身体练习为载体,并且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增强体质、提高体能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和目标的不同来确定练习内容。学生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主要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不宜进行剧烈的力量和耐力练习。少用竞技化、成人化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否则不但不能发展体能,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把握住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能力,应以速度、有氧耐力、灵活性项目为主。
体育教学与发展学生体能素质
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必备条件,同时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体育教学是指导学生提高体育素质的根本途径。体育教学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既定的教学内容和严密的组织体系,它是唯一从小学到大学连续设置课程,因而更具有教学的连续性和实践的层次性。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良好的体育素质无疑对学生适应未来快速多变的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2.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提高学习效率的推动力。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健康的体魄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理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保证学习所必需的充沛精力,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处于最佳结合点。
3.体育教学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有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要克服物体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困难,要调试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时空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体育中的社会文化属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集体意识、协作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守法意识等人类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4.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科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塑造健康健美的体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姿,培养学生追求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直接感受到力与美的和谐、形体美与心灵美的融洽,同时还能从身体的各种运动中体会到人体的自然美。
二、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注重基础性教育。顾明远教授指出,素质教育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有必定是教育中要做到:(1)培养学生体质基础的同时,从小培养学生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2)要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体育与健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从事体育锻炼的是社会责任感;(3)要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教学要改革那些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发展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置学生于情感交流的情境之中,反复感受成功与愉悦,使个人的气质,智能,能力,需求和自我意识等具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发展。
3.加强小群体自主活动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是学生集体行为的前提下进行,教师和学生集体行为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各自发挥着自己的积极性。整整落实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身体效益和社会效益,促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体、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品位、改造社会的精神。”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在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客观地分析并确定其基本构成因素,掌握体育教学和体能素质的培养的关系,并树立正确的观点,下决心致力于素质教育,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速度和水准,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率,并保证体育教学沿高效化方向发展。
第二篇:如何发展学生的体能
如何发展学生的体能
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含俩个方面:一是身体素质,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各器官系统表现出的各种机能能力,它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二是运动能力,是指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走、跑、跳、投、攀爬、支撑、负重等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体能,不仅对学生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现在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上下学都有家长接送,在家里力所能及的家务也不让孩子碰,学习压力大,他们“玩”的时间也没有了。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的体能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必须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控制和调节负荷与休息这俩个基本要素,所选择的内容与方法要具有全面性、多样化,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下面从这几方面来阐述发展体能的方法:
一、变“懒”为爱,发展体能。
1、学生的“懒”,阻碍自我体能的发展。
现在学生上体育课,当老师宣布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后,对感兴趣或者技术性不是很高的技术课内容会自觉参与,如遇到运动负荷比较高的,学生就开始会编一大堆理由来逃避上课,这样的思想不要说增强他们的体能了,连一天最基本1小时锻炼的时间都不能完成,所以要从思想上先给他们“鼓鼓劲”,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在身心发展的时期,可塑性大,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慢慢地转化他们的思想,如在教授跳远技巧时,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排在后面的学生经常相互之间嬉戏、讲话等小动作,这样导致练习时跳远的姿势不规范达不到锻炼的效果等情况,以致兴趣减弱。针对于此,在上课的准备部分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告诉他们不遵守纪律的危害,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听从劝告,注意约束自己,但对那些自制力不够强的学生,我没有采用罚跑,斥责或赶回教室的做法,而是从下个环节游戏部分中,设计一些跟纪律约束有关的游戏,这样这些同学想从游戏中获胜,就能“遵纪守法”,慢慢转变他们的思想,达到预期的效果。
2、家长的“爱”影响了学生体能的发展。
由于体育评价上的漏洞,导致有些家长对体育成绩根本不在乎,对子女的教育方法欠妥,过分的关心,溺爱,养成了孩子过分依赖的心理。最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是我们这边很多留守儿童,家长有电话回来一般就问饭有没有吃、最近考试成绩怎么样啊等,还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辅导班、培训班,国家规定中小学每天写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写家庭作业的时间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运动,甚至有些家长认为体育运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觉得“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会有出息,阻碍或降低了体育运动量或质。因此我们要加强家校联系,增强人们意识对孩子体能发展的重要性,让家长们对家庭体育由被动变主动,给孩子真正的爱。
二、通过游戏来发展学生的体能。
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做游戏最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预定任务的一种方法。游戏通常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成分,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可以选择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和自觉地控制自己不符合规则的情绪和行为,以及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绕人追击”这个游戏中,游戏指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面向圆心站好,教师指定俩个游戏者在圈外间隔2—3米站好,前面为逃者,后面为追着,游戏规则是追者和逃者必须从站立者的臂下逐个绕过,违者失败,这样学生在“玩”中发展了体能。
但游戏也不能随便滥用,在设计游戏是要根据发展体能的需要,要有明确的目的,相对应的规则和要求,在游戏时裁判应认真严格、公正、准确、客观评定游戏的结果。游戏结束时,要做好讲评,指出优点与缺点,让学生掌握欣赏优点,了解存在的不足,才能取得预定的效果。
三、校外加强锻炼,发展学生体能。
体育锻炼贵在坚持,锻炼效果的良性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过分追求学习成绩的今天,长期坚持校外体育锻炼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发展体能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科学地安排锻炼的时间、锻炼时间的间隔及锻炼的负荷并长期坚持进行,是体育锻炼发展体能所要求的。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自我锻炼。自我锻炼指学生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在学校以外自发进行体育锻炼的活动。现在的小学生吃的越来越精,穿的越来越好,玩的越来越新,身体却越来越差,从而失去了健康的体魄。其实自我锻炼的内容丰富多样,如:上下学可以自行步行回家、刷牙时双腿合并紧绷,点起脚尖,做双腿锻炼、现在条件比较好村里的公园也是良好的锻炼场所„„做为每天作业的一项。
2、家庭体育。家庭体育是学生在家长的组织、指导或参与下进行的校外体育活动。其实现在家长的溺爱也是影响孩子体能的重要一方面的原因,单靠学校体育课时间锻炼是有限的,所以家庭体育锻炼必不可少。一般情况下家庭体育可以在每天的早晨、傍晚、双休日、节、假日进行,如:打羽毛球、饭后一起去散步、做仰卧起坐等等。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并能和谐家庭的气氛,丰富家庭生活,加深亲子间的理解和信任,也有助于家长和孩子间沟通。
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日新异的发展趋势,对作为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要求也提高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开展体育训练,大幅度地提高下一代的体能素质,将来投身于祖国的各条战线。
第三篇:发展学生体能的方法
发展小学生体能的方法
沟门子中心小学
李金亮
陈复
体能作为一切人类生命活动和目标行为的动力基础,在运动训练和大众健身等领域都备受关注。“《现代行业语词典》”中认为:“体能是体质的一部分,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举起重物等能力。“《体育大辞典》”71认为:“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方面。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以及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悬垂和支撑等)。体能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体质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校体育学》认为:“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束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运动训练学》”…中认为:“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身体形态是指机体内外部的形状。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而中小学阶段作为个体一生体能发展的关键阶段,承载着发展与决定的功能和任务。针对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理论与实践,国内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但还存在这些不足:(I)理论构建不够系统,缺乏对先进理论基础的引入,不利于体能促进理论科学指导实践功能的实现;(2)组织教学内容时,仍以学段为主线;(3)练习方法和手段仍停留一些简单的运动项上面,对此上级领导特别重视,专门召开了体育教师专项会议,现就针对小学生如何发展体能的方法、原则等进行一些简要的阐述,敬请各位领导指导。
一、增强学生体能素质的有效做法
在体能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体能锻炼的手段是多方面的,采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体育教学原则,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练习环境,学生就一定对体能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体能锻炼中来,使学生的体能逐步发展更上一层楼。
(一)、创新模式,提高质量。
我们在每节课都有8—10分钟针对于体能检测项目的练习,也就是体育课所说的课课练。大课间活动时间,做完广播体操后有针对性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另外,利用课余时间,在体育老师组织下进行各班的比赛,利用学生不服输的性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锻炼效果,达到快乐体育的目的。因此有了学生的主动、快乐的参与,学生总体的体能、体质有了明显进步。
(二)、科学计划,严格训练
我认为学生体能素质训练,不能急于求成,不仅要科学计划,循序渐进。还要严格要求。先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和基本运动能力,后根据专项的需要及运动员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体质训练,进而把专项技术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全年计划分四个训练期,即秋冬季和春夏季,夏季训练是全年训练主要季节,抓好夏季训练是检查和衡量全面训练成果的主要阶段。在训练内容上更重点加强基础素质训练和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使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跑、跳、投的姿势,培养节奏感,速度等良好感觉。在训练方法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多次训练法,每周训练早自习前每次30分钟,下午课后每次30分钟,长期坚持训练。先进行各项素质练习,特别是加强力量和弹跳训练,如:发展腿部力量和弹跳力,采用深跳跳台阶,连续跳越障碍物,单足跳接力,跳远,计数跳绳比赛,计时跳绳、跳绳接力,负轻物深蹲跳、半蹲跳。直膝跳、跳起摸高等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后解决技术问题。一般是上午以基本素质为主,如做30米或40米快速的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短距离加速跑等一些频率快而要求动作协调放松的专门练习来提高学生神经肌肉的协调性,以这到掌握跑的正确姿势的目的。安排运动量较小,因为早晨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间,再加上早锻后学生还要承受一天的学习任务,免至影响他们身体健康和文化学习。下午以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为主。此外,每次都把柔韧性练习作为准备运动,如进行推手、踢腿、俯腰、互背、翻圈、推小车等双人活动。带有技术性放松练习放在课的结束前进行,如跳类项目力量练习后结合本技术进行踏跳放松,这样可提高每课练习密度,也有利于学生更快掌握动作技术。
在技术训练方面,只有掌握好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身体训练水平,创造优异成绩,我在运动训练的同时强调技术,在学生一进队开始抓好基本技术,随着学生技术的提高,仍然不断地完善基本技术。对某些难以掌握的动作,应用辅助练习等帮助学生掌握其要领。使他们从小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动作模式,那就会少走许多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好办法。我认为,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严格训练的目的,并按基础和水平,因材施教,更要使学生懂得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后多与学生谈心,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学生在接受老师的训练时,总是要注意教师的,体育教师必须从自己的言论、行为、训练表现给学生一个好榜样。严格的说,要建立严格的训练常规。即:“积极主动,刻苦锻炼,努力拼搏,再创佳绩”。同时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二)激发兴趣,形成动机
学生的主观努力是运动员锻炼成才的强大的内在推动力,前提是他对体育训练有兴趣,能从中感受“快乐”的情绪体验。而产生这种“兴趣”和“快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一般有体育运动兴趣的学生都较好的运动素质,但并非所有具有很好运动天赋的学生都对体育感兴趣。有些*素质非常出众,却可能因娇生惯养,怕苦怕累,而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加以诱导,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1、因材施教,永不放弃。
不放弃每一个体育困难生,不让任何一个体育困难生掉队,这是我们这几年来的训练目标。因此结合我校实际,以运动会为契机,抓好学生的体育训练,每天早上7点20分到8点,结合实际情况选出3到5名体育困难生和运动员一起参加每天的晨练。
2、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
体育教师、教练以“乐教”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体育教学和训练,运用鼓动性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对体育产生最初的好感。
体育教师经常讲一些我国优秀运动员是怎样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创造好成绩为国争光的事例。使学生从小树立起认真训练,为校争光的信念。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队纪校风的教育,打好训练的思想基础。学生的成绩提高得快。如五年级的李子成同学,在今年被我们选中为今年运动会的队员,田径队参加训练,他训练积极、刻苦,但父母反对,一直训练不正常,当时,这位同学已不想继续训练,我们知道后,和他谈心,使他重新建立信心。这样,经过几个月的系统训练后,他在今年我校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男子1500米获第二名。当然,单有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要取得家长们的支持。父母非常疼爱孩子。少数家长仍有顾虑,一则怕参加训练后影响学习成绩,二则心疼孩子,怕累坏了,练坏了。
3、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
体能训练一般来说都是比较枯燥的,如何让学生的训练转化为兴趣,再由学生的兴趣转化为自主的训练,也是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在情景中提高学生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完成训练目标和任务。如跑的练习,学生对长期的跑就会感到厌恶,所以教师在训练跑的时候可以适时改变策略,设计情景,开展各类的跑的游戏,如追逐跑,自然地形跑或者踢足球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训练也更有成效了。
结合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发展体能,这需要学生学习中有适宜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和密度的练习,促进身体素质提高。如果学生学习主教材时运动负荷不足,对体能的发展效果不好,那么也可以考虑在体育课上专门利用一小段时间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利用专门的时间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仍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投入练习。例如,可以将身体素质的练习与竞赛和游戏相结合,将竞争的因素加进来,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练习内容来提高自己的不足,或者与主教材的学习相联系,重点发展完成主教材内容所必需的体能,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练习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全体学生在教师指挥下单独练习,也可以是3~4名同学结对子进行练习,还可以是组成锻炼小组,共同发展某项体能。
通过体育课教学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因此体能就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
4、用新颖的方法引导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好奇、好动、好学、好胜”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科学设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训练方法,引起学生快乐地运动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不断地给他们热爱体育学习的情感加温。如耐久跑教学,可以音乐伴奏中采取变速、变向、定时、定距、让距、接力、追跑、游戏等多种形式,使课堂气氛欢乐,学生学得主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改变外压式的强制学习方式。
5、用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
成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性评价是使学生获得成功感的有效手段,它远远比批评和否定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鼓励。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施行“不合理”比赛,通过变换场地、器材、人数、要求等因素,使比赛各方“综合实力水平”接近,不仅提高了能力稍弱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也能有机会取得胜利,同时也激发素质较好学生的兴趣,迫使他们在比赛中也必须认真努力,发挥出最佳水平才能获得胜,从而避免“吃不饱”现象。
6、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学生
学生学习的兴趣跟学习活动本身受关注的程度有关。如果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地位越高,越受人重视,那么,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就会越高,就越愿意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我校努力提高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每年全校运动会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由校长和主要领导给获奖运动员颁奖;学生参加校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成绩,学校以最隆重的方式给予宣传、表彰。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等。这些措施,使全校形成了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体育比赛成绩和体育运动人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7、用无私的关爱呵护学生
现在家长喜欢功课好的乖孩子,认为体育训练会影响文化课学习,运动员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形象代表。一些家长说起“这孩子功课都好,就是体育差点”来都有那么美滋滋的感觉,好像体育不好竟成了智商高的证明。因此,许多家长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体育训练,学生自己也因为怕苦怕累,很难长期坚持体育训练。为此,体育老师在课余训练中,在生活上竭力体贴关心学生。
二、发展体能的原则一般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健康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1、既要全面发展,又要突破薄弱环节。正确处理好发展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合理选择内容。要针对学这一方面来着手。
2、要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课的类型和学生的特点等合理安排课的生理负荷。正确处理负荷的量与强度关系和负荷表面数据与内部数据的关系.
3、加强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健康教育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4、广泛运用变换的方式,多采用游戏与比赛的方法组织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5、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能、客观条件等不同,不可能有固定休息时间的指标。要从实际情况去调节与控制休息时间。
6、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动作的质量,防止求速度,走过场的倾向;教师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及时进行指导、检查与评价。
三、结论与建议
1、领导重视、多项举措、齐抓共管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
2、加强了和班主任、家长的沟通,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3、重视抓学生体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要继续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重视体能检测,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总之,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是主要的,运动成绩应该放在第二位,虽然也要提倡刻苦训练,但训练量不宜过大。否则就会使体育运动的兴趣变为痛苦的负担,严重的还会造成身心伤害,在学校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手段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能训练中来。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学术版[C],2008年7月。
第四篇: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过程要注重发展学生体能
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过程要注重发展学生体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特性的描述是这样的:“„„特性之一就是健身性——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健康成长„„”基于这一解释,可以看出是通过运动技能和方法等这些主要内容,通过运动技能等的的学习与应用来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目的目的。
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我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由于对运动技能的教学理解偏颇,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过分追求运动技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分学段、不考虑年龄特点,严格按照竞技化模式、成人化规则进行学、练。其结果是运动技能掌握一般化,学生没有获得运动的快乐体验,学的不高兴,久而久之,不喜欢运动技术的学习,甚至厌学导致体能下降。二是淡化运动技能教学,运动技能教学的过分随意化,一味的让学生去学习、体验、感受,人文性目标关注较多,忽视了运动技能教学的设计与指导。结果是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技能,充其量是身体进行活动,体验不到掌握技能提高后的快感。正如北京体育大学姚蕾教授所说:新一轮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不尽如人意的,多年过去了,新理念层出不穷,但有说服力的教育实验报告至今未能看到,很多体育老师无所适从,不少地方的体育课不能正常开展。这场改革初期,有专家主张未来的体育课要实现“三自主”,学生愿意玩什么就学什么,老师愿意教什么就教什么,给体育教学留下了极坏的后遗症„„这足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这说明运动技能教学仍然是新课程理念下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干领域,它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教学中,我们应避免以往的极端做法,在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体能。
如何加强运动技能教学,发展学生体能
2.1采用学生愉悦接纳的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技能、体能训练的兴趣。
没有体能的发展,体育课就变成了休闲课,只有通过身体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增强体质、发展体能的目的。因此,首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兴趣,采用游戏、趣味球类或绕图形跑等学生悦纳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增强参与意识,在练习中享受到快乐,从而提高其练习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体能。如乒乓球运动是中学生普遍喜爱的运动,但对专项的体能训练,学生不感兴趣。在安排体能练习时,教师可利用游戏、竞赛等方法,并结合技能进行教学,运动量、运动负荷要循序渐进,使学生通过乒乓球的练习和各种有关的专项练习,体能进一步得到发展。
2.2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加强运动技能,发展学生体能。
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经验,进行创新体验和练习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既掌握运动技能,又提高体能水平。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进行分组,对起跑慢的学生可采用各种预备姿势、突发信号的反应起动练习,对动作速度、灵敏性差的学生可采用快速站立跑、蛇形跑、快速仰卧起坐、抢绳子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发展体能的同时,体会到体育练习的乐趣,从而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在教学生一项新的运动技能时,教师首先要把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讲清楚,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解决。如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技能教学,应教会学生正确的持球技术、预备姿势和最后用力及发力后怎样维持身体的平衡。通常最后用力阶段是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的核心环节,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投掷距离的远近。在教学实践中我把掷实心球技术编成顺口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后腿蹬,前腿撑,抬头、挺胸要收腹,直臂前摆把指拨,最后换腿保平衡。通过几句话把整个投掷技术贯穿在一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技术要点。再如,跳远的技术动作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技术部分组成。快速的助跑和正确有力的起跳结合技术是跳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让学生反复体会摆腿摆臂的相互配合和摆腿时的送髋动作。摆臂要注意提肩、拔腰、向上顶头,摆腿要向前上送髋。起跳后要将起跳腿的髋、膝、踝关节充分蹬伸,起跳腾空后不忙于弯曲或向前抬起跳腿。要待身体越过抛物线最高点以后,再做放摆动腿和向前收起跳腿的动作。掌握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后,学生能树立信心,从而取得优秀的成绩。
2.3采用体育和德育并重的方式,加强运动技能教学,发展学生体能。
运动技能训练是长久而辛苦的,学生容易产生厌恶的情绪而不能坚持下去,因此在体育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表现,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教育学生要正视各种困难和问题,学会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可根据不同情况,充分地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使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能够达到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如在耐久跑教学中,加强意志品质的教育尤为重要。可开展班级间的长跑通讯赛、象征性的长跑比赛,并不断公布班级的团体成绩,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又能激发学生进行长跑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把教学和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的体质增强、运动技能的掌握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实践中互相促进、同步发展。
3.注重运动技能教学与发展学生体能的有机结合
学生的体能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和保证,运动技能是人体体能的发挥和拓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又发展体能。如在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教学中,容易出现下列错误,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发展体能的方法。(1)持球时手心没有空出。说明学生手臂和手指的力量太差、手拿不住球,对这部分学生要加强手指和手腕及上肢的力量练习,如握力练习,利用手指的斜体俯卧撑等。(2)预备姿势一是背弓不足,说明背肌力量差,应让学生背对肋木练习拉伸技术,背拉肋木形成满弓,俯卧垫上的两头起等;二是后腿弯曲不够,说明下肢力量较差,应让这部分学生练习蹲跳起、单足跳或跪姿推球等,体会下肢的发力动作。(3)投掷实心球时向下砸球,实心球在空中没有飞行弧度,说明学生没有理解实心球技术的原理,出手时间过晚。教师可在投掷墙上画一定高度的投掷线,或拉一根2-3米高的皮筋,使学生将实心球投过皮筋,纠正学生出手角度不对,出手过晚的现象。对于在投掷过程中出手过慢的学生,可让他们利用轻器械如软排来替代实心球练习。在实心球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出现单纯用上肢发力的现象,说明这部分学生的协调性差,对技术理解不透彻。所以在运动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增加一些协调性的练习,如仰卧两头起体会腰腹发力的感觉,前抛后抛实心球体会投掷过程中身体协调用力的感觉,还要加强理论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技术的理解程度。
教学中体能练习是手段和方法,运动技能学习是目标要求。以下提供一种运动技能教学的设计思路。
案例:耐久跑
1.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耐久跑的途中跑技术,发展耐力素质,形成相互鼓励的意识,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对耐久跑的信心。2.教学内容:途中跑
3.教学步骤:
(1)自定2分钟的慢速节奏跑,要求学生在跑的过程中体会技术动作、呼吸方法、呼吸节奏和慢跑节奏
(2)2人一组自定慢跑速度的5分钟伴同跑,要求学生2人一组,跑速一致,快者应鼓励慢者,并肩跑进,跑下来后,交流体会。
(3)教师提问:影响坚持跑下来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速度的控制、耐力水平、同学的鼓励、坚强的毅力和信心等)
4.评析:本案例以耐久跑为载体,设计多目标的达成,努力使学生不断掌握耐久跑的途中跑技术,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坚强的毅力、信心等)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等)。
第五篇: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科学方法与手段研究
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科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模式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学生要具有灵活的头脑,更需要他们具有强健的体魄。在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的发展学生的体能,以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所要探讨的问题。针对现阶段我国中学生体能素质发展的形势与特点,本文从体能素质的概念由来,分类;学生体能素质发展需要遵循的客观原则;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科学方法;以及结合学校环境所采取的具体实施手段等方面对如何科学的发展学生体能素质进行了简单研究。
关键词:体能素质;遵循原则;发展方法;实施手段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中学生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观察法 实践法 文献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能素质的概念 1.1体能素质的由来
体能(Physical Fitness)一词最早源于美国。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在英文文献中,常被用于表达身体对某种事物的适应能力。1984年中国出版的《体育词典》认为,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2体能素质的分类
体能也叫体适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通过体育锻炼来获得。体能可分为两类: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后者是指从事运动所需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和反应等。
2.发展学生体能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3.有利于改变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和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4.有充足的体力来适应日常学习生活; 5.有助于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6.提供欢乐活泼的生活方式。3.发展学生体能应遵循的原则: 3.1适宜性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科学锻炼之前,应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查,看是否有不宜身体锻炼的如:身体残缺、疾病等。以便根据健康和体能情况,合理制订锻炼计划,安排锻炼内容、手段和运动量。这既可提高锻炼效果,也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2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发展学生体能素质在安排运动量与教授体育技能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3.3全面发展原则
在发展学生体能素质时,要注意安排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不但要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在团队协作,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3.4区别对待原则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以及学习,日常生活等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训练中采取区别对待的措施。制定训练计划应充分反映全体学生的特点和个人的特点。区别对待贯彻到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去。
3.5经常性原则
发展学生体能素质,要制定长期计划督促和监督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虽然短时间的锻炼也能对身体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一旦停止体育锻炼后,这种良好的影响作用会很快消失。
3.6安全性原则
在进行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时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不注重学生锻炼秩序与纪律管理,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4.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常用的方法有:持续法、间歇法、游戏法、负重法、循环法、综合法。
4.1 持续法
持续法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对学生的某一项素质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气候条件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的体能素质。学生在初始训练阶段很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动作不到位变形甚至养成错误动作习惯。所以有必要进行集中训练,使学生正确掌握动作养成良好习惯,同时有利于形成肌肉记忆。
4.2 间歇法
间歇法是指根据锻炼对象、锻炼项目的特点和生理负荷的大小,调整与控制各练习之间时间,以提高发展体能效果的一种方法。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练习者的年龄、性别、体能、客观环境条件等不同,严格控制间歇时间、避免负荷过大或过小,从而影响体能的发展。间歇的方式应采用积极休息的方法,如走、慢跑、适当的放松,以加速排除乳酸的堆积和体力的恢复,以达到更好的体能锻炼效果。
4.3游戏法
游戏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预定任务的一种方法。游戏法通常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成分,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在练习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体能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游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执行游戏的裁判中,教师还应指派学生一起协助,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评定成绩的能力。
4.4 负重法 负重法是指运用重物进行练习来锻炼身体、发展机能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物体负重练习,如选用杠铃、哑铃、实心球等重物和器具;也可用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引体向上、倒立、立卧撑、俯卧撑、双腿深蹲等。在练习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到青少年的骨骼具有弹性好、不容易骨折但容易变形的特点,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负重练习必须以动力性力量为主、静力性力量练习为辅,或者二者相互交替练习的方法进行最好。每次力量练习后都要注意放松调整,以提高肌肉的弹性,防止肌肉僵化,而增进学生的力量机能。
4.5 重复法
重复法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用较稳定的墙洞,不间歇地连续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重复的目的在于控制生理负荷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使学生的身体充分地得到锻炼。在教学中,重复法练习具有时间较长,运动量较大的特点,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调节运动负荷的方法。正确处理运动量与强度的关系。重复法的练习一般比较单调,所以练习的方法与手段必须灵活多样,以便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体能。
4.6 循环法
循环法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各种类型的动作,具有不同练习效果的手段,组成一组练习的点,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循环反复地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各组的动作、器械的不同,练习时花样翻新交替进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科学布置各个练习点,在练习内容的搭配上要选用已经掌握的简单易行的动作,同时在规定好练习的次数、规格和要求的基础上,要着重强调动作的质量,防止片面地追求运动的密度和负荷,教师对各个练习点的练习要及时的指导、检查与评价,防止学生走过场,以提高练习的时效性。
4.7 综合法
综合法是指上述各种发展体能的方法在教学中结合起来加以应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依据教学与发展体能的需要组成多种练习的方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选用以一法多主、多法结合的方法。在运用综合法练习时教师必须严格控制练习的负荷、间歇的时间与休息的方式等,这些都都要根据学生及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来制定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在综合的练习中达到全面发展体能的功效。
5.发展学生体能的具体手段
5.1 以体育课堂为主,促进学生体能发展。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就是“健康第一”。在努力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把研究教材与研究学生需求有机结合,把教材规定内容与补充内容有机结合,把教学内容与学校场地有机结合,在保证总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适度满足个体需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使他们由“被动”参与转化为“主动”参与。
5.2 以创设教学情景为手段,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过程的乐趣。体育教学内容有充满趣味的,也有枯燥无味的。前者好说,学生一般都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后者,作为教学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应作为关注的重点。教学实践中,主要是创设教学情景,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做,不仅促进了师生间感情的交流与沟通,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顽强面对困难的意志品质。
5.3 以阳光体育一小时,大课间为依托,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学生能力有高低之分,对于接受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个体,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推荐参加各类各项专项训练队,积极给予引导和关注,从而提高学生体能素质锻炼的意识,为提高学生体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接受能力弱、身体素质低的学生,利用每天的阳关体育一小时开设的各种趣味活动、传统项目,如足篮排,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逐步提高体能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5.4 以运动队训练,小型比赛为补充,形成较全面的锻炼习惯。通过开展体育专项培训、定期举行小型比赛活动、组织各单项兴趣爱好班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这样不仅能有效发展学生体能,也利于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利于体育优生的选拔和培养,利用班级之间的良好竞争,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三、结论与建议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的方法是非常丰富的,体育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的实践经验,依据教学的客观实际,善于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使学生的体能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是中学阶段学生获得的技能的基本手段,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的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养成锻炼身体,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生活习惯。建议:
1.遵循中学生身体发展规律,遵守体能素质发展原则。2.依据新课标不断研究拓展体能素质发展新方法。3.针对学校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手段发展学生体能素质。4.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方互动共同努力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发展。
5.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金钦昌.《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张英波.《现代体能训练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3.王向红.《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0。
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科学方法与手段研究
作者:董阳
单位:山阳县色河中学 地址:山阳县色河中学 邮编:726412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