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违纪问题屡禁不止的分析与对策
违纪问题屡禁不止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违纪问题屡禁不止,应当从深化认识、强化教育、强化监督、前移关口等多方面人手,坚持放眼长远,既治标、更治本。
1、加强教育,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违规违纪问题产生大多数是人为故意的。对领导干部,要从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负责的政治高度,从保护和关心干部成长的人性化角度,加强干部廉政教育和法纪培训,增强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和能力。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谈话制度,任前要谈话,任中更要谈,形成制度。任职培训要增强财经法纪的内容,剖析反面典型案例,使领导同志知道哪些不可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对财务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扩大财政代理做账的范围,增强监督的独立性。
2、2、前移关口,加强任前任中审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前移监督“关口”,实行任前、任中审计为主,离任审计为辅。该做法我市已于今年开始试行。它的好处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更好地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与管理,克服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纠正为时已晚”等现象、“对免职、退休等任后经济责任审计实质性不强”等现象。二是能够更好地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经济责任审计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防范提拔选用干部的风险,推动廉政建设,惩治腐败,而要达到这些目的,更应该加强任前、任中审计,变化离任审计。
3、健全制度,完美监督制约机制。针对违规违纪问题屡禁不止、先查后犯的现状,要从制度入手,狠抓源关治理,不断健全法规制度,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点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违规违纪责任追究制度,尽管国家在这方面已有大量规定,但多数是“大框框”,可操作性差。各地对单位及领导干部违规违纪问题,多半是党纪政纪约束,到后来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违规违纪的风险不大,成本较低,要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严格、具体的定性标准和依据,同时制度严厉的处罚和追究责任的措施,形成完善有效的制度制约机制。
4、加强配合,形成联运监督合力。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司其责的干部监督机制。要对领导干部实现全方位,多渠道的监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和体系。做到领导干部权力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触及到哪里,将干部监督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运行轨道。要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完善协查协处制度,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挥纪委、监察、检察院、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的职能优势,做到集中优势,整合力量,共同研究确定审计对象、审计实施方案,相互沟通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审计结果的动用和审计决定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监督权力互补,形成全方位监督合力。
5、强化监督,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就如果废纸一张。要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离不开监督检查。要建立预警机制,构建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协调配合的监督检查体系。做好日常动态监督,对违纪违规问题较多、性质严重的单位,要重点检查、跟踪监督。对掌握资金量大,绝不留监督盲点和空档。同时,要加大处罚力度,对明知故犯、屡查屡犯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施以重典,严加查处,处一儆百。唯有这样,才能减少违规违纪问题的产生,净化经济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篇:违纪问题屡禁不止的分析与对策
违纪问题屡禁不止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违纪问题屡禁不止,应当从深化认识、强化教育、强化监督、前移关口等多方面人手,坚持放眼长远,既治标、更治本。
1、加强教育,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违规违纪问题产生大多数是人为故意的。对领导干部,要从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负责的政治高度,从保护和关心干部成长的人性化角度,加强干部廉政教育和法纪培训,增强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和能力。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谈话制度,任前要谈话,任中更要谈,形成制度。任职培训要增强财经法纪的内容,剖析反面典型案例,使领导同志知道哪些不可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对财务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扩大财政代理做账的范围,增强监督的独立性。
2、2、前移关口,加强任前任中审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前移监督“关口”,实行任前、任中审计为主,离任审计为辅。该做法我市已于今年开始试行。它的好处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更好地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与管理,克服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纠正为时已晚”等现象、“对免职、退休等任后经济责任审计实质性不强”等现象。二是能够更好地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经济责任审计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防范提拔选用干部的风险,推动廉政建设,惩治腐败,而要达到这些目的,更应该加强任前、任中审计,变化离任审计。
3、健全制度,完美监督制约机制。针对违规违纪问题屡禁不止、先查后犯的现状,要从制
度入手,狠抓源关治理,不断健全法规制度,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点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违规违纪责任追究制度,尽管国家在这方面已有大量规定,但多数是“大框框”,可操作性差。各地对单位及领导干部违规违纪问题,多半是党纪政纪约束,到后来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违规违纪的风险不大,成本较低,要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严格、具体的定性标准和依据,同时制度严厉的处罚和追究责任的措施,形成完善有效的制度制约机制。
4、加强配合,形成联运监督合力。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司其责的干部监督机制。要对领导干部实现全方位,多渠道的监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和体系。做到领导干部权力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触及到哪里,将干部监督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运行轨道。要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完善协查协处制度,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挥纪委、监察、检察院、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的职能优势,做到集中优势,整合力量,共同研究确定审计对象、审计实施方案,相互沟通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审计结果的动用和审计决定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监督权力互补,形成全方位监督合力。
5、强化监督,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就如果废纸一张。要
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离不开监督检查。要建立预警机制,构建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协调配合的监督检查体系。做好日常动态监督,对违纪违规问题较多、性质严重的单位,要重点检查、跟踪监督。对掌握资金量大,绝不留监督盲点和空档。同时,要加大处罚力度,对明知故犯、屡查屡犯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施以重典,严加查处,处一儆百。唯有这样,才能减少违规违纪问题的产生,净化经济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篇:编制管理违纪问题分析
编制管理违纪问题分析
[案情介绍]
2011年5月21日新华网报道:西安日报日前报道了312国道商州至武关段三个收费站间距小不符合规定一事,有知情人19日称,其中的张村收费站只有45个编制,但却有87人在编。采访中,区交通局证实确有此事。
看过相关报道之后,我不禁要试问:究竟是谁在拿我们百姓的汗水做人情?
45人的编制挤进了87人,并且只有57人在上班,另30人却坐在家中吃我们人民的“空饷”,这不仅仅是一种人情,更是一种极为猖狂的腐败方式。
哪个领导这般胆大,究竟吃了多少回扣?得了多少好处?掌权时暗地里又搞了多少的腐败行为,这也许暂时还让人不得知。
但和谐社会,法制国家,任何贪腐行为都逃脱不了人民的法眼,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相信,在此种线索下,顺藤摸瓜,还会牵出更多的腐败内幕。
究竟是谁这般胆大,往百姓们的粮仓里放进了大量的硕鼠,去践踏人民的血汗,榨取人民的血汁?如此严重问题,上级的监管部门又跑到了哪里?难道上级主管部门有人在充当“保护伞”,与其同流合污,在默认这种腐败方式?这又是一个谜。
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吃人民多少,你就得吐出多少,并应得到相应的严厉惩罚。而这种惩罚不应仅仅是相关的返钱给个警告就算完事,因为这种送人情的性质就是一种变相的贪污腐败行为。
希望我们的相关部门对此事进行严厉查处,深究相关责任人,以挽回国家和人民的不必要的损失。我相信,只有法严才能出清廉,才会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地和谐与稳定。
由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此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是编制管理违纪问题【相关资料】
超编进人是指机关、事业单位擅自突破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的编制限额增加工作人员,造成实际工作人员数额多于编制限额的行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承担依法履行公职、管理社会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等职能,其工资、福利和办公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为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员额,减少财政支出,我国实行编制管理制度,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员额,机关、事业单位只能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录用、聘用、调配工作人员,其实有人员不得突破核定的编制数。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机构编制法规、政策执行不力,机构编制管理软约束以及个别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等原因,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超编进人的问题,个别县、乡基层单位超编进人的情况还比较严重。突破编制限额随意进人,核定的编制成为“一纸空文”,使近年来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编制的成果付之东流。造成超编进人原因是多方面的,机构编制管理软约束,对违法违纪行为督查监管不力都是重要原因。为扭转这一局面,《暂行规定》明确将“擅自超过核定的编制使用工作人员或者改变编制使用范围”等八种机构编制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列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超编进人存在多种情况。一是按照新进工作人员所使用编制的性质分类,可分为行政编制超编进人、事业编制超编进入、政法专项编制超编进人等。二是按照增加工作人员的途径分类。如果突破了规定的编制限额,机关、事业单位增加工作人员的每一种途径都可造成超编进人。按照《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办法、干部调配工作规定等现行组织人事工作制度,机关超编进人途径主要有:超编录用人员、超编调任人员、超编转任人员、超编聘任人员,超编选调人员、超编安置军转干部、超编聘用人员等。事业单位超编进人途径主要有:超编聘用人员、超编调配人员、超编安置军转干部等。
超编进人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超编进人加重财政负担。机关、事业单位超编进人会造成财政供养人员无序膨胀,使财政开支捉襟见肘,加剧“吃饭”与“建设”的矛盾。在一些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较少的县,供养编内人员己是不小的负担。如果超编进人,就会形成“吃饭”与“建设”难以兼顾的情况。(2)超编进人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的人员编制是按照机关、事业单位正常开展工作的需要,根据一定标准进行科学测定的。超编进人造成人多事少的格局,增加单位内指挥、协调、沟通的难度,容易滋生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官僚主义等弊病,从而降低了单位工作效率。(3)超编进人造成社会负担。在一些严重超编的机关、事业单位,超编人员的工资、福利无法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为解决超编人员的“生计”,这些单位往往依仗手中的权力,向社会伸手,向企业伸手,向农民伸手,靠收费和罚款来养人,最终形成“收费养人、养人收费”的恶性循环,产生极为极坏的社会影响。(4)超编进人容易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管理办法,有些地区和部门超出编制限额,不按正常组织程序,不遵守人事规定,通过“批条子”等手段随意进人,导致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频频发生。一般来说,凡是超编严重的地方,也往往是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盛行的地方。
从法理上看,超编进人的构成要件为:
1.主体。它主要分为两种情况:(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暂行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超编制限额配备人员的”,“由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处理”。《暂行规定》首次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纳入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监督检查的对象。(2)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构、事业单位。这又可以分两种情况:一是机关、事业单位自身超编进人。《暂行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构、事业单位“擅自超过核定的编制使用工作人员或改变编制使用范围的,由同级或者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据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一)、(二)、(三)、(五)项的规定处理”。二是组织、编制、人事、财政、劳动、公安等职能部门为机关、事业单位超编进人办理手续的。《暂行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构“为超编人员核拨经费或者办理录用、调任、社会保障等手续的”,“由同级或者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一)、(二)、(三)
(五)项的规定处理”。《通知》规定,“对超编进入的人员,组织(人事)部门不得办理录用,聘用(任)、调任手续、核定工资,财政部门不得纳入统发工资范围,公安等部门不得办理户口迁移等手续”。2.客体。是指受法律法规保护而被超编进人这一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即机关、事业单位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配备人员的权利义务关系。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依法核定了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后,机关、事业单位有义务遵守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的编制限额,同时也有在编制限额内配备工作人员的权利。超编进人实际上侵犯了这一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3.主观方面。是指超编进人的主体具有违规的故意或过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故意超编进人,对地方各级政府来说,是指明知有关单位的编制员额己满,却仍然要求该单位录用、聘用或调配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对单位来说,故意超编进人主要是指机关、事业单位明知本单位的编制员额己经满员,却仍然主动争取录用、聘用、调配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对有关职能部门来说,故意超编进人主要是指有关职能部门明知相关单位编制己经满员,却仍然办理相关手续的心理状态。过失超编进人,主要是指某单位的编制员额己满,却因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而没有核实,在此情况下安排录用、聘用、调配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
4.客观方面。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实际上从事了擅自超编配备工作人员的行为,并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凡在编制满员的情况下,机关、事业单位实际上又录用、聘用、调配工作人员的行为,以及该行为造成的经济、政治、社会影响,都是超编进人的客观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录用公务员,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对有下列违反本法规定情形的,由县级以上领导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所列第(一)项就是“不按编制限额、职数或者任职资格条件进行公务员录用、调任、转任、聘任和晋升的”。3.《地方条例》第六条规定,“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设置的机构和核定的编制,是录用、聘用、调配工作人员、配备领导成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机构实有人员不得突破规定的编制”。
4.《地方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其中,所列行为第(四)项就是“超出编制限额调配财政供养人员、为超编人员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以虚报人员等方式占用编制并冒用财政资金的。5.《暂行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处理”。其中,所列行为第(三)项为“超编制限额配备人员的”。6.《暂行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擅自超过核定的编制使用工作人员或者改变编制使用范围的”,“由同级或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一)、(二)、(三)、(五)项的规定处理”。即:“
(一)通报批评;
(二)建议改正或者责令限期纠正;
(三)予以纠正;
(五)建议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可以同时适用本规定第十六条第(四)项的规定”,即“
(四)建议财政部门对超编人员不予核拨经费”。7.《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规定,“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人员编制的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不得突破核定的编制数额”。
8.《人事部关于干部调配工作规定》(人调发[1991]4号)规定,“干部调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编制员额和干部人数计划进行,保证干部在地区、行业、部门之间的合理分布及部门内的合理配置”。
【案情分析】
通过上述资料分析,我们对此案例有了更多的见解: 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大体推断出这是地方政府领导人以个人签批方式造成地方政府机关违规进人,并导致部分机关超编录用人员的典型案例。
1.此案中某领导的行为是违法违纪进人的行为。根据《公务员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机关录用人员,特指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录用是公务员队伍的一条重要的“进口”。《公务员法》第二十一条明确录用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市领导很有可能通过个人签批同意的方式使该收费站超额录用了42名公务员,违背了录用公务员的正常组织程序,属于违反《公务员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违法行为。
2.此案中某领导的行为造成了超编录用公务员的后果。《公务员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录用公务员,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地方条例》第六条规定,“依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设置的机构和核定的编制,是录用、聘用、调配工作人员、配备领导成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机构实有人员不得突破规定的编制”。市政府办、财政局、劳动局等机关的行政编制已经满编,按照相关规定,己经不能再录用公务员。而市领导通过个人权威施加压力,使得这些机关在满编的情况下又录用了公务员,属于超编录用公务员。
3.此案的违规主体是该村政府。《暂行规定》第十七条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机构编制工作中”,“超编制限额配备人员的”情况做了规定。此案中,市政府办、财政局、劳动局等机关违规录用公务员这一客观结果,并不是由这些机关通过自身行为积极主动的努力造成的,而是某领导可能通过个人签批同意的方式造成的。
【深远思考】
公务员超编的后果
1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首当其冲的是,公务员“超编”现象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使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加剧了“吃饭”和“建设”的矛盾。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较少的地区,供养编内人员已是不小的压力,再供养编外人员无异于雪上加霜。
2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 公务员超编现象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在一些超编严重的单位,超编人员的工资、福利无法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为解决超编人员的“生计”,这些单位往往依仗手中的权力,向社会伸手,向企业伸手,向农民伸手,靠收费和罚款来养人,并最终形成“收费养人,养人收费”的恶性循环,无形中更社会增添了沉重负担,同时也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3影响了政府行政效率提升影响了政府行政效率提升影响了政府行政效率提升影响了政府行政效率提升 公务员“超编”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行政机关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现象。编制管理机构核定的人员编制是按照机关正常工作的需要,并根据一定的标准科学测定的。超编进入无疑造成了“人多事少”的格局,增加了单位内指挥、协调、沟通的难度,更是容易滋生推诿扯皮等等官僚主义弊端。
4易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易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易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易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 公务员“超编”常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办法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在一些部门和地区,常出现不按正常组织程序、不遵守相关人事规定,而通过“批条子”等违规手段超编进入行政系统的现象,从而导致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的频频发生。
公务员超编原因简要概述
1历史原因
1)政治动荡和机构增设的影响 2)政策性安置的压力 3)编制管理制度机制不全的影响
2结构性原因
1)公务员结构不合理 2)编制管理结构独立性不强 3)公务员队伍新陈代谢机制尚未形成 3自利性原因
1)帕金森定律的影响 2)官僚及其官僚机构的“经纪人”模式驱动
我国现有解决超编的措施
1加强对公务员进出口的管理和控制 2加大公务员编制管理工作力度
(1)积极推进机构编制、人员编制的实名制管理
(2)建立单位编制互动机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 的原则(3)建立严格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追究超编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创新思考】
(一)建立健全公务员职位分析制度
借鉴企业岗位分析的方法,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每个公务员职位进行科学细致地岗位分析,据此来确定公务员职位的管理幅度,并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通过立法来确认按一定比例来配备公务员。
一方面,通过职位分析可以很好的解决公务员职位角色的模糊性问题,提高公务员工作效率,同时对建立新的“结构清晰、权责明确“的行政组织结构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地方各级公务员总数,可按行政区域总人口的一定比例来配备。从而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解决“官多民少”的问题。当然,这种地方各级公务员与其辖区人口的具体比例,还得经过详细调查,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保持一个灵活调动的空间。总之,我们的行政改革可以朝这方面做出一定的尝试。
(二)实行编制管理审批权力的逐级上收
为了解决和应对地方各级机关的编制及领导职数基本上都是由地方自己控制,地方许多行政编制常常出现由一把手或几把手“说了算”的情况。为了杜绝自利性因素引发的超编情况,应大力改革编制管理机构组织关系,实施编制管理机构直接对上一级行政机关负责的制度,实现编制管理审批权力的逐级上收。具体来讲,县级行政编制由地、市级编制管理机构直接负责管理,地、市级行政编制由省级编制管理机构直接负责管理,省级行政编制应有中央编制委员会直接负责管理。当然,对编制管理审批权力上收后出现的下级用人编制需求,就要求各级编制管理机构深入下层做好调查,以确保编制管理的按需配给和及时配给。
(三)按条件对超编人员实行“逐级下派制”
首先,应利用末位淘汰、绩效淘汰、问责淘汰等措施对现有的超编的公务员按一定比例实行减员,对减员下来的人员进行多种考核、培训,合格后实行“逐级下派制”。所谓“逐级下派制度”即是对于因超编减员后培训、考核合格的公务员实行,地、市级行政单位公务员下派到县级单位工作,县级行政单位公务员下派到乡镇级行政单位工作的政策。当然,这一定程度上势必会造成乡镇级行政机构的大幅超编,因此对乡镇、行政村级的国家在编人员做严格塞选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的乡镇干部从编制性质上分,有行政干部、事业干部、大集体干部、招聘干部,为了有效控制乡镇公务员(包括村长、村干事)的质量和数量,应当尽快将其纳入地方公务员系列,由各县级地方政府制定人事管理规章和考试。录用、培训,由社区自治体(乡镇)负责日常管理和奖惩升降。大量事实表明,当前在广大农村乡镇级行政机构中,往往是干吏很少,胥官很多,机构人员很多,能办事会办事的人员很少。因此,加大乡镇级干部人事的改革和整顿已经势在必行。这种改革和整顿不仅对解决乡镇行政机关机构臃肿、人员超编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乡镇机关的行政效率,促进农村改革的不断发展。当然从维持社会稳定局面、安抚裁员公务人员的方面考量,可以给予他们一次性的适当的经济补贴,鼓励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四)严格实行“一进一退”、“减员不补”原则
对于当前超编的各级行政机构,可以尝试性的做出一些硬性规定:如凡满编和超编的单位一律不准调进人员。因特殊工作需要,经上级编制管理机构的同意,可以短期内聘用为临时工,以完成工作。短期临时工时间限定在不得长于6个月,对超过6个月的情况应在编制管理工作中,做“一进一退”调整,同时聘用临时工的工作职位不得连续聘用。若确因工作变化需要,可以要求上级编制管理机构增加相应编制。此外可以推行“到龄即退”、“减员不补”原则。总之,对于超编单位,一定要严防死守入口关,严格控制增加人员。
总结与展望
近些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公务员人事改革及超编研究一直没有间断,在具体理论和措施方面也的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国公务员超编问题并没有得到根除,因此尽快找到一条能彻底地、有效地解决我国公务员超编问题的道路,依然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从总体上看,在当前国内学术领域关于公务员“超编”问题研究大的方向还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不断完善编制管理的法律制度和各种监督约束机制,使编制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违法必究”。只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大胆尝试,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找到彻底治愈我国公务员“超编”问题的良方将不再遥远。
电气1114
陈仡
花玉华
顾凯
第四篇:社会治安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社会治安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时期,如何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已成为事关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大事,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问题。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社区治安状况日益严峻的局面,主要在于新形势下防范机制的弱化。首先,新旧体制交替造成管理滞后,致使各种罪犯趁除滋生。大量的外来人员涌入,过去的一套户口管理办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如此大量的流动人口,即使对他们进行临时户口登记也仅旅于形式,这支劳动大军实际上处于一种故任自流的状态。城市里形成一个个不同特色的聚居区,对这种聚居区的管理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城市当局共同面临的令人头痛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的聚居区都有强占定居的特点。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征地拆迁及失地的农民问题
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生存之根本,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日益趋于主流,但由于原城镇规划不合理,再次规划则与老百姓的住房等相冲突,因此为城市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是否能合理解决征地拆迁及失地的农民问题则关乎到社会和谐与安定。
如:山东平度纵火案,即3·21平度村民守征地被焚事件。因对开发商征地手续有异议,没有拿到征地补偿,山东省平度市杜家疃村村民在已被圈占的被征地施工入口搭起帐篷,阻止施工。2014年3月21日凌晨,帐篷起火致1死3伤。3.22上午,平度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经公安机关初步侦查,发现有纵火嫌疑。3月25日,已成功告破此案:李某、李显某、柴培某、刘长某4人受王月某指使(均为平度人),窜至现场实施纵火后逃跑。王月某是受崔连某(贵和置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系开元城御景二期工地承建商)和杜群某(杜家疃村主任)的指使实施犯罪。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当地多位村民介绍,杜家疃村共500余人,300余亩耕地,耕地都承包了30年,承包合同还有近15年到期。
村民们回忆,2013年8月的一天晚上,种了农作物的138亩口粮地,突然在一夜之间被8台挖掘机铲平。“当时玉米和大豆都快熟了”。
对被推平的农作物,村民们称,大家多次找村委、街道办、平度市和青岛市询问、反映,并怀疑耕地已被卖,但没有结果。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称是“政府的形象展示和标杆项目”的“开元城”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100亩,总建筑面积约360万平方米,投资达160亿元,与平度市政府对面相邻。
根据平度市规定,对涉事地块按照最高评估标准补偿,取2.5万元/亩标准补偿,约有340万元的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根据市场估价山东平度被征地块价格超1亿元,但是村民仅得800万元。
地方政府部门只是简单地将大笔征地拆迁补偿资金一分了之,没有充分重视其就业、养老等长远保障和安置社区服务管理。随之而来的是,有的安置社区赌风盛行,有的失地农民在就业和心理方面“被边缘化”,进而引发社会治安混乱和返贫风险等多重隐患。可见,政府的工作依旧是任重而道远啊!2.黄赌毒等“六害”活动不断增多,屡禁不绝。2014年2月9日,大量东莞地区腾讯手机管家用户主动举报的“招嫖”短信。只要手机用户进入东莞地界就会收到各类“招嫖”短信轰炸,短信内容不堪入目。T台真空裸选、莞式一条龙、激情艳舞、毒龙口爆、ISO服务......等具有诱惑性的色情词语充斥其中。
2014年2月9日下午,东莞市委、市政府迅速召开会议,统一部署全市查处行动。
东莞市从2014年2月9日下午开始,共出动6525名警力对全市所有桑拿、沐足以及娱乐场所同时进行检查,并针对节目曝光的多处涉黄场所进行清查抓捕。在东莞国安酒店,警方查处了多对涉嫌卖淫嫖娼的人员。
2014年2月10日上午,包括腾讯电脑管家在内的多家安全团队监测到大量命名为伪装成“广东紧急查处东莞娱乐场所色情活动”、“东莞艳舞视频”、“东莞扫黄图片”等资源,编造各种借口,欺骗网民关闭安全软件后下载并安装。
再就是:昆明黑网吧猖獗,小学生窝在昏暗密室省饭钱上网.渔村,官渡区矣六街道滇池岸边的一个村落。一些家长发现那里网吧扎堆。昨日,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小学生宁愿饿肚子省下早餐、午餐钱上网,而学校、家长对这些网吧的存在十分憎恶。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备受社会道德关注。网络日益趋于生活化,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影响。可见一个良好地网络环境是必不可少的。3.违法犯罪问题
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云南省昆明市火车站发生的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事件发生初期时媒体称之为“昆明火车站砍杀” 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
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今天大会开始时,我们对3月1日发生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表示了强烈谴责,对不幸遇难群众表示了沉痛哀悼,对遇难家属和受伤群众表示了深切慰问,我们要坚决打击一切渎亵国家法律尊严,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暴恐犯罪,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共同建设平安中国。
2014年3月6日,涉及作案的女暴徒已经被抓获与招供,她们如实交代了作案的动机和作案全过程。但有关该暴徒的作案动机,因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稳定,并未公开。昆明市政府新闻办认定,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二、社会治安问题的分析
1.在经济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1)贫困与摆脱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了摆脱贫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难靠当地条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义之财作为致富之道。因而,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
(2)剩余劳动力过多与就业机会减少形成矛盾。在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相当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处于不稳定的无业流动状态。他们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是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条件差的工作,而得到的报酬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
2.在政治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1)政府的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与进展迅速的经济改革相比,显得相对滞后。这就不可避免地在市场经济大潮地冲击下,显得运转不灵活,机制不协调。特别是引导农民实施再就业无力、无序,有限的安置补偿费不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
(2)有的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客观上助长了不安定因素。
(3)个别地方干群关系不协调,激化矛盾。相当部分的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在处理群众的问题上不讲究方式方法,工作不彻底,留有后遗症。特别是农村的基层干部,在对待计划生育、土地征用、缴纳税费等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伤害干群之间的感情和关系,致使人民群众的逆反抵触情绪增强。
3.在法律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1)法制宣传教育滞后。
(2)政府基层干部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3)执法力量严重不足。
(4)社会矛盾和社会热点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案件成倍增加,影响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
三、社会治安问题的对策
1.加强治安防范和管理,消除影响社会治安的不安定因素。
(1)加强枪支和爆炸物品的管理,坚决收缴散失在民间的枪支和爆炸物品。
(2)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和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
(3)加强剩余劳动力的管理,促进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要为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提供方便,促进有序流动。同时要掌握外出人员的流向和以及活动情况,加强对外出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公安机关要取得联系,加强配合,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分子。
2.要把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
(1)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
(2)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3)严厉打击邪教、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其在农村发展蔓延的势头。
3、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利益的犯罪,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秩序。
(1)严厉打击、及时铲除危害一方的恶势力犯罪。
(2)严厉打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侵害人民利益的犯罪,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3)扫除卖淫嫖娼、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
4.大力加强农村派出所建设。
(1)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规范化建设。
(2)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政治建设。
(3)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业务建设。
第五篇:失地农民就业相关问题分析与对策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公共政策学论文
西华师范大学
公共政策学论文
失地农民就业相关问题分析与对策
----以南充市华凤镇为例
学号:
姓名:
赵蔺,201107140136 1
失地农民就业相关问题分析与对策
——以南充市华凤镇为例
摘要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日益加快,中国农民因为乡镇城市化,修铁路公路、学校等一系列原因集体失去土地,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和劳动技能普遍不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差,普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一旦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因此,需要通过促进失地农民就业来解决其生存问题。原本以土地为生的农民面临失业的困扰,不得不走出农村,在城市安置地或者离原户籍地不远的城市寻求就业机会,而怎么让农民失地不失业或很好的就业又是一个急需让全社会关注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南充市顺庆区华凤镇为例,就失地农民再就业背景、困难、矛盾,就业后心里适应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积极的解决方案。因此,本文通过对华凤镇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状况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发现其中有待完善的地方,并提出进一步促进其他地区失地农民就业的建议。
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导论,目的在于概括论文的基本情况。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本文对现实状况进行分析。最后,概括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相关概念和理论,说明失地农民就业的意义。首先,介绍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就业等概念,使每个概念有清晰的定义。最后,说明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对于国家、社会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目的在于说明城市化进程中,华凤镇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介绍了华凤镇城市化的现状,说明华凤镇在最近几年里要全面实现城市化。然后,介绍华凤镇失地农民就业的现状。第四部分,介绍华凤镇城市化进程中,华凤镇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具体措施。介绍华凤镇政府提高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款,不仅减轻了华凤镇失地农民的生活压力,而且使华凤镇失地农民创业资金更加充足。第五部分,提出进一步促进华凤镇失地农民就业的建议。首先失地农民自身也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实力。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必须遵循公平原则、统筹城乡原则。其次,进一步促进华凤镇失地农民就业应该完善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层次、培训方式。再次,进一步促进华凤镇失地农民就业,企业应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人性化服务。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适应力;华凤镇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第一,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并且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这个大浪潮下,地方政府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地方政府越来越依赖粗放型的土地外延扩张。作为地方政府强势主导的城镇化进程的结果。地方官员不断把政绩做位自己升迁的垫脚石。衡量一个地方发展快慢的标志主要变成了这个地方城市人口的多少,城市用地的发展。因此农民失地就演变成了道德风险发生的结果,失地农民问题越演越烈。近年来各地区以开发区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规模急速扩大,并直接导致失地农民群体数量的激增。第二,在工业化进程的二元背景下即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因此中国要发展就要转变发展模式。政府必须参与城镇化建设,一来可以加快城市发展速度,二来可以缩减预算,减少投入。如果缺乏政府的强行推进,自发的城镇化进程会因为潜在的交易成本过高而受到必然影响。因此,从制度安排的合理性来看,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下、二元结构刚性还很强的地区,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城镇化过程是制度变迁的内在要求。但最后结果是农民低价出让了农地的一切产权意义上的权利,而地方政府长期又难以保证失地农民有就业机会,从而产生对失地农民的低标准补偿和农民失地后容易失业的问题。
第三,我国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那么不同地区地方政府解决失地农民问题能力的差异和失地农民问题个体的差异也就不同。地方政府的行为偏好及目标,因城镇化过程所处的不同阶段而呈现明显的差异,失地农民问题及衍生问题皆以此为前提并且特征各异,地方政府当期给失地农民的内生支付的补偿意愿和支付能力也各不相同。
(二)研究意义
三农问题是我国主要的问题,只有切实解决好农民的生计发展问题,国家才能更好的度过社会转型期,如果失地农民变成无业农民,不仅增加社会负担,一些农民甚至迫于生计,心里扭曲,产生报复社会的举动,一旦造成,这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安置好农民的子女教育,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向小康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三)本文研究现状
本文通过失地农民的一个缩影,截取南充市顺庆区华凤镇的例子说明失地农民的现状,就业状况,政府政策的针对性来说明失地农民必须有一系列促进再就业的规定。
(四)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抽取华凤镇居民,通过走访观察的形式了解其中的具体事项。成功走访38户再就业居民。
二、相关概念分析
(一)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一词的使用频率已经越来越高。在中央及各地政府的法规条例中关于失地农民已有所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所谓失地农民,是以农业合作社(村民小组、生产队)为单位,经核查扣除村民宅基地、农村集体二、三产业建设用地和公共建设用地后,经区国土资源局确实认定人均实有耕地不足0.3亩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全部征为国有用地而撤销建制和尚未撤销建制并部分办理或未办理农转非人员的农民。从以上概念界定可看出,“失地农民”具有两点鲜明特征:一是具有农民身份,二是丧失原享有土地使用权、承包权、经营决策权。鉴于本文研究对象为失地农民就业,故本文对于失地农民概念的界定,需要考虑是否失去土地或住宅因素。因此,本文研究的失地农民界定为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而导致土地被征用,失去了原有土地的使用权、承包权、经营决策权,并且没有再就业的农民。
(二)就业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
三、华凤镇失地农民问题
面对新一轮城市规划,华凤镇街道将会成为南充市区第二大商圈,街道上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的土地房屋都会被政府征收变成商业用地,而早在十多年前,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修建时,已经将一部分农民土地进行征收,至今还有一部分农民处于无业状态。面对将要拆迁的房屋和征用的土地,不少农民表示很担忧。,大量农民,由于自身素质差,思想观念落后,没有科学、合理的就业培训,他们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多数处于不稳定就业状态他们就业安置方式简单,失地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缺乏有效的培训,在第一时间难以获得最新的、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在没有政府帮扶状态下导致华凤镇失地农民竞争力差,创业困难。
(一)华凤镇失地农民就业现状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南充市政府鼓励这些失地农民自主创业,依托西华师范大学为基地,认真审核自己的优势地理资源和市场服务人群,形成了伍家娅社区创业先锋,先后在此社区开放二十余户家庭旅馆,带动了家庭旅馆的蓬勃发展,而后开始了街边小吃店的经营模式,在政府鼓励创业,个人自主创业的模式下,一大部分失地农民成功走上再就业的道路。目前,已有88%的失地农民在南充的经济推动上起着不小作用。
四、政府的主导作用突出
华凤镇政府提高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款,不仅减轻了华凤镇失地农民的生活压力,而且使华凤镇失地农民创业资金更加充足。还形成自主创业表扬带头模式,为创业先进个人颁发奖金,以进一步带动其他人的创业。
五、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建议对策
(一)努力提高失地农民的素质和技能
农民的自身素质和自我意识是关键,要给农民提供更好的职业培训机会,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出发点,运用灵活的形式,不拘泥于时间地点,以农民的出发点为需要,让培训与就业紧密相连。总之,通过各种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技能和服务意识,让他们树立竞争意识,来适应创业和其他就业形式需要。
(二)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一是对确实用于公共利益无收益项目的征地,政府在控制土地一级市场统征时应按照有关法规,适当提高补偿标准,确保足额补偿到位,不损害被征地农民利益。二是对虽然用于公共利益或社会事业,但有收益的项目建设用地,应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以土地出让占有一定的收益份额和土地增值收益,避免因买断而造成少数单位独占土地增值收益。三是对商业性、经营性开发项目用地,如建专业化商品市场、建厂房、学校、房地产开发等,应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允许村集体代表农民作为市场主体一方,逐步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征得农民同意,可以土地出让入股等形式享有土地增值收益份额,实行土地入股分红。
(三)构造有效畅通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
在目前城市劳动力供需矛盾加剧农民城市化就业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建立劳动力市场和失地农民之间的双向沟通网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珍贵。各级政府和社会要多方采取措施。增加投入。加强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硬件软件建设。特别要明确包括劳动部门在内的其他相关部门在就业信息收集、传送、接收即反馈等环节中的职责和权力,规范管理,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机制和环境"。其具体的组织形式就是大力发展失地农民就业中介组织,以避免失地农民就业信息不灵的盲目性影响。以便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成立创业服务机构负责对创业的人群进行培训。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征用必须依法补偿。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测算评价体系和补偿标准,是保障被征地农民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的基础。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成本的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而同步提升。建立统一的征地标准体系。在科学测算土地产值情况下,政府应根据土地产值、区位、地类、用途与价值、物价、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不同区域、不同地段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同一片区的征地,应实行统一的征地补偿标准,同地同价,这样既可以体现对同一片区失地农民的公平,避免不必要的地价争议,又可以减轻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难度和压力。四是要超前进行城镇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预规划,对预规划区土地征用可能发生的事项提前研究解决措施和办法,增强工作预见性。
(五)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和机制。不论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还是从政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的角度看,政府、企业作为土地征用的直接受益者,都应以让农民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为目标,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统筹,加大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力度。
五、结束语
失地农民问题解决不了,城市化就不可能成功,只有各方面协作起来,让更多失地农民就业,成为经济活动人口,成为经济活力人口。才可能会社会创造更多社会价值,推动我国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刘书鹤.农村社会保障的若干问题[J].人口研究,[2]人大代表《:呼吁关注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四川在线2005-03-01(中国人大新闻)
[3]章建民.农民呼唤农业保险中国改革。2003
[4] 柏骏-《农民问题》-成因.风险.政策.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