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分析及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分析及对策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近几年我区查办的案件来看,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上升态势,情况也较以前复杂,如何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保证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是摆在基层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特点
近年来,通过查处的农村纪检监察案件发现,农村基层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农村基层涉及经济的纪检监察案件有所增加且在农村案件中所占比例较高。据渭城区纪委统计的数字,农村基层涉及经济的案件2008年占45%,2009年占55%,2010年占57%。二是违纪违法人员身份较固定。主要集中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财务管理人员这三类村干部身上,一些案件向群体发展,窝案和集体违纪违法案件增多。三是作案手段趋向隐蔽化。违纪违法的村干部在政策和法律的边缘找空子钻,在体制、管理漏洞上做文章,还有的打着为民谋利造福的幌子,干着违纪违法的事情。四是个别农村党员干部用老规矩、土办法管人管事,不学习、不掌握新的政策和法规,如某村书记和主任因按原来的办法违规给7户群众划拨宅基地,未批先建,受到了党纪处理。
二、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原因分析
通过对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制度执行不到位。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建章立制的问题,而是有法不依、有纪不遵、有章不循,制度规定是一套,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有的地方农村党风廉政方面的制度规定虽然比较多,但实效性、针对性不强。
2、监督管理存在漏洞。村中的大小事情通常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两个人说了算,权力过于集中,且集决策权和资金支配权于一身,履行职责时,不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农村财务人员大多由村支书或村主任的亲信担任,财务审批不严格,账目设置不规范,缺乏对村财务状况的有效监督;一些乡镇对村干部重使用、轻管理,缺乏对他们的日常有效监管和约束。虽然各村都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但是大多数监委会主任是由老党员和退下来的村干部担任,监管机制不规范,不能有效发挥监督的作用。
3、政策法纪意识不强。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较低,党性观念、宗旨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还有的农村干部不注重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甚至是“法盲”、“纪盲”,加之对自己要求不严,不自律、不廉洁,最终导致违法违纪事实发生。
4、基层党委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有的乡(镇)只注重抓经济,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抓的不紧,没有做到常敲警钟、常提醒,对发现的村干部的轻微违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予以提醒警示,有时甚至是包着、护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乡(镇)纪委书记由于分管工作较多较杂,难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监察工作上;乡(镇)纪委在履行职责时受到地方党委很大的制约,不能有效发挥监督、惩处等职能。
三、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建议和对策
抓好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预防工作,是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关心和爱护,是维护农村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障。主要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意识。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教育,引导农村基层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学习贯彻《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作为当前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宣传,做到基层干部和农村群众人人皆知;把《规定》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培训的必修课程。加大警示教育力度,通过典型案例通报、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活动,对农村基层干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警示教育,构建警示教育长效机制。
2、加强监管,完善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机制。以农村基层组织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办事公开、“三资”公开等形式为突破口,推进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规范的举报制度,向群众公开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保证举报监督渠道畅通,注重对举报有功人员予以保护和奖励;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督促村组定期进行财务公开,定期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提高党风廉政监督员、村级事务监督员整体素质,切实履行监督责任。
3、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农村基层案件查办力度。查办案件本身不是目的,而在于查处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线。要把严肃查办滥用职权、损害群众利益、贪污腐化、失职渎职案件作为反腐败斗争的工作重点,始终保持对惩治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针对体制、制度暴露出来的问题,查找原因,堵塞漏洞,做到以查促管、以查促建;把推行乡案县审和办案协作区制度作为抓手,强化对乡镇办案的工作指导,健全查办案件协调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
4、实行责任追究,夯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如果哪个村干部出问题,除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外,还要追究纪委书记、监委会主任、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等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教育各级干部履行好各自的职责,预防和减少村干部腐败问题发生,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5、严格标准,选好村干部。要以这次村两委会换届工作为契机,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发展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会”班子,为他们提供想干事的机会,能干事的平台、干成事的位子,真正把“两委会”班子成员选准配强,为减少农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发生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文章来源:渭城区纪委
第二篇:浅谈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对策
浅谈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对策
益门工业园党工委
吴友洪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做好农村的各项工作,不仅要靠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要靠一支具有良好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素质过硬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直接接触农民群众,只有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使他们始终做到爱民、为民、富民、安民,才能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谐与稳定。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决遏制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违规违纪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是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当前必须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教育工作,提高干部素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违规违纪现象,从根本上说都是自身素质低、自控能力差造成的。因此,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道德操守和拒腐防变能力,是有效遏制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发生违规违纪行为的一条根本措施。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在2006年10月14日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切实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到办事要公、作风要实、用人要当、为政要廉,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笔者认为,当前,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把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重点强化五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强化党性观念教育。通过教育,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认识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期,党和政府更加高度重视和关心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农村基层干部要在坚定信念跟党走的同时,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住农村发展的新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巩固好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二是强化宗旨教育。教育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工作中既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又真抓实干、勤政为民,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三是增强政策观念教育。通过学习,使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掌握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发展部署,带头执行政策,严格按政策办事,不胡乱决策、不盲目蛮干,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做好宣传,为村集体正确决议的顺利实施扫清障碍;四是强化法纪教育。要抓好两个《条例》、《实施纲要》和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纪国法约束和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严格依纪依法办事,尊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改进工作方法,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善解纠纷、善消矛盾;五是强化两个“务必”教育。通过深刻领会“两个务必”原则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伟大的创业必须有伟大的精神”这一论断的认识,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廉洁自律,求真务实。总之,要通过强化教育,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决策发展能力明显进步,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和组织农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看到实效,得到实惠的同时增强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形成干群团结,共谋发展的和谐氛围,更好地推动农村基层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在教育形式上,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一是由县级纪委与县委组织部共同组织对村主职干部的集中培训,重在进行方针政策、党纪法规及中央重要决定的学习;二是充分发挥乡镇党校的作用,定期组织全乡镇村级主要干部参加集中培训,重点进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三是利用民主生活会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交流讨论,沟通思想,增进团结;四是以述职述廉的方式,进行自省教育,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
二、健全各项制度,强化干部管理。当前,农村基层制度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五个方面:一是村务公开制度。要从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凡属村里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应采取一定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向群众公开。公开的内容必须真实,不摆花架子搞假公开、半公开;更不能以“维护稳定”借口,拒不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村务公开要把重点放在财务公开上,包括财务计划及执行情况、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干部工资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二是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钱、帐分管制度,预决算制度,民主理财小组制度,会计委派或村帐乡审、村帐乡管制度,乡镇定期对村级财务审计等制度,重点要加强“会审、联签、民评”三项制度和“职务消费公示、公款报销公开、公务接待限额”新三项制度的贯彻落实;三是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如旧村改造、引进项目、大额度资金使用等,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经村级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四是民主评议制度。村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工作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都要定期进行述职述廉,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或民主测评,通过评议和测评,一方面及时调整那些政治素质差、领导水平低、群众意见大,不能保持廉洁的干部,另一方面促进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改进工作、提高效率、搞好服务;五是党内监督制度。要利用党小组会、支部大会、支委会以及各种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针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大力发扬党内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财务监督,实行经济审计。实行村级干部任期目标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新的经济监督形式。它通过乡镇审计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规定,对村级领导班子和主要干部在任职期间所应承担的财务责任、经济责任进行审查核实,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客观公正地核实干部任期内经营集体资产所取得的实际成果,防止少数干部虚报经营成果、骗取荣誉;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任期内遵纪守法、廉政勤政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查处少数干部的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避免给集体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有利于对干部的缺点错误早发现、早提醒,促其改过,从而最大限度地教育和保护干部,防止因小错酿大祸;更为重要的是,实行村级干部任期目标经济责任审计,不但可为我们选任干部提供依据,而且可以促进干部作风转变,调动和保护了那些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干部的积极性。
四、推进党务公开,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关键还是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和谐。而要实现这种和谐,就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党务公开是制约党员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向群众公开“支委会和党员大会讨论通过的关于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情况、党员职责履行情况”等党内事务,便于群众经常地了解掌握党内一举一动,促使党员干部化压力为动力奋发向上,对转变党风、作风,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形式。推行党务公开,一是可以通过社会公众对各级重大决策参与监督,避免因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群众不满和抱怨;二是可以通过“阳光行政”、“阳光管理”,防止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出现以权谋私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三是有利于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四是有利于避免由于村级领导班子的决策不为大多数人知晓而产生的各种猜忌和误解,实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领导一个清白”。
五、加大查处力度,严格依法办案。要健全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机制,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耐心细致地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依纪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妥善解决群体访、重复访等问题,避免因干群矛盾激化而产生群体性事件,坚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把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违规违纪作为办案的一个重点,严肃查处那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案件,与民争利,侵犯民利的案件;作风粗暴,欺压群众的案件,弄虚作假、欺下瞒上的案件;官僚主义、失职渎职的案件。要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办案工作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政策界限,改进办案方法,提高办案水平,做到保护改革者、帮助失误者、严惩违纪者,使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藏身之地。
作为一个近三分之二人口在农村地区的农业大国,农民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是我们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国的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各级党委要正确把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以改革的精神深入推进并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第三篇: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特点分析
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特点分析
与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市、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农村社会生活加速向多元化发展,农村经济社会随之快速发展,紧随而来的是征地拆迁、集体资产分配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当前农村村组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呈高发态势,并且明显呈现出集体违纪违法的趋势。2013年宛城区纪委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36件,其中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59件,占全区查办案件总量的43.3%。农村基层村干部违纪违法不仅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新形势、新课题、新任务。
一、当前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现状
(一)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现状
1、个别农村基层干部以权谋私,办事不公。有的农村干部在土地承包、出租和工程发包等工作中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有的依仗权势,为自己和亲友谋取利益,搞特殊化;有的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损害了党的形象;有的甚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捞取个人私利的资本,想尽办法侵占集体利益,存在贪污挪用公款等行为。
2、个别村级组织财务管理混乱。“村财乡管”制度虽然推行多年,但仍有个别村干部利用职权乱批乱支乱用,再加上财务管理混乱和不公开,没有透明度,群众意见很大,容易引发了一些信访举报案件的发生。
3、少数农村干部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形象不佳、作风不正、工作漂浮。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关心不够,解决不好,脱离了群众,背离了党的宗旨;有的干部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淡薄,作风简单粗暴,不对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有的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两张皮”,搞内讧和“分庭抗礼”,削弱了党的领导。
4、权力过于集中,权力监督不到位。个别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俨然一个“土皇帝”,工作中不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群众意识和民主意识不强,决策不民主,搞“一言堂”和“家长制”,集人权、事权、财权于一身,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也是监督者,权力太集中,监督难到位。
5、制度不健全和制度落实不到位。村务、财务公开工作虽然实行多年,但有的村因制度不全或制度落实打折扣,仍然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该公开的没公开,或公开的内容不真实、不及时,粗枝大叶,使群众看不清弄不明,导致群众对村务、财务公开不满意,乃至产生误解和猜疑,民主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农村的安定和团结。
(二)当前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现状
1、队伍不强,业务不精。农村基层纪检干部多是半路出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兼职,没有接受过系统全面的业务知识培训。同时,由于基层工作的不确定性,经常由于岗位调整、人员经常变动等原因,造成纪检工作的脱节。加之农村各基层党组织无纪检工作机构,使得基层纪检工作队伍不同程度存在着业务水平低,专业素质不强的问题,难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
2、监督不力、约束不强。从目前我区农村来看,个别村还存在着村民自治我说了算、办事优亲厚友、随意施政等现象。就其原因,一是随着村民自治在农村的推广落实,镇纪委的监督对象村干部逐级演变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份多数是农民,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约束国家公职人员的条条框框,大都对他们不管用。加之目前基层政府的职能正由管理型到服务型、指导型的转变,基层政府干部纷纷抱怨村干部不好管理,同样纪检监督也不例外,同样存在着监督不到位,约束力不强的问题。可以说建立完善基层农村权力监督机制刻不容缓。
3、教育不深、宣传不广。当前,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口头教育和书本教育上,教育内容单一,教育形式陈旧,加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是村级干部,本身知识水平有限,偶尔搞几次宣传教育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很难形成良好的效果,长此下去,教育的基础地位得不到加强,使一些干部很难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和不当利益的诱惑,甚至有的个别农村基层干部思想道德防线一触即溃,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亟待扭正。
4、制度不全,落实不力。目前,我区大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手段均不够健全和完善。特别是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在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个别村在集体资产管理上存在账实不符、土地转让不按游戏规则办等问题,在债权债务上存在个别干部利用职权长期占用集体资金,在收支方面存在收支混乱、公款私存等问题,这些由于制度未跟上形势发展所产生违法违纪现象,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新一轮的更好更快发展。
5、环境不优,势单力薄。现阶段,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压力大,部分乡党委政府对抓纪委工作存在片面认识,认为抓的力度大、查的案件多就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损害当地形象,从而造成基层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时受到很大程度的掣肘,怕纪检监察工作得罪领导、怕影响人际关系,所以对农村基层的纪检监察工作,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尤其是在案件调查不是很积极,从而产生对可查可不查的案件便不了了之等现象。同时,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纪检组织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同其他业务部门一起做好其他如拆迁、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而这些工作量之大,甚至可以占到所有工作量的80%以上,而哪一样干不好,基层纪检人员都要受到批评,这从另一角度来说,客观上削弱了纪检人员查办案件的战斗力。
二、当前农村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特点分析
一是违纪主体以“三个重点人”为主。“三个重点人”是指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财务人员,村干部违纪涉案主体往往以这“三个重点人”为主,他们往往相互勾结,以权谋私、合伙违反财经纪律、非法转让土地、违法收取费用、贪污挪用公款、失职渎职等。例如,2006年经宛城区汉冶街道钓鱼台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常某、会计常某恒、民兵连长兼任出纳余某、妇女主任袁某等人的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对本社区的超计划生育户,除由办事处按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外,社区另外再收取每户5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协调费。2006年至2013年,由常某经手,该社区共违规收取计生协调费10.63万元,主要用于补贴该社区办公经费等方面开支,其中余某经手收取6.68万元;1998年以来,经由钓鱼台社区支部书记常某、原社区主任邢某同意,在未履行相关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将集体资金15.373万元借给部分困难群众,其中,常某恒经手借出公款14.773万元,社区原出纳余某经手借出6000元,但借款止今未能收回。四人因强令他人履行非法定义务错误和违反财经纪律错误分别被宛城区纪委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再如2011年宛城区纪委查处新店乡竹园寺村村支书李某、会计黄某以群众名义领取退耕还林补助款103932.10元,滥发奖补23940元,挥霍浪费8926元。2011年5月宛城区纪委给予村支书李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村会计黄某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二是贪污和乱收费案件所占比重较大。从宛城区立案查处的村官违纪违法案件来看,当前村干部集体违纪违法方式无奇不有、花样不断翻新,但是涉及贪污、乱收费方面的案件仍在违纪案件中占据主体地位。据统计,2013年宛城区涉及村干部违纪的59件案件中,贪污类案件10件,违规收费类案件16件,这两类案件共占村干部违纪案件的44%。其中10件贪污案件中,贪污截留社会抚养费有3件,有7件贪污案件同犯滥发奖补错误;乱收费案件中,违规收取建房费、土地补偿金12件,违规收取计生协调费4件。由于截留社会抚养费、违规收费环节较多,且需多人参与,村干部单独作案的比较少见,他们往往整个班子集体作案,利用各自的职务之便合谋实施、上下联手、联合作案。例如宛城区高庙乡大石碑村支部书记刘某合伙村委3名干部截留社会抚养费12000元,每人非法贪污其中3000元。宛城区溧河乡十里铺村原支部书记李某伙同村会计卢某合伙贪污公款13800元,用于支付包括治保主任在内的三人的协调费和为两人各自家中安装的净水器,其中李某贪污5400元;村委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用村4亩实验田抵给包工头勾建富结算了新建村部的剩余工程款109806元;集体滥发奖补74650元;集体公款旅游210858元;还有18600元公款卢某利用管理补偿款的职务便利据为己有,卢某共计贪污24000元,2013年10月宛城区纪委分别给予李某、卢某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三是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比较突出。由于对村干部管理不到位和缺乏有效监督等原因,部分村干部不按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资金使用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造成了村集体“家底”不清,账目不全,账物不符,有的甚至无账可查。2013年宛城区查处的农村违纪案件中,违反财经纪律类案件10件,占22.7%。财务审批制度不严,白条自批自支、公款私存、收费不开收据等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屡有发生,导致部分村干部利欲熏心,继而出现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或者用公款滥发津贴、补贴、奖金等,个别村干部甚至以工资名义套取转移支付款,私设账外“小金库”等。例如,宛城区瓦店镇焦营村朱某自2005年6月任支书以来,焦营村集体收支没有正规账目,财务管理混乱,实际收入都存放在帐外,平时收支只有会计焦某在笔记本上记流水账。经审计核实:焦营村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总收入708909.82元,核算中心暂付款29088.48元,总支出730618.3元,结余7380元。焦营村将集体收入708909.82元帐外存放。
四是违纪违法案件向多个领域发展。随着国家对民生问题的日益重视,上级拨付涉及民生方面的专项资金越来越多,但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部分农村干部集体利用职权截留、骗取专项资金的违法违纪案件不断出现,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例如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宛城区河街居委会支书马某及班子成员,利用职务之便,以餐饮费、办公用品等名义虚构事实,骗取财政资金20572.84元,用于缴纳养老统筹个人部分;以收取垃圾处理费、资料费、修路配套费等名义收取163134元,隐匿帐外,由马某个人保管,以端午节、六一儿童节、年底补助等名义私分帐外资金36500元,最终宛城区纪委给予支部书记马某党内严重警告,班子成员甘某等6人党内警告处分。
五是失职渎职案件日渐增多。随着城中村改造、征地拆迁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受拆迁补偿利益诱惑,一些城乡结合部的违法建筑也日益增多,导致违建方面的失职渎职案件也逐年增多。2013年宛城区共查处的村干部违纪案件中失职渎职类案件8件,占村干部集体违纪案件总量的18.1%。如宛城区溧河乡胡寨村党支部书记邱某、主任李某监管不力、失职失责,造成该村6个村民组未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出售宅基地338处。该村在未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无收费依据的情况下,擅自以“三通费”及拆除押金的名义,向建房户收取费用共35笔合计151400元,入村账用于集体开支,二人构成失职错误和强令他人履行非法定义务错误,被宛城区纪委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三、当前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教育,培养党员干部良好的党性修养 基层纪委要利用例会、宣传栏、远程教育设备等各种形式加强对乡村党员干部、工作人员党风廉政建设的教育和学习。组织各种专题讲座、党员学习等活动,着力构建思想防线,从源头上杜绝腐败思想和行为,加强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组织宣传学习先进党员事迹,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工作观,培养无私奉献和大公无私、严格控制功名欲望和物质需求,节俭清廉的政治本色和人生态度。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将廉政文化融入到干部日常生活点滴中去。
(二)强化职能,以权力约束权力
从体制改革入手,成立起农村基层纪检组,业务上由镇纪委直接领导,赋予其相对独立行使权利的职能,具有与农村基层组织相对等的权利主体地位,财务经费管理与统计财政脱钩,由上一级财政按单位预算,单位提出用款申请,经上级纪检、财政审核后,划拨使用。纪检组独立行使执法办案的权利,从根本上解除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其能放开手脚开展工作。
(三)完善机制,构筑农村基层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途径,所谓治本抓源头,大部分的工作就是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实施。故而,我们要结合好农村基层工作特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深化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绩效考证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强化民主评议、诫勉谈话制度,创新建立巡视督查、联查联办案件制度,在制度建设和落实上下狠功夫,真正做到靠制度管理人、靠制度约束人,充分发挥好制度建设在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
(四)更新观念,筑牢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大量案例表明,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之所以会走上腐败的路,往往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因此,思想教育是基础,所以我们要取得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新成效,就要从教育入手,不断充实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渠道,要大力推进教育制度化,全体受教育化的倡廉教育工作大格局,既要改进和加强口头教育、书本教育、又要依靠制度,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接受群众和实践的教育;既要引导干部加强自我教育,又要加强组织对干部受教育情况的有效监督,如党内谈话、民主生活会等,把反腐倡廉教育同监督惩处密切结合,使干部不能不进行自我教育,也不能不接受教育,使广大干部从思想上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五)强壮根基,提高农村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是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开展的根本所在。在队伍建设上,首先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形成依法办事的理念。其次业务上要精益求精,要通过一级抓一级的方式,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知识素养。并要通过参加实践锻炼、调查研究和经验交流等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再次要加强农村基层纪检监察人员的交流,可采取内部和外部交流,横向和纵向交流,上级和下级交流的办法,改善队伍结构,使基层纪检干部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六)拓宽渠道,形成防腐倡廉社会化、全民化大格局 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就是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强化专门监督机构以外的监督,即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加强舆论的监督及不断扩大社会各阶层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知情范围和参与程度,将党的一切工作臵于阳光之下,以体现对权力监督的社会性、民主性和广泛性。而强化约束手段,是实现有效监督的重要保障,强化权力监督及约束手段应贯彻和体现如下原则:
一是坚持民主,就是在设定监督形式和手段时、要尽最大可能保证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并赋予群众监督意志的权威和效力,比如群众听证会、外聘纪检监查员等方式。
二是实行公开,公开是一种最好的监督形式,包括工作程序、职能权限、财务收入、重大事项的决策等各项工作都应该尽可能的进行公开,并逐步规范完善。
三是规范程序。程序本身就是一种监督,坚持程序就可以避免以权谋私,如:农村拆迁集体资产分配,村级项目建设工程招标制。
四是对村两委会实行换届审计制,确保给老百姓一个明白,给村干部一个清白。
总的来讲,从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等方面分层入手综合治理才是当前农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克服弊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有效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群众,造福社会的正确出路。
第四篇:当前石油钻井行业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表现形式
当前石油钻井行业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表现形式、原因分析及
对策研究
新闻来源:培训处
发布时间:2013-07-12 浏览量:300次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佟宏岩
基层干部是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决策制定者和行为引领者。基层干部身在职工群众生活、工作之中,其一言一行体现党的形象,影响职工的动向。由于钻井市场开发力度的加大,“一线自主决策群”逐步形成,基层干部手中权力随之凸显。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些基层干部经受不住考验和诱惑,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其违纪违规行为影响面很大,不仅损害了企业和职工个人利益,也破坏了企业的和谐发展。钻井行业违纪违法个案的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其本质及发案原因却有诸多相同之处。下面结合本公司近年来违规违纪案件,对其表现形式、原因分析以及预防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石油钻井行业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共同表现
(一)违纪违法案件的高发领域
1、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行为屡禁不止。表现在干部违反企业经营管理规定,有的随意处理废旧生产物资,且所得款项的管理、使用不透明,甚至亲自掌管资金和帐目,造成群众多次举报;有的违反油料管理规定,动用柴油协调关系、私送“人情油”、用柴油结算私雇民工劳务费,甚至个别井队长巧立名目伺机盗卖柴油。
2、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较为突出。表现在财务资金管理不规范,截留职工奖金,私设小金库。现在职工工资奖金大部分实行打卡发放,给直接截留设置了阻碍。一些基层干部则采用提供虚假发放表,将奖金打入个别干部或关系可靠员工的工资卡,再由其提取交给领导或经管人员手中的方式进行,具有极大隐蔽性。
3、失职、渎职行为时有发生。表现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松懈,有章不循,一些基层干部不传达贯彻、不检查督促上级或公司的有关规定,对本单位、本部门发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过问、不制止,导致安全生产及违纪违法等事故的发生,造成公司财产重大损失,企业声誉大打折扣。
4、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行为不容忽视。表现在少数基层干部作风不端正,组织纪律观念不强,以权谋私,公款吃喝、公费娱乐现象严重。个别基层干部认为远离项目部领导,“天高皇帝远”,白天围着井场转,晚上围着裙子转,甚至极个别基层干部还带着职工到外面喝酒闹事,有的还把社会上不三不四的女人带到井队驻地,负面影响极坏,职工意见极大。
(二)违纪违法案件的重点对象和环节
这些违纪违法行为主体集中在基层单位项目经理或钻井队长等行政主要干部。自2008年重组以来,本单位发生信访举报案件22起,涉及基层钻井队队长的举报案件15起、涉及基层单位“一把手”的举报案件3起,占举报案件总数的82%。
这些违纪违法行为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环节,主要表现是:管理方法、工作方式简单,办事不公,缺乏透明度,违规操作,截留奖金,侵害职工利益,变卖废旧物资,私设帐外资金,以油换物,公款吃喝等。这些违纪违法行为共同特点,就是一些基层干部抱着各种侥幸心理,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这些案件虽然金额不算很大,但其在职工中的影响很大,对基层队伍和干部作风建设乃至企业形象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石油钻井行业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共性剖析 以上问题和现象的发生,有大环境的客观原因,更重要的是干部自身的主观因素。追根溯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为不规范,素质不高 从目前基层干部队伍来看,绝大多数基层队干部出身于工人,多年的一线生活练就了过硬的技术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同时,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所限,个别基层干部也养成了不爱学习的惰性,受社会上腐败现象和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不良思想的侵蚀,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放松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宗旨观念淡薄,自律意识较差,以工作需要为名,经常公款吃喝,招待应酬不断,由此而产生的费用又不得不采取截留职工的工资奖金或者变卖生产废料及油料等变相手法来获取。另外,基层行政主要干部工作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带头违反制度规定,自己一人说了算,独断专横,也是一些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
(二)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力
多年来,企业虽然在人、财、物管理方面有相当多的制度规定,但有些制度对基层单位来讲确实也存在着“原则性规定多,具体可操作性规定少;临时应急单项多,完整配套系统性少”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制度不健全。有些单位即使制定了一些制度或规定,也不健全、不具体,操作性不强,难以收到实效;另一方面制度不落实。各基层单位虽然都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但是,没有很好地落实与执行。他们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导致办事不公开、动作不透明、管理不民主等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在资金使用管理上,突出表现是不按规定程序办事。
近年来查处的基层干部的案件中,多数是因为对已有制度执行不力而造成的,涉及油料管理的举报案件占70%以上。各单位从上到下,都制定了油料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不允许随意处理,可有些基层干部就是不执行,利用各种机会,特别是井队完井或搬家安装期间,背着职工,瞒着领导,盗卖柴油或以油换物。被职工举报了,还美其名曰是为职工谋福利或协调关系、开拓市场。尤其是外部市场方面,由于各钻井队远离基地,点多、面广、战线长、队伍分散,容易导致工作随意性大,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不健全。有的钻井队长亲自掌管资金和帐目,使用不规范,支出不透明。
(三)监督不到位,约束乏力 一是上级监督不力。上级往往只注重生产经营和效益,而忽视了隐藏的另一面,对基层干部的监督也只能提提要求,不能及时发现基层干部的违规行为。
二是同级监督失效,有制度不执行。如:集体议事制度是一个很有效的监督制度,但往往是钻井队长个人说了算,钻井队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其他班子成员不敢提不同意见,钻井队长的一切行为不能够被有效监督和制约,因此班子之间没有有效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违纪违法行为。
三是职工民主监督不到位。目前推行的厂务公开,对干部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但公开的内容还有限,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表面上的东西比较多,群众最关注的资金收支使用等方面的内容很少,效果不明显,使群众监督等手段难以到位。有效监控已成为经营上的一个薄弱环节,往往处于上级管得着、看不见;同级看得见、管不了;一般干部群众无法问、不敢管的状态,客观上容易使这些人滥用权力、以权谋私。
(四)追究不严格,力度不够
任何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与我们平时管理不严、出了问题追究不力有很大关系。如近几年在查处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特别是标杆队或个人是劳模、标兵的钻井队长,总是考虑一线干部很辛苦、不容易,各方面也需要一些资金,批评批评就算了。而对其中一些干部在资金处理上的不规范行为没有严肃处理,仅仅是在口头上提醒一下,使一些干部误认为只要工作能及时完成,给领导的印象不错,打点擦边球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从而胆子越来越大,在错误的轨道上越滑越远,有的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有的被劳动教养,甚至有的被处以刑罚。
三、石油钻井行业预防基层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对策
针对石油钻井行业基层干部近年来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必须加大教育力度,重点围绕建立自律、防范、监管“三个机制”,规范人、财、物、事“四项权力”,从强化教育、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源头治理入手,防止和遏制违纪违法问题发生,保证企业深化改革和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一)抓教育,增强拒腐防变意识
在对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教育过程中,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针对各类人员现状,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增强教育针对性,扩大教育覆盖面。
1、抓正面教育,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通过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专题党课、观看教育片、职工座谈、条规测试、党政主要领导上廉洁党课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党风教育。在学习焦裕禄、郑培民等廉洁勤政先进事迹的基础上,积极选树本单位、本部门廉洁从业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以榜样的激励、示范的作用推进党风建设,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2、抓警示教育,发挥案例的震慑作用。通过深入剖析一些典型案例,利用宋勇、皮黔生等具有典型性的大案、要案,尤其注重用涉及身边人、身边事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另外,运用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到警示教育基地参观等方式,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做到未雨绸缪,警钟长鸣,从而增强警示教育的效果,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3、抓廉洁教育,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积极拓展教育形式,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开展以“五好五廉”为主题的廉洁文化体系建设(即:树好样板、表率引廉;立好规矩、阳光育廉;用好资源、案例警廉;建好小家、亲情助廉;搭好平台、文化兴廉),把廉洁教育渗透到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管理中,切实增强教育的渗透性。如:公司近几年通过“党员干部及其配偶双承诺”,开展“亲情助廉”系列活动,实施“廉洁谈话”,举办廉洁书画展,征集廉洁格言警句,建立廉洁文化示范点和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每月一课”,党纪条规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积极营造了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使干部职工在寓教于乐中得到熏陶和教育。
(二)抓制度,健全完善约束机制
充分认识规范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抓好各项制度建设的同时,突出把党风廉政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
1、规范程序类制度。如:“三重一大”决策制定、领导班子议事规则、物资管理制度等,使各项工作可控、在控、能控、稳控。
2、完善监督类制度。如:厂务公开制度、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招投标监督管理制度等,使各项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3、强化考核类制度。如: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追究制度、“四单核算”(单井、单车、单项工程、单道工序)制度等,力求样样有制度、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环环有监督、步步有制约。对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和原则要求、资金资产管理、物资采购等进一步规范,使其既不影响开发市场,又规范经营管理,使每个人的工作行为、经营行为都在规范之内、约束之中,进而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
(三)抓监督,强化企业内部制约 充分运用各类监督手段,发挥监督整体合力,把监督全面渗透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之中。
1、强化班子内部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和基本制度,注重制度的落实,强化集体议事。领导班子成员互相交流,相互监督和帮助,通过民主生活会、谈话谈心等活动,严肃认真、开诚布公的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纠正各种倾向性思想和行为。如:公司每周进行集体议事,行政“一把手”实行末位发言,班子成员畅所欲言,各表其说,并形成生产经营办公会议纪要,避免“家长制”、“一言堂”现象发生,极大限度地增强监督实效。
2、强化上对下的监督。上级领导和部门充分运用专项监察和效能监察等手段坚持经常性的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有效地防止基层干部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等行为的发生。如2011年,公司分别开展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外部市场钻井物资管理情况效能监察。通过监督检查,使各级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权力运行过程进一步规范,做到有漏必堵,有错必究,收到很好监督效果。
3、强化职工群众监督。开展以厂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民主监督工作,畅通职工建言渠道,推行阳光管理。凡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公开,全面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在公开的内容上,紧紧抓住职工群众普遍关注的“钱、财、物”等热点问题,做到常年性工作每季度末公开,阶段性工作在开始前和结束后半个月内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重要事项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工作进一步向解决深层次问题拓展,向规范化实效性拓展,向多层次多渠道拓展。如:公司坚持以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重点,充分发挥机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的监督职能和作用,在日常的工作中履行监督职责,确保干部不越轨,同时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公司纪检监察部门会同劳资、安全等部门坚持每周对钻修井队干部跟班作业情况进行夜查,对二线主要生产单位干部值班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基层干部尽职尽责。使监督进一步严密,有效地防止了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四)抓追究,加大惩治震慑力度 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案件,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的重要途径。
1、加大案件线索收集力度。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职工群众举报,提供线索;加强与公检法、内部审计等执法执纪监督部门的协调联系,定期互通信息,了解线索;针对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挖掘线索;在查办重要案件中,抓住主要问题,捕捉线索;从民主评议、专项治理和舆论监督中,梳理线索。同时,建立举报激励机制,对举报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增强职工群众的监督意识。
2、加大案件检查惩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无论案情多么复杂,不管涉及到谁,必须排除阻力,一查到底,切实克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使违纪违规者得到应有的惩处,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做到查处一人,教育一片,从而有效遏制违规违纪案件的发生,规范基层经营管理行为,确保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防止国家、集体财产和职工利益遭受侵害。
3、加大案件延伸工作力度。在查办案件的同时,做好案件剖析工作,紧密联系企业实际,深入剖析案件发生的原因,查找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源头治理的对策和建议,完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第五篇:解决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主要对策
解决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主要对策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亟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教育实效,致力于营造以廉为荣、自觉防腐的氛围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遏制腐败行为产生的治本之策。①教育内容上,要着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消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因素的侵蚀,保持健康心态。二是加强宗旨观念教育。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仆意识,恪守艰苦创业,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三是要加强拒腐防变教育。帮助他们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免疫力”,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②在教育的对象上,当前农村基层反腐倡廉教育的重点对象应选择科级领导干部(特别党政“一把手”),各基层站所负责人、村主职干部。③在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上,既要靠党组织进行灌输教育,又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既要运用“三会一课”等传统教育手段,又要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育;既要加强示范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又要深化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在深刻剖析违纪违法原因当中汲取教训。
(二)深化制度建设,致力于规范为官为政、理事理财的行为
针对当前发案的特点和原因,应着力抓好以下制度建设:一是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制度。凡是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定要经过组织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村“两委”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任何人无权改变集体的决定。二是实行权力分解制度,对有审批权的单位和管人、管钱、管物的岗位实行权力分解,制定相互制约的制度,防止个人以权谋私。对主要单位、重点权力岗位的工作人员实行轮岗交流,对过度集中的权力进行分解,由过去一人操作变为几人合作,由领导单独审批转变为集体决策。对管人、管物、管钱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单位,要有针对性建章立制,防止违纪违法行为发生。三是严格执行政(村)务公开制度,杜绝暗箱操作。对重大决策、财务收支等情况,凡是能公开的,应一律公开,对未真正落实政(村)务公开的单位,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四是强化财政监控,规范落实财经制度,严肃财经纪律。经济类违纪违法案件的增多与当前财经制度不完善、财经纪律松弛等因素密切相关,要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就必须规范和完善财经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政府采购、村财帐乡代理等制度,严格把好财政资金和其它资金收支审批关,堵塞漏洞,杜绝一切违规资金的运作行为。五是进一步健全规范土地、山林经营权流转、工程招投标等制度。六是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通过健全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管事的有效机制。
(三)加强权利运行监督,致力于健全设计合理、制衡有效的机制
只有加强制约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才能有效防止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的现象。一是要大力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二是强化行政监督,充分运用执行监督手段,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促使国家公务员廉政勤政。三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在考核、提拔重用干部时要注重社会公论。同时,既要拓宽监督领域,又要突出监督重点。就目前而言,一是要对重要干部任免、重大工程建设、大额资金使用的监督;二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情况的监督检查。在监督实践中,要紧紧抓住权力运行中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和部位,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形式的结合效能,形成立体、多维、全时的监督网络,使监督工作更加规范,更具实效长效。
(四)充分履行职能,致力于体现有腐必惩、有乱必治的决心
查办案件是惩治与预防职务腐败的重要手段。对于那些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损害老百姓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一定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才能遏制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滋生和蔓延。一是要把握办案重点,突破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要把经济类的违纪案列为重点,把党员干部贪污贿赂挪用挥霍公款案件列为重点,把妨碍农村经济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列为重点。二是认真查找案件线索,拓宽案源渠道。针对作案复杂隐蔽化,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有效办法,主动出击,积极查找案件线索,扩大案源。将查案工作和执法监察,专项治理工作结合起来。三是充分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增强办案的综合效果。不单纯办案,要通过查办案件,及时发现掌握发案单位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提出完善制度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办案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制定相关规范措施加以防范。四是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与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协调,发挥协同办案的优势,不断提高查办案件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