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5例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
105例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152名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05例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术前抗生素给药情况、是否接台手术、合并疾病等因素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以及是否为接台手术均不影响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P>0.05);术前抗生素给药不规范的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率高达58.11%,而术前抗生素给药规范的患者其术后切口感染率仅为8.6%,两者差异显著(P3h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5.57%,手术时间<3h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仅为6.49%,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前抗生素给药情况和手术时间是影响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应从做好灭菌消毒、加强手术质量管理和做好手术室空气质量维护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预防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急救的主要场所,也是骨科手术的主要场所。手术后的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通过临床调查发现,目前手术后切口感染约占所有住院患者感染的14%.16%,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骨科手术内容多为骨科修复和重建,临床上为了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和实际需要,经常在患者体内加装假体和钢板等固定性材料,如果术后发生感染,极易引起加装的假体和医用钢板发生脱落,导致患者伤口无法及时的愈合,严重的可能出现肢残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1-2]。目前骨科患者多为年老体弱者,而且手术多为开放性伤口和急性手术,其具有手术时间长、伤口污染重以及术中检查种类多等特点,同时术后患者多需要卧床休息,缺乏锻炼,出现骨组织血液供给能力差等情况,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3]。笔者通过回顾分析医院在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152名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术后切口感染的105例患者进行感染因素分析,并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152名骨科手术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24例,女性患者528例;年龄在18岁-85岁,平均年龄为(57.3±10.2)岁;手术类型:闭合骨折手术746例,脊柱手?g261例,关节手术127例;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298例,腰硬联合麻醉314例,臂丛麻醉279例,颈丛麻醉218例,全身麻醉43例。本研究排除与手术相关的禁忌症,共有105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1152例患者的病例进行逐份查阅,并根据患者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术前抗生素给药情况、是否接台手术、合并疾病等因素进行分析。
1.3 诊断标准
切口感染的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行)》对患者进行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通过Excel软件进行录入,量化后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本文研究分析了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抗生素给药情况、手术时间以及是否为接台手术等因素对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由表1可知,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以及是否为接台手术均不影响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P>0.05)。术前抗生素给药不规范的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率高达58.11%,而术前抗生素给药规范的患者其术后切口感染率仅为8.6%,两者差异显著(P<0.05);手术时间≥3h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5.57%,手术时间<3h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仅为6.49%,两者差异显著(P<0.05)。讨论
3.1 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是临产上常见的并发症,对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以及是否为接台手术等与手术伤口感染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与国内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其原因主要为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相关检查,保证患者身体情况符合手术要求,而这些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均可以通过现代手段进行控制,因此可以看作为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可控因素,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控制就不会产生术后切口感染。随着科学的进步,净化空调系统已经广泛的应用在手术室内,可以有效的控制手术室内细菌数量,将其控制在有效范围内,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已经与是否接台手术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发现,术前给予抗生素预防和手术时间对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给予患者一定量的抗生素,可使患者达到相应的血药浓度,进而使手术过程中暴露的组织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抗生素,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规范的使用抗生素可以达到预防术后切口感染,不规范的使用抗生素不能保障患者血液中抗生素的浓度达到要求,无法起到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在术前O.Sh-lh使用合理计量的抗生素可有效的降低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率。本研究发现,手术时间≥3h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5.57%,手术时间<3h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仅为6.49%,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原因主要是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患者伤口和手术器械被细菌污染的几率也逐渐增加,加上患者切口长时间的牵拉,使其局部和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增加了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
3.2 预防措施
为防止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
3.3.1 做好灭菌消毒工作
手术物品是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手术前应该进行严格的灭菌工作。目前常用的灭菌方法为高压蒸汽灭菌,对于耐高温和耐湿性差的医疗器械(橡胶类、塑料类)可选择环氧乙烷进行消毒。一次性手术用品应采用专柜存放,并将其保存在距离地面30cm以上的位置,要求柜内干净整洁、通风良好以及温湿度适宜,并定期对保存柜进行消毒;并有专人管理一次性手术用品,做好其领用登记工作,定期检查外包装情况,严禁使用外包装破损的一次性手术用品。对于较为复杂的手术,应尽量不使用层流手术间,较少接台次数,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在手术过程中要尽量控制人员数量,减少人员流动,并在接台间隙进行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中细菌浓度,减少手术污染。
3.3.2 加强手术质量管理
手术室护士应该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相关物品,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做好术前抗生素给药工作。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操作,通过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减少手术时间。为保证手术的安全和质量,除非在紧急情况下,尽可能避免医生进行连台手术。同时严格控制参观骨科手术的数量,禁止层流室参观。
3.3.3 做好手术室空气质量维护工作
强化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管理,保持室内洁净,手术护士在手术进行前,一定要准备好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东西,所有动作要温和,为确保手术时手术室内无细菌,在进入手术室前,要尽可能地吹去身上大部分细菌,同时尽可能避免有无关人员参观,即使参观,也要确保其与手术医生保持30cm以上的距离。
参考文献
[1]李清智.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4):125-126.[2]姚秋鸿,周全胜,姚志宏.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12):1348-1349.[3]喻鹏,丁浩,师玉谨,等.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常见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北方药学,2014,11(05):148-149.
第二篇: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摘要】手术切口感染一直是腹部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就我院近5年来发生的16例手术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防治此类感染的措施。【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R61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3-0013-02 手术切口感染是在基层医院中较常见的一种感染。在出现此类感染后,患者的切口可能会延迟愈合、裂开,甚至可引起全身感染。因此,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是医院的一项重要的感染管理内容。为了解我院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笔者对2005~2009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60例住院患者中曾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6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现将此类感染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在发生切口感染的16例患者中有9名男性、7名女性。他们的年龄在7~76岁之间。在这些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包括修补术)后发生了感染,有2例患者在进行胆囊切除术后发生了感染,有1例患者在进行肠梗阻粘连松解术后发生了感染,有12例患者在进行阑尾切除术后发生了感染。这些患者均于术后5~9天内出现了切口红、肿、热、痛、切口内有液体渗出及波动感,体温波动在37.5~39.1℃之间等症状。
1.2治疗方法对于被确诊其手术切口处于感染早期阶段的患者,在其切口周围使用了640万单位的青霉素或0.8克的丁胺卡那霉素进行局部封闭(每两天用药一次),并用红外线照射手术切口15~20分钟,每日照射一次。对于手术切口内出现了渗液或已经形成脓肿的患者,立即拆除其切口上1~5针的缝线,放出渗液、积液或积血,彻底清除切口内坏死的组织,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液反复冲洗切口,并每天用庆大霉素纱布条湿敷切口。待切口内有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后,用蝶形胶布拉闭切口或对切口进行二期缝合。2讨论
2.1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
2.1.1使手术切口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手术人员在术中未能很好地保护切口,使渗出液、脓性液或肠液污染了切口。在术后,手术人员又未能充分地冲洗切口或在关闭切口时未冲洗手套和使用过的器械,从而造成了切口的二次感染。2.1.2手术切口内有残留异物由于手术切口内有血肿、缝线、异物或坏死组织等残留物,降低了切口内组织对细菌性污染的抵抗力。
2.1.3手术操作技巧欠佳在施行手术时,一名技术娴熟的医生不仅能缩短手术的时间,而且能恰当地处理手术切口、降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而在上述16例手术中,有的医生在施行手术时动作粗暴,过度地分离或牵拉手术切口,急躁地结扎大块的组织或使用电刀,致使切口内的组织发生变性坏死。有的实施手术的时间过长、使手术切口长时间处于开放状态,增加了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
2.1.4患者的免疫力较差患者的免疫力若较差,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就会很高。在上述16例患者中,有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有的患有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恶性消耗性疾病,有的患有贫血、糖尿病、肝硬化、恶性肿瘤,其中有的患者大量地使用激素类药物。2.1.5其他在上述16例患者中,老年患者、肥胖症患者、引流部位选择不当的患者及某些慢性病患者在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比例较大。
最近,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了4种易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类型,这4种手术类型是:①腹部手术。②时间超过2h的手术。③污秽或已发生感染的手术。④被确诊患有3种以上疾病患者的手术。这个论断和本文上述的剖析是一致的。
2.2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医师除了应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轻柔、准确、精细的操作动作以外,还应对手术区进行细致的术前准备和及时的术后处理。2.2.1做好手术区的术前准备
2.2.1.1做好手术区皮肤的术前准备为降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准备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于术前1d沐浴(应尽量使用消毒药皂)、理发、剃须、剪指(趾)甲和更换清洁内衣。护士应检查其手术区的皮肤有无炎性反应或破损,尽量使用剃毛法(切忌剃破皮肤)进行备皮。在剃毛后,护士可用适量75%的酒精消毒手术区的皮肤,用无菌巾包裹此处的皮肤。在备皮工作完成后,医生应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施行手术。
2.2.1.2做好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在进行消化道手术(尤其是结肠手术)前应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如在术前1d口服抗生素、在术前1d摄入流质饮食、在术前的晚上和手术当日的早晨各进行1次清洁灌肠等。
2.2.1.3鼓励患者在术前补充更多的营养:应鼓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的饮食。进食困难或消化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摄入易于消化吸收的要素饮食。2.2.1.4在术前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在进行清洁阶段的手术前一般不必为患者使用抗生素。若要进行可造成污染的手术(如胃切除、肠切除等)或一些较大的手术(如严重创伤的急救手术、心脏手术等),应预先估计手术所需的时间和切口受到污染的几率,并适当地应用抗生素来预防切口感染。据文献报道[2],与在术前2周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相比,在术前2h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更好。因此,我院一般主张患者在术前使用1~2d的抗生素,在术前30min或缝合切口前局部使用抗生素,并在术后继续使用3~5d的此类药物来预防切口感染。
2.2.2医生在施行手术时,应力求一次性切开切口,避免反复、多次、多刀地切割切口处的组织。如需使用电刀,应避免为了追求速度而使用强电流操作或进行大面积烧灼止血。2.2.3在进行手术时应采取以下可保护切口的措施:①使用腹膜外翻固定法。②恰当地使用纱布和护皮巾。③在关闭腹腔时应使用未被污染的手术器械(或用酒精棉球擦拭已被污染的手术器械后再使用)。④彻底地冲洗切口。
2.2.4在进行腹部手术时,可用生理盐水彻底灌洗腹腔,用抗生素药液冲洗发生较重腹膜炎的腹腔,并在手术结束时在切口内放置理想的腹腔引流物。
2.2.5患者若患有贫血、休克、水电失衡、糖尿病等不利于手术的病症,在术前应及时进行治疗。患者若已发生了厌氧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应选用以甲硝唑为主的联合用药方案,足量地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切口感染。
第三篇:关于手术后切口感染护理的研究综述
关于术后切口感染护理的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1级护理学本科 孟广娴
指导老师:靳英辉 2013年5月12日 关于手术切口感染护理的研究综述
护理专业学生:孟广娴指导老师:靳英辉 摘要: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手术切口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而且会导致治疗周期的延长,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的同时,还可能影响病人的预后效果,甚至危机生命和引发医疗纠纷。近年来,降低手术感染率、加强消毒监测管理已成为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诱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有很多,我主要从手术室感染控制、规范操作技术、围手术期用药、患者评估等干预切口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措施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意义,来讨论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1.切口感染的术前预防 1.1患者评估
1.1.1患者年龄的评估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全。老年人免疫功能衰,术后行动不便,导致卧床时间过久,血液不循环,固易切口感染。1.1.2患者的基础病史
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糖尿病、贫血等,会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防御技能低下,易引起切口感染。①
1.1.3对手术区域的评估
做术前对患者全身及手术局部情况进行有效评估,明确具体手术区域,进行相关皮肤护理,且严防皮肤损伤,以免发生术后感染。1.1.4患者住院时间
患者在术后住院的时间越长,产生的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易造成切口感染。1.2术前护理干预 1.2.1术前常规准备
皮肤、胃肠道准备、置尿管以及术前用药等。1.2.2术前饮食
术前饮食三餐要定时、定量,避免过饱,适当增加蛋白质比例,多进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素、低糖、低脂饮食,忌食葡萄糖、蔗糖和甜制品。② 1.2.3心理护理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以及用药指导,加强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与交流,给病人以持续的、生理的、心理的和感情上的关爱,护理细致周到,态度和蔼可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其病情、手术主治医生以及手术目的,并请同病种成功手术病人现身说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使其能主动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治疗,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切口感染。③ 1.2.4术前备皮
有效清洁是术前皮肤准备的关键。病人更衣前,除病情危急外,一律动员病人洗澡,尤其洗净手术区皮肤,剃去身毛,彻底清除感染源。至于皮肤准备时间则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其对术后切口愈合、感染情况影响不大。备皮方法:(1)剃毛备皮法:传统剃毛方法简单易行,但大量的研究表明:术前剃毛往往造成表皮组织损伤而成为细菌进入体内的门户,又可成为细菌繁殖的培养基,或在局部形成微小感染灶,导致创面感染率增加。有学者发现剃毛和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因此外科传统剃毛备皮还存在以下缺点:备皮刀如果消毒不彻底,有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剃毛使病人感觉不适;剃毛相对于其他备皮方法,医务人员工作量最大。(2)不剃毛备皮法包括:脱毛剂备皮法、剪毛备皮方法、消毒剂清洁法。④ 1.2.5术前预防性抗生素 抗生素应用可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两种。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使用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的最佳时间是在手术开始前30min,也可与麻醉前用药一次适量给予,污染重,时间长的手术可根据情况适量追加抗菌药物的浓度,从而有效预防切口感染。⑥ 2.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 2.1患者的评估与核对
进入手术室后对待患者要态度热情、语言亲切,各项操作要轻柔,并按照手术需求建立静脉通道。手术开始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如有变化及时通知手术医师及麻醉师。进行各项操作要认真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2.2手术室环境
2.2.1手术室区域划分
严格划分三区,即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及限制区。明确无菌区与非无菌区,做好环境清洁卫生,保持手术间整齐干净。2.2.2 保暖接送患者
术前任何时候都不要暴露患者,尽可能避免通过寒冷的过道。患者在进出手术室的途中,应给予足够的包裹,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离⑥。最好车床上的被子每次接送患者前预先加温。2.2.3规范手术室的温度
手术室温度太高,手术医生会有不适,会增加细菌繁殖,造成手术创口污染,Lilly认为手术室温度最好不低于24℃⑦,相对湿度40%~60%为宜,新生儿及早产儿手术室将室温保持在27℃~29℃。⑧ 2.2.4 防止污染
(1)在手术开始前和手术过程中,做好手术间的门窗管理,严防污染空气进入。(2)凡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和手部感染者不宜进入手术间,更不能上台实施手术。2.2.5空气及接触面的消毒
(1)空气消毒是手术室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灭菌工作是保证手术室医护工作质量的关键。
(2)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以尽量减少灰尘颗粒的积聚,保持手术区域低菌落、低细菌沉积,有效控制或减少污染途径。⑨每次手术结束后,要进行湿式清洁,包括手术间桌面、台面、地面、空调等,用有效氯消毒及擦拭消毒,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保证连台手术的正常进行。每周大卫生日彻底清洁,清洗空调过滤网、仪器、医用转换车等,防止造成手术室的环境污染。⑩
2.2.6手术过程中应限制其他人员的进出、说笑、咳嗽,减少工作人员的走动,人员的流动可在手术间里形成新的气流,随着气流循环的微粒会降落在手术部位上,所以限制人员流动是必不可少的。⑾ 2.3手术时间
从手术时间长短看,由于目前我国各大医院的病房均是使用中央空调,病室内的通风较差,使得多种微生物得到生长繁殖,因而,手术时间越长,患者的切口更易受到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业务娴熟,熟知各项手术步骤,器械应该分开放置⑿,手术中应严格按无菌要求传递手术器械,提高传递效率。各专科手术护士应尽量固定,避免经常调换人员,医师与护士相互熟悉,能够密切配合医师及时完成手术,缩短手术时间。⒀ 2.4手术器械、敷料灭菌及使用
2.4.1手术器械、敷料首选高压灭菌,每包均用化学指示卡和化学指示胶带进行双重监测。2.4.2器械护士要保持手术台的干燥、整洁,若有污染或浸湿应重新更换敷料或加盖无菌巾,手术器械按手术程序分别置于器械升降台和器械车上,不可超出边缘,防止污染。按规范传递器械,传递器械不可过高,忌从术者背后传递器械或用物,锐利器械要妥善保管,小心传递。⒁使用后与未使用的器械要分别放置。持针器上的手术缝合针应保持尖端朝上,以免穿过敷料造成污染。对复杂手术或新开展手术,为确保手术顺利,器械及物品的准备上尽可能周到齐全,不同器械分别打包,手术中用什么开什么,防止器械台混乱,器械污染,不仅增加记数难度,而反复消毒又易加快器械的耗损。对时间长的手术,为防止空气中细菌逐渐沉降到暴露着的无菌器械台上,暂不用的器械可用无菌巾铺盖,减少空气污染。2.5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操作规程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条件。手术区域的皮肤消毒要正确,范围要足够。保持手术切口周围、无菌器械台敷料干燥,可使用防水手术薄膜及加层铺巾保护。切除感染病灶或空腔脏器前,先用纱块保护周围组织,防止液体外溢污染周围组织,污染的标本及器械要放在指定的盆内。对术中暂时不用的器械敷料要用无菌巾覆盖,用后的器械及时擦净血迹。手术人员要经常注意自己及他人有无违反无菌技术,发现后要立即纠正。加强手术技能的培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组织创伤、异物及死腔残留,减少术中切口感染的机会。手术室工作人员是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微生物的重要传染源。⒂手术人员穿衣、戴口罩、帽子不符合要求;手术衣浸湿、手套破损后不及时更换;外出时不更换外出衣,使皮肤上的鳞屑、内衣所沾带的细菌透过头发、潮湿的的手术衣、破损的手套进入手术野;咳嗽、喷嚏、呼吸、说话时使细菌排至空气中或通过飞沫直接喷出,污染手术野;手术参观人数过多,乱串手术间,都增加了手术切口感染的机会,应该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认真执行手术室的规章制度。⒃ 2.6加强手卫生管理
手术人员的外科洗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措施⒄。为规范刷手、洗手行为,将相关刷手、洗手步骤以醒目图文张贴在洗手视线范围内,起指导监督作用,并督促检查手术人员严格按照流程进行规范洗手,重点加强对实习生。⒅进修生的监测和管理。
3.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术后护理干预 3.1术后心理护理
患者在手术后,护士要主动热情地为患者进行服务,为患者摆放良好、舒适的体位,耐心地回答患者的各种疑惑19,消除其内心的顾虑。为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各种需求,并尽量满足。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术后伤口的疼痛20。为患者建立多种社会支持系统,共同鼓励患者。3.2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切口护理
切口感染发生的时间大多在术后7d—10d,个别发生较晚,在3周或4周。⒆术后及早换药可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⒇在术后3d—5d,当病人自述切口疼痛加重或减轻后加重,伴体温升高、脉快、白细胞计数增高时,应立即检查伤口。若出现红、肿、压痛或有波动感,即可证实已出现感染。在感染早期局部给予热敷、理疗或用抗菌素局部封闭可使炎症吸收消失;如有脓肿形成,应拆除局部缝线、敞开切口、安放引流管、定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敷料干燥,争取二期愈合。3.3规范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需短程、足量使用,不可作为常规措施而忽视无菌操作。在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已成常规,尤其重视术后的预防,而且预防用药物的选择以广谱、联合应用为主,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剂量和时间应根据病情而定。但是这种用药方式未必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相反不恰当的用药会导致机会致病菌和多重耐药菌的继发感染。因此,需要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正确掌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选择标准及用药剂量、浓度、使用注意事项,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3.4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患者抵抗力 术后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给予患者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对于进食消化功能障碍者,可经鼻饲管给予要素饮食,从而保证患者所需的热量及营养。切口渗液较多者,必要时可给予白蛋白和血浆支持。小结:降低医院感染、加强消毒监督管理已成为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口感染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导致切口延迟愈合、切口裂开,甚至引起全身感染。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重点增强医务人员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术中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环境管理,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参考文献】
[1]刘党胜,苗慧霞.浅谈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J].医学信息,2011,24(2):522—523 [2]赵桂芳.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3):73-74.[3]陈朝芝,黄启玲,陈霞.护理干预在消化道手术病人切口感染预防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1,9(3)758—759 [4]周瑜.手术前皮肤准备的改进与切口感染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8):211—212 [5]阮兰红'李兰英'刘金玲.围手术期低体温90例原因分析及护理.洛阳医学专报'2001'19(2):168.[6]李恭会,张志根,李新德.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低温及其影响.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1,21(5):204-205.[7]陈明律,阑尾炎术后感染的预防[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14):64—66 [8]尹晓波,钟小敏,童志兰.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中华护理杂志[J].2006,20(12):223—224 [9]刘丽华,魏全珍,张慧珍,等.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91—1092 [10]申玲,蒙玉莲.手术室的无菌管理与感染控制[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68—69 [11]黄宁,袁艳芳,李若琳,刘丽清.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体会.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2008,18(10):367—369 [12]陈爱初,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监控[J].护士进修杂志,2004,2(19):175—177 [13]邓利平,徐秀玲.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安徽医学,2007,28(3):263—264 [14]樊国峰,孟令权,赵娟,王增立,李冰冰,韩颖,朱军,刘创建.手术室环境及局部血运对开放骨折伤口感染率的影响.中国临床医生[J].2008,31(11):88—90 [15]李福宣,胡平,郭力克.与手术人员有关的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J].2008,13(22):113—115 [16]乔渝.普外科切口感染20例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J].2011,23(15):88—90 [17]赵彦萍.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管理措施.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J].2007,4(17):206—208 [18]郑晋华,康迎秀,刘密兰,杨翠萍,杨金凤,翼国萍.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护理研究[J].2009,32(8):301—302 [19]连文,刘成霞,郭华英等.舒适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1(6):799—800 [20]陆国超,李春雨.阑尾切除术减小切口感染的措施[J].海南医学,2008(S1):15 [21]王方毅,沈文娣.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2(5):576—577
第四篇: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及宫腔感染3例分析
【关键词】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是产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伤口感染是伤口有炎性浸润,局部红肿热痛,伤口处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是因子宫切口缺血坏死或感染致组织坏死,缝线脱落,切口裂开,引起产褥期大出血,可危及患者生命,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我科在2001年6月~2004年12月发生3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合并宫腔感染,现将此3例患者的发病原因、诊治过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32岁,以“停经9+个月,阴道流液2天”为主诉,于2001年6月24日入院。入院诊断:(1)胎膜早破;(2)宫内孕39+4周;(3)孕3产1;(4)LOA。入院后根据家属要求在口服抗生素的情况下给予小剂量缩宫素诱导宫缩,因缩宫素引产失败于2001年6月25日3 am在连硬外麻下行新式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中子宫切口无延伸,术后联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于术后第2天患者体温39℃,术后3天腹部切口红、肿,血常规示:WBC 16×109/L,给予腹部切口理疗,于术后第4天,切口左侧角有脓性分泌物溢出,阴道为血性分泌物,有臭味,遂给予腹部切口拆线、换药加宫腔灌洗,于术后14天患者切口愈合,病愈出院。例2,35岁,G2P1,宫内孕39+6周。因胎膜早破试产失败,于2003年6月5日2 pm在连硬外麻下行新式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术中子宫切口无延伸。术后给予联合抗生素应用。于术后第1天下午体温38.6℃,术后第3天查体:腹部切口无渗出、红肿、硬结,恶露量少,色暗红,无异味,宫底脐下2指,宫缩好,无压痛。血常规示:WBC 15.0×109/L。术后第7天腹部切口拆线,愈合好,但患者体温一直波动在37.6℃~39℃,术后第9天盆腔B超示:子宫体长径9.9 cm,后径5.6 cm,横径8.7 cm,轮廓清,宫腔显示清晰,宫内回声欠均,子宫前壁下段见一2.0 cm×1.3 cm等回声向子宫表面突出。术后第11天患者自动出院。于2003年6月24日以“剖宫产术后19天,腹部切口裂开30 min”为主诉入院。查体:精神差,腹壁切口裂开达前鞘,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溢出,子宫如孕3个月大小,宫口松弛,恶露脓性,有臭味。经过氧化氢及抗生素宫腔灌洗、腹壁切口清创换药及抗生素应用,经28天治疗,切口愈合出院。例3,22岁,G1P0,于2004年12月6日因胎膜已破,活跃期停滞于11 pm行新式剖宫产术,术中因胎头深嵌,由助手经阴道上推胎头,子宫切口无延伸,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1天体温38.8℃,术后第3天腹部切口红肿,给予理疗,血常规示:WBC 14.0×109/L。术后第5天腹部切口两侧角均有脓性分泌物溢出,遂拆除缝线,腹部切口裂开达前鞘,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妇科检查:宫颈口内有少量脓血性分泌物排出。遂腹部切口清创换药加宫腔灌洗,经26天治疗,腹部切口愈合,病愈出院。2 讨论近年来,由于剖宫产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麻醉方法的改进,抗生素应用以及围生医学优生学等方面的影响,使剖宫产广泛用于产科临床,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但是剖宫产术后感染率较阴道分娩者高5~10倍[1],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以及手术前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empirenews.page--] 2.1 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原因 多为综合性因素。妊娠晚期及临产后,生殖道原有的自然防御功能如阴道自净作用、宫颈黏液栓等均被破坏。胎膜早破,产程中多次肛查、阴道检查以及手术感染、组织损伤和大量出血,存在于周围环境或产妇阴道内的条件致病菌,羊膜腔中的病原菌大量繁殖,并从生殖道各创面侵入,引起局部或全身炎症改变。本文3例腹部切口合并宫腔感染患者均为胎膜早破、试产失败。其中1例又因胎头深嵌经阴道上推胎头,均明显增加感染机会。2.2 临床表现 腹壁切口蜂窝织炎常在术后24 h出现。患者的症状有体温升高,腹部切口皮肤颜色减退。腹部切口脓肿形成常于术后第4天出现局部组织红肿热痛。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常于剖宫产术后2~4周突然阴道大出血[2],子宫复旧不良,宫颈口松弛,可有脓性分泌物。本文报道的3例均表现为体温升高,子宫复旧不良,宫颈口松弛,恶露脓性。2例于术后4天出现局部组织红肿热痛及脓性分泌物溢出,1例术后19天腹部切口裂开,内有脓性分泌物溢出。2.3 处理 目前,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已引起临床普遍重视,即在剖宫产术前30 min~1 h给药,最迟在手术切开皮肤之前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切口感染一经诊断即应拆除伤口缝线,在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行清创术。局部用过氧化氢及抗菌药水冲洗,若合并有宫腔感染,可用一次性导尿管经宫颈口进入宫腔达宫底部,经导尿管推入过氧化氢及抗菌药灌洗宫腔,每天坚持换药,清创要彻底,观察腹部切口清创情况及宫腔分泌物的颜色和气味,酌情推迟换药时间。待宫腔分泌物为淡红色血性分泌物后可停止宫腔灌洗,仅做腹壁切口的清创换药,一旦腹壁切口无异常分泌物,即可在脂肪层撒入食用白糖,蝶形胶布固定腹壁切口,隔日换药,一般7天切口即可愈合。本文的3例病例,均忽略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造成了精神和经济损失,但经有经验的医师及时换药而使患者痊愈出院,未造成子宫切口裂开、大出血等严重后果。
第五篇:基层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296-01
近年来,由于医院感染引起的医疗官司娄见不鲜,如何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点,也是护理质量的核心问题。现结合十几年来护理实践对医院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一 造成基层医院感染的原因 医院管理不健全。基层医院领导不够重视,管理制度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的知识缺乏,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以致对有关规定只是成在形式上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制度和措施,没有做到有效监控和督查。2 无菌操作不规范,消毒隔离意识淡漠。平常各种注射、穿刺是基层医院日常诊疗护理工作的重点,由于相当部分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淡薄,消毒意识不强,不能自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以致于操作不正规,器材消毒不严,常可导致医院感染。3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基层医院缺乏抗生素的应用知识,由于经济利益及其他原因造成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认为所应用的抗生素越高档疾病就会好得越快,造成药物的耐药性,促使耐药菌株生长,引起菌群失调。医院的设备配置、布局不合理。目前许多基层医院重点科室和相关建筑不符卫生学要求,缺乏必要的水、污水及医疗废物的处理设备条件,医院不分污染和清洁通道。门诊、病房缺乏隔离区,不同病种同住一病区,传染病房无隔离条件和标志,造成病人到处乱串,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医用污染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合处理。夏天缺乏防蚊灭蝇措施。这些均可造成病菌的广泛传播而发生医院感染。
二 预防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领导加强责任心,完善管理体系,强化监控意识。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好全院感染控制规划和制度,制定全院护理的消毒隔离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加强隔离防护措施。隔离预防是防止感染因子从患者或带菌者传播给他人的一种十分有效措施:这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保护性隔离两个方面。患者隔离主要是对患者的衣食住行进行严格控制,减少病房探视时间和次数;医护人员的保护性隔离主要包括:必要时临床操作戴手套,使用隔离衣等;对所有侵袭性医疗器械的安全防护,对污物、毒物或感染过的单、巾的安全防护,工作后应加强对手的消毒。2)规范无菌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被锐器刺伤或刺伤他人。无菌操作前严格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无菌手套,抗生素现配现用,避免在局部有炎症的部位穿刺。3)规范无菌消毒。灭菌消毒是切断医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要规范病房地面、空气及医疗用具的消毒方法、时间和次数。切实到一人一换一消毒,对患者分泌物及医疗废物处理应是用消毒液浸泡或高压灭菌,然后集中焚烧处理。加强抗生素应用管理。严格控制抗生素。滥用是预防和治疗医院感染的当务之急,首先应注意选择药物的合理性;其次,严格掌握抗生素预防用药,局部用药和联合用药的指征;第三,加强药敏试验和血药浓度的监测,提高用药的合理性。
改善医院设备条件和布局。医院应做到布局合理化,各医院除应有必要的消毒灭菌设备外,还须符合卫生学要求做好污水、废水的处理设施,同时做好一次性医疗用物的处理。重点科室和相关建筑符合卫生学要求,污染通道和清洁通道分开,同一病种住一病区,夏天做好防蚊灭蝇措施。
医院感染涉及全院各科室各部门,感染的控制须全院参与。通过广泛宣传,使全院所有人员都参与到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这项工作中来,形成全院参与、人人监督,把医院感染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