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因素及对策研究[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22:4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因素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国际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学生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也呈现多样化。为了增强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社会、学校、教师等各方主体应当共同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动力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一、大学生学习动力现状

1.学习目标不明确。根据南昌理工学院对本科生进行的调查,从学生对“学习目的”的回答情况,6.71%的学生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报答父母”,4.08%的学生学习“设有特别的目的”。学生选择最多的是“找个好工作”,占到总样本的33.09%;其次才是“挖掘个人潜力实现个人的价值”和“专业有所成就”,体现出较强的功利倾向。

2.学习兴趣不强。很多大学生对现有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一部分学生不满意自己所学专业,认为课程与实际联系不大,没什么意思。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学习采取消极、无所谓的态度。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成绩“无所谓”,得过且过。

3.学风不良,厌倦学习、逃避学习。学生出勤率不高,逃课、旷课现象普遍,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上网聊天、玩游戏、打扑克等课外活动上。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还普遍存在,建设良好的考风和学风将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

二、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因素

1.主观方面。首先,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人生目标的短浅和功利。很多大学生在中小学时代受到”读书就是为了上大学”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进入大学前以考入理想大学作为唯一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认为考上大学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进入大学后未能及时确定学习目标,动机落差大。其次,大学生学习态度未端正,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很多大学生认识不到学习是为自己的将来而进行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是完善和发展自我的过程,相反却认为学习是为了混毕业、拿学位、找工作、赚大钱等,因此放松学习、无所事事。把学习看作最不需要努力的事情。再者,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多学生因为对所学专业不了解,或者遵从父母的意愿,或者受考分的限制,被调剂到其他专业等原因失去了选择理想专业的资格,所学专业很多是迫于无奈,并非自己所愿,由此产生了厌学情绪。

2.客观因素的影响。首先,就业的压力。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与年俱增,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有的学生尽管找到工作,但就业的质量也不高,专业不对口,工资待遇低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大学生觉得学无所用,知识和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直接影响学习的动力。其次,教育体制的问题。面对大量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有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怎样学,学什么;还有很多学生产生懈怠心理,逃避上课。目前的大学考试,学生只需要在考前突击复习即可通过;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平时是否学习并不重要,只要在期末进行集中复习就可以应付考试。教学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投机和侥幸心理,放松了对平时学习的要求。再者,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上课质量是影响其学习动机强度的重要因素。而目前部分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陈旧落后,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态度不认真,对教学投入的精力不足,上课古板、单调、索然无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学校学习环境不佳,学习氛围不浓。高校扩招后,教学设施建设滞后,满足不了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针对以上问题的主要对策

1.学生方面

(1)调整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是能正常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更要有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学生是敬业的、是乐群的、是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并接纳自己,能正视并满足自己的需要,生活有目标并能自控,能有效处理问题,培养共情与合作能力,有责任感,建立满意的人际关系,情绪愉快并基本稳定,对自己的环境具有高效而满意的适应。

(2)培养学习兴趣。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

(3)安排生活作息。多数大学生在学校住宿,而大学留给学生许多自由学习的时间,这些时间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世界的认识与理解,根据自己的好恶、特长、客观条件等,恰当地自己选择选一些知识,从而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2.学校方面

(1)改善学校条件。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完善实验、操作、练习设施,让学生有机会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其次,要注意教育资源分布均衡,无论是学校的精锐专业还是普通专业都应提供现代的教育教学设施和优良的师资力量,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以求达到各学院和专业强项更强,弱项变强。

(2)调整课程设置。高校应确定课程改革目标、原则、方向,划分课程群,组建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精炼教学内容,着重技能方法和能力培养,从课程设置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方面

(1)良好的教师风度。所谓教师风度,是指教师个人的精神状态、个性气质、思想品质、道德风貌、生活习惯、穿着打扮等方面,通过自己特有的语言举止,姿态动作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一种个性鲜明的神韵。教师的人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能直接地、形象地感染和影响学生,如果教师仪表整洁大方、精神饱满、热情认真、言行得体、自然协调,学生便会从内心敬佩,课堂上很容易出现宽松、活泼、认真、和谐的气氛,学生就会心情愉快、精力集中地认真学习。相反,如果教师因风度欠佳而使学生产生反感或轻视,那么课堂气氛可想而知。

(2)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正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外,教师用较好的授课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充分利用能使学生产生或增强学习兴趣的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内容生动、活泼和实用。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设计好导入、授课、高潮和结束每个环节,而不能随手打开书照本宣科, 久而久之必然产生学习倦怠,最终只留教师一人唱独角戏。

参考文献:

[1]柳芳.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08,(3).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较为普遍和严峻的问题。导致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来自社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应当着重从学生、教育体制、课程设置以及校园文化等多方面加强工作。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动力;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进行,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人才。在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背景之下,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但也存在着部分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混文凭的现象,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和高校教育质量。因而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一些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时间观念淡薄,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谈情说爱、上网玩游戏、打扑克等娱乐方面,而基本的学习时间却没有办法保证;厌倦学习,听课缺乏兴趣,上课纪律差,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甚至千方百计的逃课;无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计划,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以及怎样学习,作业抄袭应付老师乃至不完成作业的大有人在,并且考试时只靠突击。

二、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1.社会转型时期的消极因素对大学生求学思想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改善。但是同时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体制运行仍然不健全,社会上存在着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不公平和腐败的现象。一些商人知识文化水平虽不高但是通过非法手段牟取暴利达到了致富的现象,使得一些大学生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而社会不正之风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对前景感到迷茫。大学生择业就业机制尚不健全,就业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且在就业双向选择中常出现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一致,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态度。

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与频繁,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冲击碰撞。个人利益至上,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价值观逐步侵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的思想也渗透进来,严重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体系中,价值观占主导地位,价值观不够健全,对其他事物的看法也会出现偏差。”[1]由于文化的冲击,价值观念的不同,使得大学生在人生定位上出现了偏差,进而对大学生的学习认识,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2.教育制度的缺陷对大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度不高。应试教育造成学生精神上的贫困。“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处于‘贫血状态’,即既有的教育已经很难使广大青年获得足够丰富、正常的精神滋养,以帮助和支撑他们能够较好的应对自身成长过程中及前

进道路上遇到的问题。”[2]我国的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即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学生读书是为了上大学,上名牌大学的影响之下,被动甚至是强迫地学习,变成了学习的奴隶和考试的机器,一切与考试无关的东西,学校都会尽量减少和压缩。这样使得学生的内心世界出现严重的空位,兴趣、爱好、潜能和天赋等受到严重的压抑,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得其学习兴趣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得到削弱甚至扼杀。这种现象令大学生上了大学之后不知如何主动学习,没有自我发展的意识。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使得大学生缺乏危机感。“高等教育由于专业设置的多元化,专业水平的多层次性,各高校对学生的专业要求难以形成可供操作的量化标准。”[3]大学由于缺乏必要的淘汰率,形成了学好学坏一个样的环境,使得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高校的考核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与漏洞,考试时通常由任课老师出卷,复习课上划重点,而毕业论文的审核则只是走走过场。这使得学习认真刻苦与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拿到同样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没有任何的差别,这也造成了学生学习动力的不足。

大学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以及个别教师素质较差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当前大学教育课程设置功利性太强,人文精神不足,忽视了学生内在的主观需求。大学不仅应当培养有知识的人,而且应当培养有文化的人,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满足其价值追求,个性发展需要,使之具有远大的理想,广阔的胸怀,从而从深层次上激发学习动力。同时我国部分高校专业设置陈旧,高校在扩张时未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对专业结构,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知识面较窄,实践能力较差,无法符合社会的需要。少数高校的教师素养不高,教学方法上无创新,内容陈旧,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责任心不强,都较难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自身素质的欠佳使得大学生学习无自制力与抗挫力。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脱离了老师和父母的管教与束缚,感觉到自己是被解放了。新环境、新知识和新愿景不断激发学生对自身进行探索和思考,指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宽松舒适的氛围有可能使得一些学生只是沉浸在社团组织或其他活动当中,而没有将自己主要的工作即学习摆上日程,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得其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爱好,脱离了自己的主线。因而如果不能及时地对大学生加以引导,则他们就无法正确地进行自我管理,从而导致学习没有了自制力,荒废学业。

大学生处于风华正茂、青春年少的时期,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使得他们的情感日益复杂。学生不仅要学会独立生活,而且也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情感问题等。但由于中学时代的一切包办,只注重学习方面,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得大学生的抗挫能力越来越差。一旦他们遇到挫折时就会苦闷,怨天尤人,不知如何是好,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三、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

1.进行正面疏导,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远大的理想与目标是产生持久学习动力的主要源泉。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而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将小我置身于大我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市场经济的利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的需要,将他们的个人成才与自我价值的实现纳入到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的轨道上来,使二者统一起来。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危机意识教育,增强他们学习的紧迫感。

2.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办学体系是由国家统一计划和政府直接管理的,忽视了高校办学的自主权与社会和市场对高等教育的参与过程,从而将学生隔离起来搞教育,结果是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脱节,无法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高校应当加强调研,了解当前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与标准,根据需要设置相关的课程并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使得学校与社会紧密接轨,使大学生学有所成,将来能有用武之地,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公正、合理、有效的淘汰机制。淘汰机制是一种利益驱动机制。学生作为社会的个体,如果没有一定的淘汰机制,就会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慢慢地失去上进心,只是沉浸在安逸的环境中“消亡”。若处于竞争淘汰的环境之下,学习成就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紧密相连,则淘汰机制就有可能转化为内在的竞争意识而形成学习动力。在适当的淘汰机制之下能够使得我们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而在非淘汰的条件之下,我们却培养出大量名义上有文凭而实际上却不合格的学生。因而应该引进适当的淘汰机制,以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从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符合社会发 展的人才。

4.完善课程设置,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与质量。大学在必修课之外应该多为同学们开设一些选修课,使得大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学科,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更好地应对来自社会的挑战。学校应该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保证其前沿性,将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成果反馈给老师和同学,使得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能够了解自己所学领域的最新科技进展,从而激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教师在上课时不应该照本宣科,而是应该多与同学们互动,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学习和进步,结合一些实例引出所学的相关的知识,进行小组辩论等。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养成独立钻研的能力。

5.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宽松活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够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较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促进师生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保持学校的稳定。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学生受到感染会不由自主地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因而学校应该加大建设校园文化的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气息,增长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舞台,以便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6.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其进行职业规划与人生规划。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目标的缺失,即大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不能对自身进行很好的定位分析,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在大学期间,应该及早引导大学生了解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和要求,使大学生能够尽早地进行人生职业规划。通过职业规划,使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并发现自己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的不足,调动大学生完善自我的愿望,增强学习的动力;并通过对职业的调查了解,发现自身与理想职业的距离从而为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去做各种准备,使得其具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总之帮助大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可以增强学习的有序性,使得大学生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

高等教育阶段的生活即大学生活是人生旅途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人生方向。学生学习动力的加深使得他们能够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从而能够在大学期间获取能量积累资源,进行专业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并根据社会的需要适应环境,提高自我素质,成为社会所欢迎的人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增强同样有利于保证高校的教育质量,促进高校的发展,因而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的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学习动力不足的 原因及对策

我常想其实人天生就是爱学习的,小的时候学习走路、说话,学着叫爸爸妈妈,这不需要父母强行要求,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对学习的看法或感受在逐渐地发生改变,由以前对学习的热爱到对学习的冷淡再到后来对学习的厌倦,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每个人都有求知的渴望,都有学习的愿望,可是为什么很多学生会慢慢地丧失学习的热情,把学习看作对自己快乐的剥夺呢?孩子学习的兴趣是怎样消失的?如何在他们学习动力下降时提升他的学习动力?在学习动力消失前做好预防工作?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深思和研究。

一、中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制约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有以下一些表现:

1.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既无长期目标 , 也无近期目标 , 对自己在高中期间以及每学年、每学期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要求很少考虑。怀疑自己是否需要学习,或者怀疑学习某些知识是否必要。

2.无成就感 , 无抱负和理想 , 无求知欲和上进心。既对学校制订的各种奖励措施没有兴趣 , 也对各种惩罚措施没有压力和紧迫感。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缺乏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总体上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 所以也不可能努力地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兴趣的中心不在学习上,对学习消极应付。具有这种表现的中学生大部分是学业不良者。他们不但觉得学习没有必要,厌倦学习、逃避学习。更认为学习简直就是活受罪,是苦差事,因此上课不听讲 , 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抄袭作业。认为考试就是让自己丢丑。所以在学校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大都是与学习无关的奇闻轶事、影视明星、青春偶像、歌坛新秀、玩游戏机、去影视厅、打架斗殴,干出违反纪律、迟到、旷课、早退,甚至蜕变为品德不良者。恶性循环,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既有社会上的客观背景,更有学生自身和学校、家长的主观原因。认识这些背景,了解农村中学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的深层原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对策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重要的意义。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公民。

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冲破困难后体会成功,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战胜各种问题的勇气和毅力,对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有重要意义。

针对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修复学生内心情感系统的发动机。

(一)通过激发中学生的理想目标,打开他们的心锁。

如果心中没有目标,没有梦想,就像走路的人,不知道目的地,越走越消沉,越走越懒散。高目标、低要求,让学生把大目标化解成可胜任的小目标,跳一跳,够得着,不断强化胜任感、成就感,从而燃起自信的火焰,重新启动发动机。要加强对中学生成就发动机的教育。追求成功使人振奋、积极进取、乐学好学,学习效果就好;回避失败使人忧心仲仲、焦虑压抑、消极被动、怕学厌学,学习的效果也就不好。因此,中学生应以学业进步、求知成才为奋斗目标,而不应以考试过关为学习目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发动机。

(二)“以德促学”,激发学习动力。

1.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要懂得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不能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学习是自己的事,不应该由教师、父母替自己负责,通过体验,唤醒学生心中的“责任感”。要让责任感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命的组成部分,成为自觉的行为,成为潜在的内部动力系统。使学生将已养成的责任感迁移到各种活动中并内化为自身品质,使学生能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自我平衡、自我调控能力,具有强烈的“自立、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学生责任心强,做任何事情都很自觉、认真、负责,做事情就容易成功。呼唤学生的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让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他们心中播种责任心,给学生一个信念——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教育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学生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学习,努力做好作为学生应做的每一件事情。2.使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唤醒学生心中的爱。懂得父母之爱的博大、无私,让每个学生“爱”的幼苗在内心长大,学习动力训练就是要唤醒学生心中的那份爱。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显示为感恩的行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科目,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可以由此引发出良好的学习效果;迁移到渴望回报父母,又会激发用一流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的需求,使它变为学习的内在力量。

3.健全学生的人格。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自己高度的学习责任感,使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自己强烈的愿望。我们在以德促学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上进心。当学生的追求进取心成为他们内心的需要,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学生树立“以学习为荣”的意识,自觉地见贤思齐,勤奋不辍;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培养学生“不迷信、不盲从”的探索精神,使他们终身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增强学生人际沟通、合作的能力。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能顾及他人心中的感受,再加上不懂得看别人的优点、长处,缺少包容心,总是带着嫉妒、自私的性格特点,只能使自己的人际圈越来越小,从而使自己缺少朋友,导致情绪状态不佳,影响学习动力。通过调查,让同学们在“快乐、学业、友情、家庭、健康”中,选择一项对自己最重要的选项,尽管只是假设,但学生们落笔的时候还是感到心情沉重。在以往训练中,几乎所有成年人都把家庭和健康列为首位,出人意料的是,这些高中学生却多把友情列入首位,甚至为此不惜放弃极重要的其他四项。由此可见友情对高中学生的重要性。因此,缺少友情,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心情,心情影响到学习动力。

(四)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方法不当严重影响学生的源动力。有的学生想学好,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又缺少科学的引导,耗费了时间,成绩并不理想,久而久之,会产生自我否定,产生挫败感,丧失自信心。学习不是简单的“做题”、“背”就可以了,在学习中找不到快乐,就是不得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各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感悟与体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学习策略。学生自身要强化学习策略意识,积极主动构建自己懂得学习策略。学校教师在强化学习动力指导中,要特别关照那些智力一般的学生,对他们的努力与勤奋着重给予鼓励和信任,用以引发及强化他们内在的勤奋性格和顽强毅力。要让学生知道,勤劳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智力发展中能起到以“勤”补“拙”的特殊作用,持之以恒同样可以使他们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五)增强耐挫力,激发上进心,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碰到一点挫折、困难就恢心、退缩是意志脆弱的表现,接受挑战,锲而不舍,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能化苦为乐,百折不挠,享受超越自我的快乐,坦然面对累与苦,就会发现一个强大的自我就诞生了。重塑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自信是人成才的第一要素,面对学业,坚信“我能”而不是我“不能”或“让我试试”,让学生放大自己的长处,善待自己的不足。通过体验活动,找到我是独一无二的感觉。我也有很多的优点,学会赏识自己,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找到胜任感、成就感,从而把失去的自信一点点找回来。让学生们懂得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现在的不够优秀,并不代表永远不够优秀,要学会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寻回梦想,重新启航。

“育人”教育强调的是,不仅能达到增加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把这种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一种现实的能力,真正使知识内化,并通过外化表现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为社会培育合格人才。

数学教育研究只有深入具体的场景——数学课堂,直面实践,才能把握现实问题,并在实践中张显已有数学教育理论的影响力,在课堂中研究属于数学教育自己的问题,在实践中形成数学教育理论。问题——始终是我国数学课堂分析的聚焦点,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数量和类型是影响课堂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构成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教材,从认知的角度考察有效的数学课堂教与学运行的主动力——问题。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研究正是在考察大量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教学用问题”概念,并运用复杂性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归纳、并总结出影响数学课堂学习研究的课题——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研究。教学用问题和问题链是影响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启动、维持和“动态——生成”的动力源。本研究是在研课的基础上,对录象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首先对教学动力和学习动力进行了一定的前提性思考;然后基于数学课堂现实,对数学课堂教学系统的演化过程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理论,构建出“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教与学分析框架,并用分析框架对五个案例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提出优化“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的组织教学原则。主要成果: 1.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的特征探讨 “流变的特征—意向性,障碍的特征—穿透性,环境的特征—情境性,本质的特征—实质性,动力的特征—问题性,方法的特征—启迪性”等六大特征是从数学思维的角度对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的描述,并提出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是一个“自相似系统”。2.提出三级三维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 三级三维动力系统的“启动”、“维持”与“意向——生成”是对数学课堂学习动力过程的描述,是本研究的特色。3.“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分析框架 “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的课堂教与学分析框架是本研究的成果,框架是在思考现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欲将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研究有效地落在实处,整体的融合性、动态的生成性和问题的驱动性是本分析框架的特点,准备变量、预设变量、过程变量与成果变量作为分析变量。4.教学用问题、问题链的研究与“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优化的组织原则 元认知提示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导向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唤起性问题、判断性问题构成了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运行的“教学用问题”,它们有机的结合组成了有效课堂教与学的问题链。“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优化的组织原则是回归实践的研究。【关键词】: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 分析框架 教学用问题 问题链 组织原则

高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调查及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带的高二年级,班里有一个孩子成绩很不好,尤其是英语,孩子人品没的说,只是学习态度很成问题,常常是作业不交,上课睡觉。与他交谈,很直接的告诉我,我不想学,上高中只想读一个专科(三科总分150分)。当我问起他,为什么只想读专科时,孩子告诉我,因为专科读三年,本科需要四年,虽然他知道本科学历比专科学历珍贵,但他不愿意多读一年书。当时我很诧异,因为就我对他的了解,他绝不会是因为考不上而吃本科的酸葡萄。之后,我和家长坦诚的进行了沟通,在沟通中我了解到,孩子小学时曾当过三好生,是那种做不完作业急的直掉眼泪的孩子,但是初中阶段就明显的学习动力不足,那么,上高中有这样的想法真的不让人意外。

以上所述的仅仅是学习动力不足一个例子,多年的班主任经历不可能不接触一些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这种动力不足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常想其实人天生就是爱学习的,小的时候学习走路、说话,学着叫爸爸妈妈,这不需要父母强行要求,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对学习的看法或感受在逐渐地发生改变,由以前对学习的热爱到对学习的冷淡再到后来对学习的厌倦,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每个人都有求知的渴望,都有学习的愿望,可是为什么很多学生会慢慢地丧失学习的热情,把学习看作对自己快乐的剥夺呢?孩子学习的兴趣是怎样消失的?如何在他们学习动力下降时提升他的学习动力?在学习动力消失前做好预防工作?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深思和研究。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动机:(motivation):激发、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动机对个体的行为和活动有引发、指引、激励功能。动机涉及三方面的问题:

①引发行为的起因是什么?②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③维持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2、学习动力: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又称学习动机,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习动力的主要内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习动力的欠缺是许多学生失去学习信念,丧失学习兴趣,或自暴自弃或游手好闲的根本原因。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是教育的缺憾!为此,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对于学习动力都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的成果。

一方面,在研究的思路上,东西方学者出现了分歧。西方学者一般以某种动机理论为依据,从个体活动的角度研讨学生从事学习的原因,认知论主张学习动机的产生是由于学生生活空间失去平衡的结果,如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认为,学习行为取决个体所处的心理场,即心理互动的空间,也就是“心理动力场”,它“主要有个体的需要及心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组成”。归因论以认知观点对学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原因作解释。诱因论则提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受一时性因素的影响,如奖赏与惩罚,赞扬与批评等。而本能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发自内在的冲动,如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主张“本能内驱力是一种动力”等等。我国学者则明确提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如林崇德提出“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获意向,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动力。”

另一方面,有学者从情感角度研究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即情感动力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力教育必须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效果就大;情绪低落,效果微小。只有依靠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

目前,现已存在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我们结合当今时代特点,研究高中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提供了思路。

三、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们远郊区县的学生中,尤其部分村子拆迁后的高中生中普遍存在学习毫无目标,怕吃苦,没恒心,对自己没信心,被动学习,厌学情绪等比较严重的学习动力缺乏问题。学习动力缺乏令老师和家长感到非常棘手,同时也令学生本人感到很痛苦。这种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必然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进而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障碍,这还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它会导致学生形成自卑,懦弱之类的个性特征,给他们的心理和人格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使他们不能很好的面对困难,更谈不上积极融入社会。面对这种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动力的研究,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重要意义。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重要的意义。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公民。

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冲破困难后体会成功,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战胜各种问题的勇气和毅力,对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有重要意义。

第四篇:当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0-09-05 12:52来源:中国大学生在线 作者:牛凤燕 点击: 270次

学习动力是激发学习、维持学习并将学习导向某一目标的原动力,是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学习动力对学习行为起导向作用。一旦学习动力不足,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行为难以持续。然而,当前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奋斗目标模糊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

大学生如果缺乏学习动力,就将失去为理想奋斗的航向,必将踌躇不前或一无所成。新时期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存在诸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进人大学后没有及时确定学习目标,心理落差大。进人大学前以考入理想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缺乏长远目标,因此,虽然学习动机非常强烈,但却属于狭隘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很多同学一且考上大学,实现近景目标,就进人了“动力真空带”,出现厌学情绪。此外,进人大学前由于繁重的学业负担,没有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的特长和业余爱好,进人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于是就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迫切的想锻炼自己在其它方面的兴趣爱好,而对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

2、大学前后学习模式的巨大差异,部分学生学习适应困难。大学前后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入大学前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相对比较被动且有章可循;而大学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具有独力思考和研究学习的自觉性。大学里课程门类多、课时多,教师讲课又不拘泥于一本教材。这样一来,对于依旧沿着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学生便产生了学习适应困难。加上大学教师与学生课后对话少,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致使疑难问题越来越多,部分学生无法听佳授课内容而产生苦恼,对学习失去信心。

3、专业思想动摇,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失去信心。学生在入校前,填报志愿非常茫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读的专业并非自己所选择的理想志愿,对所学专业、发展目标、就业前景等了解甚少或者一无所知,更谈不上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学习了。所以在学习上常显茫然和被动。调查显示,学生所读的专业是否自己选择,对学生在校时的学习状况影响较大:凡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由自己选择专业或由父母提出参考并指导其选择专业的学生,进人高校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放松学习,认真努力学习各门功课,往往能取得好的成绩;而由父母做主,或经学校调剂的学生,进校后其学习成绩一般较差,也最容易出现降级、退学、转专业等情况。

4、就业的困扰。自2002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与年俱增,从2008年的550万,2009年的超600万,到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630余万。在社会需求与往年基本持平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严峻。面对这一现状,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困扰越来越突出。有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比较普遍地认为自己在大学中并没有掌握实用的知识,埋怨学校没有教会他们更多适应市场所播要的技巧和能力,因此极易产生茫然、不知所措的消极情绪。

针对当年大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目标不明确的现象。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1、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引导他们及时确定高尚的远景性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理想。一年级是大学阶段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学新生入校后,学校领导、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以及专业老师都应该及时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聘请知名教授、青年学者为新生开设系列讲座,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民族贵任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使社会和教育的外部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内部孺要,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远景性学习目标。

2、创造全员育人的学校环境,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教育与加强理想教育同样重要,提高教学效果,主要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人手,要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多样性,教学难度应该适中,使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学方法上,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从单纯“知识传授型”向“综合思维能力训练型”转变,培养学生对所讲授学科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3、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思想教育。如果说理想教育是帆,那么专业教育就是桨,它在学生的大学生涯中起着不可取代的导向性作用。一方面,学生入学后,学校及时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专业前沿知识以及就业前景等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为今后大学的学习打下方向性基础;另一方面,学生所在学院的学生工作人员和专业负责人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过程性的专业思想教育,避免学生因专业思想动摇而产生的学习倦怠、学习目标不明等消极情绪。

4、学校结合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目标体系。学校应善于将国家、社会需要和大学生个人发展实际需要有效的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目标体系一般可由强制目标和激励目标组成。强制目标包括教学大纲、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毕业和取得学位证书必需完成的要求等等,它是大学生需要在大学时期的不同阶段予以完成的短期目标,作用在学生身上体现为一种压力,因此设计强制目标要注意难度的选择,难度过大容易使学生气馁,失去信心;过于容易又不能对学生构成压力,发挥不了作用。所以目标设计要根据大学生实际情况,赋予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跳一跳才能达到。激励目标一般表现为一种主动进取的精神,具有长期性和导向性。此目标体系应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应与时俱进地给予修改调整。设计目标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原则,学校与学生充分互动、反复讨论,学生参与目标体系的制订。这一目标体系的制订,使学生一进大学就明白在校时期的阶段目标,一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目标引导;另一方面,使学生可以运用目标管理法对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实施目标管理,结合其内在学习需要,充分发挥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主动利用好外部有利条件,从而有效增强学习动力。

5、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面对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人的新形势,学校除了不断拓宽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努力构建起“一个目的、一个基础、一个手段”的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更好地促进这部分大学生成功就业。首先,就业指导要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的,即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获得求职择业能力和面向社会的生存能力;其次,就业指导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即学生个人应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最后,就业指导要以持续改进过程为手段,即必须针对大学生可塑性强、自主意识强等特点,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通过科学的持续改进的方法,引导他们积极地去解决一个又一个与就业有关的问题,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引导学生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克服学习动力不足带来的懈怠情绪。

第五篇: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及对策

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及对策

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如何围绕“育人”这个中心,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所有学校都必须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着力从中学生的学习动力的角度,调查研究影响中学生学习动力的各种外在和内在因素,以及学习动力状况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深远影响。以期为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找到一把开启“发动机”的金钥匙,帮助中学生增强学习动力。

一、中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制约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有以下一些表现:

1.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既无长期目标 , 也无近期目标 , 对自己在高中期间以及每学年、每学期究竟要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要求很少考虑。怀疑自己是否需要学习,或者怀疑学习某些知识是否必要。

2.无成就感 , 无抱负和理想 , 无求知欲和上进心。既对学校制订的各种奖励措施没有兴趣 , 也对各种惩罚措施没有压力和紧迫感。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缺乏的学生由于对学习总体上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 所以也不可能努力地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兴趣的中心不在学习上,对学习消极应付。具有这种表现的中学生大部分是学业不良者。他们不但觉得学习没有必要,厌倦学习、逃避学习。更认为学习简直就是活受罪,是苦差事,因此上课不听讲 , 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抄袭作业。认为考试就是让自己丢丑。所以在学校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大都是与学习无关的奇闻轶事、影视明星、青春偶像、歌坛新秀、玩游戏机、去影视厅、打架斗殴,干出违反纪律、迟到、旷课、早退,甚至蜕变为品德不良者。恶性循环,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既有社会上的客观背景,更有学生自身和学校、家长的主观原因。认识这些背景,了解农村中学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的深层原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对策

针对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修复学生内心情感系统的发动机。

(一)通过激发中学生的理想目标,打开他们的心锁。

如果心中没有目标,没有梦想,就像走路的人,不知道目的地,越走越消沉,越走越懒散。高目标、低要求,让学生把大目标化解成可胜任的小目标,跳一跳,够得着,不断强化胜任感、成就感,从而燃起自信的火焰,重新启动发动机。要加强对中学生成就发动机的教育。追求成功使人振奋、积极进取、乐学好学,学习效果就好;回避失败使人忧心仲仲、焦虑压抑、消极被动、怕学厌学,学习的效果也就不好。因此,中学生应以学业进步、求知成才为奋斗目标,而不应以考试过关为学习目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发动机。

(二)“以德促学”,激发学习动力。

1.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要懂得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不能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学习是自己的事,不应该由教师、父母替自己负责,通过体验,唤醒学生心中的“责任感”。要让责任感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命的组成部分,成为自觉的行为,成为潜在的内部动力系统。使学生将已养成的责任感迁移到各种活动中并内化为自身品质,使学生能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自我平衡、自我调控能力,具有强烈的“自立、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学生责任心强,做任何事情都很自觉、认真、负责,做事情就容易成功。呼唤学生的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让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他们心中播种责任心,给学生一个信念——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教育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学生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学习,努力做好作为学生应做的每一件事情。

2.使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唤醒学生心中的爱。懂得父母之爱的博大、无私,让每个学生“爱”的幼苗在内心长大,学习动力训练就是要唤醒学生心中的那份爱。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显示为感恩的行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科目,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可以由此引发出良好的学习效果;迁移到渴望回报父母,又会激发用一流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的需求,使它变为学习的内在力量。

3.健全学生的人格。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自己高度的学习责任感,使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自己强烈的愿望。我们在以德促学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上进心。当学生的追求进取心成为他们内心的需要,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学生树立“以学习为荣”的意识,自觉地见贤思齐,勤奋不辍;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培养学生“不迷信、不盲从”的探索精神,使他们终身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增强学生人际沟通、合作的能力。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能顾及他人心中的感受,再加上不懂得看别人的优点、长处,缺少包容心,总是带着嫉妒、自私的性格特点,只能使自己的人际圈越来越小,从而使自己缺少朋友,导致情绪状态不佳,影响学习动力。通过调查,让同学们在“快乐、学业、友情、家庭、健康”中,选择一项对自己最重要的选项,尽管只是假设,但学生们落笔的时候还是感到心情沉重。在以往训练中,几乎所有成年人都把家庭和健康列为首位,出人意料的是,这些高中学生却多把友情列入首位,甚至为此不惜放弃极重要的其他四项。由此可见友情对高中学生的重要性。因此,缺少友情,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心情,心情影响到学习动力。

(四)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方法不当严重影响学生的源动力。有的学生想学好,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又缺少科学的引导,耗费了时间,成绩并不理想,久而久之,会产生自我否定,产生挫败感,丧失自信心。学习不是简单的“做题”、“背”就可以了,在学习中找不到快乐,就是不得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各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感悟与体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学习策略。学生自身要强化学习策略意识,积极主动构建自己懂得学习策略。学校教师在强化学习动力指导中,要特别关照那些智力一般的学生,对他们的努力与勤奋着重给予鼓励和信任,用以引发及强化他们内在的勤奋性格和顽强毅力。要让学生知道,勤劳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智力发展中能起到以“勤”补“拙”的特殊作用,持之以恒同样可以使他们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五)增强耐挫力,激发上进心,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碰到一点挫折、困难就恢心、退缩是意志脆弱的表现,接受挑战,锲而不舍,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能化苦为乐,百折不挠,享受超越自我的快乐,坦然面对累与苦,就会发现一个强大的自我就诞生了。重塑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自信是人成才的第一要素,面对学业,坚信“我能”而不是我“不能”或“让我试试”,让学生放大自己的长处,善待自己的不足。通过体验活动,找到我是独一无二的感觉。我也有很多的优点,学会赏识自己,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找到胜任感、成就感,从而把失去的自信一点点找回来。让学生们懂得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现在的不够优秀,并不代表永远不够优秀,要学会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寻回梦想,重新启航。

“育人”教育强调的是,不仅能达到增加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把这种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一种现实的能力,真正使知识内化,并通过外化表现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为社会培育合格人才。

下载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因素及对策研究[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因素及对策研究[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对策

    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对策(一)通过激发中学生的理想目标,打开他们的心锁。 如果心中没有目标,没有梦想,就像走路的人,不知道目的地,越走越消沉,越走越懒散。高目标、低要求,让学生把......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原因及措施(大全5篇)

    主要原因: 1、进人大学后没有及时确定学习目标,心理落差大。进人大学前以考入理想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缺乏长远目标,因此,虽然学习动机非常强烈,但却属于狭隘的近景性......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①时间观念淡薄,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谈情说爱、上网玩游戏、打扑克等娱乐方面,而基本的学习时间却没有办法保证; ②厌倦学习,听课缺乏兴趣,上课纪律......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与对策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与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头痛的问题是:现在学生的学习动力越来越感到不足,教学效果不明显,但没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将这个问题的原因和解......

    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 要 文章以大学生自主学习为研究主题,将大学生自主学习从主体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三个维度作考察。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不佳,在从能......

    当代大学生精神动力不足的原因极其对策思考

    班别:外语院10级英教四班 姓名:邹楚敏 学号:2010154432 当代大学生精神动力不足的原因极其对策思考 摘要:当代大学生存在着精神动力不足,究竟何谓精神动力?是什么原因导致精神动......

    中学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中学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英山县第一中学 胡冰心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通过认真调查分析,总结归纳我认为学生情况可以分为以......

    中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原因及对策

    中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原因及对策 ---《教育心理学》感想 在当今教育改革与转型的背景下,在学生因各种原因学习动机有所下降的情况下,重拾这本大学时期的课程《教师心理学》,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