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洼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总体安排
大洼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总体安排
“十一五”期间我们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难点、重点,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人事劳动监察力度,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多方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向海发展、富民强县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制订好“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对于实现我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将“十一五”期间工作情况和“十二五”时期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
1、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积极开创引进人才绿色通道,通过完善政策制度建设,开展人才服务活动,引进国外优秀智力人才等措施,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到大洼,为盘锦辽滨经济区开发建设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年来为我县工业、农业、化工、水产等方面引进了急需的国外专家50余人,为辽滨经济区及各行业引进各类人才200余人,进一步完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规范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和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
人员的人事代理服务。五年来共为1000余名毕业生办理了人事代理手续,对日本、韩国、新加坡劳务输出60余人,代办专业技术职称200余人。
2、公务员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局严格执行公务员管理制度,加强了公务员调(转)任、奖惩任免、辞职辞退、年度考核等工作,公务员队伍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一是加强公务员培训、考核及管理工作。按全省公务员培训计划的要求,每年对全县公务员进行培训。五年来,共培训学员4000余人次,奖励对我县建设发展有特殊贡献公务员90人。
二是建立公开招考制度,严把事业单位进人入口关。严格执行公开招聘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确保将优秀人才选拔进来。五年来,通过公开招聘考试为县直事业单位及乡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10名。截止2010年末已有10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参加了公开竞聘考试。
3、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我局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组织职称评聘工作,确保评聘工作质量。坚持贯彻公正、公平和综合评价原则,坚持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聘任的主要依据,突出业绩、贡献和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工
27555人,同比增长2.18%。五年累计开发就业岗位80000个。
2、劳务输出
2006年,全县劳务输出4224人,2010年劳务输出9855人,同比增长2.33%。五年累计劳务输出共计36549人,其中省内35673人,省外666人,境外210人。
3、就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发展,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
以农民工为重点,集中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五年来,累计培训54017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1324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23275人,在岗14072人,新成长劳动力3422人。创业培训2131人,扶持带动就业2073人。
4、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创业扶持成绩显著
将创业扶持工程列入民生工程,落实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政策,为各类人群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提高了创业成功率,五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789万元。
5、加大就业援助工作力度
将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列为民生工程。依托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劳动力基本状况,重点掌握4050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城乡零就业家庭及其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愿望和基本生活等情况,开展了“春风行动”等专项就业援助活动。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3933人。
5、医疗保险。“十一五”期间,医疗保险参保范围逐步扩大,初步实现了全民医保的目标。截止2010年,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2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 5.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 65-85 %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4.5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70%-8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 10.5 万元。
6、工伤保险。进一步完善了业务经办、工伤认定等工作制度,通过在高危行业强力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有效地维护了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权益,到2010年参保人数达到 23857 人,共征收工伤保险费911万元,累计支付工伤人员及遗属工伤保险待遇392万元。
7、生育保险。“十一五”期间,启动实施生育保险制度,截止2010年,参保人数达到15584人,基金收缴 336.5 万,支出81.4万元。
8、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从2010年7月份开始,全县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通过信息普查、宣传政策等环节的工作,我县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目前已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对58316人参保对象全部进行了信息登记,现已进入参保缴费阶段。1737名年满60周岁的退休人员已领取了退休金。
(四)依法维权取得了新进展
人,专业技术人才要达到18000人(其中,高级职称1800人,中级职称5400人,初级职称10800人),农村实用人才2000人。
(二)公务员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大力推进全县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工作。坚持依法培训,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二要切实加强对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三要加强公务员管理各项工作。加强公务员调任转任、辞职辞退和申诉控告等项工作。四要建立公务员下基层锻炼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公务员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接受锻炼,增长本领和才干。
(三)就业方面。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满足广大劳动者在就业和增加收入方面的愿望,不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改善就业条件,优化创业环境,努力降低失业率,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机制,建立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规范化的就业援助机制。健全和规范城乡统一、运行有序、管理科学的劳动力市场,到“十二五”期末,全县新增就业人口要达到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实现普惠制就业培训10万人,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左右。
第二篇:大洼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总体安排
大洼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总体安排
“十一五”期间我们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难点、重点,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人事劳动监察力度,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多方面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向海发展、富民强县夯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制订好“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对于实现我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将“十一五”期间工作情况和“十二五”时期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十一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工作总结
(一)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
1、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积极开创引进人才绿色通道,通过完善政策制度建设,开展人才服务活动,引进国外优秀智力人才等措施,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到大洼,为盘锦辽滨经济区开发建设服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年来为我县工业、农业、化工、水产等方面引进了急需的国外专家50余人,为辽滨经济区及各行业引进各类人才200余人,进一步完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能力和业绩作为聘任的主要依据,突出业绩、贡献和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工作。全县事业单位重新设置了1968个专业技术岗位,其中县直事业单位1265个岗位,乡镇事业单位703个岗位,目前全县县直事业单位已全部完成受聘上岗工作。
4、工资福利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是全部及时完成了对乡镇教育事业单位改革中接收的2893名乡镇中小学校教职工的工资审核发放工作,乡镇教师工资实现了由县财政局统筹统发。二是全面启动了我县工资制度改革工作。我县的工资套改工作基本完成,已登记公务员和离退休人员部分的工资已经全部发放完毕。三是完成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晋升的审批工作。共涉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6380人。四是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公务员津贴、补贴第一步和第二步规范的相关文件精神,完成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及乡镇津贴补贴的规范工作。五是根据市考工办要求,组织实施了2007、2008、2010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晋升技术等级的考试工作,共有2132人参加了工人技术等级晋升考试。
(二)劳动就业开创了新局面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一五”期间,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关于促进就业的相关要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县社会和谐稳定,各项政策措施得到很好落实。
风行动”等专项就业援助活动。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3933人。
6、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及再就业
五年累计再就业优惠证发放10580人,持证灵活就业3215人。
(三)社会保障实现了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稳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1、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截止2010年,参保360户,参保职工36695人,比2006年增加12041人,基金征缴9025万元,其中征缴统筹金5769万元,个人账户3256万元。
2、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截止2010年,参保332家,参保职工11152人,基金征缴38456万元,其中征缴统筹金30709万元,个人账户7747万元,支付养老金48040万元。
3、农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截止2010年,参保职工130789 人,基金征缴 7482万元,支付养老金 34001万元。
4、失业保险。“十一五”期间,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2.4505万人,其中企业14505人,事业10000人。征收失业保险金2590万元,其中企业1499元,事业1091万元。累计支付失业保险待遇2479万元,其中,企业2447万元,
(四)依法维权取得了新进展
五年共年检企业2084户,涉及劳动者73214人,常规检查2198户,涉及劳动者 79851人。接待投诉举报案件250
件,处理劳动纠纷 11 起,立案 24 起,结案率逐年100%。累计追讨农民工工资 2062 万元,涉及劳动者5411人,责令退还劳动者抵押金47.2万元,督促补签劳动合同30932
份,稳妥处理重大突发事件8 起,累计下达整改指令书285
次,五年共收取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保障金3091万元。
二、“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工作安排 “十二五”期间,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化一业”和“争先升位”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统筹城乡就业,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人事管理体制机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人事人才方面。要着力做好人才引进及机制创新工作。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加强人力资源开发,规范人才市场管理,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到2015年人才总量要稳步增长,人才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人才整体环境不断优化,人才使用效果明显提高。全县具有中专以上
小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左右。
(四)社会保障方面。在全县范围内基本建立起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最大限度覆盖全县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努力实现保障形式多层次、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服务社会化、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参加各类养老保险人员要达到25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要达到8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要达到1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要达到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要达到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要达到1.5万人。各类保险基金征缴要达到5亿元,保险金发放要达到12亿元。
(五)劳动关系方面。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加大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的工作力度,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用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
大洼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如何在新形式下做好扶绥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
扶绥县引进优秀紧缺人才岗前培训班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拟)
李雪莹
2011年7月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首府后花园’建设为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而努力奋斗‛。这是中共扶绥县委书记蓝大煌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主题。该大会是建党90周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该会上,蓝书记充分总结了扶绥县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财政收入突破十亿大关;农业产业形成新特色,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工业经济取得新发展,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城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城乡面貌有效改善;商引资取得新进展,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迈出新步伐,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创先争优呈现新特点,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经济快速增长,扶绥县坚定不移的执行党中央及自治区的各项政策,全县经济快速增长,社会财富急剧增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民生建设,社会获得全面进步,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趋于完善,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社会保障工作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新形势特别是目前‚十二五‛规划即将开始执行的情形下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尤为重要。
一、扶绥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现状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以来,扶绥县社会保障工,随着我县综合实力的增强,县委新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高度重视民生建设,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进一步深入实业机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飞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此外,运用新技术建成了龙头瓜菜、昌平澳洲坚果、新宁养蛇等种养基地。上龙西瓜甚至成为享誉全国的品牌农业。2010年农民纯施科技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增加在科技和人才方面的投入,多渠道引进和开发各类优秀紧缺人才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我本身来说,就是县委县政府此次人才战略规划的直接受益者,从全国各重点高校引进一批人才,为扶绥各方面事业的发展起到带动性的作用。深化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广大农民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贵而发愁。同时在农村建立医疗卫生院,进一步方便农民能在自己家门口看病寻医。而在县城区域内,加大对县级医院的扶持力度,建设新大楼,引进新设备,吸纳新人才,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配臵。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城乡的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多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棚户区的改造的部分,实现人人都有基本社会保障。千方百计扩大了就业。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业岗,大力帮扶城乡零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城镇低收入家庭解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切实改善了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加强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人口是社会保障的最基础的影响因素,所以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联合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提升人口基础的降低和人口素质的提升。建立严格的人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人口政策。同时加强思想方面的教育和新思想的传播,解决了很大一部分新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加大了扶贫开
发力度。贫困,是阻碍一个地区和地方最主要的因素,人民的贫,带来社会的穷。社会的贫,带来人们的难。因此县委领导制定进一步的扶贫政策,大力引进科技与人才,到田间地头去给农民传道授业,改善农民以往只靠苦力和人力蛮干的状态,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带来新的经济增收点。同时拨发款项,进一步建设农村房屋建设和道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综上所述,扶绥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自建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指导和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各项努力工作下,各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于此同时我们也以不能忽视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当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体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全县人民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以发挥了积极的功能,尤其是对于经济的向前发展更是起到了支撑和保障的重要作用。当前,扶绥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民生活进一步得到保障,人力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优化,社会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结合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各项政策以及结合扶绥县本身的工作实际,总体来说,目前还有以下几方面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1、社会保障覆盖面相对欠缺。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关系到社会成员中有多少人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的权利,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扶绥县的覆盖面相对不够,社会保险的五个险种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如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的人相对较多。而失业和生育保险的却远远不及前两者。
2、农村保障水平相对薄弱。作为扶绥县来说,总人口44万,县城常住人口4万,这说明有90%以上的人口都处于资源
相对缺乏、消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过大的农村人口基数除了阻碍全县综合实力的发展以外还带来其他诸如就业、治安、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所以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必须从源头抓起。农村虽然已经建立了医疗卫生保障体制,但是相对县城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受到农民养儿防老的陈旧思想的影响,很多家庭私自弃女生男,造成性别比例失调。而对于养老保险体制,更多的人则是知之甚少。所以以上问题的突出,给农村社保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就业与失业矛盾比较突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是民生之基。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到我县的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当前,大批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因为缺乏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产生劳动强度大、均收入低、住宿条件差、生活水平低等问题。要解决好农民和城市之间的问题,必须要迎来改善农民工自身以及对社会所带来的一些相互之间的问题。而县城因下岗、转业等带来的失业问题也成为这个矛盾点上的更大的节点。从目前来看,县城很多的失业人员大多从事于小型车运输、摊点摆设等工作。这些工作虽然暂时解决了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它对城市容貌以及秩序混乱所造成的影响。所以,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就业与失业之间这种短时期内无法快速调和的矛盾要下大力气进行改善和整顿。
4、社会保障局管理正出门多。虽然我县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但是各项管理却相对杂乱。如各个险种的负责部门相互不清,造成群众办事麻烦,单位之间推脱责任等一系列比较现实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新形势下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不断探索新的社保管理模式
1、以人为本,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做到社会保障的全覆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更好的社保服务。目前因我县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告诉时期、各地区个方面还相对不平衡,因此社会保障也出现了严重的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甚至同一地区因经济状况不同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致使部分人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待遇,从一定程度上讲是社会的不公平,要全面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同时要改变过去的工作方式,以新型制度进一步做好城乡两个方面的社保工作。
2、改变层次,简化社会保障程序。目前,我县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较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个险种对应的五个保险机构,都从不同侧面做了同一领域内的很多重复性的工作,也给参保单位带来了繁杂的手续,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工作成本因此建议将劳动保障部门的五个险种尽快合五为一。
3、扩大视野,重点照顾特殊人群的社保工作。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体系要求我们社会保障不仅要保障所有人的各项权利和福利,更要很好的关注离退休人员、残疾人员、妇婴还有其他各方面的特殊人群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失业有救济、困难有帮扶。让所有人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同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做好自身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
1、合理设臵内设机构。简化部门,强化职能。保持群众办事的方便性以及自身资源的节约型。
2、优化配臵现有人员。在编制允许的基础上,保持人员不分流,保持机关和队伍的稳定。同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3、加强组织领导。内部设立独自的组别,分管各类事务,如方案起草组,负责该局的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的研究拟定工作。人事工作组。主要负责人事安排建议,解决部署人员安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综合组,负责工作的日常工作运转,协调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财产组,幅度则各项财务以及各项财务的分配方案等。
除上述几点以外,还应该做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各项纪律、建立和谐工作关系,等对于社会保障内部人员在几项要求和守则。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民生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特别是目前我县正处于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实施开局阶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作为社会保障局新引进的一名工作人员,我立志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振奋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各项工作。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在扶绥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势头下,社会保障工作建设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能够保持和扩大内需,从而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当然在这其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正确对待,迎难而上,积极做好各项社保政策的贯彻实施。
第四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年总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年总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年总结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局的关心指导下,我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总体取向,突出“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和谐至上、均等服务、正风肃纪”的工作思路,主动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进入全县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主动承担民生改善责任,求实求新,锐意进取,努力为建设“生态**、美丽家园”谋求民生福祉、提供智力支撑、筑牢稳定基石、夯实基层基础。全面完成了承担市政府下达给县政府的6大项53小项民生保障目标任务,10项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和市局表彰,6项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及市局、省厅、部委领导肯定性批示,15项工作被市级以上媒体刊物转载报道。
一、开拓创新,务实进取,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15年,我局革新工作理念、整合经办资源、创新工作方法,推行人社工作项目化落实、品牌化推进、单项制考核,圆满完成了各项民生保障和人才服务目标任务。
全面完成承担市政府下达给县政府目标任务。全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3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7%;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2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53%;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5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7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5%;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7.6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实现劳务收入11.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0%;全县五项保险累计参保20.86万人,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2.01亿元;社会保障卡申报制发卡16万张;组织招录各类人员312人,组织培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2000余人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到期结案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均达到100%;军转干部解困维稳、转业军官安置工作顺利推进。
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工作。人社部门十三五规划圆满完成;网箱取缔工作任务8月底前顺利通关;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顺利推进;省级示范仲裁院创建、创业型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圆满完成;“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扶贫攻坚定点帮扶工作精准对接。全年共争取项目资金20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25%;招商引资30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协助完成3000人次的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党建、计划生育“三结合”、创省级文明县城和国家级卫生县城、依法治县、信息宣传、组织人才、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思想、机关效能、统战、综治维稳、安全生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防邪、保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等各项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二、创新举措,自我突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突出民生为本,在谋求民生福祉上有新突破
就业创业工作深入推进。创造性地落实国家和省、市推进创新创业、扶持就业的政策措施,就业局势保持稳定。一是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深入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坚持实施“1+5+X”创建模式,不断完善创业孵化、担保融资体系,实施创业培训+产业项目模式,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落实大学生创业补贴49万元,倾力打造“众创空间”,“双创”氛围日益浓厚。二是大力援助重点群体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把“零就业”家庭、被征地农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成员作为促进就业重点,开展“每月一个援助主题、一次援助活动”和“高校毕业生招聘月”等活动,帮助102名大学生、1400余名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和稳定就业。三是不断提高就业培训质量。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行动,扎实开展职业培训进园区、进乡镇(社区),全面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培训各类劳动者3500余人,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培训后就业率达70%以上。
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我们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建筑行业参加工伤保险办法等新政策,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一是社会保险制度更加完善。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建立登记信息数据动态管理机制,全民参保登记率达99.5%。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22万人,参保率达91%。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保所有参保人员全部纳入大病医保范围。下调失业保险费率0.5%,缓解了企业下行压力。二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量质双升。深入实施五险统一征收,加强政策宣传,健全联动机制,充分运用劳动监察、社保稽核等手段,确保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城镇五险参保21万人次,征缴基金2.01亿元。三是社会保险待遇逐步提高。连续11年调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11146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64.33元;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月人均提高15元,达到75元;结合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待遇提高到966元/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达80%,居民医保报销比例达75%。四是社保基金监管规范有序。健全社保基金征缴、支出、管理、运营等社保基金监督制度体系,严格实行预留印鉴、“三方对账”等制度,实现全程监管。全面开展基金县级交叉检查和安全评估,严格执行社保基金存款优惠利率,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五是社保经办管理服务不断优化。下延58项人社经办业务到各乡镇,建立完善社会保险经办规程、运行分析和预警制度,强化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协议管理和医疗保险责任医师管理,开通定点医疗机构联网结算92家。
(二)突出人才优先,在提供智力支撑上有新成效
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我们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公务员考录、培训、奖励政策,落实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强化人才引进、培养、服务,人才质量明显提高。一是公务员队伍管理更加规范。全年录用公务员78名。举办公务员培训3期,培训公务员2000人次。二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围绕全县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5名高层次人才。推荐审批高中初级职称185人。三是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培训各类技能人才450人次,新增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75人、技师24人。
人事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们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一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公开推行。建立考官数据库、面试录音录像、“双抽签”等制度,把好招聘方案核报、笔试、面试“三关”,实行分级负责,加强分类指导,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2名。二是收入分配改革稳慎推进。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政策,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整基本工资标准和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工作,全面实施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三是人事考试安全推进。不断规范考试操作流程,努力提升人事考试组织监督水平,成功组织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等,无安全事故发生。
(三)突出和谐至上,在筑牢稳定基石上有新业绩
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我们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切实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一是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大力实施“春暖行动”“集体合同制度计划”,全面提高工资集体协议履约率,集体合同覆盖职工9500人,签订集体合同8692份,签订率达92%。二是强化主动监察执法。严格执行《**县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强对建筑企业的主动监察,打击恶意欠薪,为531名劳动者追回工资2816万元。积极构建大维权模式,从国土、住建等6个部门抽派人员组成农民工维权工作办公室,实行“四个一”工作办法,凝聚合力,化解矛盾。三是强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继续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实体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争创省级劳动人事争议示范仲裁院,全面优化仲裁程序,提高办案效率,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4件,结案率达100%。
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有力。我们牢固树立全员抓信访、全程保稳定的理念,积极推进信访源头化解。加强诉非衔接,完善“大调解”体系,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活动,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分析、维稳预警、积案化解,受理信访1100件人次,信访事项按时办结率100%。
(四)突出服务均等,在夯实基层基础上有新进展
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我们积极顺应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加快社会保障卡发放、应用。发放社会保障卡16万张,整合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管理等信息系统,完成社会保障卡应用试点,实现人社系统业务“一卡通”的目标。
基层平台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坚持惠民便民理念,深化推进县、乡、村(社区)人社基层服务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36个乡镇服务中心、93个村(社区)服务站规范有序运行,建成率96%,标准化规范化达标率85%。
(五)突出党风廉政建设,在锻造人社队伍上有新气象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忠诚、干净、担当,突出拧紧思想总开关,制定工作方案,围绕“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真抓实干”四个方面,开展“一党课四专题”和典型案件专题剖析反思,党员干部自觉排查不严不实思想倾向、找准不严不实行为表现、解决不严不实突出问题,促进人社系统队伍形象显著提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我们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健全工作规则、机关财务管理等25项制度,严格执行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和物品采购工作制度。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权力和非行政许可事项,认真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积极推行业务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网上查询,加速推进“零距离”服务。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依法依规简化社保退休人员资格认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年检等事项办理流程,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三、查缺补漏,正视问题,强化问题导向作用
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过十二五期间的规范完善,人社各项工作指标已基本呈现我县民生保障和人事人才实际,目标任务的达成将从按比例增长转变为按现有基数自然变化的新常态,面临人社工作转型升级压力。
二是就业专项资金缺口大,难以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支持农民工、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服务工作开展需要。
三是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资金缺口大,受年龄、知识水平、职业技能限制,就业状况不佳。
四是人社经办服务下延增加后,乡镇人社服务中心经办人员不足,工作经费短缺,服务能力与群众需求差距加大。
四、提前谋划,突出重点,全力做好2016年工作
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化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上级部门人社工作安排部署,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以更加扎实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科学推进人社各项工作取得新业绩、新成效。
一是继续深化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做好迎检筹备工作,确保我县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成功验收;深化推进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工作;打造市场导向、政府促进、城乡统筹的融项目储备、技能培训、贷款支持、政策扶持、平台支撑为一体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
二是继续优化社会保险资源整合,全面深化经办业务下延工作;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借助全民参保登记大数据平台,稳步推进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工作;持续推进失地农民社会保险遗留问题解决;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确保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三是全面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队伍结构。
四是继续强化劳动人事维权维稳工作,确保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环境;深化落实农民工权益保护10项制度;充分发挥“大调解”格局的功能,主动引导劳动人事关系各方主体依法依规办事。
五是继续提升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推进基层公共服务机构(窗口)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行电话咨询服务系统、网上业务大厅和社保一卡通业务。推动基金监管、劳动保障监察、调解仲裁等领域信息化运行。
六是持续深化领导干部职工的作风建设,深化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强化问题导向,确保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充分落实,进一步提升人社部门形象。
七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法治单位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推进服务职能转变,推进政务公开,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强化行政权力监督,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
第五篇:关于“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安排的报告
***区***关于“十一五”总结及
“十二五”安排的报告
区政府:
根据区政府办(2010)302号函精神,结合区***工作实际,现对“十一五”作简要回顾,并总结2010年全区工业经济、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同时提出“十二五”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2011年工作任务及主要措施,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十一五”及2010年工业经济发展的情况
(一)“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尤其是进入“十一五”以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工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发展,一些民营中小企业应运而生,一些新兴产业正在孕育成长,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工业发展速度逐年加快。2005年至2010年五年间,按可比价计算,辖区工业增加值2010年比2005年增长116.49%,增速呈逐年加快态势,即使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工业增加值仍比上年增长11.4%。
2、所有制结构逐步优化。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含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仅占企业总户数的16.67%;有限责任公司占66.67%;股份有限公司占5.55%;
私营企业占11.11%,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
3、产业集中度比较突出。2009年辖区规模以上矿产建材和医药化工两大优势产业完成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29%。
4、重型化趋势明显。2010年区属1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15户,占6.25%,轻工业1户,占 %。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轻重比为4.90:95.09。
5、园区经济初现雏形。沙河子工业项目集中区被省上批准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园区内***东梓化工厂、商山水泥(集团)公司、丹东塑钢管材厂等企业2010年完成工业产值25700万元,实现税金950万元。氟化工产业园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随着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园区经济正在成长为聚合先进生产要素的发展平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荆河生态工业园区已被省政府批准,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目前进展顺利。
6、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截止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发展到17910户,非公有制纳税总额占地方财政收入45%以上,非公有制增加值占全区GDP48.3%以上。
(二)2010年我区工业经济、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工业经济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中省、市、区宏观调控政策,以“企业服务年”
和“工业经济振兴年”活动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努力消除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各种不利影响,把工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转变发展方式,抢抓发展机遇,齐心协力,艰苦创业,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完成较好,预计到年底全区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10500万元,同比增长5.41%;实现增加值32630,同比增长7.66%;销售收入99740万元,同比增长3.13%,实现税金2350万元,同比增长0.7%,利润9200万元,同比1.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6050万元,占年计划100.11%,同比增长23.03%,工业增加值完成10000万元,占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99.93%,销售收入32050万元,占年计划100.66%,同比增长22.29%,实现税金1420万元,同比增长9.9%;利润2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我们主要抓了一下几项工作:
1、狠抓项目建设,实现突破发展。我们就全系统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大事,抓项目就是抓落实,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一是落实项目责任。局七名领导,分别包抓1—2各重点项目,并以局文件明确到领导、到股室。二是优化项目发展环境,各包抓领导经常深入项目一线,从土地、资金、项目实施环境等方面,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项目督查工作,我们对重点项目进度、安全生产等重要事项,定期评比,直报情况。
全年共新上、技改、扩建工业项目22个,完成投资55812万元。建材类12个、农产品加工类3个、化工类3个、采选业3个、白酒制造类1个。这些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工业产值50亿元以上。其中市区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7968万元,氟硅产业园项目完成投资11038万元,占计划35000万元的31.54%,杨斜有色金属整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13000万元,占计划12000万元的108.3%。尧柏水泥***分公司100万吨/年胶凝材料项目完成投资14500万元,已建成投产。区级重点工业项目6个,已有东梓公司万吨/年硫酸锌续建,***誉诚公司年产4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林强公司年产1800万米电线电缆、***丹江储运公司年产12万平方米彩钢瓦等项目已顺利建成投产。健达保健品药食两用中药材加工项目和君威公司板栗深加工项目已在刘湾产业园征地,加紧建设之中。其它各类工业项目13个,总投资7844万元。***中小企业创业园和荆河生态工业园进展顺利。园区管委会已正式成立,中小企业创业园正在加紧办理企业工地审批工作,荆河生态工业园已经省政府批准成为我区第一个农产品加工园,已获得省工业园区发展100万启动资金,园区正在加紧基础准备工作。
2、重点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年底,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6050万元,占年计划100.11%,同比增长23.03%,工业增加值完成10000万元,占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
99.93%,销售收入32050万元,占年计划100.66%,同比增长22.29%,实现税金1420万元,同比增长9.9%;利润2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3、抢抓机遇,促进区域工业快速发展。在全区工业经济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工业强区”战略思想,立足区情,抢抓机遇,促进发展。
4、落实优惠政策,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园区建设的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土地、财税等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协调,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目前沙河子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挂牌成立后,300多亩工业用地已上报省上,6户工业企业准备入园建设:荆河生态园区已经省政府批准,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进展顺利。
5、优化发展环境,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预计年底新增私营企业40家,占年计划35家的114.3%,新发展个体经营户450户,占年计划400户的112.5%。完成非公有制增加值,占全区GDP的48.3%。
6、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今年以来,我们根据我区工业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际,我们加大培训力度,围绕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企业策划,营销管理等培训厂长(经理)1500人,全员职工培训2500人,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狠抓安全生产稳控工作,力促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加强了对全区煤矿、非煤矿山、工业企业安全的监管检查力度。今年共检查企业四次,排查安全隐患69处,下发整改通知28份,隐患整改率98%以上,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同时加大了对各类企业的污染减排监控检查力度,今年组织大检查4次,关闭了排污不达标企业2家,确保了企业正常生产、清洁生产和社会的稳定。
二是在信访工作中,我们坚持“保稳定、化矛盾、谋发展”的方针,深入开展“万人保平安、全民促和谐”活动。主动深入企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以解决问题为突破,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和落实包抓企业干部责任为重点,各重点国有企业,主动出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共接手上级交办信访案件4件,落实信访案件4件,集体访5起,同时在全系统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保持了大局稳定。
(三)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区工业经济虽有较快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发展中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1、工业经济总量小,基础差、底子薄。工业增加值在DGP中占比低,2008年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有7.1亿元,占GDP18.69%,接近全市均平水平。若剔除辖区内市属
企业,区属工业企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则更低,与全市均平水平有较大差距。
2、工业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结构上畸重畸轻。重工业比重较大,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结构上缺少知名品牌。初级产品多,最终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
3、企业综合竞争力亟待提高。一是不少工业企业尚未根本改变高耗能、高物耗、低产出的粗放型法杖方式。二是规模以上企业少,仅占工业企业总数的4.5%。其中有的企业资产质量还不高。三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市场发育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四是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无一户“三资”企业,引进国外资金尚未实现零的突破。五是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转变。企业普遍受旧体制惯性作用影响较深,差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差距较大。有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够规范,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尚未形成。
4、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工业产品价格不稳定,对企业正常生产影响较大,加之市场需求不足,企业效益下降。生产基本要素普遍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使工业企业发展困难加大。
5、保护生态环境任务艰巨。***属于国家南水北调主要水源保护区和秦岭山地生态保护区,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生
态的两难境况。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的难度相对增大。
二、“十二五”及2011年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十二五”发展目标和措施
1、“十二五”时期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经济发展全局,以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资源开发为依托、项目建设为支撑、园区建设为载体、循环经济为方向,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着力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努力把***建设成***工业经济发展核心区域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新的东南经济增长极。
2、“十二五“期间,年均递增26%。力争到2015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亿元;工业税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
3、主要措施
①强化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深入对工业强区战略地位的认识,坚持以工业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建立和落实工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将推进区
域工业化工作列入有关部门考核内容,作为考核主要责任人政绩的主要指标。
②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对在经济扩张中有突破作用、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的产业和企业,在税收、土地、投融资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区财政每年继续拿出一定财力建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
③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基地,通过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引进,中小企业群的配套跟进,民营企业的充分发展,循环经济的引领推动,拓展工业园区的发展空间。
④切实抓好工业项目。把项目工作摆在加快工业发展的中心位置。根据产业政策超前谋划项目,搞好项目储备,跟踪国家、省内外发展动态,围绕本区发展重点,瞄准市场容量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及时调整项目的实施。
⑤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明确职责,简化层次,改进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效率,落实招商任务和责任。
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工业增长的重要途径。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做好创业辅导服务和创业基地培育,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创业服务、技术创新、专家咨询等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力争非公有制经济每年增长20%以上。
⑦着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引进对工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鼓励重点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上下游企业,鼓励企业发展新产品,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加快技术改造、申请国家专利。
⑧加强工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有利于工业发展的人才开发利用机制,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和支持应届大学毕业生、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到工业企业工作。引导企业重视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⑨创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推行电子政务、实行行政公示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和“三乱”等问题,努力减轻企业负担。
⑩营造加快工业发展的合力和氛围。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检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工业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大力支持工业经济的发展。
(二)2011年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年,也是贯彻党的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率先突破发展的关键年。因此,做好2011年全区工业经济、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至关重要。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商丹循环工业园区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资源开发为依托,项目建设为支撑,中小企业创业园、荆河生态工业园为载体,循环经济为方向,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完成全区工业经济、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2、目标任务:到2011年底,全区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123760万元、增长12%,工业增加值达到36200万元、增长10.9%,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户,产值突破51520万元,利税实现1800万元,增加值13200万元、增长10%,实现销售收入3520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区GDP48.6%。
3、工作重点及措施
(1)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一是抓好***氟化工产业园项目的建设工作,力争年底建成投产;抓好***市鑫丰源矿业开展项目,力争6月份建成投产;抓好***今汇商贸有限公司硫铁矿项目建设,力争3月份投产。二是建成项目达产达效。东梓万吨硫酸锌项目及
耐磨材料项目;尧柏100万吨高性辅助性胶凝材料项目要达产达效。三是围绕国家级关中—天水经济区及商丹循环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和荆河生态工业园区考察论证上项目,四是落实项目工作责任,继续实现局领导包抓责任制,促进项目工作健康发展。
(2)着力抓好重点企业生产,努力实现达产达效。一是明确任务,强化管理。尧柏水泥***分公司、丹东塑钢管材、君隆公司、商山水泥、信邦肥业、金山建材、林强公司等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达产达效。二是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路子,不断淘汰水泥厂、化工厂、硫酸厂等一批落后生产线,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上台阶。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整合国有各类企业资源,立足区位优势,盘活资产,妥善安置职工,促进企业发展。
(3)抢抓机遇、促进区域工业经济发展。
一是抓机遇,促工业项目发展,要围绕商丹循环工业园区内的项目,延长产业链,做好配套项目。二是转换体制、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现有中小工业企业要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创新机制、促进发展。三是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4)抓好园区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要按照“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思路,抓好园区建设,要认真贯彻省政府„2008‟58号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园区建设的文件精神,落实优惠政策,力争2011年底中小企业创业园完成“三通一平”,荆河生态工业园区完成启动工作。
(5)加大信息化工作力度。推进落实国家信息化的方针政策,统筹推进全区信息化工作,指导监督、政府部门、重点行业的重要信息系统与基础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加快全区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培训、认证和管理工作。
(6)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一是落实优惠政策,要认真落实中省市区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拓展发展空间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成分进入国有企业退出的领域和行业。三是优化发展环境。
(7)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要按照国家关于鼓励创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对下岗职工、大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企业员工二次创业实现培训,完成厂长(经理)培训1000人,全员职工培训2000人。
(8)加大投入,实现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①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健全制度强化安全意识,二是加大投入,完善安全设施,三是强化督查,规范运作。
②稳控工作,要以高度重视的政治责任感,作为稳定工
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9)抓学习、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是抓理论学习,要组织干部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学准则、促廉洁,创先争优谋发展”为契机,全面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二是抓学习,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抓落实的作风,扑下身子抓落实,完善制度,严管干部,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四是深入开展创佳评差。
***区经济贸易局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