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现代方法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现代方法
l
在1882年,当问到在手术中什么是创新时,恩斯特·贝格曼说:“现在我们在手术前洗手”。直到20世纪的早期,外科医生戴手套才成为常规。
l
自从霍尔斯特德将乳胶手套引入手术小组,特别是自从19世纪80年代约瑟夫·李斯特抗菌法的发现,外科手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李斯特用苯酚冲洗开放的伤口并且用此溶液浸泡手和手术器械的方法使与手术操作后伤口感染相关的死亡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虽然有他的努力和其他许多医生在外科手术领域的发现,感染仍然会发生,其中许多是在清洁手术操作后发生的。这说明我们对切口化脓的认识还不全面。
l
本次课程将对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微生物学和危险因素以及预防进行综述。
l
流行病学
l
在美国,外科医生每月要进行大约200万次的操作,而且几乎其中是在门诊完成的。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估计2.7%的手术操作会并发感染,美国每年至少有486000次医院内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占所有医院内感染的15%,使其成为排在第三位的医院内感染。大约经历过手术的所有患者的2%~5%和经历过结直肠手术患者的10%~20%发生了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延长住院时间约1~3天,每个伤口感染的花费在3089美元之间。
l
仅在美国,1992年手术部位感染一年的全部费用约达到几亿到几十亿美元,出院后治疗的费用和患者在处方上的花费、收入的损失和生活质量的降低很少计算在内。l
定义
l
在1992年,由美国感染控制与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美国医院流行病学学会(SHEA)和外科感染协会组成的联合小组修正了这一定义。并且选择“手术部位感染”这一术语来描述可能包括在感染过程中的不同组织层的感染。根据这一定义,手术部位感染被分为①切口感染和②器官/腔隙感染。切口手术部位感染被进一步分为表面切口感染(包括皮肤和皮下感染)或深部切口感染(包括深部软组织)。在手术过程中,2/3手术部位感染被限制在切口,1/3包含有达到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l
表面感染的定义要求在手术操作30天内至少发生下列情况之一: l
1、来自于表面切口的脓性渗出物;
l
2、从表面切口的液体或组织无菌培养中分离出微生物;
l
3、至少下列感染体征或症状之一:(a)疼痛或触痛,(b)局部的红、肿或发热,(c)外科医生有意地打开表面切口,除非培养是阴性的;
l
4、外科医生或随访医生诊断的表面切口部位感染。
l 在放入植入物的手术操作一年内发生的感染也被认为是手术部位感染。深部切口和器官/腔隙手术部位感染被进行了相似的定义。l
病因学 l
手术伤口污染物可源于不同的来源:
l
1、内源性原因,根据进行的操作类型不同,来源于患者周围的皮肤或粘膜(胃肠道、口咽或泌尿生殖器粘膜)或空腔脏器。多数手术部位感染来源于内源性原因,由患者自身菌群构成大多数手术部位污染物。l
2、外源性原因来源于与患者接触的环境、手术室人员、手术室空气和手术器械等。l
3、血源性原因
l
由于外科医生的职业性质,他们不可避免地损伤缩主的第一道防线;皮肤或粘膜屏障。一旦这些屏障被破坏,微生物进入手术部位的人口就毫无阻挡,而且在伤口开放的操作过程中微生物也会进入。然后一个复杂的防御机制体系被激活杀伤这些微生物。当伤口内一个或更多的微生物表达的毒因子压倒了宿主自身的免疫系统时,感染就发生了。
l
手术内的污染水平也依赖于操作的类型。在几年中,传统的伤口分类根据手术内污染的水平进行分类(见表1)。
l
表1
传统的伤口分类
l
分类(感染%)
标准
l
清洁(<2%)
l
选择性的(不是急症或意外);主要是闭和性的;无急性炎症或胃肠道、口咽、泌尿生殖器、胆道或支气管道的横断;没有操作的中断 l
清洁沾染(<10%)l
急症或意外的不同于“清洁”的病例;选择性的,胃肠道、口咽、胆道或支气管道的控制性打开;细少的溢出和/或小的操作中断;在7天内通过清洁的切口再次手术;皮肤完整,检测阴性 l
沾染(20%)l
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无化脓);全要的操作中断或从空腔脏器大量的溢出;小于4小时的穿透性创伤;被移植或覆盖的慢性开放性伤口 l
感染(30%-40%)l
化脓或脓肿;术前胃肠道、口咽、胆道或支气管道穿孔;大于4小时的穿透性创伤
l
外源性原因
l
在清洁的手术操作中,由于外科医生没有切开粘膜或空腔脏器,外源性污染源是重要的。因此,手术室环境和手术小组成为污染的重要媒介物。
l
血源性和淋巴性来源
l
内源和外源的污染来源都是在手术时获得的。在手术操作24小时内,大多数手术伤口被充分地缝合以使它们可以抵抗术后护理或后来操作所致的接种。然而,在操作后的数天、数周或数月血源性和淋巴源性途径能接种在手术部位。来自远隔感染灶的手术部位的接种能成为手术部位感染的另一个来源,但不是一个常见的致病机制。l
微生物学
l
细菌会导致大多数的手术部位感染,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两种从感染手术伤口分离出来的最常见的微生物,并且分别占感染伤口的14% 和 20%,这些细菌可能是正常皮肤菌群的一部分,因此当伤口开放时可以造成污染。在心脏手术中,葡萄球菌占导致胸骨感染的细茵的94%。
l
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微生物类型反映出手术的部位和外科医生是否进入粘膜或空腔脏器。例如,由于每克粪便中存在大约1010~1011细菌,结肠直肠操作可能将伤口暴露于大最的需氧和厌氧细菌之中。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需要进入口咽或阴道的手术操作中,这些部位存在需氧和厌氧细菌在内的大量细菌,可以污染手术部位。l
厌氧菌本身几乎从不引发感染,但是经常与任意的肠革兰阴性菌一起,仅作为混合菌群一部分引发感染。l
少见的微生物能引发手术部位感染,而且它们伤口培养中的重新获得指出了操作中断或无菌原则或手术小组成员中的携带者。
l
危险因素
l
像危险因素一样,预防措施也可被分为三类 : l
1、手术前措施(且的在于减少宿主危险因素);l
2、手术中措施(目的在于减少手术危险因素);l
3、手术后措施。
l
极少的流行可以追溯到污染的粘性敷料、胶带和污染的自来水。罕见病原体引发的流行导致了正式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手术后护理引发流行的原因。由于这些感染极少见,所以将不对本后措施做进一步讨论。
l
表2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建议
l
IA类建议a l
①在择期手术前确定和治疗所有远隔部位的感染,并且对远隔部位感染的患者推迟择期手术直到感染被消除。
l
②除非毛发在切口或其周围,可能影响手术操作,否则手术前不必剔除毛发。l
③如果要剔除毛发,应在手术前迅速剔除,最好使用电推剪。
l
④只有在有指征时才结予预防性抗菌剂,而且根据特异手术中对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大多数病原体的有效性和已发表的建议选择抗菌剂。
l
⑤通过静脉结予起始剂量的抗菌剂,并计时从而保证手术时在血清和组织中达到药物的炎菌浓度。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保持抗菌剂的治疗水平,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一直维持到手术中关闭切口后数小时。
l
⑥在结肠手术前,除了静脉抗菌剂的预防外,还需通过使用灌肠剂和泻药物理准备结肠。在手术前一天结予均分剂量的非吸收性口服抗菌剂 l
⑦对高危剖腹产手术,在脐带被钳夹后迅速给予预防抗菌剂。
l
IB类建议b l
①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充分控制血糖水平,并特别避免于术前高糖血症。
l
②鼓励戒烟。指导患者至少在择期手术前30天中停止香烟、雪茄或烟斗及其他形式的烟草消费品(例如,咀嚼品、浸泡品)。l
③不要将停止手术患者必要的血制品作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l
④至少在手术前一天晚上要求患者用消毒剂淋浴或洗澡。在进行消毒皮肤准备前,彻底冲洗和清洁切口及其周围部位以去除污染。
l
⑤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皮肤准备。l
对手术小组成员:
l
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至少2~5分钟的术前消毒。洗刷手和前臂直到肘部。
l
手术洗刷后,保持手上举远离身体从而使水自指尖流向肘部,用无菌毛巾擦干手,并穿上手术衣,戴手套。
l
一台手术将要开始或已在进行中时进人手术室或无菌器械暴露时,应该减口罩,将口鼻完全盖住。l
当进入手术室时,戴帽子或防护罩,将头面部毛发完全罩住。l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不可穿鞋套。l
II类建议c l
进行术前消毒皮肤准备,要从中心向外周做圆周形消毒。如果必要的话,准备区域必须大到可以扩展切口或建立新的切口或引流管的部位。
l
在保证患者能做充分的术前准备的情况下,使术前住院时间尽可能短。
l
对手术小组成员:
l
在当天进行第一次刷手前,清洁每个指甲的下面。不在手或臂上戴珠宝等饰品。l
新观念
l
1、氧作为一种抗生素
l 动物模型中显示与正常氧含量相比,较高的组织氧含量导致较低的感染率,而且降低氧含量可导致更高的感染率和更严重的感染发生。此外,就像抗菌素预防的效应一样,这一效应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和术后短暂的时间内是最大的。
l
2、使患者温暖
l 轻度的低体温导致血管收缩,从而降低氧运输到伤口间隙并伴有随后的中性粒细胞的损害。在人类实验研究中显示用电能的绷带控制的切口局部加热可以提高组织的氧合作用。l
现在,在手术室中对患者积极加温已很常见。l
3、围手术期输液
l 研究显示围手术期输入含白细胞的同种异体血液成分是手术后细菌感染的显著危险因素。
l
3/5研究由于癌症而接受择期结肠切除术患者的随机临床实验显示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在接受输血的患者中至少增加一倍。
l
4、手术技术
l
由于没有开放性伤口,理论上,像微创手术等新的手术技术应该与减低于术部位感染率相关。但是,由于任何新技术涉及一个学习曲线,这些数字可能会发生变化。外科医生特有的手术数量和手术部位感染或死亡之间的关系被描述如下:进行更多手术操作的外科医生会获得经验并有更低的手术感染率。
l
随着自动工程学、遥控操作系统和三维影响技术的到来,新的进展不断被带到手术室中。现在外科医生能够进行远程手术,相信以后的感染率会在所有医务人员日益更加完善的工作体制中降低手术感染率。
第二篇: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摘要】手术切口感染一直是腹部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就我院近5年来发生的16例手术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防治此类感染的措施。【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R61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3-0013-02 手术切口感染是在基层医院中较常见的一种感染。在出现此类感染后,患者的切口可能会延迟愈合、裂开,甚至可引起全身感染。因此,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是医院的一项重要的感染管理内容。为了解我院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笔者对2005~2009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60例住院患者中曾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6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现将此类感染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在发生切口感染的16例患者中有9名男性、7名女性。他们的年龄在7~76岁之间。在这些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包括修补术)后发生了感染,有2例患者在进行胆囊切除术后发生了感染,有1例患者在进行肠梗阻粘连松解术后发生了感染,有12例患者在进行阑尾切除术后发生了感染。这些患者均于术后5~9天内出现了切口红、肿、热、痛、切口内有液体渗出及波动感,体温波动在37.5~39.1℃之间等症状。
1.2治疗方法对于被确诊其手术切口处于感染早期阶段的患者,在其切口周围使用了640万单位的青霉素或0.8克的丁胺卡那霉素进行局部封闭(每两天用药一次),并用红外线照射手术切口15~20分钟,每日照射一次。对于手术切口内出现了渗液或已经形成脓肿的患者,立即拆除其切口上1~5针的缝线,放出渗液、积液或积血,彻底清除切口内坏死的组织,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液反复冲洗切口,并每天用庆大霉素纱布条湿敷切口。待切口内有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后,用蝶形胶布拉闭切口或对切口进行二期缝合。2讨论
2.1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
2.1.1使手术切口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手术人员在术中未能很好地保护切口,使渗出液、脓性液或肠液污染了切口。在术后,手术人员又未能充分地冲洗切口或在关闭切口时未冲洗手套和使用过的器械,从而造成了切口的二次感染。2.1.2手术切口内有残留异物由于手术切口内有血肿、缝线、异物或坏死组织等残留物,降低了切口内组织对细菌性污染的抵抗力。
2.1.3手术操作技巧欠佳在施行手术时,一名技术娴熟的医生不仅能缩短手术的时间,而且能恰当地处理手术切口、降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而在上述16例手术中,有的医生在施行手术时动作粗暴,过度地分离或牵拉手术切口,急躁地结扎大块的组织或使用电刀,致使切口内的组织发生变性坏死。有的实施手术的时间过长、使手术切口长时间处于开放状态,增加了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
2.1.4患者的免疫力较差患者的免疫力若较差,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就会很高。在上述16例患者中,有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有的患有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恶性消耗性疾病,有的患有贫血、糖尿病、肝硬化、恶性肿瘤,其中有的患者大量地使用激素类药物。2.1.5其他在上述16例患者中,老年患者、肥胖症患者、引流部位选择不当的患者及某些慢性病患者在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比例较大。
最近,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了4种易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类型,这4种手术类型是:①腹部手术。②时间超过2h的手术。③污秽或已发生感染的手术。④被确诊患有3种以上疾病患者的手术。这个论断和本文上述的剖析是一致的。
2.2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医师除了应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轻柔、准确、精细的操作动作以外,还应对手术区进行细致的术前准备和及时的术后处理。2.2.1做好手术区的术前准备
2.2.1.1做好手术区皮肤的术前准备为降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准备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于术前1d沐浴(应尽量使用消毒药皂)、理发、剃须、剪指(趾)甲和更换清洁内衣。护士应检查其手术区的皮肤有无炎性反应或破损,尽量使用剃毛法(切忌剃破皮肤)进行备皮。在剃毛后,护士可用适量75%的酒精消毒手术区的皮肤,用无菌巾包裹此处的皮肤。在备皮工作完成后,医生应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施行手术。
2.2.1.2做好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在进行消化道手术(尤其是结肠手术)前应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如在术前1d口服抗生素、在术前1d摄入流质饮食、在术前的晚上和手术当日的早晨各进行1次清洁灌肠等。
2.2.1.3鼓励患者在术前补充更多的营养:应鼓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的饮食。进食困难或消化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摄入易于消化吸收的要素饮食。2.2.1.4在术前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在进行清洁阶段的手术前一般不必为患者使用抗生素。若要进行可造成污染的手术(如胃切除、肠切除等)或一些较大的手术(如严重创伤的急救手术、心脏手术等),应预先估计手术所需的时间和切口受到污染的几率,并适当地应用抗生素来预防切口感染。据文献报道[2],与在术前2周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相比,在术前2h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更好。因此,我院一般主张患者在术前使用1~2d的抗生素,在术前30min或缝合切口前局部使用抗生素,并在术后继续使用3~5d的此类药物来预防切口感染。
2.2.2医生在施行手术时,应力求一次性切开切口,避免反复、多次、多刀地切割切口处的组织。如需使用电刀,应避免为了追求速度而使用强电流操作或进行大面积烧灼止血。2.2.3在进行手术时应采取以下可保护切口的措施:①使用腹膜外翻固定法。②恰当地使用纱布和护皮巾。③在关闭腹腔时应使用未被污染的手术器械(或用酒精棉球擦拭已被污染的手术器械后再使用)。④彻底地冲洗切口。
2.2.4在进行腹部手术时,可用生理盐水彻底灌洗腹腔,用抗生素药液冲洗发生较重腹膜炎的腹腔,并在手术结束时在切口内放置理想的腹腔引流物。
2.2.5患者若患有贫血、休克、水电失衡、糖尿病等不利于手术的病症,在术前应及时进行治疗。患者若已发生了厌氧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应选用以甲硝唑为主的联合用药方案,足量地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切口感染。
第三篇: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及预防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及预防
摘 要:生活中,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等突如其来,及时进行手术是最好的手段。外伤手术很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如果患者的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就非常容易造成炎症反应,患者的伤口愈合就会很困难,还会引起其它的并发症。那样就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严重的还会给其带来生命危险。如果能够在临床手术的处理过程中,采用预防控制,患者的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就会明显降低。本文通过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感染途径和因素、进行科学的医学实验来探索控制及预防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的有效手段。关键词: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预防及控制
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也在不断加大。生活中,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等突如其来的变故会给人们增添痛苦。医院中需要进行外科创伤手术的患者也明显增加。由于急诊手术情况都会比较复杂,为了能够更早地给患者实施手术,切口的污染处理有时就会处理得不是特别好。如果有细菌进入到病人的血液当中,就可能会引发感染。控制和预防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在当前的急诊处置过程中显得戊为重重。
一、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分析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经过手术治疗的急诊创伤病例有很多。常见的像多发外伤、复合外伤、还有开放性骨折脱位及脑部损伤等。病人一旦发生这些事故,往往情况都比较紧急。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手术处理时,不管是检查,还是清创,还有安排和准备手术,这些工作最好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一来往往不能给患者的创口完整地实施清理。患者发生这类情况时,多数都是由一些突发的事故造成的,病人在受伤还有被紧急送往医院的过程中细菌就会对受伤部门造成污染。从事故发生地到医院的送诊过程中,需要经过或短或长的一段路程,这个过程就给细菌进入患者血液提供了可乘之机。到医疗进行手术时,大多数受伤部位又会被作为手术的切口。这些都是切口发生感染的直接原因。如果患者的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就非常容易造成炎症反应,患者的伤口愈合就会很困难,还会引起其它的并发症。那样就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严重的还会给其带来生命危险。
二、易造成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途径
患者手术中的切口来还有受到的开放性创伤,会使人体内正常的防御功能受到破坏,外部细菌更容易侵入到皮下组织,甚至是直接到达人体更深部位,就会引起感染。在一些突发
[2]
[1]
意外事故中,患者的开放性创伤通常还会伴有血管损伤,甚至是脏器破裂或穿孔等其它病症,人体失血过多,会使病人血容量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机体防御能力的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造成感染的危险系数就更高。
我们通过长期的总结和分析总结出在急诊手术中容易造成切口感染的途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病人本身皮肤携带病原菌造成感染。因为病人受到伤后,情况紧急,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术治疗,这时就很难进行术前皮肤清洁准备,还有对开放性伤口进行更多的清洗和消毒,这时候本身皮肤上携带的寄生菌、致病菌就会通过切口进入组织,从而造成感染。二是手术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器械用品灭菌不严格造成感染。手术过程中医生的手必然要各创口直接接触,这也是切口感染的一个主要病原菌来源。在紧急情况下,病情发生也是非常突然的,为了争取时间,医生手术前的刷手也必须会有些草率,不可能完全按规范进行。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碎骨或者器械很可能刺破手套,这样手指上的病菌就会成为重要菌源。另外为了争取时间抢救生命,手术过程中所要用到的一些特殊手术器械也可能会发生灭菌时间不够的问题,这就使伤口感染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三、预防和控制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实验研究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中造成的切口感染,我们选取300例急性创伤患者进行了医学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给中各有150名患者,男性90人,女性60人,年龄在21一66岁之间。每一组中都有90名患者是上肢创伤,另外60名患者是下肢创伤。
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实验组在患者送诊之后,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医师查看、器械检测,使用生理盐水、清创液及双氧水等进行清理清洗,抗生素四环素口服,0.2s-0.s g/次,6h使用一次使用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毗呱酸片口服,每次1-2g,或是毗呱酸注射液,每次1一2 ml肌内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操作前只是用常规消毒方法来对创伤部位进行清洗,使用的是生理盐水、清创液,还有双氧水。经过对这些患者的长期跟踪记录,得出的结果是:在实验组患者当中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的有5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5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
四、预防控制的主要手段
在上述两组患者的选组过程中,一般资料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在手术前患者的创伤处理方法上有一些不同,实验组使用预防感染控制治疗,结果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明显少于采取常规清理的对照组患者。而且在发生对切口感染后患者的治疗中还发现,实验组治疗处理效
[3]
果非常明显,没有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情况。急诊创伤患者手术处理后,一旦切口造成感染多数情况会形成多发症状,对于治疗非常不利。这就说明在临床手术的处理过程中,积极地进行预防控制,就会使患者的切口发生感染的几明显降低。4.1进一步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控制感染的意识
对人员全面进行感染知识培训,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详细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熟知消毒技术与规范。使护理人员逐渐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对医院感染控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4.2联合控制
手术室与院感办及时沟通,定期统计创伤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收集统计数据,组织工作人员分析讨论,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工作。手术室值班人员在接通通知后,立即按术式准备各类手术物品,用快速灭菌器对特殊专科器械进行高压蒸汽火菌。规范清除病人身上的污物和血迹,监督医生正确洗手。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要区别对待患者的病症,最好是选用直观简便的手术方法,最大限度缩短手术时间,动作处理要轻柔,尽量少使用驱血带,避免血管暴漏。总结
在急诊外科创伤的手术前后,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可能性。这样就能减少病人的痛苦,促进恢复和治疗。还有很多有效的手段,需要医护人员不断地去总结和探索。参考文献
[1]陈莲花,李跃先.急诊创伤病人的心理护理.当代护士,2009.4(09):67一8.[2]郎学礼.针刺治疗胸腹部于术后肠麻痹120例.新猖中医药,2009.1(01):11.[3]刘海聪.严重胸腹多发伤的救治体会.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2.1(O1): 21 23.[4]刘丹平,向友华,朱通伯,等巧例0度开放性骨折创口医院感染分析1,121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 9(4): 234-2351。
[4]
第四篇: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课件资料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
本科毕业生论文
题目: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
学
生:王瑞
指导老师:周小龙
2015年5月22日
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
【 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搜索并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对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其中手术环境、器械及手术操作尤为关键,护理干预对预防感染起着重要作用。结论 手术室在术中采取预防感染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护理干预
骨科患者多是年老体弱者外伤者,急诊手术也较多,污染严重,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多伴有辅助检查,加上术中往往要植入一些内固定材料,故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在医院感染发病率中占有 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手术环境、手术人员、手术器械三方面管理来对预防骨科手术感染作一简要综述。1.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及手术局部情况
1.1术前访视时,评估患者情况、感染病灶是否及时诊治,如牙龈炎、生殖泌尿系炎、皮肤溃疡、肺炎、甲沟炎、足癣等;
1.2男性患者是否有前列腺炎等疾病,防止术后因尿潴留而插导尿管; 1.3术前晚是否遵医嘱非肠道途径应用预防性广谱抗生素;
1.4评估全身情况,对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是否给予积极的控制,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老年性肥胖等;
1.5仔细检查手术区域,对有局部进展性血管病变、有过局部手术史、感染史、手术疤痕严重者,应正确评估,做好术前皮肤准备,备皮时间应尽可能接近手术时间并避免皮肤损伤,以减少术后感染;
1.6必要时将有关情况向医生报告,争取主动合作。2.手术环境管理
2.1 降低手术室空气细菌指数,提高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是手术中外源性细菌的主要来源。手术室空气的含菌量与手术进行的时间、人员的活动相关。调查显示,层流手术室无参观人员时的手术感染率较低[1]。据王海洪报道[2],手术室细菌降落的数量在手术过程中有明显变化,开始时降落量最大,结束时又出现一个高峰值,这说明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空气质量必须做好手术室环境的管理,每次手术前,相关设备要擦拭干净,每台手术后及每天都要进行卫生清洁消毒。还有研究显示,接台次数越多,空气中微生物监测的菌落数越。手术接台间隙撤换布类、物品及送接患者,人员和物品流动引起的尘粉、纤维、微粒都会污染手术室内环境。因此对预计手术较复杂,估计超过3h的尽量安排在第一台。如必须接台的,须遵守先无菌后有菌原则,减少工作人员的走动。接台手术间隙保持净化达到自净时间,稀释室内空气细菌指数。2.2 手术室温度应适宜 手术室温度宜控制在 22°-2 5°。患者体温下降通常直接损害免疫功能,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还使血管收缩而降低局部组织氧分压,[3]从而使手术切口抗感染能力下降[4]。因此术中、术后要采取保暖措施,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维持患者正常体温。必要时使用温热盐水冲洗或保温垫进行保暖。2.3 加强手术室内及周边环境的管理,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室涉及的科室及患者较多,手术间内外空气直接流通是空气中悬浮细菌增加的另一重要原因四,故其室内环境和周边环境管理至关重要。对于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与感染伤口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决不允许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骨科手术间。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严格区分出入通道,接送患者进出手术室应,使用内外对接车。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要分类放置处 理,以免发生交叉感染[5]。3.手术人员管理 3.1 对于手术患者
3.1.1做好手术区域皮肤的准备,重视对手术切口的保护。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皮肤清洁工作,降低患者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周瑜报道[6]备皮时间距离手术时间越近越好,而去除毛发的最佳方法为剪毛,无论是否去除毛发,清洁皮肤是皮肤准备中预防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对于急诊手术,特别有开放伤时,在手术室必须做好患者术前创口的处理,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的概率。术中重视对手术切口的保护,防止因手术时间长以及附近毛发、皮脂腺等分泌物对切口的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若手术巾铺巾时间超过4 h,应重新更换。无菌巾力求干燥,提倡使用防渗透材质的无菌巾或贴手术膜。侯玉娟等报道[7]含碘手术薄膜对切口位置具有持续抗菌作用。对于骨科切口的冲洗,要选择合适的冲洗液,用0.5%碘伏冲洗切口预防术区感染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冲洗切口。
3.1.2适宜的备皮方法是降低手术切口愈合快慢和切口是否感染等,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备皮方法有剃毛备皮法[8]。清洁皮肤及剃毛备皮后皮肤细菌检出率可降至20%~60%,提示皮肤可以降低皮肤表皮携带细菌数量。且备皮时间与手术时间愈近愈好,国内对于剃毛与不剃毛备皮研究发现,不剃毛备皮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剃毛备皮组。因中国人体毛较少,汗毛又短于1cm,故手术野未涉及患者头发、腋毛、阴毛时,没有必要剃毛。常用的备皮用具包括刮胡安全刀片、脱毛剂或电动脱毛器。现今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刮胡刀片和电动剃毛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何种备皮用具(刮胡安全刀或电动剃毛器)必须严格消毒。3.2 对于医务人员 研究表明进入手术间的人数在5~1O人,次数在5次以上的空气微生物监测合格率为5 3%;进人手术间的人数控制在 5人以下,且次数控制在3次以内,合格率为100%,提示空气中的细菌多来自进入手术室的人员[9]。因此术中应严格限制进人手术室人数,30m2以上手术间参观人数不得超过人,对于必须器械商跟台时要有资质有备案,督促其无菌操作。进人手术室的人员要严格遵守各类区域的划分,有感染的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手消毒是控制手术发生感染的首要环节[10],手作为一切病原体传播的直接媒介,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11]。正确的洗手以及消毒方法将有效降低医院患者的感染率。改进洗手卫生设施,使用壁挂式皂液装置,灭菌小毛巾,将以往的手消毒碘伏改为消毒效果更好的含乙醇、含氯洗手液。为了强化无菌操作意识,定期请专业人士进行思想教育、操作讲解等,定期检查,进行整改。手术室固定专科护士参加手术配合,熟练掌握 手术步骤及术中合理放置手术器械均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骨科内固定手术、假体置换手术器械较多,常规器械放在便于陕速取用处,植入器械及后期使用的物品按使用顺序放在另一器械车上,并分别用治疗巾遮盖。洗手护士在接触、传递植人物时可用纱布包裹。术者在进行植入操作时要更换手套,并清洗手套上的滑石粉,安放过程中防止植入物与手术野的皮肤接触。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手术开始前将术中所需一切物品带入室内,各种操作动作要轻柔,患者摆放好体位后再建立无菌台,对于术中经常C臂透视,应注意保护无菌台,特别是切口区的保护[12]。提高医护之间的配合技巧,缩短整个手术过程的周期,同样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手段。4.手术器械管理
4.1 手术器械操作应规范化 若管理不到位,科室不过问手术器械清洗消毒过程,则无法保证手术的安全。手术室护士对成套手术器械的了解依赖跟台人员,不利于护士的业务发展和器械操作规范
[13]
。因此,在手术开始前认真检查外包装有无破损、潮湿现象。贵重植入物开启前巡回护士要与手术者再次核对型号后再开启。植人物未立即使用的要用治疗巾包裹,放置于安全处。
4.2 各种手术物品的灭菌是预防切口感染的关键 应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并结合科学的监测手段,才能保证达到灭菌效果。对能耐热、耐湿、耐高温的器械、敷料等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的原则。4.3 建立一套完善的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外带物品,如器械商外包装袋等,以减少手术室的污染。严格监测外来器械的质量,特别要加强对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和包装灭菌的管理,外来手术器械在各医院之间频繁流动使用,其感染危险性比普通手术器械大得多,所以应将其管理与医院供应中心结合起来,在清洗和包装外来手术器械时,每个环节都严格按规范执行。对每一件器械和灭菌包装 盒都进行清洗后的清洁质量检测,并对每锅次灭菌 外来器械进行快速生物监测合格后才发放,确保器械的清洗质量及灭菌质量[13-14]。5.小结
手术室担负着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任务,是最有可能感染的高危险科室。由于骨科手术患者及手术本身的特殊性,导致感染的因素来自多方面,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一系列控制预防感染措施。其中对于术中的护理干预特别重要[15],所以加强 手术室各个方面的管理,做好防止骨科切口感染的护理工作,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致谢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周老师及班主任朱老师。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他们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的毕业论文,周老师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本论文的完成,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及班主任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感谢郎溪电大对我的培养、感谢电大所有老师及同学对我的帮助,最后要感谢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静.层流手术室环境管理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7):672
[2] 王海洪.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探讨[J] .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12(1):5 8 .
[3 ]谢张黄.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潜在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4):457-458.
[4] 李忠菊.术前术中预防骨科感染的护理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19-20.
[5] 王莉.手术室切口感染防止的护理干预[J]. 中外医疗,2012(4):157 .
[6 ]周瑜.术前皮肤准备的改进与切口感染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8):1792-1793.
[7] 侯玉娟,陆娟,扬太明. 含碘手术膜在植入物手术中的效果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l(16):3425 .
[8] 王菊吾.手术前备皮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2)
[9] 任华.骨科手术清创冲洗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22-524.
[10] 付素梅.手术伤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中国当代医药,20l1, 31:88 .
[11] 许艾珍,谭爱平,陈秋辉. 骨科手术过程中护理配合体会[J] .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6-97 .
[12] 杨久顺. 浅谈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与预防[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 2(6):119.
[13] 钱黎叽,王雪晖.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56-466.
[14] 陈慧,黄浩.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流程的应用探讨[J] . 中国护理管理,2008,8(2):63-64 .
[15] 龚喜雪,卢梅芳.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91-92 .
第五篇: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和控制措施
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和控制措施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和控制措施。方法:收治急诊外科患者21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消毒预防切口感染,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预防护理和抗感染措施。结果:研究组感染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可给予合理的预防护理控制措施,避免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状况。
关键词 急诊外科创伤;切口感染;预防;护理
创伤疾病患者发病突然,不同程度地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疾病病症相对较为复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若采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进行治疗,细菌会通过手术过程侵入到血液,增加了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因此,临床中应针对此状况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护理控制措施进行干预u-。本文选取我院210例急诊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干预,意在探讨、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和控制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急诊外科患者210例。所有患者人院时均接受各项检查进行确诊,各检查结果均显示患者符合临床中急诊外科创伤患者[2],并均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将所选患者按人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5例。对照组男59例,女46例;年龄22~64岁,平均(45.34±2.38)岁;其中上肢创伤59例,下肢创伤46例。研究组男56例,女49例;年龄23-65岁,平均(46.93±2.45)岁;其中上肢创伤57例,下肢创伤48例。患者未合并其他疾病,并知晓本次研究方案,可积极配合。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护理消毒方式,创伤部位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创液等进行清理,常规处理手术切口。研究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再给予预防护理和控制措施。①术前:人院后,及时处理创伤处,医生查看创伤位置后,用器械检测创口,创口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创液进行清洗,术前,各医护人员需做好术前准备,术前l d?淦ぃ?使皮肤保持干净,勿刮损,同时医护人员需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尤其是手部,可使用碘优进行消毒处理,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肺部感染率降低。②术后:各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各项体征变化情况,包括伤口感染、疼痛等状况,若敷料有脱落或渗漏状况,及时更换,密切关注患者肢体温度、肿胀、皮肤颜色等状况,医护人员给患者换药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做好消毒工作。若患者出现感染状况,可口服四环素片,0.25~0.5 g/次,间隔6h服用1次;同时服用吡哌酸胶囊0.5g/次,4次/d。
指标判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过程中,各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者各体征状况,包含切口感染和药物不良反应等,切口位置若出现痛、肿、热、红等均为感染状况;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进行评定,包含生理智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等方面,分数越高则表示越良好[3]。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均由专人进行整理并分析。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用x2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n(%)来表示;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来表示。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发生感染6例(5.71%),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4例(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670,P=0.0000)。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讨论
外科创伤为急诊科的常见病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升高,建筑行业和交通方面的迅猛发展也导致大量意外事件的出现,急诊科创伤的发病率迅速增长,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急诊创伤具有一定的突然性,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创伤发生后,医护人员需及时完成病症检查、清理创口等工作,把握救治最佳时机,确定治疗方案。此类患者在疾病形成时和送诊途中,创伤位置受到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而在治疗过程中,手术切口往往与患者创伤口重合。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引发创口感染的可能性较大。而一旦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术后切口的恢复和愈合都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由此可见,对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采用相应有效的预防护理和控制感染的措施相当重要。
本研究中列举的210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在常规消毒护理的基础上另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干预。从感染发生率来看,研究组(5.71%)明显低于对照组(32.38%);从生活质量评分来看,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在术前、术后给予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护理和控制切口感染是十分有效的。
综上所述,对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给予合理的预防护理及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切口愈合良好,临床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勇.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及预防[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3):134-135.[2]代辉,谭庆丰,向毓明,等.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控制[J].医学信息,2012,25(12):350-35l.[3]吉芸英,赵纳幸,朱静,等.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标测定的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4104-410
[4]苏秀霞,李芳芳,陈鹏,等.预防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3):101.[5]贺泽平.普通外科手术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