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
河南省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
(试行)
2007-07-31 08:28:28
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关于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
(豫办〔2006〕13号)
各省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机关各单位,省管各企业和高等院校,各人民团体: 《河南省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6年4月2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公务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经济发展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害,应当依照本办法追究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具有行政管理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具有公共事务管理服务职能的其他单位、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损害行为
第三条 违反对外开放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因故意或者过失使中央和省关于对外开放的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的规定不能得到贯彻落实的;(二)继续适用中央和我省已经宣布废止的法规性文件,或者继续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中已经宣布删除、修改的条款的;(三)制定与中央和我省关于改善投资环境规定相违背的政策,或者作出不切实际的各种承诺,造成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和不良影响的(四)以采取不平等措施甚至歧视性待遇等方式,限制或者排斥外地投资者在本地投资开发建设的;(五)以承诺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但投资者投资以后的优惠政策不兑现、不落实,甚至“吃、拿、卡、要”等严重失信和损害形象的;(六)其他违反对外开放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规定的。
第四条 违反减轻企业负担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无法律、法规依据或者不按法定的职责、权限、程序和方式对企业、工商户实施检查的,或者以检查为名“吃、拿、卡、要”的,或者滥用职权限制被检查对象合法经营的,或者接受被检查对象礼品、礼金或者宴请、娱乐等活动的,或者利用检查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二)违反企业意愿,以广告、认购及其他形式直接或者变相向企业强买强卖产品,以共建、协商等形式向企业收取各种名义的资费,或者强制企业出资参加各种评比、研讨、培训等活动及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的;(三)将法定的无偿服务变为有偿服务向企业收取咨询、信息、检测等各种资费,或者实施法定有偿服务项目时只收费不服务或只提供部分服务的;(四)以各种名义向企业摊派财物,报销各种费用,或者长期无偿占用或变相占用企业财产、物品的;(五)违反规定在行业组织、中介机构中兼职取酬,或者利用职权为企业指定、介绍有偿中介服务的;(六)对涉及企业合法的减、免、缓、退等行政征收优惠政策不落实,或者附加条件索取好处才落实的;(七)其他违反规定加重企业负担的。
第五条 违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对管辖范围内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不力,对损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失察或者放任自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流于形式,致使当地的市场经济秩序出现严重混乱或者存在严重隐患的;(二)对危害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盗窃、哄抢、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打击、惩处不力的;(三)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税骗税、走私贩私等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违纪人员相互勾结,包庇、纵容、协从其违法违纪行为,或者为其充当保护伞的;(四)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发现的非管辖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移交,超越职能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的;(五)利用职权或者垄断地位,强买强卖、强制有偿服务、强制垄断经营,妨碍公平竞争,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六)违反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行政壁垒,或者在本行政区域边界、道路、车站、码头、市场设置关卡,阻碍外地产品进入或者本地产品运出的;(七)征用国有土地补偿资金不到位,或者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特许经营权出让及政府采购等事务中,应当进行招标、拍卖、进场交易而未进行或者未按规定的方式、程序进行以及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八)其他违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定的。
第六条 违反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继续执行已经取消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项目,擅自增设新的项目,或者擅自在保留项目内增加审批环节的;(二)不按规定公开行政审批项目、依据和收费标准,不依法公示行政许可条件、程序、时限和结果的;(三)对符合法定条件,应当由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和其他应予审批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拒不办理或者不按承诺时限办理,或者对许可对象提出的正当要求、意见建议置之不理的;(四)不履行法定告知义务,不告知不予受理、审批的具体理由,或者首问不一次性告知符合法定要求的申请材料全部内容,影响许可对象知情权的;
(五)在办理行政审批和其他有关手续过程中,借机强制服务对象接受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前置有偿培训、检查检测(验)、勘验鉴定、评估评价,或者强行推销物品、搭车收费以及谋取其他好处的;(六)已经明令取消收费的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实施收费,或者实施法定审批收费应当提供服务而不提供服务或只提供部分服务的;(七)应当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的行政审批及收费事项拒不纳入,或者虽然纳入但行政审批的主要程序、环节不按规定在中心(大厅)办理的;(八)违反规定委托或者默许其他组织代行行政审批管理权的;(九)不依法履行行政审批监管职责或者监管不力的;(十)其他违反行政审批规定,贻误审批管理或者损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第七条 违反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无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或者法定依据,实施行政执法,或者没有取得执法证件以及没有按规定出示证件的;(二)违反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行政执法的;(三)实施行政执法,因故意或者过失损害行政执法对象合法权益的;(四)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将收缴的财物据为己有的;(五)委托执法中,对受委托者执法行为疏于管理、失于监管,或者与受委托者建立利益关系,指使、暗示、纵容、协从受委托者滥施执法权的;(六)实施行政检查,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七)实施行政征收,擅自改变征收范围、标准,不开具合法票据,或者只征收不服务、少服务的;(八)实施行政处罚,不履行有关处罚审批手续,擅自改变处罚种类、幅度,不出具合法凭据或者开具合法票据,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当事人财物或者使用、丢失、损毁扣押财物,不依法组织听证,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下达或者变相下达处罚指标的;(九)行政征收、行政处罚收入不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十)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执法的。
第八条 违反新闻工作管理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搞有偿新闻的;(二)以批评报道相要挟索要好处的;(三)强拉广告、赞助的;(四)搞虚假报道,报道严重失实,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后果的;(五)其他违反新闻工作管理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
第九条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不负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一)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本地区、本单位出现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二)对上级交办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责任范围内的事项,拒不办理或者办理不力的;(三)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查而不结,或者借故拖延甚至纵容、包庇、支持的。
第三章 责任追究
第十条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方式:(一)责令整改;(二)责(三)书面告诫、诫勉谈话;(四)通报批评;(五)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六)调整工作岗位、待岗、解聘、辞退;(七)停职、免职、责令辞职;(八)构成违法违纪的,依法依纪追究法律责任、纪律责任。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合并适用。
第十一条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划分:
(一)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做出的决策、决定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相抵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主要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参与决策的其他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二)经领导人员批准做出的决策、决定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相抵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领导人员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但由于承办人员的故意行为致使领导人员决策失误的,由承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三)由于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者过失,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工作人员承担责任。但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的,由工作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第十二条 具有本办法所列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一)拒不承认错误,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二)提供或者指使他人提供虚假证据,推卸、转嫁责任,干扰、阻止对其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的;(三)同时具有本办法所列损害经济发展环境两种(含两种)以上行为的;(四)两次(含两次)以上被检举、控告查证属实的;(五)包庇同案人员,或者打击报复批评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以及抵制其错误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的;(六)与违法违纪人员相互勾结,包庇、纵容、协从其违法违纪行为,或者为其充当保护伞的;令书面检查;(七)其他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理的。
第十三条 各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具体工作任务。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追究责任的,根据问题性质和管辖权限,由主管部门、任免机关或者纪检监察机关按规定权限及程序处理;特殊情况,上级机关可以直接做出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被追究的单位和个人,对处理有异议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提出复议或者申诉。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者责令退还;对所获得的非经济利益,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纠正。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南省监察厅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河南省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
河南省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
追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公务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经济发展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害,应当依照本办法追究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具有行政管理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具有公共事务管理服务职能的其他单位、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损害行为
第三条 违反对外开放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因故意或者过失使中央和省关于对外开放的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的规定不能得到贯彻落实的;
(二)继续适用中央和我省已经宣布废止的法规性文件,或者继续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中已经宣布删除、修改的条款的;
(三)制定与中央和我省关于改善投资环境规定相违背的政策,或者作出不切实际的各种承诺,造成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和不良影响的;
(四)以采取不平等措施甚至歧视性待遇等方式,限制或者排斥外地投资者在本地投资开发建设的;
(五)以承诺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但投资者投资以后的优惠政策不兑现、不落实,甚至“吃、拿、卡、要”等严重失信和损害形象的;
(六)其他违反对外开放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规定的。
第四条 违反减轻企业负担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无法律、法规依据或者不按法定的职责、权限、程序和方式对企业、工商户实施检查的,或者以检查为名“吃、拿、卡、要”的,或者滥用职权限制被检查对象合法经营的,或者接受被检查对象礼品、礼金或者宴请、娱乐等活动的,或者利用检查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二)违反企业意愿,以广告、认购及其他形式直接或者变相向企业强买强卖产品,以共建、协商等形式向企业收取各种名义的资费,或者强制企业出资参加各种评比、研讨、培训等活动及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的;
(三)将法定的无偿服务变为有偿服务向企业收取咨询、信息、检测等各种资费,或者实施法定有偿服务项目时只收费不服务或只提供部分服务的;
(四)以各种名义向企业摊派财物,报销各种费用,或者长期无偿占用或变相占用企业财产、物品的;
(五)违反规定在行业组织、中介机构中兼职取酬,或者利用职权为企业指定、介绍有偿中介服务的;
(六)对涉及企业合法的减、免、缓、退等行政征收优惠政策不落实,或者附加条件索取好处才落实的;
(七)其他违反规定加重企业负担的。
第五条 违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对管辖范围内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不力,对损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失察或者放任自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流于形式,致使当地的市场经济秩序出现严重混乱或者存在严重隐患的;
(二)对危害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盗窃、哄抢、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打击、惩处不力的;
(三)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税骗税、走私贩私等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违纪人员相互勾结,包庇、纵容、协从其违法违纪行为,或者为其充当保护伞的;
(四)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发现的非管辖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移交,超越职能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的;
(五)利用职权或者垄断地位,强买强卖、强制有偿服务、强制垄断经营,妨碍公平竞争,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六)违反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行政壁垒,或者在本行政区域边界、道路、车站、码头、市场设置关卡,阻碍外地产品进入或者本地产品运出的;
(七)征用国有土地补偿资金不到位,或者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特许经营权出让及政府采购等事务中,应当进行招标、拍卖、进场交易而未进行或者未按规定的方式、程序进行以及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
(八)其他违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定的。
第六条 违反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继续执行已经取消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项目,擅自增设新的项目,或者擅自在保留项目内增加审批环节的;
(二)不按规定公开行政审批项目、依据和收费标准,不依法公示行政许可条件、程序、时限和结果的;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应当由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和其他应予审批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拒不办理或者不按承诺时限办理,或者对许可对象提出的正当要求、意见建议置之不理的;
(四)不履行法定告知义务,不告知不予受理、审批的具体理由,或者首问不一次性告知符合法定要求的申请材料全部内容,影响许可对象知情权的;
(五)在办理行政审批和其他有关手续过程中,借机强制服务对象接受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前置有偿培训、检查检测(验)、勘验鉴定、评估评价,或者强行推销物品、搭车收费以及谋取其他好处的;
(六)已经明令取消收费的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实施收费,或者实施法定审批收费应当提供服务而不提供服务或只提供部分服务的;
(七)应当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的行政审批及收费事项拒不纳入,或者虽然纳入但行政审批的主要程序、环节不按规定在中心(大厅)办理的;
(八)违反规定委托或者默许其他组织代行行政审批管理权的;
(九)不依法履行行政审批监管职责或者监管不力的;
(十)其他违反行政审批规定,贻误审批管理或者损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第七条 违反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无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或者法定依据,实施行政执法,或者没有取得执法证件以及没有按规定出示证件的;
(二)违反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行政执法的;
(三)实施行政执法,因故意或者过失损害行政执法对象合法权益的;
(四)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将收缴的财物据为己有的;
(五)委托执法中,对受委托者执法行为疏于管理、失于监管,或者与受委托者建立利益关系,指使、暗示、纵容、协从受委托者滥施执法权的;
(六)实施行政检查,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
(七)实施行政征收,擅自改变征收范围、标准,不开具合法票据,或者只征收不服务、少服务的;
(八)实施行政处罚,不履行有关处罚审批手续,擅自改变处罚种类、幅度,不出具合法凭据或者开具合法票据,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当事人财物或者使用、丢失、损毁扣押财物,不依法组织听证,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下达或者变相下达处罚指标的;
(九)行政征收、行政处罚收入不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
(十)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执法的。
第八条 违反新闻工作管理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搞有偿新闻的;
(二)以批评报道相要挟索要好处的;
(三)强拉广告、赞助的;
(四)搞虚假报道,报道严重失实,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后果的;
(五)其他违反新闻工作管理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
第九条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不负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本地区、本单位出现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二)对上级交办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责任范围内的事项,拒不办理或者办理不力的;
(三)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查而不结,或者借故拖延甚至纵容、包庇、支持的。
第三章 责任追究
第十条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方式:
(一)责令整改;
(二)责令书面检查;
(三)书面告诫、诫勉谈话;
(四)通报批评;
(五)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六)调整工作岗位、待岗、解聘、辞退;
(七)停职、免职、责令辞职;
(八)构成违法违纪的,依法依纪追究法律责任、纪律责任。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合并适用。
第十一条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划分:
(一)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做出的决策、决定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相抵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主要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参与决策的其他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二)经领导人员批准做出的决策、决定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相抵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领导人员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但由于承办人员的故意行为致使领导人员决策失误的,由承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三)由于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者过失,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工作人员
承担责任。但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的,由工作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第十二条 具有本办法所列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拒不承认错误,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
(二)提供或者指使他人提供虚假证据,推卸、转嫁责任,干扰、阻止对其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的;
(三)同时具有本办法所列损害经济发展环境两种(含两种)以上行为的;
(四)两次(含两次)以上被检举、控告查证属实的;
(五)包庇同案人员,或者打击报复批评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以及抵制其错误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的;
(六)与违法违纪人员相互勾结,包庇、纵容、协从其违法违纪行为,或者为其充当保护伞的;
(七)其它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理的。
第十三条 各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具体工作任务。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追究责任的,根据问题性质和管辖权限,由主管部门、任免机关或者纪检监察机关按规定权限及程序处理;特殊情况,上级机关可以直接做出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被追究的单位和个人,对处理有异议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提出复议或者申诉。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者责令退还;对所获得的非经济利益,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纠正。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河南省监察厅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巴中市损害投资软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办法
巴中市损害投资软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办法
《巴中市损害投资软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于2011年5月22日印发,现全文刊登。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巴中,按照市委“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川东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必须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以下简称软环境),并对损害软环境行为实施责任追究。
第二条根 据《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员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及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损害软环境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照执行。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损害软环境行为,是指违反中央和省、市关于发展市场经济、改善投资环境、规范经济秩序的有关政策和规定;违反行政许可、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收费及行政复议等有关规定;未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影响我市投资软环境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
第五条 对损害软环境行为实施责任追究,应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过错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责任追究范围
第六条 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其过错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或者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的;
(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予以批准或超越法定职权作出批准决定的;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三)实施已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或擅自增设行政许可项目的;
(四)擅自变更或增减行政许可前置条件或增加审批环节的;
(五)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事项,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审批过程中,不一次性依法告知并按规定出具有效书面凭证并说明理由的;
(六)未在法定期限或公开承诺期限内办结许可项目的;
(七)未按规定核定收费标准导致不合理收费,或借行政许可事项巧立名目,强行接受或指定中介服务收费的;
(八)未按规定将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和行政审批机构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未按规定将行政审批权向窗口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未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未按规定开展并联审批工作的;
(九)不依法履行行政许可监管职责或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其他违反行政许可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七条 在实施行政执法检查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其过错责任。
(一)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单位,或者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
(二)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实施检查,或不出示相关证件实施检查、超越职权实施检查的;
(三)应报批而未报批、不按检查计划、超过规定次数开展涉企检查的;
(四)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对产(商)品进行抽样、抽检和样品处理,或以抽检为名,将样品私分、据为己有,或在抽检结束后不按规定时限返还样品的;
(五)接受被检查对象提供的宴请、娱乐、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等行为的;
(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检查中为本单位、本人、亲友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七)在执法检查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
(八)其他违反执法检查工作规定行为的。
第八条 在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其过错责任。
(一)越权处罚或不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行为、种类实施处罚或强制措施的;
(二)不正确适用行政处罚裁量权的;
(三)收缴罚款不当场出具合法的罚款收据,或者违反处罚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规定收缴罚款的;
(四)对监管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不依法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移交,以罚代管的;
(五)其他违反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规定行为的。
第九条 在实施行政收费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其过错责任。
(一)超越权限设立或审批收费项目,或仍执行已经取消的收费项目的;
(二)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延长收费期限的;
(三)对法定的服务收费项目只收费而不提供服务,或者只提供部分服务、强制服务对象接受有偿服务或购买指定产品、搭车收费的;
(四)对职责范围内应无偿办理的事项,委托下属企事业单位或其他中介服务机构以有偿服务方式办理的;
(五)非法强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接受咨询、信息、检测、检验、商业保险等服务,强行收取费用的;
(六)向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的,索要赞助或违规占用企业钱物的,借办班、培训、办证等乱收费的;
(七)不出具合法收据收费的;
(八)其他违反收费规定行为的。
第十条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其过错责任。
(一)在洽谈招商引资项目过程中,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招商引资政策规定,项目跟踪服务不力,致使项目流失的;
(二)在招商引资项目立项审批、注册过程中,立项审批、注册不及时,跟踪、服务不到位,影响投资项目进展、引起不良后果的;
(三)招商引资项目在开工建设过程中,项目的土地供应、拆迁安置、资金投入等,因主观工作不力未按协议履约,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
(四)招商引资项目在依法生产经营过程中,相关部门承诺的条款或相关服务不到位,对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及时解决,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在对投资企业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擅自检查、验收,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或吃拿卡要,报销费用的;
(六)其他违反招商引资政策规定情形的。
第十一条 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其过错责任。
(一)对管辖范围内市场经济秩序维护、规范不力,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长期失察或者放任自流,致使建筑、流通、中介、金融、文化等市场秩序混乱或存在严重隐患的;
(二)在国有土地和矿产资源使用权出让、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特许经营权出让及政府采购等事务中,未按规定方式实施,或者在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三)拒不与所办中介机构脱钩,或者表面脱钩暗中合作,把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转移或者委托给中介机构,搞有偿服务或者从所管理的中介机构获利的;
(四)授意、指使或者强迫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或者提供虚假证明,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五)对行业协会及中介机构疏于监管,以致发生严重违法违规操作、弄虚作假、超标收费等问题,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六)在规费减免、政策扶持、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出让、转让)、政府投资工程等方面为谋取私利打招呼、批条子的;
(七)采取行政命令、强买强卖、强制有偿服务、搭配搭售等方式,搞垄断经营,或设置障碍,故意刁难,排挤外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到本地参加公开竞争的;
(八)违反企事业单位或业主意愿,以广告、认购、定购、有偿新闻及其他形式直接或者变相收费牟利,或者强迫企事业单位或业主参加各种评比、研讨、培训等活动及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的;
(九)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中的公职人员,违反规定从事有偿中介活动,或者在中介机构中兼职取酬的;
(十)其他影响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的。
第十二条 在投诉受理和行政复议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其过错责任。
(一)对属于法定职权范围的有关投诉和符合条件的复议申请不受理,或不按法定期限办结及作出复议决定的;
(二)对上级组织、领导批转的投诉不及时办理,或不按规定期限反馈办理结果的;
(三)不执行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影响投诉问题解决的;
(四)不履行上级机关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或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的;
(五)在处理投诉和行政复议中侵害投诉或复议申请人合法权益的;
(六)对行使申诉、控告、检举权利,或者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打击报复的;
(七)其他违反投诉受理和行政复议规定行为的。
第十三条 软环境建设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分工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因疏于教育管理监督发生严重损害软环境问题的,对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应追究其过错责任。
第三章 责任追究方式
第十四条 损害软环境责任追究实行“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责任制。根据情节轻重、影响大小和损害后果程度,对直接责任人及责任人所在部门、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严格实行问责。
第十五条损害软环境行为责任追究种类:
(一)行政问责。
1、责令书面检查;
2、诫勉谈话;
3、通报批评;
4、责令公开道歉;
5、停职检查;
6、引咎辞职;
7、责令辞职;
8、免职。
(二)党纪、政纪追究。
(三)司法追究。上述责任追究可单处或并处。
第十六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授权或者委托、委派、聘用的其他组织和人员,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可作解散、解聘、辞退等处理。
第十七条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处理:
(一)一年内出现两次及以上应予责任追究情形的;
(二)干扰、阻碍、不配合调查人员对其损害软环境行为进行调查的;
(三)因主观故意导致损害软环境行为发生的;
(四)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进行打击、报复、陷害的;
(五)其他从重或加重处理情节的。
第十八条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理直至免于责任追究:
(一)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或者主动交代本人应当承担的违纪问题的;
(二)主动挽回影响和损失,并向服务对象赔礼道歉,得到谅解的;
(三)主动检举他人违纪违规问题,经查证属实的;
(四)有其他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理情节的。
第十九条 损害软环境的行为,适合问责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违反党纪政纪的,由纪检监察机关和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党纪政纪相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中共巴中市纪委、巴中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巴中市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四篇:本溪市损害营商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本溪市损害营商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各级机关、各类组织及其领导成员、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促进其认真履行职责,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根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辽委发〔2016〕38号)、《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共本溪市委办公厅、本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本溪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的通知》(本委办发〔2017]8号)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下简称机关)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以及具有公共事务管理服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简称组织)及其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损害营商环境行为,是指机关和组织及其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作风不实、服务不优、效率不高、行为不端、滥用职权、失职渎职、徇私舞弊,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营商环境造成损害和不良影响的行为。
机关和组织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负总责,机关和组织主要领导成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具体工作人员承担直接责任。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损害营商环境,按照其行为在责任追究情形中的地位和作用,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负有直接责任者实行责任追究的同时,应当视情形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责任追究。
第四条
对损害营商环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应当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
第二章
责任追究情形
第五条
违反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规定和决策部署,阻碍政令畅通,损害营商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责任追究:
(一)对国家、省和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决策部署执行不力而贻误工作的;
(二)对优化营商环境大局意识不强、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晰、工作不落实,严重影响工作开展的;
(三)违反省优化营商环境“八个凡是”和市“七个不允许”的;
(四)制定与中央、省和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规定相违背的政策,或者做出不切实际的各种承诺,造成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和不良影响的;
(五)继续施行国家、省和市已经宣布废止的法规性文件,或者继续施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中已经宣布删除、修改的条款的;
(六)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不讲诚信,对投资者给予违法违
规或不切实际承诺,或者因主观原因对合同承诺事项不兑现不落实,对投资者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及时解决,影响投资项目进展,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
(七)对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损害营商环
境行为包庇护短,有责不究、执纪不严,导致出现严重问题或产
生不良影响的;
(八)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
规定,未及时向企业和群众公布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
结果的;
(九)其他违反国家、省和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规定和重大
决策部署,阻碍改善营商环境工作的行为。
第六条
违反减轻企业负担有关规定,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
营活动,或者侵害企业合法权益,损害营商环境,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应当予以责任追究:
(一)不执行国家、省和市有关政策规定,违法违规收取费
用,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未按规
定进行收费标准公示,或者对已经明令取消、降低标准的收费项
目,仍按原定项目或标准收费的;
(二)违反企业意愿,以各种形式和名义向企业强买强卖、收取资费、征收财物、搭车收费、摊派,或者强行要求接受中介
机构服务和参加各类学会、研究会、协会并收取费用,违规开具
和使用发票、收据,以及谋取其他非法利益的;
(三)违规在企业开展评比、评估、达标、升级、评优、培
训、研讨、考核、鉴定、考试等活动的;
(四)违法责令企业停产、停业、查封、划拨企业的财产和
资金、冻结银行账户、传唤企业法定代表人的;
(五)违规对企业采取停水、停电、停气、停止通讯服务等
行为,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影响或造成损失的;
(六)违规要求企业提供劳务或者提供廉价劳务,以及无偿
占用企业财物,向企业借款借物、推销商品或者强迫企业为其他
单位或个人提供担保和贷款的;
(七)不执行国家的减、免、缓及出口退税等收费、税收优
惠政策或在执行时擅自增加条件,以及占用依法应当划拨给企业的拨款和补助资金的;
(八)侵占企业知识产权,或者未经企业允许公开其涉及商
业秘密信息的;
(九)强制或变相强制企业在接受有关专项性、阶段性监督
检查时暂停法律、法规许可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
(十)在企业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放任、支持、怂题亲友、乡邻甚至黑恶势力滋事,影响阻挠施工,或者对属地管辖范围内的强揽工程、强装强卸,强行参工、参运、阻工,强买强卖等行
为不制止、不查处,或者制止、查处不力,致使社会治安和企业
周边环境混乱的;
(十一)在招标采购等活动中,应当进行招标、拍卖而未进
行招标、拍卖,或者不按规定的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或者不按规定进场交易,或者弄虚作假、泄露保密信息,或者采
取设置不平等条件、歧视性待遇等方式,限制或变相限制符合准
入条件的本地及外地企业参与招标采购活动,或者对招标采购活
动不依法依规履行监管职责,以致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或暗箱操
作、弄虚作假、恶意串通、徇私舞弊的;
(十二)其他违反规定加重企业负担的。
第七条
违反行政审批管理有关规定,损害营商环境,有下
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责任追究:
(一)不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应进必进”、“一门受理、并联审批”等行政审批改革规定的;
(二)对符合规定条件,应当受理的行政审批申请,或应当
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合格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照证书,不及时受理和不按时颁发的,对有关法律事实应当依法予以确
认,无正当理由不受理、不办理,未在规定或者承诺时限内办结
审批事项,未及时送达办理结果,或不依法说明不予受理、办理
理由的;
(三)违反规定要求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或继续执行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擅自增设新的审批项目、增加审批环节和前置
条件,以及变相设置审批门槛和审批事项的;
(四)不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等规定,造成企业和
群众办事多次折返等不良影响和影响行政相对人办事效率的;
(五)无行政审批主体资格或法定依据实施行政审批,或者
违法委托中介机构、下属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代行行政审批权的;
(六)不按照规定公开审批的项目、依据、程序、办理时限、收费、审批结果,重大事项审批不依法举行听证,或者涉企事项
应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七)强制、误导服务对象接受无法定依据的前置有偿培训、检查检测(验)、勘验鉴定、评估评价的;
(八)对重点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未按规定实行“并联
审批”、“全程代办”、“限时办结”的;
(九)不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网上审批、电子控票规定的;
(十)其他违反行政审批规定,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八条
违反行政执法和处罚规定,损害营商环境,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责任追究:
(一)不具备行政执法和处罚主体资格,或者无法律法规依
据和违法事实而实施行政执法和处罚,以及违反法律关于委托执
法和处罚规定,实施行政执法和处罚的;
(二)违反罚没收入收支脱钩规定,下达或变相下达行政处
罚指标,并与单位或个人待遇挂钩,以及收取罚款不及时足额上
缴国库或坐收坐支的;
(三)不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对行政处罚应
当细化而不细化,或者滥用自由裁量权,实施行政处罚与违法行
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明显不当的;
(四)实施罚款或没收财物时,违反罚缴分离规定,未使用
法定票据,以及未按规定处置罚没财物的;
(五)使用处罚对象被扣押财物或因故意、重大过失造成被
扣押财物损毁,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或收取、变相收取费用的;
(六)以罚代管,只罚不管,或者做出责令改正及限期改正
后,未及时履行监管职责或监管不力的,或者不履行提醒、告知
义务,放任甚至诱导行政相对人实施违法违规行为,然后实施处
罚的;
(七)违规设卡对过路车辆强行进行检查,或者违规扣车、扣证、罚款的;
(八)未按法律、法规规定,违反法定程序,擅自做出行政
处理决定和行政处罚决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
(九)对企业做出较大数额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以及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等重大行政处罚,未在规
定时间内,向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的;除使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外,重大行政处罚在提请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决定前,未经机关
法制工作机构审查的;行政执法机关未在部门网站公开行政处罚
裁量基准和处罚结果信息的;
(十)对同一违法事实实行重复处罚的;
(十一)其他违反行政执法和行政处罚的情形。
第九条
违反发展、规范行业协会或社会中介机构的有关规
定,损害营商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责任追究:
(一)违反规定把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转移或委托给中介
机构、行业协会,搞有偿服务或从所管理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
获利的;
(二)擅自成立协会,赋予管理或服务职能,以给予资格、提供服务等为条件,强制或变相强制企业入会并支付会费、保证
金等费用的;
(三)不按规定与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脱钩,或者向中介
机构、行业协会收取管理费,或者巧立名目变相向中介机构收取、摊派费用的;
(四)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职能,以致发
生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严重违法违规操作,弄虚作假、超标收费,或者授意、指使、强迫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或提供虚假证明的;
(五)违反规定在中介机构合股、参股经营,或者兼职取酬、报销费用的;
(六)其他违反发展、规范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有关规
定的情形。
第十条
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损害营商环境,有下列情
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责任追究:
(一)拒不执行国家、省和市有关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
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规定,或者变相抵制、反对、搞变通的;
(二)对上级部署、交办的有关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事项,特别是专项整治和有关重点工作任务不分解、不推进、不落实的,以及损害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案件未在7个工作日书面答复投诉举
报人,或者拒不办理、拖延推诿,敷衍塞责、落实不力的,或者
打击报复投诉举报人的;
(三)人为设置障碍,歧视、刁难服务对象,服务态度恶劣,或者在工作时间有违规炒股、脱岗、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打
牌等行为的;
(四)应予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和
其他权利而不予保护的;
(五)对单位之间依法提请支持的有关服务企业的事项不配
合、不协助、消极应付的;
(六)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有责
不追、追责不严,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七)其他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情形。
第十一条
在执纪、执法和司法工作中,损害营商环境,有
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责任追究:
(一)对涉及营商环境的投诉、举报、检举、控告、申诉无
正当理由不予受理,或者故意拖延、影响处理、处理不力的;
(二)应立案而不立案,不应立案而立案,或者在规定期限
内无正当理由不结案、不执行的;
(三)隐瞒案件真相、歪曲案件事实、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或者应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查处而未予移送的;
(四)在办案对象、当事人处报销有关费用或吃、拿、卡、(五)违反办案纪律、职业道德,失职、渎职致使司法不公
(六)对违法犯罪行为打击不力,致使社会秩序和企业周边
环境混乱的;
(七)执纪、执法、司法工作过程中的其他违纪违法行为。
第十二条
在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中,损害营商环境,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责任追究:
(一)以负面报道相要挟,强揽广告、赞助的;
(二)报道失实,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损害营商环境的;
(三)干预、压制新闻舆论监督,或者拒绝接受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及其工作人员打击报复的;
(四)以新闻报道、网络传播等方式损害营商环境的其他行为。
第十三条
有其他损害营商环境行为,应该追究责任的,适
用本规定。
第三章
责任追究方式及结果运用
第十四条
机关和组织及其党政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违反
本规定,按照其行为在责任追究情形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承担
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
(一)直接责任。
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后果起决定作用或直接作用的。
(二)主要领导责任。
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
(三)重要领导责任。
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负责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
主要领导直接作出决定或指令、干预、改变工作人员正确意
见,造成损失或后果的,负直接责任;集体研究决定造成损失或
后果的,决策人员负主要领导责任。
第十五条
机关和组织违反本规定,由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
按下列方式予以责任追究:
(一)检查。
对履行营商环境职责不力、损害营商环境情节较轻的,应当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并切实整改。
(二)通报。
对履行营商环境职责不力、损害营商环境情节较重的,应当责令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三)改组。
对失职失责,严重违反党纪政纪、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应当予以改组。
第十六条
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由有关
部门视情节轻重按下列方式予以责任追究:
(一)对情节较轻的,给予责令限期改正,责令书面检查、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处理;
(二)对情节较重的,给予停职检查、调整职务处理;
(三)对情节严重的,给予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免
职、辞退或者解聘处理;
(四)对失职失责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依照《中国共产党
纪律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给予党纪处分;应当追究政纪责任的,建议有关机关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政纪处分。
对党的领导干部实行问责,依据《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印发<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辽委发〔2016]
38号)有关规定执行。
以上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党政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从重从轻处理,按照
《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党政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
关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
受到责任追究的机关或组织,取消当年考核
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党政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受到通报批评、公开道歉、停职检
查、调离岗位的,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至少一年内不得提拔;
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考评为不称职,一年内
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
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同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组
织处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
责任追究程序
第十八条
责任追究工作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各
级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损害营商环境行为责任追究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具体工作任务。对
损害营商环境行为实施责任追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
进行。对党的领导干部,纪委、组织部门有权采取通报、诫勉等
方式进行问责,提出组织调整或组织处理的建议;采取纪律处分
方式追究责任,按照党章和有关党内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
第十九条
营商环境建设监督机构以及负有营商环境建设
监督职责的工作部门负责受理和收集问题线索,并对问题线索进
行调查核实,依据调查核实结果提出责任追究建议,按照干部管
理权限将有关材料及时移送责任追究决定机关。责任追究决定机
关依据相关规定启动责任追究程序,并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责任
追究决定。
第二十条
调查工作应当在正式启动调查程序后30个工作
日内完成,并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损害营商环境行
为的事实、基本结论和责任追究处理的具体建议;情况复杂的,可酌情延长调查时间。
对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责任追究调查的,可以直接作出责
任追究决定。
第二十一条
营商环境建设监督机构、纪检监察机关、组织
(人事)部门等有权机构依据有关规定,根据工作需要,建立问
题线索处置、案件移送和情况通报等协调、联动工作机制。
第二十二条
责任追究决定作出后,应当制作《责任追究决
定书》,在5个工作日内送责任追究对象及其所在单位和相关部
门,并抄送纪检监察机关及组织、人事部门备案。《责任追究决
定书》应当写明责任追究事实、责任追究依据、责任追究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作出责
令公开道歉决定的,应当写明公开道歉的方式、范围等;作出停
职检查决定的,应当写明起止时间。
第二十三条
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将责任追究对象的有
关责任追究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并将执行情况报告责任追究决
定机关,回复责任追究建议机关或建议人,报送上一级组织、人
事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责任追究决定应当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或
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二十五条
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人员决定责任追究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六条
责任追究对象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责任追究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责任追究决
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责任追究机关在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单位或
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申诉期间,不停止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对各级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
企业工作人员和机关聘用、借调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参照本规定
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负责解释。本
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共本溪市委办公厅
2017年7月4日印发
第五篇:新乐市机关工作人员损害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实施细则
中共新乐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新纪通(2010)27号
★
中共新乐市纪委
新乐市委组织部
新乐市监察局
新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新乐市机关工作人员 损害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市直各单位:
为规范机关行为,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促进机关工作人员正确、高效、依法履行职责,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根据《石家庄市机关工作人员损害发展环境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要求,研究制定了《新乐市机关工作人员损害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届时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将组成检查组对学习、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中共新乐市纪委
新乐市委组织部
新乐市监察局
新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0年11月20日
新乐市机
关工作人员损害发展环境行为
责任追究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我市“重返三十强”目标步伐,打造一
支高效廉洁、走群众路线的干部队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及《石家庄市机关工作人员损害发展环境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
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全市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及其所属部门和机构,以及公用事业单位和经授权、委托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损害我市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
第三条 对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要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过错和责任相适应、教
育和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责任追究要与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有关法律
法规相结合。
第二章 责任追究的范围
第五条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将予以责任追究:
1、工作时间擅离岗位,值班人员不按规定时间在岗,擅离职守;
2、工作时间打电脑游戏、上网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聊天、炒股、电影及录像视频;
3、工作时间打牌、下棋、打麻将;
4、非工作需要中午喝酒;
5、工作时间到休闲娱乐场所活动;
6、其他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
第六条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干部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将予以责任追究:
1、对管理服务对象态度冷硬、蛮横粗暴、故意刁难的;
2、以检查为名“吃、拿、卡、要、报”的;
3、滥用职权限制被检查对象合法经营的;
4、接受被检查对象礼品、礼金、宴请、娱乐等活动的;
5、利用检查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第七条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审批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将予以责任追究:
1、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擅自或变相增设新的行政审批、许可项目或者在保留项目内增加审批环节的;
2、对符合法定条件,应由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和其它应予审批的有关事项,不予受理、不依规定或未在承诺时限内办结的;
3、违反规定委托或默许中介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或者其它组织代行行政审批管理权的;
4、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第八条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减轻企业负担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将予以责任追究:
1、无法律、法规依据或者不按法定的职责、权限、程序和方式对企业、工商户实施检查的;
2、在对企业年检或登记注册工作中搭车收取各类费用的;
3、违反企业意愿,以广告、认购及其它形式直接或者变相占用企业和管理服务对象财产、物品的;
4、违反有关规定,指令企业参加各种赞助、有偿培训等活动的;
5、向企业强买强卖产品,以共建、协商等形式向企业收取各种名义的费用的;
6、强制企业出资参加各种评比、研讨、培训等活动及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的;
7、向企业和管理服务对象提出购买指定商品、接受有偿服务的;
8、违反规定在行业组织、中介机构中兼职取酬,接受暗股分红取利或者利用职权为企业指定、介绍有偿中介服务的;
9、对涉及企业合法的减、免、缓、退等行政征收优惠政策不落实,或者附加条件索取好处才落实的;
10、其它违反规定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
第九条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将予以责任追究:
1、违反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行政执法,擅自上路拦车、收费、罚款,超范围、超标准以及自立项目收费、罚款,损害行政执法对象合法权益的;
2、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将收缴的财物据为己有的;
3、委托执法中,对受委托者执法行为疏于管理、失于监管,或者与受委托者建立利益关系,指使、暗示、纵容、协从受委托者滥施执法权的;
4、擅自改变征收范围、标准,不开具合法票据,或者只征收不服务、少服务的;
5、不履行有关处罚审批手续,擅自改变处罚种类、幅度的;
6、不出具合法凭据或开具合法票据,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当事人财物的;
7、使用、丢失、损毁扣押、没收财物,不依法组织听证;或者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下达或者变相下达处罚指标的;
8、滥用职权、违规执法或在执纪执法过程中有其他不公正、不文明行为的。
第十条对应当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无故拒绝纳入或对已经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搞体外循环。
第十一条违反财政法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滞留财政资金的行为。
第十二条其他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发展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第三章责任追究的方式
第十三条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方式:
1、离岗培训;
2、调离岗位;
3、停职、免职;
4、构成违纪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5、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具有本细则所列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1、拒不承认错误,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
2、干扰、阻碍问题调查,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推卸、转嫁责任,干扰、阻止对其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的;
3、包庇同案人员,或者打击报复批评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以及抵制其错误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的;
4、与违法违纪人员相互勾结,包庇、纵容、协从其违法违纪行为,或者为其充当保护伞的;
5、同时具有本细则所列损害经济发展环境两种(含两种)以上行为的;
6、其它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理的。
第十五条过错责任人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可以从轻、减轻处理。
第四章责任追究的实施
第十六条 机关工作人员对违反本细则上述规定的,一经查实,由党委(党组)及纪检监察机关、组
织人事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实行责任追究:
1、对一般机关工作人员给予离岗培训或调离岗位处理;对担任职务的给予停职、免职处理;构成违纪的,同时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在对当事人进行处理的同时,追究本部门本单位有关领导责任。一年之内有2名及以上工作人员违反上述规定的,对所在科(股)室主要负责人给予免职处理;有2名及以上中层干部违反上述规定的,对主管领导给予免职处理;有多名工作人员违反上述规定的,对单位主要领导给予免职处理。
3、凡群众反映违反本细则上述规定问题的举报,一律认真调查核实。调查属实的,按照本条1、2项规定作出处理。
4、涉及垂直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市委或相关部门建议其上级主管部门根据上述规定作出处理。
第十七条 责任追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实施。特殊情况,上级机关有权直接对下级部门、单位领导或责任人进行追究。
第十八条 给予违纪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由纪检监察机关会同其任免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办理。对党纪、政纪处理管辖权不在我市的部门、单位,建议其上级主管机关实施纪律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九条对受到离岗培训处理的机关工作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人事部门安排其到党校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培训,并载入本人干部作风档案。学习培训结束后,根据其学习培训期间的思想认识、现实表现等情况,可安排其回原岗位工作。工作期间如再发生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有关规定,予以辞退。
对受到免职处理的干部,由组织人事部门安排其到党校进行学习培训。同时,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两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
第二十条各级党委(党组)负责本细则的贯彻实施。纪检监察机关要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建立健全效能监察建议、质询和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协助同级党委(党组)抓好本细则的落实,负责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行政效能举报中心分别设立并公开举报电话、网络投诉举报信箱等,受理企业和群众举报(举报电话:88653600网络投诉举报信箱:)。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细则由新乐市纪委、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