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腐败不存在“治标”“治本”的转向问题
反腐败不存在“治标”“治本”的转向问题
2014年09月15日 第A5版:党的建设
作者:马东伟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3542
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深层原因是经济政治体制机制制度存在漏洞,所以深化改革是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这也就决定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有效地遏制住腐败蔓延的势头,为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障。事实上,腐败已成为深化改革最大的障碍和不稳定因素之一。所以,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也肩负起了为改革攻坚破难的任务,其本身已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反腐败“打虎拍蝇”愈是激烈,愈是引发人们对反腐败今后走向的探究热情。各方高人纷纷支招,五花八门,但大都会落脚在“反腐败必须由治标为主转向治本为主”上。
基于这种观点,社会上有人认为当前的“高压反腐”只是治标,不能解决腐败产生的根本问题。有人进而认为当前的反腐败仍是搞运动,是权力反腐,不能长久。更有人据此增加了对抗反腐败的底气,期待着“打虎拍蝇”风头一过就没事了。
这种观点也影响到反腐败阵营一部分人贯彻落实当前任务的坚定性。有人疑虑,随着反腐败重心的转移,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格局、职责任务还会调整,围绕强化办案等主业进行的机构机制制度改革都会有变化。
反腐败斗争存在着“转向”问题吗?
这其实是个误区。
治标、治本乃一体标本必须兼治
“标”是矛盾的外在表现,“本”是矛盾的本质和规律;本决定标,标反作用于本。反腐败斗争也要科学运用辩证法。治标必须瞄准治本,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治本必从治标入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标本兼治”正是当前反腐败斗争遵循之道。仅以人们最为关注的“打虎拍蝇”为例。“打虎拍蝇”既是治标的基本手段,又是治本的基本手段。正是因为有查案惩处的威慑力,教育才会有人听,制度才会有人遵守。一项制度出台之后,绝大多数违反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制度才会真正发挥规范的作用。反之,则必会形同虚设。所以说,查办案件、惩治腐败,是反腐败各项措施取得成效的基本保障。
“打虎拍蝇”是法治反腐的强力体现。它以惩治腐败的全领域全覆盖,大大提高腐败分子被查处的几率,体现了“有纪有法必依”;以持续不懈的力度和强度,形成高压反腐的新常态,体现了“执纪执法必严”,这些都使已有的纪律法规体系得以刚性运行,发挥出使人“不敢腐”的作用,是当下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最现实有力的举措。
可见,查案是从标入手着力治本的基本途径;“打虎拍蝇”是标本兼治的“王者之道”。
不仅如此,十八大以来,在查案雷声阵阵的同时,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也在跟进。
新一届中央纪委甫一产生即提出了“三转”(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强调突出主业加强办案,中央纪委率先调整内设机构,增加办案部门和力量,目前地方纪委也在作相应改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机制,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改革方案,加强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办案工作的领导、加强巡视工作和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都是其中重要内容。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进,一个更加高效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机制正在形成,使人“不敢腐”的机制也初现雏形。
另外一个更大的工程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近日中央政治局通过实施方案,对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规划。这是对马上就要进入尾声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度性总结,无疑是从根本上扭转党风状况的基础性工程。
由此可见,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整体上呈现出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态势。
许多人纠结于王岐山出任中央纪委书记后说的一句话:“标本兼治,当前以治标为主,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他们据此认为,反腐败将会出现从治标为主向治本为主的转向。
但他们忽略了这句话有个大前提,就是“标本兼治”。结合两年来的实践,我们似乎更应该这样理解这句话:针对腐败现象采取标本兼治措施,强力遏制其蔓延势头,为治本措施发挥效力赢得时间。
从反腐败与改革的关系认识治标与治本
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深层原因是经济政治体制机制制度存在漏洞,所以深化改革是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这也就决定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有效地遏制住腐败蔓延的势头,为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障。事实上,腐败已成为深化改革最大的障碍和不稳定因素之一。所以,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也肩负起了为改革攻坚破难的任务,其本身已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这些都决定了当下的反腐败斗争必须以霹雳手段、雷霆之势保持高压的态势。那么随着改革的逐步展开,深入推进,高压反腐是不是应该告一段落了呢?不会,也不应该。
改革是个持续的过程,永远是进行时。只要改革进行,就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就必会出现权力寻租等破坏改革的腐败行为,于是反腐败就必须永远利剑高悬,严惩腐败必须成为改革的基本保障。
从这个层面解读王岐山“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其实就是说,反腐败要为深化改革各项措施的实施和产生效益争取时间。
所以说,所谓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反腐败与深化改革的关系。他们是相生相伴的,而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更不存在转向的问题。往后各项改革的步伐一定会越来越响,越来越多地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但那也决不意味着反腐败力度就变小变弱或者停滞了。
如果历史地看待反腐败斗争,应该说存在着一个转折点。那就是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推进,改革的不断深化,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这或可算作一个历史的拐点。但这个点一定是和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某个点相契合的,比如建立起了相对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成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相对成熟的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等等。
那种期待短时期内反腐败由治标阶段向治本阶段转换过渡的观点,其实是割裂了治标治本之间的辩证关系,脱离了深化改革的大背景,把反腐败当作一个孤立的单独的任务来看待。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容易造成反腐败工作部署顾此失彼,实践中迷失主攻方向。这在以往的实践中是有经验教训的。
治标、治本是概念主业、责任是关键
标和本,治标和治本,都是理论上的概念和表述。其本身是否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复杂多变的反腐败斗争实践,也是值得再探讨的问题。如果囿于这种概念和理论,强求什么治标向治本的转换,那岂不是“书生意气”“纸上谈兵”?
反腐败重心在治标和治本之间的变化还是有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并汲取的。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反腐败战略方针历经了由“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发展。工作布局也相应地由“查办案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三项工作格局,一直扩展到“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六项工作并重。由于工作领域的极大扩展,纪检监察机关的精力非常分散。虽然一直在强调“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重心更多地转移到了“预防领域”中。诸如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征地拆迁,公务接待报销审批,等等,都有纪检监察机关参与。有的地方纪检监察机关身兼一二百个领导协调机构的职能。结果是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好,而且把纪检监察机关的主业是什么都搞得模糊不清。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在许多地方也就只能体现在文件上和讲话稿里了。
惩治腐败这一手受到影响,着眼于治本的预防这一手也效率有限。这不仅和反腐败重心摆放不当、精力分散有关,更和整个改革事业的形势有关。
在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共提出建立健全100多项制度,几乎涵盖了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可想而知,仅仅依靠反腐败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这一庞大工程的,根本上还要依靠改革的深化和全面推进。现在看来,如果这个工作规划中的100多项制度建设都得到了有效落实,那我们面临的改革局面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一定不是当前这样严峻。
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明确提出“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就是充分认识到以前工作重心的摆放不准,纪检监察机关职责定位不准,忽略了主业,失去了主攻方向,致使反腐败治标与治本的效率都受到影响。所以一再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突出监督执纪问责职能,狠抓办案,并根据中央的部署开展了体制机制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进一步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主体责任就是要求各级党委要把反腐败斗争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抓在手上,与经济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和深化改革各项事业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而纪委的监督责任就是严肃执纪,提供保障。责任的明确,就是对反腐败战略布局的再确定,实际上把反腐败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工作方针以组织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由此可见,许多专家学者孜孜不倦进行论证的“反腐败何时该从治标转向治本”,其实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只有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才能为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障;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为有效防治腐败提供坚实基础。所以,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两手抓两手硬”将贯穿改革全过程。
第二篇:谈反腐倡廉治标和治本的关系
谈反腐倡廉治标和治本的关系
双丰局纪委 张 旭
反腐倡廉工作中,必须要注重治标和治本。标是表象,是客观、表面、外部之所在;本为根源,是主观、内在、核心之因素。标源生于本而影响着本,本作用于标而制约着标。标和本具有相对的因果关系,它们相互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所以,在反腐倡廉工作中,要始终贯穿标本兼治。
治本决定治标。加强制约性和监督性管理,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也是治本的关键。监督检查和制度建设是我们治理腐败现象的通常手段之一,能否把贯彻力、落实力和执行力集合运用是关键。具体工作中,要明晰权、责、利的关系,把权与责挂钩、权与利分开,从源头根除腐败土壤。要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用《廉政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约束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影响和定位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要注重从人的认知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治理和整顿一些根本的、深层次的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为治标奠定和巩牢基础。
治标为了治本。严肃查处违法乱纪,化解党群、干群矛盾,是有效打击腐败的关键,是治标的关键。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随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的不断产生和发展,客观上滋生了多而复杂的腐败因素以及诱发腐败的问题。在某些领域、环节、岗位,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利乱作为、为利慢作为、无利不作为,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所以,我们要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的问题着手,认真贯彻《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具体落实“三重一大”等相关制度,不断推进“小金库”、社会保障、涉民涉企突出问题等专项治理工程,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挤压权力寻租的空间,遏制腐败现象,狠杀歪风邪气,为治本创造前提和先决条件。
治标与治本存在着自律与他律的问题。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我们各项工作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自律为重,自律可自治本,自我把握工作、生活、学习过程中可为与不可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和为民服务意识。要从多方面考虑人民利益、尊重群众意愿,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从而减轻治标的压力。还要以他律为基准,他律可众治标,要根据本地、本区域稳
定、发展的大局出发,以民权、民生为本,制定科学的、规范的、有效的反腐败制度、措施,约束、整治不良现象、不良风气,综合治理腐败问题。要实施党务政务公开公示制度,让人民群众知道和理解、监督和检验为区域、地方发展的所作所为,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此提升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满意度与支持率。同时,还要用正反两方面的人和事影响人和教育人,倡廉而唾腐,为勤而弃隋,通过治标达到治本的目的。因而,在标本兼治工作中,必须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统一,内部治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不断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从业行为,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推进勤政廉政建设。
治标与治本的结点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腐败现象不可能根除,它是现实社会组成的一部分,是现实社会矛盾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因而,反腐败斗争具有其特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进而也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影响和制约了社会发展。标本兼治最终目的是治腐、治奢,勤俭促贤,成国兴邦。为此,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勤”、“廉”为重,时刻牢记勤谨守信做人,廉洁清正为官。从儒家崇廉尚勤箴言,到当今勤政廉政论述,均是对为官涉政者一种忠告,忠告其人“勤”要佚而不隋,劳而不
慢;“廉”要不被淤泥所染,不为私利所惑。谓之天道酬勤、廉而不刿,从自治标而达众治本,以此取信于民,惠利于民。
如是说,治标先需治本,治本重在治标。在治标与治本上,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为民服务作为思想意识、思维定势的根本,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坚持不懈地惩治和打击腐败,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工作中已经取得的硕果。用好治标、治本这两个手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真正达到标本兼治,才能推动我们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第三篇:8 解决“四风”问题既要着力治标又要注重治本
八、解决“四风”问题既要着力治标又要注重治本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有人担心,八项规定执行起来会不会是一阵风,或者是流于形式,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能不能打消干部群众的这个疑问,关键看我们怎么做。发布八项规定只是开端、只是破题,还需要下很大功夫。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月22日)
中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后续工作要不断跟上,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切实做到一抓到底、善始善终。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常,等于白抓。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方面就此积极建言献策,不少意见值得重视。要梳理采纳合理意见,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内外有益做法。下一步,关键是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点,以完善公务接待、财务预算和审计、考核问责、监督保障等制度为抓手,努力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在人民日报《专家学者对遏制公款吃喝的分析和建议》等材料上的批示(2013年2月22日)《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改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版,第136——137页。
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18日),《党建研究》2013年第七期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我们在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方面有了比较系统的制度规定,大多行之有效、群众认可,要继续坚持。中央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有一些新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也会创造出一些新鲜经验,要把中央要求、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确保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18日),《党建研究》2013年第七期
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18日),《党建研究》2013年第七期
要建立严密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推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使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党建研究》2013年第8期
要抓住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两个关键。教育实践活动,顾名思义,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实践。实践,关键在整改落实,把问题解决到位。因此,整改工作一开始就要抓得很实,兴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搞形式、走过场。中央要求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结果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以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那不就成讽刺了吗?特别是不要出那么多简报。中央反对文山会海,结果搞一场活动出的简报比平常还多,成了更严重的文山会海,岂不是笑话?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无论单位的问题、班子的问题还是个人的问题,都要深刻剖析原因,找准症结,明确整改方向,制定整改措施,规定整改时限,一个一个加以解决。我们开门搞活动,以整风精神搞活动,让群众提意见,如果群众提了,又不去解决,改不了,这是装样子,效果会更不好,群众意见会更大。既然问题找出来了,就要有针对性地解决。
《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2013年7月11日至12日)
这些年,一些单位包括有的领导机关,讲面子不讲规矩,讲关系不讲原则,遇到矛盾绕道走,问题摆着拖着长期得不到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群众反映很大。在这次活动中,要好好纠一纠这种现象。很多问题,不是没有政策规定,而是有政策规定却不执行。有些政策规定是约束性的,有些明确是刚性要求,却成了“稻草人”,成了摆设。这样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打碎一块玻璃没人管,最后所有玻璃都会被打碎,因为打了不受惩罚。很多方面都有政策规定,现在也还适用,就是因为讲面子、讲人情,最后都被突破了。
《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2013年7月11日至12日)
集中教育毕竟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一蹴而就地解决了,很多工作还要靠持之以恒的努力来推进。即使有的单位问题不多、解决得不错,但随着形势任务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总会不断出现,因此建章立制同样要抓得很紧。
《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2013年7月11日至12日)
要把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作为重要内容。对已有相关制度进行梳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要予以重申,继续坚持、抓好落实,严肃纪律,形成刚性约束;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该修改完善的就修改完善,该废止的就废止,该制定新的就制定新的。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建立新的制度。
《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2013年7月11日至12日)
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群众意愿,体现改进作风,体现提高效率,体现机关管理规律,确保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
《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2013年7月11日至12日)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党内作风问题表现多样、成因复杂,有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有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解决问题就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要作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来解决。解决“四风”问题,要标本兼治,既治标又治本。治标,就是要着力针对面上“四风”问题的各种表现,该纠正的纠正,该禁止的禁止。治本,就是要查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抑制不正之风。各地区各部门“四风”问题表现不尽相同,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一点,有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突出一点,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
《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2013年7月11日至12日)查找问题很重要,解决问题更重要。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要逐一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在此基础上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能够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或自己解决不了的由组织和群众帮助解决。
《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2013年7月11日至12日)
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建章立制非常重要,要把笼子扎紧一点,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空隙太大,猫可以来去自如。
《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2013年7月11日至12日)
专题民主生活会阶段,要防止有些同志产生那种“闯关”、“考试”思想,认为最难过的关就是对照检查,在这个环节下狠心露露丑、挖挖思想,通过了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征求意见也好,个人对照检查也好,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存在的问题,把正确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
《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2013年9月23日至25日)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使那些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干部,不仅不吃亏,而且受到鼓励、褒奖、重用;使那些做表面文章、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跑官要官的干部,不仅捞不到好处,而且受到批评和惩处。要以实际行动让干部感受到组织上的公道、公平、公正。
《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2013年9月23日至25日)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八项规定都抓不好、坚持不下去,还搞什么十八项规定、二十八项规定?抓“四风”要首先把中央八项规定抓好,抓党的建设要从“四风”抓起。办好一件事后再办第二件事,让大家感到我们是能办成事的,而且是认真办事的。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全党。大家担心防范“四风”的制度能不能建立起来,是不是有用,是不是“稻草人”?行胜于言。比如,今年中秋节中央纪委抓月饼,看起来是小事,其实是抓这后面隐藏的腐败。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抓了国庆节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节,抓了春节抓清明节、抓端午节,就这么抓下去,总会见效的,使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
《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2013年9月23日至25日)我们一定要认清“四风”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顽固性、反复性,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以上率下,以党风带社风带民风。对此。中央是下了决心的,希望大家也下定决心、毫不动摇。
《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2013年9月23日至25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指示(2013年10月),《人民日报》2013年10月12日
抓整改要动真碰硬、攻坚克难,上下协力、加强联动,持续用劲、步步为营,不达目的不罢休。无论班子整改还是个人整改,都要严明责任,加强监督,确保兑现承诺,立了军令状就要看结果。凡是有问题不整改、大问题小整改、边整改边再犯的,都要严肃批评教育,必要时采取组织措施和纪律措施。要以适当形式继续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建言献策和支持监督的作用,使活动自始至终做到全员全程参与。
在听取河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情况汇报时的讲话(2013年12月9日),《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0日
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着力治标又要注重治本。对提出的目标,都要分清轻重缓急,从实际出发进行细化和量化,然后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加以实施,使措施和目标配套,把目标要求落到实处。长效机制一定要起作用,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软。
在听取河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情况汇报时的讲话(2013年12月9日),《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0日
要狠抓制度执行,扎牢制度篱笆,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体制是重要因素,但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体质改革了、完善了,不等于权力干扰、金钱腐蚀就不再发生了,而是会以更隐蔽、更复杂的方式起作用。俗话说,一次守不住、次次都让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作风建设,既要抓大,也要抓小,要从具体事情抓起,早提醒,早纠正,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能护着掩着。
《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7日)抓作风问题就要积小胜为大胜,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通过抓党风政风带社会民风,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政治生态。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14日)
习近平强调,解决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常抓不懈。我们开了个好头,要一步一步深化下去。有人说现在“为官不易”,群众说期盼再接再厉,我说要乘胜前进,固化“为官不易”成果。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14日)
制定纪律就是要执行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党的规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遵照执行,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级党组织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14日)
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必须做到无私无畏、敢于担当,把认真精神体现到党内生活和干事创业方方面面。讲认真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大问题,是关系世界观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应该体现在干事创业方方面面,也应该体现在党内生活方方面面。讲认真就要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问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困难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错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改革越往纵深推进,发展任务越繁荣艰巨,人民群众期待越高,党员干部越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一心为民的情怀、坚定不移的决心,解决好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20日)《党建研究》2014年第2期
搞好教育实践活动,说一千道一万,还得看解决问题。如果领导干部弄不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如果“四风”问题蔓延开了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就会像一把无形的刀,隔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地成效。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20日)《党建研究》2014年第2期 要从本地区、本单位典型案例,重大事件,信访积案中查找问题,把“四风”问题进一步找准找实。问题找到了,就要敢于动真碰硬,不回避、不掩饰,不等不靠,立行立改。敢不敢改,愿不愿改,是摆在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道关,这一关考验的是党性,必须过好。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20日)《党建研究》2014年第2期
在市县和基层单位存在的四风问题,有的也与一些不良习俗有关,特别是那张巨大的人情关系网,既有形又无形,把很多干部群众都网在里面,逢年过节、生日纪念、婚丧嫁娶,你来我往、永不休止,还不清的人情债。你有圈子,我有圈子,大家竞相找圈子、入圈子、支圈子,把人际关系搞得越来越庸俗。一些干部甚至因此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些不良习俗根深蒂固,无孔不入,很容易给党员干部带来不良影响,绝不能小视。要旗帜鲜明同陈规陋习、顽症痼疾作斗争,以党的优良作风,带动民风和社会风气好转。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20日)《党建研究》2014年第2期
整改上要严起来。军中无戏言。向群众作出的整改承诺,就是军令状,承诺一条就要做到一条,要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严格整改标准,加大整改力度,从领导干部改起,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大多数人满意。要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建立践行规章制度,把制度笼子扎紧,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20日)《党建研究》2014年第2期
更加注重衔接带动。两批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场接力赛,不能截然分开。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来说,一些久拖难解的问题,病症在下面,病根却在上头。上头搞形式主义,下面就会弄虚作假;上头是官僚主义,下面就会照搬照套;上头有享乐主义,下面就会投其所好;上头刮奢靡之风,下面就会铺张浪费。凡事都是这样,上行下效,上率下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有些问题光靠基层自身力量,很难彻底解决,需要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从源头上加以解决,或指导帮助基层单位认真解决。对于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来说,整改措施能否到位,出台的规章制度管不管用,能不能在基层落地生根,也需要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检验。因此,要坚持上下联动,前后衔接,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当然,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不能因此把毛病都推给上面,把自己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就要自己改,主动改,一直改到让群众满意。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20日)《党建研究》2014年第2期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改善,政府对老百姓的服务还要不断加强。窗口单位是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查摆和解决作风问题的重点部位,要在活动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从服务内容、办事流程、跟踪反馈、结果评价等方面不断改进,使服务更加精细、规范、高效。
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19日
乡村面临的不少矛盾,与上级政策指导和工作作风有关。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坚持上下联动,共同解决难题。要进一步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多渠道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19日
教育实践活动要见物见人,既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制定方案、采取措施,又围绕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制定方案、采取措施。要防止用兴办实事代替解决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只注重解决作风问题而忽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倾向。
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19日
第四篇:论“美丽武鸣 清洁乡村”的治标与治本
“美丽武鸣
清洁乡村”理论征文
论“美丽武鸣
清洁乡村”的治标与治本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胡锦涛将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摆在了同样重的位置,说明了执政党对当年环境问题的重视。2013年4月份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全面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正是体现了全区对十八大会议精神的重视,体现了广西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围绕建设美丽广西,所开展的清洁乡村的活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板块,建设美丽乡村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同样是对十八大报告中建设中国理念的贯彻落实。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越来越突出,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而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如何避免欧洲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美丽中国
清洁乡村”是人民的主话题,是当前摆在最前列的全民主题活动,“美丽中国
清洁乡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环保之路,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当下,全国上下清洁乡村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条大路沿路两旁的形形色色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坐车、行路目之所及可谓是舒服啊。乡镇的圩市巷道、村落小巷,放眼清洁,枯枝败叶、生活垃圾、败沟臭水被清理得豁然开阔,好一派舒适与清逸,这项惠民工程是令人叫好叫欢的,是全民都支持与拥护的,是老百性直接受益的。而目前的满目“清洁”我认为只是治住了标,而还不能深入到治本。再看看我们“文滔武略”的武鸣吧,“美丽武鸣
清洁乡村”,男女老少,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开展清洁乡村活动,美丽可爱的武鸣真可谓是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条条街道、条条公路乃至村道、屯道杂草铲光了,路变宽了,垃圾堆被迁移或埋掉,满目清爽,村边屯边堆积的垃圾已被清理掉,一口口垃圾池在村头建起来,崭新的垃圾桶在房前屋后、村边巷口立起来。谁是“美丽武鸣
清洁乡村”的美容装扮师,是村委会、镇政府、县政府、县直的各级各单位的领导组成了活动领导小组,落实挂点牵头,带动村干队干拿起了锄头、沙耙、扫把、垃圾铲、铁夹子,人人动起手来大搞清洁道路、村口、民房前后工作,迎风冒雨顶烈日,苦干大干一场,杂草铲掉了,便民垃圾池建起来了,街边村旁的臭水沟清理掉了,该硬化的硬化了,美丽的武鸣,美丽的乡村,人民的生活环境清洁,干净,呈现一派和谐安详的乡村生活,真的达到了“美丽武鸣,清洁乡村”显著效果。可以说这项惠民活动是事在必行的,是显效的,群众是受益的,是国家一项正确的政策,但是我们都知道:活动所显现的良好效果,是暂时,只是标面性的,还不能够根本解决乡村的生活环境卫生问题。因些,当前的大搞“美丽武鸣
清洁乡村”活动,只是治了标还不能治本,要做到标本兼治,单靠各级各单位领导挂点牵头整治,苦干,大干,这远远是不足的。这项惠民活动,惠的是民,仅仅依靠政府领导干部的出动,是无法能够保证这项活动所显现的良好效果的持续性的,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对于当前开展的,不应该仅仅是局限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村容整洁的治理,也更应该在广大群众中掀起一场思想上的环保风暴,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向广大群众中宣传环保知识,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以让他们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只有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加强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活动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 美丽武鸣,创造一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美丽画面需要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一场清洁活动,同样需要一场思想环保的风暴。那么,该怎样将“美丽武鸣
清洁乡村”这项活动做得实在,做得深入,最终使农村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从而实现清洁乡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美丽武鸣
清洁乡村”从娃娃抓起。
少年儿童环保意识关系人类未来的前途,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培养少年儿童认识自然,珍惜资源,善待地球的环境意识和道德行为,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我们每一所学校创建绿色文明学校的宗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校园是我们的绿色行为。
目前,每一所学校对学生的卫生意识、防病意识的培养还是下了一定的功夫,常管常抓,学生在学校里基本上能够做到不乱扔垃圾,人人都有“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思想。校园一向都能保持干净整洁,可以说,学生是学校里环保的小卫士,然而,有很多学生一出了校门,手里头的垃圾就会随处乱扔,在学校里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一走向社会就灰飞烟灭,这说明学生的社会公共卫生意识低,无社会公共卫生责任感。前段,曾经有某村委会干部找到某小学校的领导反映:学生回到社会,在村口路边到处乱扔垃圾,现在搞清洁乡村活动是当头大事,希望学校好好教育学生走出校门将社会当是我家,公共卫生靠大家。由此,不得不叫人深知,学生在学校里卫生工作做得是那样好,而一出社会却是垃圾的投放者,这说明,学校卫生教育是失败的,因此,当前大搞清洁工程,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卫生不仅仅局限于在校园里,而走出校门,更应该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卫生 公民,无任何时何地都要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二、“美丽武鸣
清洁乡村”从转变老百性的思想观念抓起。为了解决村民生产和生活的垃圾,在村、乡镇、县各级领导的统一布置下,抓好落实,按照“四清四改”的要求,大搞清理垃圾突击,基本扫除村道脏、乱、差的现象,但是要想保持这种农村生活环境良好的态势,单靠各级领导大搞卫生扫除突击,这种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失,农村脏乱的生活环境将再度反弹,回到从前,因此,这项清洁乡村活动不是一项行为运动,而更应该是广大老百性的一次全新的思想运动,我们应该从转变老百性的思想观念入手,利用文明学校等宣传阵地,结合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深入宣传创建理念。结合团支部,联系中小学生深入农户,进行宣传,发放保护生态手册,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建立宣传窗口,在村中心村设置了宣传栏,各自然村设立了宣传牌,悬挂宣传横幅,为整个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我们要倡导珍爱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村,改变农民群众生活习惯,培育文明行为,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建立花池,美化环境,开展“美化家园 从我做起”农户庭院绿化美化评比活动,提高村民改陋习、讲文明、讲卫生的自觉性,增强广大居民清洁卫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得农户自觉美化房前屋后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村容整洁。
村村设垃圾收集池,村边巷口摆垃圾桶,家家户户配垃圾篮,这是已经能够做得到的,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垃圾池、垃圾桶装完了,谁来转运,谁来处理,那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考虑的问题,倘若 每个村都配有一个保洁员,负责保洁工作,清扫巷道,转运处理垃圾,这样的话,就能够做好村屯的保洁工作。然而真正实施起来还会碰到诸多问题,但是我想信这些问题终究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让面“天常蓝、水常绿、树常青、地常净”绝不是一场空洞的美梦,建设“美丽武鸣、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是我们的共同责任,需要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坚信只要全民行动支持,不久,“地干净、树成荫、灯明亮、路畅通、房漂亮”的美好人居环境将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第五篇: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反腐从“治标”走向“治本”
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反腐从“治
标”走向“治本”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十八届中纪委四次会议的讲话中有个精彩的比喻,“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治病树、拔烂树,坚决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不断加大治本力度”。其意深刻,拔掉烂树是反腐,治疗病树也是反腐,即防治腐败,这当然不是终点,从根本上落到清理病树、烂树生长的土壤。这表明中国反腐从“治标”转向“治本”,法治反腐将成新常态。
一、“治病树、拔烂树”拉响反腐治本警报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党政军等各领域、行业,腐败分子已经越来越难找到“避风港”。中纪委接连发布的关于党政官员或央企高管因贪腐落马的消息为传媒和社会各界所高度关注。这不仅体现了中央高层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强大决心,而且对贪腐官员形成了强大的震慑之威,大大化解了民间情绪,提高了党的威信,可谓激浊扬清、大快人心。但是在强大的社会反腐的声势之下,在“不敢贪”“不能贪”逐步成为广大领导干部共识之时,如何趁热打铁、巩固这一轮反腐的成果?如何做到反腐成为常态与长期的制度化行为?正如王岐山书记先前所言,目前是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那么,什么样的反腐才能治本呢?
在十八届中纪委四次会议上,王岐山的讲话明确指出“要加大治本的力度就是要构建一个不敢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特别强调,要通过反腐败来为依法治国提供保障。此次会议确定了一定要走向治本的反腐,可称为反腐败由治标走向治本的转折点。
从中央这两年的反腐力度来看,反腐风暴为“治本”拓展了可能的空间,但反腐不能总是在腐败已形成大气候之后才去“治”,而应该赶在腐败尚处于萌芽状态时,或者在念头滋生之前就予以扼杀,要把因腐败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让反腐走法治之路,让法治反腐常态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铲除滋生腐败的阴暗土壤,让腐败寸步难行,真正达到治病树、拔烂树。
同时,“治病树、拔烂树”不失为“敲山震虎”警钟长鸣,唱响着反腐警戒歌。也正如王岐山书记所言:“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四风’病源还在、病根未除,仍停留在‘不敢’层面,‘不能’、‘不想’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因此依法治国,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让一些怀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想和观念,搞变通、打折扣,让腐败查处难度加大者,趁早打消念头,在监管不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情况下,铲除拉帮结派、利益输送、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等现象,凸显着反腐败没有特权、反腐败没有特区。
二、“治病树、拔烂树”须法治“刮骨疗毒”
近年来,随着“六五”普法工作的推行,公众的法治意识越来越强,民主参政热情越来越高,而信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盛,也为网络监督、群众监督提供了便利,这些均为法治反腐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法治反腐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反腐,走法治化反腐败之路,是一项重要、必要、迫切的反腐道路。
一是用制度铲除腐败土壤。“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彻底铲除病树、烂树,还需以制度保障反腐机制运行,依法反腐、制度反腐,让反腐败进入法治轨道。从体制、机制、制度“三位一体”的结合上,把反腐败的关口前移,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治本”,就要在拍苍蝇打老虎,让官员“不敢腐”的同时,建立令官员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愿腐”的制约监督机制,才能让反腐抓铁有痕、玉汝于成。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用制度固化责任范围,用制度规范履责行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推进责任行动,用制度保障责任落实,非常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笼子必须是无缝无缺口和牢固不可摧的。制度的每个规定都必须是高压线,换句话说,制度必须是铁打的,不能够是纸糊的、泥捏的。
二是牢牢把握“两个责任”。要实现反腐败斗争“治病树、拔烂树”,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必须集聚人民的力量,落实“两个责任”。从执政和监督上下功夫,牢牢把握“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让作风建设之路越走越畅。履行主体责任,重在强化领导、表率带头,既要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又要不断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好组织领导、惩治和预防腐败、选好用好干部、加强责任追究等职责。执行监督责任,重在找准定位、职能回归。既要理清自己的职能定位,突出主业,把工作重心转到对监督对象履行职责情况的检查监督上来,又要加强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行使权力的监督,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岗位,严肃执纪、及时问责、严格把关。
三是加大惩处力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十八大以来,一批涉嫌违法犯罪的省部级高官的纷纷落马,凸显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尤其是***等案件被移送司法机关并提起公诉,表明了中央坚决维护法律尊严的决心,彰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和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