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学生学习的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学习的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是国家重点建设的教育模式,它主要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但高职学校学生在学习上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长,表现在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一般,因而需要对高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改善和健全高职教学模式。
一、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的背景
1.高职学生学习突出表现是在学习困难。由于多数高职学生不会学习,因而在学习当中存在好多困难,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重点。
2.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褒贬不一。许多用人单位认为高职学生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理论水平不高,而后天学习能力低下,动手能力也不高,因而高职学生的就业面临很尴尬的局面。
3.高职学生教学管理困难重重。由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不长,加之高职学生由于没能考上本科院校,情绪低落,有自卑感,所选专业盲目性大,对所学专业课程没有太大的兴趣,因而普遍感到缺乏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教学管理和组织难度很大。
4.高职教育模式受到社会的置疑。由于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远远低于本科,加之现在招收将近一半的生源是三校生(职高、技校、中专),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低,加上高职教育的模式还在探索当中,人们普遍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置疑。
二、高职学生学习现状与特点
1.学习目标明确但未能付诸行动。对于大学期间的发展目标时,半数同学认为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还一部分同学认为是为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打好基础。当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吸引你时,只有少数同学的态度是加倍集中精力,试图和老师思路保持一致,更多的同学就未能有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学习本末倒置。课余时间很少有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一般,同学把课余时间是花在娱乐或其他事情上,每天用于自学的时间很少,同学的主要精力不在学习上,致使更多的同学出现的情况是专业课程学不好,而其他事情也做不好,又缺乏应的实践和锻炼,基本上毕业时各方面的能力均十分低下,难怪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有看法。
3.学习能力低下。觉得自己的自学能力一般的同学占到大部分,少数同学觉得较差。表现出对于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的不太适应。学习的自觉性不强,需要靠督促学习,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创新教育方式不是很适应,绝大多数同学的再学习能力不强,又不愿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很难获得学业上更大成功。
4.学生的自我意识突出。学生对于学习的困难,只有少数的同学认为是学习任务太重,更多的同学把学习困难的原因归因于学习环境、专业、课程设置等。同学们普遍观点认为大学里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强调自学,注重个性发展。学生自我意识比较突出,但学习的困难和问题并非从自身上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责任推给其他原因。并且在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强的情况下,教学更是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端正学习风气和态度。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的现状与这些问题,加强对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探究新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把学习置于复杂、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这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创新学习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简称PBL)能激发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把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自我指导、自主学习的学生。它最独到的地方是,它是一种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包括模拟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方式,因此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很自然地把学校里的学习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能够活学活用,而不会成为只会学习和考试的书呆子。学生如果要紧跟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学习新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掌握目前的知识和技能,而是积极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的探究精神。
2.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的教学策略。
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让每一个学生找到符合自己个性要求的风格化学习方式,即教学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安排教学。“学有其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最好的学习方法应当既是科学的,又是适应自己的。只有得心应手地使用符合学生学习风格的教学方法时,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的地步。学习方法不存在对错之分,只要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就行。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教师偏爱的教学方法会与学生偏好的学习风格之间存在不协调时,教师要会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业的进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加强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建设,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建一个网络环境下PBL模式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打破时空局限,为学习者提供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将PBL的人群、资源、学习的灵活性大幅度扩大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到真正的认知任务中去建构更有意义的知识。基于建构主义观点,PBL强调积极的学习,通过真正认知去学习和在学生中间通过社会交往去学习。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基于问题的学习不同于个案调研,学生必须依靠自己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研究别人的解决方法,这样他们就好象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一样。学生可以在学习环境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因此,可以说建构主义所主张的学习环境正是人们已经或即将面临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在这种新的教育和学习环境中,不仅教育的模式和观念将发生变革,而且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也将发生变化。
4.充分技术来支持学习,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技术是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这种基于计算机的技术能够成为有力的教育工具——它不仅仅是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以延伸人类的能力和拓展支持学习的社交环境。通过利用技术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真正的学习乐趣,培养各种实践操作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反复锻炼,把学习与社会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
5.教师转变角色,注重对学习的研究。
在PBL中,传统的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群体的协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学生的学术顾问等角色。教师的这种角色转变对许多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教师要针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通过研究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研究教学,改善教学。
6.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决不仅仅是教师通过书本形式的教材将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而是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性活动的体系。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充分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利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教学交往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个体社会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习团队协作精神。
7.改进教学评价标准,突出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
改进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书面考试、实践考试、同伴评估、自我评价、导师评价、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在整个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体会或收获等,并反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对小组协作、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分别做出总结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个体意识,重点考核学习能力,让学生要在非常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和进步。
8.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提高学生再学习能力。
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通过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查询资料、动手做事、相互讨论以及自我反思而获得和理解知识,学生是真正的知识建构者,而教师只是促进者,对学生起点拨和帮衬的作用,学生在其中能提高和培养再学习的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与实践,一定能找到一种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式,并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适应力,具备一定的学习和做事能力的合格人才。
第二篇: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创纪录的达到795万,再加上中职毕业生和农村城镇化剩余劳动力转移,2017年全国新增劳动力超过2000万人。毕业生人数的激增、用人单位需求量的减少、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和就业观念的偏差,使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一)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使部分毕业生有业不就
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过于务实,一方面他们有着远大的抱负,希望毕业后能够后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有些毕业生没能正确认清自己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向往着工作体面、收入高、生活方便又轻松的工作,这就造成了不少毕业生“慢就业”,甚至有业不就。
(二)就业能力的不足,使部分毕业生有业难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我国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看重毕业生的沟通、理解、学习、运用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由于高职生的文化水平与本科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很多高职学生是从中职升上来,他们的学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低,造成了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未能达到企业的用工需求,能力与需求的差距,导致部分高职毕业生有业难就。
(三)供需结构失衡,使部分毕业生无业可就
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和生产、管理、服务等基层管理人员。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的压力,许多高职院校不是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设臵专业,而是以招生需求来设臵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现象,在招聘过程时随意提高学历要求,导致一大批高职毕业生无业可就。
第三篇: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的“习得性无助”现状对策
如果一个人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不可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或多次尝试发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时, 就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无助”的心理状态,即称为学习的“习得性无助”。
高职学生是“习得性无助”的易感群体。他们基础课功底不扎实, 学习能力不强。很多学生在中学时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自觉性、主动性不足, 自控能力很差。进入高职后, 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 尤其是在接触复杂深奥的专业课后, 他们往往感觉难以适应, 学起来很吃力。一些学生开始还持有好好学习的打算, 但由于上课听不懂, 作业不会做, 成绩总是上不去, 付出与进步不成比例, 慢慢地便丧失了信心, 最终放弃努力。因此, 要改变这种状况, 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用成功的快感去激发他们的动力和潜能。
帮助学生设置适宜的目标
所谓适宜, 就是具体的、可行的, 从实际出发且经过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 其原则就是“跳一跳, 够得到”。这样的目标实现起来难度不大, 学生容易产生尝试的念头。教师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其付诸行动, 并最终实现目标。目标的实现必然会带来成功的喜悦, 也能增强他们继续前进的勇气和信心, 还能够为下一个目标的实现奠定心理基础。在这种良性循环中,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会一点点加强, 自信会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
挖掘自身优势, 改变消极的自我意识
“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学习能力欠佳, 但并非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他们可能具有除学习以外的特长或优势。因此, 可以创造机会让他们在文艺、体育、组织管理等方面发挥优势, 展示自我, 体验成功, 赢得肯定和赞赏。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归因是对行为的原因作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
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体验与期待, 进而影响其学习动机、学习效率。“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倾向于把学业上的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因素, 如智商低、能力差;而把偶尔的成功归于运气、任务容易等不稳定的外部因素。这样, 无论成功或失败, 都无法激起他们努力获取成功的动力。这种归因习惯使他们忽视了自身的能动性, 感觉自己对学习无法控制, 学习时便没了劲头。
因此, 对于“习得性无助”的学生, 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或学习方法不当等外部因素, 使他们体会到成功是可控的, 从而增强对未来学业成功的期望和实现目标的信心;减少对失败的内部归因, 如能力差, 以避免学生产生自卑、无望等消极心理, 保护他们的自尊、自信。
教师应当以欣赏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相信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愿望,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能;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习, 也都能够学习好;相信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教师的期望激活学生自身的力量, 即积极的自我期望, 使他们能够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
第四篇: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摘 要】 中职教育教学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重视个体差异。本文在分析中职学校现状和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开发校本教材;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巧妙利用电子产品。
【关键词】 中职教育;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原因;激发途径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及激励政策,作为职业教育的实践者之一的中职学校相应的进行了一系列的质量提升改革。然而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学习效果却不近人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与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有关。
一、中职学校的现状
从学生自身来说,学生年龄偏小,理论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欠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从学校来说,中职学校教学模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还普遍存在;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数量远远不足;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计划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偏见依然存在
目前社会上普遍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产生这样的原因一方面与个人自身能力有关系;另一方面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收入不高,就业环境差,社会认可度低,上升渠道有限等客观原因存在。
2、学校原因――课程体系僵化、教学手段单一
现在大部分中职学校仍然采用以教师拼命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被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甚至有的学生对个人能力的产生怀疑,加重学生的自卑感,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课程设置上中职学校仍沿用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学生进校首先从他们“极其反感”的基础课学习开始,在基础课还未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又进入专业课学习,直接导致学生对理论学习进入“腾云驾雾”的状态,这样一来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消失殆尽。还有现在的专业课教学中,过于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理论内容过于冗繁,课程之间缺乏沟通,知识重叠现象突出。而教师仍然停留在 “两支粉笔、一本书”照本宣科式和“一视同仁”的灌输式教育阶段,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知识的讲授,轻视对知识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用的程度不高。
3、学生原因――基础差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课题组2007年秋季对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4000多位中职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水平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有59.7%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和72.2%的学生的英语成绩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其中46.6%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和38.6%的学生的英语成绩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学生上中职学校要么是就业年龄不到要么是家长要求,作为主体的学生个人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是被动接受。因为上学目标的不明确直接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中的懒散习惯依旧存在。
三、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1、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属于实践性的教育。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一体化教学紧紧抓住了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将课堂教学转移到实习车间,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当中,这样不仅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大有裨益,同时对学生的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使教学效果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2、积极倡导开发校本教材
大部分中职学校目前采用的是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这就存在教材内容和校情、区域经济不相适应的情况发生,基于这个问题,应该鼓励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区域经济现状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结合学校当前的教学条件,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任务驱动型的项目化教学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内容的难易程度,保证学习内容的循序渐进,在照顾到全体学生共性的同时,兼顾到学生间的个体化差异。
3、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正在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手段,太过于平面化,手段单一,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而现在的中职学生本身存在很多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教学手段不能与时俱进的话,教学效果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综合采用多教学手段就能很好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平面化、单一这个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动画演示、模拟仿真、现场教学等手段,使知识点更加立体生动。例如在讲解“轮系”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先提出问题:汽车是如何实现速度之间变换的?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汽车变速过程中轮系运动变化的动画,这样一来学生对“轮系”的工作变换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带领学生到车间打开车床的主轴箱,让学生观察车床在变换转速时轮系的工作过程,进一步加深对轮系工作过程的理解,在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情况下再讲解轮系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点,这样一来,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4、巧妙利用电子产品
现在的中职学生对电子产品使用的热情高涨,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巧妙加以运用,教学效果超乎想象。例如教师可以把一门课的知识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的讲解、运用录制成视频,每个视频的时间限制在10分钟以内,然后将视频给学生共享,这样学生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改变以往学习只能在课堂的弊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等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在追求学生共同提高的同时,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以兴趣促思考,从而进入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第五篇:高职院校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高职院校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性别:______
亲爱的同学:
您好!感谢您能参加本次问卷调查。本问卷旨在调查中学生移动学习方面的一些信息,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所有调查信息仅用于研究,不对外开放,请放心填写。
能倾听您的意见,我感到十分荣幸,谢谢!
1、您认为移动学习是(单选)()
A、移动过程当中进行的学习B、借助手机等电子终端设备来进行的学习
C、完全没有移动学习的概念D、没听过
2、您拥有以下哪些移动设备?(多选)()
A、电脑B、手机
C、MP3、MP4、MP5D、PAD3、您平常用它做什么?(多选)()
A、通讯联络(电话、短信)B、上网资讯(下载、电子书、学习)
C、娱乐(游戏、音乐、视频)D、社交网络(微博互动、空间)
4、您一天之中使用它的时间大概是多少?(单选)()
A、几乎不用B、1小时左右
C、2-3小时左右D、4小时以上
5、您经常在什么时候使用移动设备?(多选)()
A、睡觉前B、乘坐交通工具时
B、排队时D、早上赖床时
E、课间时
6、您平时阅读时,更倾向于哪种方式?(单选)()
A、纸质材料B、电子文档
C、两者区别不大,都行
7、移动设备对学习很有帮助,您平时应用到以下哪些功能?(多选)()
A、搜索信息B、词典翻译
C、与同学互动交流D、在线学习
8、您认为使用移动设备对你的学习帮助大吗?(单选)()
A、非常大,并且经常使用B、一般,可以考虑
C、只能是辅助学习手段D、根本没帮助
9、您认为现在的网络学习资源容易获取吗?(单选)()
A、资源比较多,但是寻找起来很费劲
B、资源虽然多,质量不高
C、资源总体比较少
D、不清楚
10、您认为哪种资源最适合移动学习?(单选)()
A、视频B、音频
C、文字D、图片
11、您认为移动学习有哪些优势?(多选)()
A、充分利用闲瑕时间B、不受场所限制
C、信息传播快捷方便D、按需学习、现学现用
E、没优点F、不知道
12、对于移动学习这种新的学习形式,您最关注的是什么?(单选)()
A、学习效果B、学习资源
C、操作方便性D、学习费用
13、您是否希望拥有针对某门课程的移动学习教程?(单选)()
A、是B、否C、无所谓
14、如果可能的话,您今后会在不同的学习领域(就业或继续深造等)使用移动学习(单选)
A、同意B、不同意C、无所谓
15、您认为移动学习的方式(单选)
A、根本不可行B、只能是辅助学习手段
C、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甚至成为主要学习方式
D、不了解,不予置评
衷心感谢您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