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的准确与模糊

时间:2019-05-14 23:5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语言的准确与模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语言的准确与模糊》。

第一篇:新闻语言的准确与模糊

新闻语言的准确与模糊

[摘要]模糊语言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追求准确性的新闻写作中,也难免会用到模糊语言。模糊语言的运用不但不会阻碍新闻作品的准确性,相反,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加准确、生动。在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与准确语言可以共同为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服务。

[关键词]模糊语言;准确性;新闻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4-0093-0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写作的基本元素。在写作中,人们尽量采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问题:不得不使用一些模糊性的词语。新闻写作更是如此。众所周知,新闻写作要讲究真实性,因此,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为准确、鲜明、生动、简洁等。也就是说,新闻语言无论叙述、描写都要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然而,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新闻写作中模糊语言的大量存在也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模糊性是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和人的主观认识的有限性及不确定性在语言表达中的反映,是指语义所体现的概念外延即概念的边缘地区没有非常分明的界限,而在中心区域,则是非常明晰的。

一、模糊语言及其存在的原因

客观世界万事万物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使得模糊成为普遍性。人类对客观世界及自身的认识,尽管从整个发展历程看是日趋深入和不断完善,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无疑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大量模糊的事物,它们的性质、状态、功能没有精确的界限,难以清晰分类。各个个体的边缘存在着相似性,同时又有不同的质,它们相互区别。客观事物之间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及渐变性的特点,使人们难以准确地确定某事物的性质,更难确定表示这些事物的约定俗成的概念的外延。因此,人类关于这类事物的信息是模糊的。人们在感受、理解、提炼、表现这些事物时思维的不清晰界限,不明确状态,导致关于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过渡时显示“亦此亦彼”的思维现象。那么,用来描述这种模糊认识或思维的语言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也就是说,模糊语言是模糊性思维的物质外壳。例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几个表示年龄段的词语就存在模糊性。《现代汉语词典》对这几个词的解释如下:少年,指人10~15岁的阶段;青年,指15~30岁左右的阶段;中年,指四五十岁的年纪;老年,指六七十岁以上的年纪。通过解释我们可以看出,人为划分出的这些年龄段之间是有交叉的,很难找到它们之间的准确界限。如一个15岁的人到底属于少年还是青年?这个很难硬性界定。因为人的生理变化是一个逐渐的连续过程,各个年龄段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因此用来表示这些年龄段的词语就具有模糊性。

二、模糊语言在新闻作品中的表现

在新闻作品中,模糊语言主要表现为模糊词语。这种词语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名词,多用来表示时间或数量。这些模糊语言有时是不能被准确语言所替换的。例如一些关于模糊数字的报道“参加这次活动的人数是9999人”,这时用“近1万人”表达就更好些。因为很多关于这种数字的信息是事先提供的,而在新闻事实发生的当天或当时很难统计精确数字。因此,为了表达的准确性,反而要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

另外一类模糊语言是形容词或副词。由于每个人的文化修养、生活环境、社会背景不同,因此,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和看法也就不同。语言表达的习惯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记者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或对同一事物的描述、评价也会不同,所选用的形容词和副词也就不同。正如伍铁平教授举例道:“老年人或步行者觉得从北京东城到西城就已经很远了;但周游世界的旅行者觉得上海到东京很近。”

以奥运会的一篇报道《好评的来历――北京奥运会场馆运行工作纪实》为例:

奥运官网9月5日讯北京奥运会成功了。中国人民兑现了庄严承诺,实现了“有特色、高水平”,实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留下了巨大而丰富的文化和体育遗产。

伴随着这份成绩优良答卷而来的自然是来自四面八方的赞誉。国际奥委会委员盖哈德?海贝格说,国际奥委会对本届奥运会的组织情况非常满意,因为“迄今为止样样事情几乎都很完美”。下一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表示,北京奥运会令我们眼花缭乱,让我们印象深刻,我们为北京奥运会所折服。一流的基础设施、杰出的组织能力、热情的中国人民,这就是北京奥运会留给世界的印象。在过去的16天时间里,全世界都在奥林匹克光环的照耀下关注北京、共享体育盛宴。回顾过去的16天,与一项项精彩赛事同样吸引人眼球的还有北京奥运会全面完善的组织工作。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北京奥运会的组织工作是历届奥运会中最出色的。他称赞道:“任何一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都想举办一次卓有成效的奥运会。勿庸置疑从来没有一届奥运会像北京奥运会这样组织有序,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

在这两段文字中运用了很多模糊语言。如“来自四面八方的赞誉”,就不能为了准确而具体说清楚是哪四面和哪八方;“一流的基础设施”中什么程度才是“一流”;“非常满意”一词中的“非常”表示什么样的满意程度?这些情况没有必要说得更具体,解释得更具体反而多余。因此,使用一些模糊性词语反而让新闻作品更加概括准确。

此外,一些新闻主题的酝酿和确定往往带有自发性和突然性。新闻事实往往也是变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稳固的。而且,不同的受众会对同一个新闻主题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一些重大问题和事件,是包含很多因素的复杂的系统,记者在调查研究时,有时不可能在自己权限范围和固定的时间内对所有的因素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特别是在预测性新闻中更是如此。因此,“即将”、“可能”等带有模糊性的词语更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词语的运用能使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发展趋势得到合理地表达,从而提高预测的科学性。

三、模糊语言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

模糊语言的概括性便于写作新闻标题、导语、背景,使表达简洁明晰。在新闻作品中,导语和新闻背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导语和新闻背景往往要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简明性。因此,不可避免地使用一些概括性和描写性很强的模糊语言,使新闻标题和导语更好地发挥作用。

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可以使新闻写作更为准确。新闻事件随时发生,新闻报道讲究及时性,记者对新闻事件规模的大小、程度的深浅、影响的强弱等一时难以作出精确判断,只能采用模糊语言综合分析、概括评述。这种模糊表述看似不准确,但对事件的发生发展是留有余地的动态的报道,反映了事物发展演变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在某些时候,模糊语言要比准确性的表述更为客观真实。也就是说,在新闻报道中使用模糊语言是为了准确地表述新闻事实。

模糊语言可以使新闻报道具有形象性、增加活泼性、增强可读性。为了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记者在写报道时也常常使用一些模糊辞格,如比喻、比拟、通感等,可以使新闻语言变得风趣幽默、意味深长,也可以使作品化深奥为浅显,使语言凝炼别致,以博得受众的喜爱。

在新闻报道中,有时会遇到不宜公开表明态度和不宜把话说得过于明白的情况。比如涉及国家机密、科技机密或商业机密的情况下,不宜做过细的说明。还有一些关于犯罪活动的揭露性报道,不宜将有关犯罪环节做过细致的解释和说明,这种情况下使用模糊语言可以使表达的内容灵活,使解释留有余地,委婉储蓄。此外,在交待消息来源时为了保密,记者会使用“记者在有关部门了解到”、“据权威人士透露”等词句。这些词语很多已经成为新闻术语被大量地运用于新闻作品之中。

可见,精确语言和模糊语言在新闻写作中各有其妙用。精确语言提供明晰信息,模糊语言简略概括。模糊语言在新闻作品中的运用恰恰是要使表达的意思更符合客观事实,更准确地反映新闻的主题和思想,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它们在新闻作品中是辩证统一的。因此,新闻语言在准确的基础上,还应吸纳一些模糊语言,在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同时增强新闻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李元授,白丁.新闻语言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2]徐国源,江涌.新闻采访与写作[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3]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第二篇:准确把握语言

准确把握语言艺术提高数学课改效益

兴平市西城办中心小学 冯伟

学校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通过语言交流,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语言是教师讲解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因此,教学语言艺术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讲解,学生的反馈,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都离不开数学语言的运用。所以,教师语言表达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中心内容。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表达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要力求生动形象

数学内容抽象性强,公式、概念、定理定律较多,加之学生思维能力较差,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困难较大。这时,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魅力,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变为具体活动的景象,让死知识转化为鲜明的活画面。

首先,对于不易理解和记忆的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律,可以利用夸张、形象的比喻,利用学生较为熟知的过程进行比喻、对比,使知识“死而复活”,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另外,还可以利用幽默、有趣的语言或故事来吸引学生,使学生消除意识疲劳,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在笑声中加深印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学习《体积和容积》这节课时,我就采用了有趣的故事和魔术表演的方法导入新课,是学生愉快的进入到了课堂学习当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掌握多种语言技巧提高表达效果

为什么人们都比较爱听相声、评书,就是因为在讲评书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了各种语言技巧。所以,数学教师也要掌握这些语言技巧,使教学语言随着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不同而波澜起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多收集不同领域的语言技巧,将其利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其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但应用不同语言技巧时,也要注意几点:第一,普通语言一定要表达准确,这是发挥语言技巧的前提。第二,注意语调和语速。同一个词语或句子,用不同的语调或语速说出来,会让人产生不同的理解,容易使人产生误会。重要的内容要将语速放慢,语调提高,加上适当的重复,加深印象;举例子可以变速变调的说出,使例子生动,具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三,音量要适度。音量太小不能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太大则不仅教师易疲劳,学生也易产生听觉疲劳,容易分散注意力或产生困意。因此,音量要适中,让每个位置的学生都能听清即可。

三,专业性语言要科学准确严密

要善于用科学准确的专业性语言表达数学过程,每个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内容。如在叙述“在同一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时,要给学生重点强调,教师首先要注意语言的严密性,才能让学生学到准确的知识。其次就是要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叙述生活中的现象,言传身教,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样,对于学生感到较为抽象的,难懂的词语,应在科学的基础上,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出来。

四、肢体语言升华教学的艺术性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无声的语言传递某种特殊信息,就是利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教师的某种意思的肢体语言。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熟练准确地运用肢体语言这种无声的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在师生间建立一种微妙的关系。你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目的,师生间的这种默契,可以让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当你讲解完一部分内容后,你可以从学生的眼神、表情中读懂他们是否理解,当你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发现某同学犹犹豫豫,想回答又不敢,这时你向他投去鼓励、信任的目光,比任何语言都有说服力,都能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效果。

教学语言是教育者实施教学过程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必要素养,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必要因素。任何教学方式都离不开教学语言这个有力手段。教育者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修养会把学生的心、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学活动轻松、愉快,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学成果显著。反之,教育者的语言艺术修养不高,就会“茶壶里煮饺子,有口道不出”,直接导致教育教学失败。所以,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修养,准确把握语言艺术,提高课改效益。

第三篇:中外广告论文模糊语言论文

中外广告论文模糊语言论文

中外广告中模糊现象研究

摘要:以模糊语言学理论为框架,介绍模糊学的发展以及其定义,以一些中外广告中模糊语的使用为例,从语义学的角度对其模糊语进行语用分析,指出模糊语在广告中的得体使用,能使广告更好的吸引顾客,以到达促销该产品的目的。

关键词:广告语;模糊性;语义

模糊语言学的发展和定义

1.1 模糊学的发展

在人类的语言中,许多词语所表达的概念都没有精确边缘的,这些都是所谓的“模糊概念”。模糊概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自从最早的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电机工程系控制论专家查德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发表论文“模糊集”开始,就标志着模糊学和模糊理论的诞生。并且,随着模糊理论研究的发展,模糊语言学也应运而生。早在中国的古代,许多中国的作家和学者就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屈原在《卜居》中写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同样的,在《周易.系辞上传》也有这样一句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在古希腊,根据所谓的“累积悖论”(Sorites Paradox)也考虑到了模糊这一现象。这一理论要归功于欧布理德(Eubulides),麦加拉学派的代表人物,并且通过各种不同的版本流传下来,其中有一种表述方法如下:

“One grain of wheat cannot make a heap.For any number n, if

n grains of wheat cannot make a heap, n+1 grains cannot, either.Thus, arbitrarily many grains of wheat cannot make a heap.”(Ballmer&Pinkal:1)。

自从欧布理德时代以来,模糊语言学以及自然语言的基本所有权在语义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课题里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而语言仅仅是被认做一种争论的工具,而不是研究的课题。

1965年,美国科学家查德发表了《模糊集合》一文,模糊语言学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查德的模糊集理论对“模糊概念的定义是不确定的,非一刀切的。莱考夫认为自然语言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没有精确指定的界限。他在作品中写道:“Som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job is to make things fuzzier or less fuzzy.”即语言的精确性是处在语言的极点上的,而不确定性却广泛存在于两极之间,从而奠定了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基础。

1.2 模糊学的定义

要认识模糊语言学,首先要弄清模糊性的基本定义.1902年皮尔斯曾就模糊性下过这样的定义: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的状态时,尽管说话者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实际上仍不能确定是把这些状态排除于某个命题还是归属于这个命题.这时候,这个命题就是模糊.布莱克在《语言和哲学》中说:“一个词语的模糊性,就表现它有一个应用的有限区域,但这个区域的界限是不明确的。”而美国数学家Yager对模糊性下的定义的确更为直观:“模糊性就是指一个命题与其否定命

题之间缺乏明确的区别,具体的说,一个概念离它的否定面越远,它就越不模糊,相反,如果一个概念离它的否定面越近,这个概念就越模糊。”从以上国外学者对模糊性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定义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国学者陈治安教授等在《模糊语言学概论》中对模糊性所给的定义:“模糊性就是词语的所指范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这种属性.具体地说,它是符号使用者所感到的他使用的某个符号同他所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对象之间的不确定性。”

广告语言的特点以及模糊语在广告语中的应用

2.1 广告语言的特点

广告,根据Bolen(1984)所言,需要具备以下特性才能成功:诱人的,简洁的,易懂的,并且他们需要谨慎使用那些陈词滥调和夸张的词语,要创造出正面的,积极的,能被广泛理解的言外之意。对于Bolen来说,出色的广告必须具备阻止的力量,人们会花额外的时间来看这些广告,他们做出巨大的承诺,这一点用来支持他们的一个核心功能—劝说。劝说观看广告的人去买广告中推销的产品,因此,用于广告中的语言被作为一个研究的课题,较其他语言相比,具有四种特点:广告语言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告语言丰富并且引人注目,为了吸引和抓住我们的眼球;广告语言让我们置身其中;广告语言是简单的语言。

2.2 模糊语在广告语中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广告是无处不在,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被这些广告吸引,洗脑,最后变成一个

“消费模特”,广告成为公司与客户之间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一个公司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词语的模糊性,就表现在它有一个应用的有限区域,但这个区域的边界是不明确的。语言的模糊性是产生模糊修辞的基础。模糊语在广告中的使用类型一般有如下几种:

2.2.1 应用闪耀的概念性词语和模糊概念

在语义学中,Ullmann提到语言的抽象性时辩解到:“模糊语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词的通用性。”词语的通用性通常被描述成语言中的抽象概念。例如:“freedom(自由)”,“achievement(成就)”,“spirit(精神)”,“international(国际的)”,“success(成功)”,“love(爱)”,这些词汇都是最概括和抽象的词汇,这些词语概念模糊,没有定量化标准,在使用时程度可以较大,也可以较小。

在一些商品和服务广告中,就利用一些闪耀的概念性词语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如:Kenny Shone Store是美国最大的连锁鞋店,使用的广告语是:“The Great American Shoe Store.”在此广告语中使用的是“great”这个形容词,为了来强调此鞋店是美国最大,最强,最一流的鞋店,从而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另如:早些年流行的黑妹牙膏(HeiMei Toothpaste)宣扬的广告语中就有一句是:“International Fragrance”(国际香型)这里的“international(国际)就是一个模糊概念,没有具体到一个特定的香型。何为国际香型,这条广告使用这个词语,目的是为了向消费者宣传这种牙膏的气味清新、自然,各个年龄段和地区的人都能接受、喜欢黑妹牙膏的气味。

自然语言中一些在程度、数量、范围、形状等方面具有伸缩性的词都可以成为模糊词语。如“一份好报纸。”形容“好”,什么样的程度才算得上“好”呢?这里没有一个定量化的标准;还有一些代词也是模糊的,如九州文化家园广告:“想家的人在等他。”代词“他”具体是指谁呢?这很难有一个确切的指称对象;再有一些模糊限制词,如“有点”、“足够”、“一丁点”等也是表意模糊的。词语的通用性通常被描述成语言中的抽象概念。

2.2.2 使用描述性的形容词

“Whether copy sells or not it its criterion of success.”(Leech 1966:29),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出:销售业绩是衡量一个广告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一点是一个广告人要特别注意的。为了提高销售量,刊登广告的人在广告中喜欢使用夸张的词语。在“English in Advertising”这本书中,Leech举出20个最常使用在广告的形容词:new,good/better/best,free,fresh,delicious,full,sure,clean,wonderful,special,crisp,fine,big,great,real,easy,bright,extra,safe and rich。这20个都是通用的表示特征的修饰词,毫无疑问这些词都属于描述性词语。

以在一条100字的广告为例,就有大约12个模糊词组和表达,占到整篇广告的20%。在这些模糊性表达中,有7个是描述性词汇,而“new”这个词会用到3次。在这些所例举的单词中,“natural,fresh,rich”这三个词语是食品广告和美容美体广告中的关键词汇。例如在 “Johnson’s Creamy Baby Oil(美国强生婴儿油)广告语中:

Believe It or Not

You’ve just struck oil

Soft and silky, never greasy

Introducing Johnson’s Creamy Baby OIL.A new moisturizer made from pure Johnson’s Baby OIL,Baby oil, swirly light and creamy.Try it and strike it rich

很明显以上这则广告中的斜体词汇都是描述性形容词。形容词通常被视为模糊性词语,因为他们的表达外延总是模糊的,广告商使用这些形容词来描述产品来突出该产品的特点和使用效果,而不同的人看到这则广告语会有不同的感受,会迫不及待的想试用,从而达到让消费者购买的效果。

2.2.3 使用名词和动词

旅游广告语是旅游广告商或旅游的一些相关部门,为塑造良好旅游品牌,对其服务的一种宣传和承诺,广告语一般比较简洁、短小、精练、有内涵,有一定的外延深度和广度,容易与目标受众共鸣、有通感,富有哲理和人文气息,极具亲和力。大量模糊名词的使用,反而可以准确地体现旅游产品的定位,树立品牌。例:

四川成都:天府之国,璀璨明都。

海南:椰风海韵醉游人。

香港:动感之都,亚洲国际都会,爱在此,乐在此。

这些广告语中的“都”,“国际都会”,“天府之国”,会给一些潜在的游客不同的感受,但究竟是什么地方,只有亲自前往才可以可常识中的概念做比较。

关于模糊动词,Leech在他的English in Advertising中指出下列动词最为常用:make,get, give,have,see,buy,come,go,know,keep,look,need,love(1ike),use,feel,take,start, taste。许多英语广告里常用这类词,目的在于渐进演绎其产品之功效自然而然地看到变化,增加产品可信度,比如一些化妆品广告:

Clinically proven to visibly reduce fine lines

and wrinkles.(Neutrogena)(露得清)。

Studies also confirm that Hylexin actually

helps strengthen the capillary matrix to help stop the。

“leaking”……(Hylexin)。

结语

本文结合模糊语言学的发展和语义理论,分析广告语与自然语的区别,总结出广告语言的特点,对一些流行广告语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类语体中大量使用模糊词,广告中大量使用模糊词可以增强其说服力。这些模糊词广告语中被有意识地使用,与其短小凝练,概括的特点密切相关,鲜明地突显产品的特点,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此产品,以达到广告的目的。限于篇幅,本文未对这类广告语修辞格的使用做出相关分析,但其作用不容忽视。Leech认为,修辞格的使用是人们把模糊概念意义和自身的认识结合在一起思考的表现。因而其使用广告语模糊词语的语义理解起重要作用,和用词一起,可以尝试在从其它语言学理论角度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程雨民.英语语体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人民,1997

[2]肖刚.广告英语3000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3]伍译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国语出版社,1999

[4]关家玲.英语广告中词汇的模糊现象及语用功能探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第四篇:公文模糊语言运用探析

公文作为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使管理职权、处理日常工作时使用的一种基本工具,对语言有特定的要求,准确、真实是它的核心,但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公文在表述时,使用了一系列的特殊语言,模糊语言就是其中一种。它们当中有表示时间的,如“现在、最近、近日、近几天、前几天、近年来、今年以来、正在、适当时候穿越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等;有表示范围的,如“每、各、有的、部分、少数、一些地区、种种原因、个别人、有关单位和个人、大多数、主要、基本上、各种措施、有关规定、有关部门”等;有表示程度的,如“一般、比较、加大力度、经初步了解、适当、很、极、显著、逐步、有所、进一步、基本上、大体上、普遍、几乎、原则上、酌情”等;有表示频率的,如“经常、多次、不断、反复、接连、再次、往往、屡次、三令五申、连续”等。虽然这些模糊语言在内涵和外延上具有不确定、不明晰的特点,但它们在公文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可以说,模糊语言的使用,已成为公文写作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

为什么要求以准确为核心的公文语言,模糊语言却在其中得以存在?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人类认识对象本身具有模糊性

客观世界是纷繁、千姿百态的,同时又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客体之间没有精确的界限,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人类思维载体、反映客观世界的语言,必然会产生模糊性。正如康德所说:“人类生活中不能没有模糊语言,不可能处处用精确语言代替模糊语言。”

其次,公文中所反映的事物大多处于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中

运动是物质不可分离的根本属性,物质世界的一切,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这些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和现象是连续体,无法作出精确的切割,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陈述,运用模糊语言自然在所难免。公文中反映的很多事物和现象往往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只有依*模糊语言,才能准确地反映处于模糊状态的事物和现象。

第三,公文中的特定语境需要使用模糊语言

公文是用来处理公务活动的,而公务活动又是复杂多变的,其中一些如涉及个人隐私或国家机密、丑恶现象或是处理政治和外交关系等内容无法也不便用精确语言表达,如果用精确语言表述或具体描述,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或失去主动权,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模糊语言本身虽然含义不明确,但在这种特定的语境中,它是清晰明确的。在特定语境中,如果一味追求用定量或定性的精确语言表达,不仅画蛇添足,也达不到发文的目的。

第四,在语言系统中存在大量模糊语言

在人类语言系统中,很多词语本身就是模糊不清、表意不明确的。如“十分”、“非常”、“加大力度”、“近来”、“最近一段时期”、“大多数”、“个别”、“好”、“坏”等,无法找出具体的界限,而这些词在公文表述过程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因此,公文出现模糊语言就不足为奇了。

模糊语言由于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公文中使用要慎重,不能随意乱用,必须做到合理科学地使用,一般来说,出现以下五种情况时,应考虑使用模糊语言:

(一)表述内容本身具有抽象模糊特点时

在公文叙述中,为了做到行文简洁,有些内容是从大量材料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本身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如果采用模糊语言来表述,是较为合理的,其内容并不因为使用模糊语言而使阅读的人感到模糊不清。

请看以下例子:

例1:……当前土地管理特别是土地调控中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问题,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低成本工业用地过度扩张,违法违规用地、滥占耕地现象屡禁不止,严把土地“闸门”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该段中使用的模糊语言主要有“一些”、“过快”、“过度”、“屡禁不止”、“十分”等,其中“一些”是指“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低成本工业用地过度扩张,违法违规用地、滥占耕地现象屡禁不止”这种现象,因为这些现象是对全国各地事实的概括,内容较为模糊,用“一些”这个模糊词语比较合理。“过快”、“过度”、“屡禁不止”又是分别对每种现象进展情况和违规频率的表述,对已经大量出现的这些现象没有必要一一列举。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杜绝这种现象恐怕要做大量的工作,要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文中用“十分艰巨”这个模糊词语来修饰内容较为模糊的“任务”。

例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中发〔1998〕15号)(下文简称《意见》)下发后,深受各地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灾后重建、兴修水利的热潮。群众热情之高,投入资金之多,机械化施工之广,灾区移

第五篇:浅谈应用文中的模糊语言

“模糊”一词往往带有贬义意味,人们常常会把它与“含糊不清”等同起来,但是随着国内外对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模糊语言等研究的崛起,“模糊”二字的贬义意味在淡化,并且人们对它进行了具体分析。模糊语言作为语言学新起的分支,引起了不少探索者的兴趣,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张宏梁先生谈过模糊语言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我在这里不妨浅淡一穿越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下模糊语言在应用文中的运用。

作为各项工作和日常生活所广泛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文章体裁,应用文担负着上传下达、互通信息、交流情感等任务,因此其语言应符合“准确、明白”的基本要求,否则可能会影响其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稍有差错就可能造成损失。然而实践证明,语言的准确性是相对的,即使调动所有写作技巧对事件、人物作出描写与界定也还是不能达到完美。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着模糊语言传递信息,如“我们大概两小时左右完成这项任务”,估计谁也不会追问“两小时左右”具体指多久,但我们都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正如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琼斯所言:“我们大家(包括那些追求精确无误的人)在说话和写作时使用不准确的、含糊的、难于下定义的术语和原则,这并不妨碍我们所用的词是有用的……通常人们尽管使用不精确的表达方式但仍然能够相互理解。”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明确”、“精确”作辩证的分析,看到模糊语言同样有一定的表达价值,它以“返璞归真”的形式,即保持事物原来质地的形式来表达思维认识,从而相对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这可以说是对模糊语言的基本理解。正因为如此,模糊语言在应用文中的运用就相当广泛了。通常情况下,集中在对象、数量、程度、范围、时间等方面。

表对象的:各单位、各部门、各地、各高等院校、有关人员、部分人士等。

表数量的:不少、许多、一些、屡次、再

三、绝大多数等。

表程度的:基本、较丰富、高度、加强、难以估量、丝毫、充足、普遍、很强、最大等。这类模糊语言在公务文书中最为常见。

表范围的:以外、以内、广泛、左右等。

表时间的:当前、目前、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今后一段时间内、长期、偶尔、临时等。

其他:据不完全统计、据有关人士透露等。

这些频频出现的模糊语言绝不是偶然,也不是行文者疏忽所致。我们甚至发现,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内,模糊语言有着比准确量化更好的表达效果,如一则关于中国人口增加的报道:“去年新增人口数量达1541万,相当于一中等国家人口数量。”如果仅有前半部分的数据,我们很难理解这“1541万”是个什么概念,而“相当于一中等国家人口数量”这样的模糊表达恰恰可以弥补其无法形象化的缺陷,使人们一下子就心领神会了。事实上,我们在描述一个短发女孩时绝不会说“她二寸短发”,因为这样的量化不免可笑,所以我们可以肯定,模糊语言常常有着比准确量化更好的表达效果,这或许是我们在应用文中经常使用模糊表达的一个直接原因。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模糊语言的性质上来谈其在应用文中运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是模糊语言的不精确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仅有质的规定,还有量的规定,如规模的大小、程度的深浅、速度的快慢、水平的高低等。当人们无法具体确定一个思维对象范围的大小时,往往会使用带有模糊色彩的语言。有时候即使可以大致确定或精确地确定某一思维对象范围大小,而语言表达的宗旨并不一定要求具体确定或精确时,语言也带有模糊色彩。从语言学角度看,形容词、概数词、程度副词和一部分时间名词、时间副词都属于模糊词,在应用文中出现频率最高,如“十来个”、“近几年”、“最近一段时间内”、“在某种意义上”等。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余亚平主持的一份调查表明:“在上海8000家非正规劳动组织中,女性开办的已占到34%,这些女老板中,绝大多数有过一次以上下岗经历。”又如“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各地方有关部门要对现实影响较大又比较薄弱的研究项目,组织力量大胆探索、密切合作”。

其次是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宇宙的广袤性,事物的无限可分和不断运动,常常使人们难以确定地说出事物的性质,许多未知领域的存在也导致人们无法对之作出准确的量化,于是我们会用模糊语言把复杂的事物表现出来。《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小节字中,至少用了十几处模糊语言。“波长比较长的红外线、无线电波,波长很短的紫外线、x光,波光更短的r射线等”,“还有一些更怪的现象”,“这种星密度更高”、“引力场特别强”等,这些都是大致的框框,大致的数据,是没有确定而且在目前认识条件下也难以进一步确定的表达。

三是模糊语言的相对性。语言的模糊与确定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它们是相比较而言的,于光远先生在讲“精确”和“准确”两

词涵义时这样说:“‘精确”是同‘模糊’相对而言的,‘准确’说的是真实地反映被反映的那个对象,把本来是模糊的说成模糊的,把本来精确的说成精确的,这是准确;把本来是模糊的说成是精确的,或把本来精确的说成模糊的那就不准确了。”在一些应用文中我们经常发现把“8万余人”写成“80000余人”那就是错误的,“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也绝不可写成“穿越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不怕10000,只怕10000分之一”。在应用文中,把本来模糊的说成是精确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如:据初步统计,直接参与“西博会”项目活动的有620万人次,展贸易总成交额达80.8亿元,门票收入达1675万元。

以上我们是从模糊语言的性质上来谈应用文中出现模糊语言的必然性,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行文过程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第四,在某些应用文中,常出现不便直陈其事的情况,或是出于事件的复杂性,或是出于关系紧张、观点不同,也可能是出于礼貌,要求双方接受折衷的方案,于是必须使用模糊的表达方式。如:我们把“贫困”说成“低收入”,把“政治冲突”说成“热点问题”,把“失业”说成“下岗待业”,后者取代前者常常是出于行文者对行文对象的尊重,也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态度的严肃认真。

第五,为了使普遍问题得到概括,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行文上突出主次轻重,或为了避免叙述文字的冗长拖沓,达到精炼的效果,可使用模糊语言。例如:“不得以任何形式营私舞弊”,“下决心落实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条保障线”。又如“四化建设”、“五讲四美”等。

应该说,模糊语言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模糊语言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语言的模糊和确定包含着辩证关系,处理好辩证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加周密严谨地进行表达,不能因为“模糊”而影响文意或背离实际情况。在实际应用模糊语言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把握模糊程度。模糊语言不是含糊语言、杂乱语言,它最终是可以让人准确理解的,而不是疏忽或敷衍塞责,更不是玩文字游戏。如某项工程明明完成了一半,不能说是“基本完成任务”,一年只有一到两次的调查研究不能说成“经常组织调研活动”,否则就是与实际不符的模糊语言,这类情况必须避免。

二、使用模糊语言要考虑特定的语言环境,特别是在公文写作中,必须考虑文种、行文方向、行文风格等因素,不能因模糊语言的使用而削弱公务文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禁止贪污受贿”不能说成“原则上不准贪污受贿”,否则就不能体现公文的约束力和法定力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明确,模糊语言在应用文中的运用是合理而且必要的,其最终目的还是客观、准确地反映情况、传递信息。我们要在应用中把握尺寸,发挥模糊语言的灵活性,使之达到更加周密完整的表达效果。

下载新闻语言的准确与模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语言的准确与模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讲稿:新闻敏感与新闻语言

    新闻敏感与新闻语言 引言:记者的新闻敏感与语言素养 记者的概念:记者指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时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公文中的模糊语言探究

    公文中的模糊语言探究 彭立 公文,全称公务文书,是指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活动或处理公务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

    一、新闻语言范文大全

    第一讲新闻语言 广播台、通讯社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从今晚开始,我们用六个晚上的时间来对大家的新闻写作做一个简单的培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新闻写作的语言来展开交流。......

    演讲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范文

    演讲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

    傲慢与偏见中模糊语言的功能论文[范文大全]

    (一)反讽语言中的行为理论作者指出只有满足了以下三个条件,反讽语言中的行为才能够得到实施,不然就会显得不合时宜。这三个条件为:第一,某种人在特定环境中说特定的话语这一现象必......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

    摘要 广告充斥着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并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广告语言在广告的劝说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模糊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策略是广告的一......

    新闻及短评训练及语言训练

    一.新闻写作及短评强化训练 方法总结 1.消息写作三步走:标题+导语+主体 ①拟写标题:①谁干什么②什么(哪里)„„怎么样。 ②拟写导语:时间地点事件及结果①某地某人(某单位)发生了某事......

    第八章新闻角度和新闻语言

    第八章新闻角度和新闻语言 第一节新闻角度 一、新闻角度是关系新闻成败的切入点 新闻角度: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实时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1、 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