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服务事项办理规范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23:0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服务事项办理规范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服务事项办理规范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服务事项办理规范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文件

西政发„2011‟8号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服务事项办理规范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现将《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服务事项办理规范》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服务事项办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办理行政服务事项,优化区域发展环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区政府所属行政机关(含实行市属垂直管理机关)、派出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和依法受委托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机关”)办理行政服务事项,适用本规范。

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行政服务事项包括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类审批和备案事项(以下简称“行政审批事项”)以及行政机关在职责范围内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的其他服务事项。

第四条 设定和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 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公开、公正、公平、高效、便民的原则。

第六条 区政府统一领导本区行政服务事项的监督管理工作。

区人力社保局、区监察局负责受理和查处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办理行政服务事项行为的检举、投诉,并对信息公开、服务效能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区政府法制办负责受理管辖权范围内的行政复议申请,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规范性进行监督— 2 — 检查。

各级行政机关负责具体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并对本机关办理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违法实施行政服务事项的行为或者违法从事行政服务事项的活动,有权向监督机关和有关行政机关举报,监督机关和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予以答复。

第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加强队伍建设,切实采取措施,选拔熟知本部门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窗口岗位工作。实施行政许可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事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培训、考试。考试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第二章 行为语言规范

第九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做到举止端庄、行为规范、服务热情、办事公道。

第十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严守以下禁止性规定:

(一)简单粗暴、激化矛盾;

(二)以势压人、冷漠生硬;

(三)办事拖拉、推诿扯皮;

(四)徇私舞弊、刁难报复;

(五)酒后执法、野蛮执法;

(六)吃拿卡要、私分财物。

(七)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务员道德规范规定的其他禁止

性行为。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接待群众、解答咨询、受理申请应当做到:

(一)首问负责、热情接待、认真记录、耐心解答;

(二)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解答、办理,并在法定或者承诺时限内回复;

(三)不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的,即时告知当事人向有关机关咨询、申请、反映;

(四)方便群众,严格履行一次性告知规定;

(五)依法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应当出具书面决定的不得以口头告知代替;

(六)不得滥用职权或者超越职权。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行政决定应当做到:

(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符合法律规定;

(二)作出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关的事实、理由、依据。符合听证条件的,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三)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吸收采纳合理意见,不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四)依法维护当事人享有的合法权利,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当事人行使合法权利的请求;

(五)严格履行程序规定,不得忽视、违反法定程序;

(六)收取费用应当严格按照法定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据;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使用— 4 — 文明礼貌用语和规范用语,力求简单、明了。非应行政相对人要求,不涉及无关事项。

第三章 信息公开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采取办事指南、公告栏、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政府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提高行政服务事项办理工作的透明度,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在行政服务中心或者办事大厅内,依法公开与行政服务事项相关的政府信息。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实行信息公开,确保公民知情权。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在办事大厅、本机关办公场所和机关网站公示以下内容,为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办理行政服务事项提供便利:

(一)办理各类事项的名称、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收费标准、承诺;

(二)办理行政服务事项所需全部材料的目录、格式文本、示范文本;

(三)办理结果;

(四)投诉、监督电话;

(五)已公布的信息,及时更新;

(六)其他便民措施。

行政机关不得违反上位法有关规定,增设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外的条件。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对行政审批对象的监督检查记录应当予以公开,供公众查询。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因特殊原因需要暂停提供行政服务事项的,应当经区政府法制办审查后报区政府批准。

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经批准后暂停行政服务的,应当在区政府和本机关网站以及办事大厅受理地点公布暂停提供行政服务事项公告,说明暂停原因、暂停期限。

第四章 实施程序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实行全程办事代理制度,实施统一受理、全程代办、限时办结、统一送达、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行政机关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按照法定条件、法定程序、承诺期限办理。

区政府提倡各行政机关在合法、合理前提下,尽量减少办理环节,简化办理手续,优化办理流程,创新办理模式,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集中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进入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服务事项,不得在其他场所再办理。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服务事项需要由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 6 — 构办理的,应当指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统一回复。

行政服务事项依法由2个以上机关分别实施的,可以由1个机关受理申请并转告有关机关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也可以实行联合办理。

第二十四条 申请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符合办理该事项的法定条件、形式和内容的要求,并按照相关规定的材料种类、数量、内容和格式提交。

申请人有权拒绝提供规定以外的材料。

第二十五条 行政机关受理行政服务事项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依法不需要申请的,应当即时口头告知申请人;申请人要求书面材料的,应当出具;

(二)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机关申请;

(三)申请材料存在错误可以当场更正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五)申请事项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当场或者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决定受理。

第二十六条 行政机关受理行政服务事项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注明日期和投诉监督电话的书面凭证。

行政机关作出不予受理、不予行政审批决定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注明日期并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

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对决定受理的行政服务事项办理申请,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第二十八条 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利害关系人重大利益的行政服务决定,应当经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并充分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陈述和申辩。依法需要听证且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申请的,按照听证程序举行听证。

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勘验、核查。勘验、核查应当制作记录,并经核查人员和被核查方签字确认。

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机关核查人员应当统一由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指派。

第二十九条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书面决定。不能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依照程序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准予或者不予的书面决定。书面决定应当依照法定形式在法定期限内送达。需要颁发证件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颁发。

第三十条 行政机关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收费项目、标准收取费用。

依法收取费用的,行政机关应当严格执行收缴分离制度。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办理行政服务事项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制定、完善行政服务事项监督工作制度,且应当及时公示并报区政府法制办备案。

第三十三条 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需要对行政审批等事项进行事后监管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加强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行政机关依法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办理行政服务事项,应当将委托文件和监督措施报送区政府法制办备案。

委托机关和受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将委托内容在办公场所和机关网站上分别予以公告。

委托机关应当制定监督措施,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办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评估。对不具备办理条件的受委托机关,应当及时解除委托。

第三十五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服务事项档案管理制度,及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相关规定,对办理行政服务事项的申请与受理、审查与决定等相关材料,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第三十六条 区行政服务中心应当加强对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服务事项进行监督管理,并提出整改意见。

对不服从监督管理或者屡次违反管理制度的工作人员,可以建议其所属机关或者区人力社保局、区监察局给予相应处分;对

不胜任工作要求的工作人员,可以建议行政机关予以调整。

第三十七条 区政府法制办应当加强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服务行为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加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及时纠正办理行政服务事项中的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依法办理行政服务事项情况,纳入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和政府绩效管理考核内容。

第三十八条 具体办理行政服务事项的行政机关和行政服务事项监管机关应当定期对行政服务事项办理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区监察局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三)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审批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五)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审批申请或者不予行政审批的理由的;

(六)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七)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

第四十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程序,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严重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由区人力社保局、区监察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按照管理权限依第四十一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服务事项有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私利等违反廉政纪律行为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二条 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审批等行政管理行为,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给予赔偿。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建立服务大厅的,行政服务事项监督管理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十四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主题词:行政事务

行政

通知

抄送:区委办公室、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各处、室,区政协办公室,区公安分局,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区武装部。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3月 日印发 法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篇:20110728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服务事项办理规则》的通知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行政许可事项和行

政服务事项办理规则》的通知

2011-07-29

市国土资源局各分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国土资源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服务事项的办理,市局对2006年版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服务事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制定了《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服务事项办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规则》已经2011年7月6日第十一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规则》不再划分市局版和分局版,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服务事项按《规则》划分的办理权限办理,分局办理的事项由分局负责落实具体承办部门。

二、各项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服务事项的办理程序和相关要求,按照《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实施行政许可的规定》(京国土法[2011]349号)执行。有关测绘成果电子报件,按照《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行政审批事项中测绘成果实行电子报件的通知》(京国土信[2011]299号)执行。

三、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规则》确定的各项内容,不得在《规则》之外自行创设办理标准或其他要求。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服务事项的设立、修改、废止和相关内容的调整,由市局法制处统一负责组织实施。

四、各分局应在受理大厅(窗口)和网站公示由分局办理的事项,市局办理事项的公示由法制处会同市局受理中心负责。

五、市局监察处、法制处等部门对《规则》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并通报情况。

六、本《规则》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2006年12月25日印发的《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修改和完善国土资源行政许可程序的通知》(京国土法[2006]841号)和2006年12月31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行政服务事项>的通知》(京国土研[2006]874号)同时停止执行。本《规则》与此前局发有关规范性文件不一致的,以本《规则》为准。

七、本《规则》实施前已受理的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服务事项按原规定办理。

八、《规则》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可向市局相关处室和法制处反映。

附件:《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服务事项办理规则》.doc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套制度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文件

西政发„2009‟16号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套制度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套制度的通知‣(京政发„2007‟17号),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区政府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实行•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处理办法‣等5项配套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八日

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处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西城区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处理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效率,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根据•北京市关于行政执法协调工作的若干规定‣,结合本区依法行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是指对具有行政执法权的各行政执法部门之间,产生的行政执法争议进行协调处理的活动。

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处理应当遵循合法合理、高效便民、权责一致的原则。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通过行政执法协调解决:

(一)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因职责发生的争议;

(二)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因行政执法依据发生的争议;

(三)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因管辖权发生的争议;

(四)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因行政执法衔接发生的争议;

(五)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因案件移送发生的争议;

(六)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因联合执法发生的争议;

(七)其他涉及行政执法争议的事项。

第四条 对需要进行协调的事项,原则上依照法定职责由负有主要行政执法职责的部门进行协调。最先发现问题的行政执法部门负有主动协调的责任;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负有配合协调的责任。

第五条 行政执法争议以自行协商解决为主要方式。存在行— 2 — 政执法争议的部门,应当主动、及时与争议各方进行协商。

第六条 行政执法部门自行协商解决行政执法争议的,可以采取公函往来、召开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

自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由负有主要协调责任的行政执法部门制作正式协商会议纪要或者决定,载明参加协商的各参加行政执法部门名称、协商事项、协商依据和协商结果,加盖各行政执法部门印章,报送区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

行政执法协调责任部门在协调过程中,认为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明确,或有法律缺失等法律适用问题的,应当报区政府法制办公室,由区政府法制办公室报请区政府或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处理。

第七条 行政执法争议各方自行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负有协调责任的行政执法部门向区政府办公室提出协调申请。各行政执法部门也可以向各自的市级行政执法部门提出由市级行政执法部门进行协调的建议。

区政府办公室认为确有必要时,可以主动就行政执法争议事项进行协调处理。

第八条 负有协调责任的行政执法部门申请协调处理行政执法争议的,应当向区政府办公室提交下列材料:

(一)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处理申请书,载明申请协调处理的行政执法争议事项、涉及争议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争议事实、争议各方意见及理由、争议自行协商情况等,加盖申请协调处理行政执法部门印章;

(二)涉及协调处理事项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

(三)申请协调处理行政执法部门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区政府办公室收到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处理申请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决定:

(一)申请协调处理事项属于行政执法争议协调范围,应当由本部门进行协调处理的,受理并通知申请部门;

(二)申请协调处理事项属于行政执法争议协调范围,但不应由本部门进行协调处理的,应当受理并组织有权协调部门进行协调;

(三)申请协调处理事项不属于行政执法争议协调范围的,不予受理,书面说明理由后退回申请部门。

第十条 区政府办公室对行政执法争议依法进行协调处理,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一)召开协调会议,听取争议各方意见,协调各方立场;

(二)会同相关部门协商解决方案;

(三)征询争议各方上一级主管部门意见;

(四)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争议事项进行论证;

(五)提请有权部门进行书面解释;

(六)其他适宜的协调处理方式。

第十一条 区政府办公室对报送的行政执法争议进行协调处理的结果,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经协调处理,争议各方达成一致意见或基本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区政府办公室制作正式协调处理决定,载明参加协调处理各行政执法部门名称、参加协调人员、主持人、协调处理事— 4 — 项、协调处理依据和协调处理结果,加盖区政府办公室公章后,将协调处理决定分送各部门,并备案归档保存;

(二)经协调处理,争议各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区政府办公室提出协调处理意见,报请区政府决定,区政府决定后,由区政府办公室负责制作正式协调处理决定,并负责监督各行政执法部门落实。

第十二条 自行协商或者经区政府办公室协调处理达成一致意见的结果是最终决定,争议各方应当严格执行协商纪要、决定或者协调处理决定。对行政执法协调负有主要责任的部门对协调意见和执行情况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并定期将监督检查的结果报区政府办公室。

第十三条 参加行政执法协调的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对协商纪要、决定或者协调处理决定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并向对行政执法协调负有主要责任的部门、区政府办公室和其他有关各方报告或者通报。

达成协商纪要、决定或者协调处理决定的各方应当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第十四条 区政府办公室负责对全区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工作的监督,将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工作纳入年终的政府目标督察考核。对积极履行协调职责的行政执法部门给与表彰;对不履行协调职责、不配合协调工作或不执行协调意见的行政执法部门,依照西城区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对依照本办法形成的协调意见,法律、法规、规章有新规定的,依照新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北京市西城区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规定

第一条 为提高本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确保行政执法行为程序合法有效,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北京市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暂行规定‣和•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办法‣,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案卷(以下简称案卷)是指行政执法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档案管理的要求,将行政处罚实施过程中制作和收集的有关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等执法文书和材料,整理归档而形成的卷宗材料。

第三条 本区各行政执法部门组织开展的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案卷评查工作应当坚持纠正违法与防止违法相结合、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相结合、评查结果与落实执法责任相结合、层级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本区行政处罚案卷评查采取定期集中评查和不定期抽查两种形式进行。

定期集中评查是指在一定期限内抽调本区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案卷统一进行评议检查,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

不定期抽查是指在不特定期限内调阅本区部分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评议检查。

第六条 区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西城区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并负责组织案卷评查小组。评查小组成员由各行— 6 — 政执法部门推荐并经过考试,择优确定。

第七条 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应当依据•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标准‣进行。

第八条 集中调阅评查应当印发行政处罚案卷评查通知,告知行政执法部门评查的形式、范围和工作要求。不定期抽查应当提前3日告知被评查行政执法部门调阅案卷的范围、数量和应当准备的材料。

各个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上报行政处罚案卷目录,加盖本单位公章,并报区政府法制办公室。

第九条 集中调阅评查应当由评查小组在各行政执法部门报送的行政处罚案卷目录内随机调取案卷。不定期抽查由评查人员在行政执法部门现场直接调取案卷。

第十条 评查小组接收调取的行政处罚案卷时,应当向行政执法部门出具加盖调卷机关印章,并载明案卷所属行政执法部门的名称、调取案卷的名称、卷号、数量、报卷人员、收卷人员、接收日期的•调卷函‣。

评查期间,行政处罚案卷应当由专人保管,履行借出、收回手续。

第十一条 评查人员对行政处罚案卷按标准和扣分细则进行评议检查。

第十二条 评查小组对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评议检查,应当认真填写•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成绩单‣,注明所评案卷名称、卷号、案卷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标准、案卷评查结果,并由两名评卷人签字。

认定不合格案卷,评查人员应当进行集体讨论,并由区政府

法制办公室审核确定。

第十三条 区政府法制办公室应当组织人员对评查结果进行复核,并对•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成绩单‣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核实后签署复核意见。

第十四条 复核结束后,区政府法制办公室应当组织人员整理归纳•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成绩单‣,提出整改建议,并反馈行政执法部门。必要时,可以要求行政执法部门提出整改措施、报告整改结果。

对不合格案卷,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执法部门可以自收到评查结果之日起十日内向区政府法制办公室申请复审,区政府法制办公室自收到复审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复审决定。

第十五条 案卷评查组织者如发现案卷存在属于主体、法律适用、主要事实和证据以及程序的合法性问题,应当通过执法建议函的形式督促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予以纠正。

第十六条 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将案卷退回行政机关。

退还行政处罚案卷应当向行政机关出具载明案卷所属机关名称、退回案卷的名称、卷号、数量的•退卷函‣,由退卷人员、收卷人员签字并签署退回日期。

第十七条 集中调阅评查应当制作行政处罚案卷评查通报,公布评查结果,并在西城政务办公系统上予以公布。

不定期评查由评查小组在现场反馈意见,并提出改进建议。区政府法制办公室定期向区政府报告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情况。

第十八条 各行政机关应当定期组织对本机关行政处罚案— 8 — 卷进行评查。

对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做到有错必纠。

第十九条 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结果纳入依法行政考核和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区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北京市西城区行政处罚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行政处罚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北京市行政处罚执法资格管理办法‣,结合西城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区属行政执法部门所属行政处罚岗位的执法人员,其行政处罚执法资格认证、证件管理和培训考核,依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执法资格管理,由各市级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第三条 行政处罚岗位执法资格实行登记管理。对经培训、考试合格的行政执法人员登记后,取得行政处罚执法资格。对未经培训考试和考试成绩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处罚执法岗位工作。

第四条 本区行政执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资格的取得,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掌握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法规主要内容;

(二)具有熟悉本单位行政执法岗位要求的法律及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三)经公共法律知识、专业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合格;

(四)行政处罚执法岗位工作的在编人员。

第五条 行政处罚执法资格培训、考试的内容包括公共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

— 10 — 公共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内容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法规,根据市政府法制办会同市人事局、市监察局统一制定的培训大纲和题库进行。

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内容包括:专业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执法权限和程序、专业技能以及执法行为规范,根据市级行政执法部门制定的培训大纲和题库进行。

第六条 行政处罚岗位执法人员资格登记工作,由区属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每年1月底前由区属各行政执法部门,根据本部门行政处罚岗位执法人员变动情况进行登记,上报区政府法制办备案。

第七条 区属各行政执法部门,每年应当按照全区的统一部署,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形式,组织持证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公共法律知识培训。

对新录用人员取得执法资格的培训,每人累计不少于72学时;在岗人员每人每年不少于60学时的轮训。

第八条 区属各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的考试,由区政府法制办、区人事局按照市政府公共法律知识培训大纲和题库,统一组织。专业知识的考试,按照市级行政执法部门的要求进行。

第九条 参加公共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合格的行政处罚执法人员,经区政府法制办、区人事局审核、备案后,将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在•国家公务员培训证书‣上,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

对经登记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应当发给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条 本区区属行政处罚执法人员使用市政府统一监制的行政执法证件。本区行政执法证件发放工作,按照市政府统一规定进行。

第十一条 区政府所属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证件,由区属行政执法部门向区政府法制办申领。

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部门按照•北京市行政处罚执法资格管理办法‣的要求向其上级部门申领。

垂直管理部门、市属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证件按照市政府所属行政执法单位的要求申领。

国家部委全国统一颁发行政执法证件的部门,由区属行政执法部门向市属主管部门申领。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证件实行年检。年检由区政府法制办统一组织各执法部门实施。区属各行政执法部门法制机构负责办理本部门行政执法证件的年检申报工作。由区政府法制办核定、注册。

第十三条 各行政执法部门的年检工作,应与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挂钩,对违法执法行为有过错、危害、情节等因素的,取消行政执法资格,不予年检。

第十四条 区政府所属各行政执法部门、持证人员的行政执法证件编号,按市行政执法证件编号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行政处罚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执法活动时,必须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对不出示证件或所出示证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当事人有权拒绝。

(一)证件照片与持证人明显不符的;

(二)证件有明显涂改的;

(三)证件严重破损或污损无法辨认的;

(四)证件逾而未标注年检标志的。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证件应妥善保管,不得涂改或者转借他人。故意涂改或者转借他人的,暂扣或者核销其证件;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 行政执法证件造成破损、污损的,应当及时退回旧证换领新证。证件遗失的,应当及时报告颁证机构,10日内重新申领证件。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部门合并、撤销或者行政执法人员调离、退休或者因故不能履行职责的,由区属行政执法部门将行政执法证件上缴颁证机构注销。

第十九条 区政府法制办和区属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建立行政执法证件电子档案,如实记录行政执法证件的核发、补发、年检、备案、注销、核销及持证人员培训考试、发生执法过错等情况,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二十条 市垂直管理部门以及行使相对集中处罚权的部门,每年1月底前,应将本部门行政执法人员持证基本情况,向区政府法制办备案。

第二十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证据证明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行职权时有违法情形的,可以向区属行政执法部门投诉、举报。区属各行政执法部门的监察机构,应当在接到投诉、举报之日起30日内对投诉、举报内容进行核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答复投诉、举报人。

第二十二条 各行政执法部门应将行政执法人员证件管理纳入本单位的行政执法责任制。监察机构负责做好本单位行政执

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 不按规定开展行政执法资格培训、考核的,不按规定使用行政执法证件的,依照•北京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和•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执法依据动态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西城区行政执法依据动态管理工作,保证全区各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依据公布及时、准确,防止行政执法职能的缺失和滥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西城区政府对区属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依据实施动态管理。

区内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条 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设立、修改、废止等调整情况,及时梳理本部门执法依据。

行政执法依据应当全面、准确、现行有效。

第四条 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指定责任机构、专人负责本部门行政执法依据管理工作。

第五条 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梳理完毕的执法依据,将执法职权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以及每个环节。根据有权必有责的原则,确定行政执法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

第六条 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根据本部门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设立、修改、废止等调整情况,在颁布生效之日起30日内,对本部门执行的执法依据,按照市政府统一要求的格式,将•行政执法依据梳理报告‣及梳理结果报送区政府法制办公室会审。

第七条 经区政府法制办公室会审通过后,行政执法部门应

当于7日内将•行政执法依据梳理报告‣及具体行政行为梳理结果由本部门主要领导签字,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后,报区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同时将具体梳理结果在北京西城政务网站和西城政务办公系统的“执法依据”栏目、“执法依据数据库”公布。

第八条 不按本办法及时办理行政执法依据变动的,依照西城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九条 本办法由区政府法制办负责解释。第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 16 — 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工作,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意见的通知‣,根据•北京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结合西城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区属各行政执法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责任的追究,适用本办法。

对实行垂直或双重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应当遵循权责一致、客观公正、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责任,是指行政执法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因不履行、违法履行或者不当履行行政执法职责,致使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共利益受到损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

第五条 行政执法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应当履行而未履行或者怠于履行行政执法职责情形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一)对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不按照规定履行受理、审查、决定等职责的;

(二)未按照规定履行检查、检验、检测、检疫等监督职责的;

(三)对违法行为不制止、不纠正的,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未予处罚或者未采取行政强制措

施的;

(四)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投诉、举报后,不按照规定履行调查、处理等职责的;

(五)应当履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权和财产权等法定职责,而拒绝履行的;

(六)依法应当给予行政赔偿、补偿,而不予赔偿或者补偿的;

(七)行政相对人询问有关行政许可、行政给付条件、程序、标准等事项,敷衍塞责、推诿、拖延或者拒绝答复的;

(八)不按照规定履行执法协调职责或者配合协调工作的;

(九)不执行或者拖延执行达成一致的执法协调或决定的;

(十)未按照规定开展行政处罚执法资格培训、考试等管理工作的;

(十一)未按照规定做好制定实施方案、建立配套制度等法规、规章实施准备工作的;

(十二)未按照规定对法规、规章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定期评估的;

(十三)未按照规定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的;

(十四)未按照规定建立案卷评查制度和组织开展案卷评查工作,或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案卷评查的;

(十五)其他不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

第六条 行政执法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违法或者不当履行行政执法职责情形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实施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行政执法行为的;

(二)未按照规定履行调查取证、告知、听证等法定程序,做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行政决定的;

(三)超越行政执法职权的;

(四)适用法律依据错误的;

(五)违反规定委托实施行政执法的;

(六)无法定事由或者违反法定程序擅自改变已做出的行政执法决定的;

(七)违反规定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查封、扣押、没收、征收的财物的;

(八)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

(九)不具有行政处罚执法资格或者不按照规定使用执法证件的;

(十)违反规定乱收费,或者要求行政相对人接受有偿服务、购买指定商品以及承担其它非法定义务的;

(十一)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征收,未按照规定制作法律文书、使用合法票据的;

(十二)刁难、谩骂、殴打行政相对人的;

(十三)其它违法或者不当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

第七条 法律、法规、规章有明确法律责任规定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严格适用,不得规避。

对行政执法部门可以依据违法执法行为的情节、后果、社会影响等因素,采取下列方式,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一)限期整改;

(二)通报批评;

(三)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不合格。

确定行政执法责任的种类、形式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本部门职能权限。

第八条

根据违法执法行为的过错、危害、情节等因素,行政执法部门对本部门所属行政执法人员可以采用下列方式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一)批评教育;

(二)内部通报批评;

(三)离岗培训;

(四)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不合格;

(五)取消行政执法资格。

根据情节,前款规定的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对经调查、认定,确有违法执法行为,需要对行政机关公务员给予行政处分的,由任免机关、监察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管理权限依法进行处理。

第九条 对行政执法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故意违法执法的;

(二)拒不纠正违法执法行为的;

(三)一年内被追究两次以上行政执法责任的;

(四)违法情节恶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其它应当从重处理的。

第十条

对行政执法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处理:

(一)主动纠正违法执法行为的;

(二)积极消除或者减轻因违法执法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在调查违法执法行为中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它可以从轻处理的。

第十一条 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执法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有免责规定的,不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第十二条 对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的,按照下列规定具体确定责任的承担者:

(一)无需审核或者批准、未经审核或者批准的行政执法行为,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二)经审核或者批准的行政执法行为,审核人或者批准人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承担相应责任。但是,承办人故意隐瞒事实致使审核人和批准人做出错误决定,或者承办人不按照审核人、批准人的意见执行的,由承办人承担主要责任;

(三)经集体讨论决定做出的行政执法行为,由行政执法部门主要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主张错误意见或者没有明确表示反对意见的其他成员承担相应责任;

(四)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或者上级领导的决定或者命令做出的行政执法行为,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上级领导承担责任。但是,决定或者命令明显违法的,行政执法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五)两人以上共同执法的,主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协办人员承担相应责任;责任无法区分的,共同承担责任。联合执法的,行政执法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责任的确认:

(一)以行政执法部门名义的违法执法行为,行政执法部门

应当承担违法责任;

(二)执行法定职责过程中,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行政执法部门和其工作人员应当承担连带违法责任;

(三)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由其本人承担法律责任;

(四)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执法部门共同作出的违法执法行为,各行政执法部门负连带责任。

(五)由上一级行政执法部门批准实施的执法行为,造成执法过错,其责任由上一级行政执法部门承担。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行为违法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认定:

(一)由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认定;

(二)行政执法部门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处理行政执法投诉、信访或在行政监察中发现并认定;

(三)行政执法部门自行发现并认定。

通过前款第(二)、(三)项规定的方式认定的违法执法行为,认定部门应当出具书面的违法执法行为认定意见,报区监察、人事部门,具体实施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 对区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由区任免机关、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定程序决定实施。

区监察局、区政府法制办负责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具体执行工作,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区政府法制办可根据行政执法监督中出现的因不履行、违法履行或者不当履行行政执法职责,致使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共利益受到损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处理的情况,及— 22 — 时向区任免机关、监察机关进行反馈。

(二)通过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方式认定违法执法行为的,应当在知道行政复议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的30个工作日内,由区政府法制办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败诉案件相关责任部门及情况,向区任免机关、监察机关进行反馈。

(三)通过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二)、(三)项规定的方式认定违法执法行为的,应当在接到认定部门的违法行政行为认定意见后的30个工作日内,由区监察机关对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的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调查、认定,并按照管理权限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 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由其所在行政执法部门实施。各行政执法部门的监察、人事、法制机构,依法按照各自职权,对本部门工作人员的执法过错责任进行调查和确认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七条 各行政执法部门对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司法监督、法制监督、行政监察投诉、信访、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渠道发现的违法执法行为的,应在发现线索之日起五日内由本部门人事、监察、法制机构依据各自职权进行立案,并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依职权进行调查,确定违法责任,提出处理意见,由本行政部门作出处理决定,各行政执法部门应在十五日内将处理结果,报区政府监察、人事、法制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对行政执法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做出追究行政执法责任决定前,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其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第十九条 区任免机关、监察机关依法按照各自职权,对所

属行政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责任进行调查和确认、依法处理,同时将处理结果抄送区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十条 区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每年对所属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考核,将考核情况纳入区政府目标督查考核。

第二十一条 区属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据•北京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和本办法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具体实施细则,加强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工作。

市政府所属行政执法部门结合本系统工作特点就行政执法责任追究作出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对有违法执法行为的有关责任人员,需要追究行政纪律责任的,由区任免机关、监察机关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管理权限,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公务员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问题由区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行政事务

制度△

通知

抄送:区委办公室、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各处、室,区政协办公室,区公安分局,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武装部。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6月18日印发

第四篇: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文件

西政发„2011‟13号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北京市西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现将《北京市西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三日

北京市西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年—2013年)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精神,落实温家宝同志到西城区幼儿园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事业,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学前教育需求,促进西城区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特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西城区现有63所幼儿园,包括教育部门办园24所、中央及地方部门办园20所、街道集体办园11所、民办幼儿园8所。全区一级一类幼儿园37所,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59%,其中市级示范园10所,市级早教示范基地30所,市级学前信息化基地3个,市级特教随班就读基地3个。在园幼儿15174人,教职员工2455人,专任教师1350人。

一直以来,西城区学前教育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幼儿园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特别是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区的学前教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厚积薄发的态势,全区已经形成了教育部门办园为示范,公办幼儿园为基础,民办幼儿园为有益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 2 — 西城区的学前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造成入园难矛盾突出,尤其是入公办园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幼儿园发展不均衡,表现在硬件条件、师资水平、办学质量等方面,特别是街道幼儿园与其他类型园所的差距越来越大。三是体制机制不完善,管理体制、办园体制、投入体制需进一步理顺。四是存在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不高,部门办园仍有随意撤销或停办的现象。

二、发展思路

立足“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将学前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出生趋势,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坚持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以“保证基本、广泛覆盖、形式多样、优质均衡”为原则,按照“政府主导、合理规划、分布推进、注重内涵”的思路,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满足适龄儿童多元化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加快幼儿园建设,不断增强学前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办园,形成以教育部门办园为示范、公办园为基础、民办园为补充,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种形式学前教育服务格局。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教育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学前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 3 —

0-6岁儿童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辖区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元化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具体目标。

——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大力推进0至3岁儿童早期教育。确保0至3岁儿童及其看护人受教育率达到90%以上。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三年内新建、改建15所公办幼儿园,使全区幼儿园总数达到80所(址)以上。各类幼儿园中政府办园比例达到50%以上。同时通过扩班扩建幼儿园,增加幼儿学位供给,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保障范围,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并逐年提高。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以及对部门办园、集体办园、民办园的扶持力度,保证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今后三年,区级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3亿元统筹各类幼儿园的建设发展。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教师资队伍。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培训全部纳入“十二五”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确保95%的幼儿园园长和90%的幼儿教师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各岗教职员工均达到北京市规定的任职资格要求,做到持证上岗。市区级骨干教师占全区幼儿教师总数的10%以上。各类幼儿园要按照《北京市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核定编制。

——托幼园所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有显著提高。北京市级示范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25%以上,一级一类幼儿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70%以上。

— 4 — ——大力推进0至3岁儿童早期教育工作。新增6个市级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面向社区散居儿童开放。开展对学龄前儿童家庭看护从业人员的培训,向学龄前儿童的父母和看护人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定期举办亲子教育活动。每个社区散居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配备早期教育专业教师2名。

——积极开展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以幼儿园为依托,新增2个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康复资源中心,基本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努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幼儿园为依托,新增6个学前教育信息化基地,提高幼儿教师信息化水平及幼儿园科学管理水平。

(三)目标。

2011年,新建、改建6所幼儿园,扩建1所幼儿园,扩班8所幼儿园,增加学位2040个,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幼儿园的发展建设工作。90%的幼儿园园长和85%的幼儿教师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10%的教师成为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一级一类幼儿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60%以上,市级示范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15%以上。新增2个市级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新增1个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康复资源中心,新增2个学前教育信息化基地。

2012年,新建、改建3所幼儿园,扩建2所幼儿园,实行扩班扩招和小规模幼儿园推进计划,扩大学位1440个。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幼儿园的发展建设工作。93%的幼儿园园长和87%的幼儿教师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一级一类幼儿园占全区

幼儿园总数的65%以上,市级示范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20%以上。新增2个市级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新增2个学前教育信息化基地。

2013年,新建6所幼儿园,扩建1所幼儿园,扩大学位2130个。同时加强社区托幼中心建设。总体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幼儿园的建设发展。95%的幼儿园园长和90%的幼儿教师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一级一类幼儿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70%以上,市级示范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25%以上。新增2个市级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新增1个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康复资源中心,新增2个学前教育信息化基地。

四、主要措施

(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幼儿园基本建设工程。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增加供给,建设数量充足、条件达标、收费合理、面向区域内所有适龄儿童的普惠性幼儿园。

1.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机构。

2011年至2013年,新建、改建幼儿园15所,扩建幼儿园4所,并挖掘现有幼儿园潜力,适度扩班。中小学布局调整出的资源优先用于改扩建幼儿园,促进公办幼儿园的合理布局。采用优质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的方式,增加公办园数量,使政府办园比例达到50%以上。

2.建好、用好和管好小区配套幼儿园。将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主要渠道和规范管理的重点,在小区规— 6 — 划、审批、验收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落实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不流失。今后各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原则上由政府举办。

3.设立社会力量办园专项建设奖励资金,对新建、扩建增加学位的社会力量办园给予扩班建设奖励。每增加1个班级,配套奖励资金10万元。鼓励中央及地方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继续办好幼儿园,保证现有园所不撤销,并适度扩大办园规模。

4.对街道、公民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小规模幼儿园给予正面引导和积极扶持。

(二)加大投入,实施办园条件标准化工程。

切实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落实各项财政支持政策,做到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

1.为各类幼儿园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并逐年提高。优先保证政府举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

2.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向薄弱园倾斜,改善其办园条件,提高办园标准,缩小与其他园的差距。

3.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采取减免费用的方式给予重点资助。

4.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和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办园和捐资助园,拓宽学前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三)加强队伍建设,实施幼儿教师培养工程。

1.严格执行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将热爱幼儿教师岗位、适合该岗位的人员选拔到幼教队伍中来。严格执行园长、其他各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2.对招聘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委托区教研部门和区内优质幼儿园对其进行培训,使之尽快熟悉和掌握学前教育的规律与特点,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3.依据《北京市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科学核定幼儿园教师编制。

4.落实各项待遇,切实解决好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职称、评优评先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保障其合法权益。加强监管,保障民办园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奖励表彰等方面与公办园教师同等待遇。

5.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培训,做好培训规划。将幼教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十二五”继续教育计划,保证专项资金用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每年每位教师不少于规定学时的培训。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和远程平台,创新培训模式,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师德修养、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6.设立社会力量办园专项师资培训资金。每年依据专任幼儿教师数量保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经费足额到位。参照《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每年人均1000元执行,保障各类幼儿园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

(四)加强管理,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1.深入进行教育改革,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开展课题研究,提— 8 — 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质量的监控,以分级分类验收考核为手段,实施动态管理,提高幼儿园整体质量。

3.采取分类管理、分层指导的方式,加强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幼儿园的监督与指导,使每一个园所办园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4.设立社会力量办园专项质量奖励资金。每年对社会力量办园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奖励社会力量办园。达标园所每园奖励10万元,晋升一级一类园所,每园奖励10万元。

(五)加快发展,实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工程。构建0至6岁儿童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社会多元化学前教育需求;

1.依托社区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和社区托幼中心,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2.依托幼儿园及校外单位(少年宫)学前班资源,开展3-6岁幼儿教育;

3.依托学前信息化教育基地,开展远程早期教育课程服务; 4.依托学前特殊教育基地,开展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对落实《北京市西城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的领导,成立西城区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主管教育的副区长担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区教委主任担任副组长,— 9 —

区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委,由区教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落实《三年行动计划》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要充分履行领导责任,区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设立学前教育专项奖励资金。资金主要用于落实幼儿园基本建设工程、幼儿教师培养工程、办园条件标准化工程、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用“以奖代投”的方式,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好幼儿园。

(三)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开展学前教育督导和评估,营造全区良好的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环境。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开展对新建、改扩建、小区接收配套幼儿园等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对实施素质教育优秀的办园达标单位进行奖励,对优秀社会力量举办者进行表彰奖励。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主题词:教育

计划

通知

抄送:区委办公室、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各处、室,区政协办公室,区公安分局,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区武装部。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6月14日印发

第五篇: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城区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文件

西政发〔2006〕15号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西城区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西城区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已经第24次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六年九月十五日

西城区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全区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使节水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保障全区社会经济、科技事业持续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和《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辖区内除市管计划用水单位外的所有社会单位、团体、居民社区及个人。

第三条区节约用水管理部门,负责全区的节约用水监督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北京市水务局的领导。

第四条街道办事处和基层单位多、用水特点突出的行业或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管户数量,设置专、兼职节水工作人员,业务上受区节约用水管理部门领导,负责开展所在地区和系统的节水工作。

第五条我区节水工作实行区、街道办事处和行业或单位两级管理。并通过用水单位和居民社区进行节水宣传和社会监督。

第六条区节水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区节约用水管理部门通过目标管理的形式,考核街道办事处和系统的节水管理工作。各街道办事处、各系统按时完成区节约用水管理部门交给的工作任务,接受工作目标的考核。

第七条各级节水管理工作人员,必须遵循国家和本市有关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开展工作,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胜任本-2-

职工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八条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区节约用水管理部门根据用水计划、相关行业用水定额和用水单位的生活、生产经营需要,核定用水单位的用水指标,并在每年12月31日前将下一的用水指标下达到相关用水单位,每年的10月1日至下一年的9月30日为1个考核周期。

区节约用水管理部门对单位用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累计实用量超出同期计划量的用水单位提出预警提示,对同期超计划严重的用水单位发出红色预警。

新增用水单位和新建用水项目在投入使用前,应当到区节约用水管理部门申请核定用水指标。

第九条按《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对超计划用水单位实行超计划累进加价收费。用水单位应当按照节水管理部门下达的用水指标用水;超出的用水量,除据实交纳水费外,按照下列倍数收取累进加价费用:超出规定数量20%(含本数)以下的部分,按照水价的1倍标准收取;超出规定数量20%至40%(含本数)的部分,按照水价的2倍标准收取;超出规定数量40%以上的部分,按照水价的3倍标准收取。

用水量较大单位的用水可能超出用水指标时,区节约用水管理部门给予预警提示。在考核中,严格执行逐级申报审批制度。接受上级机关的督查和社会监督。计划管理考核数据,统一采用计算机管理。

第十条工程施工、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需要临时用水的,应当向区节约用水管理部门申请临时用水指标;再生水输配水管

线覆盖范围内的应当使用再生水。

第十一条各用水单位应当按照《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及合理用水分析工作。

第十二条按照《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时,应当就节水设施方案征求同级节水管理部门的意见;节水设施竣工后应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使用,节约用水管理部门不予核定用水指标,供水单位不得正式供水。

第十三条各用水单位应当实现用水器具节水型化,淘汰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用水器具和设备,重大改造项目及节水措施可申报科技立项,编入全区规划。

第十四条洗车企业应当建设循环用水设施。再生水输配水管线覆盖地区内已接通再生水的洗车企业,应当使用再生水。

第十五条区、街节水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用水管理,并加大对洗车、洗浴业等特殊用水行业的管理力度。

第十六条节水执法检查由区城管监察大队依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组织实施。

区城管监察大队依据《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对辖区内违反节约用水管理有关规定的区管用水单位和个人予以浪费用水处罚。

第十七条区节约用水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较大规模的节水活动,并建立节水信息网络,及时报道节水工作的热点,表扬和鼓励在节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表彰和奖励在节水科学技术研究开发、节水技术推广使用、创建节水型单位和社区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对浪费用水进行曝光,强化社会单位和每个公民的节水意识。

各街道办事处、各行业、各单位行政主管部门,要采用多种宣传形式进行节约用水宣传。

第十八条区节约用水管理部门依据《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和北京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具体要求,对辖区的区管计划用水单位征收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所征收的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全部上缴区财政专户。

第十九条各街道、各行业或单位按要求完成节水任务目标后,经区政府批准区节约用水办公室对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催缴超计划用水加价任务的街道和系统拨付其节水活动经费。节水活动经费的使用范围:

(一)节水活动费;

(二)宣传费;

(三)技术措施补助费。

各街道、各行业或单位主管节水部门应将节水活动经费的使用情况定期向区节约用水管理部门和街道(系统)负责领导报告。

第二十条区节约用水管理部门每年向区财政局编报资金使用预算,经批准后执行。区节约用水管理部门将超计划加价收费情况和办公经费支出情况按市、区有关部门要求定期分别

报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区财政局和区市政管委。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区节约用水管理部门组织督导实施。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0年1月17日西城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印发西城区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通知》(西政发〔2000〕2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水利节水管理办法△通知

抄送:区委办公室、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各

处、室,区政协办公室,区公安分局,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区武装部。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06年9月18日印发-6-

下载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服务事项办理规范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北京市西城区行政服务事项办理规范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