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一: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

时间:2019-05-14 23:1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讲座一: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讲座一: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

第一篇:讲座一: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

讲座一: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

顺昌县岚下中心小学 高兰珍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会提问题。同时,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十分有益。

一、激励学生敢问

1、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师生的在课堂上的角色。

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教师要真诚地爱护每个学生。我们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造成他们之间的能力差别,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总有着自己的优点。作为教师要善于用真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不要根据成绩的好坏“喜”优“厌”差,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要相信所有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呵护他们稚嫩的心灵,正确看待每个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教师还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每个学生所提出的每个问题,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教师只有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激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前提。

2、要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达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保障,是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基础。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知识之间的交流,而是包含了情感间的交融,没有纯情感的认知,也没有纯认知的情感。二者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师可以用微笑的面容、关注的眼神、幽默的言语让学生获得尊重、信任、宽松和鼓励的情感体验。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平等相处,相互尊重。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允许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积极的情感因素以及平等、愉悦的环境能有效消除学生提出问题的心理障碍,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会问

1、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学生从想问题到提问题也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示范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提问题”,要求学生“你能象老师这样提出问题考考你同学吗?”从而让学生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当学生有疑问或出现自己独特见解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用赞赏、商量的语气引 导学生提出问题:“我想知道为什么„„”“我还想这样解答„„”等等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这样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学会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2、拓展学生提问的空间。

课堂教学活动的空间与时间是有限的,如何通过拓展学生提问的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传统教学中,一般教师说到哪,学生听到哪,大都没有时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给学生营造萌发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空间,去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例如,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在绘制完统计图后,我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要求学生根据统计图的数据提出问题。这里蕴含了许多的数学问题,学生也容易和提出问题。如:

三、促进学生善问

1、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

(1)、联系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有效的情境的创设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能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认知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到的知识,有些已经深入他们的潜意识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让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类比再现于课堂之中,给学生呈现一给或多个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就能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数学化操作过程中,既获得数学知识,又学到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星期天,我家来了位客人,我为客人沏茶要做哪些事呢?在学生明确要做的事与分别要用的时间后,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提出问题: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又有更多的时间陪客人呢?学生在这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不仅很快地提出问题,而且也满腔热情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去。

(2)、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时,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产生能引起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发现问题的思考中去。例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在学生用小棒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个位不够减时,应该怎么办呢?这样让学生在数学实验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和体验数学,使在行为投入的过程中,进而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促进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运用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创作或者改编出不同的童话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研究,使学生能够在童话故事所成遭到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我用《西游记》中的人物 编了这样的童话故事:孙悟空和猪八戒分西瓜。孙悟空说:“我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师徒每人吃其中的1/4。”猪八戒说道:“不成,我找得这么辛苦才吃这么点。不公平。”孙悟空说:“呆子,那你说怎么分?”猪八戒说:“你们吃其中的1/4,我要吃其中的1/8。”孙悟空笑道:“行,就按照你说的做。”故事讲完了,教师意味深长地问:“同学们,孙悟空为什么同意了呢?”抓住这一契机,学生提出了问题:“1/4为什么比1/8大呢?”

2、真诚积极的评价。

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或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善于提出问题。教学中,学生即使提出一些简单或根本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教师都必须根据情况作出真诚积极的评价,切忌责备的态度,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也不允许其他同学讥笑。特别是对后进生,只要他们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保护这些学生“问”积极性。在教师与同伴的真诚积极的评价中,学生处于兴奋、愉悦的状态中,他们为了得到老师与同学更多的肯定,会更加积极思考,全身心投入。只要有机会、有疑问,便会毫无拘束地提出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笔算乘法”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3*12的计算方法。其中一组学生的算法如下:方法1:3*12=12+12+12=36;方法2:3*12=3*236=6*6=36;方法3:3*2+3*10=36;方法4:12*3=12。教师引导其他同学对这组的每一种方法进行了讨论、评价后说:同学们不但爱动脑筋、会思考,想出多种巧妙的算法,并且对每种算法都说出了自己真实的看法,评价的恰如其分„„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善于把握评价时机,充分运用真诚积极的评价语言与评价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思维,让学生善于、乐于提出问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敢于提问题、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2007.12.12 3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题的能力

当今时代是一个以提倡素质教育为主的社会,可是学生们主动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只是有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是学生不回答,而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提问题,从而也就不会回答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和提问题的的能力呢? 通过多年的教学 经验总结如下:

一;从题目入手提问题

让学生看到题目不要急着看课文,而是应该关注课题进行思考。

首先从题目中捕捉信息。比如《在沙漠中心》课题中只告诉了你地点,比如《散步》课题中只告诉了你事件,比如《孙权劝学》课题中告诉了你事件和人物。通过以上的这些例子,让学生明白对任何题目都不要轻易忽略,都应该从中捕捉到应该捕捉的信息,让他们学会了对题目的思考。

其次针对题目中已给的信息提问题,教给他们最基本的方法从记叙六要素入手来提问题。比如《在沙漠中心》题目中有了地点,那么就要从记叙的另外几个要素提问题:1.针对人物,谁在沙漠中心?2.针对时间,他们什么时候去的沙漠?

3.针对原因,他们为什么要去沙漠中心?4.针对经过,他们去沙漠中心干什么?

再次针对这些问题拓展性的提出问题,比如,1.针对人物。几个人,他们的身份,年龄,性别,性格。2.针对地点。地点的气候特点,地点的特征。3.针对经过。在沙漠中他们发生了什么事,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个困难的。,二,针对主题提问题

比如《在沙漠中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究竟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要让我们从中学到什么,明白什么。

三,针对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问题

这些人物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的(比如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描写方法来总结人物形象。

四,针对写作方法提问题

1,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整体来说课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比如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托物言志,对比还是烘托

3,语言有什么特点

4,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5,文章运用了什么顺序

五,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提问题

总之,教会学生从多方面入手提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提问题这么容易,人人都有话可说,提问题并不只是好学生的专利,学生们带着这些自己提的问题第一次阅读课文,兴趣和好奇心会大大提高,而且读课文的目标会很明确,读完课文的收获会很大,课堂上他们普遍都会有话可说,有问题可问.发现自己提的问题就是作者要写的内容,这样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第三篇:鼓励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

鼓励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

怎样让学生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重新定义“三个一”:每节课每个学生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每节课每个小组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每节课班集体至少形成一个有价值的共性问题。并以此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

在教师层面,学校组织教师通过公开课、研究课、研讲评一体化等活动,研究如何设计好最佳的课堂教学环节,更好地预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再产生新的关注点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学习成为一种期盼和享受。

这一过程中,有三个环节很重要。

“课前”环节,“没有学生的充分预习,不讲解”。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学生和小组提出问题的质量进行重点评价。

“课中”环节,落实“没有学生的充分思考,不交流;没有学生的疑难问题,不讲解”,克服灌输和包办代替的懒惰行为。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自主探究环节留足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引导学生个体深入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学生的合作方式,自觉修正探究行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质疑,学会合作探究和实验探究;教师的讲解以点播和启动拓展思维为主要目的,反对和盘托出的讲解形式。

“课后”环节,拓展指导学生如何深化对问题的研究,提出和探究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学校进行的第二轮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中,学校突出把能否有效落实“三个一”,作为课堂教学是否达标的主要依据。半年以后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明显提高,学生自己提出的价值的问题达到问题总数的60%以上。

第四篇:浅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喻加燕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就要求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长期以来学生都被动学习,不善于提问,教师就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通过创设课堂氛围和问题情境,教会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促进学生把问题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相联系,形成思考的习惯,增强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应用意识

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课堂氛围

观察

思考

鼓励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是思维的体操。《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就是要求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关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也发现凡是善于提问的学生,数学就会学得很好。可是,多数学生都不爱提问,也不会提问,而是长期以来都习惯于等老师提出问题再思考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就比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也影响学习效率。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开始学生还是乐于提问的,老师就要呵护好学生的这一积极性,不要怕学生不会提问。因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是从不会到会。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能抛掉顾虑,大胆提问。当教师和学生建立了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时,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提问。

问题不是“无本之木”,而是存在于具体的情境中的。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直观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当教师呈现出直观形象的问题情境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我在讲比较大小时呈现出主题图,出示了一幅美丽的花园图片:4只蜻蜓,3只蜜蜂,3朵花。这时,有孩子脱口而出“蜻蜓4只,蜜蜂3只”,我鼓励了一句:“你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什么发现?”其他孩子的学习兴趣也高涨,因为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了问题。有孩子说:“蜻蜓多1只。”我引导孩子们:“有问题想问他吗?”有孩子就问:“你怎么知道多1只呢?”孩子抓抓脑袋说:“我看出来的,一个对一个还多了一只。”接着,我用学具来代表蜻蜓和蜜蜂随意的摆放,孩子发现说:“这样摆不好,一个对一个更好看蜻蜓多一只。”于是我让孩子一一对应摆,感受这样摆的好处,进一步使孩子直观感受到数的大小,并初步建立了对应思想。

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分数时,讲了猴妈妈分桃的故事。妈妈只有一个桃,要分给两只小猴,孩子们听到此,个个都说:“一人一半。”我随手分了一个大半和一个小半,孩子就不同意了说:“老师,你没分平!”我就让他说说该怎样分,从而孩子提出了“为什么要平均分”这一问题,初步理解了分数度意义。分好后我让孩子们用数来表示,孩子就犯愁了“用什么数呀?”,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怎样表示,而是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孩子们在这样的提问和讨论中认识了分数。

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孩子自主探究学习后,互相交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不明白的向同学提出来。这样,孩子有自己不同的观点,有交流的素材,交流时就有话可说,有问可问,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留足思考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留给观察思考的时间。当出示了问题情境时,不要马上让学生提问,而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组织好自己的思路后再表达。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例如:在教学探索规律时,我出示信息东东和爸爸妈妈去旅游,从宜宾出发,去大约300千米远的成都。多媒体出示路线图,动画演示出行的过程,已行路程100千米,剩下路程200千米。我让孩子观察思考,能从中发现哪些问题。这时,孩子们都有了一些发现,我让他们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探讨。有了时间思考,孩子们交流规律时,都发现了很多问题,如: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说明了总路程、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有什么关系?在这样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会学生思考,使学生会提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让学生不着边际的提问,而应该教会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能结合提问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这才是让学生提问的意义所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对于数学中的问题要从三个方面分析。

第一,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中发现问题。数学是环环相扣的,新知识和旧知识或学生已有经验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学生在认知新知时,教师引导其从已有知识开始思考,能从中发现什么新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通过计算20×30就想到:是不是只要两个末尾有0的因数相乘,都先不看末尾的0相乘,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没看的几个0。当学生这样思考时,对这一计算规律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第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上发现问题。当学习了新知识后,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来提出问题。如,学生学习长方形面积时,引导其思考:长方形的面积和前面学习的长方形周长有什么不同?计算面积也和长方形的长宽会有关系吗?学生有了这样的思考,就会找到探究新知的方向,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第三,从自己不明白的内容提出问题。在学生尝试学习时,要求学生把不懂的和不清楚的内容作上记号,并提出来。这对于多数学生是很容易办到的,当学生知道自己哪儿不懂时,他会思考也会认真倾听同学或老师的讲解,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四、及时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都喜欢听老师表扬,那么,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多么简单,教师都首先要肯定其进行了思考,再对问题进行相关的处理。如果学生自己能解决的,让学生自行解答或请别的孩子帮助解答;如果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行解答。总之,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成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仅是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解决问题的开放性活动,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建立丰富的联系,在“做中学”,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一个由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由数学模型到进一步应用的学生学习“数学化”的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乐于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陈和主编:《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堂好课,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问题是启发思考的源泉,问题是组织教学的纽带与归宿,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自己必须有问题意识。现实中,不少教师自己就缺乏问题意识,不能或不善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学活动中,他们人书一体,成了教材的化身,成了教学参考资料的代言人。教师没有了质疑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成了奢谈。所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须先行一步,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质疑能力,做一个“有问题”的人,有思想的人。

例如在讲到《论语》六则课文时,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后,我启发道:孔子作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首创了一整套教育理论,并身体力行,取得了硕果,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本文属于教育类专篇。它通过别开生面的“师生恳谈会”反映了当时私人学园的风貌,可以当作孔门弟子各言其志,孔老夫子精要点评的一段轶事。请你结合本篇课文谈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问题提出后,有些学生低头沉思,有些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几分钟之后,班内个别学生举手回答。同学甲:“孔子向他的弟子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希望他们发扬光大。”同学乙:“孔子教育弟子时不直说,而是通过表情来传达。”同学丙:“孔子喜欢比较谦虚的学生”。学生的回答与问题相差甚远。当他们的回答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教室里一片沉寂。针对眼前出现的沉闷现象,我很快将这一问题作了调整后问道:“你和老师、同学在一起聊过理想、志向的话题吗?问题一出,学生马上抬起头,一脸的兴奋,纷纷回答说:“有”。我接着问:“你们认为这类话题应在什么样的氛围中进行最好呢?为什么?”学生沉思片刻后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甲:“我认为应像朋友聊天一样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同学乙:“如果老师就象我们的知心姐姐一样和我们交流,给我们以指导,那样我们说话就会没有压力,很轻松。”同学丙立刻站起来反对:“不行,如果是毫无压力,无所顾忌的随口说说而已,那么你的理想和志向就不可能实现。因为你在心理上不重视它。”话音刚落,同学丁又站起来说:“错了,压力太大,心理负担太重,理想同样可能实现不了。”课堂上形成了激烈的争论,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语言表达也很流利。这时,我又不失时机的问道:“那么有谁能谈谈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学生踊跃发言,同学甲:“孔子对他的弟子们所谈的志向表示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并根据他对弟子的了解一一作出了评价。可见他能够因材施教。”同学乙:“孔子与他的弟子坐在一起相互交流各自的志向,互相学习。”同学丙:“孔子用温和谦虚的话打消了学生的顾虑,说明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同学丁:“孔子刚开始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很尊重他们。”听了学生的回答,我总结说:“同学们的回答十分精彩,说明大家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很透彻。非常好,我们就要有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问题解决了,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很轻松,很愉悦。

一个问题的设置不同,竟然使一堂课产生了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可见,课堂中问题的设置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易到难。老师恰当的启发和引导,会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样可以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形式中激发出来。

其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纠正对学生问题意识理解的偏差。在部分教师的观念中,认为课堂上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启发式教学。其结果是课堂发问的泛化,不少问题根本不需要思考,有的甚至“照本宣科”就能应答自如。看起来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学生的思维效率极低,这实质上仍然是填鸭式,满堂灌,毫无意义。只有科学地创设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学习状态,才能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时还要注意,不是单纯依靠教师去问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问题的能力和态度。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提问题呢?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学生不愿意提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因此,要让学生敢问爱问,必须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第一、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习者。教师要在鼓励学生有问题意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发问水平。此外,教师还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励学生关注教材,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自己共同探讨。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第二、要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清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焦虑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求知的信念和意志的品质,释放出自己的潜能。

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思考带给学生幸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培养学生进取的人生态度,就是教给学生创造美好未来的本领。学生如果能够积极地、科学地、创新地提出问题,那就表明学生已经在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世界,他就成为了学习、创新、发展的人。

★作者单位:宁夏灵武市第二中学。

下载讲座一: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讲座一: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讲座问题

    日常技能: 1. 公文写作:请示、报告、总结、请假条、收条、邀请函、通知、申请书等; 2. 商务礼仪:电话礼仪、短信编辑、应聘礼仪、着装、衣服搭配等; 人际交往: 1. 如何正确处理人......

    培养良好习惯-讲座

    培养良好习惯,奠定美好人生 ——在2013-2014学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尹家升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后,开始学剃头。老和尚先让他在冬瓜上练习,小和尚每次练习完剃头......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讲座(五篇范例)

    小学生往往怕作文,把作文看成是苦事。尤其是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开始要求写完整的文章,有了字数的要求,学生很为难。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作文水平,我十分重视写作......

    关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问题

    题目:关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问题(论文)姓名:职务:教师 关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问题 【摘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懂得竞争就意味着将要被社会淘汰。而未来的世界肯定充......

    关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问题

    关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问题 有的教师提出:审美判断能力的问题,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通过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欣赏、理解,最终要达到“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可以说是对的。......

    预防犯罪讲座一

    中学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专题讲座(一) 专题教育 2009-12-16 15:47:21 阅读334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进行一次法制学习。 近年来......

    课题是什么(讲座一)

    课题是什么? 黑林镇中心小学 柏纪荣 一、什么是课题? 提起做课题,大家都有点头大是不是。许多老师对做课题不以为然,觉得当老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行了,研究课题那是专家的事......

    家庭教育讲座一

    家庭教育讲座一 吴玲:对当下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主要问题的梳理 主讲教师简介 吴玲: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家庭教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