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23:3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第一篇: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

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12 年版)支修益 卫生部临床路径审核专家委员会胸外科专家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北京 100053)关键词: 胸外科; 围手术期; 气道管理; 专家共识

中图分类号:R82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848(2013)03-0251-05 DOI:10.7507/1007-4848.20130081 2012 年,卫生部临床路径审核专家委员会胸外科专家组成员同麻醉学、呼吸病学和重症医学等领域专家进行多次讨论,撰写了《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指南草案》。本指南仅针对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相关内容,不涉及其它肺部并发症。指南草案针对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分别进行分析和阐述。1 术前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及防治措施 1.1 术前危险因素

术前危险因素主要源于患者自身存在的状况,主要包括5 个方面。

1.1.1 年龄 年龄> 65 岁的患者肺实质纤维结缔组织增加,肺弹性减弱、肺泡塌陷,导致肺顺应性下降、呼吸阻力增加,从而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减退,增加胸外科手术后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1.1.2 吸烟 吸烟可导致呼吸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紊乱、分泌物增加。长期吸烟者发生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的相对危险度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1.1.3 肺部基础疾病及其它胸部疾病 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或慢性肺部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结核等其它病变引起的肺间质纤维化等。

1.1.4 既往治疗史 如术前接受过放疗和/ 或化疗,或长期应用激素,以及既往有胸部手术史及外伤史等。

1.1.5 健康状况和其它危险因素 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贫血等,肥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其它器官如心、肝、肾等功能不全亦是手术后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1.2 术前风险评估

胸外科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风险评估,包括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气道炎症、吸烟指数、肺通气和弥散功能等,其中肺功能的具体评估标准见表1。根据患者术前的身体状况,美国麻醉师协会(ASA)于麻醉前对手术危险性进行了分类,见表2。

1.3 防治措施

胸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1.3.1 戒烟 临床戒烟指南(2012)明确指出戒烟

可以改善肺功能,逆转肺功能降低的速度。医生应建议患者首诊后尽早戒烟。1.3.2 呼吸功能训练 建议患者术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呼吸锻炼:(1)深呼吸训练:在围手术期内进行深呼吸锻炼有助于术后康复。(2)深呼吸训练器的使用:使用简易激励性深呼吸训练器可帮助练习深呼吸,增加肺活量,锻炼呼吸肌,以改善肺功能。(3)登楼训练:登楼训练可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加快,肺容量加大,与此同时呼吸肌和呼吸辅助肌也得到了锻炼,有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登楼的高度和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以不加重患者疾病负担,同时达到锻炼效果为宜。

1.3.3 改善健康状况 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对长期营养不良、蛋白质消耗而造成严重贫血、水电解质失衡者,应积极予以纠正。

1.3.4 物理治疗 指导、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体位引流、胸背部拍击等方法,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1.3.5 药物治疗 详见第4 部分临床常用气道管理药物治疗方案。2 术中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2.1 术中危险因素

2.1.1 麻醉操作(1)气管内插管 在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中,多种因素对气道的刺激可破坏呼吸屏障,产生炎症和水肿,诱发支气管痉挛。气囊压力过大可导致气管黏膜缺血坏死;反复多次插管操作和困难插管等可引起声门及咽喉部损伤、气管和支气管膜部撕裂伤等呼吸道的机械性损伤。

(2)机械通气 机械正压通气可致胸腔内负压消失,生理无效腔和分流增加,机械通气不当可导致肺气压伤和高容量损伤,多见于机械通气时大潮气量、高气道压。

(3)麻醉药物 麻醉药物可抑制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改变通气/ 血流比值,引起术中低氧血症;麻醉性镇痛药(如芬太尼家族、盐酸派替啶、盐酸吗啡等)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小儿外科患者。高浓度和大剂量的全身麻醉药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肌肉松弛药的残余作用可导致通气减少、缺氧和呼吸停止;全身麻醉药物抑制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当胃内容物反流至口咽部,可误吸入呼吸道内引起呼吸道梗阻、缺氧和吸入性肺炎,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4)肺膨胀不全 肺膨胀不全不利于支气管内分泌物的排出,同时可加重低氧血症,影响呼吸功能的恢复,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5)单肺通气 胸外科手术麻醉术中气道管理多用单肺通气,单肺通气时,灌注无通气肺的血液未经氧合进入循环系统,造成静脉血掺杂,从而引起一系列的气道并发症,且因肺组织缺氧、牵张易造成肺损伤。

2.1.2 手术因素(1)开胸方式 主要指对胸壁结构及完整性的损伤。(2)术式:不同的手术部位、手术方式会影响气道的炎症反应。(3)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越长,发生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4)手术操作:过度挤压或牵拉对肺组织造成损伤,电刀、手术器械的烧灼、剥离、切割等同样可造成肺损伤;压迫或牵拉心脏及胸腔内大血管,对循环干 扰大,间接影响呼吸功能。(5)术中并发症:如术中大出血,喉返神经、膈神经、迷走神经损伤等。

2.1.3 体液失衡 胸部手术中输液量、种类及速度控制不当,如液体总量尤其是晶体液输入过多可导致肺水肿和弥散障碍,从而造成缺氧。输液量不足或过分利尿又可导致过度脱水、气道干燥,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减弱,痰液潴留甚至发生肺不张。2.2 防治措施

2.2.1 麻醉操作(1)气管内插管 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时应尽量做到在肌肉松弛药充分发挥作用时进行,操作轻柔,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大小适中,宁细勿粗,避免插管时的气道损伤。肺隔离技术多采用双腔支气管内插管,亦可用支气管堵塞器或单腔气管内插管和支气管插管。对儿童及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采用支气管堵塞器进行一侧肺隔离或者一叶肺隔离。(2)机械通气 加强术中麻醉的保护性肺通气策

略以及肺复张策略的应用。一般患者术中气道压力控制在20 cm H2O,COPD 患者可控制在30 cm H2O。麻醉中行单肺通气时气道压力不超过40 cm H2O,应使用小潮气量(5 ~ 7 ml/kg),允许一定程度的低氧血症(SpO2 > 90%)。(3)麻醉药物 避免使用长效肌肉松弛药,防止术后肌松残余作用和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影响。(4)肺膨胀管理 尽可能做到肺无漏气,关胸前确认肺已膨胀良好,关胸后保证胸腔引流管通畅,分别于侧卧位或平卧位再次膨肺排除胸内残余积气。检查肺是否漏气时膨肺的压力不大于20 cm H2O,检查支气管残端是否漏气时的膨肺压力不大于25 cm H2O。

(5)单肺通气 单肺通气时间过长可造成肺损伤,因此术中应加强单肺通气的管理。通常应尽量缩短单肺通气时间,在膨肺前尽可能吸引干净患侧和健侧的气道分泌物和血液。单肺通气时如发生低氧血症(SpO2 < 90%),可使用通气侧肺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增加吸入氧浓度,或于非通气侧肺持续气道正压供氧等措施予以处理。

2.2.2 手术操作(1)合理设计切口:手术尽可能做到微创化;尽可能保持胸廓完整性,尤其在处理重症胸外伤、胸部肿瘤和胸壁组织大块切除时,防止胸壁软化。(2)操作轻柔:尽可能地保护肺组织,避免过度牵拉、挤压、钳夹和捻搓肺组织。(3)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合理设计切除范围。(4)尽量控制并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由此带来的气道炎症。(5)精细解剖,减少副损伤。

2.2.3 体液平衡(1)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主张合理用血,提倡自体输血。(2)加强液体管理:术中应根据病情和手术种类制定个体化补液方案,维持循环功能稳定,肺外科手术中应实行限制性补液策略。在麻醉诱导期如果采用了扩容疗法,或术中输入了较多的晶体液,在手术结束前应适时用利尿剂,排出体内过多的液体。3 术后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3.1 术后危险因素

3.1.1 麻醉复苏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因手术和麻醉的打击,器官功能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吸入性麻醉药、静脉麻醉药、肌肉松弛药和麻醉性镇痛药(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尚未完全消失,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容易发生喉痉挛、通气不足、呕吐、误吸以及循环功能不足等并发症。

3.1.2 术后辅助通气时间过长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过程中,过度通气可导致肺气压伤;过高的吸入氧浓度可导致氧中毒;过长的机械通气时间会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增加,并易发生出血、气道堵塞等。

3.1.3 疼痛 术后伤口疼痛可引起骨骼肌反射性紧张,患者恐惧深呼吸,导致胸廓和肺的顺应性降低,肺通气不足致潮气量及肺活量下降,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同时疼痛可限制患者体位改变,使气道内分泌物不能有效地排出,从而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3.1.4 长期卧床 易引起肺不张、静脉血栓栓塞症等并发症。

3.1.5 排痰不充分 排痰不充分易诱发术后肺不张、气道感染、呼吸衰竭等。3.1.6 胸腔积气积液 术后肺因弹性回缩而塌陷,又由于手术创伤造成胸膜腔内渗血、渗液,故易发生 胸腔积气和积液。3.2 防治措施

3.2.1 麻醉复苏 手术结束前30 min 内应停止使用和追加肌肉松弛药,静脉麻醉药物宜提早停止输注,吸入性麻醉药可通过增加通气量、呼吸频率和增加新鲜气流量等方式加速药物从体内排出,可在手术结束时才停止使用。麻醉诱导后至手术结束前可使用止吐药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拔除气管插管应在患者意识恢复,肌松作用消除后方可进行。

3.2.2 术后合理使用机械通气 避免术后呼吸机过度辅助通气,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节氧浓度,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3.2.3 术后有效镇痛 术后应立即开始镇痛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镇痛方法有口服镇痛药、注射镇痛药、持续硬脊膜外腔镇痛、持续静脉注射镇痛、患者自控镇痛和肋间神经冷冻止疼等,提倡多模式镇痛联合应用。

3.2.4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可减少肺不张、静脉血栓栓塞症等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3.2.5 呼吸道管理 鼓励并协助患者尽早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辅以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详见第4部分临床常用气道管理药物治疗方案。

3.2.6 控制液体入量 术后仍严格管理液体入量,根据病情,术后前3 d 液体入量控制在35 ~ 50 ml /(kg • 24 h),对全肺切除者,入量控制更加严格。鼓励术后早期恢复饮食,减少静脉液体入量。但也应防止补液过少,影响正常组织灌注,导致急性肾损伤。4 临床常用气道管理药物治疗方案

临床常用气道管理药物主要包括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和黏液溶解剂等。根据证据分级和推荐级别的标准,对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相关治疗药物进行了分类,见表3 和表4。(表略)

4.1 临床常用气道管理药物

4.1.1 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针对高危人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气道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2](证据级别Ⅱ级,推荐级别C 级)。对于高热、痰多者应及时作痰菌培养、药敏检查,必要时作血培养,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的应用。抗菌药的使用参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 号)。

4.1.2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β2 受体的反应性。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应激调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抑制前炎症介质的合成或释放,减轻患者术后的创伤反应[3]。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控制气道炎症,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以及降低病死率(证据级别Ⅰ级,推荐级别A 级)[4-6]。吸入糖皮质激素用于COPD 的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肺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证据级别Ⅰ级,推荐级别A 级)[7-8]。研究表明,在拔管前12 ~ 24 h 给予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拔管后的气道损伤,并降低拔管后气道炎症(如喉头水肿,喘鸣等)及肺部并发症等的发生率[9-11]。

对于术前有气道高反应性和肺功能下降的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年龄大于65 岁、肥胖、有吸烟史、支气管哮喘和COPD 等,推荐术前1 周和术后3 个月进行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每日2 ~ 3 次。

4.1.3 支气管扩张剂 在围手术期综合治疗中应适量、适时地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气道炎症,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联合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围手术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有效降低迷走神经张力,缓解反应性高张高阻状态,预防支气管痉挛及其它围手术期气道并发症,是保障患者快速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12]。麻醉诱导前预防性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可减少COPD患者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时支气管痉挛的发生,并降低患者插管后的气道压力和气道阻力,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证据级别Ⅱ级,推荐级别B 级)[13]。

4.1.4 黏液溶解剂 对于可自主咳痰的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黏液溶解剂,可在舒张并湿化气道的基础上,溶解和稀释气道内黏痰,利于痰液排出[12]。胸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黏液溶解剂可稀化痰液,易于排痰,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证据级别Ⅱ级,推荐级别B 级)[14]。

4.2 临床常用气道管理药物的给药方式

气道管理药物的给药方式有静脉、口服和雾化吸入等3 种,由于雾化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具有起效快、所需药物剂量小、全身副作用少等优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射流雾化装置对患者协同性无要求,尤其适用于手术患者。雾化吸入药物剂量调节方便,可同时辅助供氧,并联合其它药物治疗[15]。雾化吸入的颗粒直径以3 ~ 5 μm 最为适宜。超声雾化气溶胶直径约为3.7 ~ 10.5 μm,肺沉积率低,仅为2% ~ 12%,且对一些雾化的药物有破坏作用,所以一般不采用超声雾化。而喷射雾化气溶胶直径在2 ~ 4 μm,肺沉积率为10%,对雾化的药物无影响,临床推荐使用喷射雾化吸入治疗[16]。

不是所有气道管理药物都适于雾化吸入。由于对受体有高亲和力、适当的水溶性、独特的酯化作用、高亲脂性和气道选择性,且全身清除速率快,故推荐布地奈德用于雾化吸入治疗,而地塞米松结构上无亲脂性基团,水溶性较大,难以通过细胞膜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治疗作用。由于雾化吸入的地塞米松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导致肺内沉积率低,气道内滞留时间短,难以通过吸入而发挥局部抗炎作用;另外,由于其生物半衰期较长,在体内容易蓄积,对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也增强,因此不推荐使用。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糜蛋白酶可以在中小气道产生治疗作用,此外也缺少配伍相关的药理学研究证据,禁用超声方式进行雾化治疗。

雾化吸入治疗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定期消毒,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2)避免超剂量;(3)避免因药液低渗、防腐剂、气雾温度低、过敏等引起支气管痉挛;(4)禁吸刺激性强的药物,如碱性药物、高渗盐水、蒸馏水、油性制剂等;(5)气体驱动流速设定为 6 ~8 L/min;(6)超声雾化具有加热作用,可破坏布地奈德、酶和蛋白质等的活性[16-17]。5 结语

该指南强调气道炎症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中心环节,进行术前、术中、术后高危因素的分析、评估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减少手术后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很重要的方法学之一。同时对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黏液溶解剂等治疗方法进行了评价。尽管大多数建议尚缺乏循证医学依据,但也为今后进一步大规模临床研究指明了方向。对于抗菌药物治疗,该指南强调应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征选择抗菌药物。对于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及黏液溶解剂的使用,也提出了如何正确地选择药物及雾化装置,从而更有效地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气道管理,以减少术后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造福于患者。

参考文献 Mehran R,Deslauriers J.主编.陈克能.编译.普通胸外科围术期治疗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2 马秋霞.全麻气管插管相关肺部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7):3603-3605 3 黄勇,刘建伟.术前一次给予地塞米松对围手术期患者应激调控的影响.安徽医药,2007,11(6):506-507.4 Woods BD,Sladen RN.Perioperative considerations for the patientwith asthma and bronchospasm.Br J Anaesth,2009,103 Suppl 1(Suppl.1):i57-i65.5 GINA Report.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Updated December 2011.[ 2013-03-20].http://www.xiexiebang.com 6 Suissa S,Ernst P,Benayoun S,et al.Low-dose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and the prevention of death from asthma.N Engl J Med,2000,343(5):332-336.7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vised 2011.8 Bingol H,Cingoz F,Balkan A,et al.The effect of oral prednisolone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J Card Surg,2005,20(3):252-256.9 Khemani RG,Randolph A,Markovitz B.Corticosteroid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extubation stridor in neonates,children and adults.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9,3:CD001000.10 François B,Bellissant E,Gissot V,et al.12-h pretreatment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versus placebo for prevention of postextubation laryngeal oedema: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trial.Lancet,2007,369(9567):1083-1089.Cheng KC,Hou CC,Huang HC,et al.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methylprednisolone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postextubation stridor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Crit Care Med,2006,34(5):1345-1350.13 杨鲁民,矫文捷,陈岩,等.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围手术期肺功能的保护.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2,04(2):67-71.14 陈雷,陶建平.诱导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吸入可必特对COPD病人气管插管后呼吸力学的影响.中国医师杂志,2009,11(2):278-279.15 田凯华,李高升,沈毅,等.氨溴索防治肺部手术并发症的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10,50(12):63-64.16 Dolovich MB,Ahrens RC,Hess DR,et al.Device selection and outcomes of aerosol therapy:Evidence-based guidelines: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merican College of Asthma,Allergy,and Immunology.Chest,2005,127(1):335-371.17 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组.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2):105-110.

第二篇: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在处理难产、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母儿死亡率和病率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手术、麻醉技术及药物治疗条件的改进,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剖宫产率在世界各国也随之升高。

我国的剖宫产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5%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且近20年来,呈现持续上升的状况。文献报道显示,国内多数医院的剖宫产率在40%~60%之间,个别医院甚至高达70%以上。

剖宫产率的上升可导致母体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

WHO在全球剖宫产率的调查报告中指出,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的孕妇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危险度明显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的孕妇。为规范剖宫产手术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及术后管理等,在参考英国、美国等国家剖宫产临床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制定了我国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

一、剖宫产手术指征

剖宫产手术指征是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1.胎儿窘迫:指妊娠晚期因合并症或并发症所致的急、慢性胎儿窘迫和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2.头盆不称:绝对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经充分阴道试产失败者。

3.瘢痕子宫:2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穿透官腔者。4.胎位异常:胎儿横位,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3 500g者)及足先露。

5.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置血管者。

6.双胎或多胎妊娠:第1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妊娠;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应行剖宫产手术。

7.脐带脱垂:胎儿有存活可能,评估结果认为不能迅速经阴道分娩,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以尽快挽救胎儿。

8.胎盘早剥:胎儿有存活可能,应监测胎心率并尽快实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重度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亡,也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

9.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合并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急性妊娠期脂肪肝、血小板减少及重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不能承受阴道分娩者。

10.妊娠巨大儿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4 250 g者。

11.孕妇要求的剖宫产: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将孕妇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 delivery onmaternal request,CDMR)定义为足月单胎、无医学指征因孕妇要求而实行的剖宫产。

(1)仅是孕妇个人要求不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如有其他特殊原因须进行讨论并详细记录。

(2)当孕妇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要求剖宫产,应详细告知剖宫产手术分娩与阴道分娩相比的整体利弊和风险,并记录。

(3)当孕妇因恐惧阴道分娩的疼痛而要求剖宫产手术时,应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减轻其恐惧;产程过程中应用分娩镇痛方法以减轻孕妇的分娩疼痛,并缩短产程。

(4)临床医师有权拒绝没有明确指征的剖宫产分娩的要求,但孕妇的要求应该得到尊重,并提供次选的建议。

12.产道畸形:如高位阴道完全性横膈、人工阴道成形术后等。13.外阴疾病:如外阴或阴道发生严重静脉曲张者。14.生殖道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的淋病、尖锐湿疣等。

15.妊娠合并肿瘤:如妊娠合并子宫颈癌、巨大的子宫颈肌瘤、子宫下段肌瘤等。

二、剖宫产手术的时机

剖宫产手术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是影响母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1.择期剖宫产术:是指具有剖宫产手术指征,孕妇及胎儿状态良好,有计划、有准备的前提下,先于分娩发动的择期手术。因妊娠39周前的剖宫产手术,新生儿发生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除双胎或多胎妊娠及前置胎盘等外,择期剖宫产手术不建议在妊娠39周前实施。

2.急诊剖宫产手术:是指在威胁到母儿生命的紧急状况下的剖宫产手术。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分娩。并需要产妇与家属配合,以及产科、新生儿科和麻醉科医护人员的沟通与配合。

三、剖宫产手术的术前准备

(一)术前谈话内容

术前谈话需结合孕妇及家属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和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意向。产科医师需充分告知孕妇及家属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结局,对CDMR更应解释清楚。

1.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和必要性:向孕妇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解释经阴道分娩的危险性,采取剖宫产手术结束妊娠的必要性,获得孕妇及家属的同意。

2.剖宫产手术前、术中和术后母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手术对母体的影响: ①术后切口持续不适感;

②切口感染、裂开,脂肪液化,皮下血肿,切口延期不愈等; ③产后出血,休克,DIC; ④子宫切除; ⑤羊水栓塞;

⑥术后血栓栓塞性疾病; ⑦输尿管、膀胱等周围脏器损伤; ⑧孕产妇死亡;

⑨由于孕妇合并症及并发症不同,有针对性地说明相关的发生风险,如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在手术中、手术后可能发生子痫、心肝肾的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合并心脏病的孕妇在手术中可能会出现心脏骤停等。

(2)手术对新生儿的影响: 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②新生儿低血糖症、败血症、新生儿住院超过Sd的风险增加; ③发生新生儿产伤。

(3)剖宫产对再次妊娠和生育的影响: ①再次妊娠分娩时剖宫产手术的可能性增加; ②再次妊娠或分娩时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

③再次妊娠时出现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甚至胎盘植入的风险; ④再次妊娠时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风险。

(4)远期并发症: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子宫憩室等。3.签署知情同意书:夫妻双方及主管医师签字。

(二)术前准备

1.术前应具备以下化验检查项目:(1)血、尿常规,血型;(2)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感染、梅毒等);(4)心电图检查;

(5)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6)胎儿超声检查;

(7)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2.酌情备皮:手术前日先剃去腹部汗毛及阴部阴毛。注意操作要轻柔,防止损伤皮肤,发现皮肤有感染、疖肿等应先行处理后再行备皮。

3.留置导尿管:按无菌导尿法插入保留导尿管,通常为Foley双腔气囊尿管。4.备血:手术前日为患者抽血进行血交叉检查,通过血库准备适量鲜血,以备手术中应用。如为胎盘早剥、子宫破裂、前置胎盘、多胎妊娠等可能在手术过程中出血超过1000ml者,需在具备充足血源的医疗单位实施。

5.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剖宫产手术(Ⅱ类切口)的抗菌药物使用为预防性用药,可减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6.术前评估:对重症孕妇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做好术前讨论并记录,决定麻醉方式及手术方式(如合并严重盆腔感染孕妇是否应该做腹膜外剖宫产等)。

四、麻醉方式的选择及其注意事项

应根据孕妇与胎儿的状态、医疗机构的条件以及麻醉技术来做出决定。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包括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阻滞的联合麻醉、或连续性硬脊膜外阻滞);全身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等。

1.与孕妇及家属的麻醉前谈话:介绍麻醉的必要性、麻醉方式及可能的并发症,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2.禁食水:麻醉前6—8 h禁食水。

3.麻醉前的生命体征监护:监测孕妇的呼吸、血压、脉搏,监测胎心率等。

五、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的重要步骤 1.腹壁切口的选择:

(1)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相比,横切口手术后孕产妇切口不适感的发生率更低,外观比较美观。

腹壁横切口包括:

①Joel-Cohen切口。切口位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大约3 cm处,切口呈直线。缺点是位置偏高,外观不太美观。

②Pfannenstiel切口。切口位于耻骨联合上2横指(3 cm)或下腹部皮肤皱褶水平略上,切口呈浅弧形,弯向两侧髂前上棘。其切口位置偏低较为美观,切口张力小,术后反应轻微,切口更容易愈合。

(2)腹壁纵切口:位于脐耻之间腹白线处,长约10~300px。其优点为盆腔暴露良好,易掌握与操作,手术时间短;其不足之处为术后疼痛程度较重,切口愈合时间较长,外观不够美观。

2.膀胱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当子宫下段形成良好时,不推荐剪开膀胱腹膜反折而下推膀胱;除非是子宫下段形成不良或膀胱与子宫下段粘连者。

3.子宫切口的选择:多选择子宫下段中上1/3处的横切口,长约250px。子宫下段形成良好时建议钝性分离打开子宫,这样可减少失血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孕妇避开胎盘附着部位酌情选择切口位置。

4.产钳的应用:当胎头娩出困难的时候,可考虑应用产钳助产。

5.缩宫素的应用:胎儿娩出后予缩宫素10~20U直接行子宫肌壁注射和(或)缩宫素10 U加入500ml晶体液中静脉滴注。可以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和减少产后出血。

6.胎盘娩出方式:建议采取控制性持续牵拉胎盘而非徒手剥离娩出胎盘,可减少出血量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不建议胎儿娩出后立即徒手剥取胎盘,除非存在较明显的活动性出血或5min后仍无剥离迹象。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7.缝合子宫切口:单层缝合子宫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尚不明确。目前,建议采用双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注意子宫切口两边侧角的缝合,缝合应于切口侧角外0.5~1.0 cm开始;第一层全层连续缝合,第二层连续或间断褥式缝合包埋切口;要注意针距、缝针距切缘的距离及缝线松紧度。

8.缝合腹壁:

(1)要清理腹腔,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清点纱布和器械。(2)酌情缝合脏层和壁层腹膜。(3)连续或间断缝合筋膜组织。(4)酌情缝合皮下组织。(5)间断或连续皮内缝合皮肤。

9.新生儿的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六、剖宫产术后管理 1.术后常规监测项目:

(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2 h内每30分钟监测1次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压,此后每小时监测1次直至孕产妇情况稳定。如果生命体征不平稳,需增加监测次数和时间。对于应用硬膜外阻滞镇痛泵的产妇,应每小时监测1次呼吸频率、镇静效果和疼痛评分,直至停止用药后的2h。

(2)宫缩及出血情况:术后15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应监测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出血量,若出血较多应增加监测次数,必要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直至出血量稳定在正常情况。

2.预防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是必须重视的,剖宫产术后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因此建议采取预防措施。鼓励尽早下床活动,可根据产妇有无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个体化选择穿戴弹力袜、预防性应用间歇充气装置、补充水分以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措施。

3.进食进水的时机:产妇进食进水的时机应根据麻醉方式酌情安排进食进水。. 4.尿管拔除时机:剖宫产术后次日酌情拔除留置的导尿管。

5.术后切口疼痛的管理:术后给予含有阿片类镇痛药物的镇痛泵,可缓解剖宫产术后的切口疼痛。

6.术后缩宫素的应用:术后常规应用缩宫素。

7.血、尿常规的复查:常规复查血常规,酌情复查尿常规。8.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2)血、尿常规基本正常;(3)切口愈合良好;

(4)子宫复旧良好,恶露正常。

七、减少剖官产手术的措施

1.孕期宣教:了解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手术的优缺点、分娩过程及注意事项,产前模拟分娩,增强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可减少CDMR。

2.分娩期人性化护理措施:导乐陪伴持续支持可能会降低剖宫产率。

3.引产时机:无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妊娠达4'1周应给予引产处理,有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剖宫产率。

4.分娩镇痛:可减轻分娩疼痛,增强产妇阴道分娩的信心。

参与本共识制定与讨论的专家组成员:张为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杨慧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余艳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兴会(四川大学华西

第二医院)、段涛(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贺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钟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胡娅莉(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范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杨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蔺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少为(北京医院)、路军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邹丽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本共识撰写的执笔专家:张为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余艳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

在综合国内外相关领域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美国国家儿童保健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美**胎医学会等提出的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专家对新产程的临床处理达成共识。

产程正确处理对减少手术干预,促进安全分娩至关重要。目前,针对分娩人群的特点,如平均分娩年龄增高,孕妇和胎儿的平均体质量增加,硬脊膜外阻滞等产科干预越来越多,审视我们沿用多年的 Friedman 产程曲线,一些产程处理的观念值得质疑和更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科研究再次回到了对正常产程曲线的描述中,并且有了许多与以往不一样的发现。Zhang 等对美国 19 所医院中 62415 例单胎、头位、自然临产并阴道分娩,且新生儿结局正常产妇的产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

(1)无论初产妇还是经产妇,宫口从 4 cm 扩张到 5 cm 可能需要 6 h 以上,从 5 cm 扩张到 6 cm 可能需要 3 h 以上;

(2)初产妇和经产妇的产程在宫口扩张 6 cm 以前基本一致,在此之后,经产妇的产程进展明显加快;

(3)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位持续时间的第 95 百分位数在应用硬脊膜外阻滞组及未应用硬脊膜外阻滞组分别为 3.6 h 和 2.8 h。

由此可见,即使产程进展比较缓慢,最终仍然可以顺利经阴道分娩。在综合国内外相关领域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美国国家儿童保健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美**胎医学会等提出的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专家对新产程的临床处理达成以下共识(见表 1)。以指导临床实践。

临床医师在产程管理时应该及时应用上述新的产程处理理念,在母儿安全的前提下,密切观察产程的进展,以促进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最大程度为孕产妇的安全提供保障。鉴于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发展日新月异,本共识相关内容将在今后广泛深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加以完善和修订。

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专家组成员:杨慧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董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边旭明(北京协和医院)、漆洪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兴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贺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胡娅莉(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段涛(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张为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时春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博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摘自《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 年第 49 卷 7 期 486 页。

第三篇:围手术期管理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手术管理质量,防范手术风险,结合医院实际和有关管理制度,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术前管理

1、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度。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具体见《术前必备检查目录》和《麻醉和手术前准备的临床要点》。术前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患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2、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和病例讨论制度。所有医疗行为均须如实记录在病历中,主管医生应做好术前小结。

三、四级和特殊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特殊手术的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必须通知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参加。

3、严格落实知情同意制度。手术前术者必须亲自查看病人(邀请外院人员主刀必须有外院人员亲自查看患者的相关记录),亲自向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包括病情、治疗方案和替代方案、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并与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并在病历详细记录。

4、严格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科主任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特殊手术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手术室必须严格审核手术申请单,发现未经医务科批准的特殊手术和院外会诊手术立即通知医务科,并暂缓安排。

5、严格落实特殊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与院外会诊制度。特殊手术(具体定义见特殊手术审批报告制度)、外院会诊手术必须按要求分别在术前一天递交审批表和外院会诊申请单(均须附术前讨论记录复印件)。

6、严格落实术前麻醉访视制度。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择期手术的访视必须在术前一天18时前完成,并填写好《术前麻醉访视记录单》、《手术风险评估表》、麻醉知情同意书、开好麻醉前医嘱,严禁手术当天完成上述工作。如果麻醉师会诊时病人不在医院,在术前访视单上注明患者离院,并由申请科室护士签名确认,上报医务科批准后可通知变更手术时间。术前一天麻醉医生无法完成访视可由其他麻醉医生完成,但手术当日必须亲自访视患者,并重新填写术前访视记录单或在原单上签名,检查麻醉知情同意书是否有补充告知,如有必须再次书面告知。复杂特殊的患者应进行科内或多科参与的术前讨论,共同制订麻醉方案,对手术和麻醉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和意外做出估计,便于做好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并在术前访视和讨论的基础上完成麻醉前小结。

7、手术时间安排流程:(1)申请:手术科室在完成术前准备后提出书面申请,择期手术的申请单应在术前一天11∶30前送到手术室,急诊需术前30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申请单,并标明“急”字;(2)审批:麻醉医生在完成术前访视后在申请单上签注意见,巡回护士完成术前访视、器械护士完成器械准备后在申请单上签注意见;(3)通知:不能按申请时间安排时,由值班护士最少提前12小时书面通知申请科室,按时手术无需通知。

8、手术顺序安排原则:急诊优先,产科优先。择期手术首台原则上优先考虑高风险和无菌手术病人,其次按申请时间先后,再次按预计手术时间。

二、手术日管理

1、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制度,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操作常规。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时刻注意尊重病人。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穿着手术室工作服到过手术室以外的区域后再次进入手术间必须更换手术室工作衣服。严禁将移动通讯工具带入手术间内使用。手术过程中非手术人员不得入手术间,如特殊情况经医务科批准后需戴穿好口罩、帽子、手术衣或参观衣后进入手术室。

2、术者、麻醉师、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未经三方核对不准实施麻醉与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须摘除假牙,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

3、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器械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及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4、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麻醉师。术中遇到困难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能解决的,应暂停手术,拟请上级医师或医务科进行术中会诊。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发现异常要及时提醒术者。

5、麻醉医师须在术前准备好所有术中用药及抢救设备,术中应始终监护病人,不得擅自离岗。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术者。遇有不能处理的困难情况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负责人。

6、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家属书面同意后实施。

7、术中用血要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急需用血时,巡回护士负责催促各环节在最短时间内将血送到手术间,输血科必须以最快速度配血,用血量大时必须增加人力参与配血,值班期间通知副班回院。

8、遇有术中大抢救,由手术科室护士负责送标本、拿报告单、取血制品等运送工作。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的条形码应贴在麻醉记录单的背面。

9、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或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重要的标本须家属签名确认。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专人及时送上级医院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术中切除组织必须送病检,不能主观臆断,以免误诊。

10、局麻手术中,手术医师必须经麻醉医师同意后使用麻醉药品,且麻醉医师应观察麻醉过程,防止意外情况。麻醉医师使用贵重药品时须听取主刀医师意见。

三、术后管理

1、术毕,麻醉师要把麻醉记录单填写清楚,并向术者交代麻醉情况,巡回护士通知手术科室做好接收病人准备。待患者基本恢复后,麻醉医师、手术医生将病人送返病房,麻醉医师在床头向接诊护士交接术中用药、输血输液量、生命体征变化、引流等情况,并检查束缚带是否已解除、管道是否通畅。值班期间交接病人,麻醉有异常情况的要向值班医生交班,值班医师要主动巡视手术病人,不能坐等病人叫唤。

2、术者对病人术后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处置(各种引流管和填塞物的处理)要有明确的书面交待(手术记录或病程记录)。术后首次记录应在术后即刻完成,手术记录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完成。

3、麻醉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恢复室或病房或监护室或ICU),并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24 小时内随访且有记录。凡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或手术间)。待患者清醒,肌力及呼吸恢复的情况可参照Steward 苏醒评分,必须达到4 分才能离开麻醉恢复室(或手术间)。如遇到患者苏醒意外延长,或呼吸循环等功能不稳定者,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对于破坏性较大手术、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术前评估合并脏器功能不全病人,原则上术后先送科室监护室或ICU,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回病房。

4、凡实施三、四级和特殊手术时,术者应在术后24 小时内查看病人,且不得离开本市,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做好书面交接工作。术后3 天之内必须至少有1 次查房记录。

5、术后麻醉师应及时清理麻醉器械,妥善保管,定期检修,麻醉药品应及时补充。术后72 小时内要随访患者,检查有无麻醉后并发症或后遗症,并作相应处理。

6、术后医嘱应由主刀医师或经治医师按主刀医师意见开具。对抗菌药物、精神麻醉药品或特殊治疗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门诊手术管理

1、做门诊小手术前,手术医师应按规定书写门诊病历(主诉、病史、体检、辅助检查结果或会诊记录、初步诊断、处理措施、拟行手术的名称和手术部位),做好相关术前准备(病理申请单、术前血常规、血型、感染四项等),做好术前谈话记录,并由患者本人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手术后要及时在门诊病历上写好手术记录,开好术后处方。

2、门诊小手术必须在门诊手术室或手术室进行,具体手术时间的安排,病人病种的预约,器械、敷料的准备,术前、术后接送病人,术中手术巡回,配合完成手术等均由门诊手术室负责。进入手术室操作的严格按照手术室制度执行,可先电话申请后补书面申请。

3、凡进入门诊手术室的工作及参观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服、鞋帽和口罩等。

4、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医生护士两人核对后在治疗单上注明“姓名、年龄、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核对无误”,并签名确认。

5、无痛内镜申请流程:临床医生按照肠镜、胃镜的适应症开单,内镜室审核是否有操作禁忌症和麻醉禁忌症(由麻醉科制定后交内镜室),无禁忌症者向麻醉科提出书面申请。对无操作禁忌症但有麻醉禁忌症的门诊肠镜患者,要预约麻醉师做访视后才做肠道准备,对住院患者麻醉师必须在做肠镜检查前一天完成访视。

6、无痛人流申请流程:妇产科医生排除人流操作禁忌症后开单,妇科门诊护士向麻醉科书面预约,麻醉医生审核同意后,再由妇科门诊通知患者做好相关准备。

第四篇:胸外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常规

胸外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常规

胸外科手术前健康指导:

1心理准备:

病人术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心手术安危,及术后情况,病人如有什么疑问、担心可以及时向医生及护理人员询问,应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手术。山东省交通医院胸心外科崔海银

2呼吸道准备:

1)吸烟会增加支气管分泌,加重呼吸道症状。病人应在术前2周戒烟。

2)有意识的进行深呼吸及咳嗽的训练,以利于手术后肺膨胀,病人应练习腹式深呼吸和有效排痰训练。

3)术前三日开始进行雾化吸入每日三次。每次15—20分钟。

3饮食:

为了增强体质,增加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术前病人应进食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粗纤维、维生素及果酸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和鱼、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豆制品等。必要时可以静脉补充营养。同时注意保持大小便通常。

4辅助检查:

协助医生完善各种检查,包括抽血化验、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5胃肠道准备:

因绝大多数病人不习惯在床上解大小便,特别是术后因手术创伤和麻醉的影响,很容易发生尿储留和便秘。故在术前三天病人应练习在床上排大小便。

6术前一日准备:

1)观察体温变化,如有发热、咳嗽、女病人月经来潮时推迟手术期。

2)做好个人卫生,洗澡、剪指(趾)甲,更换干净内衣。并行手术区备皮。

3)如有需要根据医嘱备血、试敏。

4)为了防止麻醉或手术过程中所致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一般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术前晚宜进食软质食物。

5)术前晚根据医嘱应用镇静剂以减轻紧张感,保障睡眠与休息。

6)食管手术病人术前晚给予温皂水灌肠一次。胸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一、给予一级护理2—3天。

二、术日禁食水,术后第一日改进普食。

三、全麻未完全清醒时,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完全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改半卧位。

四、持续鼻导管吸氧24—48小时,以后间断鼻塞吸氧至72小时。

五、心电监护、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48—72小时。以后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每6小时监测一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早期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六、四次温,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

七、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八、呼吸道护理,雾化吸入每日4—5次,每次20分钟。翻身叩背,协助排痰,每2小时一次,经常听诊肺部呼吸音情况,预防肺炎及肺不张。

九、全肺切除的病人应严格限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不应超过30滴。胸腔闭式引流健康指导:

一、胸腔闭式引流的意义

排除胸腔内的液体、气体和血液。恢复和保持胸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防止感染。

二、胸腔闭式引流的注意事项

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保持管道连接处衔接牢固,水封瓶长管没入水中3—4cm,并保持直立,胸壁伤口引流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水封瓶内为无菌用水,必须由医护人员更换底液,防止感染。

2有效体位:在病情允许下置半卧位,此体位利于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咳嗽、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使肺充分扩张。

3维持引流通畅: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的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防止引流管受压、折曲、阻塞。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水封瓶内长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4妥善固定:引流管长度约为100cm妥善固定于床旁运送病人时要夹住引流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膝关节,并保持其密封,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及时报告医生。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一、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二、有效体位,鼓励病人进行咳嗽、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复张。

三、维持引流通畅,每30—60分钟挤压一次引流管,防止其受压、折曲、阻塞。

四、妥善固定。

五、观察、记录引流液的色、量、性状、气味及水柱波动的范围,并准确记录。如术后每小时引流量超过200毫升,连续3小时不减或每小时超过100毫升,连续5小时不减,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再次开胸的准备。

六、引流瓶每日以无菌的生理盐水更换引流液,并做好标记,便于观察引流量。胸腔闭式引流术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将一根引流管置于胸膜腔内,连接一个密闭式的引流装置,其目的是引流胸膜腔内的积气、积液,适应于气胸、血胸、脓胸及各种开胸手术的引流。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疼痛;②清理呼吸道低效;③有感染的危险;④有引流不畅的可能;⑤潜在并发症——开放性气胸。

一、疼痛

相关因素:

胸壁伤口。引流管放置的位置。

主要表现: 病人诉引流管处伤口疼痛,咳嗽及深呼吸时加剧。

呼吸浅快。病人不愿咳嗽排痰,听诊双肺可闻及痰鸣音。

护理目标:病人疼痛得到缓解和消失。

护理措施: 告诉病人有关密闭式引流的知识,使之了解置管的重要性,并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病人咳嗽排痰时轻提引流管,防止摆动导致疼痛。

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提供医师拔管指征,以尽早拔管。遵医嘱使用镇痛剂或在排痰前给予止痛药物。

重点评价: 病人疼痛的程度、时间及性质。

控制疼痛的措施有效与否。

二、清理呼吸道低效

相关因素: 胸腔闭式引流插管,不利咳痰。

因疼痛而不愿咳痰。

主要表现:

呼吸浅快。喉头可闻及痰鸣音。可出现紫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甚至可致窒息。

护理目标: 教会并协助病人排痰。呼吸道通畅,听诊无痰鸣音。

护理措施: 协助病人咳嗽排痰,可扶坐起拍背,咳痰时协助轻提引流管,以免管道摩擦引起疼痛,致咳痰无效。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病人咳嗽排痰前适当给予止痛剂,使疼痛减轻,增加咳痰的效果。

每班仔细听肺呼吸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必要时鼻导管吸痰和支气管纤维镜下吸痰。

重点评价: 双肺听诊是否清晰。病人是否能正确掌握咳嗽排痰的方法。

病人是否了解咳嗽排痰的重要性。

三、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与胸壁切口有关。

引流装置消毒不严。病人家属无菌知识缺乏,与护士向其家属交待不清有关。

主要表现:病人可有发热,白细胞数增高,插管周围红肿,引流管内可有脓性液体流出。

护理目标: 无因引流装置处理不当而发生的逆行性感染。

插管局部无感染发生。

护理措施: 向家属传授引流装置的管理知识,如不要自行将引流管与引流瓶分开,不要自行更换引流瓶中液体,引流瓶是无菌瓶,不可用生水冲洗等等。

插管周围保持干燥,勤换药。

更换引流瓶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观察插管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疼痛加剧。

观察和记录引流液量和颜色。

重点评价: 引流液性质有否异常。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

四、有引流不畅的可能

相关因素: 密闭式引流管脱出。

引流管口堵塞。引流管位置放置不当或粗细不适当。

主要表现:引流管水柱波动微弱,挤压有阻力感,引流液体突然减少,患侧呼吸音明显减弱等。

护理目标:保证胸腔引流的有效功能。

护理措施: 观察引流情况,每2小时1次,将插管与皮肤接触处做好标记,观察是否有引流管脱出。每2小时挤压胸腔引流管1次,方法是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轻轻慢慢地松开捏紧的引流管,以免发生倒吸引流瓶中液体。发现有引流液突然减少,要查找原因,将引流管的位置进行调整,或嘱病人变换体位,确定引流管是否通畅。

仔细听双肺呼吸音,将两侧进行对照,发现患者呼吸音极低,应及时查找原因对症处理。必要时遵医嘱带管照胸片,确定插管位置是否正常,有无胸膜腔积液。

重点评价: 复查胸片了解是否有引流液潴留。

病人自觉症状是否与引流不畅有关。

五、潜在并发症——开放性气胸

相关因素: 密闭式引流管脱出,胸膜腔与外界相通。

水封瓶内水太少,长管与外界相通。

主要表现: 进行性呼吸困难。皮下广泛气肿,插管周围可扪及捻发感。

患侧呼吸音减弱。

护理目标: 病人及家属能了解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求。

无因引流装置管理不当所致的气胸发生。

护理措施: 向病人及家属交待引流装置的重要性及发生意外紧急处理的方法。妥善固定处理好引流装置的各个接口,引流瓶中长管必须浸入水中2cm以上。

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情况,每2小时1次,及时发现并处理意外情况。

注意插管周围皮下有无气肿、捻发感。听诊双肺呼吸音,及时发现和了解双肺呼吸音不对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发现有引流管脱出,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用纱布棉垫封闭引流管口,并且严密观察,对症处理。

重点评价: 引流装置是否处于密闭状态,各接口及引流瓶中液体是否符合要求。

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有否得到改善。皮下气肿、捻发感减轻或消失与否。

胸外伤的处理原则:

1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可用多头胸带固定,固定方法:由上向下,呈叠瓦式固定,松紧以能放进一指为宜。

2开放性肋骨骨折需彻底清创,分层缝合后包扎固定,防止感染。

3小量气胸不需特殊治疗,可于1—2周内自行吸收。

4大量气胸需进行胸膜腔穿刺抽气,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5血胸病人应早期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尽快排出胸内积血,促使肺膨胀,以改善呼吸功能,同时有助于观察有无进行性出血。

6给于抗生素预防继发性感染,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减少肺部并发症。

7肋骨骨折疼痛严重者必要时可应用止痛药物。

8肋骨骨折病人因疼痛活动量减少,饮食上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应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发生。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如有肋骨骨折应给予多头胸带包扎固定,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出现反常呼吸时应给予厚棉垫加压包扎固定,方法为由下向上,呈叠瓦式固定。

二、观察病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程度,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

四、根据病情给予吸氧2—4升/分,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行鼻导管吸痰。如为严重的胸外伤肺挫伤病人根据病情可给予气管切开。

六、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

七、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准备胸腔穿刺术或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物品、药品并配合医生进行有关处置。术后应观察创口有无出血、漏气、皮下气肿及胸痛的情况。

八、病人疼痛严重时可根据医嘱给予口服或肌注止痛药物。

九、需急诊手术的病人应做好术前准备。肋骨骨折护理常规

l、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半坐卧位。

3、准备胸腔穿刺包、氧气,水封瓶和吸痰机。

4、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深浅,呼吸时有无胸部反常活动、胸痛,如发现

有呼吸异常。即子吸氧和准备作肋骨牵引或固定。

5、注意全身情况,如血压和脉搏的变化,观察有无内出血和血痰,以及

皮下气肿等情况出现。

6、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咳嗽,防止肺炎。

7、胶布胸壁固定法:在病人作最大呼吸后屏气时,用前后过正中线5厘

米宽胶布固定,每条重叠1—2厘米,上下界超过两根无骨折的肋骨.

第五篇: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导读: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在处理难产、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母儿死亡率和病率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手术、麻醉技术及药物治疗条件的改进,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剖宫产率在世界各国也随之升高。我国的剖宫产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5%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且近20年来,呈现持续上升的状况。

文献报道显示,国内多数医院的剖宫产率在40%~60%之间,个别医院甚至高达70%以上。剖宫产率的上升可导致母体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WHO在全球剖宫产率的调查报告中指出,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的孕妇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危险度明显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的孕妇。为规范剖宫产手术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及术后管理等,在参考英国、美国等国家剖宫产临床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制定了我国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

一、剖宫产手术指征

剖宫产手术指征是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1.胎儿窘迫:指妊娠晚期因合并症或并发症所致的急、慢性胎儿窘迫和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2.头盆不称:绝对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经充分阴道试产失败者。

3.瘢痕子宫:2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穿透官腔者。

4.胎位异常:胎儿横位,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3 500g者)及足先露。

5.前臵胎盘及前臵血管: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臵血管者。6.双胎或多胎妊娠:第1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妊娠;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应行剖宫产手术。

7.脐带脱垂:胎儿有存活可能,评估结果认为不能迅速经阴道分娩,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以尽快挽救胎儿。

8.胎盘早剥:胎儿有存活可能,应监测胎心率并尽快实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重度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亡,也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

9.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合并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急性妊娠期脂肪肝、血小板减少及重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不能承受阴道分娩者。

10.妊娠巨大儿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4 250 g者。11.孕妇要求的剖宫产: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将孕妇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 delivery onmaternal request,CDMR)定义为足月单胎、无医学指征因孕妇要求而实行的剖宫产。(1)仅是孕妇个人要求不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如有其他特殊原因须进行讨论并详细记录。(2)当孕妇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要求剖宫产,应详细告知剖宫产手术分娩与阴道分娩相比的整体利弊和风险,并记录。(3)当孕妇因恐惧阴道分娩的疼痛而要求剖宫产手术时,应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减轻其恐惧;产程过程中应用分娩镇痛方法以减轻孕妇的分娩疼痛,并缩短产程。

(4)临床医师有权拒绝没有明确指征的剖宫产分娩的要求,但孕妇的要求应该得到尊重,并提供次选的建议。

12.产道畸形:如高位阴道完全性横膈、人工阴道成形术后等。13.外阴疾病:如外阴或阴道发生严重静脉曲张者。

14.生殖道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的淋病、尖锐湿疣等。

15.妊娠合并肿瘤:如妊娠合并子宫颈癌、巨大的子宫颈肌瘤、子宫下段肌瘤等。

二、剖宫产手术的时机

剖宫产手术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是影响母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1.择期剖宫产术:是指具有剖宫产手术指征,孕妇及胎儿状态良好,有计划、有准备的前提下,先于分娩发动的择期手术。因妊娠39周前的剖宫产手术,新生儿发生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除双胎或多胎妊娠及前臵胎盘等外,择期剖宫产手术不建议在妊娠39周前实施。

2.急诊剖宫产手术:是指在威胁到母儿生命的紧急状况下的剖宫产手术。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分娩。并需要产妇与家属配合,以及产科、新生儿科和麻醉科医护人员的沟通与配合。

三、剖宫产手术的术前准备

(一)术前谈话内容

术前谈话需结合孕妇及家属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和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意向。产科医师需充分告知孕妇及家属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结局,对CDMR更应解释清楚。

1.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和必要性:向孕妇及家属详细交代病情,解释经阴道分娩的危险性,采取剖宫产手术结束妊娠的必要性,获得孕妇及家属的同意。

2.剖宫产手术前、术中和术后母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1)手术对母体的影响:①术后切口持续不适感;②切口感染、裂开,脂肪液化,皮下血肿,切口延期不愈等;③产后出血,休克,DIC;④子宫切除;⑤羊水栓塞;⑥术后血栓栓塞性疾病;⑦输尿管、膀胱等周围脏器损伤;⑧孕产妇死亡;⑨由于孕妇合并症及并发症不同,有针对性地说明相关的发生风险,如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在手术中、手术后可能发生子痫、心肝肾的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合并心脏病的孕妇在手术中可能会出现心脏骤停等。(2)手术对新生儿的影响: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②新生儿低血糖症、败血症、新生儿住院超过Sd的风险增加;③发生新生儿产伤。(3)剖宫产对再次妊娠和生育的影响:①再次妊娠分娩时剖宫产手术的可能性增加;②再次妊娠或分娩时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③再次妊娠时出现前臵胎盘、胎盘粘连甚至胎盘植入的风险;④再次妊娠时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风险。(4)远期并发症: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子宫憩室等。3.签署知情同意书:夫妻双方及主管医师签字。

(二)术前准备

1.术前应具备以下化验检查项目:(1)血、尿常规,血型;(2)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感染、梅毒等);(4)心电图检查;(5)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6)胎儿超声检查;(7)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2.酌情备皮:手术前日先剃去腹部汗毛及阴部阴毛。注意操作要轻柔,防止损伤皮肤,发现皮肤有感染、疖肿等应先行处理后再行备皮。

3.留臵导尿管:按无菌导尿法插入保留导尿管,通常为Foley双腔气囊尿管。4.备血:手术前日为患者抽血进行血交叉检查,通过血库准备适量鲜血,以备手术中应用。如为胎盘早剥、子宫破裂、前臵胎盘、多胎妊娠等可能在手术过程中出血超过1000ml者,需在具备充足血源的医疗单位实施。

5.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剖宫产手术(Ⅱ类切口)的抗菌药物使用为预防性用药,可减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6.术前评估:对重症孕妇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做好术前讨论并记录,决定麻醉方式及手术方式(如合并严重盆腔感染孕妇是否应该做腹膜外剖宫产等)。

四、麻醉方式的选择及其注意事项 应根据孕妇与胎儿的状态、医疗机构的条件以及麻醉技术来做出决定。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包括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阻滞的联合麻醉、或连续性硬脊膜外阻滞);全身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等。

1.与孕妇及家属的麻醉前谈话:介绍麻醉的必要性、麻醉方式及可能的并发症,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2.禁食水:麻醉前6—8 h禁食水。

3.麻醉前的生命体征监护:监测孕妇的呼吸、血压、脉搏,监测胎心率等。

五、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中的重要步骤

1.腹壁切口的选择:(1)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相比,横切口手术后孕产妇切口不适感的发生率更低,外观比较美观。腹壁横切口包括:①Joel-Cohen切口。切口位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大约3 cm处,切口呈直线。缺点是位臵偏高,外观不太美观。②Pfannenstiel切口。切口位于耻骨联合上2横指(3 cm)或下腹部皮肤皱褶水平略上,切口呈浅弧形,弯向两侧髂前上棘。其切口位臵偏低较为美观,切口张力小,术后反应轻微,切口更容易愈合。(2)腹壁纵切口:位于脐耻之间腹白线处,长约10~300px。其优点为盆腔暴露良好,易掌握与操作,手术时间短;其不足之处为术后疼痛程度较重,切口愈合时间较长,外观不够美观。2.膀胱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当子宫下段形成良好时,不推荐剪开膀胱腹膜反折而下推膀胱;除非是子宫下段形成不良或膀胱与子宫下段粘连者。

3.子宫切口的选择:多选择子宫下段中上1/3处的横切口,长约250px。子宫下段形成良好时建议钝性分离打开子宫,这样可减少失血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前臵胎盘或胎盘植入孕妇避开胎盘附着部位酌情选择切口位臵。4.产钳的应用:当胎头娩出困难的时候,可考虑应用产钳助产。

5.缩宫素的应用:胎儿娩出后予缩宫素10~20U直接行子宫肌壁注射和(或)缩宫素10 U加入500ml晶体液中静脉滴注。可以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和减少产后出血。

6.胎盘娩出方式:建议采取控制性持续牵拉胎盘而非徒手剥离娩出胎盘,可减少出血量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不建议胎儿娩出后立即徒手剥取胎盘,除非存在较明显的活动性出血或5min后仍无剥离迹象。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7.缝合子宫切口:单层缝合子宫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尚不明确。目前,建议采用双层连续缝合子宫切口。注意子宫切口两边侧角的缝合,缝合应于切口侧角外0.5~1.0 cm开始;第一层全层连续缝合,第二层连续或间断褥式缝合包埋切口;要注意针距、缝针距切缘的距离及缝线松紧度。

8.缝合腹壁:(1)要清理腹腔,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清点纱布和器械。(2)酌情缝合脏层和壁层腹膜。(3)连续或间断缝合筋膜组织。(4)酌情缝合皮下组织。(5)间断或连续皮内缝合皮肤。

9.新生儿的处理:断脐、保暖、清理呼吸道等常规处理。

六、剖宫产术后管理

1.术后常规监测项目:(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2 h内每30分钟监测1次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压,此后每小时监测1次直至孕产妇情况稳定。如果生命体征不平稳,需增加监测次数和时间。对于应用硬膜外阻滞镇痛泵的产妇,应每小时监测1次呼吸频率、镇静效果和疼痛评分,直至停止用药后的2h。(2)宫缩及出血情况:术后15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应监测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出血量,若出血较多应增加监测次数,必要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直至出血量稳定在正常情况。

2.预防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是必须重视的,剖宫产术后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因此建议采取预防措施。鼓励尽早下床活动,可根据产妇有无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个体化选择穿戴弹力袜、预防性应用间歇充气装臵、补充水分以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措施。

3.进食进水的时机:产妇进食进水的时机应根据麻醉方式酌情安排进食进水。. 4.尿管拔除时机:剖宫产术后次日酌情拔除留臵的导尿管。

5.术后切口疼痛的管理:术后给予含有阿片类镇痛药物的镇痛泵,可缓解剖宫产术后的切口疼痛。

6.术后缩宫素的应用:术后常规应用缩宫素。

7.血、尿常规的复查:常规复查血常规,酌情复查尿常规。

8.出院标准:(1)一般状况良好,体温正常;(2)血、尿常规基本正常;(3)切口愈合良好;(4)子宫复旧良好,恶露正常。

七、减少剖官产手术的措施

1.孕期宣教:了解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手术的优缺点、分娩过程及注意事项,产前模拟分娩,增强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可减少CDMR。

2.分娩期人性化护理措施:导乐陪伴持续支持可能会降低剖宫产率。

3.引产时机:无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妊娠达4'1周应给予引产处理,有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剖宫产率。

4.分娩镇痛:可减轻分娩疼痛,增强产妇阴道分娩的信心。

下载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专家共识(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7)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中图分类号: R6 文献标志码: C 1 概述 液体治疗是麻醉手术期间维持手术病人生命体征稳定 的重要措施。手术中病......

    围手术期管理相关试题

    围手术期相关试题 1.术前准备的意义? 手术前的准备,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使病人接近生理状态,以便更好的耐受手术。 2.术后处理的意义? 手术后的处理,是要求尽快地恢复生理功......

    围手术期管理规定[大全]

    XX市人民医院 围手术期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

    气道管理

    护理查房 主题:颅脑外伤后的气道管理 主讲:徐灿 患者4.19高处坠落,头胸部外伤,CT示右颞SDH,,左颞脑挫裂伤,双肺挫伤,右侧多发肋骨骨折,右肺少量积液。急诊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围手术期管理质控检查表

    临床科室围手术期管理质控检查 管理目标 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 实得分 检查标准 检查方表 法及扣分标准 1、是否完善术前 采取手术当日前往手术室现场检1、完善术前准备:(1)必查......

    关于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的规定

    关于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的规定 为加强围手术期的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常规,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护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针对围手术期管理作出如下规定。 一、......

    围手术期管理规定(共五则)

    围手术期管理规定 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确保手术疗效和安全,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围手术期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围手术期管理培训试题 姓名 成绩__________ 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规定:术前术者及实施麻醉的医师必须亲自查看患者,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