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业现状与改进行动研究(节选)

时间:2019-05-14 23:3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作业现状与改进行动研究(节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作业现状与改进行动研究(节选)》。

第一篇:小学生作业现状与改进行动研究(节选)

小学生作业现状与改进行动研究(节选)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

一、问题提出

小学生作业负担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时常听到家长抱怨: 孩子太累,作业量偏大;学生抱怨:作业太多,没时间完成;教师抱怨:工作太忙,作业批改耗时费力收效不大,等等。为破解这一问题,我们对小学生作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

二、调查行动

(一)调查的方式和范围

为了使研究更有针对性,我们针对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反馈情况,分年级设计了学生、家长问卷,对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和一至六年级的家长两个层面进行了调查。对所有调查问卷,进行了回收、梳理,问卷的回收率达99%,使整个调查工作具有极大的代表性和全面性。

(二)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语文科)

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的初步梳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作业量、作业内容和形式,作业批改和反馈,学生对作业的态度等方面。

表格1:学生调查问卷统计表

表格2:家长调查问卷统计表

由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作业量方面。

语文作业量学生调查问卷统计

语文作业量家长调查问卷统计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作业量偏大,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所需时间越来越多。家长问卷反映三至六年级用一小时左右分别占到5.6%,10.01%,20.8%,34.9%,学生问卷反映四至六年级用一小时左右分别占到3.89%,17.3%,36.8%,只有三年级占20.2%,这个统计数字的产生估计跟学生年龄小,对学习时间分化不准有一定关系。三四年级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差别较大,在40分钟完成的三四年级学生问卷分别是25.5%、37.69%,三四年级家长问卷分别是59.7%、78.62%,相差约35个百分点。五六年级家长和学生的评价比较一致,在20分钟以内完成的比例分别为38%和19%,在40分钟完成的比例分别为45%和44%。

(作业布置、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作业批改、作业态度、对待不完成作业的处理、作业习惯养成、家长对作业签字的态度等七个方面的统计图表及数据分析格式同上,此略之)

(三)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作业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1、从调查来看,作业量偏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年级越高越严重;

2、作业内容机械重复、单调、缺乏趣味性;

3、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变化;

4、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阅与反馈方式的简单、对不完成学生作业的惩罚性作业处理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研究行动

细细分析,导致小学生作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机制的原因,应试教育、各类统考限制了教师布置作业的广阔视角,局限在怎样应付考试上;有来自教师自身的原因,有来自家长社会的压力;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条件的制约。

1、教师对于作业不够重视,缺乏科学态度。

2、传统作业观制约着教师,忽略学生差异。

3、家长社会的高期望,让教师承受无形压力。

4、工作忙碌,教师无暇顾及。

三、实践行动

(一)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作业改革的根本出路,只有课堂教学效率高了,才不至于形成课内不足课外补,校内不足校外补,讲解不足作业补的恶性循环。为此,我们初步构建了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为作业的有效改革提供最根本的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是 “明确学习目标--自主读书、勾画圈点--合作读书、互相指正--直奔重点、相机点拨--积累语言、检测反馈。”

(二)创新制度,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完善《第二实验小学作业布置与反馈办法》,尤其是在教师在每天规定的作业的量和书写时间上进行严格的规定,一旦违反按规定严格处理,促使教师在规定的作业时间内。建立《优秀作业案例评选制度》,发现优秀案例随时评选推报。

(三)创设时机,利用各种方式引领教师学习,转变观念

教师是作业改革的关键性人物,因此只有教师观念的转变,才能有行动的改变。因此学校通过给教师配备专业的书籍;每位教师都能上网浏览查阅资料;聘请专家讲座等各种方式引领教师。

(四)改革作业形式、内容

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愿做作业、乐做作业,才能达到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为此,我校在作业设计上进行了如下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语文作业的设计凸现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趣味性主要体现在改传统单一的书面作业为讲故事,画图画,剪报,表演等形式多样的兴趣作业。

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基础题上,学生凡是能默写的字词就不抄,能少抄的就少抄,甚至可以不抄,也不统一规定遍数。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改变一味要求学生看课本做练习,以期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做法。注重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融合,处处留心皆语文。如布置一些愉快的创新画作业、生动的表演作业、轻松的音乐作业、有趣的创编作业、丰富的实践作业、综合的研究作业、乐此不疲的采撷作业,等等。

(五)、改革作业的批改反馈,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业的批改与反馈,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教师可以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而教师对学生发出的激励性反馈信息常常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1、评语激励。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在反馈中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

2、评比激励。评奖激励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只要学生作业做得好,教师就给他们画“五星”、“红花”,一周结束时,将这些“五星”“红花”进行累计,评出本周的“作业能手”

3、作业展评激励。在教室内专设学生作业展示区,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提高。每学期举行全校性的作业能手评选,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励学生认真做作业。

4、分层评价反馈激励。对不同程度学生的作业作不同的反馈。特别是中、差生对学习和作业往往缺乏信心,在批改作业时,尽量做到不用“x”,在做错的题目旁边加上“?”,等学生订正好后把“?”改为“√”。在给作业打分时,没得满分的同学如果订正对了同样可以得“100”分。对较差同学的作业,可暂不打分,等他们弄懂订正后,再给他们评分,使中差生在反馈的评价中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六)创新评价,激励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我校出台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争获达标章”评价激励办法。“作业完成优秀银章”下设:语文作业优秀红章、数学作业优秀绿章、英语作业优秀黄章。学科彩章每周一评,由任课教师和学生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评比。银章由班主任教师根据学生得彩章的情况进行等换,获得三枚不同颜色的作业彩章换一枚银章。同时将作业的评选纳入到“习惯养成金章”的评选中,两周一次评比,连续两周获得两枚银章,得一枚金章。

第二篇:行动研究(作业)

让音乐在幼小衔接阶段中活起来

——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惯培养的行动研究

杨昌敏 学号:E1005353E07 摘要:习惯是一种行为、一种方法,良好的习惯有助与学生能顺利、愉快地参与活动。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特别是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在音乐活动中,产生积极情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顺利地参与活动,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创造美而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在音乐学习中,当学生产生这种学习倾向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油然而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基础,学习习惯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后天培养的。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音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培养 绪论:

1、研究背景:幼儿园和小学是分属两个学段的教育机构,在音乐教育教学诸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儿童从幼儿园那种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模式转向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形式的音乐学习模式,很难一下子适应。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幼儿教育发展出现的共性之一就是幼小衔接。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

2、研究目的:

(1)、培养“幼小衔接”阶段音乐教学中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2)、“幼小衔接”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正文:

结合前期的理论学习,针对我校教学环境和幼儿的特点,在课题研究中,我采取行动研究法对“幼小衔接”阶段儿童学习兴趣与习惯培养进行研究。

1、培养“幼小衔接”阶段音乐教学中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音乐是幼儿和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对其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影响。习惯是一种行为、一种方法,良好的习惯有助与学生能顺利、愉快地参与活动。也是我们音乐教师上好一堂音乐课所必要的前提条件。有好的音乐学习习惯能让学生更快捷的掌握学习音乐的快乐。学习习惯的

培养有助于学生(特别是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在音乐活动中,产生积极情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顺利地参与活动,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创造美而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认为只要正确引导,注重培养,贵在坚持,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1)培养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音乐课中,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现在及将来的音乐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也是音乐教师更好地完成预定教学任务的保证。可孩子们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方面他们习惯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以游戏、活动为主;另一方面,刚过了两个月的暑假,更加自由、散漫。刚来上课,不要说好的习惯没养成,能坚持上40分钟的课就已不容易。但他们天真、好奇、可塑性强。要想让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良好习惯,就必须让学生明确和了解其具体要求。

首先是课前准备,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能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现在使用的教科书是由江苏省政府免费提供的,要求循环使用。我要求学生课前排着整齐的队伍提前2分钟到达音乐教室,预留分发书时间。同桌两个小朋友合看一本,共同使用,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音乐书。“物以稀为贵”,学生“没有”了音乐书,却越发觉得珍惜,他们早早地排队来到了音乐教室,为分发音乐书预留了时间,不觉中克服了上课拖拉的习惯。

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鼓励、启发、表扬的方法,让学生自觉的遵守纪律,也可以把纪律要求,变成儿歌,让学生上课前读一读或者唱一唱,比如:排队去音乐教室上课要安静,跟着音乐的速度和节拍进教室。为此,我给孩子们编成了顺口的儿歌:“小朋友表现好,上课走路静悄悄,不跑不推靠右行,轻声慢步不吵闹。”坚持长期从正面启发诱导,使他们明白简单的道理,从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性。课上哪一组表现好能做到教师的要求就奖给这一组一个“音乐娃娃”。由于是音乐课,就要有音乐特色的奖励标志,(可用小音符、休止符、唱唱娃娃、动动娃娃、听听娃娃等)不同时期用不同的音乐

记号,这样不仅能让小朋友们在课堂纪律方面慢慢的好起来,也是让小朋友们在无形之中认识这些音乐符号。(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习音乐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感受的能力。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倾听更为重要的了。新课改后,音乐课堂中的容量比较大,欣赏的内容较多,当音乐响起后,很多小朋友会兴奋地动起来,课堂氛围异常热闹。但是两分钟后他们的所谓律动就变成了脱离音乐的无序状态,而且他们对音乐资料中的信息知之甚少。小朋友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因此我应用多媒体,音响设备等现代化的视听工具,通过优美的音质、动画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不脱离以听为主的原则。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我先让小朋友们观看了一段玩具兵故事的录像片,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形象,这样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有意识地听乐曲,从各方面去感受音乐形象,渐渐地养成倾听的习惯。

“聆听”习惯的养成,仅仅使学生持有积极的态度还是不够的,因为“聆听”不仅仅是听音乐的过程,同时还是对作品深入感知体验和理解的过程。“聆听”习惯的培养和“聆听”能力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聆听”音乐的方法,培养“聆听”音乐的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虽说我们不需要专业化的聆听训练,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逐步引导学生从音乐的本体出发,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把学生的注意力,直接指向音乐,不断引导学生怎么听。在听的时候,要有问题,这样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让学生欣赏时,每一遍都提出要求,并随着听得遍数问题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不断提高,每一次对乐曲都有全新认识和感受。再者就是不要强迫性的听,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新颖、有趣,导言要简明,清晰、生动有启发性。如:当欣赏《听!谁在唱歌》时,首先提醒学生:“听,谁在唱歌?”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音乐上,谁都想从音乐中找到答案。然后引导他们注意听音乐中的节拍、节奏。再创设一个森林中的故事情景,配上动物贴画,将欣赏曲中的小动物合理的安排在故事中,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引导孩子认识音乐中的动物形象。然后,将小动物

出场顺序打乱,再让他们听,请学生给小动物排排队。这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进行和展开,都紧密围绕着听,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

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我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把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美”挖掘出来,学生就会对聆听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由被动的“要我听”变为自觉的“我要听”,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歌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接受和乐于参加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我抓住学生喜欢唱歌的特点,正确的加以引导促使他们好习惯的养成。新课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刚从幼儿园出来,最喜欢用大嗓门唱歌来表示他的高兴情绪,要么就是奶声奶气。在音乐课中经常会出现喊唱现象,这时,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动怒,毕竟他们年纪小,不懂得发声的方法。当然教师作单调枯燥的讲解是不可取得。我在课堂中就常常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辨哪一种声音好听。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渐渐明白:明亮、甜美、柔和;有控制的、有感情、有表情的声音最好听。如在学生学会《小宝宝睡着了》之后,我启发式提问:在宁静的夜晚,妈妈哄小宝宝睡觉唱歌时,我们的声音应该怎样?学生都知道应轻些,否则小宝宝不仅不会睡着,而且还会被吵醒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时做到轻声,使学生慢慢理解“轻声歌唱”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轻声歌唱的习惯。(4)培养良好的表现习惯

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往往会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而晃动自己的头和身体,小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进行律动,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内涵,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我把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贴在墙面上做背景,收集了配有音乐的儿歌、欢快的歌谣、乐曲,并制作了一些表演时需要的道具(彩带、头饰、花环、串铃等)来满足孩子表演时的需要。如当律动《小树叶》的旋律一响,学生就去拿彩色的树叶道具,歌舞《娃哈哈》学生就纷纷去戴新疆头饰,而节奏欢快的迪高音乐一响,他们就去带上花环拿上彩带跟着旋律扭动起来,走起了台步,那情景还真象一位位模特在演出呢。他们在活动中情绪高涨,兴趣盎然,部分学生已形成较强的表现欲。

2、“幼小衔接”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基础。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一年级的小学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大转折。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尤其对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为重要。他们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只有当孩子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后,才会主动地学习,持久地学习。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即是一句至理名言。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在音乐学习中,当学生产生这种学习倾向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会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刻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兴趣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培养,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用亲切自然的教态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刚升入小学,年龄小,他们的情绪不稳定且易受感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教态如何,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用亲切自然的教态感染学生,用愉快、欢乐的情绪,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对所教内容的喜爱之情来感染、影响孩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唱歌曲《小鼓响咚咚》时,教师用神秘的语气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极为神秘的好朋友。猜猜是谁?”教师出示手上抓着的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这些小米粒不仅漂亮,而且很神奇,还会跳舞呢!不信,你们瞧!”接着,教师又拿出一只小鼓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放在鼓皮上,以不同的力度敲击。小鼓敲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敲得轻,米粒跳得低。把孩子们引入歌曲的意境后,教师又用亲切的语气说:“你们想不想和小鼓交个好朋友呢?只要你学会了这首歌,小鼓就会考虑和你做好朋友的噢!”孩子们被教师亲切的教态感染着,被生动形象的语言深深吸引,安静的听着、认真的学唱着,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儿童心理学认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和兴趣密切联系”“兴趣常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参与歌曲学习。创设歌词内容情景,不仅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所学的歌曲内容产生兴趣,投入到内容情境中,进而使学生对所学的歌曲内容产生内在需要,从要他学变成我要学。例如在教学歌曲《你早》时,选择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为背景音乐,以配乐朗诵的形式导入新课,:清晨,大公鸡伸伸懒腰睁开眼睛,“哇!太阳快要出来了。”它急忙扬起脖子高声唱道:“喔喔喔——,天亮啦——”顿时,小鸟醒了,小河醒了,高山醒了„„小朋友们也醒了,整个大地都苏醒了,新的一天开始了。他们在互打招呼“你早、你早„„”老师根据歌词内容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早晨,大公鸡喔喔喔叫、小朋友们也醒了,整个大地都苏醒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创设了一个清晨情境。孩子们被教师创设的画面情景叹服,不由地和同桌的小朋友互打招呼“你早、你早„„”“你们也想参与到他们的队伍中吗?让我们学会这首歌曲吧!”这时孩子们已经被老师创设的情景所感染,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学生学唱歌曲《你早》的欲望。

(3)用律动舞蹈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由于刚升入小学的学生知识经验不足,思维,语言各方面都处于幼儿的状态,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并善于模仿,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也不满足于安静的听音乐,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边唱边动作边欣赏。当音乐刺激儿童的听觉,并且在她们心灵产生共鸣时,儿童便会动起来,这样的旋律是她们内心感受音乐的深化和升华。因此,身体的律动与音乐相结合是最能让刚升入小学的学生产生共鸣,也是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4)模仿和表现生活中的音乐使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这一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爱表现,可塑性和模仿力都很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这些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所听到的旋律、节奏、音色、力度,这是对学生音乐素质、技能的一大训练和考验。这种模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模仿中感知音乐的节奏、音色和力度。模仿可利用人声和器乐进行。如用自己的声音学学吆喝声、婴儿的哭声、动物的叫声等,用拍手和打击乐器模仿一些节奏,用相近的音模仿洒水车救护车的叫声,看谁模仿的象、动情等竞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面,这些活动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表演和创造潜能,而且能让学生从中很好地感知音乐形象,享受到

美的愉悦。通过模仿感知,学生对这些声音的节奏、音色、力度体会更加深刻,在模仿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延伸与拓展模仿感知的范围。通过模仿的体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更浓的兴趣,使一些抽象的训练、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且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3、研究成效分析

我紧密依据既定的课题实施方案,结合课题组学期工作计划,积极探索研究音乐教育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教师方面

(1)作为教师,我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学观念,通过实验,我再一次深深地领悟学习并运用了音乐新课程理念。尤其是在音乐审美教育教学中,坚持从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出发,面向全体幼儿,设计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教学活动,吸新幼儿参与。使每一个幼儿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鼓励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2)、开展整合课题实验,造就了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

我都能够从本学科的教育原理入手,各自寻找适合自己教学的教学内容平台。通过上好每一节研究课,自己的发掘、整合,使整堂课丰富多彩,受到了许多听课老师的好评。

2、幼儿方面

(1)、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课题实施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同时,幼儿还利用课中学到的形式,在学校的艺术节和英语节中,用音诗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培养了幼儿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2)、培养了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现在的幼儿见多识广,在教学中,首先在培养幼儿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多种的学习方式,尽量给幼儿以最大的空间,如在欣赏《春天在哪里》,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组织幼儿收集有关《春天在哪里》的文字资料,讨论《春天在哪里》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讨论音乐家对中国音乐事业所作出的

伟大贡献等。这种“以幼儿为主体、师生互动、幼儿主动探索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得到了幼儿的认可。

我们相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有园领导的全力支持,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一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最终取得丰硕成果。

4、自我反思

在课题研究中,我虽然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1、多数孩子来自农村,他们年龄小,相对来说自制力较弱。由于存在差异,还有个别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习惯不太好。

2、虽然孩子们整体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有所提高,但还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探索“幼小衔接”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形成系统的幼小衔接音乐教学模式,培养他们学会在音乐学习中合作和交往的能力,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也是我想继续研究的内容。

3、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的素质。只有教师不断提高技能,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2、朱则平、廖应文主编:《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翁持更主编:《中小学音乐教育》2010年第6期、2011年第2期。

第三篇: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计划

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计划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数学组:邱晓蕾

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主客体错位现象,即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学生没有去探索知识或还没有遇到困难之前,教师便过早地给予铺垫,过早地给学生解难引路,很少级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学,教师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体服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学实效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本学期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师的讲授时间,并且抓准讲授的时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适时宜地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时2-3分钟。

(一)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如:趣味问题导入,实用事例导入,实验猜想导入,直观教具演示,设置悬念等。例如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预先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先猜想它的两个底角有何关系,后折叠实验,最后推导证明。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学习中,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和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应是学生熟悉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并让学生感受到人人都在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在学习生活所必需的数学。例如学习数轴时,教师可让学生预先观察温度计的气温分布形式,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探索数轴的画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应当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和合作者,在课堂上学生的合作交流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和探究。学生在讨论时,教师不应成为旁观者,要以“教师”的身份积极地组织各组正常活动,及时为组释疑导向;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有困难的组指导:或倾听、或释疑、或引导小结,不断形成“典型”组引路的局面,为全班学生营造讨论的氛围,促使广大学生学习讨论的方式方法,真正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巨大作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从时间、方式方法、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调节,有张有弛,有放有收,形成比较科学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不能把它当一种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当然一节课中也不能频繁地让学生讨论,要防止讨论流于形式,讨论既要注意形式上的“民主和谐”,更要注重内容上有实效。讨论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讨论而讨论,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恰当运用“讨论法”。比较简单的问

题,或者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解答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让学生浪费时间去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讲解,使学生对此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能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

此过程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应用时25分左右。

三、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获得新知之后,教师应该针对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习题,课内练习精而有梯度,有层次,使不同学生都能尝试,都有收获。同时方法“活”,灵活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如:小组竞赛,交流讨论,互评互批,互作评价等,把练习巧妙地安插在游戏竞赛中。例如:对“翻折问题”的教学可处理为:学生动手折纸,体验并画出图形,激发学生主动探知的兴趣,然后交流讨论,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新的发现。用时25分钟左右。

在布置有规律的问题时,不紧要求学生会做,而且要通过探究得到规律,并逐步形成探究规律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学期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改进行动计划,我相信,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我会逐步完善。

2011年8月30日

第四篇:当前小学生作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当前小学生作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市赞贤小学 龚小伟

【内容摘要】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尽管“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口号也由来已久,但结果值得怀疑。本文就是站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调查了学生的作业现状,并对其作了冷静的分析与思考,指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改革方向,从而呼吁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作业现状 【正文】

一、引言:孩子,有话要说

作为一名教师,你真的了解学生吗?你曾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吗? 了解我们的孩子在想什么,有什么想说吗?那么让我们先试着走近孩子,听听孩子的心声吧!

1、假如我是老师(二年级)

我们的老师每天中午和放学都会布置很多作业,所以我们很少有玩的时间。

假如我是老师,我会布置一些比较简单有趣的作业,甚至有的时候干脆就不布置作业。这些空的时间,我会带着大家去公园、游乐场,在那儿可以看见碧绿的树,柳树有柔柔的枝丫,还有花是五彩缤纷的,一切多么美好啊!

2、如果双休日没有作业„„(三年级)

以前听大人们说,双休日是可以休息的,可是上学以后,我们的老师每个双休日都会布置很多作业,等我把作业做完,双休日也基本上过去了。于是我总在想,要是双休日没有作业那该多好呀!

如果双休日没有作业,那我就可以尽情地看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早上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下午的《巴拉拉小魔仙》,晚上的《熊出没》,一场也不会落下。

我也是个特别向往大自然的女孩,如果双休日没有作业,我就可以约上几个小伙伴一起去野炊,去郊游„„

二、关于小学生作业现状的调查

1、调查内容

(1)、在校一般在哪些时候有作业?大约需要多少时间?(2)、一般有哪些类型的作业?在校做哪些作业?(3)、你们的周末一般有哪些作业?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4)、你认为做作业有必要吗?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安排作业?

2、调查结果

在近两百份的问卷中,占94%的学生表示老师每天会在课间和中午休息的时候布置作业,尤其是中午,没有作业的日子几乎是没有的。谈到作业内容,我们也惊奇地发现,70%以上的问卷上清晰地写着语文数学同步练习、语文数学分层测试ABC、语文数学新课程新练习等课外资料,更触目惊心的是,不论年级的高下,孩子们做作业的时间竟然没有明显的区别,即使“一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这样的明文规定也被束之高阁。调查中,我们偶尔也问过几个家长,有些家长虽语意中庸,但满含无奈——“这个老师确实很负责,常规也抓得不错,我们的孩子进步挺大的,但他们毕竟才上一年级,老师下课的时候不让他们出来,中午也在教室里让他们写生字、做口算,室外活动量太小了„„。” 作业频繁、量大、偏难、费时、形式单一是本次调查中非常明显的结果。学生是可爱的,他们都乐意接受有作业的事实,而且认为做作业是有必要的,但他们需要的不是这样让自己无法喘息的作业呀!

作为教师,我们总在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其实难教的原因在哪儿,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

三、对小学作业现状的几点思考

1、作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中小学教学中,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是值得极为珍视的。而如今,作业何以步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学生厌作业、恨作业;教师绞尽脑汁编作业同时又为泱泱大班的批改而焦头烂额。作业啊,想说爱你不容易!

2、关于作业的几点冷思考 思考一:可以不布置作业吗?

如今迫在眉睫的是如何找到一条通向“合理、适量”的捷径。思考二:作业越多越好吗?

“作业越多越好”,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一句话,过多的作业有害无益!思考三: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吗?

作业独立完成,这在以前似乎是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因此,大凡老师、家长都教育孩子,不能偷看,不能抄袭,甚至也不允许几个人围聚一起相互讨论,否则就有剽窃之嫌。

那么,作业完成的形式就只有孤军奋战一种形式了吗? 思考四:作业一定要老师设计吗?

我想,教师的批改更重要的是要示范学生一种方法,使学生早日扔掉拐棍自己走路。

思考五:一定要停留于文本的书面作业吗?

譬如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活动„„也许这些作业不来自课本,也许这些作业也不需要动笔,但正是这些向社会、向学生心灵开放的作业,恰恰培养了学生除认知以外的许多能力,也使他们在作业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

四、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改革方向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作业改革的根本出路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教师上课的目标意识很强,平时下到课堂就经常听到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感叹:哎,教学任务又没有完成。似有万般无奈千种愁肠,于是课内不足课外补,校内不足校外补,讲解不足作业补,这样一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孩子和老师都不期然地坠入了作业的深渊。

究其根本还在于教师上课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很好地琢磨教材了解学生,更没有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举措,以致课堂沉闷,效果不佳。如果我们都懂得“课堂精彩,功在课外”的话,我们的教师想必就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花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上了。

2、开放性,小学作业改革的必然趋势

未来世界是个多元、多极且富有变化的世界,它注定我们的教育必须要以崭新的姿态适应它。为了适应培养和发展创造力的时代要求,新课程明确指出我们的学科教学应趋于开放、多元、综合化,而且这也不仅是我们中国教育面临的形势,据报道,广东艺术师范学校教育考察团曾对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等著名学院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在这些方面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无疑是对我们中国教育的促进和挑战。

可见,开放的作业设计,将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视域广阔,结合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各种作业练习,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3、作业,应有它恰当的位置

前文我们已经讨论过,教学中适当的作业是必不可少的,自然作业也有了它必然的位置,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摆正它的位置。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基础教育阶段,孩子来到学校,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引导,从而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创新、学会做人。作业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学习的目的,更不是教学的目的。和预习、听课一样,让学生做一定量的作业,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技能,发展他们的潜能。那么作业正确的位置是:没有作业不可,但过分强调作业的功能也不可。过多的作业会影响其他学习环节:预习不充分,上课没精力,研究缺乏兴趣,久而久之,作业也没有办法完成,学习成了恶性循环:白天有听不明白的课,课余有做不完的作业!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煎熬中流失。

4、新作业新要求

当前“应试教育”仍霸居教坛,独生子女的父母望子成龙、成凤心切,所以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彻底改变现行教育体制,加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但我们不能坐待这一切问题全部解决再来减轻学生负担,而眼见学生书包越背越重,休息时间越来越少,甚至星期

六、节假日还要去上补习班,而不管不顾。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在作业内容上,要求过于简单的,学生容易掌握的,不必再留,同类作业切忌重复,并要加强布置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作业,避免布置单一枯燥的作业,注意作业的综合化,注意作业的启发性和思考性。

(2)在作业量上,要求少而精,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

(3)在作业难度上,不留过难的题目,不出偏题怪题,尤其各科教师之间常保持密切联系或通过班主任协调,避免总作业量过重。

(4)在作业形式上,笔答作业要少而精,应选择适量有代表性的题目为笔答作业,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这是完全必要的。但这部分作业应突出基本概念和原理,尽量避免重复和烦琐的运算,其占用时间总量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不要超过授课时间,而且教师应该认真批改。【参考文献】

1、《教育研究》(2003年1月),主编:高宝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2、《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主编:商继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课程理念的更新》,彭钢、张晓东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人民教育》2003、11;

5、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第五篇:中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与改进研究

中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与改进研究

1.中国家族式企业的界定和特征

2.中国家族式企业的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2.1家族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特点

2.2家族企业决策机制分析及管理特点

3.中国家族式企业的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3.1家族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调整策略

3.2企业管理及决策机制的改进

4.总结

下载小学生作业现状与改进行动研究(节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作业现状与改进行动研究(节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作者: 刘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2013年 摘要: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生作业是学生学习状态的......

    如何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

    如何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 答:行动研究是在动态的环境下进行的,它强调教师对他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再反思,强调把教育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螺旋上升的过......

    小学生作业现状(五篇材料)

    小学生作业现状分析 通过四次见习,我发现小学生抄作业和作文虚构的现象很多,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所以我和几位同学谈了谈,大致分析出了原因,做了一个总结。 对于学生抄作业原因大致......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通过大三第二学期为期一个学期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内容、重要性等方面有了较为......

    小学生减负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数学系 10级1班 陈佩 20101021104 一、《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之“忧”国内研究现状 1、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家长并不领情 (1)学校“减负”,家庭“增负”。如果......

    人力资源之现状与改进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说明: 1、企业普遍对于人力资源的认识不足,将传统的人事工作作为重点; 2、老板不知道企业将来发展,人力资源能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

    小学生有效作业的设计与研究总结

    《小学生有效作业的设计与研究》课题总结 中年级语文组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情况,理论学习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现将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探索出了作......

    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施工与管理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

    住宅与商业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施工、使用管理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 [摘要] 近年来,建筑工程特大火灾事故时见诸报道,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