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渭河高陵段综合治理研究
渭河高陵段综合治理研究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经甘肃、陕西两省,从西至东横贯富饶的关中平原。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13.43万平方公里。渭河自咸阳市秦都区东北流入高陵县境内,至该县张卜乡夹滩村出境流入临潼区。渭河在该县左岸全长22.5公里,右岸全长8.1公里,河宽1-1.5公里。渭河在该县流经泾渭镇、姬家管委会、崇皇乡、榆楚乡、耿镇、张卜乡等6个乡镇(管委会)。渭河最大的支流泾河在该县榆楚乡上马渡村与渭河交汇,形成闻名遐迩的“泾渭分明”自然景观。泾河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源远流长,比降较小,含沙量大,以洪水猛烈、输沙量大著称(居全国江河支流之冠),是渭河高陵段主要洪水、泥沙来源之一。
一、渭河高陵段基本情况
(一)渭河高陵段水资源现状
渭河高陵段实测最大年径流量111.7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年径流量20.72亿立方米(1972年),多年平均径流量53.8亿立方米,其中当地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798万立方米,渭河高陵段多年平均流量170.6立方米/秒;最大流速5-6米/秒。渭河高陵段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为350立方米,亩均占有量只有320立方米,其中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占世界的1/24,全国的1/6,全省的1/3,和西安市基本持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也远远低于全世界、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低于联合国气象和教科文组织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匮乏与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匹配。渭河高陵段水资源补给形式为泾河支流补给和降水补给。其中泾河河水补给占极大比重。高陵属水资源贫乏地区,多年平均降水540.9mm(毫米),折合降水量为1.59亿立方米。每年6~10月为汛期,多暴雨,降水强度大,其中7、8、9月大汛期间的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60%~70%。近十几年来,由于上游水资源环境恶化和沿途水资源补给减少,渭河高陵段河水径流量不断减少,河床不断萎缩。目前,渭河高陵段包括泾河支流已基本丧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该县已未使用渭河水作为进行农业灌溉和生产生活用水长达十余年。
渭河流域天然水质主要受气候、降雨径流、土壤植被、地质地貌等自然环境影响,流域大部分地区天然水质良好。渭河。
险加固,新建了耿镇堤防和上马渡控导工程。使耿镇堤防全线贯通,上马渡泾渭两河交汇处(“泾渭分明”自然景观)防洪压力减轻。渭河护岸工程现有8处,分别是:梁村险工段、泾渭堡险工段、上马渡险工段、上马渡控导工程、王家滩险工段、周家险工段、夹滩险工段、吴村杨险工段;堤防工程现有两处,分别是夹滩防洪大堤和耿镇防洪大堤。
二、加强渭河高陵段治理的必要性
渭河在高陵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保护好、治理好、建设好渭河,不仅仅是重要的水事,也是经济之要、生态之需、安澜之屏、文化之举,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一)河道安全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渭河高陵段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防洪压力增大等问题日益突出,渭河整体环境不断恶化,进一步暴露了渭河流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表明了渭河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实施渭河综合治理,早日解决渭河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迫在眉睫。
(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渭河是高陵的生命河、母亲河,是高陵进行开发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健康的渭河环境对高陵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渭河在城市生态建设、经济建设以及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高陵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迅猛,高陵已连续五年跻身“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行列,连续三年进入西部百强县行列。取得的这些成绩对实施渭河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渭河水资源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常年与土地作伴,以务农为生,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开展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不仅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而且改善生态条件,美化区域自然环境,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国家政策要求
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高度重视渭河治理问题。2005年,国务院批复了《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2008年,省政府批复了《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中央和省市都加大了投入力度,要求沿渭各地坚持不懈开展防洪治理和水利建设。2010年12月29日,陕西省政府审议通过了《陕西省渭河全线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也把全线综合整治渭河列入全省“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这为我们加快推进渭河全线综合整治指明了方向。2011年中央1号文件锁定“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题,将工作重点向水利倾斜,成为了实施渭河综合整治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特别是在水利投入机制、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体制机制等方面有很多新亮点和新突破。这对我们加快推进渭河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渭河高陵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渭河高陵段存在水质污染日趋加剧、防洪形势严峻、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河道淤积、河道管理及采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该县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环境恶化
1.渭河高陵段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 渭河高陵段年径流量呈减少的趋势,特别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水量减小幅度较大。在径流量减少的情况,城镇化建设渭河河道纳污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污染呈加剧发展趋势,因而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失去平衡。2.渭河高陵段水污染严重
渭河高陵段水质常年处于超ⅴ类状态,属严重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odmn(用高锰酸钾作化学氧化剂测定的化学需氧量)、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等,丧失了基本的水体功能。
3.水污染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由于污染物不断累积等原因,渭河高陵段沿岸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地下水水质受到很大影响。渭河严重的水污染状况制约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导致流域内生活水源地和农业用水受到污染,工业用水水质得不到保证,恶化人类生存环境,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4.城镇化建设加剧渭河高陵段水资源污染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渭河高陵段上游沿岸城市建设(泾渭工业园)规模的扩大,城镇人口剧增,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渭河高陵段日趋严重的水污染,对渭河渭南段的水环境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威胁到水资源利用和城市供水安全。
(二)防洪形势严峻
1.洪灾危害加剧,容易造成重大损害
渭河的洪水危害主要在中下游,高陵段的防洪形势虽然不是很严峻,但由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工业园紧接渭河建设,防洪设施还不完备,所以一旦造成危害,洪灾肆虐的话,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洪水决溢,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河道泥沙不断淤积,抗洪能力下降
泥沙淤积河道,河床逐渐淤高。泾渭汇流后,部分泥沙淤积在高陵段,造成主河槽萎缩,河床不断抬升,抗洪能力极具下降,洪水位上升;跟历史数据相比,渭河河床不断抬升,从而使中小洪水易形成“横河、“斜河”,防洪大堤被冲决的几率增加 3.防洪工程不完善,威胁防洪安全
一是堤防质量差、隐患多、不达标、险工防护能力差,仍要不断提高标准,加大建设力度。二是控导工程不完善,已有工程长度不足,工程标准低,坝顶高程不足,结构单薄,根石有走失现象。现有险工工程标准低,坝顶高程不足,根石坡度陡,深度浅,稳定性差。三是防洪工程措施不完善,工程管理设施不完备,防汛抢险机械不足,机动抢险能力差,工程管理基础设施陈旧,交通、通讯、观测设备及养护机械不足。
(三)河道管理缺位
1.社会对河道管理法律法规认识不足,涉河违法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推进,人们对河道的依赖性随之降低,对河道的保护意识也日趋淡化,突出表现在社会对河道的保护意识十分淡薄,对违法的严重性认识不够。认为一些涉河违法是小事,不要小题大做,甚至把这些不正常的现象看成习惯的东西。
2.管理范围内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近年来,该县虽然加大对涉河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但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规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1)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违章搭建各种建筑物;(2)向河道内、河坡上倾倒垃圾和杂物,最为严重的是倾倒建筑垃圾;(3)在河道坡面、河堤堤顶上垦种农作物和其它经济作物,使河坡水土流失严重,是缩短河道疏浚期限的主要问题;(4)擅自向河道排放、倾倒工业污水、油类、酸碱液和各类有毒有害废液、废物;(5)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取土、挖坑、埋葬、建墓、弃土、堵塞河道。3.河道管理执法软弱缺位
近年来,涉河违法事件频发,暴露出了河道管理执法工作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没有充分地使用,致使大量的涉河违法行为游离于我们水(河道)行政管理之外,没有得到严肃的查处,助长了涉河违法现象的滋生和漫延;二是普遍的执法行为还很局限,没有达到彻底纠正涉河违法行为的效果。这样的执法既不全面,也没有力度,也违反了河道管理执法的最终目的(河道执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河道和河道法规的贯彻实施);三是河道管理执法不敢碰硬,与土地、规划等部门执法相比,河道管理执法的整体形象和权威尚没有树立起来;四是政府相关涉河部门配合协调不够,缺乏协同作战。出于利益驱动,在河道管理(保护)过程中,难以形成执法合力,急需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共同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克服各种阻力取得良好成效;五是查处涉河违法案件后从客观找原因多于从主观找原因。事实上水(河道)行政执法不仅要查处涉河违法者,还要看部门监督依法行政的情况和执法人员的行为是否合法。从表面上看,虽然受到了一些干预,但深层次的问题则是水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心慈手软、姑息迁就,执法力度不够所致。
(四)采砂秩序混乱
渭河高陵段堤防战线较长,均为零散的民用建筑用砂,没有形成规模较大的采砂场,加之沿河村组从中作梗,无证开采、乱挖乱采现象时有发生,每年汛前都在整治,但都是治标不治本,整治过后仍有乱挖、滥采现象。
第二篇:2、渭河岐山段综合整治工程简介
渭河岐山段综合整治工程简介
渭河岐山段流程长9.6公里,全长16.4公里。其中左岸长
9.26公里,右岸长7.14公里。沿线自西向东有麦李河、石头河先后汇入。两岸有各类企业372户,人口10.94万人,耕地7.5万亩。渭河岐山段综合整治任务,共涉及堤路结合工程、河道清障工程、治污工程、生态景观工程四大部分,总投资8.272亿元。岐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及时安排部署并全力推进。2011年,完成右岸西星—北星段3.06公里堤防填筑和迎水坡格宾网和雷诺护垫砌筑任务。左岸岐星—水寨段4.03公里已全线贯通,堤防填筑任务全部完成,迎水坡砌石任务基本完成;河道0.8 km清障工程任务全部完成;新增水寨——龚刘段5.2公里堤防填筑任务全部完成。共计加宽加高堤防12.3公里,移栽、采伐堤防建设用地内林木8.21万棵,清理碍洪物5.7万方,拆除采砂点3处,清除建筑物32处,出动机械1898台班,填筑土石方220万方,累计完成投资6600万元。在渭河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上,我县工作主动,成绩显著,近日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治渭工作先进县”。
实施渭河综合整治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宏伟工程。渭河岐山段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必将把渭河打造成防洪安澜的坚实屏障、堤路结合的滨河大道、清水悠悠的黄金水道、绿化环保的景观长廊、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渭河,将为建设富裕、人文、和谐、生态新岐山提供有力支撑。2
第三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用地征收及地面附着物拆迁补偿有关问题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用地征收及地面附着物拆迁补偿有关问题的通知
来源: 西安西安市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11期
网页快照
市政发〔2008〕90号 2008年9月17日
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是省、市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该项目对加强我市基础设施、改善生态及投资环境、提高防洪保安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任务的按期完成,切实做好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征用及地面附着物拆迁补偿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陕西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统一征地问题的通知》(陕政发〔2000〕39号)等法规,现将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用地征收及地面附着物拆迁补偿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建设范围
渭河南岸西起西安咸阳交界,东至灞桥区与高陵县交界规划大堤外坡角以南200米范围。
二、实施主体
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用地征收及地面附着物拆迁补偿和建设环境保障工作,按照属地负责原则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各有关部门配合,西安市渭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处具体负责实施。
三、补偿标准
(一)征地及工程临时用地
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无偿划拨,不予补偿;非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按性质评估价补偿;集体有证土地征地补偿费36000元/亩(含菜地、水浇地);工程临时用地补偿费3000元/亩.年(含复垦费600元/亩)。
青苗补偿费800元/亩;莲菜地补偿费2000—4000元/亩,铺设地膜的莲菜地补偿费4000—8000元/亩;蔬菜类补偿费1000—4000元/亩(含塑料大棚)。
为确保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征地缓交耕地占用税,免交水利建设基金、新菜田开发基金、水土流失补偿费和防治费、市政建设配套费。
土地征收后需要对人员进行安置的,按照有关规定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二)地面附着物 1.简易房
砖混结构补偿费300—500元/m2,砖木结构补偿费150—300元/m2,石棉瓦房补偿费80—100元/m2。2.灌溉井
对口抽井:口径2吋、深10米以内(含10米),每口补偿1000元;口径4吋,深10米以内(含10米),每口补偿1500元;口径6吋,深10米以内(含10米),每口补偿1800元。
大口井:口径60厘米,按深度每米补偿100元,最高不超过5000元。
3.380V及其以下的低压电杆每根补偿200—800元,380V以上的高压杆每根补偿2000元。
4.成年挂果树(种植密度不大于35棵/亩),每株补偿100—150元;未挂果树(种植密度不大于66棵/亩),每株补偿50—100元;果树苗(种植密度不大于140棵/亩),每株补偿5—10元。成年挂果树种植密度超过上述标准的,一律按苗圃对待。成材树(胸径20cm以上,含20cm),每株补偿50—100元;未成材树(胸径20cm—10cm,含10cm)每株补偿5—10元。苗圃(按规范培植,未移植的在床苗木),每亩补偿3500元。5.鱼池每亩补偿4500元。
6.生产道路每平方米补偿3—6元;砖围墙每延米50元,土围墙每延米30元。
其他设施的补偿,按照有关规定参照类似工程补偿标准执行。
(三)重要设施
跨河国家重点电力设施、重要通信及其他重要设施的拆迁,按照迁建所需主要材料费用给予适当补偿。其他地上、地下国有设施,一律不予补偿,限期由产权单位自行拆除,费用自理。
灞河灞桥区段(南起灞桥区与蓝田县交界处,北至陇海铁路)沿河两岸200米范围内;浐河灞桥区段(南起绕城高速公路,北至咸宁路)沿河东岸200米范围内的土地征收及地面附着物拆迁补偿,参照本通知标准执行。
四、相关经费
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相关费用,按征地及地面附着物拆迁补偿直接费用的12%,列入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用地征收及地面附着物拆迁补偿预算。
五、组织领导
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沿线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用地征收及地面附着物拆迁补偿工作的领导,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对工程建设范围内的地面附着物,必须限期拆除、清理,不得借故拖延。对抢建、抢植、抢种的一律不予补偿并由行为人无条件清除。对借故拖延、拒不拆迁、无理阻拦和干扰工程建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由当地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确保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第四篇:陕西杨凌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设计研究-魏景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河南新乡卫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设计研究 Studies on Ecological Landscape Belt of Weihe River
Planning and Design in xinxiang Henan
学院:园艺学院
学科、专业:风景园林硕士
研 究 方向:规划设计
研究生:郭晖
指 导 教师:邹志荣
研究生通过开题论证日期:2010年10月日
开题论证委员会主席签名:
开题论证委员会委员签名: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渭河流域具有悠久的古代文明,渭河在陕西境内塑造和滋润的关中平原,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摇篮。渭河流经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五个市区,杨凌位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中部地区,具有衔接东西城市的作用,地理位置重要。杨凌作为中国的农科城,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和行业背景,如何打造渭河生态长廊景观,事关渭河治理、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建设。
近年来,宝鸡、咸阳等城市进行了滨河区的景观营造和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为渭河治生态景观建设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通过对杨凌渭河生态景观带的设计研究,旨在为打造杨凌渭河两岸滨河景观的生态、文化特色,展示杨凌城市风貌提供参考。
二选题的依据
2.1现实依据
随着渭河沿岸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渭河流域的水环境及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如何重塑渭河生态、自然的景观特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
2008年,陕西省政府已经出台的《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建设,绿色生态渭河流域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渭河沿岸城市的滨河生态景观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
目前,渭河生态景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渭河杨凌段未进行大面积的开发,尚处于开发初期的状态,随着杨凌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已经具备了打造渭河生态景观带的条件。
2.2理论依据
本文以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园林美学、恢复生态学、环境工程学、水利工程等为理论依据。
三 国内外研究概况
3.1国外研究进展
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城市滨水地区的设计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起步较早,自60年代起,西欧、北美就广泛开展了滨水区开发实践活动。其内容不仅局限于保护水环境及水滨绿带公园,还以回到水滨生活与工作为目标,重新恢复其作为城市空间的活力。万斯.马丽所著的《景观中的水》,赫伯特.德莱塞特尔著的《德国生态水景设计》,麦格.特雷所著的《建筑与水》等;在L.麦克哈格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凯文.林奇所著的《城市意向》,D.普林茨所著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等有关城市空间、景观的书籍中有对城市水体形态的论述。
80年代后的亚洲,以日本东京滨水区开发为代表,其它亚洲国家也紧跟其后。日本
土木学会编的《滨河景观设计》详细介绍了滨河景观的设计思路及方法。日本河川治理中心编著的滨水景观设计丛书总共三本,分别为《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滨河地区亲水设施规划设计》、《护岸设计》,对河道景观的开发,亲水设施及护岸设计的背景、条件、类型、形式等结合实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而且这些设计特别重视公众的参与,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设计出各种符合市民生活需要的具有生态性、亲性的河道景观。
3.2国内研究进展
中国城市河道滨水景观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对部分主要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河道改造,如上海外滩景观的研究与改建、大连城市滨水区的规划与建设、长江沿江风光带建设、成都府南河政治工程、武汉市滨江景观的环境设计等。工程实践以及理论研究也由单纯工程师的主持扩展到园林、生态、旅游、城市规划等多方面专业人士的共同参与。同时,国内许多期刊杂志如《中国园林》、《中国水利》、《规划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建筑学报》等介绍了大量的实例设计及相关理论研究。
四 研究内容
4.1渭河两岸的环境状况分析
实地调查渭河两岸的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气候条件;当地建筑风貌、人文环境;水文状况等资料,完成研究前基础的收集。
4.2渭河生态景观带的景观构成分析
对杨凌渭河所在区域进行景观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如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滨河湿地、滩地、两岸等的植物群落;休闲空间及设施;生态驳岸、生态河道等。
4.3周边生产开发与景观建设
渭河生态景观带的建设,需要以杨凌城市规划布局为依托。了解渭河周边的城市规划状况,再进行相应的景观建设,充分考虑实地的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实现生产和景观的和谐共建。
4.4渭河的防洪控岛工程与景观建设
生态景观建设的同时,首先要满足水利工程的要求,达到安全防洪的标准。防洪控岛工程建设可以为河道内景观带的建设提供条件,为河漫滩景观建设提供保障。景观建设中既要满足工程的需要,也要满足生态、景观的需要。
4.5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设计相关理论
通过对国内外滨河生态景观建设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借鉴和吸收它们可取的经验和理论,提出与杨凌渭河景观建设相适应的规划设计理论。宝鸡、咸阳渭河生态景观建设的实践,为沿渭河两岸其它城市的滨河景观生态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并为渭
河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4.6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设计
对于不同的滨河景观功能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如自然生态化设计,人文生态设计,休闲娱乐空间设计,生态设计的措施等。具体为:河道处理、河岸线处理、驳岸处理、滨河植物群落营造、休闲娱乐空间设计、地方文化的塑造等。
五 研究方法
5.1文献检索
使用图书馆的论文数据库和图书馆期刊资源,查找关于滨水、滨河、城市河流的相关论文,包括优秀的硕博士论文,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5.2理论总结
通过理论研究,归纳总结出城市滨河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措施。
5.3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渭河沿岸附近的生态和景观特征,分析、整理滨水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借鉴意义的成份。
5.4案例分析
总结、分析国内外滨河生态建设中取得巨大成绩的城市的建设经验和理论,结合渭河沿岸滨河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规划设计理论,探索杨凌渭河生态景观带建设之路。
六 预期结果
本文通过杨凌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设计研究,为杨凌渭河生态景观建设提供理论、方法参考,旨在将杨凌渭河景观带建设成为富有有生态、文化特色的景观长廊。
七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反映自然、生态的渭河生态景观长廊;反映杨凌特色文化,使渭河成为展示城市的窗口。
八 所需工作条件
数码相机一部,用于采集图片资料;电脑一台,便于论文写作、整理和查阅资料;图书馆期刊数据库资源,便于查阅文献资料。
九 论文工作进展安排
2010年3月——2010年4月搜集、阅读文献资料,选择研究方向,拟定开题方向。2010年5月——2010年6月完成开题报告,确定论文题目
2010年7月——2010年8月调查杨凌渭河两的滨河景观状况
2010年9月——2010年12月 完成论文草稿,提交导师审阅,并给出修改意见。2011年1月——2011年3月根据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论文
2011年4月——2011年5月定稿,完成论文
十 经费概算
资料查阅(打印、复印、购买资料):1000元;外出调研:3000元;论文发表:1000元。
十一 研究工作中面临的技术难点和拟采取的解决办法
缺乏杨凌渭河详实的资料,研究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了解杨凌渭河段的基本情况,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实地勘察。水利设施方面的知识缺乏,研究时需要将水利建设和景观的营造结合起来,需到水利部分调研,了解水利方面知识。缺乏国外相关资料,需要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期刊数据库进行搜集资料。
十二 参考文献
[1](日)河川治理中心编.1990.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刘云俊译.200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日)河川治理中心编.1990.护岸设计.刘云俊译.200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胡文娜.一河两岸滨水城市空间形态初探[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4,6.[4]李洪远,鞠美庭等.2004.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牛铜铜.河流近自然化学说在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6.[6]安文娴.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浅析[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6.[7]王巍巍.城市河流的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共建[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6.[8]曹旭.城市滨河景观的地区性设计策略初探[硕士学位论文].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6.[9]姜丽丽.我国城市河流近自然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6.[10]洪艳.自然河流对提升城市景观功能的价值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6.[11]孙鹏,王志芳.1999.当代多自然型城市河流的设计与实践.国外城市规划,(1):34-35.[12]董哲仁.2003.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多样性.中国水利,6:53-57.[13]刘晓鞠.体现自然自然特征的城市河岸空间[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4.[14]刘富志.城市景观再生设计的理论及策略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6.
第五篇:低年段绘画日记研究小结
小学低年段“绘画日记”的实践研究研究小结
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陈静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新课标》明确地把“对写话有兴趣”摆在首位。由此可见,低年级写话,重在培养兴趣。它可以使学生变“苦写”为“乐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但如果单纯让学生写话,他们一定会感到枯燥,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既符合新课程要求又适合于第一学段学生写话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写话任务。
小学生对图画、动画等直观的形式有着强烈的兴趣,“图画作文”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爱好,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快乐、轻松的积极状态下尽情地说,自由地写,尽情展开想像的翅膀。
从这些意义上来说,“图画作文”是针对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探讨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写话形式。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图画作文”对提高低段学生写话能力的作用,自然成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从2012的10月起,我们的课题研究正式开始。立足学校实际情况,课题研究过程实行“五定五有”的学习制度。“五定”是指每次活动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定形式;“五有”是指每次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反馈、有总结,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
课题前期,我们主要通过自学、记读书笔记和集体学习、交流的形式学习了许多与学习习惯有关的文章,从而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寻找出 1
目前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界定出我们课题研究中的几个概念。
我们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相继学习了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的《生命独白与心灵对话》、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新课程标准》、《优秀是教出来的》等书,老师们对这些书中与我们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特别精彩的段落、观点进行了摘记,并认真写好读后心得体会。我们在固定的半月一次的碰面会上做了交流,大家受益匪浅,理论知识扎实了,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和信心也明显增强了。通过学习,我们对课题的几个关键字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研究初期,课题组带领学生开展了多次有针对性的看图写话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完成习作,其中不乏佳作。比如,《牙牙“洗澡”》、《十朵小云》、《小猴捞球》、《大家逛超市》等。然而,很多课题组老师就此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图画作文”等同于以前的看图作文,课题研究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
针对课题研究存在的困惑,我们在全体成员之间开展了多次沙龙式探讨。在2013年3月的一次教研组例行讨论会上,陈静茹老师提出“图画作文”并不仅仅局限于看图作文,任何生活中的画面,或真实场景,或已被报刊书籍记录,或以照片、图片形式存在,或学生信手涂鸦都属于此范围。钱俊校长补充:“图画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看图说写、剪贴说写、联想续画编话、自编连环画、画生活写日记、观察介绍实
物……而且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总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化的,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总会形成不同的体验。我们不能过多地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亲身去体验。
同时,我们通过校本研训,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努力提高教师的心育能力,并将其运用于习作教学实践当中。
后来的课堂实践证明,这个设想非常成功。因为看了图画,补了照片,让学生放电影似的构思问题,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电影越放越细腻,问题越说越精彩,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了起来,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体验、感受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图画中。讲图画上的故事,其实就是讲自己的经历。
孩子们在一段时间的实行以来,写日记的兴趣被广泛激发,充满想象力的画面和文字一一呈现,同时孩子的进步也获得了广大家长的肯定,他们也纷纷参与到图画日记的阅读和思考中来,为我们课题的下一步进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伴随着课题实验的开展,教师们自主学习、积极实践,勤于反思,勤于动笔,撰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教学案例、反思论文和教育教学小故事,提高了教师的习作教学经验总结能力,推动着课题实验健康、有效地向前发展。老师们还善于抓住教育教学中的点滴,写一写自己的叙事故事。
不少孩子为了使绘画日记更美观,往往会精益求精,认认真真画图,一笔一画写字,课余时间也乐此不疲。在一幅幅图文并茂的绘画日记中,学生用五彩的笔、简短的话,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留下了他们美好的回忆和可贵的真情。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认为绘画日记的意义与其说在画画、写话方面,不如说是在情感、个性方面。通过绘画日记,孩子开始细心地观察生活,认真地思考问题,真诚地表达自我。或许,这是他人生中的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