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热炉空气预热器管束破裂原因及解决措施
加热炉空气预热器管束破裂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迟红艳 赵莉 前言
空气预热器是加热炉利用烟气余热预热入炉空气,以提高加热炉效率、节能降耗的重要设备,因此在加热炉的设计中,如何合理的选择空气预热器至关重要,目前炼厂加热炉中常用的空气预热器主要有管束式、热管式、板式和铸铁式等,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加热炉设计水平的提高,热管式空气预热器,搪瓷管式空气预热器、扰流子空气预热器,在炼厂加热炉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仍然会出现管束破裂问题。如何合理的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是空气预热器在炼厂加热炉上得到更广泛利用的关键。2 管束破裂的原因分析
空气预热器在炼厂加热炉上投用初期都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以后,有些空气预热器会出现低温腐蚀、积灰甚至爆管等问题,造成管束破裂,严重影响了预热器的换热效率及使用寿命,现对其破裂原因进行分析。2.1 低温腐蚀
低温腐蚀也叫露点腐蚀,它是在烟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凝结在热管上的硫酸对金属热管的一种腐蚀现象。含有硫的燃料燃烧后生成SO2,其中一部分SO2 又进一步氧化成SO3,SO3与烟气中的H 20结合生成H2SO4。含有硫酸蒸气的烟气露点温度会升高,当烟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硫酸蒸气就会在热管管壁上凝结,并腐蚀管壁金属。露点温度的高低与燃料中的含硫量有很大关系(见图1),图1 露点温度与燃料油含硫量的关系
加热炉高压瓦斯硫含量一般较高,含硫量都在2% ~4%,露点温度在130℃左右,所以目前炼厂加热炉的排烟温度在设计阶段都要求控制在150℃ 以上,但由于加热炉操作时的弹性较大,在低负荷操作时很容易导致排烟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所以仍需要在加热炉的设计和操作中采取其他的措施来尽可能的避免露点腐蚀。2.2 积灰
积灰是影响空气预热器操作性能及使用寿命的另一大主要问题,尤其是在烧渣油的炼厂加热炉中,积灰现象尤其明显。积灰是由于目前炼厂所烧的燃料中含有Na、Ca、Mg等的金属氧化物杂质,燃烧后形成微小的金属颗粒,一部分金属颗粒和未燃尽的碳粒与烟气中的水分混合后很容易在热管的表面沉积下来,形成灰垢,这些灰垢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将会越积越多。由于灰垢的传热系数仅为碳钢的0.2%,将大大降低热管的传热效率,同时也增加了烟气侧的阻力降。2.3 爆管
爆管是热管式空气预热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热管破损现象。爆管的原因很多,超温、磨损、腐蚀及操作不当等都可能引起爆管。爆管一般发生在烟气侧的人口,是由于此处的烟气温度过高,导致热管中的工质压力过高,当压力超过管子的承压能力时,就会发生爆管。在烟气低温段工质压力虽不高,但由
于露点腐蚀,管子承压能力降低,也会发生爆管。3 采取的解决措施 3.1 露点腐蚀的解决
避免热管空气预热器露点腐蚀的途径有很多,如利用暖风器或者装置中的高温蒸汽来提前预热进入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的冷空气、采用热风循环的方式用一部分与烟气换热后的高温空气来预热冷空气,或是增加一冷空气旁路,通过调节冷空气旁路的空气量来控制排烟温度。
在加热炉的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控制好“三门一板”,减少过剩空气系数,采用低氧燃烧等途径也可以有效地避免H2SO4的生成,降低露点温度。
根据国外的经验,如果把空气的过剩系数控制在1.05%以下,就能将露点温度降到70℃左右;但这就要求加热炉具有完善的燃烧设备和燃烧检测仪表,并且要求操作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否则将直接影响燃料的燃烧效果。
露点腐蚀的根本就是硫酸对热管材质的腐蚀,因此,提高热管材质的抗腐蚀性是最直接根本的解决露点腐蚀的方法。搪瓷管不存在露点腐蚀的问题,在一些小的热管式空气预热器中也都有应用,但是搪瓷管的传热系数很低,且由于不能直接焊接,密封不好是其主要问题。ND钢(09CuWSn)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抗低温腐蚀的一种金属材料,ND钢在含硫酸5% 的硫酸液中浸泡6h,其腐蚀速率仅为7.3 mg/(C㎡ ·h),远远低于碳钢的腐蚀速率,用ND钢作为热管的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目前已经在国内的很多装置中投入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2 积灰的解决
避免积灰的方法有很多,一般在烧油的加热炉中热管式空气预热器都装配有吹灰器,定期的对积灰进行吹扫。在一些小的预热器中由于投资小,也可以通过改变预热器结构,提高冷烟气流速的方式来减少灰垢的沉积,如图2所示,通过收缩烟气出口端烟气的流通面积,增大了烟气的流速,使灰粒不容易附着在热管上。此外,一些化学方法也可以有效地清除灰垢,比如在操作过程中
在炉膛里加入清灰剂,清灰剂在炉膛内受热分解,分解物与灰垢发生氧化反应,可以使灰垢变得疏松,易于粉化脱落。
图2 小预热除灰方式
目前我厂常减压装置空气预热器积灰严重,现需要在原来基础上,加装两个吹灰点。3.3 爆管的解决
目前炼厂加热炉常用的热管都是钢一水热管,工质是水,由于水的饱和蒸气压较大,当烟气温度高于300℃时,很容易发生爆管,炼厂加热炉的排烟温度大部分都在250~350,高的在400℃以上,因此在设计和操作中如何防止爆管是必须要考虑的。一般当烟气温度高于350℃时,就要在高温段使用中温热管,用其他物质取代水作为工质,日前用萘作为工质的中温热管可以在烟气温度450 ℃以下安全运行;此外,还可以采用管束一热管组合式空气预热器,让高温烟气先经过管束结构的部分换热到300℃ 以下再进入热管部分换热,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超温导致的热管爆管。结束语
随着空气预热器的不断发展,复合式空气预热器系统在炼厂加热炉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也存在着应用时常见的露点腐蚀、积灰、爆管等通用问题,不过相信随着技术和炼油工艺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都将会得到逐步的解决,空气预热器也将在炼厂加热炉上得到越来越广泛合理的应用。
第二篇:浅谈建筑工程款拖欠原因及解决措施
浅谈建筑工程款拖欠原因及解决措施
摘 要:建筑工程款拖欠问题是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它给建筑业及建筑企业、社会、经济等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危害。本文对建筑工程款拖欠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从建筑单位、施工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同时提出了工程款拖欠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工程款 拖欠 原因 措施
1、引言
工程款拖欠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建设单位不按合同或结算报告支付工程款,导致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而施工单位又拖欠分包商和供货商款项的行为。“九五”以来,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的问题有所加剧,规模也逐年加大。近几年,拖欠工程款更是愈演愈烈,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不仅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同时导致了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恶化,影响了社会的稳定[7]。至2001年底被拖欠款总量达到2787亿元,是1996年底的2倍多,全行业拖欠款影响深度达到18.1%。2001年底,有24859家建筑业企业存在被拖欠工程款的情况,占全部建筑业企业的54.2%[3]。建筑工程款拖欠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对于建筑业及建筑单位本身而言, 工程款拖欠问题严重地削弱了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 影响了建筑单位及施工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其次,对于社会及经济方面而言, 工程款拖欠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导致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所以,研究建筑工程款拖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对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以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2、建筑工程款拖欠原因简析
建筑工程款拖欠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但从根本上讲,无非是三方面的因素,既建筑单位、施工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所以,研究建筑工程款拖欠原因要综合考虑这三方面的原因。一下从这三方面进行分别讨论。2.1 建筑单位
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涌入城镇,建筑业成为吸纳大量就业人员的重要行业。因此,建筑市场存在供求失衡,导致了过度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许多建筑单位利用市场优势,在签订合同时往往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致使施工单位在承接工程初期即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由于我国当前的不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以及建筑业市场的畸形发展,导致建筑单位采用不正当的竞争策略,这是导致建筑工程款拖欠的直接原因之一。2.2 施工单位
首先,施工单位内部清理欠款工作职责不清,力度不够。现在有些施工单位对债权资产的认识不足,简单的以为只要从财务的角度实现了收入就是盈利,而货币资金的回收工作往往被放在次要位置。由于职责不清,力度不够,忽视了工程欠款的回收、清理工作。这写都为工程款的收回埋下了隐患。其次,施工单位缺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很多施工企业在选择是否运用法律手段方面顾虑重重、不够果断,错误地认为,诉讼程序的确比较复杂,从起诉、受理、调查取证、开庭审理到判决、裁定与执行不但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问过程,而且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时间太长,成本太大,使许多企业放弃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信心和勇气。
再次,建筑业市场的畸形竞争方式也是导致工程款拖欠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施工单位不断增加,导致市场供过于求。施工单位在承揽工程过程中,竞相压低标价,施工单位垫资能力、资金实力是其能否承揽到工程的重要因素。许多工程承接的前提就是垫资,而且数额越来越大。施工单位为了生存,不得不接受发包方苛刻的垫资条件。2.3 政府管理部门
我国政府行为的不规范以及执法不严也是产生工程拖欠款问题的主要原因。它为工程拖欠款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给建筑单位拖欠工程款提供了可乘之机。
首先,建筑市场的法制不健全。解决工程款拖欠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我国的《建筑法》第十八条第二款【7】规定:“发包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项。但该法中对这类违法行为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却没有相应的条款规定。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6月对《合同法》有关工程领域工资拖欠问题的相关法令也做出了司法解释。但目前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拖欠工程款的企业很少,成功的案例也很少。所以这是建筑单位拖欠工程款的背景原因。
其次,政府有关部门对建筑单位所申请的工程项目的资金是否落实到位审查不严。致使资金不足的项目开工,政府有关部门对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不严,把不符合有关规定与条件的工程项目放行行,导致了工程款拖欠问题的发生。
再次,有的地方政府受错误政绩观影响,盲目攀比,搞“业绩工程”、“形象工程”。为了出政绩,许多项目仓促动工,甚至盲目扩大预算。要求施工单位垫资,给施工单位造成巨额负债经营。有一些项目是盲目攀比或不顾实际需求的重复建设,这些工程没有资金或资金不足就立项或开工,大大超出了地方财力,往往采取拖欠工程款的方式弥补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剧了对建筑业单位工程款的拖欠。建筑工程款拖欠解决措施简析
上文从三方面简析了建筑工程款拖欠原因,所以要解决建筑工程款拖欠问题,同样需要从建筑单位、施工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三方面入手,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该问题。以下几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3.1 建筑单位
建筑单位要讲信用,要充分认识信用是企业信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只有坚持以信用为本,加强信用建设,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施建筑单位支付保证担保制度。建筑单位支付保证担保,即担保人通过对建筑单位资信状况进行严格审查并落实各项反担保措施后,为建筑单位提供担保,保证建筑单位将按照合同约定如期向承包商支付工程款。如果建筑单位违约,将由担保人建筑单位主向承包商履行支付责任,确保工程费用及时支付到位。实行建筑单位支付保证担保,可以有效地遏止建筑单位的不规范行为,防止发生建筑单位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从而推动信用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确保施工单位的利益得到保障。3.2 施工单位
首先,施工单位要树立正确的市场竞争意识。面对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现状,多数施工单位片面追求高产值,把承接工程作为第一要务,为了顺利接到工程,接受业主的诸如垫资等一些不合理要求。因此,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施工单位应站在企业良性发展的高度,慎对垫资工程。在承接垫资工程时,应充分调查了解建设方的资信情况、在建工程的效益和风险。在确定工程接与不接时,必须经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民主决策。对于风险大的、没有把握的,即使单位工程短缺也不能接,否则会进一步加剧单位的困难。
其次,应增强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斟酌,合同签定前须经过经营与法律部门严格审核,并使合同评审、谈判、签定三项权限之间能够相对独立、相互制约要认真评估今后可能面临的风险。承包合同签定时要在有关工程款的结算方式、付款时间、期限以及违约责任等条款要仔细斟酌。在认真履行合同义务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合同中所享有的权利,积极维护施工企业利益。承包合同签定后,合同条款有需要进一步完善或修改的情况,企业一定要注意合同中对施工变更条款的制定,变更条款一定要完善,包括技术变更、经济变更,有部门签字,缺一不可。当有工程款拖欠问题时,应积极寻求法律途径来解决。
3.3 政府管理部门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营造一个良好的行业环境。在全社会加强诚信教育,一方面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的要求【3】,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带动和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另一方面,对企业、个人、银行的信用进行评级,促进它们在经营活动中始终坚持讲信用、守信用、履行信用契约,保持良好的信用状况。我国资信评估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政策措施,扶持其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对维护社会信用秩序的监督、促进作用。
其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 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 加大执法的力度, 严格执法。对工程款拖欠问题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地方各级政府以及与建筑业有关的职能部门, 特别是建设行政机关一定要规范自身行为, 建立一种约束式的责任追究制度;杜绝凭个人关系、感情办事, 秉公执行法律。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严格执行法律, 加大对建筑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
再次,建立健全的企业信用制度。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应收工程款档案,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应收工程款总量控制制度、赊销客户监控制度、账龄分析控制制度、欠款催收制度以及坏账准备金制度等管理办法,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确定适当的信用期间和信用条件,采用最佳的收款政策,及时回笼资金,积极利用政策催收工程拖欠款,降低平均收账期,提高营运资金周转率,减少因工程款长期拖欠而增加的管理成本、风险成本、机会成本等不利因素。结语
我们应认识到,防范建筑工程款拖欠的风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我们应常抓不懈,为企业筑起一道防范经营风险的铜墙铁壁。总之,研究建筑工程款拖欠的原因和解决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关系到建筑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啸伟.我国建筑业工程拖欠款的成因及治理措施[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1,21(2):140-144 2.徐亮.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拖欠工程款的管理.建筑经济与管理[J] 3.如何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http://www.xiexiebang.com 4.浅谈拖欠工程款的成因及对策.http://www.xiexiebang.com
5.毛欣.谈建设领域工程款拖欠问题的解决对策[J].山西建筑,2004,5 6.施工企业应收账款成因及对策.http://www.xiexiebang.com
7.于江歌,张岩.对建筑领域工程款拖欠问题的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0,6
第三篇: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摘要:现阶段,我国呈现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失业问题严重的状况,这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良好发展。因此要想发展好社会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找出导致我国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方案来解决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我国就业形势良性发展。关键词:失业 就业形势 失业问题的原因 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 一 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
目前,我国失业问题严重,近几年来,我国的失业人数不断增多,失业率逐年攀升,尤其是大学生,已经成了失业人群的主体,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不利于我国的经济有好有坏发展,不利于国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迫在眉睫。二 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
(一)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当前我国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很多地区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大,以及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例如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判断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些都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于是大量的劳动力被挡在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岗位的门槛外,这导致了失业率的急速增加,同时也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更无法刺激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呈现着劳动交易成本过高,劳动交易不方便,这里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职位空缺成本招聘职位胜任机会成本。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及时不充分不对称,并且劳资双方地位不均等,这些都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表现。另外,我国劳动力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宏观管理和监督力不够,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完善,劳动力市场还不够规范,还没有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不能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运行,劳动力交易不规范甚至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力市场场所规模很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总之,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其整体规划,交易手段,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三)我国就业机制不健全是我国当今失业问题如此严重的又一重要原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就业体制的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历史上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以,就业机制还没有完全的完善,没有完全适应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来说,我国的宏观调节手段单一,做法简单,思路不开阔,并且,政府在劳动保障体制完善方面做的不够到位。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时候,一些政府出现了滥用职权的行为,没有真正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没有为市场调节留出充分的空间。另外,我国在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劳动安全等方面缺乏合理有效地立法,这都导致了我国就业机制的不完善。
(四)我国劳动者就业观念也是影响我国就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普遍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大部分高校毕业的就业者偏重于在沿海发达城市就业,而轻视内陆及边远山区就业,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就业者盲目拥挤在沿海城市,造成了就业拥堵。同时,很多劳动者,尤其是当今新生代就业者歧视体力劳动偏多的岗位,总之,劳动者盲目从众,促使某个领域岗位拥堵,而其他的领域空缺较多,导致了就业失衡,这也是我国就业问题严重的很重要的原因。
三 关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机制。政府应该发挥其只能,大力引导就业。完善就业机制和劳动力市场机制,出台相关规定使劳动力市场逐步法制化规范化。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可以促进消费,促使市场强劲,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社会经济建设的第一位,建立和完善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政府法律制度为基础的市场就业机制。更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要形成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的新格局。顺应用工需求多样化的趋势,因势利导地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改善创业环境,鼓励个人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加强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提供优质就业服务。加强法制建设,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规范企业用人行为和劳动力市场秩序,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实现。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建立起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
(二)大力支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调整完善及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放宽对中小型企业的资金借贷条件,鼓励民间资本想中小型企业流入,加大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金融业,信息产业等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三)加强就业保障制度的建设,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权益,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断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完善劳动法,不断健全劳动保险制度,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
第四篇: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一、噪声污染
原因:交通、建筑
解决措施:为减低噪声对四周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主要噪声控制方式对噪声源、噪声的传播路径及接收者三者进行隔离或防护,将噪声的能量作阻绝或吸收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二、垃圾污染
原因:生活垃圾不经过处理而乱扔乱倒 解决措施:(1)改变生产方式,历行节约资源。通过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垃圾污染危害性,普及环保知识,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居民应当将垃圾分类收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量,积极使用可降解物品,比如纸制品、木制品等,使垃圾减量化方兴未艾。尽量购买使用绿色认证产品、无公害产品,形成一个绿色进家庭,家庭爱环保的良好氛围。(2)政府实行收费政策
三、土壤污染
原因:(1)汽车排气: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2)固体废弃物: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3)撒放农药、化肥:属农业区开放性的。解决措施: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1)科学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2)合理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不仅要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还要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重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开发与生产。(3)合理施用化肥: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4)施用化学改良剂
四、白色污染
原因:食品包装、泡沫塑料填充包装、快餐盒、农用地膜、一次性袋子等乱扔乱丢,农民缺乏环保意识 措施: 行政方面
1.加强管理: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2.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
技术方面1.采取以纸代塑2.采用可降解塑料
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
五、水污染 原因:(1)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2)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而造成的农田污水;(4)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措施:1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养猪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2对河边、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废弃的)进行清除,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清除。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3对附近的工厂、养猪场等加大管理力度,对污染河流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并且对沿岸居民及全体市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河流的环境,主要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故人们应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
六、生态破坏
原因1乱砍滥伐2开山造房3不合理地引进物种(速生桉)措施:植树造林
七、水土流失
原因: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开山造房、修路、采石等 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植树造林等;
八、空气污染
原因:木材的燃烧、工厂气体的排放、森林火灾产生的烟雾、机动车排气污染、垃圾的焚烧等 措施:
1、减少污染排放量2绿化造林3改变燃料构成:如太阳能、氢燃料、地热等。
4、环保意识:不要乱扔废弃物;出行尽量乘坐公交车、地铁,减少私家车使用;多参加植树等绿化活动;私家车安装尾气处理装置,使用润滑油使燃油充分燃烧,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九、废旧电池污染
原因:用完电池后没人回收随处乱丢
措施:回收,重新利用等办法。发现有乱丢者应采取处罚等手段
十、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原因:1人口迅猛增加。人口增加后,必须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吃饭的需求,这样就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生存其中的生物物种产生了最直接的威胁2: 生境的破碎化。3: 环境污染原因4: 外来物种入侵 措施:
大力发展生态工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环境的保护,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套路,而应该发展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兴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且做到因地适宜,将地域地理特色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真正做到生态经济,生态发展,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第五篇:招投标腐败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建设法规招投标腐败案例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 问题回顾……………………………………..1 第二部分 招投标腐败原因分析………………………..2
(一)政治体制因素……………………………………….2
(二)经济因素…………………………………………….2
(三)文化教育因素……………………………………….3
(四)法律制度因素……………………………………….4 第三部分 解决招投标腐败问题的有效措施…………..5
一、宏观方面分析………………………………………….5
二、微观方面分析………………………………………….6
2012年06月07日
第一部分 问题回顾
在复杂而充满竞争的商业环境中,优胜劣汰本应是一条基本的法则。然而,在现实世界里,人们却会经常看到一种怪象,即优者不胜,劣者不汰,而这一怪象近年来在招投标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
招投标为反腐而生,但如果运用不当,可能反被腐败利用,为违法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全国各地都在加强招投标的监督同时,“量身定做”的花招便应运而生,招投标中的混乱行为近年来不断衍生出许多新“变种”。
在有《招投标法》的规范下,为何招投标腐败案件频发?怎么解决?
第二部分 招投标腐败原因分析
(一).政治体制因素
1.招投标罚款太低,处罚措施适用程度低
很多招投标通过程序的完整实现了表现的公平,但实际上操作空间很大,掩盖了它腐败的本质。一方面高利润回报与串通投标低成本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让串通投标者趋之若鹜,对招投标违规一般按中标价5‰至10‰罚款,与20%以上的高额利润相比只是九牛一毛;另一方面,现行有关招投标的法律法规中“原则规定多、具体细则少,禁止规定多、配套罚则少,部门规定多、适用规范少”,导致一些招投标人员涉案后,用《刑法》又够不上,按党纪、政纪处理又不符合条件。领导权力太集中
目前,在招投标市场中,一些行业和部门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资金的安排者,也是代理机构的遴选者,还是许多项目的招标人,同时又是部分投标人的领导者,招标工作的仲裁者,集决策、执行与监督权力于一体,极易在市场经济中引发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这就导致一些领导干部能很容易地利用手中的权力插手干预招标投标活动,通过权力寻租为自己牟取私利。招投标领域的这种腐败实际上是一种体制性缺陷引发的腐败缺乏有效监管。
3.监管不到位。一些单位虽设有纪检、审计等监管部门,但监督管理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其制约作用 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对打击招投标活动中的围标串标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监管不到位,在一些“招拍挂”活动中,监督部门象征性参与监督,使监督流于形式,甚至为投机者披上合法外衣。
(二).经济因素
1.投标单位的投机行为严重
部分投标单位投机心理严重,该单位不是通过加强企业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来增强竞争力,通过公平竞争达到中标的目的,而是注重短期行为,想通过串标获得眼前利益或谋取中标。
2.设置招标底,又存在泄露标底的经济行为。
设标底招标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杜绝暗箱操作,防止泄露标底,遏制编标、评标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这种由专家评委从最低报价标的评起,由低到高,逐个论证选择中标者的评标方法,是目前招投标活动中的最佳方案。
3.专家评委制度不合适
评标专家是评标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决策者,他们的行为左右着招投标活动的最终结果,这就要求选取有较高政策法规水平和丰富专业技术知识,具备良好
职业道德和认真负责工作态度的专家进入专家库,专门开展评标工作。但是存在专家的认知偏差、贪欲放纵甚至是社会心态的变化,使得专家成为了投标人自己的专家。
4.招投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够。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还不能够很好的重视。对暗箱操作,泄露标底,编标、评标中的违纪违规行为等重视不够。
(三).文化教育因素
1.人情风气盛行
在中国,腐败有着几千年历史,已经成为社会的潜规则和一种风气,求人办事必送礼,即便正常的工作程序也常常要有“礼”在里边,已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监察机构的反腐存在文化弱点
当今中国一个奇特的现象是,几乎人人口头上都反腐败,但实际上人人行动上都在腐败。这就是 “网上激愤、现实犬儒”的国人。在招标头方面也是这样,反腐败永远是“反别人的腐败”,不是“反自己的腐败”。这种文化弱点,导致一种结果就是,反思,一定是对别人的错误进行反思,是对自己如何找借口和掩饰进行反思,死不认错和面子问题比天都大。中国人的规则是拿来治别人的,不是拿来敬畏崇拜、一视同仁的。所以从文化性格弱点上可以体现监管不力的缘由。
3.看待腐败风气的观点不正确
在招投标这样的经济活动中,管理人员,只要工作得力、业绩突出,有时操守方面出了问题,比如,多吃多占多玩点等等,也会被认为是一些小节而不加以追究,因为风气上文化上就是这样,只要带来的经济效益大于操守败坏带来的损失,就没有问题。殊不知,这些所谓的“小节”可能正是腐败活动的载体,任其积累最终往往会铸成大错。
4.反腐要求零散而不系统
清正廉洁、奉公守法、公平公正、品行端正等等方面的要求是领导干部代理招投标公共权力时必须遵守操守,是其防止腐败的思想基础、履行职责的道德底线。干部腐败的“起点”大都是从丧失从政操守开始的。当前,我国管理招投标的领导干部从政操守方面的要求虽然很多,但零散而不系统,没有统一的规范,是柔性的要求而不是刚性的制度,将许多本来属于应由规则、纪律约束的操守上的“硬性”要求只当作一般道德层面的“柔性”要求而虚化。
(四).法律制度因素
1、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由于我国招投标立法工作起步较晚,缺乏长期实践的考验和及时针对性的修
订,再加上各部门从各自利益出发,频频发布本部门的一些规章,导致行业管理政出多门,一些法律、规章的规定不够具体,相互之间不协调,甚至不一致。以串标为例,《政府采购法》第72条、第77条明确了招标人恶意串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但都没有如何认定串标的规定,所以实践中界定和查处串标难度很大、几乎无法操作。又如:对串标的处罚措施,《招标投标法》第53条规定,对串标人处以中标金额的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处以单位罚款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而《政府采购法》第77条规定对串标人处以中标金额的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个人责任无追究,两部招投标领域的基本法律在同一行为的处罚上不一致,实际操作中无法把握遵从。
2.浩繁的制度性文件没有实质性作用
招投标方面的规制性文本并不在少数,但其中大多数规范性文件并没有找到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根本,这些文件或是在细枝末节上做文章,或不具有可操作性,加上相关职能部门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人员来跟踪检查这些文件规定的制度执行情况,因而这些浩繁的文件对遏制招投标腐败案件的发生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3.信用意识淡薄
之所以会屡屡出现出卖企业资质、采取挂靠、借用施工资质投标现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整个招投标市场信用大环境的缺失,诚信体系建设滞后。对于优质的守信用的企业,政府扶持政策不明朗,而不诚信的企业却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得到丰厚的回报,无法真正落实保护和鼓励守信者、惩戒失信者。招投标方、招标机构、投标方、评审专家等参与各方的诚信数据不能及时得到整合和交流,缺少能够独立进行信用评价的中介机构,信用评价标准难以制定,评价结果得不到很好运用。针对一个行业来说,并没有切实有效的行业自我约束和管理措施。由此可见,构建一个完善的信用评价和监管体系,日益成为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的当务之急。
第三部分 解决招投标腐败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宏观方面分析
1.创新体制,健全制度
在管理体制上建立权力的制衡机制。通过大胆地改革创新,破除一些行业主管部门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资金安排者,也是代理机构遴选者,还是项目的招标人,同时又是仲裁者的带有浓厚部门经济色彩的模式,将招投标行政监督管理职责赋予一个没有部门和行业利益,具有相对独立性、权威性的专门监督机构,建立创新型的招投标市场综合监管体系,从源头上构筑预防腐败的有效机制。
在《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的基础上,依据各相关法律法规制订专门用于规范招标人招标行为的实施意见,制订一套适合各行各业的监管办法,实行决策权、监管权、操作权分离,把分散在发改、建设、财政、国资、卫生、交通、水利、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对招标采购交易活动过程的监管职能,统一划归专门部门行使,相关招标采购交易活动全部进入统一的交易平台交易。2.严格执行招投标信息公开制度
当前,在一些公共项目招投标中,信息公开度不高,变相降低信息公开度等问题比较突出,致使公众不能及时、全面、真实地了解招投标信息,为围标、串标等人为干扰招投标活动留下“隐患”。招标信息公告是对付招标人制造信息不对称的“杀手锏”。要保证信息公告制度的落实,一方面有关部门要主动督查招标人必须在法定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另一方面由管理部门在一些免费进入的电子门户网站发布,并细化信息公开的内容和形式。
3.通过强有力的法律监管,来提高招投标腐败的成本和风险。
由于招投标活动当事人具有理性“经济人”特征,是追求利润极大化的主体,因此,当他判断其预期“腐败成本”大于其“腐败利润”时,或当他感到腐败将面临极高的风险时,他可能将会放弃腐败。目前,我国对招投标活动进行法律规制主要是依靠《招标投标法》,尽管颁布实施近十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它主要还是一部程序法,在对腐败行为及违法活动的惩处上还显的比较乏力,已经形成了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合理现象。因此,我们既需要定期对《招标投标法》进行不断地修改和补充,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颁布实施地方性的法规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严苛的法律条文和不断加强监督执法,加大对招投标腐败行为的惩治和查处力度,强化法律的威慑作用,使“想腐者不敢腐”。
4.加强招标代理市场管理,创新招标代理体制
招标人与代理机构同为招投标市场主体,地位应该平等的,但实践中代理机构处于弱势地位,招标人与代理机构的代理关系实际为以利益为纽带的“雇佣关系”。规范招标人的行为,必须加强对招标代理市场的管理,除了采取措施提高招标代理机构的人员素质、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对招标人自主选择招标代理机构的权力加以管理。二是对招标人的某些违规行为,代理机构也追查责任,实施相应处罚,迫使代理机构改变对招标人违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同流合污的态度。加强招标采购过程中对招标人行为的规范,有利于规范招标采购交易市场,净化社会风气,也有利于预防和减少领导干部在招投标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既保护了国家人民的利益,也保护了干部。5.加强社会监督
招投标领域的反腐败不能只靠法律规制和行政体系的自我监督,还必须依靠 5
来自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因此,在不断加强政府对招投标活动监管的同时,可通过建立招标投标特邀监督员制度、招标投标社会公众旁听制度、招标投标工作定期通报制度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通过设立投诉举报箱、开辟网上投诉举报专栏、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方式,畅通投诉举报信息渠道,接受广大群众的投诉举报;通过社会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质询会等形式,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招投标工作的意见建议,对查处的招投标典型腐败案件定期予以曝光,营造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使腐败行为无处藏身。6.要解决招投标交易活动中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公开透明方式引入社会监督。
一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招投标信息公开披露制度,严格信息公开程序、内容、范围及时限,确保招投标各环节信息公开透明;另一方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群众关注度高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形成市场内招投标各方相互监 督相互制约,市场外民主监督、公众监督、舆论监督的良好氛围。
7.立法机关定期对《招标投标法》进行修改补充,各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招投标法》实施细则。
规范招投标代理管理、招投标市场审查,明确执法主 体、细化、量化对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的认定标准,进一步规范投标人行为;建立统一的网上报名平台,全面推行电子化招投标计算机辅助评标工作;建立各省统一的专家评委库,扩大抽签评标的范围,保证评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对无资质建设队伍的挂靠现象进行清理,制止有资质公司买卖资质的行为;建立招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探索工程监管新模式。
(二).微观方面分析
1.建立庞大的专家数据库
招标过程中建立庞大的专家数据库,在每一次评标的过程中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杜绝专家与招标人投标人的接触),对评标的结果及时的在建设部门备案。2.是在管理体制上建立权力的制衡机制,改变领导权力太集中的现象。
通过大胆地改革创新,破除一些行业主管部门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资金安排者,也是代理机构遴选者,还是项目的招标人,同时又是仲裁者的带有浓厚部门经济色彩的模式,将招投标行政监督管理职责赋予一个没有部门和行业利益,具有相对独立性、权威性的专门监督机构,建立创新型的招投标市场综合监管体系,从源头上构筑预防腐败的有效机制。3.加大处罚力度。
高利润回报与串通投标低成本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让串通投标者趋之若鹜,对招投标违规一般按中标价5‰至10‰罚款,与20%以上的高额利润相比只是九牛一毛;所以应该把处罚的罚款比例扩大到至少预估的利润的一般,这才能
在处罚的效果上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4.设置专门的纪律监督委员会,或由商会组织一个专门的针对全国大型招投标活动的纪律检查小组。防止浩繁的制度性文件没有实质性作用。5.将招标人在招投标活动中行为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机制
对招标人在招投标活动中的行为管理重结果、轻过程,重处罚、轻奖励,在各类媒体上听到看到的多是在招投标活动中已经出现问题,被追究责任的领导干部,而那些在招投标活动中遵纪守法领导干部却无人知晓,更谈不上表彰。如果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难以调动招标人守法的积极性,针对目前现状,可以将领导干部在招投标活动的行为表现纳入廉政考核体系中,重点考核在招投标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单位“一把手”。6.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对招投标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业务能力培训,促其熟悉招投标程序,以便能编制高质量投标文件,鉴别投标文件施工方案、人员配置等关键环节优劣。同时,也要注重培训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提高投资控制、合同管理的业务能力,扩大相关业务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7.普及不设标底的做法
不设标底招标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杜绝暗箱操作,防止泄露标底,遏制编标、评标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这种由专家评委从最低报价标的评起,由低到高,逐个论证选择中标者的评标方法,是目前招投标活动中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