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

时间:2019-05-14 23:3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自治区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

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

摘要:耕地保护是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面对我国耕地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是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1.前言

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我区灾损、环境变迁等自然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较小,耕地变化主要受人文因素的强烈影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为政策因素、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等。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空间集聚方面加剧了城镇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导致城镇中心区域的耕地急剧减少。此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得每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比重也较大,这也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翻。

2.耕地及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分析

2.1耕地面积变化

图1为1981年以来我区耕地面积变化图。从耕地面积来看,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1981年~1987年我区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1988年~1999年耕地面积则由455.9万公顷增长至607.7万公顷。1988年耕地面积为历史最低点。2004年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新政策,耕地面积出现了稳步增长的新形势。2013年耕地面积达到721.1万公顷。

耕地面积的变化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30多年来全区人口呈快速稳步增长的态势,由此而产生的人均耕地的变化过程出现了平缓减少-平缓增加-减少-急速增加4次较明显的变化。第1阶段从1980年的人均0.28hm2耕地减少到1994年0.23hm2;第2阶段主要为1995年~1999年,随人口增长速度的变缓,人均耕地减少速度也趋缓;第3阶段从2000年~2012年,随着耕地数量第2次高峰出现,人均耕地也出现增加趋势;第4阶段从2012年~2013年人均耕地面积由0.29hm2骤增至0.37hm2。

2.2.粮食生产总量及其结构分析

自1981年以来,我区粮食实现了产量和生产能力的快速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全国的粮食供求进入基本平衡的阶段。虽然在1986年~1989年和1997年~2001年间我国的粮食产量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从整体来看,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2013年我区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新高,突破2773万吨,比上年增产244.5万吨,增长9.67%。

对我区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产品的构成而言,玉米产量从最初的跟小麦、稻谷占比持平逐渐增长成我区第一大粮食作物,2013年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高达74.64%,比1952年的8.18%占比高出近66.46%。尽管稻谷产量水平不断增加,但稻谷比例的下降,反映了我国粮食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小麦产量波动较大,2000年~2003年间小麦产量持续下降,自2000年起至今则表现为平缓上升趋势,近年来增幅加大,2008年突破150万吨,2013年达到180.4万吨。

2.3人口总量及其结构分析

由图可以看出,内蒙古总人口随年份呈极显著的多项式变化趋势(y=-0.374x2+1515.x-2E+06,R2=0.998)。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增长基本分成两段:第一阶段:1949年~1975年,人口随年份的增长幅度较大,平均年增长41.8万人,年增长率为6.88%;gg~阶段:1976年~2013年,内蒙古人口增长变缓,平均年增长20万人,年增长率为1.15%。

从我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比重变化来看,从1981年~2013年,我区农业人口比重持续下降,从1981年的75.17%下降至58.73%,而非农业人口则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其中,1985年、1999年均比前一年增幅均超过1.00%,2004年及2005年更是连续增加1.30%和1.58%。

2.4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变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加强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中期,我区经济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据图可知,1980年我区GDP总量为68.40亿元,1980年~1992年间呈缓慢增长趋势,至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GDP总量增加至421.68亿元,增加了6.16倍。自1993年~2005年,我区GPD增加进入加速期,据数据显示,2005年GDP总量为3905.3亿元,较1992年增加了9.26倍。此后国民生产总值进入急速增长期,截至2013年底,GDP总量达16832.38亿元。

3.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建议

3.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通过大量的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是当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不可能通过大量的土地资源投入来换取经济的增长,所以在经济发展的时候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逐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从而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各部门统筹规划,协作提高耕地质量

目前,国土部门、水利部门和农业部门分别针对耕地质量的提高提出一系列措施,但这些措施大多仅根据其所在部门特点进行设定,不具有统筹规划性,且若其中一方针对某一地块提出整改措施,则其他部门不能再对该地块进行整治。上述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耕地质量的提高,且存在资源及财力、物力浪费情况。因此,如何协调国土部门、水利部门及农业部门,使之在提高耕地质量上进行有机协调统一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3.3狠抓后续监管措施,杜绝整改后撂荒

国家、自治区针对耕地耕层变浅、有机质流失、金属离子污染等问题做出了系列研究和部署,从不同角度出发,势在解决耕地质量低下问题,也确实获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不乏新问题的出现。个别地区在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对耕地进行整理改善后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而是将耕地撂荒。建立积极有效的监管措施,设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不仅是促进耕地质量提高的途径,同时也是杜绝资源和经济浪费、切实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工作方式。

第二篇:中国公务员数量变化

中国公务员数量变化

近几年,随着

诚然,公务员稳定性相对较高。实际上,公务员是入职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数百人甚至数千人竞争一个职位的情况已非个例。有的考生说:“考公务员其实就是求职,重在参与!只要有招考信息,我就会尝试,多方尝试才会找到工作,否则就只能‘啃老’了。”招聘会上,招十几人的企业动辄就会接到数千份简历,招1.6万人的国家公务员职位有百万人报考也不必大惊小怪。公务员报考热,其实也就是求职热的反映而已。

公务员报考虽然很热,但毕竟招录人数有限,不能考入公务员队伍的考生最后还是会进入其他行业就业。人才竞争较激烈的社会现实下,按部就班求稳的心理无论是因环境逼迫还是自我的内心诉求都会改变,因为在竞争的经济社会里,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公务员备考经历也会给考生在其他行业就业提供帮助。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各项制度不断健全,考生感觉企业就职和从事公务员并无太大区别时,当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年轻人挑战自我实现梦想的途径时,公务员报考热度自然就降低了。

第三篇:耕地保护,要数量还得要质量

耕地保护,要数量还得要质量

李礼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06.03.08

刚刚公布的2005年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 示,2005年实际建设占用耕 地13.9万公顷,灾毁耕地5.4 万公顷,生态退耕39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2 万公顷。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 蒋承菘代表对媒体表示:“我 国保护耕地的形势依然十分 严峻。要落实好保护耕地的基 本国策,也得按照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蒋承菘代表认为,当前一 些地方在耕地问题上存在的 主要倾向是重数量轻质量,在 理解占补平衡时想到的是数 量上的平衡,而不重视质量,致使补增耕地难以形成产能。在各种农资涨价的情势下,农 民兄弟很清楚种三亩劣质田 不如种两亩优质田,质量低劣 的耕地很可能被撂荒。实际上,关注耕地质量近来呼声不断。在去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讷河 市农业推广中心主任谭志娟 已提出过提高耕地质量、测土 配方施肥的建议。在今年两会 上,蒋承菘代表还建议,应开 展一次耕地质量的全面调查。调查特别要对耕地成土机理 与耕地元素的组成以及耕地 的污染程度进行调查,并根据 成果,按耕地生产能力重新划 定耕地等级。同时,构建新的 指标体系,改进现有管理办 法。新体系要在耕地数量不减 少的基础上,考核耕地质量。同时,利用各种政策,鼓励人 们应用科学技术改善耕地质 量,提高生产能力。我国耕地数量增加的空 间己经很小。虽然我们一直提 倡节约耕地,千万百计地提高 土地利用率,但由于种种原 因。耕地减少的趋势仍然存 在。一方面,我们当全力遏制 耕地减少的形势,落实最严格 的耕地保护措施;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耕地质量的提高。质量与数量从来都是事物的 两个方面,没有数量就等于没 有事物的存在;而没有质量,数量也就失去了意义。耕地也 不例外。只有统筹好质与量的 关系,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才 能全面、正确地落到实处。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在 土地资源瓶颈效应凸显的形 势下,耕地质量考核当落实到 各地耕地保护责任的考核指 标体系中,以从质量保护角度 全面落实耕保责任。

第四篇: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源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替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教学重点: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因素;

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及其转变。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比较法、因果联系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一)人口的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

(二)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差异

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一)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板书】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提问】请大家看世界60亿人口日(图1.1),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个小孩的出

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

【读图】请大家读图1.5,P4读图思考和P5的阅读,通过由学生自主阅读各国采取的人口政策的差异并让其讨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讲述】世界各国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日本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印度控制生育政策。原因: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太慢,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空间得不到合理利用,人口老龄化,个人及社会赡养负担增加,社会福利和保障面临的压力增大,国防兵员不足。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太慢,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方面的社会开支扩大,压力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资源需求增大,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增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人地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作业】复习这节课的内容并预习人口的增长模式。

第二课时 【新课教学】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们衡量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是通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衡量的,而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这三项指标相结合就形成了人口再生产的不同特征,形成了不同类型,构成3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读图】请大家阅读图1.6和P6读图思考。【板书】

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一)人口增长模式

【提问】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比较。【答案】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讲述】比较原始型和现代型这两种“低增长率”的本质区别: 原始型的低增长率是因为很高的死亡率造成的,而现代型的低增长率是因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这种模式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

原始型——农业文明时期;传统型——工业文明时期;现代型——后工业文明时期。【学生讨论】结合P5的阅读,学生讨论世界各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以及影响因素。【板书】

(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讲述】发达国家——现代型,如欧洲、北美洲;发展中国家——大多属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阶段,如亚非拉地区;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模式转变的影响因素有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等。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型。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学生自主探究】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学生分组讨论,联系前面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完成P7活动,自主地归纳总结出针对芬兰这个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课堂总结】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现状:

1、数量大

2、增长快

二、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人口数量增长任何时间间的不匀速性

第五篇:耕地保护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理

专家谈耕地保护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理

阐释耕地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的内涵与联系,并对加强耕地生态管护,提升耕地质量建言献策,树立生态环境理念的重要性就在于从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的视角看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问题, 区分生态与环境的内涵,是探讨耕地质量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前提。只有在生态环境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以土壤培肥、水利保障、配置调整、灾害防治、污染治理等相结合的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体系,才能保证耕地质量。

耕地质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土地质量定义为“以一种特定方式影响特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综合土地特性”,而土地特性是土地可度量或可评估的属性,各种相互作用的土地特性构成了土地综合属性,这类综合属性就是土地质量。耕地质量是具体针对耕地的土地质量。

一些学者在耕地质量中区分出耕地生态质量、耕地环境质量(也有少数人提出耕地生态环境质量)。对于耕地生态质量,大都指维持生物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生态质量的评价指标,大都以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坡度、有机质、营养元素及水分状况等为主,实际上与土地(自然)质量的概念差别不大。耕地环境质量主要是在开展耕地质量评价时采用,依据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按照耕地的有益、有害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状况对农耕区进行耕地质量评估和等级划分。

注重耕地生态质量和耕地环境质量,对于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具有实践意义。特别是依托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开展的耕地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合理调整由自然成因引起有益、有害元素异常的耕地种植结构,也可以为人为污染造成的耕地恢复治理提供重要依据。耕地建设应重视耕地生态

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应树立生态环境理念,即把耕地视为完整的生态系统,要加强耕地生态系统循环过程及其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协调人类与耕地的关系,承担人类对耕地生态系统健康的责任。

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要从不同层面遵循生态学原理,探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生态化途径,建立生态型模式。比如,在提升耕地质量方面,除了继续重视现有土肥技术、培肥地力外,还应通过扩种绿肥、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等途径,尽可能地减少化肥用量,制定不同作物的综合培肥技术。对于退化和污染的耕地,除采取相应的农艺、工程等措施外,应更加突出生物措施进行修复和治理。对25度以下的坡耕地,在采用生物措施治理的同时,实行季节性和休耕制度。实际上,树立生态环境理念的重要性就在于从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的视角看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问题。比如,城市周边蔬菜基地位于污染区,不一定就要花费巨大成本去修复和治理,也可以改变蔬菜生产供应模式,重新规划蔬菜产地,将蔬菜基地转移到无污染的地区,而将污染区改为工业用玉米、苗圃和花卉等的种植基地,通过改变农业种植结构,解决污染土地利用问题。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耕地数量变化和经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教学反思

    如何在《种群数量变化》中应用模型构建法 高二生物组 范秀娟 《种群数量的变化》这节内容在高考大纲中考查级别是二级,就是除了学生能说出本节涉及的基本内容外,还要会运用知......

    种群的数量变化 教学反思

    种群的数量变化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本节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以及种群数量增长的类型,二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反思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反思 备课时有两个困扰:第一,教材一开始讲了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差异,之后在人口自然增长模式中也讲了时空差异,如果都讲,时间有限。第二:影响人口自然增长......

    环境变化日益影响经济发展

    环境变化日益影响经济发展2013年06月22日 15:31:5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伦敦6月21日电(记者刘石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1日在伦敦发布报告说,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的迅速改变,将......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情况(共5篇)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全市上下以“总干”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大力......

    1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 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

    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

    化隆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化隆县2011年度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说明 根据县纪委《关于转发地区纪委的通知》的要求,现将2011年我县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政策措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