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课业负担存在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关于小学生课业负担存在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的分析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小学生作为国家的花朵和未来,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分析课业负担为什么过重会及更好的解决对策对国家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课业负担;小学生;原因;解决对策
课业负担这个概念在政府文件中作为标题关键词的首次出现是教育部于 1983 年 12 月 31 日发布的《关于全日制普通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十项规定(试行草案)》,其中第五条规定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随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课业负担概念的使用便比较一致了。学者褚远辉在《对学生课业负担的理性思考》一文中认为学生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指那些违反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超过教学大纲的规定,逾越学生的承受负荷,并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的课业负担量。本文认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指社会、学校、家长在促进学生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违背青少年生理、心理健康发展的现象。
一、小学生课业负担存在的原因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应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减负越来越重要,可是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提倡的减负已经成为形式。减负天天挂在嘴边,学生负担却是越来越重,关于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已经成为现在小学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存在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一)小学生课业负担存在的社会原因
1.教育行政部门评价校长的主要依据是升学率。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少学校把期末奖金和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造成学校把这些负担强加给学生,题海战术变应运而生。
2.出版社和书商通过各种关系卖给学生大量的教学辅导材料,老师必须让学生写完这些教辅材料。很明显,买了教辅材料而不用还不如不买,少数懂得国家教育政策的家长还会投诉学校乱收费。
3.各种参差不齐的辅导机构利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宣传并鼓动家长为孩子报名各种辅导班,大量的占用了小学生的课余时间。造成小学生不断往返各种辅导班,完成课程标准以外的各样的任务。忽视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4.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导致了激烈的竞争,使学生有了沉重的压力。大多数学校没有优质教育资源,而家长又希望孩子能接受到优质的学校教育,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进名校,致使孩子背负沉重的压力。
(二)小学生课业负担存在的学校原因
1.在教师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文化水平很低, 又未受过专业培训, 不懂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不能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简单, 课堂教学满堂灌,结果教学效果差, 效率低, 完不成教学任务, 只好课内损失课外补, 校内损失校外补, 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或家庭作业。
2.教师之间的盲从和攀比心理。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以前她很遵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可看到其他老师都布置自己科目的家庭作业,自己却没有布置,时间一长,别的老师议论自己,个别老师和家长甚至认为自己教学不认真,不下工夫,无奈只好也布置家庭作业。
(三)小学生课业负担存在的家庭原因
1.家长急于求成的心态过重,家长往往把残酷的社会竞争过早地转嫁到孩子身上。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已经由过去单纯的学校行为演变成学校和社会的双重行为。67.8%孩子认为自己报特长班是家长的意愿,认为自己喜欢与否都必须参加。
2.家长不能很好的分析孩子的心理及生理特点,一位要求语、数、外成绩,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解决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对策
解决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这不是单靠社会、学校、家庭任何一方面可已完成的,需要这几方面全面结合共同努力。
(一)解决对策之社会方面
1.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责任有义务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引领工作,加强对
实施素质教育政策、教育措施和内容的宣传教育,引领好社会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认识。
2.更有效地督导评估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降低评估的厉害相关性,加大发展性的评价力度。不把升学和学业成绩畸形的与学校工作挂钩。
3.积极挖掘推广实施素质教育水平高、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师、学校的先进典型做法,提高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经验交流。
4.加强家校联系,搞好家长教育工作,指导家庭教育,帮助那些家庭教育缺位的学生家长开展教育活动。
(二)解决对策之学校方面
1.强化管理,构建高效课堂,减轻负担。“减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学校强有力的管理才行。首先学校根据相关规定进一步细化了有关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其次,学校严格地把好教材、教辅材料等征订关,任何教师不允许随便要求学生购买辅导材料。再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通过研讨课、汇报课、同课异构、示范课、展示课、录像课等形式打造和谐高效课堂,邀请专家跟踪点评课堂教学。按照“统一主题要求、分步组织实施”的办法,改进了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最后,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2、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是“减负”的关键环节。首先是提高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每年都进行评先树优活动。其次,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再次,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摸索出了教师成长发展的模式,就是学校要构建“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专家引领、课题提升”的这样一个平台,实现教师更大的发展。最后,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打通教师进出通道,提高管理效能。
(三)解决对策之家庭方面
1.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转变家长传统的人才观念,树立新的人生观。要打破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思想,转变考上理想大学就能飞黄腾达的错误观念,树立积极 的职业观。在全社会树立一种“职业无贵贱”思想从而取代传统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这样家长就不会以唯有上好学才有出路之类的话来给孩子施压从而达到减负的目的。
3.注重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业的影响,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对孩子所能达到的水平提出合理的期望。
总之,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提高认识,转变思想,为了学生美好幸福的明天要真正做到科学教育、科学培养!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杜立娟.葛媛媛:论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历史演进.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9月.第4卷第9期
[3]刘佳国:农村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浅析.教育革新.2007年.第8期
[4]袁贵仁.题海战术加重课业负担不符合教育规律[Z].中新社,2009-11-13 [5]韩世文.减负让学生“富起来”[N].中国教师报,2012-5-30(4)[6]孟宪彬.减去学生生命成长的难堪之负[N].中国教育报,2012-6-5(1)[7]新浪博客.博主:思深行远: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8]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深层原因.http://www.xiexiebang.com 2009年01月05日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第二篇:小学生审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审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清泉二小
李丽芳
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而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审题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而我们的学生在审题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我想谈一谈出现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1、思维定势干扰审清题目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或眼前看到的某种心理习惯的干扰,在审题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产生思维上的定势,使审题有误,解题出错。如:“3元买了6支铅笔,问每支铅笔多少元?”学生有可能因为经常用大数除以小数,而把这道题解为6÷3=2(元),得到一支铅笔两元。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思维定势造成的。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虽然做题时不要求读出声音来,但是题目中的每个字,每个句都要在心里读出来,同时要在头脑中思考。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着读着学生就会明白3元是总价,6支是数量,求单价应该用总价除以数量,而不能用数量除以总价,脑子里就会出现单价=总价÷数量这样的关系式,这道题就顺利完成了。看准,心读,脑记这是认真读题审题的第一步。
2.心理畏惧丧失解题信心
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当他们看到问题中条件繁多而又复杂时,便会产生畏惧心理,心情立即变得紧张起来,再也不想去多看题目,更不愿意去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了,因此学习的自信心就丧失了。如五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一只杯子里装满牛奶,小明第一次喝了半杯,然后加满水搅匀;第二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三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四次全部喝完。小明一共喝了多少牛奶?
本题由于喝了四次,每次喝了牛奶后又加满水,次数较多,条件较多、较繁,分析思路较乱,计算步数较多,审题时就认为有一定的难度,即使分析计算,还不一定正确,因此,往往会吓退学生,他们可能自动选择放弃。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动脑思考,仔细推敲。在认真读题的过程中,要仔细推敲题目中的字词,特别是在解决问题当中许多字词需要学生去动脑思考。语言文字是题目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在这道题中,小明尽管喝了四次,有三次喝的都加满水,但是并没有加牛奶,也就是说自始至终只有一杯牛奶,最后全部喝完。所以,小明四次一共喝的牛奶是1杯。
3.思想受阻思路无法延续
低年级学生独立读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差,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如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只要细心审题,题意就能理解,问题就能解决。但是在一些较复杂的数学问题里,有些条件往往不是非常醒目,而以隐藏的形式存在,学生如果不能从题中分析出隐藏的条件,解题的思路就无法延续。
例如:“有一种圆柱形食品罐头,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10厘米,侧面贴上商标纸,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100个这样的罐头需要用商标纸多少平方厘米?”如果去掉“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这个条件,学生的思维还比较流畅,都知道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是分别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为长和宽的长方形的面积,100个这样的长方形面积就是本题的所求,即2×3.14×6×10×100平方厘米。而本题中含有条件“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学生就有些不知所措了,这时候我们老师就应该善于帮助学生重点理解“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这个条件,为学生扫除审题的障碍,理清审题的思路。在这里,由于增加了1厘米的接头,所以商标纸侧面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就不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了,而是等于底面周长加上接头处的1厘米,即2×3.14×6加1,宽还是圆柱体的高,学生的解题思路就能展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即可列式为(2×3.14×6+1)×10×100。
4.情境插图困扰学生的思考
现在的书本上很多解决实际问题多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而学生在练习时有时却是纯问题的理解,学生找不到条件或找错条件。如第六册数学书第12页的第5题:我们2天共吃害虫780只,问: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害虫多少只?(隐含条件:图画中是3只燕子)没有认真审题的孩子就将这道题解答为:780÷2=390(只)。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要求学生要将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一起分析,并能把图中的信息和问题用自己的话说出来,3只燕子2天共吃害虫780只,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多少只害虫?这道题还是比较简单的。在以前的教学中,对“说”的训练重视的不够,表现为学生只会做题不会说。其实,不管学生审题正确与否,都要培养学生说理的习惯,要养成想说、会说、敢说的习惯。……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的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们在座的教师也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让我们共同努力,教给学生科学的审题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审题方法独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的负担。因此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公式及注意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本文我主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针对小学僧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和解决的对策,从而促进小学生们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解决对策
“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要珍视心理健康。
基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我于 2011年 4月,对本校一至六年级共231名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了依据。从问卷调查的总体结果上看,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占73.0%,这说明大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心理健康偏离的小学生为27.0%,其中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5.0%,说明出现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多数为轻度心理偏差,只要老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并予以矫正就可以恢复健康。
第四篇:论执行积案的存在原因及解决对策
论执行积案的存在原因及解决对策
“执行难”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跨世纪的司法难题。1999年党中央批转了最高法院《关于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报告》以中央文件下发全党,党的十六大更明确地提出要: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以及近年来出台一些关于执行方面的司法解释等,这些都为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提供有力保障。但是目前“执行难”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尤其是基层法院的积案更是存在着各种难执行的问题,包括内外界的各种因素制约了执行工作的开展。笔者通过所在基层法院在近几年实施执行会战等各项集中执行活动中针对执行积案总结出“执行难”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执行积案的基本情况
笔者所在法院在开展清理积案活动中,共清理出执行积案879件,其中有财产执行积案252件,无财产执行积案627件,无财产执行积案中涉及政府及职能单位12件,涉及国有企业42件,涉及村委会23件,涉及林场5件,其他类型545件。
二、积案执行难的表现类型
通过近几年开展的执行会战等集中执行活动,笔者所在基层法院对执行积案实行梳理、自查、归总,总结出“执行难”主要表现在:一是涉“财”案件执行难。由于我国许多登记制度不健全,在执行时难以寻找或确认被执行人的财产。基层法院大多面对农民执行,一些被执行的农民外出打工经常人走财空,造成人难找财产难寻。二是涉“困”案件执行难。这类案件标的额较小,但未结案比例较大,被执行人不是逃避执行,转移财产,他们确无执行能力,大都属于城乡特困户;有的借款承包土地或经商,由于自然灾害、经营亏损而一贫如洗,根本无力偿还债务。三是涉“企”案件执行难。一些企业转制、并轨、有的名存实亡,有的严重亏损,职工的工资没有保障,法院一旦强制执行就会导致群体上访,影响稳定,影响改制。四是涉“府”案件执行难。这类案件涉及到村委会、乡镇政府、县市政府。这些单位有的直接承担责任,有的承担连带责任。一方面由于地方经济困难暂无履行能力另一方面执行人员的人、财都受制于地方政府而不
敢执行。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地方经济利益而干预执行,造成案件久拖未果。
二、积案“执行难”的成因
“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分析
(一)从社会层面看
1、由于社会诚信度低,个别当事人素质低下。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交往的不断增多,当事人之间因权益纷争而涉讼的案件大量增多,有些被执行人法制观念淡薄,置生效的法律文书于不顾,置对方当事人的生产、生活困难于不顾,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能拖则拖,能避则避,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义务的债务人越来越少,导致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数量逐年上升,积案数量也不断增加。
2、经济发展落后,自然人收入偏低。企业单位大多数是面临倒闭、关、停、并、转在改制之前所欠债务约定不明。机关事业单位无经费来源,多年陈欠无力清偿。
3、执法环境差,领导指意多,部门干扰多。人大要求加大力度依法执行,政府要求保护地方经济,法院执行人员只好见机执行。社会各界为法院设置执行障碍多,配合、协助法院执行的少。另外,由于信访条例不健全、执行不严,只要当事人因执行上访,有关部门不管原因,只要结果导致执行左右为难。
(二)从立法执法层面看
1、有关执行的法律规定亟待修改。当前,法院执行积案多,执结率不高,和民事诉讼法第219条的规定有直接的关系。该规定指出“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一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因此,当事人为了避免超过法定的申请执行期限,即使明知债务人无财产可供执行,也不得不向法院申请执行,这类案件不是法院、当事人想执行就可以执行的,结果只能造成执行积案越来越多,导致人们对法院乃至整个法律制度的失望和不满。
2、申请人的风险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一些案件难以执行,一方面交易过程风险意识差。出现纠纷进行诉讼时,没有及时申请财产或证据保全。判决生效申请执行时,不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认为判决后,钱马上就能到位。
3、执行依据错误。法律规定执行依据是生效的法律文书,包括民事、刑附民、公证仲裁等。其中实体处理错误时有发现,但往往又因法律障碍不能纠正而予继续执行,必然最后导致错误执行。一些案件因再审重审,几经周折使执行期限无限期的延长。有些案件当事人不管有理无理在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就申诉、上访。致使一审法院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彷徨不前,左右观望。
(三)从心理层面上分析
1、当事人的心理。做为申请执行人他们认为其起诉了,费用交了,他们就没有任何义务了,法院就应负责执行。被执行人因对判决不服,抵触情绪大,不配合法院执行。千方百计转移财产逃避执行。
2、社会求稳定心理。执行与社会稳定可以说是一对矛盾的问题。特别是执行涉企、涉政府、涉社会特殊群体案件,为了稳定问题,执行就显得软弱,就需稳定。
3、法官的心理复杂。目前执行人员的心理压力较大,这种心理一方面来自领导,执行员的任命、晋级、工资待遇等由地方人大、政府部门决定。他们不能真正地独立司法,有些案件就是领导不过问,也得知道怎样去执行。另一方面来自当事人,执行工作对抗性较强。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险,而法律没有赋予执行人员的特殊的权利。对人身安全没有什么特殊的保护。只有惩戒没有豁免,经常出现干的越多,出现问题越多。诸方面原因使执行干警的积极性不高,消极执行。
三、解决积案“执行难”的对策
为了最在限度的实现债权的利益,缓解积案“执行难”的局面。主要从以下方面寻找对策:
(一)深化执行工作改革。通过改革建立起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执行局内部实行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两权分离,从而使执行工作朝着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监督有力的方向发展;使各种困扰、对抗、干预,妨碍执行的行为无隙可乘,使违规执行无计可施。
(二)围绕公正、穷尽各种手段
一是多方面开展执行宣传工作
加强普法宣传,让更多的被执行人明白不履行义务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使他们能够自觉履行义务;同时也使申请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执行中,只要法院执行人员严格依法律规定的程序及时采取了执行行为,穷尽了法律手段,那么,即使申请执行人的权利没有全部得到实现,也应当认为法院已经尽到了法律赋予的职责。唯有如此,人民法院才能卸掉沉重的包袱,走出执行难的怪圈,使执行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是用好用足法律赋予的权利
通过统计发现许多执行案件靠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结案的较少,大部分案件是靠法院强制执行,或者由法院采取司法强制措施后才自动履行的。在执行人员执行案件时,平时我们强调靠说服教育促其自动履行,但更注重强制执行。对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坚决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扣划、拍卖、变卖等强制执行措施。
三是做好执行前置工作、降低当事人执行风险
全力推行“阳光执行”和风险提示。把执行的全部程序公开,以便当事人和各界的监督。在执行中实施执行公开告知制度和实施执行风险和不履行生效判决文书后果告知制度。在申请执行期间,分别向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风险告知书》、《申请执行人提高内执行人财产状况(线索)书》和《被执行人财产申报表》等。此外,在诉前、诉中、判决前、判决后及申请执行前实行执行风险全程提示,分别在上述各个阶段均告知当事人可能面临的执行风险。对被告确无履行条件的案件,审判人员引导当事人选择实现权利的其它方式,避免诉讼后案件一判决就成执行“死案”。
四是全面推行执行案件备案登记制度
对在诉讼中未采取财产保全的案件,在执行立案前,先行对被执行人财产实施调查;对经调查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被执行人下落不明又无财产线索的案件,经申请人同意后暂不予立案受理,进行备案登记。这样既减少了执行案件的数量,也保证了申请人的申请执行权不过时效。
黑龙江省北安市人民法院朱凯
第五篇:公司组织生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公司组织生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公司党组织机构概况
公司党委共有基层党委10个(直属9个、托管1个),基层党总支5个(直属5个),基层党支部200个(直属11个,托管2个),现有党员总数2899名,其中在岗党员2580名,离退休党员319名。
二、公司党组织生活开展情况及案例
党组织生活是实现党内生活正常化的根本保证,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有着突出的作用。当前,公司各级党组织坚持开展党组织生活整体落实较好。
在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方面,公司党委每年年底前统一部署安排所属党组织严格按照确定召开时间和主题——深入学习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谈话——撰写发言材料——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情况通报——会议记录的流程组织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达到了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
在“三会一课”方面,公司党委要求各所属党支部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并将“三会一课”要求纳入到“创先争优”考评标准中,每季度对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价,针对存在问题进行通报并督促改进,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以及党组织书记履行主体责任情况评价的依据。今年“七一”前后,公司党委除按照要求由支部书记讲党课外,党委委员也分别到所在党支部为支部党员讲党课,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党性意识。公司办公室党支部书记以详细解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主要内容,为全体党员上了一堂党课,公司领导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该支部的党课活动。
在党日活动开展方面,公司党委按照“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党日活动的程序、内容以及时间要求,绝大多数党支部均能按照每月一次组织开展党日活动。“七一”前后各所属党组织积极组织党员开展了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奉献岗位、义务劳动、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公司党委通过制度约束与指导,做到了党日活动开展有方案、有资料、有总结、有评比、有落实。通过活动经费的拨付对党日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党日活动按流程、按要求开展起到了督导作用。
三、组织生活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从目前公司党组织生活的现状看,总体上实现了组织生活的制度化,在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个别党组织在坚持开展党组织生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个别单位对组织生活的具体要求不甚明了。一些党支部将“三会一课”简单地理解为党日活动,支委会、党小组会和党课落实不到位。有些党支部把支委会开成了工作会,对组织生活会的具体要求一知半解。
二是组织生活还存在形式主义现象。部分单位党内组织生活只满足于时间、次数要求,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只是在形式上继承,并没有从实质上突破。个别党组织在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上民主气氛不够浓厚,思想放不开,做不到畅所欲言,存在等待观望的现象。
三是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有待丰富和创新。部分党组织大多以开会形式过组织生活,且党组织的学习和教育活动大多数是单向的,主要由党组织书记或者是组织者以灌输的方式来进行,缺少互动性。组织生活的内容也主要以学习为主,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
四是组织生活系统策划不到位。个别党支部未按照要求对组织生活进行系统策划,并制定详细的计划,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存在着组织随意、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导致组织生活目标不明确,效果不理想。
五是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缺乏自觉性。有的党员对参加组织生活持无所谓态度,以工作忙等理由推托,表现出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意识不强。有的党员反映组织生活形式陈旧单一,内容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缺乏参与兴趣;有的党员认为组织生活是“一言堂”,缺乏党内民主,参与组织生活是一种“负担”。
针对以上问题,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组织生活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党员干部存在“重经营,轻党建”的思想,不能真正从战略和政治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开展组织生活的重要意义,把组织生活等同于一般工作会议,仅停留在执行制度的要求上。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感悟到组织生活对党的组织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组织生活质量的高低对党组织建设以及促进经营管理有多大的促进等。
二是缺乏组织生活抓落实的管理体系。个别单位未建立起针对党组织生活落实情况的监督落实机制,缺乏有效的评价,往往只注重内容记录上的检查,而忽略了质量上的指导和评估。
三是党组织书记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各所属单位党支部中,支部书记大多为兼职,个别支部书记在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专业技能上表现优秀,但对党务工作不重视、不精通,理论水平不高,造成党建工作打不开局面,党组织生活质量不高。
四是开展组织生活与经营管理工作脱节。个别党组织对组织生活需解决的问题、与经营管理工作的关系把握不准,把开展组织生活与经营管理工作完全分割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认为组织生活就是纯粹的党建工作,导致开展组织生活缺乏实效,难以产生具体工作价值,得不到广大党员、职工的认同。
四、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的对策
要保证组织生活的质量,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就必须明确要求,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精心安排。
一是要充分认识组织生活的重要性。过好党内组织生活,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党章》规定:党内不允许有不过组织生活的特殊党员。因此各级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把过好组织生活作为一件头等大事,在思想认识上要上水平,这是确保组织生活不走过场的关键之所在。
二是要明确组织生活的制度。各所属党组织要进一步明确组织生活相关制度要求,加强组织生活日常管理,用制度管人,凭制度管事,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组织生活评价制度,真正把着眼点放在促进组织生活质量的提高上。
三是要加强党务工作人员培训。要落实党务工作人员培训制度,尤其是要加强党组织负责人培训,使党组织负责人指导自己该做什么、具体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四是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开展组织生活要在内容上要与本单位实际相结合,与当前经营管理工作重点相结合,与广大党员的思想现状相结合,立足时效性和针对性。力求通过组织生活这一途径,充分调动每个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改革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五是要不断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组织生活的形式单一会影响组织生活的质量,会影响党员的参与热情,选择有效的形式和载体可使党的组织生活更加生动而富有成效。因此,组织生活的形式应当呈现出多样性,对传统的活动形式要有选择的继承和创新。如可通过组织开展“微党课”、“主题党日活动”大赛、“创意党课”大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