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2011年开展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00:5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2011年开展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2011年开展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第一篇: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2011年开展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关于2011年开展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

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办建〔2011〕12号

为提高我国肉类蔬菜流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根据《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做好支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有关资金管理的通知》(财建[2009]16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228号)以及有关业务指导文件精神,2011年,在去年试点城市基础上,新增部分城市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肉类、蔬菜是城乡居民重要的基本生活必需品。保障肉类蔬菜的质量安全,对于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意义重大。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我国肉类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目前肉类蔬菜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制度欠缺,管理难度大,质量安全隐患仍然较多。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

准,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汇集各流通节点信息,形成互联互通、协调运作的追溯管理工作体系,主要承担信息存储、过程监控、问题发现、在线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2.建立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根据统一要求,兼顾企业内部信息化改造需要,在定点屠宰企业、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团体消费等环节建设追溯子系统,按照统一的数据传输格式和接口规范,与城市追溯管理平台连接,采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信息,规范各个环节交易流程。

3.探索适用的追溯技术手段。加强肉类蔬菜追溯的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提升对溯源信息的采集、智能化处理和综合管理能力。主要推行集成电路卡(IC)技术,采集、记录、传输每个流通节点的信息,将各经营节点的信息相关联,形成完整的肉类蔬菜流通信息链条。鼓励试点城市根据当地肉类蔬菜的不同包装程度、流通模式及经营者信息化管理水平,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条码、CPU卡等不同信息传递载体和技术模式,提高追溯精度。

4.加强配套规章和制度建设。围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实际需要,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强化流通环节质量安全准入管理和经营主体责任控制,保障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顺利建成并有效运行。

5.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配合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

关材料于2月28日前报送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商务部(财务司)。

申报第二批试点的城市,应提交试点工作方案及相关证明材料。方案主要包括:(1)当地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的有利条件。(2)试点的总体思路及具体目标。(3)试点的主要任务及拟采用的技术模式。(4)保障措施及进度安排。(5)投资总额,已落实及拟落实的地方资金配套情况,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额度等。(6)其他。

第一批试点城市报送工作进展报告及有关证明材料(包括经商务部、财政部审定的试点工作方案)。工作进展报告主要包括:(1)试点总体目标及任务。(2)试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3)试点覆盖范围、投资总额及具体预算。(4)已获得的中央财政资金执行情况。(5)地方财政资金配套计划和落实情况以及需中央资金继续支持的理由及资金额度。(6)资金管理办法。

(三)财政部、商务部组织专家对各城市试点工作方案或资金方案进行评审,综合考虑评审结果及实地考察等情况,确定试点城市及各城市支持金额。第二批试点城市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0个。

(四)收到专项资金后,试点城市根据专家评审情况修改完善试点工作方案,制定科学的技术方案,按照公开公正

规划、用地、用水、用电、税收、资金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采取措施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各试点城市要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和做法,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及时与财政部、商务部联系。

联系电话: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010-***4(传真)

商务部财务司010-***4(传真)

附件:1.试点城市条件要求

2.项目承办企业资质条件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财政部商务部关于2011年开展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小编推荐)

财办建[2011]12号

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2011年开展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

设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为提高我国肉类蔬菜流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根据《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做好支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有关资金管理的通知》(财建[2009]16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228号)以及有关业务指导文件精神,2011年,在去年试点城市基础上,新增部分城市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肉类、蔬菜是城乡居民重要的基本生活必需品。保障肉类蔬菜的质量安全,对于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意义重大。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我国肉类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目前肉类蔬菜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制度欠缺,管理难度大,质量安全隐患仍然较多。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有利于提高生产经营主体安全责任意识,强化流通环节质量安全把关能力,促进农产品流通发展方式转变,从源头上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二、试点目标及原则

以肉类、蔬菜“一荤一素”为重点,在试点城市建立覆盖全部大型批发市场、大中型连锁超市和机械化定点屠宰厂,以及不少于50%的标准化 菜市场和部分团体消费单位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主要坚持以下工作原则:

一是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顺应物联网发展趋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设计制定总体方案,确定总体目标和任务;针对不同阶段具体情况,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分步实施。

二是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结合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技术模式和适用技术,注重追溯体系运行的效能和可持续性。

三是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参加追溯体系建设。

三、试点任务及支持重点

(一)试点任务

1.建立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汇集各流通节点信息,形成互联互通、协调运作的追溯管理工作体系,主要承担信息存储、过程监控、问题发现、在线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2.建立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根据统一要求,兼顾企业内部信息化改造需要,在定点屠宰企业、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团体消费等环节建设追溯子系统,按照统一的数据传输格式和接口规范,与城市追溯管理平台连接,采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信息,规范各个环节交易流程。

3.探索适用的追溯技术手段。加强肉类蔬菜追溯的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提升对溯源信息的采集、智能化处理和综合管理能力。主要推行集成电路卡(IC)技术,采集、记录、传输每个流通节点的信息,将各经营 2 节点的信息相关联,形成完整的肉类蔬菜流通信息链条。鼓励试点城市根据当地肉类蔬菜的不同包装程度、流通模式及经营者信息化管理水平,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条码、CPU卡等不同信息传递载体和技术模式,提高追溯精度。

4.加强配套规章和制度建设。围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实际需要,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强化流通环节质量安全准入管理和经营主体责任控制,保障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顺利建成并有效运行。

5.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配合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积极推广冷链技术,扩大品牌化、包装化经营,提高肉类蔬菜流通的现代化、标准化水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使大型批发市场实行电子化结算,努力提升各流通节点信息化管理及检验检测能力,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支撑;鼓励经营主体建立现代供应链,发展“农超对接”、“厂场挂钩”、“场地挂钩”等先进购销方式,形成质量安全保障机制。

(二)专项资金支持重点。

1.追溯管理平台建设。主要包括数据库环境建设和相关软件的开发、安装与测试,必要的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购置,机房建设和网络租用,相关法规标准的制定等。

2.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对批发、屠宰、零售、团体消费等流通节点进行相应的信息化改造,为各节点统一开发相关软件,配备必要的电子结算、电子秤、信息采集及传输等硬件设备。

四、组织申报及实施程序

(一)各省(区、市)财政、商务部门推荐一个地级以上(含地级)城市,向财政部、商务部申报第二批试点。第一批试点城市根据实施情况及当地实际,向财政部、商务部提出支持申请。

(二)省级财政、商务部门出具正式文件,将各城市有关材料于2月28日前报送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商务部(财务司)。

申报第二批试点的城市,应提交试点工作方案及相关证明材料。方案主要包括:(1)当地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的有利条件。(2)试点的总体思路及具体目标。(3)试点的主要任务及拟采用的技术模式。(4)保障措施及进度安排。(5)投资总额,已落实及拟落实的地方资金配套情况,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额度等。(6)其他。

第一批试点城市报送工作进展报告及有关证明材料(包括经商务部、财政部审定的试点工作方案)。工作进展报告主要包括:(1)试点总体目标及任务。(2)试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3)试点覆盖范围、投资总额及具体预算。(4)已获得的中央财政资金执行情况。(5)地方财政资金配套计划和落实情况以及需中央资金继续支持的理由及资金额度。(6)资金管理办法。

(三)财政部、商务部组织专家对各城市试点工作方案或资金方案进行评审,综合考虑评审结果及实地考察等情况,确定试点城市及各城市支持金额。第二批试点城市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0个。

(四)收到专项资金后,试点城市根据专家评审情况修改完善试点工作方案,制定科学的技术方案,按照公开公正透明原则招标确定项目承办企业(条件附后),项目安排要突出重点,引导优秀企业积极参与,严禁 “撒胡椒面”,招标结果要向社会公示,公示无异议并报财政部、商务部备案后,方可组织实施。

(五)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指导督促试点城市做好试点工作,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省级财政主管部门要制定资金管理办法,根据试点工作进度及项目实施情况及时拨付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商务部、财政部将对试点工作进行抽查评估和考核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试点城市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成立专门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试点取得实效。

(二)试点地区省级商务、财政主管部门要对项目实施状况进行动态监管,建立项目承办企业黑名单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或未通过验收的,要督促及时整改,经整改后仍然不符合要求的,收回支持资金。

(三)试点城市要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列入当地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地方财政根据本地财力情况安排资金支持。

(四)各地财政、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在规划、用地、用水、用电、税收、资金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采取措施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各试点城市要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和做法,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及时与财政部、商务部联系。

联系电话: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 010-68552523 68552794(传真)

商务部财务司

010-65198621 65197974(传真)

附件:1.试点城市条件要求

2.项目承办企业资质条件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附件一

试点城市条件要求

一、城区人口100万以上,年肉类和蔬菜消费量30万吨以上,年财政收入200亿元以上(西部地区100亿元以上)。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同等条件下优先。

二、流通基础设施完善,批发市场和屠宰行业集中度高,标准化菜市场改造或“农改超”比例高,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

三、流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各环节流通主体落实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经销商档案管理、检验检测等制度情况良好。

四、当地政府主要领导重视,承诺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成立以市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试点领导机构,落实必要的配套资金和后续运行维护经费。

五、在发展“农超对接”、“厂场挂钩”、“场地挂钩”、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广冷链技术,扩大品牌化、包装化经营等方面有专门的措施和安排。

六、商务部门内部建立专门工作机构,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确定精干的处室承担具体工作。附件二

项目承办企业资质条件

试点城市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选择有相应资质的企业承担追溯管理平台和流通节点子系统建设有关工作。具体条件如下: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注册资本金在2000万元以上,无不良信誉记录。

(二)具有省部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和软件企业认定证书。

(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认证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集成二级以上(含二级)资质

(四)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五)具有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网络系统信息化建设五年以上的实施和维护经验。

(六)熟悉商贸流通业情况,具有承办至少一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肉类蔬菜追溯体系建设的经验。

第三篇:商务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商改字[2006]22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精神,根据发改委、商务部等六部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5]2199号)要求,我部拟在4个直辖市和20个省会及省辖市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现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单位(第一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紧组织试点单位编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于4月30日前报我部商业改革发展司。

联系人:祝斌,崔燕

电 话:010-85226402,65136823 传 真:010-85226402,65136823

附件:

一、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

附件一: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

21、22号)精神,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保护环境,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根据发改委、商务部等六部委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05]2199号)要求,现就组织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必要性

(一)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将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2004年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要研究制定鼓励废物回收和资源再生利用的政策法规;建立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温总理再次强调:以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农膜、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二)再生资源回收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同时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也大量增加,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除废钢铁的回收率较高外,废塑料的回收率为25%,废橡胶的回收率为32%,废纸的回收率为35%,废玻璃的回收率只有13%,废旧家用电器、电脑等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还未完全开展起来,资源流失严重。建立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将是逐步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状况的有效途径。

(三)原有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难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目前,回收行业的经营已放开,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由过去国有物资回收企业一统天下,演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大批农村及流动人口加入到这个投入少、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其中绝大多数居民废旧生活资料,由一些个体经营户和走街串巷的个人收购、经营,出现了回收市场无序化经营,回收网点无序化发展的局面。而且,这些分散的回收摊点已成为流动人口的聚居点、环境卫生的脏乱点、城市管理的空白点。不仅给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带来了困难,也导致大量低效益再生资源流失为垃圾。

(四)开展试点有利于总结工作中的典型经验,以指导和推动全社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虽然近年来各地在构建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整体上看,还面临着思想观念、法规建设、激励机制、技术创新等诸多的困难和障碍。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对于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在充分利用、规范和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形成以城市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逐步提高回收集散加工能力,促进再生资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的法律、标准和政策,形成再生资源回收促进体系,建立回收企业和个人的从业资格培训体系,使城市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生产性废旧金属形成集中回收—加工—再生循环链条,争取用5年时间,在试点城市建成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80%,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化。

(三)建设原则

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市场化运作,以有利于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行业管理为出发点,以社区、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为载体,以整合现有网络资源为基础,逐步形成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健全、设施适用、服务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三、主要内容

(一)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机制。开展回收体系建设试点所在地政府要制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并使之具有法律效力;制定并形成包括法规、标准及政策等在内的再生资源回收促进体系。

(二)建立和规范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1、社区回收网络(生活性再生资源)

负责回收居民交售的再生资源(包括废纸、废塑料、生活性废旧金属、废玻璃和废橡胶、废家用设备等)。对目前“散兵游勇”式的走街串巷回收方式进行引导和规范,在社区设立“七统一,一规范”,即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经营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按照“便于交售”的原则,城市每1000—1500户居民设置一个回收站点,乡、镇每1500—2000户居民设置一个简易收购站点或固定收购站点。回收站点要与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紧密衔接,回收物当日收、当日清,不在回收站点存储。

2、非居民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对企事业单位即非居民区再生资源的回收,采取回收企业定时、定点上门回收的方式,由统一标识、封闭式分类回收车运输至集散市场。从事运输回收的人员需经过岗位培训,统一着装,规范作业。

3、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网络

规范目前废旧金属回收市场。由于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与社会的公共设施安全密切相关,选择有一定规模、经营规范的废旧金属回收企业负责回收,探索对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的管理模式,逐步提高金属回收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初加工能力,并促进其向最终产品深加工方向延伸,逐步实现回收行业的产业化。

4、再生资源集散市场

在规范现有集散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集散功能分明、科学有序的再生资源市场。市场的设立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保的要求,与居民区相对隔离,且便于运输,具有一定的规模。市场应同时具有储存、集散、初级加工、交易、信息收集发布等功能。市场内每个摊位经营面积不应低于100平方米,储存场地要相对固定,有围墙隔断,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必须备有合格、完善的消防设施,符合公安消防有关规定。

(三)培育龙头企业。在推进回收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作用,依靠龙头企业,按市场规律,收编和规范个体经营户,积极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在社区内设立回收站点,采取上门及网上收购等多种方式进行回收;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对废电子产品、废电池、废玻璃等低效益再生资源品种的回收;鼓励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提高行业科技水平。同时,龙头企业要以资本或生产为纽带,以整合网络资源为基础,以建设项目为核心,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手段,以资源化和无害化为目标,有步骤地实施回收体系建设。

(四)加强教育培训。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基层收购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从业技能培训,结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行业特点的培训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出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人才。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四、组织领导和措施

(一)建立由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建设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等部门有关司局参加的协调机制,研究和协调解决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回收体系建设试点的日常工作由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负责。

(二)在即将出台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基础上,加快再生资源回收管理立法的工作进程,尽快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在宏观上加强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工作的指导,有力保障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和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商务部国内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中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所在地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意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

五、工作要求

(一)建立工作机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部门职责的规模宏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各试点城市要高度重视,要成立市政府牵头的跨部门的领导小组或协调机制,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试点工作。行业主管部门要落实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工作班子,充实力量,专人负责,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建立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工作制度。商务主管部门不管是否承担再生资源回收的管理职责,都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参与到协调机制中来,做好分工的工作。

(二)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试点城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主管部门要选择本地区本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经营规范,回收网络基础较好,有影响有带动作用的企业作为试点单位,并会同城市建设规划、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组织试点单位编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回收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商务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试点方案进行论证。

(三)组织好方案的实施。试点单位要按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抓紧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地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问题。

(四)做好试点项目的申报工作。试点单位要按照试点实施方案,对列入试点工作方案的社区回收网络、集散市场、废旧金属市场建设项目抓紧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组织专家论证,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组织实施。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基层回收人员及管理人员培训、龙头企业回收技术升级方面将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中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五)严格监督检查和验收。要建立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阶段性监督检查制度,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和监督检查,及时对其中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评估,采取多种方式对试点经验进行推广。

附件二: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

北京市(朝阳区中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家庄市物资回收总公司)、山西省太原市、辽宁省沈阳市、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市再生资源责任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上海市、山东省济南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永康市、福建省福州市、江西省南昌市、河南省郑州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汨罗市(汨罗市团山再生资源市场)、广东省清远市(清远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广西区南宁市、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云南省昆明市、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物资回收利用总公司)和新疆区乌鲁木齐市

通知发往单位名单

北京市商务局 天津市商务委 上海市经委 重庆市商委

河北省商务厅 山西省商务厅 辽宁省商业厅 吉林省商务厅

黑龙江省商务厅 江苏省经贸委 浙江省经贸委 福建省经贸委

江西省经贸委 山东省经贸委 河南省商务厅 湖北省商务厅

湖南省商务厅 广东省经贸委 广西区经委 四川省商务厅

云南省商务厅 陕西省商务厅 新疆区贸易办

第四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肉菜流通追溯体系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建设和运行,苏州市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虽然成效明显,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社会认知度不高。追溯体系作为提高监管效率、促进流通组织化程度的一种技术支撑手段,保障食品安全更多发挥的是隐性作用,难以像专项整治、曝光处罚那样夺人眼球,引起广大消费者共鸣,因而社会认知度和认同感不高。这不仅体现在普通消费者和众多行业从业者,甚至监管者以及媒体对其潜在的、长期的作用也认识不足,甚至被社会舆论误解。

(二)经营者参与度不足。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全部由政府投入、政府主导,广大企业和经营者属于被动参与,在缺乏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的作用下,难以激发经营者主动参与,同时系统设计的超前性也与当前农产品流通基础存在一定脱节,给实际使用者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进而产生抵触情绪。

(三)制度保障乏力。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长期形成的传统销售和消费方式以及不少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给追溯体系的建设和推进制造了不小的阻力和障碍。虽然苏州市已经制定了《苏州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并努力与法制办沟通,但还是没能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出台,目前只是一个以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指导性文件,难以约束经营者主动接受和参与。

(四)使用效率不高。当前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依然偏低,在长期形成的销售和消费习惯影响下,经营主体以及大部分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比较薄弱,农贸市场使用效率明显低下,尤其是打票率,平均水平不足15%,这也是客观上给社会舆论造成误解的主要因素。

(五)运维压力巨大。由于系统建设面广量大,涉及到的设备设施众多,一方面使用环境较为恶劣,尤其是潮湿、老鼠对设备损害较为严重,使用环境对网络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设备产权归属不明,使用者保护意识差,甚至有人为破坏也难以追究。同时系统集成依赖多个设备供应商,安装、维护的及时性难以保障等等,这些因素都将给建成后的运维保障造成巨大压力。

为进一步推进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提升追溯体系建设运行成效,建议苏州市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作为政府实事项目,溯源体系已经解决了“谁建设”的问题,但对“谁使用”、“谁受益”还存在不同认识。因此建议进一步准确定位追溯体系建设的目的、性质和作用,理清建设者和使用者界限。

(二)调整建设思路,区分政府和企业在建设工作中的不同角色分工,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应当逐步从主要建设者转为建设主导者,负责定标准、建平台,引导鼓励企业加入,并对符合建设要求的企业进行扶持奖励。

(三)在依法行政的大背景下,建议商务部对制度保障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比如在各地相关法规暂时无法出台前提下,能否会同农业部、国家食药监总局等部门出台一些规范性文件,便于各地在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上有章可循。

下载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2011年开展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2011年开展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