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pood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张德昕 吴昕慧
摘要:面对新时期的挑战与机遇,为保证教育质量,高职教育应在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更新、实践教学条件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其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起关键性作用。本文在介绍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涵义及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一、引言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其与区域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既有来自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挑战,又有高等教育大众化提出的挑战。随着“终生学习”理念的进一步确立,建立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现实需要。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将向社会输送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面对新时期的挑战与机遇,为保证教育质量,高职教育应在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更新、实践教学条件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其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起关键性作用。在团队建设中如何创设建设途径与方式,加强与区域行业企业的合作,建立良性互动的机制,值得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涵义及重要意义 1.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涵义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指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将教学队伍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并将该群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团队进行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首先要选拔培养好专业带头人;同时以专业规划为基础,建立合理的专业教师教学梯队。这种建设模式贵在有计划、有整体性、出效益、可持续,可以消除师资队伍建设的盲目性,并能以此推动全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2.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教师专业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平台
专业教学团队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动力基础,在团队的交流中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专业团队的合作、探讨、反思、分享以及专业评价;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也能在长期的团队协作中得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认同。因此,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平台,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成长都是离不开团队。
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有助于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职业素质、就业质量、就业率和岗位适应性被提到了决定高职高专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位置,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而决定这一切的关键因素则是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团队。专业教学团队的教科研水平、创新意识、敬业精神、责任感,团队结构、协作状况是决定学院竞争力高低的关键。离开了教师的团队协作,敬业奉献,高职高专院校的所谓竞争力也只是一纸空谈。
三、高职高专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思考
经过几年的努力发展,特别是在办学水平评估、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等工作的引导与促进下,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进步、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的实际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结构严重不合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兼职教师经验不够
近几年,高职高专教育快速发展,在校生人数急剧膨胀,师生比拉大,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的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多。面对师资短缺,高职高专院校在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教师的同时聘用兼职教师。短短三、五年间,致使有些学校青年教师比例过半,甚
pood 至已超过了60%,造成了师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明显的不合理现象。而聘用的兼职教师由于缺少一定时间的学校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教学工作认识不深,教学艺术与水平较为欠缺,真正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兼职教师比例不高,且队伍的稳定性不强。
2.“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质量有相当差距
尽管目前高职高专院校 “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有所改善,但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双师型”师资队伍质量的提高。首先,职业资格认证极不健全,为拿证而考证甚至以钱买证的现象时有发生,违背了国家提倡双师队伍建设的初衷,“双师”质量不高。第二,职业学校专业变动较快,专业课教师“缺口”严重,出现了一二个教师撑起一个专业情况。教师理论教学安排紧张,到生产、建设、管理一线去锻炼的机会减少,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第三,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的高素质人才缺乏有关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更缺乏教学实践,因此他们的教育教学素养难以达到要求,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与教育部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3.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欠缺,跟不上生产一线技术改进与创新的步伐
大批应届高学历教师的引进,使专业教学团队逐渐趋向学历化、年轻化,虽然通过采取安排部分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联合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活动,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参与面不广,时间上缺乏连续性,大部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总体水平仍然提高不快,实践能力仍很欠缺。
另外,通过“双师素质”认定的教师,由于基地培训时间短,根本无法培养企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和完成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即使是从行业企业一线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几年时间后其知识与技能的老化现象也十分严重,与“双师素质”内涵的动态要求相比,尚有不少差距。
上述问题已成为高职高专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研究,思考有效的办法,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
四、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思考 1.打造稳定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师资结构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要充分利用联合办学单位的人才优势,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信息,建立“兼职教师备选人才库”,积极聘请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行业人员及能工巧匠到学校从事兼职教学工作。其次,建立“一元化”管理模式,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要求每位专任教师都要与一名兼职教师建立日常联系,这样既可以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也有利于帮助其了解学校的教学特色和要求。再次,学校应按照专职教师的教学要求对兼职教师进行规范的教学管理,确保其教学质量。学校教务、督导部门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要加强督导、检查、评估与考核。最后,学校要为兼职教师能够兼评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创造条件,使其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素质教师。
2.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双师”素质的培养力度
首先,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作用,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基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提高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其次,校企联合进行项目或产品技术开发,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再次,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及产品客户培训,为企业提供相关产品的宣传与技术讲解。最后,鼓励专业教师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考取相应的行业特许资格。
3.通过政策措施,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力度
高职高专院校要积极出台各种政策、措施,加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一,各系部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工作,新参加工作的理工科青年教师原则上入校第一学年要参加实验室工作半年。第二,初、中级职称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每两年参加校外专业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得少于两个月。校外专业实践可以是以接受生产现场设备、系统、运行等实践知识为目的的培训,也可以是结合某一科研课题或研究课题,深入生产现场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第三,在学校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任教师中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使双证书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要达到50%以上。
4.营造专业教学团队合作的和谐氛围
首先,在专业教学工作中,要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和任课分工,不随意更换课程,不互相抢课或推托课务,要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关系。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教学心得、学术前沿动态、教改项目、课程建设及专业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努力营造教学团队的和谐的协作氛围。其次,要引导教师发扬互助友
pood 爱的精神,摒弃以往那种“跑单帮,搞单干”的形式,以团队为单位申报科研项目,努力发挥团队的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在申报纵向课题的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发横向项目,按照“项目团队化,团队项目化”的原则打造科研团队。最后,以人文关怀促进专业教师团队的健康成长。坚持“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的政策积极开展评优活动,为专业教师搭建成才立业的舞台,营造“奖勤罚懒”的管理氛围。
5.建立客观有效的业绩考核制度
首先,对专业教师团队实施目标责任制考核及业绩点考核,要求其在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同时,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其次对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专门建立业绩评价体系,可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督导评价、领导评价等若干个方面。通过考核把专业教师的水平和业绩分为不同等级,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同时,将考核结果与校内津贴(诸如课时、职称、学位津贴等)及岗位聘任制挂钩,以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
6.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经费保障
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保证其占学校事业费支出的较高比例。
四、总结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院的长期实践和不断探索。高职高专院校一定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紧迫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总结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团队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提高认识,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职高专专业教学队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Z].2002-05-15 [3]张铁岩.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4]王旭善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原刊于《职教论坛》2009年10月)
第二篇:高职高专院校动漫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高专院校动漫专业建设探索
张丽香 王海
摘要:由于网络动漫的影响.动漫产业现已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但是动漫专业人才却相当的短缺。如何实现高技能型动漫人才的培养完成从传统动漫到计算机动漫的平稳转变, 以及动漫专业建设的新目标都成为新一代动漫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本文从动漫产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出发,阐述了高职高专院校动漫专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其专业建设的建议。关键词:高职高专;动漫专业建设;动漫产业
由于社会对动漫产品的巨大需求.促进了我国动漫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国外动漫产品的大规模进人.强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动漫产业的本土化。而数字时代的到来.也给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又给我国动漫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机遇。我国动漫专业的教育在本世纪初开始快速发展.日前已粗具规模.既有面向研究开发型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育.又有面向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中专和各类培训班的教育.并逐步显现出体系化的雏形。开办动漫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院校已经由最初的几十所发展到现在的400多所.在未来的几年里.还将有更多的院校开办动漫专业.而且专业方向将越来越细化。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如何针对社会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出符合动漫产业需要的动漫人才.已是各大院校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动漫产业对动漫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
目前我国的动漫人才相当缺乏,总需求量大约为25万人。而各高校每年能提供的毕业生大概在5000人左右.远远无法满足动漫产业对人才的渴求。在动漫产业中.人才的需求旱现“金字塔”型:最底层为运营、支持、服务等“边缘”人才;“中段”是动漫设计与开发人才:“塔尖”是主创作师、主程序员、美术总监等人才。而现在需求最多的是“中段”人才,“中段”人才以故事原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二维三维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网络和手机游戏开发人才和动I田j游戏营销人才为主。然而.我国目前培养的人才却是以低端运营、服务人员为主。而“塔尖”人才并非经过j五年的学校学习就可以培养出来的。但是“中段”人才则是可以通过在校学习培养的:,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动漫产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动漫是个发展较快的产业,传统的动漫工艺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动漫产业的要求,计算机元素的大量引入.使得动漫变得更为牛动、逼真,流通得更为迅速。种种电脑特技让大众对动漫发展瞠目结舌之时.也给整个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对动漫专业人才的要求.动漫的创作早已不是传统陈旧的纸卜绘制和印刷。计算机元素的加入、越来越细的设计分工.也给动漫专业人才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动漫不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学科.它要求动漫T作者是兼具刨作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七.在专业课程的设置L,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对他们创作能力的培养。创作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增加学生的人文修养.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足够的理解和把握.对文学、艺术和影视创作有一定的研究与修养,只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
高职高专院校动漫专业的培养现状
我同动漫专业是1953年开始设立的.但是在2000年以前,动漫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并不理想。例如.作为我国动画人才培养的龙头,也是全国最早创建动嘶学院的北京电影学院.在2000年以前共有动漫专业毕业生50人,平均一年只培养一个毕业生,而且这其中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毕业后转了行.2000年以后,动漫产业的广阔市场受到社会的追捧,社会对动漫人才的需求猛增,许多院校开始纷纷设立动漫专业,有些大学甚至设立动漫学院.到2006年,我国已有447所高校开办动漫专业.每年为社会输送动漫人才近5000人。社会上还有不少的培训机构开办各类动漫培训.使得动漫人才的培养形成一定的规模。
我国高职院校的动漫专业多半设立在艺术类或计算机类院系中.由于设置的院系不同.对动漫专业的学习侧重点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艺术类院系开办的动漫专业较为侧重原画能力的培养.而计算机类院系开办的动漫专业一般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动漫设计或游戏的相关软件的应用上。现在,很多院校设立了动漫学院或动嘶学院.将动漫争业细化为各个方向.例如原画方向、游戏方向等.面向社会的具体需要。制定了不同岗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高专院校动漫专业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不完善
由于动漫专业是个较新的专业.对于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往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在相当多的专业院校晕.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动漫专业的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定位.许多人认为动漫专业的教育就是美术教育和计算机教育的结合.有的人则偏重技术层面或艺术层面。对其教育本质理解的狭隘.导致制定的专业培养方案并不完善。事实上.动漫专业教育即使是细化了专业方向。也仍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理论与技能结合、创作与经营结合等内涵形成的综合性教育体系。所以需要不断的探讨课程体系.逐步完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
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动漫专业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现在的教师大部分是由原来从事美术或计算机教育的教师担任.或者是从公司里聘请有项目经验的动漫人才来进行实训课程的教学或进行专题讲座。公司的专业人才具有良好的技术和项目开发经验.但是缺乏教师的专业技能.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并不了解.其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体系不够系统:学校的教师虽然具有良好的动漫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动漫项目的开发经验.所以,师资力量是目前动漫专业发展的最大难题。
硬件设备落后
动漫专业涉及的相关教学设施分为基础实验摩和专业实验室.具体分为标准动嘶实验室、音视频实验室、非编实验室等,主要设备是计算机和各类动漫游戏制作软件。由于这些设备相当昂贵.现在只有一小部分有经济实力的院校能提供优秀的设备资源。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动漫专业就拥有价值一千多万元的动漫教学仪器设备.拥有国内最先进和最完善的影视动画教学实习设施.该校引进厂国际尖端品牌全套IBM双屏工作站.Edit实时编剪系统、Sony数字,模拟录影设备以及国际先进的专用三维动画捕捉系统,但是并非每个院校都有这么雄厚的资金.大部分院校的动漫专业仅仅拥有普通计算机实验摩、画室等基本教学设备。由于设备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使得教师只能将部分教学内容“纸上谈兵”或放弃不讲.这使得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即从事相应的岗位,还需要由企业负责相关的培养学习.
高职高专院校动漫专业的发展对策
动漫专业是目前市场看好的朝阳产业,随着网络的发展,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高职高专院校要将动漫专业建设得更合理,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准确定位,确定特色教学
高职高专的教育特色就是注重以市场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培养目标上.要根据国内动漫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素质实施准确定位。不能盲目的跟从其他院校.要从自己院校的实际出发.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学计划,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循“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
建立合理的教师队伍,培养“双师型”人才
对于一个专业来说,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动漫专业师资队伍的建没卜,除了学历、职称结构要合理外.应当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产学研”结合的方法。提供良好的师资队伍培养方式.建立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
重视校企合作,加强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重要特色.动漫专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除了学校提供的实验设备外.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可作为实践教育的主阵地.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各院校必须加强与动漫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培养人才或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探讨多种可行性。现在主要有两种校企合作的方式,一种是企业提供项目,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参与项目开发;另一种是学校开设实训课程,企业提供培训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无论采用什么方式。目标均是通过利用双方的资源,达到共同培养动漫人才的目的。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应以市场需求及其变化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适时地调整与优化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动漫专业人才。参考文献:
[1]傅立新,顾亿天,徐大鹏,史光辉.重视基础加强实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漫人才——动画专业人才培养适应性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7。(5). [2]赖晶亮.高职高专动漫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3). [3]张刚.动漫产业现状与职业院校动漫专业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0). 作者简介:张丽香(1978—),女,广东潮阳人,私立华联学院软件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神经网络。
王海(1975—),男,江苏邳州人,私立华联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数据仓库。
第三篇: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理念思考论文
一、引言
有效教学是以关注学生自身对知识的需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学习进步为核心进行有效率的课堂教授。就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并进行探索研究式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开创新的思维能力有很积极的作用,同时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应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主动的探究和解决,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提升。因此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教学效率则以此为标准而表现为相应的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1]。
二、高职高专院校有效教学的特征
第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教学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将自身的经验与学习得来的科学成果和经验相联系结合,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从以往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探究者,并在学习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学习体验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行构建整体性的学习体验,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得以独立完成学习。第二,学生学习的批判性。批判性的学习也是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有效教学的一项特征,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在批判性学习的氛围中得到加强和提升,同时学生在思辨中明晰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的基础上,学生将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转化并消化吸收,完成学习。第三,学生学习的跨界性。有效教学中,跨学科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跨学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此教学方法中也会增益。有效教学对于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会丰富教学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任务反映出来,学习任务要实实在在,不得抄袭应付,如此才会有学习效率。学生在课后有机会和时间向教师咨询和寻求指导,从而针对不同学生能够找到不同问题的解决办法。学习资源应充分提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而主动研究学习。同时,教师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应该以不断增强学科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使有效教学在教师的自身发展中朝着更明确的目标不断创新前进[2]。
三、促进有效教学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
第一,教学设计。为了促进有效教学,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实施管理。在教学设计方面,可以在课程分配和单元规划中,学生充分了解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单元时间段学习的目标,同时课程考评方式,单元学习时间分配,学校对学生合格标准的具体要求等方面的教学管理也与学生的自身发展、个人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都应体现在有效的教学设计之中。第二,教师素质。在教学管理的结构中,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知识背景,以及规定内的学习内容、引导有效学习的因素、学生学习方法是否合理及学生参与能力,课程知识的设计构建、学生成绩评价、学习资源的利用等等。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做到讲授课程内容时,语言流畅且表达清晰、上课要按时完成课程规定任务的同时不乏有趣内容的讲授,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课内知识之外获得课程外知识的相应补充。在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问能够及时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则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知识不充足的情况下,教师适当补充以课外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后续学习。在学生多样化的前提下,要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课堂所做到的教学贡献,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3]。第三,教辅设施。教学设施在教学管理中也应当被重视起来,包括相关的教学服务支持、职业帮助和咨询等无关教师教学的外在因素,如教学活动中所占用的场所和相关设施配备、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否在咨询后得到及时的服务,这些外在客观的因素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第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估包括教师教学的评估和学生学习的评估,学生学习评估需教师在学习之前就对其进行充分说明,包括学习评价范围、评价过程及手段方法、相应的时间安排等,最后做出综合性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估包括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师参与教学建设情况评估两个方面,主要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为主,可依据专业、课程、实验实训等实施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估,包括专家(督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务评教和学生评教四个方面,以学生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最终形成综合性和有效性较高的评价结果。
四、结束语
中国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仍存在许多实际性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首先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前提,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行政成分较多,规范约束性条件太多。教学管理应逐渐向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为价值导向方向转变,进而来加强管理,从而使教学管理的内涵有实质上的进展和突破。对有效教学有促进作用的宏观政策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及对教学各个环节的标准要详细而明确,教学质量的评估和保障也需建立相应的机制[4]。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运行机制也将在管理创新的推动下逐渐趋于完善,管理体制的合情理促使教师在有效教学上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从而使有效教学更接近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林英.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机理、有效教学评价及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2]蒋洋.对大学有效教学内涵,特征及策略的思考[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9:40-42.[3]第三章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2008:185.[4]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高职高专院校,2005.
第四篇:高职高专院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高专院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爱国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纪律观念的重要举措。搞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军事理论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军事理论教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以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军事理论课程;探索与思考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军事理论课课程,目的是通过军事理论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提高综合素质。把该课程列入学校入学教育中,对人才培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在现今的军事理论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阻碍课程教学发展的因素,特别是在仍未成熟的高职高专院校中,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国防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进行主动探索,同时进行各方面的教学改革。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探索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专门设立了军事理论教研室,负责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包括军事技能训练的组织实施,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考评,军事活动的开展等。在学生的军事训练工作中,统一组织重庆通讯学院的老师按照大纲统一施训,对于军事理论课,能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授课,并把军事理论课设为素质教育学分制的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军事理论课程建设体系。
(一)教学管理
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军事课设定为必修课,课程建设为教学型,列入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合理利用板书、多媒体等教学媒介,采用启发式、研究讨论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教学活动多样,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要求任课教师应有完整的备课笔记和教案。坚持教师间的互相听课制度,加强教学互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改善教学方法。另外学校专门开设国防知识教育讲座、法制安全讲座、军事系列电影赏析、主题班会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课堂教学覆盖学生面达100%;制定了规范的理论教学管理制度,有排课表、检查督导、论文考察和成绩管理工作;军事课列入学校素质教育课程建设规划,作为办学水平评估的内容。学校对课程学生学习评价包含军事理论考查和军事技能训练评价两部分,军事理论考查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军事理论的了解情况,通过论文形式进行;军事技能训练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训练态度、训练过程和训练效果进行评价。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采取专职辅导员兼任的方式组成并成立了专门的军事理论教研室。根据学校学生规模和教师的编制情况,教研室有专兼职军事理论课教师7名,其中,讲师4人,助教3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人,平均年龄30岁。军事理论教师熟悉大纲和教材,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组织教学;教研室经常性的教研活动有完备的记录,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国防教育活动。
(三)教学保障
学校拥有多个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可满足200人规模左右学生的开课需要。图书馆配有大量军事理论书籍、期刊,并有电子阅览室,军事类相关书籍。
(四)教学效果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对军事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所学提交了军事理论课课程论文,论文整体质量良好;认真开展评教活动,学生对军事理论教师的评价基本满意。
(五)特色活动
课外国防教育活动形式多样,特点鲜明。每一项活动都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有宣传、有效果、有总结。
通过国防教育板报作品评比、国防教育图片展、学生国防征文活动和小班军训主题班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的国防意识进一步提高,在全校形成了“爱我国防、兴我国防”良好国防教育氛围。组织编写军训特色杂志《学军快讯》,每年刊发100余册,该杂志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征集优秀作品编辑成册,将“学军”活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从数百篇师生国防教育心得体会中精选纳入其中,以此阐明军训工作的意义,报道军训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交流学员参加军训活动的心得体会。
二、对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学校对军事课课程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突出教学改革,既是顺应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多年探索,学校课程建设中也暴露出来诸多问题。
(一)师资配备不均衡的问题
目前学校军事理论课的课堂授课任务基本由兼职军事教师即辅导员来承担,但这些兼职军事教师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培训,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学大纲的把握不够全面,既把握不了课程教学的“宽度”与“深度”,又无法紧跟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致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不到较高保证。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致力于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军事教师队伍,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军事竞赛,慢慢的提交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同时可以聘请专业军事教师担任我校兼职教师,承担部分教学内容。
(二)军事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问题
军事理论课教学虽然列入了教学计划,但课堂教学学时数上难以保证。二是师资队伍职称、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三是科研水平不高,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以上不足,我们提出了以下目标:
1.全面加强军事理论的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训练效果。
2.建立一个适应我校素质教育要求的军事课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军事技能训练的特点,采取技能训练科考核与军事理论考试相结合,对学生的军训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军事课教学的特点,在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多媒体课件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4.加强教材建设。创造条件,积极参加市内军事理论课教材的编写。
5.根据目前我校军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进一步改善军事教师的学缘结构;进一步提高军事教师的学历层次、改善职称结构。
参考文献
[1] 杨育林.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 丁晓昌,张正文.军事理论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3] 高一明.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实践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教学研究,2012(12).作者简介:边茂飞(1987-),男,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
第五篇:高职高专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摘要】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在这样的形势下,养老服务产业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变成了能否完成养老产业新一阶段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通过中国目前老龄化现状及养老服务需求分析明确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就业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就业定位。
【关键词】养老护理与管理专业 岗位设置 典型工作任务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指出,应积极开展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及助老的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这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老年服务与管理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样的形势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产业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变成了能否完成老年服务与管理产业新一阶段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现阶段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的相关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已设立相关专业和准备申报相关专业的院校中的领导及教师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培养及实训室建设、实训设施采购等方面还处于摸索过程中,急需明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课程体系建设。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趋势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及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截止2015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2.2亿,占总人口的16.1%。65岁以上的老年人1.43亿,占总人口的10.5%。另外,空巢家庭占49.2%;失能老人人数约3300万人。预计到2020年达到2.43亿,60岁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18%。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及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需求分析
我国目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三个有机部分组成。2015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潜在的市场规模约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约500万个。
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为家政、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主要以上门服务为主。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分为两类,对于身体状况比较好、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人,主要是提供食堂、家庭照顾、法律等服务;而对于生活基本已不能自理的比如独居、失能及高龄等老人则主要提供送饭上门、家务劳动、家庭保健、康复辅具配置、无障碍改造、紧急呼叫及安全援助等服务。
社区养老是居家养老的必要的重要支撑,主要提供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服务,主要用于向日间暂时无人或无力照护的社区老人提供服务。在城市,社区养老应结合社区服务平台加大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养老设施服务网点,增强社区的养老服务能力,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采用倡议、引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及老人互助,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在农村,社区养老应结合城镇和农村发展建设情况,以乡镇级别的敬老院为基础,进行日间照料和托养的养老床位建设,并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转变,向老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配餐、日间照料及托养等服务,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
机构养老服务则应以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进行设施建设来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功能。养老机构主要包括老年养护机构和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老年养护机构主要为失能及半失能的老人提供服务,从而实现生活照料、生活照料及紧急救援等功能。其他的养老机构主要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等服务。
三、养老服务典型工作任务及岗位设置
养老及护理专业中的主要典型工作任务为:护理、康复护理、保健按摩、常见急症急救、膳食营养与保健、心理咨询、老年心理慰藉、中医保健、评估与规划、机构建立与管理、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临终关怀、养老机构日常事务管理、养老机构公共关系管理、养老机构客户关系管理、养老机构产品营销、养老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养老机构后勤保障、养老资源开发与整合、养老项目开发与投资等。
核心能力主要包括预见老年潜在问题的能力、独立判断并解决老年临床问题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心理干预和咨询的能力、人际交流与沟通的能力、机构组织与管理的能力等。
主要就业岗位:老年护理员、老年居家照护员(家庭)、老年护理师(机构)、老年营养师、老年中医保健养生指导师、老年服务与管理机构接待员、行政秘书或助理等岗位。
相关工作岗位:老年社会工作(含活动策划、心理护理)、老年健康管理师、老年痴呆照护员、老年康复辅助器具训练师、老年康复规划与训练师、护理员培训师、老年产品营销等岗位。
发展工作岗位:老年能力评估师、老年服务规划师、老年服务与管理机构护理部主管、健康管理部(含餐饮部)主管、社工部主管、事业发展部主管、养老机构院长(总经理)、养老项目开发投资等相关岗位。
学习期间可以考取的证书主要有:
家政服务(中级)、养老护理员、公用营养师(中级)、健康管理师、社会工作师(助理级)、养老评估师及服务规划师、营销师、秘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