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政策

时间:2019-05-15 00:3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量化宽松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量化宽松政策》。

第一篇:量化宽松政策

量化宽松政策

美联储此举的中心考量是重振疲软的美国经济,扭转其在世界经济中愈益下降的颓势。

美国经济在危机中遭到重创。进入2010年后,它虽已摆脱衰退,但起色不大。振衰起弊,重现美国经济扩张荣景,一改其在世界经济中不断下滑的劣势,不仅攸关美国的国计民生及其世界龙头老大地位,还攸关奥巴马实现连任的目标,是奥巴马政府的核心战略与头等要务。实施“量化宽松”就是直接服务于这一战略。具体而言,此举是为应对和解决美国经济面临的三个突出问题,以推动其强势复苏。

其一,降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美国失业率之高居于发达国家前列,连续18个月在9.6%的高位徘徊,失业人数多达1500万,其中40%是失业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长期失业者,这不但制约经济增长,还加剧本已十分严重的贫富差距,激化社会矛盾,是美国社会一个突出的不稳定因素。奥巴马政府推出“量化宽松”,向市场注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就是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以缓解高失业压力。

其二,扩大出口,降低不断增高的外贸逆差。

长期以来,美国实行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社会形成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借贷消费的怪象。危机表明仅靠内需拉动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因此,奥巴马政府作出了实行经济模式转型的决策,即从内需独轮拉动型转为内需与出口双轮拉动型,大力促进出口,并制定了五年内将出口翻一番的计划。美联储决定大发美钞,就是要推动美元大幅贬值,以提升美国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大幅增加外贸出口。

其三,减轻高额债务。

美国高消费、寅吃卯粮的结果是美国财政入不敷出,举债度日,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连年飙升,2010年分别达1.5万亿美元和14万亿美元,分别占GDP的10%和93%。政府每年仅付利息就要支出数千亿美元。美国搞“量化宽松”的初衷之一就是以此促使美元大幅贬值来稀释其所欠庞大外债。以它目前所欠14万亿美元外债计算,美元每贬值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它可以少还1400亿美元的债务。同时,美国此举还可以在无形中为它增添巨量财富。这次它开动印钞机印制6000亿美元纸币,相当于它可以无偿占有相当于中国全年生产总值1/5或东盟10国全年生产总量1/2的他国财富。这是美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实质与要害所在。

美联储把“量化宽松”当作提振美国经济的“终南捷径”。从短期看,此举的确可以收到“利多”之效。其中包括为美国增加财富;提升美国股市股价,使美国人迅速增加2万亿美元资产;可以使其出口增幅比往年提高一倍以上,达到约20%。经济学家估计,美联储此举可能使美国的GDP增加0.4%。

然而,“量化宽松”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多”的一面,也有“害多”的一面。从长远看,这对美国弊多利少,甚至无异于“饮鸩止渴”。

第一,美联储此举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作用有限。殊不知造成美国通缩即经济疲弱的症结不在缺钱,而在于其经济深层次结构恶化,金融机制失灵和极端自由主义模式的弊端。美国政府不在这些要害问题上“动手术”,而一味增投货币,对其经济只能产生一时的激励效果而不会有长远功效,还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第二,严重削弱美元的国际金融霸主地位。金融危机也是美元危机,启动了国际社会改革美元本位制国际金融体系进程,强烈冲击美元的国际主导货币地位。美联储这次推出“量化宽松”弊政使趋于衰弱的美元雪上加霜。各国为防范美元大幅贬值导致本国所持美元资产大幅缩水,强化实行外汇储备和国际金融投资多元化,不再仅靠美元和美国一颗大树。更重要的是,现在各国要求改革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呼声进一步高涨。

美国的货币政策不但影响本国,还有很强的“外溢效应”,即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美国此举会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新的震荡,埋下二次危机诱因。近两年来,各国不断投入巨资救市,使国际资本市场出现资金过剩现象。美国增发巨额美钞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国际金融资本市场钱多为患,热钱泛滥,这难免会引起资产泡沫和金融市场动荡。有的学者因而认为美国此举可能成为新一轮危机的“前奏”。

其次,推高全球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通膨率。在危机中,各国推出巨量资金救市并取得成效,先后走出了经济危机和衰退,但也使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甚至严重的通膨问题。美国此举则给全球多数国家通胀上升势头火上浇油。

最后,给许多国家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美国推行“量化宽松”,大幅贬值美元,使各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幅贬值缩水。从G20多伦多峰会到2010年11月中旬的4个多月内,美元贬值4%,仅各国所持14万亿美元国债就损失5600亿美元,同时,美国此举还推高其他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价,对那些出口导向型国家的出口和整个经济造成灾难性打击。

第二篇:美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

美国此次量化宽松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总体是良性偏好的。量化宽松政策提高了消费者的通货膨胀预期,有望提高消费者对分红险的需求,推高了资本市场有利于提供保险资金的投资汇报率,催生了人民币保单市场的繁荣。

近日,美国推出6000亿美元的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促进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此举一出,美元贬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各国货币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升值压力加大,部分国家以加息和控制资本流动应对。此次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如何?未来监管部门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对冲政策组合来确保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保险业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美国出台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

11月4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发布了最新利率政策声明,正式推出备受市场关注的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计划将在2011年二季度前购进约6000亿美元的国债。总体而言,新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规模与之前的市场预期较为一致。

(一)政策出台背景

所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指的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将政策关注点从控制银行系统的资金价格转向资金数量,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维持在宽松的环境下。对于这个政策而言,“量”意味着货币供应,而“宽松”则表示很多。

日本是最先采用“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国家,日本央行面对经济长期萎靡不振、银行信贷急剧萎缩的状况,通过自2001年3月开始的零利率(银行间隔夜贷款利率)政策,将大量超额资金注入银行体系中,使长短期利率都处于低水平,从而鼓励借贷活动、刺激经济增长,对抗通货紧缩。

为遏制美国经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快速下滑势头,挽救广大金融机构以及提高就业水平、防止通缩,美联储在2008年11月底宣布,将购买由房地美、房利美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发行的价值1000亿美元的债券及其担保的5000亿美元的资产支持证券。这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动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QE1。截至今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美联储购买了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累计1.725万亿美元左右。

虽然在美国财政部推出7000亿美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和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的双重刺激下,道琼斯工业指数大幅上涨,众多华尔街金融机构也从破产的边缘逐渐恢复元气,但美国的失业率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从2008年底的7.4%一路上升,在2009年第四季度达到10%以上,其后虽有所回落,但目前仍处在9.6%的高位,并因此导致美国经济面临着通缩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促进更加强劲的经济复苏步伐和帮助确保长期内的通胀水平符合FOMC的使命”,美联储发表声明指出决定提高其债券持有量,即出台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值得注意的是,与日本央行在过去的数度量化宽松政策表现出的犹豫不决、规模较小且与市场沟通不足相比,美联储二度量化宽松的规模较为可观,同时决定的做出也相对果断,这表明美联储的做法已吸取了日本在过去10年的教训。

(二)政策内容

美联储计划在2011年第二季度以前收购总额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美国国债,也就是每个月收购大约750亿美元。美联储表示,“FOMC将根据未来获得的信息对其债券收购活动的步速和资产收购计划的整体规模进行定期回顾,并将在必要时候对这项计划做出调整,目的是最好地培育最大程度上的就业和物价稳定性。”这表明美联储希望通过降低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以增加企业信心,进一步促进就业市场的复苏。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没有表明是否将扩大上述资产购买规模。同时,美联储决定维持0-0.25%的历史最低利率至更长时间。

(三)对美国经济影响

QE2的推出是美联储近期做出重大决定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推动美国经济的增长、削减居高不下的失业率(10月份失业率为9.6%)和通货膨胀水平过低(核心物价指数为1%)。一些学者认为,美联储再次动用“开闸放水”方式推出QE2刺激经济,是美国各种调控手段“失灵”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事实上,恢复2008年金融危机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对金融市场信心的挫伤并非易事,美联储通过QE2注入流动性可能在银行体系循环,并不能流入实体经济,也可能通过美元利差交易的方式流向国际金融市场,而此举将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的局面。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否能够扭转美国实体经济恢复缓慢的局面还有待关注,不排除美国再次推出QE3,美联储此举也可能是最后的机会,因为分裂的新国会和代表民意的茶党几乎不赞成实施进一步的财政刺激措施。

为评估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我们需要衡量它们自市场预期形成至今的变化。对QE2的预期早在8月27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怀俄明州杰克逊城发表的演说时就已开始形成,并在9月21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发布9月利率政策声明后,以及10月1日纽约美联储总裁杜德利发表重要讲话后显著增强。QE2出台前后,美国金融市场主要指标变化显示出QE2对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股市、美元汇率、石油价格以及远期通货膨胀五方面的直接影响。

可以看出,在11月3日FOMC会议前后,这些指标变化非常少,反映出对于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市场所接受,尤其是长期的国债收益率,在9月21日的FOMC会议后就已大幅度下降。据德意志银行估算,在过去两个月中,市场对QE2日益增长的预期使美国长期国债实际收益率下降至少约50个基点,股市上涨多至10%,美元(以广义贸易加权汇率指数衡量)贬值约5%,每桶石油价格上涨近10美元,并使长期通胀预期上升约50个基点。

二、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导致美元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热钱加速流入新兴经济体,加剧流动性过剩,助推资产泡沫,对其他经济体和世界金融体系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考虑到此次量化宽松的规模远不及先期业内人士预测的1万亿美元或2万亿美元,只有保守预计的五、六千亿美元的上限,程度比较温和,此举加剧了国际间汇率战的风险,尚不足以引发全球性的汇率战、货币战和贸易战。

首先,在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国债后,美债收益率下降,美元贬值,股票、国际大宗商品等高风险资产价格上升。这正是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美国实施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时所发生的情况。在2008年11月,在美联储首次推行国债购买计划的12个月内,高收益债券价格上涨16.6%,美元汇率重挫12.6%,股市上涨29.5%,黄金价格上涨44.5%。在本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台后,黄金价格突破1390美元,原油价格突破87美元。11月2日,美国S&P500指数上涨0.8%,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1%。11月3日,亚洲股市相应而动,香港恒生指数领涨,大幅攀升2%,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印度也上涨0.5%至1%。之后的11月4日,恒生指数再次大涨1.6%,达到28个月以来最高收盘位。

其次,随着美元贬值和国际大宗商品等资产价格上涨,全球财富将产生重新分配。一是美元贬值,降低了美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促进了其出口产业,抑制了进口,从而通过贸易渠道改变全球财富。二是随着美元贬值,主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以美元储备为主的外汇资产及美元债权将严重缩水,而美国自己的外债却会在无形中“减负”,导致全球财富重新分配。三是一些资金实力雄厚、拥有丰富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经验的投资基金将抓住资产价格波动的契机,以热钱的形式加大在新兴市场的投机力度,放大资产价格波动幅度,促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通过快进、快出赚取利润,导致全球财富重新分配。

再次,美国发行货币,通过购买债券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造成美元贬值,以美元标

价的国际大宗价格将大幅上涨,从而导致各国被迫“输入”通胀,面临通胀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面对以上影响,针对美国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各国政府的应对举措主要包括加息和控制资本流动两类。一方面,为应对危机中货币刺激政策带来的流动性泛滥,印度、澳大利亚等各国央行已在美联储采取第二次宽松政策之前就进行了多次加息。尽管这些国家的政府也十分担忧资本流入和本币升值,但不断攀升的通胀仍是政策制定者最为担忧的问题。因此,在美联储宣布第二轮政策的当周(11月的第一周),印度、澳大利亚和越南央行不顾热钱流入可能进一步加速的风险,纷纷宣布加息(分别加息25个基点、25个基点和100个基点,达到4.75%、6.25%和9%)。然而,随着未来第二轮宽松政策的实施,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资本流入和货币升值压力将逐渐加大,可能会使各国短期内放缓加息步伐。另一方面,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宽松货币政策和本币升值已导致大量热钱涌入,各国政府普遍采取了各项措施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管制,主要体现为在当前控制外资流入,在未来控制外资流出。

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此次量化宽松政策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其直接的影响是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通过推高大宗商品的价格,加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流动性过多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走强,增加了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监管部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积极化解此次及以后可能再次出现的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对我们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保持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量化宽松政策将加大“热钱”的流入,使得政府一直在汇改上坚持的缓慢升值和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双重目标的兼顾难度加大。今年6月启动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5%,外汇储备在9月底猛增至2.65万亿美元,第三季度累计增加1.94千亿美元,2010年至今,累计增加2.49千亿美元,相信在二次量化宽松之后,外汇储备的增速可能更为迅猛,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同时,源于提高工资水平和食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也在不断积聚。10月份最后一周(10月25日至31日)商务部农产品价格指数继续小幅攀升;而农业部价格指数也出现小幅上涨0.4%,商务部八大类农产品价格全线上涨,预计10月份的CPI上升至4%,由于翘尾因素的逐渐消弭(今年11月和12月的翘尾因素分别较前一个月减少0.3和1个百分点),CPI在10月、11月份见顶,四季度内同比回落的可能性大。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最近举办的财新峰会上提出了“池子论”和“中医论”。他指出针对“热钱”的流入,央行将在总量上进行对冲,即如果短期投资性资金进来,央行将把这些资金放到单独的池子里而不泛滥到整个实体经济,等其撤退时再让其从池子里流出,在宏观上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经济的冲击。在人民币汇改上要坚持“中医论”,即采用“见效慢却稳健有效”的中医疗法来推进中国的汇改,其主要特点有:渐进而不是激进;政策动态调整和试错;不单独依靠一项措施来发挥特别大的作用。

按照“池子论”和“中医论”的见解,应对通货膨胀未必就非得采用加息的办法,如果能够有效对冲流动性,数量手段可能是最佳选择,加息属于不得已的做法,如果CPI在四季度回落的话,年内加息的可能性极小;要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仍会维持缓慢升值的路径。再配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内需的启动,中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香港地区的经济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导致资本大量流入并可能引发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最近香港的房价、股价都屡创新高。受制于香港特殊的货币局制度,美国的量化宽松可以说就是香港的量化宽松,香港监管部门只能采用宏观审慎措施为房地产市场降温,具体措施包括提高首付比例和加大开发的土地供给。二次量化宽松有利于促进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近期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存量高速增长,这对实

现把香港打造成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和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很有帮助。

四、对保险业的影响

美国此次量化宽松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总体是良性偏好的。量化宽松政策提高了消费者的通货膨胀预期,有望提高消费者对分红险的需求,推高了资本市场有利于提供险资的投资汇报率,催生了人民币保单市场的繁荣,具体而言:

量化宽松政策对承保业务的影响偏良性。此次量化宽松政策加大了消费者的通货膨胀预期,在资本市场、期货市场走强、赚钱效应明显的情况下,可能造成部分消费者把本应投保的资金转向股市甚至期市,影响到保险业务的稳定;但另一方面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强,提高了消费者的理财意愿,尤其是在温和性通货膨胀的背景下,有助于分红险的销售,尤其是银保渠道分红险的销售。由于大中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居民对股市、期市的赚钱效应比较敏感,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居民对此敏感度有限,总起来看,量化宽松政策对承保业务的影响偏良性。

量化宽松政策利好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流动性的增多,有利于推动股市走强,美国推出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后,全球股市出现了明显的涨幅,国内融资融券交易迅速扩大,期货市场呈现出远强近弱的走势。近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股市可能就是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言的“池子”的一部分,如果未来“热钱”被政府更多地引导到资本市场,国内股市还会出现新一轮的涨势,这对提高险企的投资收益水平是十分有利的。

二次量化宽松有利于催生人民币保单市场和在港的险资投资平台公司的运作。自去年12月人民币保单在香港推出以来,截至8月15日,人民币保费收入约有20亿元,而10月底预计已经达到30亿元人民币,占到香港新增保费收入的10%。未来3至5年内,人民币保费将占到香港总保费收入的30%至50%。对已经在港设立的险资投资平台的公司则可以更好地分享香港及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有利于提供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

第三篇: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影响解读

美国当地时间周三(11月3日),美联储表示,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进一步购买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每月购买量约为750亿美元,规模稍大于此前市场预期的5000亿美元,重启量化宽松政策(下称“QE2”)。同时将维持联邦基金基准利率在0~0.25%的区间不变。

这项被各方喻为美联储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决定一经发布,便引来了各方的评论。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商品

默克共同基金(Merk Mutual Funds)总裁阿克塞尔·默克(Axel Merk):

我认为美联储的这个决定是错误的。美联储处于非常危险的道路上,最佳的情况就是我们可以在通胀之下增长,但下行风险非常高。根据经验,美联储量化宽松刺激经济的努力取得成功的机会很小,甚至没有。伯南克认为疲弱的美元正在刺激经济,但亚洲的出口大国将最终慢慢消化弱势美元所带来的出口成本。

我们并不会像伯南克说的那样没有通货膨胀,工资没有增加,其他商品,例如天然气的价格却在上涨,最终人们希望去杠杆化,这些资金会进到敏感的地方,包括商品、澳元和其他投机性工具中。

期货公司Country Hedging Inc.研究所分析师斯特林·史密斯(Sterling Smith):

总的来说,这意味着市场的资金供应增加,因此导致美元走软,这将对所有商品有利。任何基本面良好的商品将受此推动继续上扬。

这将令商品期货迎来牛市,那些对经济状况敏感、供给量吃紧的商品,例如糖、咖啡和棉花等尤其值得关注。

Citi FuturesPerspectives分析师蒂姆·伊万斯(Tim Evans):

美联储的政策可能会影响原油市场的交易环境,但不会给以熊市为主的原油市场带来直接影响。

ArsenioCapital Management董事总经理乔瑟夫·阿塞尼奥(Joseph Arsenio):

市场现在看起来非常的乐观,而美联储目前这个购买国债的规模也不会导致另一轮大规模商品通货膨胀的担忧出现。更重要的是,停滞的原油市场现在需要这项措施。

金融衍生品经纪商OptionsXpress资深分析师、大宗商品分析师麦克·扎雷姆伯斯基(Mike Zarembski):

6000亿美元其实是在预期之内的,2011年6月底就完成购买则超出了预期,市场并没有出现惊恐和彷徨。石油市场似乎总体呈看涨趋势。只要通货膨胀的担忧仍主导着交易员的情绪,那么油价就很难真正地下滑,原油价格将持续站在85美元/桶以上。

黄金

Integrated Brokerage Services贵金属交易部主管弗兰克·麦克吉(Frank McGhee):

最初黄金对量化宽松的反应良好,但随后意识到,量化宽松规模只是处在预期区间非常低端的部位,市场早已消化了该预期,但黄金看涨得到了确认。

知名资本市场评论家、The Gartman Letter创始人丹尼斯·加特曼(Dennis Gartman):

美联储的高透明度值得嘉奖,他们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他们会投入多少钱,然后会怎么做,但是6000亿美元的规模还是超出了预想。一般说来,这将对大宗商品市场带来一定的支撑,尤其是对黄金市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这些趋势都没有办法改变。

CPM Group风险管理主管卡洛斯·桑切斯(Carlos Sanchez):

在脆弱的经济形势之下,和愈加紧张的政治背景之下,金价还将继续维持在高位。

债券

Braver Stern Securities投资策略主管斯科特·布克塔(Scott Buchta):

由于现在银行和企业的现金流已经相当充裕,这一部分投入到市场中的钱会流入美国以外的别的国家去或者流向别的资产,而不是直接注入美国经济之中。

购买国债的决定会对短期的机构房贷抵押证券带来正面影响,因为一些人可能会寄希望于美联储重启他们购买机构房贷抵押证券的计划后增持房贷抵押债券。

独立分析师詹姆斯·科斯特里兹(James Kostohryz):

QE2理论上会推低国债收益率,间接推高其价格,但由于国债价格累计升幅已经很大,所以再升的唯一可能,便是美国及欧洲股市大幅调整。

股票

London’s Capital Economics资深市场经济学家约翰·希金斯(John Higgins):

如果美联储的QE2不能阻止经济下滑,那对股票市场来说还会是一件好事吗?如果QE2造成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降低,风险溢价也不断地降低,那么QE2长期还是会利好股市的。假设通货膨胀的预期不变,给未来企业收益估值的真实贴现率将会降低。美联储的举措会导致国债收益率降低,因此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将在未来的好几年内都维持在2.5%左右。但是如果通货紧缩到来的话,国债的真实收益率可能会上升,尽管名义收益率会下降。更进一步说,投资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将取决于一个市场是否会带来回报或者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机会。

Tradition Energy分析师吉恩·麦克吉里安(Gene Mcgillian):

我认为市场表现显示,美联储计划的很多内容早已被市场消化,这是为什么在美联储宣布结果后市场未出现大幅上扬的原因。但美联储采取如此大规模行动将为市场提供部分支撑,这一情况至少会持续到非农就业报告出来之前。至于股市的长期表现,还要看以后经济数据的表现。

网络信息网站optionMonster联合创始人乔恩·纳杰里安(Jon Najarian):

整个市场在屏息宁气等待美联储最终结果之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波动率指数(VIX)上涨了2%左右,这显示出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之后,市场的一个紧张情绪。结果出来后VIX指数也平静下来,我认为这预示着大部分市场交易者认为美联储支持市场坚挺,随后我们还将慢慢看到,对基准利率以及美元指数敏感的个股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不断走高。

其他

券商Stifel Nicolaus市场策略师乔瑟夫·巴蒂帕利亚(Joseph Battipaglia):

在我看来,美联储的决定不会大幅降低失业率和加快GDP的产生。一个共和党的议会会把预算降低到2008年之前的水平,经济刺激计划会逐渐撤出实体经济。

美国会计学会金融投资委员会分析员罗伯特·巴内罗(Robert Barone):

QE2弊多于利,因为QE2将无可避免地导致美元下跌,大型跨国集团应能应付美元下跌,但对于美国经济核心的中小型企业,将会难以应付。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丁·菲尔德坦(Martin Feldstein):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是“一个危险的赌博”,仅有较低的潜在上行空间,但却有较大的创造资产泡沫的风险,可能从而破坏全球经济的稳定性。潜在好处有限,但却有做成泡沫、危及全球经济稳定的大量风险。

QE2将导致投资者利用超低利率借钱来购买高风险资产,而一旦利率回升至正常水平,这些资产价格便会大跌。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埃尔-埃里安(Mohamed El-Erian):

美联储QE2的流动性注入以及金融整改尚不足以解决美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如果没有实质性的结构性改革,美联储所注入的部分资金将流出美国,并造就新一轮资金外流的大潮。巴西、中国等几个新兴经济体早已呈现过热的苗头,欧元区和日本也可能蒙受本币被迫升值的拖累。

美联储此举还会破坏美国经济“全球储备货币国和最有纵深、最容易预知的经济体”的这一形象。没有任何国家或多边组织能够动摇美国的经济地位,但这样的变化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破坏其影响力。随着国内经济再度错失政策预期,美联储推出更多宽松政策只是时间问题

第四篇: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美国政府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日语1006班 ***5 孟宛

2010年11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局出台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决定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政府长期国债。这意味着美国在短期内开动印钞机印制如此巨量美元纸币投入流动市场。一石激起千重浪,美国此举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震撼与反响。美联储此举的中心考量是重振疲软的美国经济,扭转其在世界经济中愈益下降的颓势。

美国经济在危机中遭到重创。进入2010年后,它虽已摆脱衰退,但起色不大。振衰起弊,重现美国经济扩张荣景,一改其在世界经济中不断下滑的劣势,不仅攸关美国的国计民生及其世界龙头老大地位,还攸关奥巴马实现连任的目标,是奥巴马政府的核心战略与头等要务。实施“量化宽松”就是直接服务于这一战略。具体而言,此举是为应对和解决美国经济面临的三个突出问题(1.降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2.不断增高的外贸逆差;3.高额债务),以推动其强势复苏。

美联储把“量化宽松”当作提振美国经济的“终南捷径”。从短期看,此举的确可以收到“利多”之效。其中包括为美国增加财富;提升美国股市股价,使美国人迅速增加2万亿美元资产;可以使其出口增幅比往年提高一倍以上,达到约20%。经济学家估计,美联储此举可能使美国的GDP增加0.4%。但是,美国高消费、寅吃卯粮的结果是美国财政入不敷出,举债度日,政府财政赤字务年飙升。因此,“量化宽松”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多”的一面,也有“害多”的一面。从长远看,这对美国弊多利少,甚至无异于“饮鸩止渴”。

美国的货币政策不但影响本国,还有很强的“外溢效应”,即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第一大对美出口国及债权国,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针对目标及其负面“溢出效应”的主要承受者。这反倾销税征收的对象与反补贴税征收的对象相同场资产的泡沫化,给中国经济留下恶果和隐患。

美国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使美元相对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产品对美国市场的出口,扩大了从美国市场的进口。当然这种影响也是利弊皆存,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

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影响。

一是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我国一跃成为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外贸顺差持续了近二十年。持续多年的外贸顺差造成经济增长对国外经济体的过分依赖,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使人民币相对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进口总额,外贸顺差也开始逐年递减,2011年下滑至1551.4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以下,符合国际公认的贸易基本平衡标准。贸易顺差数值的降低,弱化了欧美等贸易国对我国有针对性的贸易攻击。

二是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促使美元贬值的同时,抬高了人民币的兑换价值。而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会使国内企业以同幅度下降的价格进口商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进口商品的成本及费用;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出口同等数量的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出口商品的利润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三是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贸增长属于粗放型、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的模式,利润率极低,对资源的依赖性强,高速的外贸出口依靠的是资源的极度破坏和劳动力的低成本,这种模式无疑是美国等国家对我国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的诱因之一。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在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的出口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必将会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依靠技术进步来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是有利于优化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外部环境,扩大市场份额,整合全球资源。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成本相比以前有所下降,因此我国企业可利用此契机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建立跨国公司或走出国门进行跨国并购。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速度,也可促进企业以较低的生产和交易成本整合全球资源,从而培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对我国外贸的消极影响。

一是削弱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当前,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在于低劳动力成本,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价格低。美元的贬值,削弱了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使得国内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大幅降低,外贸企业的出口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并会引发制造业向国外低成本地区转移,进一步冲击我国的外贸出口。

二是降低我国吸引外资的规模和速度。美元贬值增大了外商的投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规模和速度。其中美国对华投资降幅明显,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美国经济本身的疲弱使得企业对外投资乏力;另一方面是人民币的升值使得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资企业出口成本增加,降低了外商投资加工贸易型企业的意愿。

三是加大国内就业压力。首先,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中国,人民币的国外需求急剧上升,为维持供需平衡,央行不得不加大人民币的市场投放,致使通货膨胀显现。通货膨胀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投资锐减,很多企业为压缩成本不得不采取减员措施,国内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其次,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使得我国大批生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外向型企业,因失去价格优势,缩减了商品的出口量,陷入经营困境,导致了大批工人失业或放长假。再次,很多外商由于资金链的断裂,急剧收缩投资战线和规模,延长了很多在建项目工期和取消了很多拟建投资项目,这也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和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是严重冲击科技含量较低、以低价取胜的出口行业。我国的主要出口行业大多外贸依存度过大、科技含量较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在促使美元贬值的同时,也必然会抑制我国产品的出口,特别是对那些外贸依存度大、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出口行业,有些甚至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因此,我国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引导和扶持。为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的影响,作为政策制定者的政府应对进出口企业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扶持,引导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优化整合,以减少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消极影响。

第五篇:浅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题 目

武汉东湖学院期中论文

浅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院(系)管理学院 专 业 ???? 年 级 ???级

学生姓名 ?? 学 号 ? 指导教师 曹雨

二○一一 年 十 一月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 键 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量化宽松政策的基本概述„„„„„„„„„„„„„„„„„„„„„2

(一)量化宽松政策的含义„„„„„„„„„„„„„„„„„„„„„2

(二)量化宽松政策的实践„„„„„„„„„„„„„„„„„„„„„2

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现状以及发展趋势„„„„„„„„„„„„3

(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现状„„„„„„„„„„„„„„„„3

(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发展趋势„„„„„„„„„„„„„„„„4

三、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5

(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基本影响„„„„„„„„„„„5

(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6

(三)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

四、结论„„„„„„„„„„„„„„„„„„„„„„„„„„„„„„14 参考文献„„„„„„„„„„„„„„„„„„„„„„„„„„„„„15

内容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保证金融市场稳定,美联储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从2008年9月到2010年7月,美联储向市场注入1.7万亿美元。但由于美国经济指标持久得不到改善以及高居不下的失业率,美联储宣布于2010年8月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花费6000万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使美国国债增发量、美元贬值以及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进一步加大,给美国以及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的动荡,也扰乱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秩序,更给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关 键 词:美联储 量化宽松政策 通货膨胀 影响

Abstract: In 2008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order to ensure financial market stability, the Fed launched the first round of the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From September 2008 to July 2010, the Fed injected $ 1.7 trillion to the market.However, due to sustained U.S.economic indicators did not improve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remains high, the Fed announced its launch in August 2010 the second round of the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spend $ 60 million to buy U.S.Treasury bonds.Fed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the additional amount the U.S.Treasury, the U.S.dollar depreci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 rises further increase, to the U.S.and the world economy more volatile, but also disrupted the world economic order, more to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currencies of other countries has brought tremendous pressure.Key Words: Federal Reserve System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Inflation Influence

一、量化宽松政策的基本概述

(一)量化宽松政策的含义

量化宽松政策是一种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提高货币供应,可视之为“无中生有”创造出指定金额的货币,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其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入证券等,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为银行体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减缓市场的资金压力。当银根已经松动,或购买的资产将随着通货膨胀而贬值时,量化宽松会使货币倾向贬值。由于量化宽松有可能增加货币贬值的风险,政府通常在经历通缩时推出量化宽松的措施,而持续的量化宽松则会增加通胀的风险。

(二)量化宽松政策的实践

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在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闭后,美联储就赶忙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在随后的三个月中,美联储创造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储备,主要是通过将储备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然后通过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其来稳定银行体系。

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1:自2010年4月份美国的经济数据开始令人失望,进入步履蹒跚的复苏以来,美联储一直受压于需要推出另一次的量化宽松:第二次量化宽松。美联储在11月份例会上决定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将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到2011年6月份,以延长史无前例的经济刺激措施,进而以降低美国高达9.8%的失业率,并预防通缩。在14日的例会上,美联储重申将继续执行国债购买计划。这就是美联储推出的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期望通过购买国债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1http://www.xiexiebang.com/zhuanti/finance/lhks/

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现状

2010年4月份以来,美国宏观经济数据令人不满意,失业率一直保持在接近l0%的水平,而通货膨胀率几乎都低于2%,这两个重要数据都不在政府期望目标内。一方面,美国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国会决议程序复杂的特点依然明显。甚至在通过了医疗改革方案之后得到了加强。寄期望于财政政策难以解决美国当前经济问题。另一方面,美国名义利率依旧保持在接近于零的区间内,但长期利率保持着较高的水普通货币政策也难以凑效。出于这样的国内局势考虑,美联储2010年11月4 日宣布在2011年6月30日前再购买6000亿美国国债,拉开了美联储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序幕。其购的国债主要是中短期国债,预计在此后的6个月里每个月购买1000亿美金,如果算上美联储所拥有的在该段时间内到期的美国国债,其在此后8个月内购买美国国债的总量会达到近8800亿美金,平均每个月高达1100亿美金。

第二轮量化政策的正式出台,使美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与一年前有相似之处。美国经济增长在第二季度几乎陷于停滞状态,二度衰退阴影重现,欧洲债务危机蔓延,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目前,大宗商品价格虽然降低,但由于海外商品价格上涨,美国市场食品、服装等商品价格都在走高。目前美国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近来就业、房市等数据虽然令人沮丧,但经济中不乏亮点。美商务部24 日的报告显示,7月耐用商品订单上升4%,达到今年3 月以来最大增幅。虽然,这一信息暂且缓解了投资者对美国经济陷入二次衰退的担心。但是从二次量化政策的开启到现在美国的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在2011年第二季度美国的失业率仍然高达9.2%的失业率,美国的经济形势仍旧没有得到预期的好转。

可见,美联储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沿袭了第一次量化宽松中灵活机动的特点,这一轮量化宽松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维持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给来刺激资产价格和物价,抵消低通胀预期,防止信用危机发生,从而达到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此次量化宽松政策可能才刚刚开始,其操作创新性还远远没有达到第一轮量化宽松操作的水平。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仍然会继续发展深化,将对美国及世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

(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发展趋势

美联储未来的政策取决于二次量化宽松的政策效应。美联储公布二次量化宽松政策时并表示,将根据未来事态的进展对债券收购计划的节奏以及资产收购计划的整体规模进行定期评价,在必要时候对该计划作出调整。美国经济复苏的实质性改善仍需较长的时间,美国定量宽松政策或常态化。在货币政策框架中,美联储已经没有空间降低利率,唯一应对经济复苏不利和失业率持续高位的政策措施就是量化宽松。如果美国经济复苏的局势没有实质性好转,预计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政策仍将持续并常态化。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4月27日下午2点,美国联邦储备局召开了自其成立98年以来首次新闻发布会,伯南克宣布将于2011年6月份如期结束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并表态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很小。

2011年7 月1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出席众议院金融委员会就上半年货币政策情况举行的听证会。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表示,如果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乏力,美联储可能采取新的货币刺激政策。他同时指出,上半年经济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临时因素,预计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速将加快。伯南克当天在国会就上半年货币政策情况作证时说:“近期经济疲软持续时间将比预期 更长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通货紧缩风险可能重新出现,表明有采取新政策支持的必要。”他说,美联储可能继续增加收购美国政府债券,向经济注入更多流动性,也可能降低银行向美 联储支付准备金的利率,以帮助降低商业贷款利率。去年11月,美联储推出总额为6000亿美元收购国债的所谓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这项政策到今年6月底已经到期。伯南克表示,如果经济增长持续乏力,美联储将继续把原先的6000亿美元重新用于收购国债。

2011年9月22日,北京时间22日凌晨,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结束为期两天的会议后宣布,维持0—0.25%的现行联邦基金利率不变,并将推出价值4000亿美元的扭曲操作。这些举动基本符合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此声明的宣布也意味着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落空,但是4000亿美元的扭曲操作对全球各国经济的影响也更进一步的加深。

三、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基本影响

2010年第三季度,世界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减速趋势。三大经济体除欧盟外,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增速较第一季度相比明显回落,韩国、印度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减速现象。全球工业生产增长持续放缓,对外贸易增速回落,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随着第二轮量化宽松规模的“尘埃落定”,非美货币则纷纷应声上扬。2010年12月10日与11月3日相比,欧元兑美元上涨56点,澳元兑美元在0.988水平交易,英镑兑美元已升至1.5723,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也随之大幅走高至6.6653。美元贬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美国出口和美国整体经济复苏。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很可能令美元成为套息交易的货币,将流动性输送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新兴市场地区。海量货币供应量,必定会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资产价格飞涨,致使大量投机者进入市场,尤其是对能源和有色金属类价格的影响更为巨大,可能造成比目前还严重的泡沫。亚洲经济在这方面曾有过惨痛的教训。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大量资本流向亚洲国家,到90年代中期之后,美联储开始加息,资本回流美国。那些亚洲国家便经历了泡沫从形成到破灭的过程,最后演变成东南亚金融危机。

另外,美元通过投资、贸易、基金等途径大量流人他国,美元输入国可能会出现美元供过于求的市场现象,导致该国本币的升值,进而又会影响到该国的出口贸易,出口减少,造成进出口贸易的失衡。因此美元输入国的央行不得不用大量本币兑换美元。而美国因为大量向外输出货币,换取大量的物资回流美国,加之美国政府又在国内控制纸币的流量,就可能出现他国通胀,美国通缩的怪象。另外,由于受投机资本冲击的风险加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更加脆弱。美联储已经将利率降低到0—0.25%的低水平。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央行为抑制通胀,仍在继续升息。利差的扩大以及对发展中国家货币升值预期的提高,使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涌人一些发展中国家,加大了这些国家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风险。可见,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最大结果是全球虚拟经济再次出现泡沫,大宗商品离开了实体经济的基本面大涨,风险投资基金纵横于全球市场,泡沫破灭将导致二次经济危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是在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的情况

下,向市场输入大量的资金,使资金的流动性加大。在市场信心缺失,投资萎缩的情况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的流动性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一旦经济好转,投资信心恢复,过度释放的流动性则可能会转化为通货膨胀。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虽然短期内对市场有振奋作用,但是更对全球经济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主要阐述了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给美国和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二)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复苏不力和失业率居高不下是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根源。美国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后经济虽有所恢复,但在“流动性陷阱”的质疑和美联储资产不断膨胀的过程中,美国经济仍然处在低增长的边缘。2010 年一季度以来,随着一些财政刺激政策效应减弱甚至退出,美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开始二次探底,经济增长乏力;同时,美国失业率已经长期处于高位,就业疲弱抑制的消费和投资不足已经成为阻碍美国济复苏的重要因素。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加速了美元的贬值之势。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6年时间里,美元较世界其他主要货币已累计贬值40%。与一年前相比,美元与其他世界主要货币相比现已贬值9.1%。美元贬值的最主要推手,就是美联储的超低利率政策低利率意味着低回报,这损害了美元的吸引力。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发行国,美元贬值给美国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美国企业全球竞争力加强,出口大幅增长。但美元贬值的负面影响则是全球性的,美国自身也不例外美元贬值直接导致了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值的提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美元贬值带来的出口优势,也引发了通货膨胀的担忧。

下图1 是2005-2011美国的失业率与劳动参与率情况2

如图1 所示,尽管经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已经连续4 个月下降,在2011 年3 月达到8.8%,尽管失业率有所下降,但是失业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劳动力参与率的下降导致的(即一部分劳动力退出寻找工作的队伍)。虽然美联储的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的失业率下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美国的失业率仍然很高。

在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动下,大量的流动性资金进入金融市场,美国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速已经由2010年下半年的月均1.2%上升至2011年第1季度的月均2.1%,2011年3月份的CPI 同比增速更是达到2.7%。然而美联储更加关注的核心CPI(即扣除能源与食品的CPI 指数)同比增速,尽管最近3 个月以来不断上升,但截止2011年3月依然位于1.2%的低位,仍显著低于美联储核心CPI2%的隐含膨胀目标。

http://www.xiexiebang.com/

下图2 是2006-2011美国的CPI与核心CPI情况3

CPI表示消费者的物价指数,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话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物价指数在经过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进一步的影响下,美国的 CPI同比增速已经由2010年下半年的月均1.2%上升至2011年第1季度的月均2.1%,2011年3 月份的CPI同比增速更是达到2.7%。在大量的流动性资金进入市场后,致使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一度上涨。这就说明在大量流动性资金的进入市场后,给美国市场造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

http://www.xiexiebang.com/

下图3 是美国2005-2011短期、中期与长期国债的收益率情况4

如图3所示美国3 个月国债收益率目前依然位于零利率附近。3年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近虽然有所上升,但依然低于危机前的水平。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仅为3.4%,这说明市场上的长期通胀预期依然处于低位。

如以上3幅图表我们可以看出美联储二次量化政策在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对美国市场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对美国的失业率、消费者的物价指数和短期、中期和长期国债都有一定的帮助。大量的流动性资金的流入美国的金融市场,给美国金融市场补充了新的活力,使美国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量化宽松政策的再一次的实施也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和通货膨胀压力以及更进一步的加速了美元贬值的进程。

(三)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由于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美联储若采取新的定量宽松政策就会使得大量的流动性资金流出国门,给其他国家带阿里汇率波动、资产泡沫、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等诸多冲击。作为拥有巨额美元资产的美国最大债权国,受此政策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此次美联储更是在一次量化政策结束后又启动了第 4 http://www.xiexiebang.com/

二轮的量化宽松政策,用创造更多货币的方式来抵消外债,无疑会极大地稀释中国的外汇资产,使中国遭受难以避免的巨大经济损失。同时,这还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及社会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1.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弱势美元将使得中国被迫面临大规模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中国面临的实际利率为负的问题也将更为显著,并且带来资产泡沫的隐忧。目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仍然低迷,投资与消费需求尚未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必然导致短期内美元供给相对过剩。过剩的流动性很可能转变为热钱,冲击国际大宗商品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市场,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实际上,2009年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就导致黄金价格屡创历史新高,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超过20%。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后金融危机时期,为了扭转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强调平衡国际收支,加大了进口的力度。实证研究表明,中国2/3的物价上涨是国际价格波动造成的。一旦进口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就会面对巨大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还可能通过影响市场预期,产生通货膨胀的自我实现效应。在预期进口商品将要涨价时,中国的微观市场主体将理性地调整其经济行为。消费者将扩大或提前消费,投资者将加大短线商品投资,厂家将囤积居奇或提价销售,从而加重未来的通胀,结果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出现通货膨胀螺旋式上升热钱的流入和过多的美元追逐有限大宗商品引起的价格暴涨给中国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

热钱的流入加速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必然带来外汇占款的增加,不断增加的外汇占款形成了基础货币的内生性增长,央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如果此时央行不采取冲销的政策,并且在国内信贷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货币的增加,通过货币乘数效应的作用,使得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的关系为:Ms=B*K5式中,Ms表示货币供应量,B表示基础货币,K为货币乘数。随着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基础货币投放结构发生了改变,外汇占款已逐渐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虽然央行可以通过减少对金融机构、政府及非金融机构的债权来抵消外汇占款对货币投放的压力,通过发行中央 5 王克华、陈雨露:《货币银行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7页。

银行票据等方式回笼货币,或者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乘数进而影响货币供给,但是在热钱加速涌入,外汇储备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2.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央行在一月内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表示,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流动性管理力度,按照宏观调控要求合理投放贷款。这些都旨在回收市场多余流动性对物价冲击及其所带来的通货膨胀预期。但因为美国大肆印钞和美元持续贬值将使得热钱大举进入中国,从而抵消了加息回收市场流动性的目的。

因为热钱流动与货币政策方向和目标往往不一致。当中央银行为抑制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时,热钱会大量涌入,迫使该国被动增加货币投放,抵消了相关货币政策的效应。而当国内经济形势低迷或恶化,中央银行采取放松银根、降低利率的政策,热钱又会转换成外币迅速撤离,使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操作效应减弱。同时本币面临更大贬值压力,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降低公众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成效。不过,在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和浮动汇率的国家,当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较大逆差时,中央银行有时会调节短期利率吸引包括热钱在内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促进实现外部均衡,因而具有较强的货币政策主动性。

而我国中央银行对利率的调控完全是针对经济内部失衡或为改变国有企业利息负担,因此由利率调整所引起的热钱流动与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内部平衡目标通常不一致。而热钱的隐蔽性使外汇指定银行和中央银行难以区分所结售外汇的性质,因而加大了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的难度。当中央银行的调控措施经过一段时滞产生效果时,具有高度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热钱很可能因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又突然调转方向,使货币政策失效甚至适得其反。

3.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

热钱流入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联系密切,只要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依旧,热钱涌入中国的冲动就将保持。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我国采取了小幅、渐进升值的政策。然而,人民币升值速度慢导致大量游资涌入,并形成人民币升值预期→热钱流入→新一轮升值预期→更多热钱流入的恶性循环。

美联储为刺激个人以及企业增加支出而大幅下调了利率,随着借贷成本日益接近于零,但是经济活动并未见明显改善,政策制定者通过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工具降低长期基准利率。美联储首先创造一定量的新货币,然后用它向商业银行贷款或购买金融机构票据。

实行此政策的正面作用:一是资产配置再平衡效应,央行向金融机构提供大量资金后,金融机构积极将其用于贷款、债券和股票投资,有效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生产;二是告示效应,资金投放增加可能使人们走出悲观心理,促进消费和投资;三是时间轴效应,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理论,长期利率等于未来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加上风险溢价,央行承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证实施低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能够降低当前的长期利率,从而达到提高资产价格、促进生产和消费的目的。

该政策也有其负面作用:一是对微观经济扭曲。美联储一旦介入国债甚至是企业债资产,将给经济带来扭曲。中央银行直接购买资产,等于行使了商业银行的职能,一定程度地参与到微观经济主体。在未来如何卖出国债的难题同样也将考验美联储,其买卖差价将可能给央行带来损失。特别是,如果买入国债而无人跟随的话,经济风险将都集中在中央银行身上。二是逆向操作和通货膨胀的威胁。央行需要保持经济实现可持续的复苏将会长时间地保持低利率和量化宽松,因而会增大通胀风险。货币政策的逆向操作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未来回收流动性的时机和方式都将是一个大问题。

4.中国的出口形势更加严峻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出口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中国来说,美国又是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美国经济的放缓以及美国货币流通量放大导致的美元贬值,将会抬高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还会进一步迫使人民币升值,因此对我国出口以及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看,中国的货币投放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贸易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较差,为了促进贸易稳定发展,客观上要求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承担着稳定人民币汇率的责任,购买外汇储备成为人民币投放的主要渠道。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将从两个渠道促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进而增加流通中的人民币数量。其一是给中国带来更多的贸易

顺差。2010年11月,中国的出口增长达到35%,贸易顺差增加229亿美元,彻底摆脱了金融危机的阴霾。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中国的贸易顺差有望继续扩大,如果人民币汇率政策不变,外汇储备增加就会导致更多的货币投放。其二是给中国造成热钱冲击。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元继续保持极低的利率和贬值的趋势,迫使美元持有者采取行动规避汇率风险,经济增长显著而且具有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中国首当其冲,最容易成为热钱冲击的对象。按照常用的计算热钱的方法,即“在国家外汇储备增加额中,减去贸易顺差额和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来估算,2009年我国热钱流入规模超过1400亿美元,2010年热钱流入规模更是逐月增加。就在美国宣布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11月,热钱流入量就高达841亿,创下年内新高。大规模的热钱流入将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为了打击热钱的套利动机,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防止资产市场价格大起大落,中国央行不得不维持较低的利率,进而刺激贷款和货币数量增加。笔者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VAR方差分解的研究发现,次贷危机爆发前的12年,美国的货币数量增加与中国的广义货币增加之间具有显著的因果关系。中国1/3的货币数量增减变化是由美国货币政策导致的。因此,在不采取其他特殊政策的情况下,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无疑会提高中国的广义货币增幅。结果是中国GDP增长更快,局部地区或者局部行业物价上涨更高。

随着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如期结束和4000亿美元的扭曲操作的开始实施,使美元信用的进一步放大,美元将会面临再度贬值,从而导致中国持有的美国长期国债未来面临更大价格下降的风险,我国外汇储备将会再次面临较大缩水,使我国的贸易出口面临更严重的形势。

四、结论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内部的经济问题,而且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在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基础上加大了对世界各国经济的进一步影响,更进一步的加速了美元贬值之势,影响了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经济秩序。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反映了美国“以邻为壑”的政策取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经济问题,但是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也扩大了全球流动性泛滥范围,迫使他国的货币急速升值,加大其通货膨胀的压力和资产价格的波动,同时政策本身对美国的实体经济刺激作用有限,反而会加大美国长期通胀预期,动摇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特别是作为最大的储备美元货币的国家中国,更应该将流入的资金按照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差异化的治理方式,运用多种政策组合以规避该政策的影响。同时,应以此为契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并积极为人民币进一步走出国门创造有利条件。

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储备货币的国家美国,不断的向金融市场加入流动性的美元资金,虽然使本国的经济问题的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也致使全球经济出现了很大的波动,不仅动摇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而且也扰乱了世界经济的秩序。世界各国应积极面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为自身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使美国大量流入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资本能为其所用,从而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穆争社:《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2]潘成夫:《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8期。

[3]李德峰:《金融市场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下载量化宽松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量化宽松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精选多篇)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 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

    QE3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推出背景及对中国经济影响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论文 QE3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推出背景及对中国经济影响 【摘要】 本文首先回顾QE3的概念及主要内容,分析得出美......

    美量化宽松政策评估:货币创造未转化为信用创造

    美量化宽松政策评估:货币创造未转化为信用创造 作为中央银行理论的创新与实践,2009年、2010年美联储推行的两轮量化宽松政策,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评估。既要评估其有没有实现初始......

    重庆毕业生就业政策宽松

    我市2005年将有7万多应届大学生毕业,他们的就业前景如何?市教委副主任彭智勇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毕业生对就业制度改革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进一步加强,但社会岗位实际......

    凯福德金业:日本央行讨论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为时尚早

    凯福德金业:日本央行讨论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为时尚早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发表讲话称:现在日本央行讨论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还为时尚早,而保持市场的充分流通性,这才是央行实现通胀......

    英语口语——量化宽松才是真王道(中英)

    How would you feel if you were told that two-thirds of the apparently scary rise in the stock of UK government debt since the start of the crisis has taken the......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介绍与分析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分析 目 录 1) 2) 3) 4) 5) 6) 7) 8) 9) 量化宽松名词解释 ............................................. 1 QE1 ...........................................

    高校毕业生留沪政策宽松

    近日,上海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在“上海海事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会成立大会”上透露:今年外地生源高校毕业生留沪政策还未完全出台,但仍将实行户籍制度与人才居住证并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