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 【发文字号】 银发[1994]171号 【颁布时间】 1994-07-07 【生效时间】 1994-07-07 【时效性】
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
现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监管报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监管报表填制说明》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对商业银行执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是一项新的工作,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和各商业银行要加强领导,做好基础工作,逐步提高监督和考核水平。执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人民银行总行报告。
附件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中国人民银行银发〔1994〕38号文《关于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的实施,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人民银行银发〔1994〕38号文《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中所称商业银行系指下列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及经营人民币业务的中外合资银行。
第三条 人民银行总行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行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执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情况的考核行;人民银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是辖区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执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情况的考核行,也是商业银行非法人分支机构执行其总行下达的资产负债比例情况的监督行。人民银行对未达到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不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均有权采取纠正措施。
第四条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各项暂行监控指标执行情况以法人为单位进行考核。商业银行总行应将各项指标分解下达到其非法人的分支机构,并将分解指标上报自己的考核行及抄送分支机构的监督行;在考核时,应将全系统的数据报表汇总后报考核行。商业银行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应单独向自己的考核行报送考核报表,并接受考核行的监督。商业银行非法人的分支机构要向自己的监督行报送报表,并接受监督行的监督。
第五条 监控指标均以会计科目的数据填写和测算。没有会计科目的要建立台帐,按台帐填写和测算。
第六条 对监控指标中的存贷款比例、备付金比例按月考核,资本充足率每半年考核一次,其他指标按季考核。
第七条 按月考核的指标,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在月末后15天内将有关报表报送考核行(监督行);按季考核的指标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在季末后20天内将有关报表报送考核行(监督行);资本充足率指标考核表各商业银行应在半年结束后的二十天内报送考核行(监督行)。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在报送报表的同时,要报送对指标的执行情况的分析及改进意见的报告。
第八条 各项数据均应如实填写,不得弄虚作假。第九条 人民银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应将辖区内金融机构执行资产负债比例的情况于季末30天内报送人民银行总行资金司。
附件2:
有关指标计算说明
一、资本充足率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之比。
即:
资本总额月末平均余额
1.资本充足率=-----------------×100%
加权风险资产月末平均余额
核心资本月末平均余额
2.核心资本率=------------------×100%
加权风险资产月末平均余额
二、存、贷款比例指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比。即:
各项贷款旬末平均增加额
-----------------×100%
各项存款旬末平均增加额
其中:
1.各项存款指一般性存款。
2.各项贷款指用建设银行信贷资金发放的贷款,不包括委托贷款。
三、中长期贷款比例指一年期以上(含一年期)的中长期贷款与一年期以上的存款之比。即:
余期一年以上(含一年期)中长期贷款月末平均余额
-----------------------------×100%
余期一年以上(含一年期)存款月末平均余额
四、资产流动性比例指流动性资产与各项流动性负债的比例。即:
流动性资产旬末平均余额
--------------------×100%
流动性负债旬末平均余额
其中:
1.流动性资产指一个月内(含一个月)可变现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人民银行存款、存放同业款、国库券、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净拆出款、一个月内到期的贷款、一个月内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和其他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的证券。
2.流动性负债指一个月内(含一个月)到期的存款和同业净拆入款。
五、备付金比例指在人民银行备付金存款和库存现金与各项存款之比。即:
(在人民银行备付金存款+库存现金)日平均余额
--------------------------×100%
各项存款日平均余额
六、单个贷款比例:
1.对同一借款客户的贷款总额与建设银行资本总额的比例。即:
对同一借款客户贷款总额
---------------×100%
各项资本总额
其中:同一借款客户指任何一个自然人和任何一个法人。
2.对最大十家客户发放的贷款总额与建设银行资本(或总行核定分行的贷款)总额的比例。即:
对最大十家客户发放的贷款总额
-------------------×100%
各项资本(或核定的贷款)总额
3.对单个项目一年期以上的贷款总额与该项目投资总额的比例。
单个项目一年期以上(含一年期)贷款总额
-----------------------×100%
该项目投资总额
七、拆借资金比例分为拆入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和拆出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扣除存款准备金、备付金、联行占款)余额之比。即:
拆入资金旬末平均余额
1.--------------×100%
各项存款旬末平均余额
拆出资金旬末平均余额
2.---------------------------×100%
(各项存款-存款准备金-备付金-联行占款)旬末平均余额
八、贷款质量指标指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贷款的余额分别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即:
逾期(呆滞、呆帐)贷款月末平均余额
-------------------×100%
各项贷款月末平均余额
九、信用贷款比例指新增贷款总额中信用贷款所占比重。信用贷款指各项贷款扣除抵押和担保贷款额后的部分。
报告期新增信用贷款月末平均余额
1.-----------------×100%
同期新增贷款月末平均余额
报告期新增抵押和担保贷款月平均余额
2.------------------×100%
同期新增贷款月末平均余额
十、资金损失比例指各项资金损失与资产总额之比。即:
报告期各项资金损失总额
---------------×100%
同期资产总额
其中:
资金损失指各项业务活动中的出纳短款、错帐损失、核销的贷款呆帐及财产损失经保险公司赔偿后的差额部分。
十一、负债成本比例指报告期各项成本余额与负债总额之比。即:
报告期各项成本
------------×100%
同期负债总额
十二、资产盈利比例指报告期利润总额与同期信贷资产总额之比。即:
报告期利润总额
-----------×100%
同期信贷资产总额
十三、实收利息比例指报告期实收利息金额与各项贷款应收利息之和之比。即:
实收利息额
----------------×100%
同期各项贷款应收利息之和
十四、资本回报比例指报告期利润总额与营运资本余额之比。即:
报告期利润总额
-----------×100%
同期营运资本余额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
来源: 作者:
发布部门: 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文号: 银发[1996]450号
中国人民银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
为切实加强银行业的监管,督促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和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并参照国际惯例,我行对1994年制定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及有关规定(中国人民银行银发[1994]38、171号文印发)进行了修订。新的指标分为监控性指标和监测性指标,并把外币业务、表外项目纳入考核体系,以期真实、完整地反映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现将修订后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有关新指标的填报口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按新的指标体系报送金融统计数据的通知》(银发[1996]335号)已作统一规定。
新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自1997年1月1日起执行,原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同时废止。以往其他有关规定中,凡与本文相抵触者,均以本文为准。
附:一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
一、监控性指标:
(一)资本充足率指标(本外币合并考核)
资本净额与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100%。
资本净额
1.───────────────≥8% 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期末总额
核心资本
2.──────────────≥4% 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期末总额
注:资本净额=资本总额-扣减项
(二)贷款质量指标(对人民币、外汇、本外币合并分别考核)
逾期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8%,呆滞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5%,呆帐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2%。
逾期贷款期末余额
1.────────≤8%
各项贷款期末余额
呆滞贷款期末余额
2.────────≤5%
各项贷款期末余额
呆帐贷款期末余额
3.────────≤2%
各项贷款期末余额
(三)单个贷款比例指标(本外币合并考核)
1.对同一借款客户贷款余额与银行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
对同一借款客户贷款余额
───────────≤10%
资本净额
2.对最大十家客户发放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净额的50%。
对最大十家客户发放的贷款总额
──────────────≤50%
资本净额
(四)备付金比例指标
1.人民币指标。在人民银行备付金存款、库存现金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低于5%。
(在人民银行备付金存款+库存现金)期末余额
─────────────────────≥5% 各项存款期末余额
2.外汇指标。外汇存放同业款项和库存现汇之和与各项外汇存款之比不得低于5%。
(外汇存放同业款项+库存现汇)期末余额
─────────────────────≥5%
各项外汇存款期末余额
(五)拆借资金比例指标(仅对人民币考核)
拆人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4%;拆出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不得超过8%。
拆入资金期末余额
1.────────≤4%
各项存款期末余额
拆出资金期末余额
2.────────≤8%
各项存款期末余额
(六)境外资金运用比例指标(仅对外汇考核)
境外贷款、境外投资、存放境外等资金运用与外汇资产之比不得超过30%。
(境外贷款+境外投资+存放境外)等资金运用期末余额
─────────────────────────≤30% 外汇资产期末余额
(七)国际商业借款指标(仅对外汇考核)
自借国际商业借款(含出口信贷)和境外发行债券(不含地方、部门委托)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得超过100%。(自借国际商业借款+境外发行债券)期末余额 ───────────────────────≤100%
资本净额
(八)存贷款比例指标
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超过75%(其中:外汇各项贷款与外汇各项存 款之比不得超过85%)。
1.人民币、本外币合并指标
各项贷款期末余额
────────≤75%
各项存款期末余额
2.外汇指标
各项贷款期末余额
────────≤85%
各项存款期末余额
(九)中长期贷款比例指标
1.人民币指标。余期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的中长期贷款与余期一年期 以上的存款之比不得超过120%。
余期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中长期贷款期末余额
───────────────────────≤120% 余期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存款期末余额
2.外汇指标。余期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的外汇中长期贷款与各项外汇 贷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60%。
余期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中长期贷款期末余额
───────────────────────≤60%
外汇贷款期末余额
(十)资产流动性比例指标
各项流动性资产与各项流动性负债的比例不低于25%(其中:外汇各项流动 性资产与外汇各项流动性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60%)。
1.人民币、本外币合并指标
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
─────────≥25%
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 2.外币指标
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
─────────≥60%
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
二、监测性指标:
(十一)风险加权资产比例指标
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
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期末总额
─────────────×100% 资产期末总额
(十二)股东贷款比例指标
向股东贷款余额与该股东已缴纳股金之比。
对股东贷款余额
──────────×100%
该股东已缴纳股金总额
(十三)外汇资产比例指标
外汇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
外汇资产期末总额
────────×100%
资产期末总额
(十四)利息回收率指标
实收利息与到期应收利息之比。
本期实收利息总额
────────×100%
到期应收利息总额
(十五)资本利润率指标
利润总额与资本总额之比。
利润期末总额
──────×100%
资本期末总额
(十六)资产利润率指标
利润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
利润期末总额
──────×100%
资本期末总额
附:二
资本成份和资产(表内外)风险权数、信用转换系数
一、资本、资产包括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和外币业务的金融资本、金融资产(含表内、外)。
二、根据不同资产的种类,设定风险权数。风险权数分为0、10%、20%、50%、70%、100%六个档次。根据风险权数计算出的资产称为加权风险资产。
三、表外资产项目是指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但有可能随时转换为表内项目的资产。信用转换系数是衡量表外资产转换为表内资产的风险程度的指标。将表外资产项目的本金数额乘以信用转换系数,乘出的数额根据表内同等性质的项目进行加权,从而获得相应的风险权重资产数额。
四、资本成份
(一)核心资本
1.实收资本
2.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
4.未分配利润
(二)附属资本
1.贷款呆帐准备
2.坏帐准备
3.投资风险准备金
4.五年(包括五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
(三)应从资本总额中扣除项
1.在其他银行资本中的投资
项目 风险权数(%)────────────────────────────────────
(一)现金
1.库存现金 0
2.存放中国人民银行款项 0
3.存放同业 10
(二)对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权
1.对我国中央政府的债权 0
2.对中国人民银行的债权 0
3.对一级国家和地区的中央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债权 0
4.对二级国家和地区的中央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债权 10
(三)对公共企业的债权(指邮电、水、电话、煤气、交通等基础部门)
1.对一级国家和我国国家投资的公共企业的债权 20
2.对我国省市政府投资的公共企业的债权 50
3.对二级国家和我国市以下政府投资的公共企业的债权 70
4.对其他公共企业的债权 100
2.已在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中的投资 3.已对工商企业的参股投资 4.已对非自用不动产的投资 5.呆帐损失尚未冲减部分
五、表内的资产和风险权数规定
(四)对一般企业和个人贷款
1.信用贷款、透支 100
2.担保贷款
(1)保证贷款
①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保证 10 ②非银行金融机构保证 50
③中国境内注册外资或中外合资银行保证 10
④中国境内注册的外资或中外合资非银行金融机构保证 50
⑤中国境外注册的金融机构保证
一级国家和地区 20
二级国家和地区 100
⑥国家特大型企业保证 50
⑦国家大型企业保证 70
⑧其他企业保证 100
⑨其他保证 100
(2)抵押贷款
①土地房屋产权转让抵押 50 ②居住楼宇抵押贷款 50
③动产物业抵押 50
④其他抵押 100
(3)质押贷款
①人民币存单质押 0
②外币存单质押 10
③一级国家及地区和中国政府的国债质押 ④二级国家及地区的国债质押 10 ⑤现汇质押 10
⑥金融债券质押 10
⑦商业银行及政策性银行承兑票据贴现 ⑧商业承兑汇票贴现 50
⑨其他质押 50
3.融资租赁 100
(五)同业拆借
1.对本国同业拆借
(1)商业银行 10
(2)非银行金融机构 50
(3)中国境内注册外资或中外合资银行
(4)中国境内注册外资或中外合资非银行金融机构 2.对中国境外注册的金融机构 一级国家和地区 20
二级国家和地区 100
(六)其他 100
六、表外资产成份与信用转换系数规定
项目 信用转换系数(%)
0 10 10 50
1.等同于直接受信 100
2.和特定交易有关的或有项目 50
3.短期的可自动清偿和与贸易相关的由于货物移动所产生的或有项目 20
4.回购协定 100
5.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 100
6.买入远期资产 100
7.部分缴付款项的股票和代表承诺一定损失的证券 100
8.超远期存款 100
9.票据发行和循环包销便利 50
10.初始期限为一年以下的可随时无条件取消的承诺 0
11.初始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其他承诺 50
12.利率、汇率合约 暂不考核
注:1.一级国家和地区是指OECD组织的成员国及沙特和香港地区
2.二级国家和地区指OECD组织的成员国、沙特、香港以外的国家和 地区
附:三
表外项目释义
一、等同于直接信用形式
(一)一般负债担保
一般负债担保主要是指对国际融资业务开具的保函,包括:借款保函、透支保函。
1.借款保函指的是在国际借贷活动中,应借款人的要求,银行向贷款人出具的本息偿付保证。借款人若未能如期向贷款人偿付本息时,银行有义务代为偿付。
2.透支保函指的是银行为国内法人驻外机构向当地银行申请开立透支帐户而开具的银行保函,以保证申请人按照透支契约的规定及时补足透支金额。若申请人未能如期补足透支金额,开具透支保函的银行有义务代为补足透支金额。
(二)远期票据承兑和具有承兑性质的背书
1.远期票据承兑指的是银行作为票据承兑人,对票据完成承兑行为后,即成为票据的主债务人后,承担对票据的付款责任。
2.具有承兑性质的背书指的是银行对无追索权票据的背书行为。银行作为背书人将对被背书人承担票据的付款责任。
二、特定交易项下的或有项目
特定交易项下的或有项目包括: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预留金保函、认股权证。
(一)投标保函指的是在工程项目进行招标时,担保银行应投标人的申请而开具给招标人的书面保证。若投标人未能履行契约中的义务,银行则承担支付赔偿责任。
(二)履约保函指的是担保银行应卖方申请而开具给买方的书面保证。若卖方未能履行契约时,银行则承担对买方支付赔偿金的责任。
(三)预付款保函指的是银行向买方提供担保,若卖方未能履行契约时,银行则承担向买方偿还已预付的款项及利息。
(四)预留金保函又称留置保函,指的是应卖方申请,担保银行开具给买方的留置保函。在某些合约条款中,规定合约价款的部门款项,待项目全部竣工后,才能付迄。这样,既保证卖方能够及时收到应收款项,又保证买方能够在卖方未全部履行义务时,向卖方进行追索。
(五)认股权证指的是可以凭其在规定日期内按协定价格向发行公司购入若干普通股的权利证书。
三、短期的可自动清偿和与贸易相关的或有项目
该项目主要指的是有优先索偿权的装运货物作抵押的跟单信用证(包括出口和进口跟单信用证)。
四、回购协定
回购协定指的是受信人将自己持有的有关资产(一般为证券),按协议规定的售价卖给授信人,并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按协议规定的买价向授信人购回的一种短期融资行为。
五、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
资产销售指的是银行出售贷款债权行为。出售贷款债权,既可以减少银行贷款数额,从而降低风险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又能获取手续费收入。因买方对该项债权保有追索权,故银行仍需承担信用风险。
六、买入远期资产
和资产销售相对的,就是资产购入。若银行购入无追索权的贷款债权,银行就要承担该项资产所引致的全部信用风险;若购入有追索权的贷款债权,银行也要承担向售方(债务人)索偿或向前手追索的信用风险。
七、部分缴付款项的股票和代表承诺一定损失的证券
(一)部分缴付款项的股票又称未缴足股票,指的是已认购而未缴足股款的股票。
(二)代表承诺一定损失的证券简称证券,是一种融券行为,一般是指银行向证券投资人出借证券。
八、票据发行和循环包销便利
(一)票据发行便利,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中期授信承诺。根据这种承诺,受信人(票据发行人)可以用自己的名义发行短期票据,而授信人(包销银行)则需要承担已承诺的授信额度内的票据包买或给予备用信贷,以便使票据发行工作能顺利地完成,筹措到必要的资金。
(二)循环包销便利指的是银行保证证券承销机构在一定额度内可以循环承销的融资额度。银行负责承销未能售出的全部证券或提供等额的备用信贷。
九、初始期限为一年以下的可随时无条件取消的承诺
初始期限为一年以下的可随时无条件取消的承诺指的是已正式签约的为期一年以内而未曾动用授信额度或尚未正式签约的授信意向。
十、初始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其他承诺
初始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其他承诺指的是银行已与受信人正式签约,而资金尚未到位的部分授信承诺。
十一、利率、汇率合约(此项暂不列入考核内容)
(一)利率合约包括:单一货币的调换、基准利率的工具调换、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买入期权以及类似的金融工具。
(二)汇率合约包括:交叉货币利率调换、远期外汇合约、货币期货、货币买入期权以及类似的金融工具。
附: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监管报表(略)
附:五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考核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证我国银行业的合法、稳健经营,进一步完善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暂行指标执行情况以法人为单位进行考核。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是各商业银行总行的考核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分行可根据总行的授权对辖区内的商业银行进行考核;中国人民银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是辖区内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考核行,根据各商业银行总行对其分支机构的分解指标进行考核。
第三条 被考核的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海南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
第四条 各指标均以会计科目和相应的专项统计数据进行归类计算、填报。
第五条 监控性指标是要求各行必须达到的指令性指标;监测性指标是参考性指标,是监控性指标的必要补充。两类指标都必须真实、及时、准确、完整地上报。
第六条 监控性指标中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国际商业借款指标、境外资金运用比例指标、单个贷款比例指标、贷款质量指标等按季考核;中长期贷款比例指标、资产流动性指标、存贷款比例指标、备付金比例指标、拆借资金比例指标等按月考核。
第七条 监测性指标中的风险加权资产比例指标、外汇资产比例指标、资本利润率指标、资产利润率指标、股东贷款比例指标、利息回收率指标均按季上报。
第八条 按季考核(或上报)的指标,各行总行必须在下一季度第一月的20日前,按月考核(或上报)的指标,各行总行必须在下一月10日前,报送人民银行银行司。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向中国人民银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报送各项指标的时间,比照上述规定。
第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分行有权对未遵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指标比例和违反本办法的各商业银行总行及其分支机构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条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该办法的解释权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银行司。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为
第四条 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为:
(一)资本充足率指标资本净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得低于8%。
(二)贷款质量指标逾期贷款比例不得超过8%;呆滞贷款比例不得超过5%;呆帐贷款比例不得超过2%。
(三)单户贷款指标1对最大的一家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本社资本总额的30%。
1.对最大的十家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本社资本总额的1.5倍。
(四)备付金比例指标备付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3%。
(五)拆借资金比例指标1拆入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4%;
2.拆出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8%。
(六)存贷款比例指标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的比例,年末比例不得高于80%,中间比例由各省级分行根据本地农村信用社情况核定。
(七)中长期贷款比例指标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与一年期以上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120%。
(八)贷款利息收回率指标贷款实收利息占贷款利息收入的比例不低于90%。
(九)资产利润率指标利润总额与全部资产的比例不低于05‰。
第五条 各项指标均以会计报表有关科目的数据进行归类计算、填报。
第三篇:修改后的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
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非现场监管工作效率,充分发挥非现场监管的作用,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稳定地发展,现决定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办法》(银发〔1997〕491号)中的比例管理指标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为:
一、流动充足性指标
(一)备付金比例
备付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的比例减去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8%)不得低于3%。
(二)资产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的比例不得低于25%。
(三)存贷款比例
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的比例,年末比例不得高于80%。
(四)对流动负债依存率
流动负债净额与长期资产的比率不得高于30%。
(五)中长期贷款比例
1年期以上(不含1年期)中长期贷款余额与1年期以上(不含1年期)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120%。
(六)拆借资金比例
1.拆(调)入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4%;
2.拆(调)出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8%;
3.净拆(调)入资金余额与流动负债的比例不得高于4%。
农村信用社资金余缺通过联社调剂资金解决,监控指标为拆(调)入资金比例和拆(调)出资比例;县联社监控指标为净拆(调)入资金比例。
二、资产安全性指标
(一)贷款质量指标
逾期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8%;呆滞呆账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
(二)呆账贷款抵补率
贷款呆账准备金与呆账贷款的比例不得低于50%。
(三)单户贷款比例
1.对最大的一家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本社资本总额的30%;
2.对最大的十家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本社资本总额的1.5倍。
三、资本充足性指标
(一)资产风险加权后的资本充足率指标
1.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得低于8%。
2.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得低于4%。
(二)资产风险加权前的资本充足率
资本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不低于6%。
(三)呆滞呆账贷款抵补率
核心资本、贷款呆账准备金之和与呆滞呆账贷款余额的比率。
四、收益合理性指标
(一)资本利润率
利润总额与资本总额的比率不低于5%。
(二)资产利润率
利润总额与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不低于0.5%。
(三)利息回收率
本期实收利息与本期应收利息的比率不低于90%。
(四)非利息收入比率
非利息收入与各项收入的比率。
(五)资产费用率
费用总额与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
拆(调)入资金比例、拆(调)出资金比例、呆滞呆账贷款抵补率、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利息回收率、非利息收入比率和资产费用率等为监测指标,其余均为监控指标。监测指标中拆(调)入资金比例、拆(调)出资金比例按月监测,其余每半年监测一次;监控指标中资产流动性比例、对流动负债依存率、中长期贷款比例、净拆(调)入资金比例、资产风险加权后的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产风险加权前的资本充足率每半年监控一次;其余各项指标每月监控一次。
商业贷款、质押其他贷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贷款和待处理抵贷资产、应收利息。
第四篇: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进行定量控制和定性监督的一系列指标和办法。它坚持计划控制、总量平衡和结构对称的原则,其目标是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并促使这三大目标的协调均衡,以实现商业银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其实质是中央银行有效地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保证商业银行的“三性”有机统一,使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有效经营、稳健发展的一种约束机制。
一、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理论脉络
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以及为商业银行比例管理提供了量化标准的国际公约——巴塞尔协议。
在商业银行产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由于其资本来源主要是存款,而资金运用比较单一,主要对企业发放贷款,因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主要在资产方面,通过对资产结构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经营目标,由此形成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1960年以后,西方国家社会生产流通的发展,要求银行提供大量的贷款资金,通货膨胀率的不断上升加剧了这一要求;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实施的各种法规和限制,使商业银行通过利率竞争来扩大吸引存款资金越来越困难。面对这种变化,商业银行寻求从非存款渠道即从货币市场引进资金,从而产生了多种新的融资方式。银行交替地使用这些融资方式可以从国内、国外,民间和官方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解决资金需求的灵活性,缓和流动性方面的各种压力。由此,负债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把银行资产和负债的管理相结合,既概括了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的优点和长处,又克服了各自的弊端。该理论以资产负债表各种科目之间的对称原则为基础,尽力达到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均衡统一。所谓对称原则,强调资产与负债之间数量期限、利率的对称,要求银行以此为要求不断调整其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以谋求经营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国外商业银行为了达到经营目的,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主要有资金汇集法、资产分配法、差额管理法、比例管理法。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现状及原因
在我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如何尽快地向规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过渡,是我国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与国际惯例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1)资本充足率低,自有资金严重不足。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的水平,但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拨入的信贷基金当初就不是按比例拨入的,而且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资本金没有得到相应补充,因而现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极低,远远低于8%的水平。
(2)存贷倒挂不平衡,超负荷运行严重。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贷规模盲目扩张,信贷收支靠拆借和占用汇差来平衡,导致存贷倒挂、超负荷运行严重,与商业银行存贷比例要求相差甚远。(3)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差。流动性负债长期资产化十分严重,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比例失衡,国有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靠借款来维持其流动性需要。(4)资产结构单一,存量板结。银行资产的80%以上都是信贷资产,且短期资产长期化十分突出,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不能满足流动性和多样性要求。(5)资产质量低,安全性差。逾期贷款和“两呆”贷款比例远高于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比例的标准,资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上述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状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看,首先是自我积累机制缺失。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分配是金额上缴和少量留利,没有建立
起随资产增长而补充自有资金的积累机制,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多年来信贷资金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充,从而影响了自身的资金实力,这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资金运营的约束机制。存贷不讲来源,期限不讲对称,盲目扩张信贷,争规模上项目,不管期限长短和风险收益,这是造成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存量板结,超负荷运行的根本原因。再次是缺乏经营风险消化机制。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和使用未能充分考虑自身经营风险,提取比例过低,且未能真正消化资产坏账,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有增无减。(2)从国家宏观金融运作看,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市场金融调控采取刚性办法且松紧无常,使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营运缺乏主动性,在调控中处于被动状态,从而给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带来巨大的负效应。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在资产的流动性方面缺乏必要的第二准备金,如短期证券投资,短期拆放,短期票据贴现等。而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采取规模控制办法,调控时紧时松:松时敞口供应,国有商业银行千方百计扩张规模,行成许多无效贷款;紧时“一刀切”,国有商业银行只得牺牲好的企业压缩贷款规模,这使得好的差的企业都不能搞活。中央银行这种刚性控制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每况愈下。(3)从社会经济环境看,主要是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企业经营机制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制约,政府直接干扰金融,企业吃信贷资金的“大锅饭”等,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按照信贷资金的“三性”原则来运作。
三、创造条件,完善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
鉴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现状,如何向规范性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过渡,是个系统的工程。至少包括三方面问题:一是内部条件创造;二是外部环境改善;三是实行性操作方法。
(一)创造内部条件。(1)关于资本充足率问题。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两条途径:一是充实资本;二是降低贷款风险。其一是实行股份制改造商业银行,可以采取扩大股份的形式增加自有资本,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其二是国有独立的商业银行,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自有资本金。在扩充资本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还要加强资产风险管理,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机制和责任机制,确保资产不再沉淀,降低资产风险系数,提高内涵资本充足率。(2)关于存贷比例问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例远远高于管理要求,如何在近期内改善存贷比例,最根本的就是要狠抓存款负债和紧缩信贷规模。这方面各国有商业银行已经作过不少有益探索,走盘活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内涵式信贷杠杆效应之路,不仅是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需要,也是经济良性发展的需要,在紧缩规模的同时,负债要摆在“立付”的地位。(3)关于流动性问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对称,并保持必要的流动性,且今后商业银行的资产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要建立起诸如短期贴现、短期证券投资、短期拆入、短期抵押、担保贷款等类似的流动性较强、可充当第二准备的流动性资产体系,这样可以大大改善商业银行的应变能力。另外,对固定资产贷款商业银行要慎之又慎,对旧的固定资产贷款要压缩、要盘活,要严格控制新贷款的发生。
(二)改善外部环境。就宏观金融体制而言,首先,商业银行应能够通过金融市场来改善资产结构,满足资产流动性需要,使其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中争取主动地位,避免产生负效应。其次,间接调控是央行进行宏观经济调节的主要手段,央行应取消规模控制,运用贴现、再贷款和准备金“三大法宝”,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对商业银行信贷总量的间接控制。另外,中央银行还必须拥有科学合理的资产比例,有效地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间接控制。再次,完善金融立法,明确银行信贷资产在企业债务中的优先偿还权。第四,建立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与消化机制,提高商业银行呆账准备率,改进呆账资金使用办法,开办金融资产和债务保险,防止金融风险。第五,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使利率发挥出应有的杠杆作用。
就社会经济环境而言,首先要深化政府职能的转换,减少行政对金融的直接干预,维护商业
银行的自主经营。其次,要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彻底改变企业吃信贷资金“大锅饭”的状况,对濒临倒闭的企业该破产的要破产,该兼并的应兼并,该转租的应转租,对这类企业商业银行不应再发放新的贷款。商业银行贷款的重点对象应是产权明晰、债权明确、有发展潜力、有效益、讲信用的企业。
(三)实行性操作方式。本文认为,可采取“总体部署,全面清理,确定基数,划分类型,分线分层、区别考核”的办法实施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1)总体部署。就是由各级人民银行组成班子,对所辖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工作牵头负责,包括制度制定、实施方案和组织实施。(2)全面清理。就是以会计为时点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全面清理核实,包括项目、期限、风险系数的确定,彻底摸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3)确定基数。就是根据清理情况计算出各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项目的各项比例,以这些比例作为各行资产负债比例风险管理的起点基数,并建立监测台账,为监督考核打基础。(4)划分类型。根据起点基数状况划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已达到标准的(一类)、近2年内可以达到标准的(二类)、和需要2年上才能达到标准的(三类)。(5)分线分层、区别考核。即对于一类的支行实行规范的资产负债管理,各项比例按余额考核;对于二类的支行,仍实行“限额控制下的资产管理比例”管理,即对增量实行比例管理,对存量实行指标管理,待条件成熟后转为按余额考核。在分线考核的同时,还必须由同级人民银行对同级商业银行下达指导计划。
总之,实行规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核心。因此,在推进商业化改革过程中,一方面应加强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开拓进取;另一方面要紧扣宏观金融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失时机地加以推进,这个过程是发展和探索的过程,非常艰难甚至很曲折。因此,既要积极稳妥大胆实践探索,有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加以完善,促进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推进。
第五篇: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进行定量控制和定性监督的一系列指标和办法。它坚持计划控制、总量平衡和结构对称的原则,其目标是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并促使这三大目标的协调均衡,以实现商业银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其实质是中央银行有效地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稳定,保证商业银行的“三性”有机统一,使商业银行在竞争中有效经营、稳健发展的一种约束机制。
一、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理论脉络
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以及为商业银行比例管理提供了量化标准的国际公约——巴塞尔协议。
在商业银行产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由于其资本来源主要是存款,而资金运用比较单一,主要对企业发放贷款,因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主要在资产方面,通过对资产结构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经营目标,由此形成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1960年以后,西方国家社会生产流通的发展,要求银行提供大量的贷款资金,通货膨胀率的不断上升加剧了这一要求;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实施的各种法规和限制,使商业银行通过利率竞争来扩大吸引存款资金越来越困难。面对这种变化,商业银行寻求从非存款渠道即从货币市场引进资金,从而产生了多种新的融资方式。银行交替地使用这些融资方式可以从国内、国外,民间和官方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解决资金需求的灵活性,缓和流动性方面的各种压力。由此,负债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在保持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方面,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资产管理理论过于偏重流动性和安全性,在一定条件下以牺牲盈利行为代价,不利于鼓励银行积极进取,促进经济增长。负债管理理论能够较好地解决资金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鼓励银行家发挥进取精神,但它依赖于外部条件,隐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银行开始认识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把银行资产和负债的管理相结合,既概括了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的优点和长处,又克服了各自的弊端。该理论以资产负债表各种科目之间的对称原则为基础,尽力达到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均衡统一。所谓对称原则,强调资产与负债之间数量期限、利率的对称,要求银行以此为要求不断调整其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以谋求经营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国外商业银行为了达到经营目的,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主要有资金汇集法、资产分配法、差额管理法、比例管理法。
1987年12月10日,国际清算银行在瑞士巴塞尔召集12个西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专门讨论加强经营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和风险的监管问题。会议通过了“巴塞尔建议”即如何衡量和确定国际银行的资本标准和资本适度比率。巴塞尔协议确定了资本的组成以及资本与资产比例、计算方法和标准比例。协议将银行的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补充资本两档。核心资本由银行的股本和公开的储备构成,股本包括银行发行和实收缴足的普通股和永久性
优先股;公开储备指银行公布的税后留成收益。补充资本由未公开的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混合债务资本证券以及附属定期债务构成,另外,商誉不能作为核心资本组成部分,且对从事银行活动但并未纳入该家银行系统的附属机构的投资也不能视为银行的资本。协议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和银行“表外”业务进行风险加权计算。风险加权计算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相对风险大小,赋予它们五种不同的加权数,即0%、10%、20%、50%、100%,风险越大,加权数就愈高。在此基础上,巴塞尔协议签字国的银行必须保持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至少应为8%,其中核心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至少为4%,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在1992年,签字国应完全达到上述标准。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许多国家对该协议的准则制定了有关规定,以风险权数衡量资产信贷风险,以用资本充足率加强约束。这不仅使各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督更为具体和严格,而且把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现状及原因
在我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如何尽快地向规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过渡,是我国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与国际惯例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1)资本充足率低,自有资金严重不足。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的水平,但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拨入的信贷基金当初就不是按比例拨入的,而且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资本金没有得到相应补充,因而现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极低,远远低于8%的水平。(2)存贷倒挂不平衡,超负荷运行严重。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贷规模盲目扩张,信贷收支靠拆借和占用汇差来平衡,导致存贷倒挂、超负荷运行严重,与商业银行存贷比例要求相差甚远。(3)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差。流动性负债长期资产化十分严重,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比例失衡,国有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靠借款来维持其流动性需要。(4)资产结构单一,存量板结。银行资产的80%以上都是信贷资产,且短期资产长期化十分突出,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不能满足流动性和多样性要求。(5)资产质量低,安全性差。逾期贷款和“两呆”贷款比例远高于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比例的标准,资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上述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状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看,首先是自我积累机制缺失。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分配是金额上缴和少量留利,没有建立起随资产增长而补充自有资金的积累机制,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多年来信贷资金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充,从而影响了自身的资金实力,这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资金运营的约束机制。存贷不讲来源,期限不讲对称,盲目扩张信贷,争规模上项目,不管期限长短和风险收益,这是造成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存量板结,超负荷运行的根本原因。再次是缺乏经营风险消化机制。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和使用未能充分考虑自身经营风险,提取比例过低,且未能真正消化资产坏账,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有增无减。(2)从国家宏观金融运作看,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市场金融调控采取刚性办法且松紧无常,使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营运缺乏主动性,在调控中处于被动状态,从而给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带来巨大的负效应。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在资产的流动性方面缺乏
必要的第二准备金,如短期证券投资,短期拆放,短期票据贴现等。而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采取规模控制办法,调控时紧时松:松时敞口供应,国有商业银行千方百计扩张规模,行成许多无效贷款;紧时“一刀切”,国有商业银行只得牺牲好的企业压缩贷款规模,这使得好的差的企业都不能搞活。中央银行这种刚性控制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每况愈下。(3)从社会经济环境看,主要是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企业经营机制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制约,政府直接干扰金融,企业吃信贷资金的“大锅饭”等,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按照信贷资金的“三性”原则来运作。
三、创造条件,完善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
鉴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现状,如何向规范性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过渡,是个系统的工程。至少包括三方面问题:一是内部条件创造;二是外部环境改善;三是实行性操作方法。
(一)创造内部条件。(1)关于资本充足率问题。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两条途径:一是充实资本;二是降低贷款风险。如何充实资本,要结合商业银行管理办法而定。其一是实行股份制改造商业银行,可以采取扩大股份的形式增加自有资本,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其二是国有独立的商业银行,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自有资本金。在扩充资本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还要加强资产风险管理,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机制和责任机制,确保资产不再沉淀,降低资产风险系数,提高内涵资本充足率。(2)关于存贷比例问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例远远高于管理要求,如何在近期内改善存贷比例,最根本的就是要狠抓存款负债和紧缩信贷规模。对严重超负荷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可实施“零增长”,盘活企业资产,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就目前的情况看,对经济的支持不是贷款规模不足,而是信贷使用效益不高,大量的贷款呆滞,企业贷款越多包袱越重。因此,通过盘活企业资金来支持企业发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贷杠杆。这方面各国有商业银行已经作过不少有益探索,走盘活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内涵式信贷杠杆效应之路,不仅是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需要,也是经济良性发展的需要,在紧缩规模的同时,负债要摆在“立付”的地位。(3)关于流动性问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对称,并保持必要的流动性,且今后商业银行的资产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要建立起诸如短期贴现、短期证券投资、短期拆入、短期抵押、担保贷款等类似的流动性较强、可充当第二准备的流动性资产体系,这样可以大大改善商业银行的应变能力。另外,对固定资产贷款商业银行要慎之又慎,对旧的固定资产贷款要压缩、要盘活,要严格控制新贷款的发生。
(二)改善外部环境。就宏观金融体制而言,首先,商业银行应能够通过金融市场来改善资产结构,满足资产流动性需要,使其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中争取主动地位,避免产生负效应。其次,间接调控是央行进行宏观经济调节的主要手段,央行应取消规模控制,运用贴现、再贷款和准备金“三大法宝”,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对商业银行信贷总量的间接控制。另外,中央银行还必须拥有科学合理的资产比例,有效地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间接控制。再次,完善金融立法,明确银行信贷资产在企业债务中的优先偿还权。第四,建立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与消化机制,提高商业银行呆账准备率,改进呆账资金使用办法,开办金融资产和债务保险,防止金融风险。第五,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使利率发挥出应有的杠杆作用。
就社会经济环境而言,首先要深化政府职能的转换,减少行政对金融的直
接干预,维护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其次,要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彻底改变企业吃信贷资金“大锅饭”的状况,对濒临倒闭的企业该破产的要破产,该兼并的应兼并,该转租的应转租,对这类企业商业银行不应再发放新的贷款。商业银行贷款的重点对象应是产权明晰、债权明确、有发展潜力、有效益、讲信用的企业。
(三)实行性操作方式。本文认为,可采取“总体部署,全面清理,确定基数,划分类型,分线分层、区别考核”的办法实施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1)总体部署。就是由各级人民银行组成班子,对所辖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工作牵头负责,包括制度制定、实施方案和组织实施。(2)全面清理。就是以会计为时点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全面清理核实,包括项目、期限、风险系数的确定,彻底摸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3)确定基数。就是根据清理情况计算出各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项目的各项比例,以这些比例作为各行资产负债比例风险管理的起点基数,并建立监测台账,为监督考核打基础。(4)划分类型。根据起点基数状况划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已达到标准的(一类)、近2年内可以达到标准的(二类)、和需要2年上才能达到标准的(三类)。(5)分线分层、区别考核。即对于一类的支行实行规范的资产负债管理,各项比例按余额考核;对于二类的支行,仍实行“限额控制下的资产管理比例”管理,即对增量实行比例管理,对存量实行指标管理,待条件成熟后转为按余额考核;对于三类支行实行贷款的“零增长”以收定贷。三类行必须制定分期达标计划,按计划考核。分线考核的以县支行为主体,总行掌握到分行,分行掌握到县市支行,并通过二级分行直接进行监督。在分线考核的同时,还必须由同级人民银行对同级商业银行下达指导计划。
总之,实行规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核心。因此,在推进商业化改革过程中,一方面应加强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开拓进取;另一方面要紧扣宏观金融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失时机地加以推进,这个过程是发展和探索的过程,非常艰难甚至很曲折。因此,既要积极稳妥大胆实践探索,有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加以完善,促进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推进。
————————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2]杨华书:《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注:文章作者余秀荣的第二单位为辽宁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