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参与PPP的问题与建议

时间:2019-05-15 01:5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施工企业参与PPP的问题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施工企业参与PPP的问题与建议》。

第一篇:施工企业参与PPP的问题与建议

施工企业参与PPP的问题与建议

PPP是施工企业必然的战略选择

中国经济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支撑过去高速发展的生产要素不再,供需的内在矛盾改变,供需结构失衡,原有的市场供需动态平衡被打破。相应地,工程承包市场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房价持续增长预期不再,房子难卖,房地产投资迅速下滑,房地产项目减少,承接房地产项目的风险陡增;失去土地财政的支撑,平台公司融资受限,政府无力投资更多公共设施,招投标项目减少,形成一个项目上百家投标,中标如中彩的局面;BT模式被叫停„„工程承包市场增速急速下降,市场结构改变。

市场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打开一扇窗。在中国继续城镇化的进程中,尚有大量基础设施需要建设,PPP作为提高投资效率,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解决财政不足的重要工具,自上而下推行开来。截至2017年3月末,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入库项目达12287个,累计投资额14.6万亿元,项目落地速度加快。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面对突如其来的建筑市场的严冬,积极投身PPP,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二、PPP项目的分类与选择

面对PPP项目,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①按行业分:有污水处理、自来水处理、垃圾处理、市政道路、高速公路、水利工程、医院、城市管网、土地一级开发、保障房安置房„„; ②从投资角度:按还款来源分,有经营性项目(主要靠特许经营收费权还款的高速公路、自来水处理等)、非经营性项目(主要靠政府购买服务的保障房安置房、土地一级开发、市政道路等)、部分经营性项目(还款来源由政府购买服务与收费权共同构成);

③按运营所占比重分:有强运营性项目(污水处理、自来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弱运营(市政道路、水利工程、土地一级开发等); ④其他分类方法:作为施工企业,按运营所占比重分类和按投资还款来源对PPP项目进行分类,更能体现施工企业参与PPP项目,与过去单纯做工程总承包的不同。

从投资角度,按还款来源对PPP项目进行分类,更注重对还款来源的风险控制。对于经营性项目,对预期收费的测算,收费保底条件的评估成为重中之重,对未来20-30年的收费进行准确预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非经营性项目,对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回购资金)保障的评估,成为重中之重,目前《预算法》及PPP相关政策,对进入财政预算的资金支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对于部分经营性项目,两方面都要做好评估。

按运营所占比重角度,对于强运营性项目,企业是否有相应的运营能力成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综合两方面因素,施工企业参与PPP项目,难度依次由“经营性+强运营”项目向“非经营性+弱运营”项目递减。其中,经营性的占比与运营强弱高度相关,经营性项目往往是强运营项目,非经营性项目更多是弱运营项目。“经营性+强运营”项目更接近于过去常见的BOT,运营在项目成败中体现了更大的作用,“非经营性+弱运营”项目更接近于大家熟悉的BT,工程建设在项目成败中体现了更大的作用。当前基础设施的需求结构中(投资额结构),“非经营性+弱运营”项目占比更大,真正的“经营性+强运营”项目占比相对较小,这从财政部公布的第二批示范项目的结构构成可见一斑(“非经营性+弱运营”项目约占投资额的80%)。

作为新生且复杂的中国式PPP,政府、社会资本和咨询服务机构,都在探索中,政策法规不完善,没有成熟的合作模式,其难度可想而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基于过去较成熟的BOT,扩大适应范围,运用于“经营性+强运营”项目,不断演进;基于BT,依据政策要求,改造BT的交易模式,使之符合PPP的要求,将成为PPP探索期最为重要的方式和突破口。“非经营性+弱运营”项目由于占比大,操作相对更容易,对施工企业的要求相对更低,施工企业在项目中的作用更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将成为施工企业参与PPP的主流项目。

三、把BT改造为PPP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3号文)斩断了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功能,《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463号文)叫停了BT模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的严格执行,堵住了地方政府用土地抵押担保的融资通道,面对大量需要建设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要走新的路子。

山永远阻挡不住水的前进,有巨石阻挡,就有旁路可开。新《预算法》的颁布和实施,为原来的BT项目和政府招投标项目改造为PPP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政府购买服务(回购)的资金,一旦列入财政预算并经人大批准,其如期支付就有了保障(新《预算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对于“违反本法规定改变预算支出用途、拨付预算支出资金”的,不但要求责令改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要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这个保障,比过往担保、抵押以及政府的承诺函,更加可靠。

对于政府购买服务,相关政策法规允许并支持这么做,企业要赶紧抓住机会做,等着争论清楚了,好项目都被做完了,正如BT刚出来时,政府给的条件很好,利润空间大,等BT成熟了,利润空间小了,风险却越来越大了。

把BT项目和政府招投标项目改造为PPP项目,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列入了财政预算,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如果真的出现政府财政无力支付,上级政府是否会兜底,最终会如何处理,现在还是未知数。企业在选择项目时,尽可能选择财力雄厚、可调配资源广泛的政府进行合作,项目的规模与政府的财力相称,把项目资金回收的风险降到最低。

改造BT为PPP,主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项目周期不得少于10年(最好设计为10年,目前金融机构能够接受10年期的投资,超过10年的项目,金融机构认可度低);二是项目采购服务或者租费等列入跨年度财政预算,并经人大决议批准;三是列入PPP项目库,至少是列入地市级PPP项目库;四是有物有所值及财政承受能力评价报告。

四、投资、融资还是合作 从施工企业参与并已经签订PPP合同的项目看,主要由施工企业作为PPP项目的投资主体:有的是施工企业直接投资,有的是借款投资,有的是合作投资但合作方的投资由施工企业提供担保或反担保,项目的投资风险最终由施工企业承担。

以施工企业作为PPP项目投资主体的参与方式,是难以持续的。PPP项目的投资额巨大,一年的投资就以万亿为单位。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21号文)的规定,可用于支付PPP项目的资金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不得超10%来计算,以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万亿、年增长率5%为依据,未来10年将有近20万亿的PPP项目规模,实际的项目规模将大于这个数字。这个项目规模,让施工行业来投资,施工行业是承担不起的,即便是作为债务来承担,也是承担不起的。

联合其他社会资本,与资本合作做PPP项目,将是施工企业参与PPP的主流方式:资本方作为主要投资人对项目进行投资,承担投融资的风险,施工企业作为项目的建设方承担因工程施工产生的风险,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各自承担各自的风险,分别获得相应的投资收益和工程施工收益。

对于“非经营性+弱运营”项目,工程施工是核心,投资方撇开施工企业去主导项目,难度很大。面对这么大规模的投资,未来参与PPP项目投资的主体应该是金融机构,他们不但有更强的投融资能力,项目建成后,他们更有能力把项目包装成证券化产品退身而出。作为金融机构,他们将更愿意与人合作,让合作伙伴承担起投融资以外的工作和风险。金融机构与施工企业联手,金融机构作为大股东,以联合体形式参与PPP项目,将是未来的主流方式。

金融机构在惯性的主导下,面对基础设施建设,更倾向于债权投资而非股权投资。随传统的政府提供抵押和担保模式不再、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被切断,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急剧上升,金融机构必然会转换思维方式,积极投身于PPP项目的股权投资中。目前已有多家大型施工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了合作,不少项目正在运作中,开了施工企业与金融机构以合伙人形式合作参与PPP项目的先河。相信这一模式将很快被推广。

下面以某安置房为例简要介绍该合作模式的情况(具体项目需协商交易结构): 1.项目简况:

该项目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已经由政府主导完成,本项目合作主要内容为安置房的建设,附带项目合作期停车场的运维,项目建造的总投资为12亿元。建设期3年,运维期7年。2.交易结构简介:

本项目由施工企业、金融公司成立联合体,与政府指定并授权的当地国有企业代表政府成立PPP项目公司(SPV),共同实施该项目。本项目自有资金投入4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亿元。金融公司出资3.2亿元,其中7000万元为注册资金,2.5亿元为股东借款;政府指定的国有企业出资7000万元,其中2000万元为注册资金,5000万元为股东借款;施工企业出资1000万元注册资金。

本项目建设剩余资金缺口8亿元,通过商业银行贷款解决,由金融机构负责贷款,政府及施工企业协助。

金融机构投入的全部股权及债权,约定固定回报率,按季支付。政府及施工企业的投资,资金回报率与金融机构投资回报率相同。项目清算时,所投资金依金融机构、施工企业、政府指定国有企业顺序退出。施工企业与PPP项目公司签工程承包协议,提供工程完工担保。PPP项目公司按施工进度支付工程款。3.项目回报情况简介:

本项目12亿元投资,政府主要以购买可用性服务方式回报项目公司。购买服务的资金构成:12亿元本金投入,在运维期按前6年每年15%,第7年10%逐年支付;投入资金设定固定资金回报支付利息(含建设期,季付)。

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由财政以支付公共服务费用的方式,将本项目建设成本、融资费用、运营养护费用等按协议约定期限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并经人大批准。

五、施工企业参与PPP的核心能力 目前以大型央企为代表的施工企业,在PPP项目竞争中占有很大的优势,调研中不少企业认为是央企融资能力强、融资成本低的原因,其实更重要的是这些央企管理更规范,综合实力更强,对项目责任感更强,施工控制力和保障力更强,金融机构就更青睐与他们合作。

从投资的角度看,项目施工的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等因素,成为影响投资资金占用周期和成本的重要风险源,作为投资人的金融机构,在选择工程施工合作伙伴时,必然把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放在首要的考虑因素,合作中必然会要求施工企业提供完工担保。不断提升自身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质量与进度,控制和降低施工成本,建立与金融机构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将成为大型施工企业参与PPP的核心能力。

对于中小型施工企业,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与实力更强的大型央企、国企和民营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区域市场,做好分包,也是参与PPP的一种不错选择。同样,合作的大型企业也会对分包企业的施工保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现在PPP项目的前期策划甚至到设计,大多都由政府包办了,社会方主要承担投资、建设和运营。未来,谁能根据当地的需求,整合更多相关资源,策划出更好的项目方案,比如项目相关的既可收费运营又能更好服务公众的内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降低投资,谁将更能在PPP的竞争中胜出。施工企业在积极投身PPP中,应抓紧提高对项目的策划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六、施工企业参与PPP三大建议 建议一:勿急于求成,盲目介入

有些企业急于创造业绩、抢占市场资源,在PPP项目发起或运作不规范、未取得政府保障的条件下,甚至还未搞清楚PPP到底是什么,就“稀里糊涂”地中标了,“锣鼓喧天”地开工了。这是非常忌讳的。建议二:勿身份混同,职责不清。

很多研究中心进行咨询服务过程中,常遇到企业将项目公司与项目部混淆,仍将自身定位为工程总承包商。项目公司形同虚设,公司章程未落到实处,管理制度仍围绕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内容。同时项目公司人员配备极少,仅承担项目建设前期协调、手续办理等工作,或完全由项目部负责人员兼任。建议三:勿轻视合同的重要性。

有些项目合同主体与项目采购时招标人、中标人不完全相符,这即使有授权,也违反《招标法》中第四十六条条款“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或是未意识到《PPP项目合同》重要程度,在核心条款(如回款方式、政府付费时间节点、调价机制等)约定缺失、部分重要权利义务界定不清晰、部分条款要求严苛的条件下,企业急于落地项目,未深入考量就签订了合同,增加了违约风险。

第二篇: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关注点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关注点

投资银行部 解定骏许宏宇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的要求,通过融资平台公司负债建设已经明令禁止,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债券融资和PPP两个渠道。同时《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要求,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镇供水、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我国目前人均基础设施数量落后于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持续增加,单靠政府财政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投资需要。目前我国正大力推动PPP项目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应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及国家产业的规划,顺应市场潮流,参与到PPP项目中。

根据财政部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公共服务领域,主要包括能源、交通运输等19个行业,将会创造巨大的市场机会。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面对如今建筑市场行情的低迷,积极参与PPP项目,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关注点

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建筑施工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方的核心关注点应该是风险、收益、成本三个方面。

(一)、风险。

(1)法律体系风险。目前财政部与发改委接连发文,指导PPP的发展,发改委正推动“特许经营”立法,财政部也提出要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立法,但是各部委的文件中并没有明确PPP与特许经营的区别。

(2)政治影响风险。因为PPP项目属于公共服务领域,通常与老百姓的生活相关,关系到公众利益。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因原材料、年平均工资、CPI等各种因素导致变动,导致使用者的价格变化,遭到公众的反对。

以供水项目为例,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了PPP项目协议,协议中明确了自来水水价的调价机制,如原水水价、电价、年平均工资等综合成本变动幅度超过一定百分比时,调价机制触发。根据发改委2008年制定的《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实行定价听证。但当项目公司试图通过自来水公司对使用者提高水价时,却可能在听证会上遭到公众的反对。政府通常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对价格变动也因此拒绝。这对项目公司的运营有非常大的风险。

(3)政府信用风险。

政府信用风险主要指的是,在签署PPP项目协议时,政府方由于资金缺乏或者项目紧急等原因,对社会资本提供种种优惠政策,但是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却出现政府不按照合同履约、承诺不兑现、不配合项目公司办理项目审批手续等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在考察项目的时候,应关注地方政府的诚信情况,过去是否出现过合同不履约的状况,降低风险成本。同时关注项目是否获得上级政府的关注,是否为国家级或省级的试点项目,还可以联合别的社会资本一起投标,分摊风险成本。目前国务院已决定派出9个督查组赴18个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和专题调研,其中第八个专项督查重点是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重点督查PPP模式是否存在政策不完善、机制不科学、承诺不兑现等问题。此举肯定会对地方政府有一定的压力,但是对社会资本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二)、收益(1)定价机制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主要是政府定价,考虑居民的接受能力所制定的,均需政府对其进行大量补贴,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现在采用PPP模式,就使用者付费模式而言,应充分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①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即使用者对于价格的容忍程度。收费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导致使用量的下降;

②项目公司的目标,即在综合考虑项目的实施成本、项目合作期限、预期使用量等因素的情况下,收费定价能否使项目公司获得合理的收益;

③项目本身的目标,即能否实现项目预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④参考当地的物价水平,判断定价是否超出使用者可承受的合理范围。

通过多方面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既不让项目公司得到超额利润,也不让项目公司承担亏损。

建筑施工企业在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应该详尽了解项目的资料,通过政府设立的资料库、现场勘查等多方面收集数据,立足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融资水平等,结合市场环境及国家产业的规划,测算合理的建设成本、经营成本,再进行投标报价。若建筑施工企业对于PPP项目的财务测算把握不透,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来提供决策帮助,判断项目是否盈利同时协助建筑施工企业测算一个合理的报价。目前PPP项目中,多为政府方聘请咨询机构,其实作为社会资本方更需要有一个专业的咨询机构提供PPP项目的咨询服务。

(2)调价机制

PPP项目的特许经营期一般都长达10年至30年,在此期间,市场环境的波动会对直接引起项目运营成本的变化,进而影响项目公司的收益情况。以政府付费模式举例,常见的调价机制包括:

①公式调整机制。通过设定价格调整公式来建立政府付费价格与某些特定系数之间的联动关系,以反映成本变动等因素对项目价格的影响,当特定系数变动导致根据价格调整公式测算的结果达到约定的调价条件时,将触发调价程序,按约定的幅度自动调整定价。常见的调价系数包括: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劳动力市场指数、利率变动、汇率变动等。调价系数的选择需要根据项目的性质和风险分配方案确定,并应综合考虑该系数能否反映成本变化的真实情况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等。

②基准比价机制。定期将项目公司提供服务的定价与同类服务的市场价格进行对比,如发现差异,则项目公司与政府可以协商对政府付费进行调价。

③市场测试机制。在PPP项目合同约定的某一特定时间,对项目中某项特定服务在市场范围内重新进行采购,以更好地实现项目的物有所值。通过竞争性采购程序,政府和项目公司将可能会协商更换此部分服务的运营商或调整政府付费等 建筑施工企业应对政府提出的调价机制进行细致的研究测算,分析其是否合理。若等到签订PPP项目协议后,项目运营中才发现调价机制不合理,再调整调价机制几乎不可能,很有可能项目公司自行承担其决策失误造成的亏损。

(三)、成本

成本是建设施工企业核心竞争的因素,只有通过降低企业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管理成本、融资成本,才能在PPP项目的竞争中中标。

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从四个方面降低建设成本:一是强抓材料管理和使用。做好材料采购前的基础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材料量的管理;二是科学合理的选用机械设备。提高现场机械的利用率,减少机械费成本;三是加强人工费管理,降低人工消耗。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定员,劳动定额,出勤率,加班加点等问题;四是分析总结,反馈考核。工程竣工决算后,对项目的结算资料及成本资料进行审核。

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工程施工经验,并没有PPP项目的经验,对PPP项目中非常关键的运营管理并不擅长。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通过社会招聘获得专业的运营人才,组建运营团队;二是联合其他社会资本,与项目运营企业组成联合体投标。联合体投标分工协作,既能增强投标实力,也能分散经营风险、相互督促,提高运作效率,联合体投标有效地满足了PPP项目对于建设与运营的需求,应是PPP项目投标的首选方式。

PPP项目融资模式主要可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现多以债权融资为主,融资方式比较单一。建筑施工企业应扩展自身的融资渠道,可以采用与金融机构组成联合体的方式,使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股权投资,为项目带来充足的资金与较低的融资成本。

二、PPP项目的招标方式

根据财库〔2014〕215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中的规定,PPP项目采购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和单一来源采购。建筑施工企业主要关注的应该是公开招标的方式,主要有如下两个原因:

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九条,已通过招标方式选定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的可以不进行招标。所以当PPP项目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时,若建筑施工企业或由建筑施工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中标,在其施工资质等级承包范围内,对施工可以不再进行招标,建筑施工企业方可自行建设,获取工程利润。

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十条,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若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或单一来源采购等采购方式,不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九条所述条款。而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与招标人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招标公正性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参加投标。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参加同一标段投标或者未划分标段的同一招标项目投标。即,若项目不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建筑施工企业或由建筑施工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在中标后,反而没办法介入项目的施工之中,无法获取工程利润,这对本身具有施工管理经验的企业是非常可惜的。

三、PPP项目的退出机制

对社会资本而言,希望通过转让其所直接或间接持有的部分或全部的项目公司股权的方式,来吸引新的投资者或实现退出。拥有自由转让股权的权利,有利于增加资本灵活性和融资吸引力,进而有利于社会资本更便利地实现资金价值。因此,社会资本当然不希望其自由转让股份的权利受到限制。

但是政府方为了确保在社会资本履行完其全部出资义务之前不会轻易退出项目,在PPP项目合同中通常会直接规定,在一定期间内,未经政府批准,项目公司及其母公司不得发生任何可能导致股权变更的情形。通常至少包括从项目建设开始一直到项目运营日后的一定期限。

目前财政部、发改委、国务院接连发文要求设置合理的退出机制。《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的要求,“政府要与投资者明确PPP项目的退出路径,保障项目持续稳定运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要求,“依托各类产权、股权交易市场,为社会资本提供多元化、规范化、市场化的退出渠道”。

《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财金〔2014〕156号)的要求,“鉴于PPP项目的生命周期通常较长,在合同订立时既要充分考虑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实际需求,保证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和相对稳定性,也要合理设置一些关于期限变更(展期和提前终止)、内容变更(产出标准调整、价格调整等)、主体变更(合同转让)的灵活调整机制,为未来可能长达20-30年的合同执行期预留调整和变更空间”。

建筑施工企业应聘请专业的律师事务所,就PPP项目协议中的条款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在充分协商、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与政府订立合同,并依法平等地主张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设置合理的退出机制。

四、项目是否通过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录入信息平台

建筑施工企业应关注项目是否通过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是否录入了PPP综合信息平台以及政府是否承诺将其付费义务纳入中期财政规划。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的通知》(财金[2015]21号)的规定,每一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结论分为“通过论证”和“未通过论证”。“通过论证”的项目,各级财政部门才会在编制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时,将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统筹安排。若项目未通过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则不宜采用PPP模式,项目公司的补贴收入也无法得到保障。

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考察时,应查询该项目是否已经纳入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根据《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运行的通知》(财金[2015]166号)的规定,未纳入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的项目,不得列入各地PPP项目目录,原则上不得通过财政预算安排支出责任。根据《预算法》的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所以项目是否已经纳入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对于建筑施工企业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PPP项目对建筑施工企业不仅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建筑施工企业应考虑项目全过程的风险防范,依靠专业的咨询服务机构,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三篇:PPP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财政部和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推动和引导ppp项目实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ppp模式实践热潮。丽水市积极响应,在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荣获浙江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市县称号。本文以丽水市本级ppp项目实践经历,浅谈地方政府在ppp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寻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ppp项目 问题 建议

一、基本情况

自ppp模式推进以来,丽水市政府于2015年1月出台了(丽政发〔2015〕4号)《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公共设施领域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市财政局专门成立推广和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领导小组和“丽水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指导服务中心”,建立了“5+x”联合审查机制,初步完成编制ppp模式操作实用手册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操作指引等等工作。目前市本级共有20个实施类ppp项目,总投资124.16亿元,项目涉及市政工程、政府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利、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多行业领域,其中6个项目列入省财政厅示范项目,3个项目入选财政部ppp示范项目,在推广中取得一定的成效。由于ppp模式实践时间相对过短,还不够成熟,且ppp项目周期又长、步骤相对繁琐,实际实施中还是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以下笔者将从ppp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和ppp项目实施中的建议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二、ppp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ppp项目实施中,由于对ppp项目相关政策、规定学习不够,研究不深,不少人对ppp缺乏了解,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ppp是政府财政危机下的权宜之计,仅仅是为了融资,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方面过分让利,把风险几乎完全留给政府,承诺固定回报率等,无法实现物有所值;另一方面当社会资本大量盈利时又想方设法分一杯羹,没有树立起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平等关系,影响项目的推进。

(二)项目收益测算存在问题

项目收益测算中存在问题一是有经营收入的项目,咨询机构在测算上较为随意,简单估计,未能取得及参照同地区同类的历史数据进行测算。二是折现率的确定。根据财金[2015]21号的规定“折现率应考虑财政补贴支出发生年份,并参照同期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合理确定”,而在实际ppp项目测算中折现率选择标准不一,不同的折现率的选择,其计算结果将直接影响项目政府运营补贴金额大小。三是税收的确定。目前针对ppp项目的相关税收政策尚未出台,项目税收政策不明确,也使项目收益测算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多数项目以当前的税收率为基数测算,将来税收率或高或低都由政府承担的做法不合理,且各个项目没有统一性。也有认为可行性补助类项目不交税、政府付费类项目缴纳税金等。

(三)项目风险分担问题

从已有的ppp项目实践中发现,社会资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的现象也是经常发生,而且在发生纠纷后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也是社会资本最顾虑的地方。目前在ppp建设领域风险分担机制尚不成熟,缺乏合理定价机制以及存在利益输送的现象,已经开展的 ppp 项目中,出现一些 ppp 项目要么严重亏损,要么出现暴利的情形,项目各方的利益诉求、风险偏好以及能力、责任不同是 ppp 项目风险产生的根源。一般来说,风险与收益对等,在追求其利益的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与利益相对于的风险。政府部门的利益诉求主要体现在产品服务公共的效率性,而私人部门的利益诉求主要体现在经济利益上,不同的利益诉求使得参与者目标的多样性,不利于 ppp 的实施。因此,需要合理地制定有效的风险分配方案来规范和协调他们在风险分担上的行为,保障各方利益。

(四)ppp模式法律制度不健全问题

目前国家各部委颁行的规范文件多为原则性指导文件,并未专门就ppp模式出台国家层面的立法文件。因为缺乏国家层面的ppp法律法规,只有地方性或行业性的管理办法或规定,法律效力很低,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无法依据法律体系形成清晰有效的合同关系,也影响了社会资本的投资信心。

三、ppp项目实施相应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

建议加强实施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专门培训,抑或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会议或研讨等形式定期组织ppp文件、政策学习,宣传解读国务院、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ppp相关政策,了解推广ppp模式的背景,正确认识ppp模式的本质。ppp模式兴起的背景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质量不佳、效率低下,满足不了公众需求的理论基础。ppp模式的本质是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深度改革,是更有效地利用好政府财政资源、高效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型。ppp模式不是简单的项目融资模式,更重要的目的是转变政府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提供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公共服务。

(二)做好定价策略、投资回报研究和税收筹划

一是咨询机构在前期测算时能及时、准确搜集同地区同类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谈判和公开招标,即能保障项目的物有所值,又能给予投资方合理的收益和回报;二是关于折现率建议地方政府每年年初根据同期本地债券收益率合理确定统一的利率作为折现率,避免各项目咨询机构在测算选择折现率随意性较大,从而影响政府支出责任数据测算;三是国家尽快针对ppp项目出台相关税收政策,各地政府应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出台相应细则。鉴于ppp项目税收对于项目成本的重要影响,在ppp项目的前期阶段就当进行税务筹划,一方面要对项目运作方式在税务操作上的合法合规性进行评估,避免潜在的涉税业务事项处理不规范;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国家和地方所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优化ppp项目交易模式,降低税负和交易成本,在项目各方之间合理分配风险,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风险管控

ppp模式投资回收期长、风险较大,风险管控力度的强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应对风险的能力,在实施ppp模式时,建议政府与投资方构建合理的风险调整机制,合理分担项目风险,从而减少各方的风险担当,当ppp项目因为某客观原因引起投资者难以收回成本,政府可在合同约定中给于一定补偿,如投资获得较大收益时,政府可在合同约定中分享相关收益。如在国家发改委发布13个ppp典型案例中,北京地铁四号线正是其中之一,当地政府与投资者在合同中约定,当实际客运量低于预测客运量时,政府给予投资者一定补偿,当实际客运量高于预测客运量时,政府分享其相关收益,通过合理的风险控制,降低了政府与投资双方风险,这也是该ppp项目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提供稳定的ppp模式法律环境

建议一是加快落实制定适用ppp模式的国家法律法规,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在项目中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的界定,增强社会资本的投资信心;二是提高ppp立法的法律位阶,对于当下我国ppp立法存在的缺乏ppp专门法律,立法层级低的问题,可通过制定高位阶的专门ppp法律予以解决。(现行的ppp规范文件最高法律位阶是部门规章,当前ppp立法的法律位阶应当提高为“法律”(由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制定)或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三是ppp专门法律应重点解决事项:ppp项目适用范围、参与主体及方式、项目合作期限、项目交易结构、监督管理、项目流程等事项,并重点关注ppp项目用地、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权利和义务、ppp项目争议解决机制等。

四、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ppp项目实施中的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经济新常态下,ppp模式不仅是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改善投融资环境、激活民间资本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思想认识,积极探索构建一套促进ppp项目的科学实施的法律、法规、管理机制等,使政府与社会资本发挥各自优势、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优化风险分配,使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比传统政府采购模式更物有所值,实现利益共享。

第四篇:建筑施工企业现状分析与改革建议

摘要: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逐渐暴露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招投标、项目管理运作模式、资金、成本管理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阐述,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项目管理;施工企业;质量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效益的源泉。也是市场开发的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主的需求日趋苛刻,垫资、压价的幅度越来越大,工期越来越短,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一些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出来。

1、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现状分析

1.1对招投标意义认识不清,导致项目招投标盲目压价

招标是为了选择一个合理的价格。达到招、投标方双赢的目的。目前,工程招投标大多是进行价格竞争,有些招标单位违背对投标报价书需全面评估、综合考虑、合理中标的原则,只注重标价的高低,低价中标。有时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顾国家政策、法规和价格规律,拼命压低标价,迫使投标单位让利垫资,任意取消国家给施工企业的合法利益,将不合理的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等强加给施工单位,严重扭曲招投标的真正意义。施工单位“靠低价中标,靠索赔盈利”的片面认识把招投标工作引入误区。

1.2项目管理运作模式混乱

企业与项目的职责、权限不清,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导致经营监控不到位。主要表现在:

1、责权不明,使项目无所适从;或过于大胆,企业难以实施监控,结果是肥了个人,害了企业;或畏首畏尾,难以获取所需资源,难以完成项目管理责任,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达到项目管理最佳效果。

2、项目责任考核流于形式,配套措施不到位或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干好不激励,使职工失去竞争热情。

1.3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项目发展的瓶颈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低价中标、不合理合同的签定,使得企业常常处于垫款施工、贷款施工的困境,项目施工管理费用严重不足,材料费、设备工具租赁费、人工费不能及时支付,长此以往,使得三角债进一步形成,相关资源价格进一步上涨,使生产经营管理举步维艰。而发包单位对工程的任意分包、肢解又给竣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结算难以按时形成,拨款也常常在各方的推脱中变得遥遥元期,形成竣工难、清欠难的现状。

1.4成本管理粗放,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降低成本是实现利润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但当前许多国有施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责任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内部定额、取费标准等基础内容,施工组织、管理方式还是沿用旧经验、老办法,以包代管,重包轻管,不进行科学测算、成本分解,项目成本控制流于形式。造成施工成本居高不下,经营管理费用逐年加大,企业利润越来越薄。

1.5安全生产流于形式,安全事故频发

随着工程中标价的降低,一些项目为了降低成本,对安全生产的投入能省则省,安全教育应付差事,安全设施形同虚设,安全资料造假多、现场实际监督少,总的来说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不出安全事故则罢,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损失远大于安全生产的正常投入。

1.6项目团队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项目经理素质有待提高。现有项目经理队伍大多为凭多年施工经验积累而成长起来的一代,缺乏现代项目管理基本知识,技术意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淡薄,有的家长作风严重、团队意识不强,个人英雄主义严重,不会团结班子成员充分发挥项目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项目管理内耗多,效能低,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2、应对策略

2.1以成本测算为依据,确定报价策略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尤其是面对低价中标的大趋势,在投标报价过程中,要坚决防止饥不择食、饮鸠止渴的恶性循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仅为提高中标率而造成未中标已亏损。要坚持科学分析,慎重决策,建立科学的投标制度。一般来说,仅从工程量清单预算报价,恐怕难以中标,必须让利才行。具体让利幅度,则应以保本盈利为限度。要确定一个工程报多少价才能保本,或者有多少盈利,这就要靠准确的成本估算来决定。成本估算不能以国家定额为依据,而应当以企业内部定额为依据,还应考虑到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降低消耗而使成本降低的因素。企业要根据工程量清单报价和估算的工程成本,结合收集到的业主和其它竞争对手的各种信息,研究使用投标技巧,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做出既能盈利,又能中标的报介决策。

2.2建立与项目管理相配套的经营监控机制

推行项目管理,必须建立与其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在企业内部要素管理上引入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中心的动态管理机制。一方面将各项目经理部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要赋予项目经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使其有职有权,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地使用权力履行职责;另一方面,不能因为对项目经理下放了经营自主权就放任自流。要明确责权利,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从开工就要签订经营管理责任状,明确责任指标、权力范围以及考核方式、标准,确定奖惩额度。同时坚持定期审计,做到及时激励,激发项目经理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3完善制度,改变项目资金紧缺现状

要改变项目资金紧缺的现状,首先要从投标抓起,坚持选择开发战略,选择资信状况好、拨款比例高的建设单位;第二要认真研究施工合同,把相关条款以文字明确写在合同中,为及时收款及索赔奠定基础;第三,要及时上报施工预算,并按照合同规定催收工程款,密切关注资金状况,以资金状况确定施工进度;第四,要彻底改变项目经理只管施工不管要钱的现状,明确项目经理是收款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在合同期内收回工程款的予以奖励,否则,予以罚款处理;第五,要注重对平时资料的搜集积累,做好证据收集,加快竣工结算清欠速度,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解决。

2.4建立严格的成本管理核算体系,实施目标管理

施工企业应从主要依靠经验管理成本的做法中走出来,将现代管理科学中的ABC管理法、价值工程、本量利分析法、系统工程、目标管理、数学模型等应用到成本管理工作中来,使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形成个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前后衔接的有机整体,使成本管理从被动型、算帐型、经验型、经济型向主动型、经营型、科学型、经济与技术结合型转变。首先要建立严格的成本管理核算体系,实施全员成本管理责任制,明确体系流程、工作程序、以及每一名员工的成本管理职责、指标,做到人人心中有成本,人人肩上有指标;第二要提前做好成本策划,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如:地质情况、人文环境、交通情况、市场材料价格、租赁市场价格、劳力提供情况等因地制宜做出与实际施工相吻合的成本策划,增强策划的指导性;第三,在责任成本控制和核算中严把“五关”,控制“四要素”,即:把住劳动力配置关、材料采购关、材料用量和储备关、工程质量关、机械保障关,并结合实际采取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来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现场管理费等四大成本费用要素;第四。要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重点对责任成本预算、责任成本支出、目标利润等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查明盈亏比例异常的原因,并分段采取措施。加以纠正;第五,拓展实现利润的思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相对成本最小化。

2.4要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安全生产

(1)切实加大安全投入,保障职工在安全的环境中生产;

(2)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进行施工,坚持一以贯之,做到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

(3)加大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使安全生产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从被动地“要我安全”,变为主动地“我要安全”:

(4)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和防范,切实做到万元一失;

(5)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做到保障不了安全不生产;

(6)做到安全生产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动态管理。从而建立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项目的隐性成本,同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的无形收益。

2.5加强团队建设,优化整体效能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能否建立一个团结、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是实现项目绩效最大化的关键。在项目团队配置上,第一,对项目经理的选择要坚持德能勤绩廉综合考评,竞争上岗,唯才是举,量德而用;第二,要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方式等因素合理组合,既要减少磨合困难效能低下等弊病,又要防止自由组阁,形成独立王国,集体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发生;第三,要不断提高团队素质,坚持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先导,以岗位业务知识学习、岗位技能素质提高为重点,实施全员素质提升;第四,要坚持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教育职工,努力培育求真务实、廉洁高效、勇于创新,充满竞争力、富于战斗力的团队精神,营造积极进取、人才辈出的良好企业发展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结语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施工企业惟有认真研究形势,不断加强项目管理,苦练内功,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复杂多变建筑市场,才能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参考文献

[1]贾平。企业动态联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2]杨斌。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2,4.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深入探讨。

[3]王组和,杨毅。施工项目成本动态测算系统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3,12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第五篇:施工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施工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作者:陈 沛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02期

下载施工企业参与PPP的问题与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施工企业参与PPP的问题与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与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与问题摘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

    建筑施工企业工会面临问题与对策

    建筑施工企业工会面临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工会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就应用措施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工会工作;问题;对策;施工企业 广东省工......

    库房问题与建议

    仓库是企业物资供应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各种物资周转储备的环节,同时担负着物资管理的多项业务职能。它的主要任务是:保管好库存物资,做到数量准确,质量完好,确保安全,收......

    14 问题与建议★

    第十三章问题与建议第十四章问题与建议14.1 问题与建议 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和重视: 项目建设资金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议尽快确立项......

    管理费用问题与建议

    费用报销中出现的问题及风险 业务招待费: 1、 定额发票或机打发票为假发票。 2、 金额较大的替票,未详细说明情况并经领导确认。 3、 自己购买礼品送人,例如手机、皮具、水产品......

    共青团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关问题分析

    共青团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关问题分析摘 要:自提出企业文化起,便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并深入的开展研究,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经验,并显著提高了其作用。作为中国共产党这个执政党的青......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的探讨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的探讨 作者苏静 刘满成 出自: 《中国经贸导刊 》 2009年11期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力量。人力资本对企业的重要性......

    PPP示范项目评审的问题总结及建议

    PPP示范项目评审的问题总结及建议 参评项目的共性问题 1.关于实施主体的问题按照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PPP项目实施机构为“政府或其指定的有关职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