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静脉注射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
静脉注射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静脉注射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基础护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方法:回顾分析24例静脉输液并发症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基础护理经验。结果:7例药物外渗的原因主要因药物因素、物理因素、血管因素或者是由于穿刺不当造成的。5例穿刺失败多数因护理人员是初到临床工作,业务技术素质不高,对静脉穿刺的技术操作方法、要领掌握不熟练,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而致穿刺失败。12例血肿患者多是因患者血管弹性差,肌肉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结论 静脉注射并发症的出现有多种原因,有患者自身的因素,也有护士操作技术的问题。为了避免和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护士要提高基础护理技术,穿刺时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宜的血管,掌握正确的进针角度和力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静脉注射并发症;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04-02
0引言
静脉注射因药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而达全身,因而是临床治疗中一种最快的给药方法。临床上对于不易采用其他注射方法进行给药时,通常采用静脉注射。一般进行肝、肾、胆囊等x线摄诊断、试验检查或输血、营养治疗时也经静脉注射给药。静脉注射常见的并发症有药液渗出和外渗、静脉穿刺失败、血肿、静脉炎、过敏反应等。为了有效预防、降低静脉注射并发症的出现,护士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原则,同时加强对护士静脉注射穿刺操作技术的培训,熟悉机体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注射等技术。本文就静脉注射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护理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门诊及住院静脉注射并发症患者24例,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其中,发生药物外渗7例,静脉穿刺失败5例,血肿12例。7例外渗患者局部肿胀、出现中度或重度胀痛或烧灼样疼痛、刺痛疼痛。12例血肿患者血管破损,出现皮下肿胀、疼痛。
2原因分析及处理
2.1静脉外渗的分析及处理
7例静脉注射渗出主要有药物因素、物理因素、血管因素、感染因素或者是由于穿刺不当,刺破血管,而使药液漏出血管外。为了防止药物外渗,穿刺时,要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钩。在针头穿人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妥善、牢固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避免在同一条血管的相同部位反复穿刺,尽量避免在下肢和瘫痪肢体留置导管[1]。注射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加强巡视,尽早发现,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坏死性损伤的发生。推注药液速度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先回抽已经注入的药液,以减少组织进一步损伤,再终止注射。拔针后轻轻按压穿刺部位,另选血管穿刺。一旦发现有药液外渗,立即停止该部位静脉注射,并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
2.2静脉穿刺失败分析及处理
发生静脉失败穿刺一方面原因是穿刺操作技术不熟练,主要表现为一些初到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素质不高,对静脉穿刺的技术操作方法、要领掌握不熟练,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而致穿刺失败。进针角度不当进针角度的大小与进针穿刺深度要适宜。一般情况下,进针角度应为15°~30°,如果穿刺深,角度就大;反之,穿刺浅,角度则小,但角度过大或过小都易将血管壁穿破[2]。针头刺入的深度不合适。进针时用力不当在穿刺的整个过程中的用力大小不同,进针力量和进针深度掌握的不当,直接影响穿刺的成败。固定不当,针头向两侧摆动。静脉条件差因静脉硬化,失去弹性,进针后无回血,落空感不明显,误认为失败,退出再进针局部已青紫;脆性静脉注射时选择不直不显的血管盲目穿刺或针头过大,加之血管壁脆性增加以致血管破裂,造成失败。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因患儿不合作致针头脱出而失败。操作者对深静脉的解剖位置不熟悉,来回穿刺引起血管破裂而失败。使用的止血带是否完好,如止血带弹性过低、过细,起不到阻断静脉血液回流的作用,造成回血不畅;止血带过粗,易压迫止血带下端血管,使管腔变小,针尖达不到血管腔内,易损伤血管壁,导致穿刺失败。拔针后护理不当,针眼局部按压方法欠正确或力度不当,造成皮下出血、淤血致皮肤青紫,增加再次穿刺的难度。
2.3 血肿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12例血肿患者多数是老年、肥胖、烧伤、水肿、消瘦、血管硬化、末梢循环不良等血管弹性差,肌肉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的。进针后无落空感,有时针头已进入血管而不见回血,误认为穿刺失败,待针头退出血管时局部已青紫。凝血功能差或者不及时按压即可引起血肿。固定不当、针头移位、患者心情过于紧张不合作,特别是儿童好动或者贴胶布、松止血带时不注意、固定不好,致使针头脱出血管外而又未及时拔针按压。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静脉注射或输液过程中没有经常观察液体注入情况,药液渗漏不及时发现处理。对于长期输液患者,没有注意保护好血管,经常在同一血管、同一部位进针。拔针后按压部位不当,静脉穿刺有两个穿刺点,一个是皮肤表面穿刺点,另一个是血管穿刺点。拔针后按压的力度与时间不够。因此,护士要提高穿刺技术,适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同时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注入刺激性强的药液尽量选用大血管。
3结果
经过分析,7例药物外渗的原因主要因药物因素、物理因素、血管因素或者是由于穿刺不当造成的。5例穿刺失败多数因护理人员是初到临床工作,业务技术素质不高,对静脉穿刺的技术操作方法、要领掌握不熟练,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而致穿刺失败。12例血肿患者多是因患者血管弹性差,肌肉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
4讨论
静脉注射时,因各种原因导致穿刺失败,引起患者血肿、药物外渗等并发症的出现。因此,临床护理时,要掌握穿刺的基本操作技术,进针角度、力度。同时,对于老年患者,或者是其他管弹性差,肌肉组织松弛,血管不易固定的患者,要适用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同时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注入刺激性强的药液尽量选用大血管。总之,为了避免和预防静脉注射并发症的出现,护士要提高基础护理技术,穿刺时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宜的血管,掌握正确的进针角度和力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对于浅静脉穿刺的几点心得体会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3: 214-215.[2] 门急诊首次静脉穿刺失败650例临床分析 【J】.中国社区医师,2015,02: 121-122.
第二篇:静脉注射渗漏性血管损伤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关键词】 静脉注射;血管损伤;防护
静脉注射主要是通过静脉用药的途径,将药物快速输送到全身,以达到 治疗 疾病、抢救危重患者的目的,是护理人员主要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静脉注射操作流程中,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药物渗漏到血管周围皮下组织中,轻者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可致红斑水疱,静脉炎及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甚至可引起肢体组织功能性障碍。这样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耽误了治疗时机,给患者 经济 与精神上造成很大影响。为减少与避免药物外渗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必须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值得广大护理人员关注与探讨。现将静脉渗漏性血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及相关防护措施综述如下,为临床护士提供 参考,以达共进共勉之目的。
渗漏性血管损伤的原因分析
1.1 机械性因素 机械性损伤是由于静脉操作技能较差及工作不谨慎所致。(1)多由于穿刺时进针的深度掌握不好,致穿刺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使药液顺着刺破的血管壁向外渗漏至皮下组织中。(2)穿刺针头在血管内来回进退,探索性的寻找血管而损伤血管壁引起渗漏发生。(3)多次反复在同一条血管部位进行穿刺,使血管壁受到损伤未得到修复又遭刺激作用下致药液外渗。(4)选择血管时未细心琢磨即随便选择了细小、弯曲或关节活动部位的血管进行穿刺,以致穿刺失败后引起局部组织渗漏肿胀的发生。(5)操作中的力度不均:如松止血管、松拳、松开关活塞时动作幅度过大而带动针头刺破血管壁引起药液外渗。(6)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滴速过快和加压输液压力突增,以及大量输液超过2 500 ml以上者,由于静脉管壁承受不了过大的压力而致药液外渗。(7)推药时针头固定不牢而使针尖从血管内滑出到血管外使药液外渗。(8)输液拔针时按压部位不准确及忽视患者心理护理,造
成患者不合作等均是引起渗漏性血管损伤的机械性条件。据有关人士不完全统计,其发生率为穿破血管占38.7%,患者躁动致针头滑脱占19.4%,因患者长期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致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在肢体末梢部位;如手足背、内踝等处穿刺输液所占比例为41.9%。
1.2 机体自身因素 指机体全身状况及局部血液循环发生改变;如各种原因引起休克的患者,全身患dic的患者,严重酸碱平衡失调等各种原因所致缺血缺氧情况下,因机体代谢功能发生异常改变,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慢性老年性心血管疾病引起血管硬化,以及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均是造成渗漏性血管损伤的原因。
1.3 药物因素 主要有药物的理化因素;如药物的酸碱度,药物因代谢功能所产生的影响。
1.3.1 高渗溶液 如20%甘露醇、50%葡萄糖等高渗药液渗漏到皮下组织间隙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将细胞内液的水分吸出,导致细胞脱水、变性、死亡,致组织发生坏死。
1.3.2 收缩血管药 如去甲肾上腺素、重酒石酸间羟铵、多巴胺、阿拉明等药物外渗后致毛细血管收缩,使药液不能顺向流入,而反流至毛细血管网引起毛细血管床强烈收缩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肿胀、苍白等病理改变,如持续不缓解甚至有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的可能。
1.3.3 阳离子溶液 如氧化钙、葡萄糖酸钙等药液外渗后对局部组织刺激性很大,也可引起毛细血管强烈收缩,致使人体局部组织和血管内膜发生一定程度的损伤,严重者可产生病理性的改变。
1.3.4 抗生素药物 如乳酸红霉素、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这些药物渗漏后对机体局部组织和血管同样造成损伤与不良后果。
1.3.5 化疗药物 如长春新碱、丝裂霉素、环丙酰胺、5-fu、阿霉素等这些药物对皮肤血管刺激性很大,用药不当可引起静脉炎;如出现肢体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等。一旦渗漏可使血管周围的组织发生坏死,应特别引起重视。
1.4 长期静脉用药 如持续使用高渗性药物,使静脉管壁发生一定程度损伤,引起静脉炎和静脉栓塞,还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导致药液外渗。
1.5 输液中患者不能配合 如昏迷、谵妄、神志不清、幼小儿童、躁动后使针头脱出或移动致药物外渗。
渗漏性血管损伤的防护措施
2.1 提高静脉穿刺的技术操作水平有条件者应集中进行专业训练,要求在岗的每位护士须熟练掌握静脉穿刺的基本要领与技能技巧,力求一针见血,为患者减轻痛苦。
选择血管时应谨慎小心,反复琢磨所选择的血管能否取得一针见血的成效,不可随心所欲,马虎草率从事。根据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的血管采取不同的进针方法,以及操作前应做好应有的准备,对血管细小、营养不良、禁食者,慢性肠胃炎引起脱水以及患者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由于静脉血管不充盈,应考虑到穿刺进针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故穿刺前应指导患者先做局部热敷,也可轻拍揉搓局部血管,使之充盈显露后再进行穿刺,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如果穿刺告以失败,不可继续使用同一条静脉的远端,因使用已穿破的同一条血管进行输液,在沿静脉进行过程中容易导致渗漏发生。
患者血管较显露,易滚动者,在固定牢实后,可采取快速进针法,如进针速度过慢,使血管易向两边滚动,来回掏找时难免刺伤皮肤和刺破血管,引起输液渗漏。肥胖患者皮下组织较厚,穿刺前应摸清血管所处的位置,然后采取缓慢进针手法,因血管在皮下较深的部位,如进针速度过快,很难一针找准,对这种虽不明显但很固定的血管,略带一点探索性进针手法,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前对患者血管情况应做到了如指掌,如何选择及穿刺应事先做好充分酝酿,切忌在没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轻举妄动,盲目地进行穿刺。
第三篇:儿科护理预防并发症
儿科护理预防并发症
儿科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工作,住院患儿机体抵抗力减,防御机能差。尤其病情危重者。往往由于护理上的一点琉忽,就会发生一些意外,称之为护理并发症,给患儿带来痛苦,严重者造成组织损伤或并发严重感染。如何预防护理并发症?一旦出现护理并发症又怎样处理?下面将儿科几种护理并发症的防
治方法介绍如下:
1红臀
是患儿最易出现的并发症。尿中含有尿素,尿索在尿布上由细菌分解产生氪。如果长时间不换尿布,就会刺激患儿柔嫩的皮肤,产生红臀;此外,腹泻患儿稀便的刺激;粗糙尿布的刺激等等,均可引起红臀。防止红臀发生,首先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要清洗臀部。保持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在尿布外不可包裹塑料布或橡胶单。臀部皮肤轻度潮红,可清洗后滁以鞣酸软膏或紫草香油 皮肤溃烂者,除涂油外,加以红外线灯烤疗法;溃烂严重者,可用5O 葡萄糖加庆大霉索湿敷。如在夏季,可让患儿臀部暴露。注意尿布吸
水性、柔软性以及清洁消毒。鹅口疮
患儿在体质虚弱,长期应用抗菌索或激素,长期消化不良时。如所用奶瓶、奶头消毒不严,用不清洁的手或其它不洁物品护理患儿口腔,均可引起感染。感染患儿有哭闹、拒食等表现,严重者可引起垒身感染。因此,在护理操作时,要先洗手,奶具要严格消毒。上述易感染患儿每日做口腔护理,预防感染。一旦发现鹅口疮,要及时治疗,可用1 一2 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涂以1 龙胆紫,或用制霉菌索片1~2片溶于10~20 ml生理盐水或1%龙胆紫中涂炎症处,每日2~3次,教El后即可症禽。鹅口疮患儿的奶具先用2 碳酸氢钠溶液或0.2 ~0,5%的s4消毒液畏泡30 min以后,再煮沸消毒防止引起交叉
感染药物外渗
在儿科常常应用钙剂、脱承剂、高渗溶液、缩血管药等一些刺激性药物。患儿血管较细,且由于年龄小,不易台作。因而,容易发生药物外渗。轻者,注射局部出现肿痛,发红;重者或处理不当者,局部皮肤会发紫、发黑,继而出现泡、溃烂。而留下永久的疤痕 所以,对应用上述药物的患儿。一定要正确选择注射部分,有计划的选用静脉,熟练掌握穿刺技术,输液时要严密观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旦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入,局部件敷,涂以o,5 稀碘酊,立即用0.2 ~0.25 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封闭时用一5号头,减少损伤及疼痛。渗出严重者,要连续封闭数次;水泡破溃者,局部涂以2 龙胆紫,至结痂脱落。如果血管收缩剂外渗。可早期使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局部封闭 总之,要早发现、早处理,更
要避免发生。足跟摩擦伤
哭闹是小儿的一种本能反应。患儿在哭闹时四肢乱动。长时间的哭闹,有些患儿就会出现足跟与床面不断摩擦而损伤。尤其是新生儿,皮肤嫩,更易损伤。如果不及时处理,破损处会引起感染。因此,患儿哭闹不休,要观察其哭闹原因,是否饥饿、寒冷、过热、疼痛、卧位不适等,给予及时纠正,必要时报告医生给于处理。对于无法避免摩擦的患儿,足跟可包一层棉花或纱布,减少摩擦。冬天,可用包被包裹,固定肢体,但不可过紧。如果发现皮肤摩破,按外科换药常规给予换药、包扎处理。然后小腿稍垫高。足
跟悬空,避免接触床面摩擦。
临床实践证明,高度责任礤、耐心、细心的护理,及时得当的处理,可以减轻或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
生。从而保证患儿的治疗、护理顺利进行,早日康复
第四篇: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护理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护理
作者:刘梅 指导老师:李艳
[摘要]乳腺癌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正以每年 3% ~ 4% 的幅度上升,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作为一种首要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积气,上肢淋巴水肿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产生势必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因此,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极为重要,这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身心康复,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作的一篇综述。[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并发症 原因 预防 护理措施 [前言] [2]
[3]
[1]乳腺癌患者实施的改良根治术仍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式[4],但手术对患者是一种应激与创伤。此状态下患者的抵抗力降低,术后易出现出血、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肿胀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5]。术后的护理也因此显得更加重要。有效良好的护理即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能有效提高患者康复速度。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成为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促进治疗效果必不可少的一环。
[正文] 1.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
1.1患侧肢体水肿:
患侧上肢肿胀可在术后数天或数年后发生。由于各种原因使淋巴和静脉回流不畅,导致上肢肿胀、手指麻木。造成患侧上肢水肿的原因主要有:①腋窝清扫范围不当,破坏了局部的侧枝循环。以往对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解剖,常同时将腋窝鞘一并删除,亦影响术后的淋巴回流,因而手术时如未见有明显肿大淋巴结时,可不必将腋血管鞘拨除。实际上腋窝如有肿大淋巴结侵犯腋窝鞘时,常已非手术所能完全达到根治目的;②腋区有积液或感染,造成局部充血,纤维化疤痕形成妨碍了侧枝循环的建立;③术后锁骨上、下区及腋区的放射治疗引起局部水肿,结缔组织增生,局部纤维4血栓性静脉炎导致静脉粘连、阻塞致使回流不畅;○5局部放疗可加重淋巴管化继而引起水肿。○6包扎过紧也会影响上肢静脉回流,导致同侧上肢水肿。闭塞和坏;○
[8][7][6]1.2积液:
指皮瓣与胸壁或腋窝间有液体积聚造成皮瓣不能紧贴于创面。它也是乳腺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的原因有:①引流不畅使创面的渗出液不能及时引出而积聚;②创面内血液凝固形成凝血块,不能引流出以后液化形成积液;③解剖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时,一些小的淋巴管损伤而
第1页(共6页)
未结扎,伴引流不畅形成积液,一般发生在腋窝外侧;④用电刀解剖腋静脉时,发生积液的机会较使用手术刀为多,可能电刀对创面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且经电刀解剖后一些小的淋巴管暂时封闭,而在负压吸引后又有开放造成积液;⑤此外皮瓣张力过大使伤口不易覆盖以及引流管拔除过早等也有一定的关系。[7]1.3皮瓣坏死 :
皮瓣坏死好发于切口中段皮肤张力最大处以及年老体弱、营养不良的病人。
[6]
术后皮瓣坏死主
[9]要由于皮瓣张力大,术后压迫过紧和时间过长以及感染等所致,导致皮肤血供不足缺血性坏死以及包扎方式不妥,部分过度加压影响血液循环以及皮肤微循环;此外,还有病人身体过弱等均可导致皮瓣坏死。
1.4术后出血:
术后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行肿块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后,均可有此种并发症的出现。原因主要是: 术中未进行彻底止血: 术后未进行有效保持,体位变化、剧烈咳嗽或外力作用等导致结扎线脱落;负压吸引不当导致的出血。
[10]
1.5上肢抬举受限:
上肢抬举受限的主要原因是: 术后疼痛和不适导致患肢活动减少;由于手术需要对患者胸部肌
[11] 肉皮肤进行部分切除,手术瘢痕挛缩,致使患者上肢活动受限。1.6感染: 术中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患者自身身体状况不佳、合并基础疾病、术前放化疗等均会导致患
[12] 者全身抵抗力降低,严重影响术后切口愈合,从而引起切口的感染。2.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 体位护理: 去枕平卧6h,生命体征平稳后逐渐改为半坐卧位,24h后可以下床活动,有利于体位引流。
2.2 生命体征及呼吸道护理:
第2页(共6页)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维持正常血压,术后给予低流量吸氧(2L/min),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密切观察呼吸是否平稳,频率是否正常,以及氧饱和度的变化。
[13]
2.3引流管的护理: 乳房切除术后,皮瓣下按照常规要放置引流管,用来及时引流皮瓣下出现的渗液和积气,这样可以防止皮瓣因为渗液和积气而坏死和感染,促进切口的愈合。护理时应: ①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避免脱落,以防发生意外;②保证有效的负压吸引,每小时定期挤压引流管或负压吸引器,防止引流不畅或引流管发生堵塞;③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引流量要注意观察并及时做好记录。术后 1 ~ 2 天,每日引流血性液体 50 ~ 100ml,以后逐渐减少,若每 6 小时引流出血性液大于100ml,应考虑为术后出血;④引流过程中如果出现局部积液、而导致皮瓣下能紧贴胸壁且有波动感,应及时报告医师,立即进处理。[14] 2.4上肢水肿:
1患侧上肢抬高;○2患侧上肢不进行操作如:测量血压、静脉输液其主要预防及护理措施有:○3避免患侧卧位,若平卧时,用软枕垫高患肢约10~15°;○4肘关节轻度屈曲;○5半卧位等;○6护理人员避免搀扶患肢,防止腋窝皮瓣滑动而影响愈合;○7尽量避免患时屈曲90°放于胸前;○[15]肢下垂。还可以通过局部微波、激光、红外线等理疗方法促进淋巴回流,以减轻水肿的症状。如有必要,还应在医师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胸带加压包扎的护理,而且在接触加压包扎后应尽量使患[16]臂内旋,严禁外展。
2.5皮下积液:
1教育和引导患者及家属明确引流管的作用和重要性,预防及护理皮下积液的主要措施有: ○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配合治疗;
[11]
2切实引流,引流管放置位置适当,长短适宜,尤其要避免由于引流○管过长而导致引流管反折。此外还要注意保证术后引流管通畅并处于持续负压吸引状态,拔管时应在负压状态下拔引流管并吸出引流管口处可能存在的附着物扎,对于预防皮下积液效果更好
[18]
[17]
3加压包扎是乳腺癌术后防止皮下;○积液的常用做法,但效果有时不尽理想。因此,术中行皮瓣胸壁肌肉多点缝合,术后再辅以加压包
2.6皮瓣坏死: 预防及护理皮瓣坏死的主要措施有:术前加强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可以增强病人的抵抗及修复能力,同时及时妥善处理皮下积液,及时纠正皮瓣血运不良均可减少或降低皮瓣坏死的发生。术后
第3页(共6页)
h打开敷料观察皮瓣愈合情况,发现皮瓣血运差者可用酒精或硫酸镁纱布湿敷,改善血运,确定坏死边缘后,对于宽度<2 cm者,先不给予特殊处理,保持干燥,一般能自行愈合;对于宽度>2 cm者可将坏死组织剪除,待创面肉芽组织清洁新鲜时取中厚皮片植皮。此外,术后皮瓣表面敷以纱布等并适当加压,使皮瓣受压均匀
[18]
[6]。
2.7术后出血:
1术后必须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加压包扎,时间大约为48h。同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有:○时要注意加压的松紧度,应该一放进一根手指为宜,还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气紧、呼吸困难等2术后,立即对患者实施持续的低负压以帮助引流,同时要注意调节负压在包扎过紧的现象。○0.04-0.06Pa。因为负压过大能够导致创面内结扎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负压过小会达不到引流的目
3出血量不多的前提下,一般采用止血药即可止血。如果一旦发生地和效果,还会导致皮下出血。○活动性大出血,则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来进行止血
[19]。
2.8上肢抬举受限:
1术后24 小时内对于上肢抬举受限要采取切实措施,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其主要措施包括:○2术后 3 天左右进行上肢肌肉及肘关节锻炼;○3术后 7 天左右逐渐恢复上肢进行手指及腕部锻炼;○日常动作;术后1 ~ 2 周进行肩关节锻炼;
[20]
4术后 1 ~2 周: 开始锻炼以肩关节为中心后摆臂,○循序渐进地作抬高患侧上肢、手指爬墙、梳头等锻炼。锻炼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要循序渐进。原则上,7 天内不上举,10 天不外展,患上肢负重不宜过大或过久。
[21]
2.9切口感染:
术中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静脉回流,预防细菌感染,加强患者自身免疫力,适度的活动和锻炼有助于改善淋巴循环,如伸懒腰、腹式呼吸能改变胸廓内压力,促进淋巴回流,上肢抬举运动可使肌肉收缩刺激淋巴液流动,这样可以增强患者体质[总结]
[22]。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心理压力的日益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乳腺癌根治术的手术范围广、切除组织多、创面大、出血多。因此,术后并发症较多,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内容如图1所示。[23]
通过图1,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术后并发症,同时也可以认识到这些并发症给疾病的恢复及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不良影响。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护理,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术后采取针对性的并发症防治护理措施,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寻求到更好的措施以以更好的预防及护理乳腺癌的系列并发症,促进患者健康,共创和谐社会
第4页(共6页)
[参考文献] [1] 李田云.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4),:66-67.[2] 李玉荣.乳腺癌根治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6):179。[3] 高晓霞.隗青霞.乳腺癌术后的护理与康复指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护理论著, 2011,22(13):305.[4] Krum HSchlaich M Whitbourn.et al.Catheterbased 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for Resistant Hypertension a Multicentre Safety and Proofofprinciple Cohort Study[ J ].Lancet 2011,373(9671):1275-1281.[5] 朱晓红 ,杨 莘.25例晚期肺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3(9):795-797.[6] 李 珂.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及康复指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2):68-69.[7] 孙林艳.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2,(6):1503-1504.第5页(共6页)
[8] 许丽云,辛丽华,吴雪娥,等.规范化康复指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1284-1285.[9] 王莉莉,王蓓,王开慧,等.思维导图在乳腺癌术后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75-76.[10] 王济海.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皮瓣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探讨. 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010(18): 25.
[11] 曾玉.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 ,34(22):3394-3395.[12] 杨家成.探讨乳腺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J].医学检验,2014:159-160.[13] 尹京淑.乳腺癌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J].中外医疗,2010(27):159-160.[14] 张致玲.乳腺癌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护理论著, 2011,32(13):304.[15] 王萍.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及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7):2767-2768.[16] 周丽伟.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中 国 医 药 指 南 ,2013, 11(14):737.[17] 林锋 , 81例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中国医药指南,2010(19).[18] 朱弘艳.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3 Jan;17(1).[19] 叶敏娟,王慧.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分析[J].Guide of China Medicine, 2013,11(10): 108.[20] 蔡桂程,符小敏.康复视频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25(10):2642.[21] 沈燕勤.乳腺癌术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护理论著 2012,34(14):342.[22] 林锋.81例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 2010(19).[23] 王 蓓,吴 蒙,杜艳鸣,王开慧.598 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4,21(23):38.第6页(共6页)
第五篇: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张 萌 沈 倩
(浙江省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目的 总结宫腔镜手术发生的6例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宫腔镜手术病人发生不全子宫穿孔,大出血,体液超负荷(TURP)综合症及空气栓塞(少量)的早期征象及协助医生采取相应护理干预过程。结果 6例并发症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护士充分了解宫腔镜的性能,熟悉手术步骤,术中熟练配合医生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是防止腔镜手术并发症关键。关键词:宫腔镜;并发症;手术配合;护理干预
近年来,宫腔镜因其具有不开腹部、无切口、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诊断和治疗妇科疾病。随着宫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的普及,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并发症时有发生,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严重后果[1]。护理人员通过及时识别宫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早期征象,立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实际意义。现将护理干预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行各类宫腔镜手术共256例,其中门诊79例,住院177例,年龄24-51岁,宫腔粘连分解术42 例,宫腔镜下粘膜肌瘤切除术111例,宫腔粘膜息肉摘除术62例,人流后流产不全宫腔镜监视下诊刮术33例,宫腔镜下困难取环术8 例。256例中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不全子宫穿孔1例,大出血2例,体液超负荷(TURP)综合症2例,空气栓塞(少量)1例。6例并发症患者全部痊愈出院。2.宫腔镜手术的护理 2.1 患者的准备
2.1.1 评估患者
包括患者全身情况,妇科检查及常规化验,无宫腔镜手术禁忌症,以月经干净后3~7天为宜(特殊情况除外),此时子宫内膜为增生早期,簿且不易出血,宫腔内病变易发现,检查治疗效果最满意。2.1.2 心理准备
术前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和患者要求,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向患者介绍宫腔镜手术的特点,术中需配合事宜,使其 1 认识到宫腔镜手术与人流刮宫一样,疼痛恢复快,同时告知,宫腔镜手术所存在的风险可能,让患者全面、客观认识宫腔镜手术。2.2 物品准备
2.2.1 基本设备:宫腔镜,电视摄像系统,冷光源,光导纤维和高频电刀,膨宫加压器及配套的宫腔镜输液器和保护套等。
2.2.2 宫腔镜器械准备:根据不同手术选择微形剪刀,活检钳,电切环及电凝珠,所用器械均经低温等离子消毒。
2.2.3 膨宫液的准备:选用每袋3000ml的三生袋.或5%葡萄糖作为膨宫介质,宫腔灌流压力设置为100-130mmhg, 灌流液流速为240-260ml/min.膨宫介质一般用量1000-3000ml,膨宫时间15-30分钟。2.3 术中配合
提前做好一切准备,连接好宫腔镜系统及工作站,各仪器处于备用状态,病人入室后取膀胱截石位,固定双下肢,常规消毒会阴,铺巾,协助医生连接好摄像系统,冷光源光导纤维及膨宫时的连接管,调节好膨宫所需的压力并设定最高压力值,把电视屏幕调到最佳位置便于医生手术操作。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行情况,根据术中需要,随时改变灯光,术后工作常规清点,检查器械的完好情况,关闭仪器的电源开关,安置好病人。3.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宫腔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有:子宫穿孔、TURP综合征、空气栓塞、出血、感染等[2]。
3.1 子宫穿孔原因
子宫穿孔是最常见的宫腔镜并发症,因硬管型宫腔镜外鞘较粗,如患者子宫过度前屈、后屈,严重宫腔粘连致宫腔轴线不清,当操作者操作不熟练或操作不当时,可造成子宫穿孔。
护理干预 ① 护理人员手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讲解手术的步骤和宫腔镜手术的优点、手术医生的技术,以消除患者紧张及恐惧感,增强患者对宫腔镜手术的信心。患者良好的配合可有效防止子宫穿孔,使患者安全顺利度过手术期;②在宫腔镜手术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同时须观察患者是否有烦躁不安、虚汗、血压下降、腹部疼痛等,发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遵医嘱降低膨宫压力,静脉滴注缩宫素;③旦怀疑穿孔,应立 2 即停止操作,协助医生查找穿孔部位,确定为子宫穿孔根据穿孔情况做好相应的配合,子宫底部穿孔或无脏器损伤的不全穿孔可给予缩宫素和抗生素预防感染。子宫侧壁及峡部穿孔可能伤及血管,应立即做好剖腹探查的相关准备。穿孔情况不明者,行腹腔镜检查,积极做好手术前的仪器、设备、物品的准备工作。
3.2 术中及手术后出血原因
术中出血常见原因是膨宫压力低、切割过深及子宫肌瘤等妨碍手术操作而引起出血[3]。本组病例中发生2例。
护理干预
术中密切观察出血量,对手术创面大、出血多的患者,手术中放置宫腔气囊导尿管,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8-10ml压迫止血,一般于术后24h拔除宫腔气囊导尿管。手术后观察阴道出血量情况如阴道有大量鲜血流出,立即向医生报告,遵医嘱给予宫缩剂、止血药等。
3.3 TURP综合征原因
TURP综合征是由于膨宫液量过大,膨宫液的过度吸收导致的,临床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继而出现血压降低,吐泡沫痰是比较典型的早期表现[3]。
护理干预
①术前准备
做好充分的手术前准备,评估患者心肺功能,膨宫液使用5%葡萄糖.。②控制宫腔内压和灌注液量
手术中控制宫腔内压和灌注液量,宫腔内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尽量控制膨宫时间,手术时间最好不超过60分钟,在膨宫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对液体的吸入和排出量进行仔细观察,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当手术时间过长,膨宫液使用量过大时,及时向手术医生汇报,提醒手术医生缩短手术时间。
③ 病情观察
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和尿量,监测血电解质浓度。如估计膨宫液吸收超过1500ml时遵医嘱使用利尿剂。
3.4 感染原因
常见有子宫内膜炎症、附件炎、宫腔积血伴感染、盆腔脓肿,甚至中毒性休克等[2]。导致宫腔镜手术感染的因素有:手术前有阴道炎,手术操作无菌观念不强,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手术中损伤宫颈管或子宫内膜,手术后出血时间长等。
护理干预 ①术前常规阴道准备,肠道准备、膀胱准备和皮肤准备,手术前3天行阴道准备,配合医生行分泌物的检查,保证无滴虫、霉菌等感染,一般行阴道冲洗,2次/日,手术日晨用2%碘伏行阴道擦洗。②手术前一天 3 常规外阴备皮,备皮后洗净皮肤,③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保证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的质量,设立专门护理人员对宫腔镜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管理。严格核对手术器械和耗材的灭菌有效期、胶带、包装内指示卡的有效期。保证消毒液的质量。④ 手术操作中避免损伤宫颈管和子宫内膜。⑤手术后常规使用抗菌素。⑥ 做好健康教育,手术后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会阴垫,禁止性生活及盆浴2周,观察患者体温、阴道流血流液,腹部疼痛等症状和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1个月后来门诊复查。3.5静脉空气栓塞原因
静脉空气栓塞是宫腔镜手术中常见而致命的并发症,指空气进入静脉系统,随后通过中心静脉进入到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而引起栓塞[4]。临床表现为气急、胸闷、呛咳等。宫腔镜手术中的膨宫液是用气控仪增压,使其迅速进入宫腔,主要原因为宫腔镜的膨宫液中有气泡或膨宫液用完未及时更换液体,使空气进入子宫腔,空气经破裂的血管进入血循环达到肺血管而阻塞肺循环[5]。
护理干预 ① 手术患者取平卧位,避免头低臀高位,手术中选择有效的最小膨宫压力,扩张宫颈时避免损伤,扩张后应封闭阴道或用湿纱布减少子宫内创面血管暴露和组织气化后形成气体。②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因宫腔镜手术节奏快,巡回护士要处理的事务多,而膨宫时液体流速较快,医生注意力集中在手术操作中,往往忽视对液体的观察,容易造成液体输完未及时发现的现象,极容易发生静脉空气栓塞,为了防止隐患的发生,制定相关工作流程,操作前务必排出灌注管及镜鞘中的空气,安排双人巡回,明确职责,其中一人专门负责液体的更换和观察。调节膨宫液的流速并及时更换膨宫液,膨宫液选用大包装的3000ml三生袋,避免经常更换,保持膨宫液的连续性,避免空气的输入,术中所用膨宫液量及时汇报医生。③一旦发现可疑静脉空气栓塞时立即停止手术操作,立即取患者左侧头低位,使右室流出道位于右心室最低处,使气体离开右室流出通道[4]。100%纯氧吸入,必要时气管插管,静推地塞米松,解痉、扩血管、强心利尿,深静脉置管入右心房抽出气体,如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抢救。4 体会
一般来说宫腔镜手术是安全的,但也要认识到手术存在着并发症的危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不要因为宫腔镜手术相对简单,所需时间短,就忽视了并发症的风险,护理人员在手术的配合中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以保证手术的进行,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充分了解各仪器,器械的性能,熟练配合医生手术,随时调节膨宫液流量及时更换膨宫液,保证膨宫液的连续性,膨宫压力控制在100mmhg以下,不能超过平均动脉压水平。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宫腔镜属于精密器械,正确使用和保养宫腔镜的设备和器械对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应专人管理,定期保养,器械的检查包括清洁度,装卸性以及功能状态三个方面,检查贯穿于使用前,手术中,使用后立即查,清洗前,冲洗后,干燥后以及消毒打包前。制订宫腔镜手术配合的流程、手术中的密切配合和观察等护理干预能缩短手术时间,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浩梁,周海燕,江慧君,等.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3):257-259 [2]李晓筑,张勇武.宫腔镜操作严重并发症35例的治疗与预防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10):615-617 [3] 陈勍,张微微,刘畅浩,等.宫腔镜操作所致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原则[J].国际妇产科杂志理杂志,2012,39(5):440-443 [4] 李艳,白文佩.宫腔镜诊治中并发症静脉空气栓塞的诊治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5):38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