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输液渗漏对小儿机体的影响和防治
输液渗漏对小儿机体的影响和防治
311 缪红
【摘要】:探讨输液渗漏对小儿机体的影响,提高对小儿输液渗漏的防治,减轻对小儿机体的损害
【关键词】:输液渗漏;小儿;机体影响;防治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和抢救患者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1]。静脉输液渗漏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也增加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影响治疗、抢救工作,尤其在儿科影响更大,同时还是引发护理纠纷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将输液渗漏对小儿机体 的损伤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输液渗漏对机体的损伤
1.1 血管损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输液针头在血管壁上的通道可以导致药液及细胞漏出[2],引起管周大量结缔组织增生,致使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或堵塞。
1.2局部组织损伤:局部组织肿胀,轻者引起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重者由于炎症介质的作用及药物的毒性作用(如化疗药),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如处置不当还可造成瘢痕挛缩、关节僵直、功能障碍。1.3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由于输液大量渗漏,超过皮肤扩张限度,致皮下组织的压力增高,并压迫骨筋膜间隔使其容积变小、压力增高、血液循环受阻,造成神经和肌肉组织缺血、缺氧,而使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渗出液进人骨筋膜间隔,使其压力进一步增高,造成缺血一水肿一缺血的恶性循环,最终造成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2.引起输液渗漏的原因
2.1 药物因素:主要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型变态反应及有关。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一旦渗漏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2.2患儿因素
2.2.1 年龄 年龄小的患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率较年龄大的患儿高。凌云和项志英[3]2006年1月至2006年2月对6 347例输液渗漏的患儿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显示,10个月~3岁的患儿较容易发生输液渗漏。这主要因为患儿年龄越小,顺应性越差,在输液过程中难以保持长时间的安静状态。
2.2.2 疾病 昏迷、惊厥的患儿因意识不清容易造成针头移位导致渗漏的发生。此外,营养不良、消瘦、脱水的患儿血管不充盈。穿刺时容易刺破血管引起渗漏。
2.3 家长因素 部分家长对患儿输液过程中出现躁动、哭闹等异常情况缺乏应对经验,任其晃动注射部位,使针头滑出血管,或因家长的无意碰撞均可引起渗漏。花芸等[4]对127例静脉输液渗漏患儿的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哭闹或家长无意碰撞、牵拉引起的静脉输液渗漏占59.06%。2.4 护士因素
2.4.1穿刺部位全翔风和毛斌妹[5]对250例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患儿的留置时间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头皮、手背留置时间较长,为4—7 d;而由于手腕、脚背、踝部活动度大,容易造成针头移位而发生渗漏,因此静脉留置时间较短,为2-4 d。
2.4.2 穿刺技术护士穿刺技术不成熟,进针后针头在皮下进退试探,不仅容易刺破血管而造成输液渗漏,更易损伤血管壁及周围组织造成输液渗漏。关秀庄等[6]对外科护士进行静脉穿刺培训前后的穿刺成功率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灵活的穿刺方法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关键,同时能够减少输液渗漏。
2.5 物理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输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与静脉管径及舒缩状态是否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输液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拔针后按压不当对血管壁的损害,如按压部位不正确、按压时间过短、局部揉搓等。王爱民等报道98例局部发生药液渗漏者,有52例因按压不当引起[7]。
2.6 感染因素和静脉炎 微生物侵袭引起的以及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静脉炎,均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造成液体渗漏。3.预防小儿输液渗漏的进展
3.1患儿方面 应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应用有效的语言和行为最大限度分散患儿的注意力,缓解患儿的惧怕心理。对于年龄较大的患 儿可在输液前用适当的语言解释治疗的目的,以争取其对于输液过程的配合。
3.2家长方面 耐心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消除其过分紧张的心理,及时向家长解释输液的目的及需要配合的工作。指导家长在婴幼儿输液时采取正确的抱法,可明显减少液体渗漏的发生。在讲解时,护士应态度和蔼、面带笑容,并以充满自信的言语与家长交流,增加其对护士的信任感和配合度。3.3护士方面
3.3.1 选择适当的静脉穿刺对需要长期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应在入院时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原则为由细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在使用对血管刺激性强和渗透压高的药物及末梢循环差的患儿,选择粗大、血流丰富的静脉进行穿刺,以满足药物的需求;已发生药物渗漏者,不可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3.3.2 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针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小号的穿刺针,以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面,利于血管的自我修复。此外,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渗漏,可根据患儿的病情予以选用。花芸等[4]对2 546例输液患儿随机分为I 396例行头皮针穿刺,l 150例行留置针穿刺,结果显示,应用头皮针穿刺的渗漏率显著高于留置针。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 d,可有效避免反复穿刺,达到保护血管、减少输液渗漏的发生。
3.3.3 穿刺的方法改变手背穿刺常规的握拳法为握手法,即穿刺者左手轻握患儿的掌指关节处,使其手部自然放松。马伟平[8]将481例门急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握拳法,一组采用握手法,结果发现握手法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握拳法组,因为握手法可使手背静脉暴露良好,避免了握拳法所致的皮肤表面张力较高,血管受压不充盈。
3.3.4 妥善固定,避免移位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脱或刺破血管是保证输液顺利的关键。如行小儿手背静脉、内踝部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穿刺时除用3条短胶布固定穿刺部位外,还要用小夹板放于腕关节或踝关节处。用长约20 cm的宽胶布固定于掌指关节、拓趾关节处、腕关节、踝关节处。并应视患儿的合作程度增减胶布数量,以做到力度适当,保证稳固。头皮静脉穿刺的固定相对容易,但也有其特殊性。针头进入头皮血管部分较浅加上头部毛发不易固定,可在妥善固定针头后,另取一条长胶布将穿刺部位沿头围固定一圈,能有效防止因哭闹、出汗等原因致针头滑出血管,而引起输液渗漏[8]。3.3.5 正确拔针和按压由于皮肤穿刺点与血管穿刺点不在同一点上,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纵向按压在穿刺点上,使皮肤穿刺点和血管针眼同时被按压。凝血功能正常者按压时间至少为4 min。4.小儿静脉输液渗漏处理措施 4.1药物湿敷
临床常用于渗漏局部湿敷的药物为50%硫酸镁,被视为治疗药物静脉渗漏的传统用药[9-10]。但董叶丽[11]研究发现,硫酸镁水分蒸发后析出结晶使纱布干燥、变硬,脱离接触面,不利于药物吸收,天气寒冷时如硫酸镁未加温将影响其效果。另外,蒋萍等[12]道静脉补钙渗漏后不宜用硫酸镁冷湿敷,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目前临床有时还使用拮抗剂湿敷。向凤英和邓建霞[9]研究发现对于处理刺激性强的药物渗漏时冷敷效果明显优于热敷。4.2物理疗法
在药物湿敷的基础上配合红外线局部照射、超短波理疗等方法,可起到对渗漏局部组织消炎、止痛,疏通微循环的治疗效果。若静脉渗漏严重,造成皮肤溃疡可使用局部吹氧和烫伤油治疗。方林安[13]在2003 年9月至2007年4月用局部吹氧和烫伤油治疗lO例小儿静脉输液渗漏损伤溃疡中,总有效率为100%,方法为用氧气表接上管道氧气,接湿化瓶(内放半瓶温蒸馏水),连接氧气管调节氧流量4 ml/min,取氧气口对准伤组织微循环,促进组织快速修复。4.3外科方法
如果局部组织发生坏死应按外科方法处理。仔细观察伤口,如果损伤表面覆盖坏死组织应及时清除,伤口有分泌物时应及早做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根据培养结果进行伤口局部换药直至痊愈。参考文献:
[1]叶键浓,吴慧琼.牛黄解毒片乙醇浸泡液外敷治疗4,JL输液渗漏[J].护理学杂志,2007,22(11):38—39.
[2]刘铭镛,马跃荣等,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的对比研究[C].全国青年护士论文集.第二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36 [3]凌云,项志英.d,JL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 理与康复,2007.9(6):621—622.
[4]花芸,刘小文.刘新文,等.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23):30—31. [5]全翔凤,毛斌妹.儿童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分析[J]. 华夏医学,2005。18(5):84l一842.
[6]关秀庄,张慕珍,刘燕玲.护士心理因素对静脉穿刺成功率影响 的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5,6(1 1):617.
[7]王爱民,李玲华,周围静脉输液药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ll(11):1662.
[8]马伟平.握手法行手背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2003.(9):51—52.
[9]向风英,邓建霞.44例刺激性药物输液渗漏治疗效果观察及分 析[j].当代护士.2006,(3):78—79.
[10]陈亚萍.50%硫酸镁溶液联合喜疗妥霜剂缓解输液渗漏 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6):745.
[11]董叶丽.甘油硫酸镁治疗外周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护理学杂 志,2001。16(11):647.
[12]蒋萍,张敏,孙淑华。等.静脉补钙渗漏后M庐O-4冷湿敷致局部 皮肤坏死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理学报,2006,13(3): 38—39.
[13]方林安.局部吹氧和烫伤油用于d,JL静脉输液渗漏损伤溃疡的 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7):1050—1051
第二篇: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护理20160601
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防治护理
谢晓芬
渗漏性损伤是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或漏出进入血管周围或皮下软组织,进而导致皮肤软组织损害的一种输液并发症,需要紧急处理,处理不当或消极处理均有可能给患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皮肤坏死、肢体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等,也会增加护理纠纷,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药物渗漏后导致的组织损伤有多种机制,一般分为四种:血管收缩性、渗透性、pH值相关性和细胞毒性。输液渗漏的危险因素如下。
1.患者相关因素:年龄过大或过小,皮肤血管脆性大,血管硬化,血管纤细,认知障碍导致沟通不畅无法及时得知患者输液的不良感受,输液部位的过多活动等。
2.输液技术相关因素:使用金属输液针头,输液部位邻近关节,输液部位过多活动,穿刺针邻近肌腱或神经等。
3.液体相关因素:输注细胞毒性药物,高或低pH值,高或低渗透压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
药液渗漏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导管或针不应该立即拔除而应予以留在原位,连接注射器并用注射器抽吸,抽出3~5mL外渗液体或组织液,再拔出针头,通知值班医生,进而医护协同采取进一步的治疗。1.非药物治疗:
① 抬高患肢。关节适当活动,通过降低患肢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力,减轻患肢渗液区的肿胀,促进渗漏药物的消散;鼓励适度的关节活动,预防软组织的粘连,一般主张渗漏后抬高患肢48h。
② 冰袋冷敷和用温水袋热敷。冰袋冷敷不仅能够通过阻滞神经对疼痛的传导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也能够通过收缩血管延缓渗漏液向周围邻近软组织的扩散,冰袋冷敷应在渗漏发生后的前24~48h内使用,每日最少冷敷4次,15~20min/次,同时注意避免冻伤加重皮肤软组织损害。温水袋热敷能够扩张渗漏区域局部血管,增加局部血液供应,改善循环,促进渗漏药物的消散及再吸收。热敷有可能加重局部的肿胀,也能够起到减轻疼痛的目的。温水袋热敷应在渗漏发生后的前24~48h内,每日最少热敷4次,15~20min/次。临床中热敷、冷敷的选择取决于治疗的目的是使药物局限在某一区域还是促其消散。冷敷能够使渗漏药物延缓扩散,相对局限于较小区域,减少对邻近组织的损害,起到保护邻近组织的作用,而热敷则是加速扩散。
③ 挤压技术。用注射器针头在渗漏区域周边穿刺5~8个穿刺口,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挤压,对于解决由于渗漏引起的血管危象具有较好的疗效。④ 氯化钠溶液冲洗技术。洗必泰清洗渗漏区域,局部采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成功后,在无菌操作环境下,应用透明质酸酶顺时针注射渗漏区域皮下组织,套管针横穿渗漏区域皮下组织,针头、针尾外露,拔除针芯,连接20mL注射器,边推注氯化钠溶液边拔除套管。相同方法沿6个不同的方向穿刺推注氯化钠溶液,也可多次冲洗,推荐剂量为:新生儿20~60mL,儿童60~240mL,成人500mL以上。操作后抬高患肢,局部覆盖,这种方法在渗漏发生的数天之后采用也是有效的。2.药物治疗:
① 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酶是一种能够降解透明质酸的生物酶,透明质酸是皮肤组织及结缔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降解透明质酸可以降低皮层细胞外基质的粘度,促进渗漏药物的扩散与吸收,配制浓度为150μ/mL,剂量1mL,在渗漏发生后60min内皮下注射。最佳的注射方法推荐5点式注射法,即在渗漏区域边缘平均分5个注射点进行注射,每个注射部位30U(0.2mL),一般15~30min后肿胀会明显减轻,也有增加剂量或加入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以减轻注射部位的疼痛问题。
② 酚妥拉明α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的应用越早越好,5~10mg酚妥拉明稀释于10mL氯化钠溶液,应用时最迟不超过渗漏事件发生后12h,渗漏区域皮肤颜色的改变常常于1h后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注射酚妥拉明时,疼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也偶有发生。用药后的副反应包括: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鼻塞、脸红、虚脱、心动过速等。大剂量应用时其副反应更易发生。③ 特布他林。β2受体兴奋剂,能够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拮抗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渗漏引起的血管收缩,缓解组织缺血、缺氧,在此类药物渗漏而酚妥拉明注射无效时,更为适用。④ 化疗药物解毒剂的应用。在患者化疗过程中针对细胞毒性药物的渗漏,解毒剂的应用无疑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a.类固醇激素:蒽环霉素类、阿奇霉素类肿瘤化疗药物渗漏的患者在局部注射类固醇激素能够明显降低炎性介质的反应,减轻组织的损害,但有报道称在小鼠试验中氢化可的松可增加长春碱类药物的皮肤毒性。b.碳酸氢钠:局部注射碳酸氢钠可以碱化组织微环境,通过改变pH值,降低阿奇霉素类药物的吸收,加速消除。
c.硫代硫酸钠:氮芥类药物的解毒剂,在小鼠实验中唯一被证实的氮芥类化疗药物解毒剂。
d.二甲亚砜:一种较为常用的溶剂,局部应用能够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加速药物的排出。3.外科干预:
静脉渗漏导致皮肤溃疡或坏死时需要外科干预,根据损伤的程度采取外科换药、扩创换药、扩创缝合、扩创植皮等措施,肌腱骨质大面积外露则需要行皮瓣转移或游离皮瓣修复术。临床上需要外科干预的并不常见。
第三篇:静脉输液渗漏的观察和护[最终版]
静脉输液渗漏的观察和护理
金坛市城东卫生院
李咏华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重要而又快捷的途径之一,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时,特别是近年来毒性较强的化疗药物的应用,轻则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又达不到应有疗效以及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故临床输液过程中应谨慎操作、密切观察。
1.渗漏的因素
1.1机械因素。约占众多因素的60、70% 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时按压针眼不正确,忽视病人的心理护理、造成病人的不合作等。
1.2药物因素。约占众多因素的10、20% 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以及药物本身理化性质。常见药物如:高渗性(20%甘露醇),抗肿瘤药(丝裂霉素、紫杉醇、阿霉素),消炎药(左氧氟沙星),血管收缩药(去甲肾上腺素)等。
1.3机体因素。约占10%左右
患者本身血小板数量多,静脉注射部位弯曲,静脉细短,且有多处静脉结节,静脉充盈度差,以及患者不合作等。
1.4其他因素
如输液量大,输液时间过长等。2.静脉外渗的预防
2.1首先要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护士应苦练基本功、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的损伤,力求一针见血。
2.2静脉的选择
合理选择血管,为减少药物的化学刺激,应根据药物性质选择适当血管,并尽量避开靠近的神经、韧带、关节及受感染静脉。静脉滴注刺激较强的药物如化疗药、高渗液时应选择粗大血管,对需长期输液的患者,从小静脉到大静脉,或静脉留置针的使用,PICC置管,并加强置管的护理与观察。需持续静脉升压治疗的休克患者,应建立两条较粗且易固定的静脉通络。
2.3正确掌握静脉输注药物的浓度和时间
多种药物输注时,现输刺激性弱的,再输刺激性强的,对刺激性强的药物应严格掌握给药时间、方法、浓度等。如静脉使用化疗药物时,可采用中间给药法,既可避免浪费,又可避免药液从针眼渗至皮下,造成血管和周围组织坏死。
2.4妥善固定针头
输液过程中由于针头固定不牢造成针头滑脱、移动,药液渗出也时常发生,穿刺成功后一定要注意晾干已消毒皮肤方可贴上敷贴、妥善固定、防滑脱移位。
2.5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病情的折磨,会产生紧张、恐惧、多疑等情绪变化,有时会对医疗护理活动产生抵触心理。
2.6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与观察
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特别是高渗液或化疗药时,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针眼处有无肿胀、疼痛及静脉回血情况等。
3药液外渗的护理
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生药液外渗,应立即更换输注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及药物对局部组织细胞的毒性作用。如热敷可用于血管收缩剂、高渗药物外渗时的治疗。冷敷可用于抗肿瘤药物外渗时、以灭活外渗液。药物湿敷:临床常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此外,还可配合采用局部照射等。
总之,在临床输液的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患者痛苦。
第四篇:地下室渗漏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地下室渗漏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目前,我公司施工的高层建筑带地下室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地下室出现渗漏的情况时有发生,地下室渗漏不仅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而且也存在安全隐患(裂纹和钢筋锈蚀)。针对地下室工程出现的渗漏和裂纹的质量问题,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于2013年8月13日下午由公司领导带队,公司三部门人员和项目经理及天中
(2)、建议在图纸会审时考虑后期施工道路的规划,要求设计对相应位置顶板进行加固。实际施工中有条件的,可以分批分阶段做防水,砌挡土墙并回填土做临时道路,以便土层对上部集中荷载进行分散。条件不允许的,建议顶板通道位置保留支模架,同时控制重车停在地下室顶板范围以外,采用小车二次搬运。
(3)、地下室的刚性防水层改为柔性防水层,聚乙烯薄膜隔离层可改为干铺无纺聚酯纤维布一层。砼保护层的施工质量和厚度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4)、地下室顶板上部种植屋面的回填土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杂填土、建筑垃圾及砖头瓦块等杂物不得作为回填土使用。
2、地下室底板、外墙和顶板结构混凝土产生裂纹和渗漏问题
2.1 设计方面的原因分析:
(1)、部分地下室底板后浇带设计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做防水处理,止水条的弊端有安装困难、操作不便、不利施工,而且安装时间长,持续施工作业过程作中无法保证在其安装结束后,混凝土入模前不被水浸泡导致止水条先行膨胀,丧失止水作用。
(2)、在设计过程中未考虑到后浇带的排水问题和防护问题,导致后浇带无法排水(大地下室的的后浇带一般都比较长,超过60米的后浇带也很普遍)造成后浇带局部或全部长期积水。
(3)、设计底板后浇带两侧模板一般采用钢筋网片结合钢丝网或菱形网进行安装封堵,具有施工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设计过程中未考虑钢丝网或菱形网在泡水后极易锈蚀,特别是对于设计底板厚度小于800㎜的,因为无法清理反而导致钢丝网片或菱形网片在新老混凝土之间形成一道隔层,严重影响新老混凝土的结合,极易导致后浇带产生渗水现象。
(4)、墙板后浇带设计常采用橡胶止水条作为抗收缩与止水的材料,由于后浇带封闭具有周期长的特征,橡胶止水条具有易破损和老化的特性,所以在墙板后浇带上设置橡胶止水条一旦产生破损和老化将直接导致后浇带渗水,使用此止水条发生渗漏的几率非常高。
(5)、对于覆土顶板后浇带框架梁部位的节点处理一般施工单位自行确定施工方案,由于该部位框架梁的钢筋密集,而且施工单位采取处理的方法又各不相同,最终导致此部位混凝土浇捣结束后的清理工作量非常大,清理不干净也将导致渗漏。对于覆土顶板后浇带不采用止水材料而采用混凝土自身防水,如果顶板混凝土设计厚度过小,也会导致顶板后浇带渗水。
(6)、天中
(1)底板后浇带钢筋网固定不到位,底板后浇带两侧壁与底板下排钢 筋 间 隙 没 有 完 全 封 堵 到 位,底板混凝土浇筑时混凝 土 流 入 后 浇 带 内,只能 在 底 板 混 凝 土 浇 捣 结 束 后 予以清理,但此 部 位 很 难 清 理(特 别 是 对 底 板 厚 度 小于 800mm 的,由于无 法 进 入 后 浇 带,所 以 清 理 工 作所往往被忽视,或者后 浇 带 内 的 积 水 没 有 完 全 清 理 到位),容易 在 后 期 造 成 渗 漏。底 板 后 浇 带 混 凝 土 浇捣完成后不进行二 次 复 振,混凝 土 不 密 实 造 成 底 板后浇带混凝土疏 松,造成 后 期 的 渗 漏。底 板 后 浇 带在混凝土浇捣完成 后 不 按 照 规 范 要 求 进 行 养 护,影响膨胀混凝土的质量,形成地下室底板渗漏。
(2)底板大体积混凝 土 施 工 过 程 中 不 注 意 施 工顺序出现施工冷缝,同时在混凝土浇捣结束后对混凝土的后期保养及测温工作不重视,出现底板裂缝。(3)集水井、电梯井 等 部 位 混 凝 土 一 般 较 厚,如果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 出 现 井 内 吊 模 上 浮,造成井道内混凝土加厚,应力增加引起温差裂缝造成渗漏。
(4)、底板保护层厚度不足,不仅造成底板渗漏,而且影响结构耐久性。地下室基础梁截面尺寸大、钢筋用量多,自重较大,砂浆垫块容易压碎,且部分梁比较深,保护层垫块放置不方便,压碎后又不容易发现,保护层厚度不能得到保证。建议采用钢筋废料加工成定型支架,用支架顶住基础梁上部钢筋。支架对梁的骨架能起到有效支撑,同时确保保护层厚度。
2.3 地下室剪力墙渗漏施工原因
(1)剪 力 墙 根 部 吊 模 部 位 由 于 吊 模 高 度通常 为500mm,混凝土在入模时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所以不易振捣密实,容易产生漏振、振捣不到位等现象而出现渗漏。
(2)水平施工缝部位 的 止 水 钢 板 及 施 工 缝 面 层的混凝土清理不到位,水平施 工 缝 施 工 结 束 时 剪 力墙模板支设前对止水钢板表面的浮浆及水平施工缝不予以清理,从而造 成 水平施 工 缝 部 位 渗 水。墙 板 后浇带清理不到位主要是对止水钢板表面的浮浆与墙板先浇部位的混凝土 和 钢 丝 网 未 完 全 清 理 干 净,造成后施工的 后 浇 带 混 凝 土 与 先 施 工 混 凝 土 之 间 形成冷缝,导致渗漏。
(3)地下室底板与外墙交接处的根部、底板后浇带以及电梯井基坑等部位有出现的渗漏现象,主要是接茬部位处理不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振捣不密实不到位,或者是有的地下室筏板基础及电梯井基坑内的降水管井封堵方式不正确或筏板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等原因导致渗漏。
(4)、目前的剪力墙施 工 工 艺 一 般 都 是 浇 捣 剪 力墙至顶板下 500mm 左右,再按照一个方 向 进 行框架梁及地下 室 顶 板 浇 捣。由 于 剪 力 墙 浇 捣 时 间比较长,混凝土流动性较大,所以如果时间控制不好极易在浇捣过程中出现施工冷
缝造成后期渗漏。
(5)施工中往往因考 虑 工 期 及 模 板 周 转 需 要 而忽视对混凝土强度的管 理,在混 凝 土 强 度 没 有 达 到规范要求的情况下提前拆模,造成对拉螺栓松动而混凝土出现裂缝。
2.4 地下室顶板渗漏施工原因
(1)、通过现场检查发现地下室顶板在和梁交接处附近裂纹和渗漏较多,可能是地下室梁板交接处结构混凝土浇筑时留有施工缝,或振捣不密实、不到位或者有可能出现漏振现象。砼出现麻面蜂窝、露筋、孔洞、漏浆等施工质量通病问题造成的
(2)、顶板砼内预埋管线位置裂缝:有部分地下室顶板出现大量沿着管线走向的裂缝,并渗水。分析原因:主要由于预埋管线多数采用KBG或PVC管,管材外表光滑,与混凝土握裹力较差。而顶板钢筋间距基本为180~200mm,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情况下,钢筋间距偏大不能有效限制混凝土的收缩,导致在最薄弱处(管线位置)被拉裂。
(3)顶板混凝土在浇 捣 结 束 后 的 养 护 工 作 不 到造成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引起顶板渗漏。
(4)后浇 带 清 理 不 到 位,后 浇 带 内 所 有 的 垃 圾及浮浆、钢丝网未完 全 清 理 干 净 造 成 夹 层 引 起 新 老混凝土之间的冷缝。
(5)顶板后浇带设计 过 程 中 不 考 虑 设 置 相 应 的止水材料,在 图 纸 会 审 时 也 没 有 提 出 相 应的止水要求,或建设 单 位 因 考 虑 施 工 成 本 不 愿 意 增设止水钢板也是造成渗漏的一个原因。
(6)、后浇带位置的支撑和保护:后浇带的模板建议采用独立支模体系,便于顶板拆模时后浇带位置能保留原状。部分工程模板拆除后采用二次支撑,混凝土梁可能已经在自重下变形,出现裂缝。由于后浇带梁板处于悬臂状态,施工中应严格控制,不得在上部堆放荷载。
2.5 设计方面地下室渗漏的防治措施
(1)从现场 施 工 情 况 来 看,用 橡 胶 止 水 条 作采为止水材料是不可取的。从多个项目工程的止水效果来看,止水钢板为最 有 效 的 止 水 材 料,操 作 方 便、而且易于固定,后浇带(底板、墙 板、顶 板)可 以 采 用 止 水钢板止水。即使是沉降后浇部位也建议选用不锈钢板止水带,采用不锈钢可解决锈蚀的问题。(2)在设计底板后浇 带 时 必 须 要 考 虑 后 浇 带 的清理及排水要求,同时 可 以 考 虑 部 分 后 浇 带 的 防 护措施。建议后 浇 带 设 计 时,后 浇 带 内 按 照 1% 的坡度设置泛水,后 浇 带 应 按不 超 过30m 设 计一个 500 × 500 × 500 集 水 井(见附图3),泛 水 方 向 统 一 向 集 水井方向,便于后期水泵能放入集水井中抽干积水 ; 同时应考虑到垃圾清理的方便,在设计时底排钢筋与垫层或者反背包混凝土面层之间的间隙不能小于 100mm; 对于后浇带施工结束后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以防止过 多 的 垃 圾 流 入 后 浇 带 造 成 清 理工作量的增加。
多数图纸设计中仍采用图1所示的节点,此节点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建议采用图2节点,后浇带的底板加厚100mm以上,即使后浇带内有部分垃圾清不干净,但残留垃圾沉积在底部,也不影响底板厚度范围内的混凝土质量。
后浇带设置位置:后浇带作为防水的薄弱点,应考虑避开配电房等高低跨交接位置。如图4所示,高低跨交接位置混凝土施工难度大,容易出现混凝土疏松、根部裂缝,而且 此处竖向构件后面为保留土层,后期无法做柔性防水层,渗漏危险性较高。
(3)采用钢丝网或棱 形 网 配 合 钢 筋 网 片 作 为 后浇带的模板材料易锈蚀 和 腐 烂,建 议 改 为 铝 合 金 或不锈钢片(如 图 5),同时 改 进 后 浇 带 两 侧 防 止 底 板 混凝土浇捣施工工艺防止漏浆(如 图 6),在底板垫层施工结束后即在后浇带两侧施工高 50mm、30mm 的宽1∶ 2 水泥砂浆带,该带 应 具 有 防 止 漏 浆 的 功 能,同时还作为底板钢筋的保护层垫块,达到 更 好 的 防 止 后浇带两侧漏浆及防止模板锈蚀和腐烂的要求。
(4)大型地下室集水 井 设 计 的 数 量 与 布 置 的 位置必须合 理,超 过 400㎡应设 计 一 个 集 水 井,根据建筑物的外形予以 合 理 的 布 置,建 筑 物 转 角 部 位 必须要设集水井,以便于地下室渗水后地表水的排放,同时地下室中间也应合理布置集水井。
(5)应根 据 工 程 实 际 情 况、地下 水 位 的 高 低 合理选择地下室墙顶 板 的 防 水 材 料,一 般 应 选 择 具 有渗透性的防水材料,地下 室 墙 顶 板 特 别 不 适 宜 卷 材防水施工,因此应慎用。
(6)对于 覆 土 地 下 室 顶 板,根据 目 前 地 下 室 顶板后浇带的设计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 一是 顶板设计厚度太 薄,二是后浇带没有设计采用止水 材 料,非常不利于地下室顶板的止水,造成渗漏的较多。所以顶板后浇带应增加相应 的 止 水 材 料,建议 采 用 止 水钢板(不锈钢板),同时覆土地下 室 顶 板 的 设 计 厚 度 建 议 不 小 于200mm~250 mm。
(7)、针对顶板砼内预埋管线位置的裂缝:建议顶板施工时在管线位置增加Φ6@200钢筋网片,约束混凝土裂缝的扩展。顶板配筋设计时遵循细而密的原则,间距控制在150mm以下。同时考虑减少顶板中的预埋管线,尽量走地下室桥架,如:可在地下室的照明采用线槽灯,不需要在顶板内埋设照明电线管。
(8)、地下室出墙管处也是容易渗漏的位置。常规要求采用钢套管,必须焊止水翼环,消防管等钢管可以考虑直埋,避免管道与套管之间因填塞不严导致的渗漏。
针对局部防水堵漏施工困难的位置,如:地下室一个外墙套管内穿了十几根拇指粗的电缆,电缆与套管之间很难封堵。土方回填后如果发现渗漏,维修难度很大,这种情况建议地下室外墙外侧增加检修井,便于防水和后期渗漏维修。部分管线可以考虑不走地下室外墙,在架空层底板设计时,部分区域板面标高降低500mm以上,屋面雨水管,或室外进主楼的管线统一在架空层底板上走,不进地下室,管道安装完毕上部覆土后做混凝土面层,这样减少外墙管线渗漏的问题发生。3.2 施工方面采取的防治措施
(1)施工单位对容易 渗 漏 部 位 的 大 样 节 点 应 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洽
商,据根不 同 部 位 提 出 相 应 的施工对策与施工方 案,施 工 过 程 中 应 严 格按照方案要求实施,加强施 工 中 的 检 查 工 作。后 浇 带 的 固定要有专人负责落实检 查,确保 万 无 一 失 后 方 可 进行底板混凝土作业。万一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底板混凝土流入后浇带的 现 象,在混 凝 土 初 凝 后 应 立 即 安排专人清理,保证后浇带内的混凝土全部清理干净。
(2)在底 板 后 浇 带 混 凝 土 浇 捣 结 束、混凝土凝固后应安 排 专 人 对 止 水 钢 板 上 的 混 凝 土 浆 进 行 清理,并对底板后浇带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止更多的建筑垃圾流入后 浇 带,要做好底板后浇带的维 护工程,经常检查排水及 防 护。底 板 后 浇 带 在 封 堵 前工必须将积水及垃圾 清 理 干 净,检查 后 浇 带 止 水 钢 板的完好情况。
(3)、对于后浇带混凝土、集水井,在抽水结束、混凝土浇捣前采用石子或黄砂填实后再进行底板混凝土的浇捣工作(集水井 内 可 能 沉 淀 部 分 垃 圾)。底 板 后 浇 带 混 凝土浇捣时应采用二 次 复 振 法,确保 后 浇 带 混 凝 土捣浇密实。底板后浇带 混 凝 土 的两侧可以采用砌120挡墙的方法进行筑堵,便于 底 板 后 浇 带 混 凝 土 上蓄 水养护。必须在底板集水井及电梯井的模板底部开设一个 300 × 300 的 洞 口,采用 双 层 钢 丝 网 封 堵,保证底板混凝土浇捣密实。有的工程底板渗漏处理不仔细就进入下道工序,由于车库混凝土面层与结构层之间的冷缝的存在,水在压力作用下,会在夹层中到处乱窜,漏水源头很难查找。这个问题有的工程采用图7做法来补救,在混凝土面层与结构层之间增加滤水层,有组织地排水,即使底板略有渗漏,也通过周边的排水系统排出。
(4)墙板吊模部位 容 易 出 现 漏 浆、蜂窝 现 象,可以在底板钢筋绑扎结束后在墙板部位先铺设一道水平钢丝网后再插墙 板 钢 筋,用 钢 丝 网 减 少 墙 板 吊模部位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时 在 施 工 时 采 用 二 次 振捣法以保证吊模部位墙板混凝土的密实度。墙板水平施工缝 部 位 采 取 如 下 措 施 : 在吊模混凝土浇捣结束后应加强对后浇带钢板止水带表面浮浆的清理 ; ○2 对于吊模部位水平表面的混凝土必须进行凿毛处理,加 强 新 老 混 凝 土 之 ○间 的 结 合 ; 在墙板混凝土 浇 捣 时 必 须 注 意 混 凝 土 振 捣 密 实,采取二次复振法,○
在施工中安排专人跟踪检查,以防止出现漏振现象。
(5)墙板 后 浇 带 施 工 要 做 好 清 理,墙板 两 侧 的止水钢板及表面混凝 土 的 清 理 凿 毛 工 作 要 做 到 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后浇带混凝土的振捣后,应增设防水加强层。后浇带部位在混凝土浇捣结束,选用具有渗透性的防水材料在后浇带部位提前做好,然后再进行大面积防水层的施工,这样一道防水层,能起到加强防水的作用。
(6)地下室顶板后浇 带 部 位 可 以 采 取 增 设 反 背包的方法予以加 强 处 理(图 10),增加 渗 水 线 路 从 而 此起到更好的防水效 果,此 方 法 对 于 地 下 室 顶 板 较 薄的情况有更明显的作用。
(7)、顶板后浇带位置的支撑和保护:后浇带的模板建议采用独立支模体系,便于顶板拆模时后浇带位置能保留原状。部分施工单位模板拆除后采用二次支撑,混凝土梁可能已经在自重下变形,出现裂缝。由于后浇带梁板处于悬臂状态,施工中应严格控制,不得在上部堆放荷载。
(8)、支模不当造成渗漏通道:木工在梁侧模加固时采用铁丝穿透顶板钉在高跨模板上,如图8所示,而且侧模拆除时,工人直接撬断铁丝,造成此处混凝土松动,漏水。图中所示侧模根部采用木条支撑未及时拔除并振捣密实,也是渗漏原因之一。
(9)、施工中的不当做法导致渗漏,墙板上尽量不要留设施工缝,如必须二次浇捣的,应设止水钢板,使用止水螺杆。如:止水螺杆、止水钢板施工不规范,垃圾清理不到位,振捣不密实,浇捣方案不合理导致留设冷缝,工人随意加水等等引起地下室渗漏的原因很多,需要我们在施工中加强对工人的交底与过程监督。
(10)、针对地下室筏板及电梯井基坑内的降水井管封堵,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和甲方确认后实施。或者采用先用级配砂石将降水管井填塞封堵,上部5米的范围内边用振动棒振捣边回填级配砂石,最上部1米的部位用砼填塞,振捣封堵严密后再做防水层和筏板基础。
(11)、针对砼振捣不密实、不到位或者有可能出现漏振现象,或砼出现麻面蜂窝,露筋,空洞,夹渣、漏浆等施工质量通病问题。应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① 筏板基础、梁、板墙中的杂物采用人工清理然后用水冲洗至柱内根部,柱或短肢墙根部模板开清渣口。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刷隔离剂,充分湿润。
② 砼浇筑应分层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插入式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棒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2,振捣应插入下层砼不得少于50㎜。混凝土必须分层振捣,有效排除混凝土内的泌水,消除混凝土内部空隙,确保混凝土高密度,增加混凝土与钢筋黏结力,增加混凝土材质的密实性和整体性,提高混凝土强度,尤其是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
③ 浇筑砼前应严格办理隐蔽手续(垫块的数量、间距、固定的方式、厚度)。④ 钢筋较密集的部位采用插扦或直径30㎜振捣棒。
⑤ 浇筑砼前模板充分湿润,砼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用串筒进行下料。
⑥ 拆模时间应根据3天或7天的试块试验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拆模砼强度要求应达到规范主控项目规定。
7加强砼浇筑过程管理和砼拆模报验的申报管理。○(12)、针对外墙和筏板的水平后浇带、施工缝处,外墙后浇带或伸缩缝的竖向施工缝的留置不合理和接缝处理不当的问题,应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① 在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中应明确施工缝留设的位置。② 当施工原因需留设施工缝时,其留设位置应经设计同意。
③ 在施工前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考虑突发情况施工缝留设处理的措施,施工时做好相关交底和准备。
④ 施工缝和后浇带处的钢筋应加强。
⑤ 施工缝是砼接触处,其处理是应先将施工缝处的残留的松散砼凿掉,冲洗干净,保持湿润,然后将同标号的水泥浆刷面再浇筑砼。⑥ 在砼浇灌前,必须作全面的检查。
(13)、针对地下室外墙大墙面和筏板或顶板部位所出现的板面不平整,开裂和渗漏问题的防治措施为:
① 预拌砼浇筑楼板应采用2m~4m长木枋(60X160木枋)赶平、压实,砼初凝前板面应进行二~三遍压实收光,严格控制标高和板的浇筑厚度。
② 砼初凝后12小时以内应进行覆盖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不得浇水),砼强度达到1.2Mpa后方上人施工,卸料时严禁冲击模板。最好蓄水养护,或者采用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的麻袋或草包覆盖,防水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③ 模板、支撑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支撑应支承在坚实的基土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支撑应有扫地杆、水平杆及剪刀撑,使支撑形成整体。
④顶板的养护、荷载控制:顶板混凝土养护对裂缝的控制非常关键,最好蓄水养护,至少砼表面应保持湿润。防水混凝土要求养护在14天以上。而地下室顶板浇好后,很多施工单位马上作为材料堆放、加工场地,甚至后期顶板上未采取任何措施跑重型土方车、混凝土车等等,造成顶板相应位置的梁、板开裂并渗漏。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配合比及原材料要控制,采用水化热低、收缩性小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作胶结料,粗骨料级配好,中粗砂含泥量小,掺早强、缓凝型泵送剂,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和搅拌时间,为墙体施工提供高质量的混凝土拌料。
3、地下室外墙和顶板防水层及外墙和顶板基层施工处理不符合要求 3.1 原因分析:
(1)、地下室外墙和顶板基层在做防水层施工前,施工缝、后浇带、预埋管道套管、穿墙对拉螺栓部位、及砼蜂窝、麻面、漏筋和孔洞修补砂浆等未按施工规范要求处理,没有将外墙和顶板基层的上述等部位毛糙和不平整的表面清理打磨光滑、蜂窝空洞部位未用水泥砂浆填塞修补平整密实。外墙穿墙对拉螺栓的内外侧橡胶垫支模时未加设或拆模后未清除掉、对拉螺栓切割后未用水泥砂浆填塞密实。顶板有裂纹的部位没有先将裂部位处理完就做防水层,上述部位没有先做防水层附加层。
(2)、地下室外墙和顶板穿墙(顶板)管道套管预留洞的位置不准确,或预留的数量不够,而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出现二次取孔现象,造成管道周围孔洞填塞不密实而存在渗漏隐患。
(3)、地下室外墙和顶板的防水层基层未做处理剂、防水层材料质量差、施工铺贴方式和纵横向搭接长度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阴阳角和细部节点部位附加层粘贴不到位。
3.2 防治措施:
(1)、地下室外墙和顶板基层在做防水层施工前,施工缝、后浇带、预埋管道套管、穿墙对拉螺栓部位、及砼蜂窝、麻面、漏筋和孔洞修补等基层部位应按施工规范要求处理完毕,并粘贴防水层附加层。基层处理完毕后经公司和监理、甲方验收合格后方可粘贴防水层。并且应有基层验收各方人员签字认可的书面验收记录。
(2)、针对地下室外墙和顶板穿墙(板)管道套管预留洞的位置不准确或漏留问题,应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① 在外墙和顶板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中应事先做好“预埋管道套管的准确定位的预埋详图”。
② 严格按照预埋详图的位置进行管道套管埋设,套管的固定应牢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发生位移,施工时做好相关交底和准备,严禁事后凿洞
③ 当施工原因确需增设管道套管时,其留设的预留洞应比套管周围大出
20-30㎜,用微膨胀细石砼或聚合物防水砂浆填塞密实。
④ 较大穿墙管道的套管预留洞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增设洞口补强钢筋。
(3)、地下室外墙和顶板的防水层材料进场前应报验先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防水层基层处理剂涂刷、阴阳角和细部节点部位的防水附加层粘贴以及每层防水层铺贴后均应报经公司和监理、甲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且每道工序验收都要有参加验收各方人员签字认可的书面验收记录。
(4)、防水施工前应注重基层的处理,螺杆位置割除钢筋凿出塑料垫块(或小木块),阴角位置粉刷成R角,墙面突出物应清理干净,注意防水施工的质量和搭接,成品保护等等
4、地下室基坑四周回填土不符合设计要求 4.1 原因分析
(1)、通常图纸设计的基坑四周回填土为2:8灰土回填或素土回填,而施工时发现回填土中掺杂有砖头瓦块、杂填土和建筑垃圾等。
(2)、回填土时采用大推土机和挖掘机大面积回填,而没有按施工规范要求分层夯实回填,出现对防水层和保护层破坏的现象。
(3)、回填土不密实,基坑四周回填土中存有大量的地下水和雨水,自然会增大对卷材防水层侵蚀的几率。
4.2 防治措施
(1)、回填土的土料应符合照图纸设计要求,回填土中不得掺杂有砖头瓦块、杂填土和建筑垃圾等杂物。
(2)、回填土时不得采用大推土机和挖掘机大面积回填,而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分层夯实回填和见证取样。
(3)、每层回填土均应分层夯实,并对回填土进行见证取样。经公司、监理、甲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且每道工序验收都要有参加验收各方人员签字认可的书面验收记录。
5、地下室顶板上部种植屋面材料做法选用不符合标准图集和设计要求。
5.1 原因分析:(1)、从天中
到破坏。
(4)、砼保护层下面的聚乙烯薄膜隔离层,受到上部施工荷载扰动时,砼保护层很可能遭到破坏而失去对防水层的实际保护作用。
5.2 防治措施:(1)、种植屋面的做法选用尽可能不要随意改变设计方施工工艺和做法,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和施工。
(2)、通常05系列河南省标准图集做法中都设计找坡层、排水层、蓄水层等构造做法。参考做法如下图9: 05YJ1-1/100种植屋面做法
(3)、地下室防水通常采用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相结合的做法防水效果较为显著。混凝土结构采用抗渗混凝土自防水为刚性防水,防水层最好采用柔性防水层(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层或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等)。
6、后期暖气管道、煤气管道、消防管道、箱变电缆井进线管洞等穿过外墙管或顶板的预留洞方套管周围渗漏问题
6.1 原因分析:(1)、地下室外墙预埋穿墙管道套管根部出现渗漏,可能是这些部位的预埋和处理方式不正确或固定不牢固,或振捣不密实、不到位而出现渗漏。
(1)、有的预埋洞的套管位置不准确、或预留洞位置变更封堵不密实而渗漏。(2)、预留的套管多余,封堵不密实而渗漏。
(3)、预留洞套管数量少,重新增加凿孔出现的渗漏。(4)、预留套管和管道或电缆之间的填塞不严密出现渗漏。6.2 防治措施:
(1)、预留洞的套管埋设在混凝土施工前应事先和相关施工单位和安装部门沟通,确定好所需预留洞的数量和大小,不要多留也不要少留,尽可能避免二次凿孔。(2)、对于确需二次凿孔和对多余的孔洞的封堵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有关要求进行封堵密实,并对封堵好的孔洞进行灌水做渗漏试验,只有保证孔洞在不渗漏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下道防水层施工。
(3)、预留套管和管道或电缆之间的缝隙应采用柔性材料填塞密实。
(4)、顶板上尽量不要留洞,如不能避免的,如:塔吊位置等,则必须设置钢板止水带,建议留水平缝(即洞口四边一次性上翻),水平缝的混凝土与防水施工质量比垂直缝容易控制。
图9 05YJ1-1/100种植屋面做法
7、地下室内较为潮湿,部分消防通风管等管道和设备表面出现凝结水现象。
7.1 原因分析: 1)、地下室内比较潮湿,霉味较重,缺少自然通风采光井。
2)对于消防通风管等管道和设备表面出现凝结水现象,若得不到通风而长期存在,势必会对地下室内的管道、消防设备、电缆桥架及管道支架等造成锈蚀,影响和减少地下室设备的使用寿命。
3)、地下室的结构和装饰面长期处在潮湿的环境中,结构耐久年限也会受到较大
的影响。
7.2 防治措施:
1)、尽可能在地下室多增设自然采光通风井,满足通风采光要求。
2)、对于地下室安装的机械通风设备也要进行定期开通运转,以改善地下室潮湿的环境。
3)、要保障地下室集水井(或截水沟)的排水通畅,对下雨时进入地下室排水沟和集水井内的雨水要及时抽排出地下室。
8、地下室外墙和顶板裂缝的处理建议
8.1 产生的裂缝原因分析 通过对地下室顶板和外墙实地观察发现,地下室顶板在和梁交接处裂纹和渗漏○较多。其直接原因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该地下室混凝土顶板产生裂缝可能与施工有一定的关系,但施工不是主要因素,产生裂缝的内在因素是混凝土初期强度未完全达标,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没有握裹力,混凝土抗拉强度小于收缩应力导致产生的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是一个初期大、后期逐渐减少的过程;该裂缝为非结构性裂缝,对建筑物结构不产生影响,但对建筑物使用功能、耐久性会有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下室防水、钢筋的保护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对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间接原因是地下室梁和顶板由于截面和刚度有差异,顶板的变形受到梁的约○束,往往产生应力集中,在距离梁底1~2 m高的墙体上易出现纵向收缩裂缝。
8.2 裂缝的处理建议
由于裂缝是由变形引起的,并非为结构性裂缝,故无承载力危险。但是会对地下室防水、钢筋的保护造成危害。因此,必须对裂缝进行修补处理。目前常用的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四类。有的工程采用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效果良好。
1、表面涂抹法
常用材料有环氧树脂类、氰凝、聚氨酯类等。混凝土表面应坚实、清洁,有的表面根据材料要求还要求干燥。以涂抹环氧树脂类为例,其处理要点是先清洁需处理的表面,然后用丙酮或二甲苯或酒精擦洗,待干燥后用毛刷反复涂刷环氧浆液,每隔3~5min左右为止。国外曾报道用这种处理方法的环氧浆液渗入深度可达16,能有效防止渗漏。
2、表面涂刷加玻璃丝布法
目前常用的有聚氨酯涂膜或环氧树脂胶料加玻璃丝布。以前者为例,其施工要点如下。将聚氨酯按甲乙组分和二甲苯按1:1.5:2的重量配合比搅拌均匀后,涂布在基层表面上,要求涂层厚薄均匀,涂完
理表面应坚实、清洁、干燥均匀涂刷环氧打底料,凹陷不平处用腻子料修补填平,自然固化后粘贴玻璃丝布。
3、充填法
用钢钎小型切割机或高速旋转的切割圆盘将裂缝扩大,形成V形或梯形槽,清洗干净后分层压抹环氧砂浆或水泥砂浆、沥青油膏、高分子密封材料或各种成品堵漏剂等材料封闭裂缝。当修补的裂缝有结构强度要求时,宜用环氧砂浆填充。
4、灌浆法
灌浆材料常用的有环氧树脂类、甲基丙烯酸甲酯、丙凝、氰凝和水溶性聚氨酯等。其中环氧类材料来源广,施工较方便,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甲基丙烯酸甲酯粘度低,可灌性好,扩散能力强,不少工程用来修补缝宽≥0.05mm的裂缝,补强和防渗效果良好。环氧树脂浆液和甲基丙烯酸酯类浆液配方可参考《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灌浆方法常用以下两类:一类是用低压灌入器具向裂缝中注入环氧树脂浆液,使裂缝封闭,修补后无明显的痕迹;另一类是压力灌浆,压力常用0.2~0.4MPa在处理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时,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效果更好,这类工程实例较多。例如某高层建筑的两层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处理分两阶段进行:
10)、灌浆:①确定树脂的注入量,可根据裂缝的宽度、深度、长度计算,根据经验,实际需要树脂约为理论计算量的1.3倍以上。②灌浆顺序从裂缝下端依次向上灌注。③灌浆时,邻近的底座用堵头封死,以防漏浆。④灌浆压力稳定后应保持一定时间,以满足灌浆要求,保证灌浆质量。⑤松开灌浆器弹簧,确定注入状态,如树脂不足可补充再继续注入。
11)、注入完毕拆除灌浆器:待注入速度降低,确认不再进浆后,拆除灌浆器,用堵头将底座堵死。
12)、树脂固化后敲掉底座及堵头,修补好表面封缝胶。
综上所述,通过对上述工程产生裂缝原因的分析,采取适当的科学处理方法,可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高层建筑地下室墙体的裂缝,虽然对结构安全无影响,但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它可能对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及结构的耐久性造成影响。而且控制裂缝的出现要综合考虑结构设计、材料、施工、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只有从设计、施工、材料、管理上重视,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可以避免的,出现的裂缝也可以通过合理的处理措施以满足建筑物设计要求。
第五篇:静脉输液对心脏的影响(模版)
第十六周实习指导内容:
静脉输液对心脏的影响--2012执业护士考试辅导
护理工作中输液是主要工作,所以输液的速度快慢直接会影响到病人的健康,每种药物都有速度控制的。
1.原因 由于输液速度太快,在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致使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
2.症状 病人突感胸闷、呼吸急促、咳嗽、面色苍白、出冷汗,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咯粉红色泡沫状痰,严重者可自口鼻涌出大量泡沫状血性液体,双肺闻及湿啰音。
3.护理
(1)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对心、肺疾患、老年人、儿童病人应慎重。
(2)发现肺水肿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大夫联系。为病人安置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高浓度给氧,可使肺泡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50%~7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能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状态。
(4)遵医嘱给予镇静药、扩血管药、强心药、平喘药等。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流仍通畅。每5~10分钟换一肢体,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解除止血带。
在输液工作中要注意病人的输液速度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