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环节 改变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模式化
第二环节 改变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模式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模式化的主要表现。
2、学习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常用类型。
3、指导幼儿教师如何改变提问的模式化,使提问更具有效性和启发性。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模式化的主要表现
提问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开展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合理、恰当的提问能启动幼儿积极思维,拓展幼儿的思路,是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积极的表达与表现的原动力,也是师幼互动最直接、最主要的有效途径,通常被视为有效语言教育活动的核心。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令人遗憾的是在目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模式化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一问到底”,即用提问来组织整个教育过程;
如: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开始怎么样?然后是怎么做的?最后又怎么样?这个故事好听吗?还想再听一遍吗?(接下来一遍、两遍欣赏„„)
(2)不需要幼儿多动脑筋、可以异口同声回答的问题比较多:
如:这个故事好听吗?小猴子可爱不可爱啊?你们喜欢不喜欢啊?之类的问题,儿童只能做“Yes” or “No”的单项选择,而且通常是“Yes”。
(3)有的提问表达含糊、不明确,令幼儿无法正确回答;
如:中班谈话活动“伞”,老师问“伞可以做什么?”,这个问题令孩子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实际上老师是想问“雨伞的伞面可以变成什么?”。
(4)有的问题比较多地针对幼儿的记忆系统进行提问;
如他(它)说了什么话?谁遇到了困难?是谁帮助他的?等等比较细节的问题。
(5)有的问题缺乏逻辑性,较多地充满随心所欲的成分,不能适应幼儿的发展现状 ;
如在小班故事“打手机”,教师针对 “一个小熊维尼睡了一个冬天苏醒后,看见春天美丽的景象,连忙拿出手机打电话给其他小动物,告诉他们春天来了„„”这一内容进行提问“为什么小熊睡了一个冬天?”。小班孩子一般还不具有动物冬眠的知识,自然不能正确回答,只能乱说一气,老师没办法只好“自问自答”。
(6)有的问题缺乏开放性,答案比较封闭、有时甚至是唯一的,很少给儿童留下创造的余地;
如问托大班孩子“小鸭子爱吃什么?”(要求答案必须是爱吃小鱼和小虾。)“鱼为什么要睁着眼睛睡觉?”(答案只能是因为鱼没有眼睑)
(7)有的问题缺乏关键性、不能紧扣教学内容的中心;
如故事“打手机”,中心是围绕“春天”,目的是让儿童学习用准确、恰当的词汇和艺术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美丽景色。可是教师却上来就提问
“为什么小熊睡了一个冬天?”,显然与故事的主题关系不密切。
(8)有的问题缺乏启发性,使幼儿应答浮于表面、无法深入;
如中班看图讲述活动“取皮球”,老师问“刚才小朋友都提到了哪些取皮球的方法?”使孩子的回答多半停留在记忆层面上。假如问“刚才小朋友想的哪些办法中,你觉得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哪种办法能顺利地取到皮球?哪种较困难?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显然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常用类型:
关于问题的类型,按照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对问题进行分类的统一标准,学者们根据自己认识进行问题类型的划分,很难说哪一种分类是最全面、详尽和科学的。我认为:
(一)按问题的性质来划分提问的类型:
1、描述性提问
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中班早期阅读“动物奇特的睡觉方式”,教师提问“小动物们分别是怎样睡觉的?”
2、比较性提问
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三只小猪造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3、分类性提问
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小班生活经验讲述“水果宝宝”中,教师提问“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
4、假设性提问
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如大班故事“七色花”教师提问“假如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用来干什么?”,大班的诗歌教学活动“假如我有一双翅膀”,老师提问“假如你有一双翅膀,你会做些什么?”等。
5、选择性提问
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中班故事“戴项链的比赛”,教师提问“你认为小猫、小猴、小鸡、小山羊中究竟应该谁得冠军?”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辩别事物的能力。
6、议论性提问
即问题让幼儿在回答问题时,既需要阐述自己的一个观点,还要他们说出自己持有的这种观点的理由。如“你喜欢夏天还是喜欢冬天?夏天和冬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
7、反诘式提问
即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大班谈话活动“爱护树木”,当儿童回答说“他们(指砍树的人)喜欢小鸟,所以要把树砍走”,老师闻言后反问“喜欢小鸟会把树砍走吗?”效果非常好,这一问题随即引起儿童之间产生热烈的争论。又如中班学习活动“表情的变化”,儿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你什么时候碰到什么高兴的事”,有一幼儿回答“妈妈给我买不是大兴的衣服,我就开心”,老师马上反问“难道只有买名牌衣服才开心吗?”等,这种反诘式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二)按提问的时机来来划分提问的类型:
1、情景前置的提问方式
首先创设出一定的环境(讲故事,谈话话题、提供图书等),然后再向幼儿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方式对问题的质量要求较高,否则,如果所提的问题无法激起幼儿的兴趣或得到他们的认同,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你的情景失去兴趣,也就失去了思考的动力。唯一留给他们的感受就是,还有麻烦的问题等着我们,再好的故事也听不进去,再有趣的话题也打不起精神。如中班的谈话活动,中心话题是《有趣的星期天》,为了引出话题,教师设置了一个情景——故事讲述《汪汪的星期天》,让幼儿仔细听听小狗汪汪是怎样度过星期天的?由于以上的问题只是引子,不是教育活动的重点,教师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花较多的时间,仅仅走过场而已。教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个情景引出下面的问题,即“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都是怎样度过的?有什么有趣的事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吗?”,这种活动若是开展过
一、两次,儿童一般都会兴趣盎然,七嘴八舌,有许多想说和要说的,常常是争先恐后、滔滔不绝。若是多次开展此项活动,这个谈话话题就失去了新意,儿童难免会兴趣索然。因此当老师提问时,孩子就会非常不耐烦地回答“星期天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或没有交谈的欲望和冲动。
2、情景后置的提问方式
先把问题提出来,然后经历特定的情景后再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幼儿园这种提问的模式化倾向比较严重。教师在开展语言活动之前,通常会提出“请小朋友仔细听(或看或阅读等),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它们是怎么解决的?最后怎么样?”如中班故事《没有脚的朋友》,老师在讲故事之前要求小朋友思考以下一系列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用脚来走路?小朋友请认真仔细地听下面老师讲的故事,听听故事里所提到的小动物有没有脚?它们又是靠什么走路呢?”这样的提问虽然可以锻炼幼儿捕捉特定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幼儿有意倾听的能力,但是往往也会由于注意力过于集中而失去一些趣味性。
三、如何改变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模式化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在提问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一系列问题,如问题从何而来?该如何提问?在什么时候、什么环节、什么情景下提出怎样的问题?教师的提问是否存在策略、语言、时间上的问题?提问的预期结果是什么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教师的提问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个完整的提问必须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进行应答三部分组成。有学者(Thomas S.C.Farrell,2005)把这三部分组成的问答对话称为IRE模式,(IInitation)是教师提出问题,R(Response)是学生们回答教师的问题,E(Evaluation)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幼儿可能会回答什么或者是不能回答什么等问题,这样才能使问题有的放矢。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提问可以体现教育目的,突出教学重点,实现难点突破,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实现幼儿语言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更是要做到“巧问巧答”。所谓“巧问”,指的是通过一系列有层次、有步骤、有目的的提问激发想象、引导思考,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问,指导幼儿用清晰、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就是“巧答”。有了“巧问”才会有“巧答”,即先启后发。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技巧,课堂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学提问的设计要点:
(一)新
新,指的是立意新、角度新。
1、立意新:通俗地说就是旧瓶装新酒,老树开新花。在处理传统与变革这个问题上,尤其是面对一些优秀的文化作品时,审视、理解、重新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为我所用。如伊索寓言里《农夫与蛇》的故事,是一个经典童话故事,人人皆知,耳熟能详。过去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会提问“农夫应不应该救蛇?”这个问题对于孩子往往不成为问题,理由很简单,因为蛇苏醒过来后会反咬一口,夺去农夫的性命。幼儿通常会异口同声地回答“NO”,教师的应答则是斩钉截铁的“YES”。毫无疑问,在抓阶级斗争的年代这就达成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可是在现在这个提倡“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时代,大部分幼儿的回答却是应该救蛇,但中心却是讨论救蛇的方法要改变,教师适时地提出这个问题,幼儿的回答是五花八门,令人捧腹,仔细思考却不无道理。如有的小朋友说,看见冻僵的蛇,首先应该回家拿个箩筐或蛇皮袋等,再把蛇装进去带回家中,打开空调或取暖器,让蛇逐渐暖和起来,最后等它苏醒以后,打电话到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让叔叔阿姨们把蛇带回去。
2、角度新:长期以来,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存在着模式化的倾向,提问的角度基本上都是针对名称、角色、主要情节及重要对话,把内容肢解成若干个知识点。这种模式化的提问方式势必形成同样模式化的思维方式,从而降低幼儿对语言的敏感度,造成一种学习上的疲惫感。可进行逆向式、后诘式和发散式的提问。
如《灰姑娘》的故事,大班幼儿非常熟悉故事内容,老师提问幼儿“你们喜欢故事当中的谁?不喜欢故事当中的谁?为什么?”幼儿必须要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回忆和梳理,并按照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进行分类,同时还要说清楚理由。这样的问题就比“故事中都有谁?”的角度新。再比如教师问“假如你们是后妈,你们会让自己的亲生女儿去参加舞会还是让辛黛威娅去?一定要诚实地回答哦”,这种逆向式提问增进了幼儿的移情性理解,加深了对人物角色的认识。
(二)巧
“巧”指的是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具有举一反三的效果。可通过提问的主线、语言、次序及运用多种类型的提问来实现。
1、主线。要抓住幼儿最感兴趣的一点内容作为提问的出发点,作为提问的主线,由此延伸拓展,将整个内容串联起来,形成提问的主线。如大班故事教育活动《灰姑娘》,其中后妈不给辛黛威娅去舞会,可是她后来成功地前去参加舞会并得到王子的喜欢与青睐,收获了一份甜蜜的爱情,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主题,教师可以把它作为提问的主线,提出以下一系列问题:如① 辛黛威娅的哭声惊动了谁?仙女是怎样帮助辛黛威娅的?②只有仙女的帮助辛黛威娅可以准时地到达和离开舞会场地吗?又是哪些人帮助了她?③如果后妈不让辛黛威娅去参加舞会,她自己也就放弃了,她能得到王子的爱情过上幸福的生活吗?④作家叔叔在写这个故事时,犯了一个错误,请小朋友仔细地寻找错误在哪里?⑤想想看,作家叔叔是不小心犯的错误还是故事犯的这个错误?⑥假如你来编这个故事结局,你会怎么安排故事的结局?等等。
2、语言。语言要规范,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年龄越小越简单。此外,还要注意处理好语调、语气、快慢、停顿,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
3、次序。提问的先后次序要做到逐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一般先是描述性提问,而后是判断、推理、分析、想象性问题。故事《灰姑娘》的提问,就显现出一个层层深入、逐步拓展的基本次序。
4、种类。要做到“巧问”,最后还要注意灵活运用上述各种类型的提问,这是实现“巧问”的具体方法。如《灰姑娘》中六个问题既有描述性问题,又有逆向性问题、说明性问题,既有归纳、概括的问题,又有判断、推理、想象的问题。
教师的提问就像是一个指引灯,带领幼儿一步步往前走,问题提得恰到好处时,能使孩子开拓思维,顺藤摸瓜找到答案,如果问题提得笼统不具体,则会使孩子半天答不到点子上,执教老师也会急,不知如何切入主题,从而出现走弯路的情况.可见,提问的技巧在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幼儿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幼儿的学习发展。
四、实战演练:
以看图讲述《森林的早晨》(小班)为例设计提问。
第二篇:浅谈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提问
语言教育活动中如何提问
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语言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环节。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充分说明提问的重要性。那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如何提问,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许多教师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少提问或不提问就是灌输,因此,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上,有的教师甚至一节课中就设计20多个问题,整个活动重难点不突出,好多问题幼儿不需要思考,顺口就能回答出来,不能有效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我认为,教师的提问应结合教学活动的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的问题,把活动的“筋骨”抽出来,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故事《小花籽找快乐》中,要让幼儿知道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的道理,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太阳、蜜蜂、小鸟的快乐是什么?最后小花籽找到快乐了吗?小花籽的快乐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引发幼儿积极思考,根据故事内容并结合自己的认识、理解回答,这样,幼儿既掌握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又理解了故事所蕴涵的教育意义。
二、提问要体现公平性 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有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理应保证每一个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 1 活动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证,教师一般都喜欢请“能干”的幼儿回答问题,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用“能干”幼儿的水平代替全班幼儿的水平,一个活动中,有的幼儿有4—5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绝大多数的幼儿通常一个活动结束,连回答一个问题的机会都没有。由于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而成为“局外人”,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就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考虑不同发展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在选择幼儿回答问题时,也要因人而异,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可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就能够回答的出来的问题,可让能力相对弱的幼儿回答。如在看图讲述《明亮的玻璃窗》教学活动中,“这是什么地方?图片上有那些小动物?它们在做什么?”等问题可请那些平时不善言语,胆子较小,能力较弱的幼儿回答,让他们既有展示、锻炼自己的机会,又能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如“风吹进教室,雨打进教室,小动物会怎么说?怎么做?”可请能力中等的幼儿回答,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谁的办法最好?为什么?你会怎样帮助小动物?”等问题可让思维活跃,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这样不仅让能力强的幼儿展现自己,而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同时,为了让更多的幼儿有发表看法的机会,有的问题可用分组讨论、讲给同桌听等形式进行。
三、提问要具有层次性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 2 的教学,否则,只有充当发展的尾巴。”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设计的提问要有层次性,首先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然后再以层次性的提问逐步加深,扩展内容,丰富知识,建构概念,使整个过程结构严谨,体现发展性原则。作为教师设计语言教学中的每一个提问时,都应该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展开。如在小班故事《小鸡和小鸭》中,欣赏第一遍故事后,可提问故事的名字?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小鸡的本领是什么?小鸭的本领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进一步提问和欣赏的依据。第二遍故事后,可让幼儿回答事件的经过和角色之间的对话,也就是针对细节提问,如“小鸡和小鸭去哪里?小鸡看到小鸭捉不到虫子对小鸭怎么说?又是怎么帮助小鸭的? 到了小河边,小鸭对小鸡怎么说?小鸡听了小鸭的话没有?小鸭是怎么帮助小鸡的?”让幼儿在回答问题中,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练习角色之间的对话,学习相应的词语。在复习故事时,教师的提问能起到串起整个故事的作用,如在复习故事《小兔找太阳》时,教师就不能还问小兔先把什么当太阳?后又把什么当太阳?而应提出概括性的问题:如“小兔把哪些东西当成太阳?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引导幼儿回忆、概括出整个故事情节。
四、提问要体现年龄性 大、中、小班幼儿由于年龄不同,思维和语言发展也各有特点,所以教师的提问也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来设计,对小班只是针对幼儿记忆系统的提问,也就是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故事或诗歌叫什么名字?作品里都有谁?在做什么? 以及角色之间的简单对话和角色的简单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大中班可多一些理解、想象和情感提问。如听完故 3 事或诗歌后,可让幼儿谈谈听到什么?喜欢作品里的谁,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去做等能引发幼儿积极思维的开放式提问。
五、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智,使幼儿乐学爱学,并能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尽量避免提问中包含着答案或者只有一个答案,应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像的因素对幼儿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维想像。这种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幼儿摆脱作品原有的情节束缚,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像,多角度的回答问题。如在故事《两只小羊》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提问:两只小羊要怎样做才能安全过河?如果你是小羊,你会怎样做?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品德教育也自然融入其中。在提问中,还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一、提问的语言要准确、清晰、简练。教师的教学语言受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的制约,教师要以最简洁的语言传递最大量的知识信息,所以教师的提问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准确性,而且简练流畅,通俗易懂。让幼儿一听就清楚,以免造成幼儿理解失误和学习困难。
二、让幼儿有一定的时间思考。在提问过程中,有的孩子没有能立即回答。在孩子的沉默当中,教师不要误认为幼儿不知道,就急于把答案告诉幼儿,而要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让幼儿在自己的思考和与同伴的交流中真正得到锻炼。4
三、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造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回答问题后,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作为教师对于回答问题的孩子,要采取“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方针,回答对了,及时表扬,回答错了,不能讽刺和挖苦,要对出现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只有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幼儿才能积极思考、勇于回答问题。5
第三篇: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调查问卷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调查问卷,调查研究有助于发现进行语言教学活动时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提高幼儿园教师提问的质量。问 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不涉及对学校和个人的具体评价,结果仅限于研究,请您不要有任何顾虑,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完成调查问卷,谢谢合作!
1、您的学历()[单选题] [必答题] ○ A ○ D ○ B ○ C 高中研究大本 /中生及专 科 专 以上
2、您所在的园所是()[单选题] [必答题] ○ A公立 ○ B私立
3、你觉得在提问时取得的效果怎样?()[单选题] [必答题] ○ A 很○ B○ C 难取到一般一般满意的不是可以效 很满收到意 满意的效果 ○ D 经常收到想要达
到的效果,很满意。
4、您认为提问会帮助幼儿掌握所学内容、提高能力吗?()[单选题] [必答题] ○ C ○ A ○ B 帮○ D 非常有助没有
有帮帮不帮助
助 助
大
5、您觉得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单选题] [必答题] ○ D ○ E 诱检导查幼幼○ B ○ A 启○ C 儿儿管发辅回对理幼助答知 常儿教出识规 思学 期记维 望忆的和答理案 解
6、您认为哪些因素影响您设计问题?()[多选题] [必答题] □ C □ B 活□ D□ A 幼儿课程动活动发展内容 目形式
水平
标
7、教学活动中所提出的问题都是您预先设计好的吗?()[单选题] [必答题] ○ B ○ C ○ A 大○ D 有全部部全部 的都是 分不是
是 是
8、设计问题时,您是否仔细推敲过问题语言的表述?()[单选题] [必答题] ○ B ○ C ○ A ○ D一有经常不
般时会 会
会 会
9、你在提问幼儿之前,会不会考虑个别幼儿的表现,比如:讲话、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单选题] [必答题] ○ A ○ B○ C○ D经有很从来
常时少没有
会 会 会
10、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您是否总是会依据幼儿的应答情况调整预先设计的问题?()[单选题] [必答题] ○ B ○ C ○ A ○ D 一有经常不
般时会 会
会 会
11、在提问时,您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怎样?提出的问题是否经过深思熟虑?()[单选题] [必答题] ○ A非常○ B熟熟悉,悉,对所对所提提问题大
问题充概考虑思分考虑索
思索 ○ C一般熟悉,对所提问题没有考虑 ○ D不熟悉,随意提问,常
被孩子的反问弄得十分尴尬
12、你认为大多数情况下向幼儿提问的问题,幼儿容易听明白吗?()[单选题] [必答题] ○ A ○ B ○ C○ D幼儿提问有时总
听完时能提问体立刻把要太过来明求表简讲白,达清单,提觉得楚,有时问自己觉得太过表提问自己啰达表达提问嗦,太出色 表达自己简良好 把握单
不好
13、一般情况下你比较喜欢采用怎样的回答方式?()[单选题] [必答题] ○ C○ D○ A○ B幼儿个幼个集体别儿别讨论集集幼后,体体儿请个相回回别幼结答 答 儿回合 答
14、您一般会选择怎样的幼儿回答您提出的问题?()[单选题] [必答题] ○ B ○ C 对部对能分能力弱○ A 看力强的幼到谁点发展儿进谁
好的行提幼儿问 提问 ○ D 尊重个体 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15、您是否会在同一个活动中频繁地请同一个思考能力强、回答积极的幼儿回答问题?()[单选题] [必答题] ○ B ○ C ○ A ○ D 一有经常不
般时会 会
会 会
16、提出问题后,您一般会给幼儿多长时间思考?()[单选题] [必答题] ○ A○ C ○ D ○ B提问停看停后立顿5情顿5 即请秒况秒幼儿以而钟 回答 上 定
17、您认为那些从不回答问题的幼儿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单选题] [必答题] ○ C○ A ○ B ○ D ○ E 注性能兴态
意格 力 趣 度
力
18、在教学中,您遇到过幼儿所回答的内容并非你所问的情况吗?()[单选题] [必答题] ○ B○ C○ A一偶○ D经般尔没有常
会会遇到遇遇遇过 到
到 到
20、对于回答错误的幼儿,您一般采取哪种方式反馈评价?()[单选题] [必答题] ○ D 直接○ B○ C 不加说提示点出后,○ A 评,答训引导
让别案斥 幼儿的幼以继续儿作纠作答 答 正错误
第四篇: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明确老师在语言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2、通过学习掌握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3、了解并掌握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积极应答技巧
教学重点: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学难点:有效提问和积极应答 教学准备:PPT、相关资料若干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教学视频:文学作品活动《喇叭花电话》 学生讨论: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和幼儿是什么关系?
教师提了哪些问题?哪些是好的,哪些提的不好?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明确老师在语言活动中与幼儿的关系
1、指导性的关系
学生自学书本P137内容,讨论在本活动中教师指导作用的具体表现。
2、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作用(1)讲述和朗读:
教师注意根据作品类型选用适当的方式讲述或朗读作品。每一个具体的作品往往具有内存的情感基调,教师要尊重作品和作者。在讲述和朗读蛙泳内在激发力,促发幼儿兴趣,引导发幼儿注意。
(2)提问
提问可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程度,发展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可以说问题问得好不好与幼儿在语言学习中的获得直接相关。
(3)建议
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建议能占据幼儿的思路,开拓幼儿的想象,帮助选择适当插为,以及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包括直接建议和间接建议。
(4)示范
示范是幼儿正确理解表现的模特,影响着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行为。教师要适时、适量采用示范指导的方法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如何有效提问 提问包括描述性提问、比较性提问、分类性提问、假设性提问、选择性提问和反诘。
设问要遵循以下原则:目标是方向、内容是核心、年龄是关键、重点要突出、层次要清晰。
学生作业:设计绘本《亲爱的小鱼》的提问问题 师生互动:共同评价、修改问题
提问要点:
面向全体、表述简洁明了、提问要适时、问题要矢量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积极应答
1、倾听与交谈
教师要耐心倾听幼儿讲话,等他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倾听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知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想表达的真正目的与愿望经及幼儿对问题认识的难点、误区。
当幼儿在游戏、生活和活动时,教师可视情况主动与幼儿交谈,多给幼儿提供交谈的机会。
2、应答与梳理
应答是教师对幼儿回答与处理,是提问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教师处理幼儿回答问题的教育智慧。教师合理、恰当的应答能发展师幼积极的互动关系,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有效达成教育目标。
教师通过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梳理引导和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语言、促进思维。要梳理零乱的讲述,提炼核心内容和提升核心关键词。
3、追问和反问
老师通过追问帮助幼儿说清楚自己的想法,促进幼儿对当前问题作进一步思考。
通过反问帮助幼儿再次思考自己的回答或让同伴一起思考幼儿的回答,给予幼儿自我检查、调整的机会。
三、教师小结
在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理念,应该是指导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自身素质的体现及提问的有效性。
第五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方式研究
南宁市教育系统幼儿园 严菊兰
[摘 要]:提问是幼儿园教师与幼儿进行对话的有效方式和主要方式,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幼儿思维、激发幼儿兴趣,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活动的效果。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方式运用不是很恰当,存在很多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提问方式的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教师提问方式
引言
教师提问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疑
【1】问情境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在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提问仍然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且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幼儿创造性思维也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正确的提问方式和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学习显得颇为重要。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观察记录和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的方法,在客观分析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当前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到解决教师提问过程所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幼互动活动,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疑问情境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
【2】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本文选取了来自广西某三所幼儿园的10个集体教学活动(包括5个教学活动录像)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的内容是组织活动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行为,重点观察记录的是每次活动中教师向幼儿提出的问题和幼儿的反应,发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提问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提问内容过于简单,数量多且形式单一
研究者发现,教师提问的类型多为低层次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创造性的问题太少。封闭式问题要求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 只有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 而开放式问题没有明确的、固定的标准答案, 能够给提问对象以更多的思【3】维空间。如果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封闭式问题较多,而较少提出开放式问题,就降低了教师提问的难度,小朋友们不假思索地就可以把答案说出来。以笔者观察的大班语言活动为例:
师:小朋友们,刚刚老师给你们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看看这张图片,这是什么颜色?幼:红色。师:那这个是什么东西呢?幼:一只猴子。师:猴子会跳吗?幼:会。师:猴子在干什么呢?幼:吃香蕉。
如此简单,看图说话的提问方式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讲显得非常冗长并且太过简单。这不仅限制了幼儿思维的空间,也剥夺了他们体会故事趣味性的机会。
(二)教师占主体位置,师幼地位不平等
教师由于年龄上比幼儿成熟,知识比幼儿专、深,使教师在教育情境中,特
【4】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语交往中处于优势。如此,幼儿的话语,就成为了教师话语的依附,没有幼儿主动思维的参与,也没有幼儿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意见的参与。以研究者观察的中班语言活动《早餐吃什么》为例:
师:小朋友早上吃的什么?幼:包子、面条、米粉。师:早餐好吃吗?幼:好吃。师:你们早餐是在哪里吃的?幼:幼儿园、家里。师:有谁是在家里吃的?幼:我。师:那你在家里吃的什么?幼:鸡蛋。师:噢,鸡蛋,还有什么呢?幼:米粉。
研究者发现,在这段对话中,教师一直都在不停地发问,幼儿的回答仅仅只是几个字而已。幼儿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与发展。这也显示出师幼在课堂提问中地位的不平等。
(三)幼儿应答机会分布不均
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 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 教师的提问喜欢让积极的幼儿回答。一次活动中, 有些幼儿获得了大约5次回答问题的机会, 而有的幼儿一次机会都没有获得。当然,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可以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但如果经常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忽略能力一般、主动性不强的幼儿,就会使这类的幼儿慢慢趋于边缘化。这种教学活动中幼儿应答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会慢慢地使部分幼儿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脱离正常的教学活动轨道。同时,教师的提问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四)幼儿对问题的反应时间太短,无法充分的思考
有的教师提问之后, 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很短(一般是2秒种左右)。另外,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就会有幼儿举手。大部分教师立即就会请举手的幼儿回答问题。有的幼儿甚至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根本没有思考就举手了。这就很容易造成幼儿“答非所问”“不知所云”。这样的提问不仅没有让幼儿充分发挥思考的功能,反而会容易挫伤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提高幼儿园教师提问质量的策略
(一)转变提问观念,提高对话的艺术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5】指导下进行的。提问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教学行为,同样也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究其实质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相互对接与交融,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摄养。这种生命间的对接、摄养、交融,也是人的生命之本性。„„教育绝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移植,知识与技能只有当它们凝聚为生命的智慧时,才有可能进入生命交流与融合的渠道。教育的真谛与要义就在于使人获得属于人的生命,去取得人的身份和资格,它要使人成为人。” 【6】
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持正确的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充分理解幼儿学习活动中的认知规律,以及幼儿学习的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关注幼儿的有效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为幼儿创设一定的环境,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的激发幼儿的联想,从而唤醒幼儿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让幼儿自己大胆的表达出来,让幼儿成为整个活动的主体。
(二)精心设计提问, 努力提高提问的质量 1.问题要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提问的本质在于使幼儿在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上得到提高,那么幼儿园教师能够提出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是提问的关键所在。教师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不能使幼儿积极思维;问题太深奥,又会使幼儿感到不知从何做起,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要根据教学活动中幼儿学习的情况,在所学内容基本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较高思维水平的问题为幼儿提供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分析综合能
【7】力,尽力避免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2、注意提问对象的层次
教师的提问是要面向全体不同层次的幼儿。基于幼儿的智力、知识水平发展不同,接受能力、反应速度有快有慢的因素,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按照幼儿学习的不同程度分层设计问题。例如,请思维能力较强的、自信的和发展较快的幼儿回答稍难的问题,让缺乏自信的、需要鼓励的幼儿回答难度较浅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照顾到每位幼儿,尽可能使每一名幼儿都得到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
3、教师应认识到开放式提问的独特教育价值,适当增加开放式提问。教师应树立“为促进幼儿思考而提问”的观念。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从怎样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这两个角度出发,精心选择恰当的提问【8】方式。教师在日常学中应努力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努力汲取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学习现代生成课程、支架教学等教学理论,以便在教学中能够灵活地运用,使教学更具弹性。并且,教师在设计问题和选取提问方式的时候,应尽量考虑到幼儿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当幼儿的反应在教师意料之外的时候也不必惊慌,而应该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提问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提问真正为幼儿的整体和长远发展服务。
(三)注重“平等对话”师幼关系的建立,凸显幼儿主体地位
教师与幼儿交流、沟通,幼儿作为幼小个体,明显处于交流、沟通的弱势地位,在这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求知的动力,幼儿才能充分体现出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兴趣。正如陶行知所言,解放孩子的头、脑、手、眼睛等等。教师要“蹲下来与孩子说话”,摒弃高高在上的教师的“霸权地位”。有些时候,即便没有达到教师所预设的那个“标准答案”,也没有关系。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时,要注意师幼之间“平等对话”关系的建立,层层递进地促进幼儿思考、发展。同时,教师应善于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使幼儿乐于学习,主动地回答教师的提问。
【9】参考文献
[1] 鞠献利.教师素质论.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75。
[2] 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建敏著.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67。[3] 杨慧敏.美国基础教育.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23。[4] 任娟.幼儿教师教学提问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8,5:20。
[5] 周先进,靳玉乐.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7(11)。[6] 鲁洁.南京师范大学:一本用生命打开的教育学[J].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10一11。
[7] 康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5:74。[8] 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学前教育研究.2010,(02):68-69。
[9] 康涛霞.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策略优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