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个人所得税管理的思考
强化个人所得税管理的思考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法自公布实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个人所得税除了发挥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之外,在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缩小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作用更加重要。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各级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强化对高收入行业和个人的税收征管,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已成为我国的第四大税种。
一、个人所得税征管取得积极成效
(一)实行科学、真实的定额征收方法。近年来,x局对规模较大的个体户采取了一种多部门参加、互相监督制约的定额方法。主要做法是xxxxxxxx这种看似陈旧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符合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税收管理要做到科学化、精细化,得到了社会各界和纳税人的普遍认同。
(二)集贸市场税收实行委托代征。目前,xx集贸市场比较集中,通过对集贸市场的税收秩序进行彻底的整顿,对集贸市场的个体经营户在定额税款时,均按照租房面积、营业额以及营业房所处的地段,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重新核定了定额,并委托市场管理部门进行代征,此举赢得了市场经营户的好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避免了人情税对工作的影响,杜绝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三)下大力气强化代扣代缴和源泉控管工作。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的x%以上来自代扣代缴。因此,做好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关键是掌握税源情况、依法代扣代缴。近年来,xx加强各行业和单位进行单位扣缴税款及全员全额明细申报。xx在普遍加强代扣代缴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高收入行业和单位的代扣代缴工作,建立扣缴义务人档案,对扣缴义务人的实行业务辅导和检查监督,强化征管工作。使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工作不断深化。
(四)加强税法宣传,鼓励高收入者自觉自行申报纳税。近年来,xx积极利用“税收宣传月”活动对广大纳税人进行税法知识的宣传,鼓励纳税人尤其是年收入12万元以上、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及其他不便于扣缴税款的个人自行申报纳税,结合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工作,建立个人收入档案,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及时发现税源变化情况,减少偷、漏税行为的发生。
二、个人所得税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目前税款流失现象依然存在,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原因是:
1、税收征管难度大,征收成本高。个体税收因个体工商户的规模庞大、税源零星分散、交易频繁、流动性强、开业停业变化快、不建立账务或账务不健全、不懂法律,或善于利用法律等特点,税收征管难度极大,相对于企业税收而言,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多,税收收入耗费的税收征收成本高,征管效益差。
2、纳税意识依然不强。虽然每年积极进行税收宣传,形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注重实效,但是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依然不高,一是存在侥幸心理,或利用税法漏洞打擦边球,逃避纳税义务。二是对税收政策不能真正理解,有抵触心理。
3、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缺陷。现行个人所得税制自身的不完善,限制了个人所得税调节高收入作用的有效发挥。如:采用分类税制,不能根据纳税人的实际负税能力来确定税负水平,难以实现公平;各个应税项目税负不同,给纳税人分解收入、少缴个人所得税提供了可能;法定的自行申报纳税面过窄,纳税人法律责任不明确等。
4、征管力量薄弱,管理服务工作不到位。个体纳税人流动性强,税源变动快,税收管理员必须经常开展税源摸底,建立税源台帐,更新税源档案,工作量大、困难多,而现在基层税务征收机关人手普遍较为紧张,每个税收管理员不仅要管理企业和单位,而且要做好纳税服务工作,难以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及时进行个人所得税税源调查和管理。
5、部门配合渠道不畅通。由于部门之间的配合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工作中与工商、国税、银行、公安等部门的配合效率较低,数据比对、信息传递、协作配合等工作进展不顺利。
三、进一步强化个人所得税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1、强化税法宣传的实效性。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税法宣传,使税收政策能深入到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可以结合宣传一些典型案例以提高纳税人的守法自觉性,也可以采用网络设计一些小动漫,以简洁生动且纳税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更好的普及纳税知识,从而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2、进一步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为了克服现行税制的缺陷,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应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从长远看,要建立起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模式,科学、合理地简化和调整综合所得适用的超额累进税率表,调整级距,合理确定税率,拓宽税基,严格征管。进一步扩大纳税人自行申报范围和推行扣缴义务人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加大对高收入者的征管力度,堵塞税收漏洞。
3、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个体税收征管人员业务技能。采取集中学习,辅导讲座,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工作应该制度化、常态化,始终保持税务人员素质与税收工作相适应。
4、加强信息共享,提高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做好税源管理工作,特别是源泉控管,必须依靠强大的信息渠道,这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地税应主动与工商、国税、公安、银行等部门加强合作,及时沟通,实现信息共享,以更加快捷、高效的实现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
5、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税源监控。根据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和征管工作需要,重点围绕加强税源监控、实行扣缴义务人全员全额明细申报、开具完税证明、核查高收入者收入、优化纳税服务等方面进行开发建设,应用个人所得税征管软件,提高税源管理水平,有效提高个人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
6、加大稽查力度,开展专项检查,打击偷逃税行为。为了堵塞个人所得税征管漏洞,税务系统应根据相关规定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专项检查,并始终将高收入行业和个人作为专项检查的重点。同时,强化税收稽查,加强重点稽查的力度,对申报不力的扣缴单位加强管理,实施重点稽查。特别是对那些不申报、未按期申报、虚假申报、未扣缴、未及时扣缴入库的扣缴单位,查出一处,处罚一处,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严厉教育,及时予以公布,以此整顿代扣代缴秩序,确保应收尽收。
第二篇: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进一步强化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
【发布单位】税务总局 【发布文号】国税发[1997]62号 【发布日期】1997-04-17 【生效日期】1997-04-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进一步强化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
(1997年4月17日国税发〔1997〕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
1994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个人所得税征管不断加强,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征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离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人们的纳税观念还很淡薄,偷逃税现象仍很普遍,税收流失严重,个人所得税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各级税务机关要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努力提高全民依法纳税意识,改善税收征管环境,落实征管制度,规范征管程序,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偷逃个人所得税的犯罪活动,切实把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部门间的协作配合。个人所得税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发展潜力巨大,但税源不易监控,征管难度很大,各级税务机关务必加强对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的领导,在工作部署上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人、财、物方面增加必要的投入,继续争取地方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协调好同公、检、法及银行、工商、宣传等部门的关系,保障严格执法,共同创造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注重税法宣传效果。税法宣传是提高公民纳税意识、加强税收征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税法宣传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税法走进千家万户,逐步提高全民纳税意识。在宣传内容上,既要有一般性宣传,又要有针对特定对象、突出特定内容的宣传;既要抓主动、诚实申报纳税的正面宣传,又要抓偷逃税案件的反面典型宣传;经法院判决处理的大案,要做好系列宣传报导。在今后几年内,应注意在税法宣传的针对性和效果上多下功夫,做出更加突出的成绩。
三、大力强化代扣代缴工作。代扣代缴是个人所得税征管的主要方式,也是控制税源和保证税款及时均衡入库的主要途径,做好代扣代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落实总局制定下发的《 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暂行办法》和有关规定,做到:
(一)摸清扣缴义务人底数,掌握其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扣缴义务人档案;
(二)以文书形式明确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三)落实扣缴义务人申报制度,规范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和申报的程序;
(四)对扣缴义务人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并监督扣缴义务人正确使用扣缴报告表和代扣代缴税款凭证。
四、要突出重点,强化对高收入者的征管。税务机关要始终把高收入者作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重点。高收入者一般人员流动性大、收入来源地域分布广、收入渠道多,较难控管。为强化对高收入者的征管,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税务机关要切实做到:
(一)基层征管单位要建立必要的信息渠道,掌握辖区内高收入者(如演艺界明星,三资企业的董事、经理,建筑安装业承包人,具有特殊技能的自由职业者,经营规模较大的个体业主等)的基本情况。
(二)对高收入者,要按照总局制定的《 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纳税暂行办法》,逐步实行自行申报纳税,并对同一纳税人的自行申报情况和扣缴义务人申报扣缴情况进行交叉稽核。
(三)定期对高收入者及基层征收人员分别进行申报纳税和受理申报纳税的辅导,规范申报纳税程序。
(四)加强对高收入者自行申报纳税情况的检查,对于虚假申报和拒不申报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五)对高收入者进行编号建档。其编号应使用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件号码,该号码同时使用于扣缴报告表和支付收入明细表。纳税人档案内容包括:1.纳税人基本情况:纳税人姓名、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件号码、户籍、住址、工作单位、职务、主要收入来源、家庭成员组成:2.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申报表、完税凭证;3.扣缴义务人扣缴报告表、代扣代收税款凭证;4.自行申报情况和扣缴申报情况的交叉稽核结果,两种申报情况不符时的处理决定;5.对纳税人进行税务稽查的稽查处理报告。
五、巩固扣缴义务人申报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制度试点。1996年以来,各地按照总局要求实行了扣缴义务人申报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制度试点。经过一年的运行,取得了一些经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各地要认真总结,巩固、完善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好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加强交叉稽核工作,使该项制度充分发挥监控个人收入、强化征收管理的作用。
六、加强对劳务报酬所得的控管。为了防止纳税人将劳务报酬所得化整为零,将一笔所得分多次收取,逃避纳税,加强对劳务报酬所得的征管,各地可试行预扣税款,纳税人申报后进行清算的征收方式,或实行纳税保证金制度。
七、坚持做好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工作。税务机关要把个人所得税的检查作为税务检查工作的重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4〕81号)的精神,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县以上(含县)各级税务机关要成立专项检查领导小组,一把手或主管领导亲自负责,按组织宣传、自查申报、重点检查和总结整改4个阶段部署专项检查工作,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检查的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各地在专项检查工作结束后,要写出书面报告,并填写“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报告汇总表”(表样见国税发〔1995〕176号通知附表),于次年3月底前一并报送总局。
八、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大案要案,震慑偷逃税犯罪分子。各地应充分利用专项检查和群众举报等提供的线索,集中力量,排除阻力,依法查处重大偷税案件。对于偷税违法犯罪,要根据 刑法、税收征管法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偷税案件查处中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1996〕602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不申报缴纳税款定性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7〕91号)的规定,依法定性和处罚,决不能姑息迁就。上级税务机关要全力支持和积极协调下级税务机关查处大案要案工作。
九、建立健全个人所得税征管机构,充实征管和检查力量。为了适应个人所得税征管和检查任务日益繁重的需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总局建议各地凡没有成立个人所得税管理机构的,都应设立专门机构,并充实个人所得税征管和检查人员。
十、个人所得税征管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个人所得税征管的计算机管理,是建立严密、有效的税收监控网络的重要内容,各级税务机关都要给予高度重视,并结合本地实际逐步将计算机用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个人所得税计算机管理的主要要求是:广泛采集个人收入信息,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码为基础建立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档案系统;能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申报进行逻辑复核;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申报能进行交叉核对;筛选税收稽查对象;通过网络对不同区域的纳税人信息进行交换和汇总。
希望各地接此通知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研究制定有关具体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工作。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关于强化检察管理的思考
关于强化检察管理的几点思考
周 文
当前,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检察管理在检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成为一项事关检察工作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强化检察管理,是检察机关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深化对检察管理的认识基础上,积极探索强化检察管理的路径,研究应当重视的问题、把握的重点、职能作用的发挥,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检察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一、强化检察管理要突出“三个注重”
(一)注重把握检察工作正确方向。检察管理,不仅要遵从管理科学的一般要求,更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检察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检察工作的正确方向,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运行。一是确保检察工作的政治方向。检察管理要强化政治意识,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工作全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保检察工作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作者单位: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检察院
正确方向,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二是确保检察工作服务大局。检察管理要强化大局意识,时刻牢记检察机关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自觉地把检察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大局中考虑,把检察工作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检察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转化为检察工作目标,不断强化管理措施,切实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落到实处,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落到实处,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任务落到实处。三是积极倡导和推进和谐检察。检察管理要强化为民意识,牢固树立和谐检察理念,积极创新和落实各项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的工作机制和举措,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贯穿于检察工作全过程,努力实现“案结事了”、“定分止争”、群众满意的目标。
(二)注重遵循检察工作规律。善于把握规律和遵循规律,是检察管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只有按照检察工作规律的要求履行法律监督职能、配置检察职权、健全工作机制,才能实现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检察管理是遵循检察工作运行规律,依托现代管理模式和手段,对检察机关人、财、物、信息等要素进行科学组合,以实现法律监督职能规范、公正、高效运行的活动。近几年来,湖北省检察机关对检察工作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研究和探索了检察工作一体化规律、“两个适当分离”规律、检察机关群众工作规律、执法公信力规律等。必须坚持按照这些规律和原则加强和改进检察管理,着力解决体制性、机2 制性、保障性障碍,通过强化检察管理,牢牢把握科学的执法导向,使检察工作成效不仅体现在打击犯罪、纠正违法上,而且体现在预防犯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服务发展上,并形成解决执法办案和队伍建设中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和保障现代化体系,不断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和水平。
(三)注重体现以人为本。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克服制度的僵性和冷性,体现人文关怀,以制度的弹性和柔性实现人的科学发展和组织的自我持续发展。推动制度管理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管理发展,必须坚持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人、以高尚的文化精神鼓舞人,以浓厚的文化氛围塑造人。坚持把“体现人的尊严,保护人的权利;塑造人的品格,启迪人的智慧;彰显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情感;包容人的个性,提升人的素质”的理念融入检察工作之中。通过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筑牢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通过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营造以人为本的环境氛围;通过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塑造以人为本的职业形象。通过文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检察干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强化管理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检察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有力的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二、强化检察管理要围绕“四个重点”
参见金鑫:《和谐司法视野中的检察改革》,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第294页。
(一)围绕检察政务强管理。积极推进检察政务管理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创新,逐步形成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开透明、管理科学的检察政务工作格局。一要加强检察机关上下级领导和指导。除了在检察工作上要采取措施强化领导关系,实现令行禁止,高效运转外,要加强对下级检察院检察长的协管力度,逐步实行检察业务经费由省或全国统筹的方式。对于一般检察官,采取统一招录、统一培训,统一分配,统一调动和轮换。通过强化检察机关上下级领导关系,加强组织领导与指挥协调,有效整合检察资源,形成法律监督整体合力。二要科学设置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检察机关内设机构,必须与检察机关所承担的法律监督职能相适应,通过对内设机构进行适当调整,改变当前内设机构存在的职能分工过细,机构设置交叉、重叠,割裂法律监督职能的内在联系,造成重复劳动、效率不高等问题,不断提升检察工作效能。三要建立健全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注重科学决策。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完善讨论重大问题、作出重大决策的制度,充分发扬民主,防止个人专断。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四要加强执行力建设。积极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建立健全跟踪问效问责机制,把执行力建设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建立主体明确、责权 22 参建陈国庆:《检察制度原理》,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对称、层级清晰、奖罚分明的考评机制。积极开展“以纠正违法办案,保证案件质量为中心”的案件督察,“以执法作风、工作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检风检纪督察,“以上级和本单位重大工作部署和决议、决定执行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决策督察,并将督察工作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不断强化检察人员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和效率意识,保障检令畅通、检纪严明、执法高效。
(二)围绕执法办案强管理。执法办案是检察工作的核心。加强案件管理,是开展检察业务活动的客观需要。这里的案件管理,是指检察机关制定办案规程,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等管理职能,创制有利于严格公正文明办案、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的执法环境,确保案件质量的一项综合性活动。高检院在1999年公布施行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规定了检察机关参与刑事诉讼的程序和制度;2003年制定的《关于加强案件管理的规定》涉及十个方面的内容;2006年和2007年相继出台了批捕、起诉、不起诉等一系列办案质量标准等;2010年公布施行的《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2010年版)》,是涵盖检察机关各个业务部门、工作环节的统一、完备权威的业务工作规范体系。这些加强执法办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对于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保证办案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根据执法办案工作的需要,不断健全
参见孙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第295页。
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机制,提高执法办案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一是健全完善办案流程机制。进一步细化操作流程,对案件的受理、立案、侦查、审查、结案、决定移送等环节,建立前后相连、环环相扣的办案流程,严格各环节办案责任和审批手续。二是 健全完善质量考评机制。建立科学衡量办案质量优劣的质量考评标准,关键是要根据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来综合评定,并细化为可供操作的具体指标,使其具体化和制度化。三是健全完善执法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完善执法责任、错案范围、追究程序,建立职责分明、统一规范的执法责任制度。四是健全完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和检务督察部门的职能作用,重点加强对初查、逮捕、撤案、不起诉等环节的监督,认真落实重要执法活动集体研究制度,完善“一案三卡”、执法档案等内部监督机制建设。
(三)围绕检察队伍强管理。检察队伍管理,是指检察机关依据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以及现代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理论,对所属的检察人员进行领导组织、协调、监督和教育等活动的总称。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就必须加强检察队伍管理。一是健全完善思想教育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记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按照“忠诚、44 参见罗昌平:《检察工作规律与机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第273页。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要求,强化职业教育,坚定职业信念,改进职业作风,严肃职业纪律。二是健全完善检察官管理制度。目前,检察官的管理模式行政色彩浓厚,检察人员都走检察官这根独木桥,检察官又都走行政职务这根独木桥。这种管理制度,不利于检察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严重制约着检察工作的发展。检察人员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对检察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科学确定检察官等级序列,完善检察官录用、遴选和培训制度。三是健全完善文化育检机制。充分发挥检察文化的凝聚、引导、激励、约束等管理功能,深入推进文化育检,激发检察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创新激情,增强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四是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涵盖检察人员德、能、勤、绩、廉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的全面实施,对内设机构、检察人员业绩进行科学综合考评,努力实现检察机关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检察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四)围绕检务保障强管理。坚持以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为重点,大力加强资产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技强检战略。在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方面,要针对检务保障“三个突出矛盾”着力思考和谋划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疏通渠道、创新机制,从工作指导、人财物配备、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基层检察机关和检察队伍建设,解决好编制紧缺、经费不足、技术
参见童建明 万春:《中国检察体制改革论纲》,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
装备水平不高、司法考试门槛高、人才流失等问题,提高检务保障水平。一是健全完善协调机制。积极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人大等部门的经常性联系和沟通,坚持重大事项尤其是重要项目投资的专题汇报制度,结合政法经费保障改革,抓住机遇,确保经费保障到位和正常增长。二是健全完善内控机制。加强检务保障工作透明度,积极推进机关内部事务阳光管理。切实加强财务资产监督管理,严格费用支出审批,强化物品采购内控措施,促进内部事务管理的公开化和规范化。三是健全完善增效节耗机制。围绕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注重整合资源,细化管理,堵塞漏洞,提升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后勤管理水平,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三、强化检察管理要发挥“五个作用”
(一)充分发挥检察管理的决策辅助作用。检察决策是检察管理的核心,在检察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检察工作的分析研判,努力提高检察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一是实事求是。必须从检察工作的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社会治安状况以及各种犯罪活动的变化,正确作出决策。二是统筹兼顾。检察管理工作中,要树立整体观念,着眼全局利益,统筹兼顾,全面安排,防止顾此失彼。三是合乎法律。检察机关的职责和任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所有检察决策都要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66 参见徐汉明:《转型社会的法律监督理念、制度与方法》(上),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第191页。不能超出法律越权行事。四是及时有效。检察决策是否及时有效,对检察工作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管理者必须善于掌握时机,及时、有效地作出决策,解决检察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五是科学预测。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预测是正确决策的基础,可为决策提供多种方案,为制定应变措施提供根据。因此,必须正确把握检察工作发展规律,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作出科学预测,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二)充分发挥检察管理的目标引领作用。检察管理中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克服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不良现象。坚持以科学的考评强化正确的工作导向,改变传统的绩效考核模式,通过计划制定、日常指导与反馈、目标考核及个人回报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管理手段来使检察机关及检察人员个人绩效得到提高,以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把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做细做实,消除目前考核工作中以个人业绩和个人回报来强化对检察人员的控制或引导,杜绝“事后评价”现象的发生。科学设置考评指标及其权重,将工作任务和考评指标细化落实到人,并注重加大考评力度,将检察绩效考评结果作为检察官晋级晋职、评先奖优的主要依据,注重引导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灵感、推广创新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调动广大检察官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7参见吴建雄:《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机理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第384页。
(三)发挥检察管理的组织推动作用。所谓检察组织职能,是指检察管理人员为了有效地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将组织系统内部拥有的各种人力和资源按照最有利于实现目标的方式组织起来,从而使组织内部各个要素联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各种资源得到最合理的使用,从而实现组织管理的最佳效果的一种管理职能。实践证明,组织职能执行得好,其管理效率就高,整体组织的计划目标的完成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发挥检察管理的组织推动作用,就是运用组织手段对组织内部诸要素进行确立、调整和协调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科学设置检察管理机构;划分职能部门和管理环节,明确职责权限;确定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规范和操作程序;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纪律,配备各类管理人员等,通过组织推动作用的发挥,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四)发挥检察管理的监督制约作用。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其权力也应受到监督和制约。在接受外部监督的同时,应加大对自身执法办案的监督力度,健全和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认真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民主集中制及领导班子议事规则的落实情况,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等制度;加强对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严格执行法律和有关的办案制度、规定,严明执法纪 8参见冯中华:《检察管理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第37页。律,通过流程管理、过程控制等手段,有效预防和减少执法办案中的违纪违法问题;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管理,严格落实对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加强对重大经费开支、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认真落实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扣押、冻结款物管理规定。
(五)发挥检察管理的统筹协调作用。坚持以检察管理为抓手,立足检察工作全局,统筹处理好检察工作中一系列重大关系,如正确处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实现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与保障建设等关系;正确处理近期工作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工作中的监督与配合、打击与保护、惩治与预防、实体与程序、办案数量与质量、刑事与民事、严格执行法律与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等关系,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等重大关系。注重统筹运用信息反馈、统计分析、理论调研、目标考核等检察管理手段,强化工作部署,促进工作落实,杜绝各行其是、推诿扯皮的现象,使各部门工作紧密配合、协调有序,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第四篇:强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思考
强化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思考
农村党员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紧紧依靠的基本队伍和政治力量。客观地说,广大农村党员对党有着深厚朴素的感情,他们的政治觉悟、责任意识和社会影响力均明显高出普通群众,在各个历史阶段为促进农村发展、维护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确实存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时代先进性未得到充分体现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途径和形式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坚强的政治力量。
第一,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充分发挥党员在农村工作中的先锋队作用。要围绕五种素质的提高,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全面教育。一是围绕政治素质的提高,开展经常性的党性教育。受培训形式单一的影响,一些农村党员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已经开始淡化,甚至一些农村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已经开始淡忘。近年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概念。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党员的经常性党性教育,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尽快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二是围绕技能素质的提高,对农村党员开展市场经济知识教育,使其熟练掌握驾驭市场经济的技与能,准确把握市场经济规律,成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道路上的致富能手。三是围绕法律素质的提高,开展法制教育,使农村党员牢固树立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的思想观念,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四是围绕文化素质的提高,开展先进文化方面的教育,使农村党员坚持意识形态领
域的一元化,自觉抵制落后、反动、腐朽观念的侵蚀。五是围绕创新素质的提高,开展思想教育,不断强化农村党员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善于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都能体现先进性,发挥先锋队作用。
第二,推行党员责任区管理机制。明确党员的责任,使党员知道该做哪些工作、怎样做好这些工作是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推行党员责任区管理,就是将党员的职责划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管理一个区域,具体明确做好区域内的农业结构调整、社会稳定、计划生育、重点工作配合、解决邻里纠纷、精神文明建设等多项具体工作,并根据每项工作的重要程度和工作难度划定分值,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与党员定格相结合,在此基础上,疏通党员“下”的渠道,把少数不履行职责、考核分值低、评定不合格的党员清出党外,以此纯洁党员队伍,激励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解决部分党员无事做、无职无权的问题。
第三,完善纳新机制。要切实把解决农村青年党员比例低、文化程度高的党员比例低和“双强”能力弱的“两低一弱”问题作为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党员素质的一个基础工作思路加以落实,积极吸纳一大批有致富能力、有带富能力的青年农民加入党组织,使农村党员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够体现时代要求和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格。第四,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要充分认识维护农村党员行使《党章》赋予的权利的重要性、紧迫性,努力规范村级党组织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议事制度等,真正保持农村党员参与村
级管理的积极性。对重大问题,村党支部要么召开会议讨论决定,要么逐一征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要真正制订操作性极强的制度,规范农村党员的言行,使他们做到思无崖、行有制,形成广泛一致的认同。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的思考
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是坚持依法治税原则的必然要求,是整个征管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有效途径。没有有效的税源管理,税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经济税收的良性循环也得不到保障。因此,在税收征管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过程中,研究和探讨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税源管理,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税源管理既是税收征管的重点,也是税收征管的难点。随着征管改革的深入进行,税收征管的模式由过去的管户制向管事制全面转换。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税收管理核心内容的税源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税源的数量和成份发生了重大变化,税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税源监控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某些方面暴露出税源管理的诸多弱点和漏洞,弱化了征管改革的深入开展。
(一)税源管理理念无法适应现行征管要求
新的征管模式最大的特征是由管户变管事,一些税务人员对征管改革片面理解为“集中征收”和“优化服务”,相当程度上忽略了对纳税人的日常监控,使税务机关和企业日常联系明显减少或断档,缺乏对纳税人户籍资料和经济税源动态变化的深入调查,征纳关系逐渐疏远,税源监控信息滞后。税源变动也趋向更快更多,税务机关实施税源监控所需要采集和处理的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但目前税务机关采集的经济指标和涉税数据基本来源于纳税申报表,与纳税人实际发生的经济涉税信息不对称,从而无法全面、及时、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情况,无法准确判断企业税负高低及纳税申报是否正常、真实。1
(二)税源管理手段无法适应现行征管要求
尽管近年来税务机关不断加大对计算机硬件的投入,实现了从税务登记、税款征收到税款划解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但目前税源管理系统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统计工作,对税源的发展状况不能运用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此外,税务部门尚未形成广域意义上的税源监控网络和管理监控机制,国、地税、工商、银行等之间还没有全部联网,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搜集传递方式原始、单
一、滞后,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税银一体化,科学有效的税源管理核查监督机制和引导机制没有真正确立。
(三)税源征管现状无法适应政府财政需求
当前,基层税收征管工作仍然在实行计划管理,无论从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还是从税务部门的职责来说,税收计划作为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将是长期存在的。在这种任务型收入观念的作用下,很难将“应收尽收,决不虚收”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税源贫瘠,财政困难,这些地区的税务部门除了上级税务机关下达的税收计划外,往往还要更多地承担当地政府追加的硬性收入任务。有时上级机关鉴于基层的实际困难予以调减任务,但由于做不了地方政府的工作,只能作罢。这种“以支定收”的税收计划,不仅使财政支出的规模扩大,也使税收规模扩大,导致税收规模和税源规模的背离,税收规模超出了税源承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影响了正常的税收工作秩序。
二、强化税源管理的主要途径
各种税源都有其自身特点和变动规律,这决定了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意适应税源的流动化、多元化、复杂化、隐蔽化等特点和变动规律,积极探索和创新税源监控管理的形式和方法。因此,在税源监控上要根据税源的不同形态、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高科技
手段,以分类管理为切入点,实施税源监控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从而有效地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
(一)提高重点税源管理的科技含量
重点税源企业一般具有财务核算健全、财务电子化管理程度较深、纳税意识较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税务部门对这些重点税源的监控,不需投入过多的人员,而是要加大科技含量,实施全方位的网络监控,把那些具有较高知识,特别是既懂税收征管又精于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选拔到重点税源大户的管理岗位,进而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实施监管。对运用财务软件系统的企业,一律要求在运用软件之前,主动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财务软件,并提供相应的介绍说明。税务部门要根据重点税源户状况、软件难易程度分类别培训税收管理员。在管理过程中要认真研究企业软件资料,根据企业相关数据实施科学评估,不断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二)加强中小企业的监控管理力度
目前,中小型企业数量较多、分布面广,经营灵活,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中充满活力和增长最快的生力军。目前,从我市国税系统来看,非重点税源户数约占全市纳税户总量的80 %,缴纳的税收收入,约占全市税收收入的20 %左右。由于中小型企业数量所占比重很大,因此,要注意逐步使监控对象涵盖实际税源的各个层次。对中小型税源企业进行监控的方式可以按行业或地区或企业注册类型划片落实到人,建立税源监控责任区。
(三)分类巡查管理市场零散税源
在加强与工商、地税户籍核对的基础上,税收管理员每月要利用不少于五天的时间在市场税源责任区内进行巡查,掌握辖区内管户的详细情况,及时发现漏征漏管户和潜在失踪户,并按季作出巡查情况报告。大力开展税源调查和行业调查,对市场税源进行划片分类,抓住大户,推行建账建制;管住中户,科学核准定额;稳定小户,实行简易征收。
(四)跟踪监督管理特殊税源
特殊税源包括关、停、并、转企业,失踪户、挂靠户、非正常户以及潜在税源户,对这部分税源按地域划片到人,实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并定期开展清理。如出现关、停、并、转等情况,要提前介入,依法对应征税款进行清算,防止税源流失。同时加强对潜在未定税源的分析预测,不断地扩大税源监控总量,既要了解掌握已经实现的税收规模、税收结构,又要注意调查分析尚未实现的潜在未定税源规模和税源结构的发展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
三、健全税源管理的保障机制
要强化税源管理,必须要建立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在全面细化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因人、因事制宜,构建架构完整、科学规范、严密高效的税源监控体系,不断挖掘税源管理的深度。
(一)建立税负监控预警机制
在税源监控过程中,要以信息化为依托,对各种税源实施静态和动态的监控。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统计分析制度,建立税源监控数据指标体系和税源分析的数据模型,定期对税源的静态和动态资料实施结构性综合分析。同时要将税源管理职责落实到具体税收管理员和相关纳税户。建立健全分税种、分行业、分规模级次的纳税评估体系和行业平均增值率、平均利润率、平均税负率、平均物耗能耗等评估指标体系。认真对比分析行业总体指标与个体指标之间、企业申报纳税与实际统计的增加值以及实现利润等相关信息之间的差异。对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量和定性的判断,从而对纳税申报和税负异常情况发布预警,将税源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征管、稽查部门。
(二)健全征管与稽查互动机制
税源监控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急需认真解决的问题,在税源监控的过程
中,要增强执法的刚性,提高惩处违法纳税人的威慑力,建立征管与稽查的互动机制,形成税源监控的合力。稽查部门要认真查处评估、管理等征管部门移交的偷、逃、抗、骗税案件。特别要加强对潜在税源的查管,对利用做假帐、变造账或账外经营等非法手段偷逃税款的行为,稽查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同时要加强对案件的分析,尤其对检查发现的税源管理漏洞,要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反馈给征管部门,征管部门要切实加以整改,堵塞税源管理漏洞,形成联查联管的征、管、查协同动作的新局面。
(三)建立数字化考核的责任追究机制
数字化考核是评价税源精细化管理活动效果的认定手段,即通过细化、量化的工作绩效考核指标,考核评价税源监管人员的工作实绩并做出奖惩,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具体工作中,要按照有利于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调动税收管理员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精细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原则,在总结现有征管考核指标利弊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指标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控,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的考核机制,做到税源管理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确保责任到人。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实施严格追究,促进税源管理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