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外教育书画类社团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19-05-15 01:4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校外教育书画类社团的实践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校外教育书画类社团的实践与研究》。

第一篇:构建校外教育书画类社团的实践与研究

构建校外教育书画类社团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当今国际教育观念有了较深远的变化,不再是仅着重知识的传承,民众的教化,而是着眼于提高全民的素质,着眼于综合国力的增强。而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素质教育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进步。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校外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不可他带的作用。校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舞台,是校内教育的发展及延伸,它与学校教育各有特点相辅相成:

一、学校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承,校外教育则重视潜能的挖掘。

二、学校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共性,而校外教育则更多强调的是个性的张扬。而在这方舞台上闪烁着的亮点,是各类高质量的学生社团。团队是校外教育的生命线,是校外教育的金品牌,是校外教育发挥其教育功能的一种有效形式,他们即为孩子提供了更多展示才艺的机会,又成为了校外教育众多活动的最好载体,也是校外培训质量的最好注释。而校外教育不受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升学指标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这为社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作为校外教育众多团队中书画类社团在校外素质教育这一阵地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首先书画类社团可以通过参演、参赛、展览、夏令营、写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孩子们的艺术才华得到展示,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兴趣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了学习的欲望,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其次书画类社团的各种活动多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参与策划具体活动,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置疑、寻答。从而培养了孩子主动去探求知识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最后,书画类社团的组建对于塑造孩子的完善人格意义深远。城市中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的环境又多是门户封闭的高楼,因此与人接处合作的机会比较少,孩子的性格易内向、孤癖。参加社团活动,可以交往到志趣相投的朋友,通过亲自组织、策划、参与具体的活动,锻炼了他们的社交能力,树立了团队协作互助意识,使孩子拥有更多的集体安全感,拥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稳定心态,从而形成完善的人格,这是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元素。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内容

1、校外教育书画类培训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青少年校外教育书画类培训的基本情况例如:教学方式、教学主体、教学需求等方面加以分析。

2、研究书画类社团组织机构的设置

从书画类社团的性质出发通过实践探讨分析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

3、研究书画类社团社员的管理方法并分析

社团应根据社员的特点制定管理方安并付之实践,在实践培训过程中探

讨研究不断完善,以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4、研究书画类社团活动的实践

根据社员的书画素质、现状及校外教育特点制定活动方案并付之实践,在实践中完善活动策略。

目标

1、组建成功富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青少年书画类社团,对中心教师、学

生的书画教学的作用。

2、经研究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培训活动机制。

课题研究的条件:

1、中心浓烈的科研氛围。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是浙江省龙头性校外教育机构,为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科研活动。

2、我们拥有宝贵的经验。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经过多年的探索努力,组建了一批在国际上、社会上、家长和孩子心中有很高知名度的团队,我们的“西子少儿艺术团”、“文学社”、“少年科学院”、“少儿武术队”、“少先队学校”、“小记者团”、“少儿体操”等多个社团活跃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交流、演出、展览中,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因此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组建社团的宝贵经验。正是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有了经过实践验证的理论作指导,使我们有了将书画类社团筹建过程作为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3、我们拥有一批优良的课题研究人员。

因本课题研究人员直接参与杭州少年书画院的筹建全过程,有条件追踪记录其经过,他们由负责统揽教学各方面工作,专职责任教师和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外聘教师两部分组成。并且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不断筛选、补充优秀教师参与到我们的教育研究中来。

4、我们拥有年七万余人的学员培训量

中心多年来规范的教学管理及高质量的教学实践,使我们的教学培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年培训量已有七万余人,仅书画类年培训学员就已达到 一万三千多人次,这为书画类社团的筹建提供了实验的基地,为其发展壮大并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社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另外我们拥有专用的教学场地,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严格的教学管理及自筹的专项经费,这些都为书画社团的筹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障。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研究的主要方法方法:

1. 资料文献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来了解艺术类社团的筹建研究现状。

2. 调查法:针对现实情况进行问卷、访谈等形式的调查并分析。3. 行为研究: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直接参与社团的筹建全过程,在具体的实践中开展研究。

4. 个案研究法: 对整个过程中典型的社员、事件进行跟踪研究和总结。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资料及文献的收集分析、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人员的确定。

2、调查及社团构建方案确定阶段:校外教育中书画类培训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校外教育社团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3、社团构建方案实施研讨阶段:综合各方面意见确定社团构建方案

4、分析和完善改进阶段:为了对前段实施状况有个较为系统的回顾,整理拟定修改方案并研究分析该方案实施的

有关措施和步骤。

5、深化研究及成果总结阶段:实施社团整改方案通过分析反馈不断总

结提高并撰写研究报告。

二00三年

第二篇:文秘类工作总结(校外教育)

2010年工作总结

今年8月进入单位,有幸成为办公室一员。虽然已经有了两年的工作经历,但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初来单位时,由于行业的不同,有过束手无策的时候,好在有郑李英老师的指导和办公室同事的帮忙,使我以最快的速度熟悉了办公室的工作,从而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现将这几个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尽心尽职,做好本职工作

认真做好文件的收发、传阅、督办工作,保证各类文件拟办、传阅的时效性。同时为了查阅方便,把文件按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归档保存。

按照档案管理办法,同郑李英老师一起重新整理归档了人事档案、工程档案、证件、表格等专项档案,一共108册,新做档案25册,并在每个档案盒外粘贴了醒目的标志,打印了相关目录。重新整理过的档案分类更加清晰、查询也更加简便。同时还在电脑里制作了电子目录,方便了查询,使档案管理初具信息化。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计生工作台账,除了按要求进行了分册、整理外,我还加入了许多其他东西。像介绍文体活动时,我把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使活动更加直接的展示在考核人员的眼前。由于计生台账制作得比较完善,在社区计生办工作人员对我们单位进行考核时,我们得到了满分,这也是对我台账整理工作的一种肯定。

努力做好宫内及外部单位的会务接待及会议服务工作。同时每月认真做好相关工资、奖金的造册,及时送达财务室,对单位同事工资等事宜有变动的也会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到财务室,确保工资的正常发放。对于单位教职工社保、医保、公积金等及时按要求进行调整、变动,使同事们的福利得到有效地保障。

按时完成各部室奖项及大事记统计工作、及时上交上级相关部门所需报表。并负责了我宫2006-2010年数字少年宫数据报送工作,以认真的态度按时完成了上报工作,得到了省宫协的认可。并且协助财务室完成全宫资产管理的录入工作。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同事,当同事有问题来咨询或者要求帮助时,也会第一时间解答与解决。

二、积极参与各类活动

进宫以来,对宫内组织的各类活动都积极参与。像年中小学生(幼儿)个人才艺展示赛的赛务工作和剑桥少儿英语等级考试的考务工作,工会组织的登山比赛、办公室组织的外出学习等活动我都积极参与,从不缺席。通过这些活动使我在短时间内跟各个部门的同事熟络了起来,也培养了自己的协调、沟通的能力。并且还代表办公室参加了思想大讨论,在讨论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学习到了其他同事的宝贵经验,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

三、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我一直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措施,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培训内容。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文秘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我一直努力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积累,对于办公室征订的《文秘》、《档案时空》等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杂志每期都认真阅读,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摘记。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人力资源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在9月份考取了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得以提高,并努力把所学知识用到实践中。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我一直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地开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像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文字功底还需加强练习,服务工作还应更加细致。在新的一年会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强化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第三篇: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闲暇教育研究

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闲暇教育研究

研究方案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教育不再只局限在校内,学生大量的闲暇时间给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学校闲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学校和教师系统地归纳、整理、总结和整合社会各种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的渠道,提高学生闲暇时间生活质量,实现新时代的教育任务。

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对教育资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学校应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改变过去只重视课堂教学,局限于校内教育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闲暇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就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教育资源。因此更好地利用和开发校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效能,提高学生闲暇时间学习和生活质量是现代教育发展必须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校对学生进行闲暇教育的研究也刚刚起步,通过对部分学生家长的采访调查,发现78.6%家长对闲暇教育概念模糊不清,认为闲暇教育就是学校以外的教育,跟学校没多大关系,只要根据孩子的学习成绩适当报个辅导班就行了,让孩子从校内的学堂转移到校外的讲堂,孩子社会实践、探究自然的时间被剥夺了,成为学习的机器。那么如何走出误区,让全体教师和学生成为闲暇教育的参与者呢?

我校地处县城中心,学生多数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闲暇时间校外活动空间比较大大,但教育资源毕竟是零散的、无序的。要想集中高效地利用闲暇时间组织活动,就要与最优质的活动场所建立正常的联系,建立活动基地就是最基本的办法。校外实践活动是我校的特色,并且取得了 0

一些成绩。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将着眼点放在了“开发利用校外实践基地,提高学生闲暇时间生活质量”这一项目的研究上。

我们旨在立足学校实际,通过实践,增强教师闲暇教育意识,提高教师认识,培养教师开发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的能力,尝试建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闲暇教育新路子。

二、概念界定

1.校外实践,是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为学生自主发展开辟广阔空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学校组织广大学生到学校以外社区或自然界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

2.校外实践基地,是学校、家庭以外的能对学生产生教育功能,提供教育实践活动的处所。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田园、科技实验基地、植物园、动物园、学校周边的富有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乡村。

3.校外实践基地的开发利用,是指学校对学校以外的教育处所进行挖掘整合利用,使之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延伸,学生在这些社会场所中,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以发展,塑造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研究的策略

1.周边开发,综合利用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开发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先从学校周边的环境入手,选择具有开放性且有益于教学活动的场所,方便学生到实践基地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受教育面广;此外,还要注意所选基地是否有综合利用的优越性,这样方便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到那里参与不同层次的实践,让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具有永久性。如我校的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之一“佳乐家超市”,就是上述校外活动基地的最佳选择,在学校东边约50米处。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可设计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到超市去体验。如低年级数学,学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可带领学生到超市中去体验,巩固所学的知识;品德与生活一课认识了一些蔬菜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到蔬菜区指认蔬菜名称;中、高年级的同学可做一些超市里对过期食品的处理

等问题的调查,也可以做实践体验,1小时收银员、超市迎宾、导购员等。不同层次的活动,让学生既有知识的巩固,又有社会实践的活动体验。

2.问题入手,开发利用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让各班学生到社区中去发现问题,然后以班为单位进行梳理整合3——5个问题,再交学校教导处,由教导处对全校问题再次梳理整合,把学生公认的问题进行分析、权衡,最终确立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小交警交通指挥岗”是我校的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就是采用上述办法来确立的。(此基地适合高年级学生活动)这一实践活动基地,地处新昌路与利民街的交叉路口,车辆较多,时常发生交通事故,这里白天都有交警执勤。学生通过轮流跟交警指挥交通,巩固了《安全教育》中所学的交通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交通肢体语言,还在实践中,潜移默化明白了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体验到了服务社会的辛苦和快乐。

3.关注科技,开发利用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科技实践基地的开发,要结合本地科技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针对学生对本土科技文化知识了解的欠缺,有目的、定期组织学生到科技教育实践基地去参观实践,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如“城关街道科技示范园”就是我校的一所校外科技教育活动实践基地,学校平均每学期分批带领学生到科技教育活动基地实践体验一次,通过采访技术人员了解科技种植的最新技术,动手采摘、插秧体验劳动的艰苦。同时也进行一些小课题研究《红提葡萄的市场价值》《何为绿色蔬菜》等。

4.校际合作,开发利用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特色,如清清的小河、保留的沟渠、丰富矿产资源等,但是非常单一,而城区的社会实践就有多样性的特点,实践基地丰富,活动内容丰富,家庭条件良好。这些都是农村实践活动不能相比拟的。生活在县城和乡村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鉴于这个问题,县城学校和乡村学校利用校际合作,在双方建立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取长补短,资源互补。如“高崖库区学校”就是我校的校际合作兄弟单位,每年两个单位的学生和教师都要进

行3天的交流互动,实验小学的部分师生到库区小学体验生活,库区的部分师生到实验小学体验生活。通过两个学校师生的交换体验,城里的孩子在短短的几天,学会了自理,了解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认识了一些农作物,了解了它们的生长过程;而农村的孩子则适应了城市家庭生活,小到日常生活器械的使用,大到在公共场所的交际,熟知生活区域的乘车路线。校际合作,让两边的师生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受益匪浅。

5.军民共建,开发利用校外教育活动实践基地

学校与就近的部队进行协商,建立国防教育实践基地,结合校内课程对学生进行校外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如我校在驻昌部队405团建立了国防教育实践基地,学校每年组织高年级学生到部队去体验生活,通过听故事,了解军人的坚强,队列训练,射击等实践活动感受军队纪律严谨,树立保家卫国的崇高理想。

6.聚合还原,辐射结合,开发利用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聚合还原,就是学校牵头定点建立社区服务基地,由学校定期组织到社区服务。辐射结合,就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住所的远近,打破年龄的限制,自由结合,组建小组,确立自己在小区的实践基地。如我校定点设立的社区服务基地“蓝宝石花园”,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小区服务,培养学生岗位意识;每位学生又自己组建小组,在自己小区里确立个人的服务岗位,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1.3—2011.4)为项目研究的酝酿、准备、方案的确立阶段。再进一步总结前一段闲暇教育的基础上,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1.5—2011.11)项目研究阶段,具体开发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闲暇教育,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第三阶段(2011.12—2011.1)总结阶段。全面反思、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

五、研究的组织与保障

1.坚实的科研基础。实验小学崇尚“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方针,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教师们积累了大量的科研经验。

2.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地处县城中心,生源面很广,学校建立了佳乐家超市体验岗、小交警体验岗等五处社会实践基地为课程的开发准备了丰富的资料。

3.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对项目研究的各种会议、研讨进行了详细论证和规划,确保项目研究的顺利实施。

六、预期研究成果和成果形式

(一)预期效果

通过研究和实践,开发出几个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我们还要依托这些校外实践基地增强学生的多元能力发展,激发学生潜能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学生方面

(1)多元能力增强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如课堂中的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2)激发潜能开发。

①改变学习方式,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

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接受性学习与体验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相结合,以实践体验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体验可以借助语言工具来实现,也可以不通过语言工具来完成。学生在实践的感悟中,在现实的场景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认识、情感、态度与观念的变化。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是知能转化的重要载体。它可以化教为学,教学相长;化学为思,学思结合;化理为情,情理交融;化知为行,知行统一。学会体验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将大有帮助。

②培养学生思维,具有一定探究的能力

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学习活动,使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敢于大胆实践探索,善于自我反思评价,乐于群体间的合作交流,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2.学校方面

(1)开发校外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了合理的利用。

周边开发,综合利用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问题入手,开发利用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关注科技,开发利用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校际合作,开发利用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军民共建,开发利用校外教育活动实践基地;聚合还原,辐射结合,开发利用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2)较大地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和德育建设。

这些运作机制,融丰富的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教育资源于一身的独特的德育模式,它能拓展德育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体系,建构学校学习课内知识,实践于校外实践活动的立体式的学习方式,较大地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和德育建设。并且以学为主线,社会实践为外围德育活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形成我校素质教育的一大特色品牌工程。

(二)项目研究预期成果形式 一是报告,总结形成研究项目研究报告、研究工作报告;二是开发校外实践基地,供学生开展闲暇教育活动;三是经验论文集,结集出版教师研究经验论文;四是形成各种闲暇教育教学模式;五是形成各种成果集,包括学校网站资源库、案例集、论文集以及相关音像资料。

第四篇:构建高校瑜伽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报告

构建高校瑜伽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对古今瑜伽的思想进行归纳总结,为研究瑜伽教育的思想奠定基础。

2.整理现有的瑜伽研究成果,为探索瑜伽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提供参考。

3.从完善人“身、心、灵”的角度,研究瑜伽教育健身育人的原理,为提高其实践效果提供依据。4.对印度瑜伽理论及方法进行整合并融入育人理念,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完整瑜伽教育体系。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2.专家访谈法:对国内外各高校专家、学者进行访谈,既拓展了研究思路,又提供了理论依据。3.问卷调查法:在部分高校及健身俱乐部发放问卷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4.现场教学实践法:通过现场教学,直观学生们的练习效果和学习后真实的反馈情况。5.系统分析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相对系统地归纳与整理,并进行细致地分析。

二、主要观点和对策

(一)主要观点 1.对瑜伽教育的认识

通过认真研究什么是瑜伽,(瑜伽的起源、形成、发展)瑜伽的本质,以及研究瑜伽与中国传统养生运动、健身运动、竞技运动的区别。从而得出瑜伽教育是瑜伽与教育结合的养生教育。瑜伽教育注重在增进大众健康的基础上,提高人“身、心、灵”的综合素质,即系统地研究人与自然生物体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这对于提高人的和谐素质,抵制当今社会“重物轻人”的问题,以及大学生中理想信念缺失的倾向,对积极构建和谐社会颇有价值和长远意义。然而,古今中外都热衷于对瑜伽健身问题的研究,至于把瑜伽与教育相结合,进行系统“健身育人”的研究目前在大学开展尚数首次。因此,在高校构建瑜伽教 育体系有利于挖掘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进一步研发瑜伽文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2.构建高校瑜伽教育体系的依据

瑜伽能够引导人正确面对现实的挫折和困难,坚定信念,缓冲压力,排除杂念,珍爱生命,增进健康,所以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吉林体育学院课题组通过发放调查,数据表明有85%以上的学生在没有开设瑜伽教育课程前,不知道瑜伽究竟是什么。他们的思想只是停留在瑜伽是气功,是一种健身、时尚运动,并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运动;有15%的学生对瑜伽有感性上的认识,但只停留在瑜伽的体位法上。但在吉林体育学院开设瑜伽教育课程以来,有95%以上的同学对瑜伽从无知到感性认识;课程结束后,又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且普遍认为通过瑜伽教育课程的学习,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对事物和环境的变化有新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同时对自身的价值取向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位。实践证明:构建高校瑜伽教育体系首先是现代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其次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再次是瑜伽发展的需要。因此只有把传统瑜伽和现代教育相融合,以此为切入点,才能更好地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能达到健身育人的目的。瑜伽只有在这样不断整合与创新中才能更好地得以传承,而瑜伽教育最终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具有和谐素质的人,而瑜伽教育具有培养二十一世纪和谐素质、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功能。

3.瑜伽教育的理论教学内容体系(1)瑜伽教育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人类文化的主宰。自人类创造文化以来,思想就作为一种潜藏在事物背后的文化精髓,不断地制约着人,影响着人,影响着社会。因此,研究瑜伽教育的思想,对于传承瑜伽文化,提高瑜伽教育水准具有重要的价值。瑜伽教育共有静思与超越性、自然与自性、整体性、平等性和“类”文明的五大思想,通过对瑜伽的这五大思想的研究,能使我们透过瑜伽的动作,感悟其身体之外更有价值的东西,即瑜伽普世性的文明。这种文明,就是在瑜伽健身过程中,要充分体验“人物并重,更重人”的思想。也就是在练习瑜伽的过程中要重视三个过程:即练动作,感悟本我(物化的东西);健身体,体现自我(价值观的再现);修人格,超越自我(高尚品格的修炼);紧紧围绕这三个过程练习瑜伽是为了强壮身体,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完善人的“身、心、灵”,以求增进和谐健康。这就是瑜伽教育思想的精髓。

(2)瑜伽教育的基本原理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发现有人研究瑜伽教育的原理,该研究根据瑜伽完善人“身、心、灵”,增进健康和教育人的要求,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探索中,初步探索瑜伽教育的原理。重点分析瑜伽原理与一般体育锻炼原理的区别,研究修炼瑜伽能完善三位一体的生命和生活,研究修炼瑜伽能提高平衡力和机动力、抑制无知与惰性力,研究瑜伽能够修炼三位一体(粗重体、微妙体、超心思体)的身体。(3)瑜伽教育的基本价值

瑜伽教育的价值是其自身的作用与社会需求的统一,它具有传承文化和增进健康,完善人“身、心、灵”改善本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灵魂的价值。(外练筋骨,内练修养,培养正气)实践证明,瑜伽教育增进人的健康,是一个整体的育人过程。瑜伽教育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是通过人的意念和呼吸的配合,去调节人的身体姿态,增进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具体表现。所以,练习瑜伽增进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养生教育过程,即完善人“身、心、灵”和谐统一的过程。

4.瑜伽教育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1)瑜伽的种类

在古印度瑜伽种类很多,有知识瑜伽、坐禅瑜伽、收获瑜伽、平等瑜伽、大全瑜伽等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第一种为“咒语或秘诀(MANTRA)瑜伽”是教导人们如何集中精神进行祈祷上帝,最终忘掉自我。第二种为“坐禅(RAJA)瑜伽”,通过打坐控制呼吸和思想。第三种为“身体(HATHA)瑜伽”,主要是一种训练身心的体系,被认为是LEMURIA古老文明发展而来。训练时要与呼吸和冥想相配合。第四种为“呼吸(LAYA)瑜伽”,是要求有节奏的控制呼吸,并在感觉中获得平和与安宁,如同在莲花上打坐。

现代瑜伽在印度的种类更是名目繁多,一部分来自传统瑜伽,另一部分是西方发达国家经过科学改造后形成的新的瑜伽派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瑜伽种类有:八支分法瑜伽、哈达瑜伽、昆达利尼瑜伽、阿斯汤格瑜伽、爱心服务瑜伽、智瑜伽、呼吸瑜伽、孕妇瑜伽、热瑜伽、流瑜伽、阴瑜伽等。

(2)瑜伽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成的依据

目前国内外瑜伽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容易在思想上产生偏差及误解。由此可见,瑜伽在对外传播,以及构建体系的过程中,还缺乏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本课题尝试将育人与瑜伽的基本功法进行科学的、以健康育人为宗旨的整合,其中在汲取王瑜伽、哈达瑜伽和节奏瑜伽体系之精华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儒释道的博大文化思想,将瑜伽教育导入中国的高校教育中来,运用科学的修养身心的方法与手段进行基本功的练习,并在实践过程中融入育人的理念,以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试从整体上探索性地构建了瑜伽教育学科体系,也就是说把瑜伽的健身功法界定为养生运动;将养生运动升华为“健身育人”的瑜伽教育。构建瑜伽教育实践内容体系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正确引导大学生掌握科学的瑜伽养生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养生意识,以便能够传承瑜伽文化,进而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的意义;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瑜伽专业人才,更好地为和谐社会服务。

(3)瑜伽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组成部分

瑜伽教育实践教学内容是由呼吸与育人、体式与育人、冥想与育人、放松与育人和评价与育人五个部分组成。五个部分内容当中都融入了育人的理念。也就是说学生在练习前、以及评价过程中融会贯通人文 思想教育和锻炼的目的,把育人和功法融入到整体的养生运动当中,有意识地将呼吸与改变人焦虑、暴躁、愤怒等不良心态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能感悟到身体锻炼以外的精神境界,达到 “健身育人”,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主要对策

1.创新瑜伽教育的思想:首次揭示了瑜伽是从整体上完善人身、心、灵的养生运动;瑜伽教育是通过静思、调身和调息,从整体上完善“身、心、灵”的统一,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养生教育。瑜伽教育的本质首先是通过从整体上完善人的“身、心、灵”,促进人全面发展,即“健身育人”;其次是组合了瑜伽教育的静思与超越、自然与自性、整体性、平等性、“类”文明的思想体系。

2.创新瑜伽教育的原理:当前流行的瑜伽大多重视研究其功法,健身等器物层面的工具理性,而很少研究其“健身育人”的价值理性。本研究首次探索性地构建了完善人“身、心、灵”的瑜伽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基本原理。

3.重构瑜伽教育的价值: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践研究证明,加强瑜伽教育不仅能增进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个体的社会健康,更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抵制世俗不良的心理与行为,以净化人的心灵,从整体上完善人的“身、心、灵”,以提高人的综合文化素质,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创建瑜伽教育的体系:瑜伽教育的理论教学体系是由它的思想、原理和价值构成;瑜伽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融入八支分法瑜伽、哈他瑜伽、节奏瑜伽体系之精髓,融入现代科学教育思想理念而构成;从而构成瑜伽教育体系。瑜伽教育体系的构建,对于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科学化,并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系统的研究传统瑜伽和现代瑜伽的功效,以便正确的引导和更好地培养具有前瞻性的、高素质的瑜伽教育人才。

5.重建瑜伽教育的文化: 实践证明,在普通高校及体育学院系开设瑜伽教育课程教学,不仅有助于增进学生健康,而且更有利于提高人的“身、心、群”素质。因此,应从瑜伽教育思想、原理、价值和内容探索重构瑜伽文化的体系。

三、重要成果和主要影响

(一)重要成果

1.《高师体育专业开设瑜伽教育课的可行性》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6月 2.《构建瑜伽教育体系的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汇编 2007年6月 3.《全析瑜伽历史演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1月

4.《ANALYSIS OF YOGA’S EVOLUTON COURSE------Establishment of Thought Basis of Yoga Education》

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 2008年8月

5.《瑜伽教育课程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12月

(二)主要影响 构建瑜伽教育理论新体系,在国际上首次揭示瑜伽教育是从整体上,促进人身、心、灵和谐发展的养生教育,开创了规范的瑜伽教育课程,“引领”了高等体育专业瑜伽课程改革,有助于推进瑜伽实践教学全面改革和社会瑜伽的健康发展,为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和人文素质提供了新内容,对促进瑜伽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第五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方案

(2010-11-12 20:47:00)标签:

课题研究

杂谈

娄底一小课题组 肖伟颜执笔

一、课题的提出

1、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

对于稚嫩天真的孩子来说,小学可以说是他们迈入社会的第一驿站,而小学老师是他们人生的重要导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有调查表明,目前小学师生关系不容乐观。从小学教师队伍来看: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没有及时得到更新,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学观等,甚至处理问题简单粗暴。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教师无私奉献的职业形象也受到了怀疑。从小学生群体来看: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传递的价值观念往往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冲击。学生进入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比过去更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具有更强的自我发展的欲望。学生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专制性的教育行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身心发育提前,尤其表现为独立自主意识增强、思想更加活跃,加之“独生子女”大多“养尊处优”,很少受到委屈、遭受挫折,容易形成执拗甚至过激的性格。因此,师生之间存在的专制、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矛盾日趋明显。这是本课题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2、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以全面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为本。因此,素质教育也应运而生。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在面临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将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之时,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倡导重建师生关系、师生文化,强调建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的。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内在养成”的,不是凭借制度的力量,而是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和知识的建构中自然形成的,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与根本。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这是本课题提出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在国外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近20年来,我国教育界理论界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理论的深化与发展。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第一,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大多进行概念分析和理论建构,只有少数研究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因而研究多停留在描述层面,缺乏实证性和可操作性。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数研究还属比较抽象的认识论上的研究,对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阐述较多,很少对实践课题进行研究,也鲜有对具体情境中的师生关系如教师与特殊学生群体的关系、教师惩戒学生行为等特定师生关系进行探究。因此,这种研究对具体的教学实践缺乏实践指导意义。本课题研究力图不但丰富有关师生关系的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对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这是本课题提出的第三个重要原因。

4、可行性分析

在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方面,本课题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基础优势。我校在本课题的研究上有一定的基础:本课题组组长主持研究的国家级子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全国三等奖;本课题组部分成员参与研究的省级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的方法与模式的研究”获省一等奖;2004年我校参与省“十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转变研究”。以往这些课题研究为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实践与理论基础。2001年以来,我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就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行了实践性研究。如成立了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班,定期开展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竞赛以及“尊师爱生”、“学校·学生·我”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以校“雏鹰电视台”为主阵地,每期开展了演讲、朗诵等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这些教育教学工作都为本课题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条件优势。我校是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市教育局直属小学。近年来,学校投入100多万元加强硬件建设,有校园网、广播系统、电子备课室、电脑房等全套现代信息网络系统及多功能教室,研究资料齐全,搜集方便。课题组组长是学校现任校长兼书记,研究经费有保障且充足。

三是人员优势。本课题组成员事业心强、业务能力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11人,特级教师1人,全国骨干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全部为大学本科学历,都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

二、概念界定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就是要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如何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交流与合作,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平等,即教师与学生是两个任务不同的平行个体。双方的唯一区别仅仅是分工的不同,教师不具备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利,教学双方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谓民主,即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你教我学、互查错误、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好是为了学好,学好是为了更好地教。所谓和谐,最重要的是教与学的双方保持一分良好的愉悦的心态,教与学的行为成为发自心底的最本质的要求。

三、理论依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教育思想、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观和学生观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支撑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还有:

1、交往教学论 以马克思的交往思想、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础的交往教学论把教学过程视为交往过程,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认为师生合作、自由民主的教学交往是“解放”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灵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有8中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一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多元智力理论为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

4、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以(美)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即和谐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以人为本。

5、和谐教育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理论和王守仁的和谐教育思想都强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反对传统的师道尊严,认为要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自由地发展,这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四、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目标

结合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调查分析目前师生关系现状,了解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积极探索建立与新课改精神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途径、方法、策略与基本构建原则,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理解、热爱,并能够与人、与世界交流、对话,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研究内容

1、小学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师生对话、交流与合作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研究。

4、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研究。

5、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

五、研究方法与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观察法:我们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地观察教师与学生的情绪、态度、心理等,了解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2.个案研究法:对某一典型的学生个体、小组和有关师生冲突的事件进行追踪研究,透过典型案例分析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主要采用边设计边实施的研究方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摸索师生关系和谐的方法、途径和策略,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分析、论证,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上方法进行研究,并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谈话法、数据统计和情景分析法等方法。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对课堂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的再认识,改变教师的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作为人类文化传播者的教师,更应该好学不倦,拥有宽厚的知识。

3、研究充分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这将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要建立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真正意义上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4、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在系列有助于师生关系和谐的教育活动中,加强师生合作,建立师生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让师生的感情在活动中得到加深,并对全体师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使师生关系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5、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加强小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训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不断加强师生关系和谐的经验交流。让更多的教师去体验和谐师生关系给我们教师带来欣慰和快乐,不断扩展课题研究的外延。在研究过程中,对于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经验,及时的组织教师进行交流,以便共同提高。

6、扩展师生关系沟通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变专制型或强权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

7、优化教师与家长关系,为师生关系的和谐不断创造外部条件,把对学生的强硬督促教育变为学生自觉的自勉教育。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5.12——2006.9)(1)、成立研究组织机构,准备开题。

(2)、进行理论研究,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3)、调查研究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实施问卷、个案、并利用网络进行深入细致、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为调查实验研究的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加强实验的针对性,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减少盲目性。

(4)、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制订实验研究方案。

(5)、对教师进行科研动员,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方案讨论。(6)、宣传公布方案,营造课题研究的氛围。

2、第二阶段:实施起始阶段(2006.9——2006.12)(1)、开题论证

(2)、设计问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3)、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理论学习,开展教学实践,讨论实践成效。(4)、加强主研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不断提高我校教师整体科研素养。(5)、针对在科研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反复的研讨、实践,力求做到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6)、开展校级交流会,根据交流结果,上好研究示范课。

3、第三阶段:实施深入阶段(2006.12——2008.6)(1)、实验研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2)、实验研究师生关系构建中如何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3)、实验研究师生关系构建中如何提高学生生命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实验研究在课堂教学、班集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活动中新型师生关系模式的构建。

(5)、总结、改进前期成果,邀请课题顾问作专题报告并进行指导。这一阶段,边计划,边论证,边学习,边实施,边研究,边总结。每学期在全校举行1-3次公开课观摩活动。注意搜集有关本课题的典型案例、课堂教学录像、CAI课件等资料。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等现代教学手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并及时做好阶段性资料的积累总结工作,并撰写有关论文和调查报告。

4、第四阶段:总结、推广与结题阶段(2008.6——2008.12)(1)、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2)、形成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3)、编辑研究成果论文集等。

(4)、整理出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教育教学模式。

七、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集;

3、低、中、高年级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典型教学实例及活动案例;

八、课题的组织与领导

1、保证条件

(1)、学校行政负责领导,教学部门具体操作,搞好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2)、聘请市教育局科研所的专家任课题研究顾问和指导教师,定期接受他们对课题研究的指导。

(3)、学校确保科研所需的人员、时间、资料、设备、经费的准时到位。(4)、把教育科研写进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中,制定有关制度和奖惩措施。

2、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阳伟奇

副组长:张力平、罗婴平、周 莹、谢凌云、林燕娜 成 员:刘志群、吴洪斌、肖伟颜(2)、课题研究指导

吴国贤(娄底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学高级教师)肖爱山(娄底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学高级教师)(3)、实验研究课题组 组 长:阳伟奇 副组长:周 莹

成 员:林燕娜、肖伟颜、杨 瑰、钟仁伏、李飞燕、刘晓鸣、唐 怡、姚聘兰、刘爱灵、龙姣妮

课题参研人员:娄底一小全体教师

九、经费筹措与管理

本课题以学校自筹经费为主,相关活动的开展争取友好单位的赞助,预计研究经费总额为6万元。我们将严格按照《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经费暂行管理办法》进行开支,具体用途如下:

(1)师资培训、考察学习费2.5万元(2)学生活动经费1.5万元(3)图书资料费0.2万元(4)专家咨询、指导0.4万元

(5)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费用0.5万元(6)打印、光盘制作费0.5万元(7)科研成果展示0.4万元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淳,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田汉族.交往教学论[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美]Lynda Fielsteim & Patricia Phelps 著 王建平等译.教师新概念[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刘静.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教育探索,2003,(7).

「5」张武升.外国现代师生关系理论的构建与发展「」.教育评论,1989,(6). 「6」徐学俊 李正洪 王文.关于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5,(5):28—31.

「7」王旭东.国外师生关系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8」李洪 丁特.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8—20

下载构建校外教育书画类社团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校外教育书画类社团的实践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团文化校外实践活动总结(合集)

    社团文化校外实践活动总结 大学生法律协会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二日社团文化校外实践活动总结 为了增强自身责任感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我们大学生法律协会开展了这次“社......

    第三届北京校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案例(含五篇)

    附件1 第三届“北京校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案例) 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 北京天文馆 首都博物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

    校外教育实践活动计划

    校外教育实践活动计划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综合实践课应运而生,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学生生活经验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我校开设了综合实践课,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小学生创客手工社团的构建及实践研究

    济宁市电化教育馆 “十三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小学生创客手工社团的构建及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创客手工社团课题组 2017年4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 课题名称:......

    社团与教育

    社团与教育 校园环境文化最突出、最根本的功能是育人。要使校园很好地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必须对校园物态环境进行科学规划,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因此,塘头镇以师生发......

    生存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我校为一所公办的民工子弟初中,学生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山区,随着生存地域、生存环境的突然变迁,面对各种危机和困境,多数民工子弟不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有生......

    校外教育有效性研究(5篇材料)

    校外教育有效性研究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校外教育有效性研究,力求通过校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校外教育成为学生将语文、数学、科学、......

    高职高专院校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构建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本科大学创业教育正火热开展,已经形成了三种典型模式。但高职高专院校创业教育相对落后,甚至尚处于起步阶段。构建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实际的创业教育模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