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提高血液科病房整洁度的效果分析五篇

时间:2019-05-15 01:4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品管圈对提高血液科病房整洁度的效果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品管圈对提高血液科病房整洁度的效果分析》。

第一篇:品管圈对提高血液科病房整洁度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对提高血液科病房整洁度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对提高血液科病房整洁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25日----12月17日住院患者中860张病床设为对照组(QCC干预前),选择2014年2月24日----3月18日住院患者中860张病床设为观察组(QCC干预后),对照组按常规流程对病房环境进行整理及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QCC对病房环境进行管理及宣教,即通过成立QCC小组,进行现状调查,找出影响环境整洁度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观察组不整洁病床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QCC对血液科病房环境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血液科病房整洁度,从而降低血液疾病患者感染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日,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品管圈

血液科

病房环境

整洁度

血液疾病患者通常由于原发病、应用抗菌药物或者大剂量应用化疗药物,容易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在诊疗过程容易发生感染 l1] , 治疗中感染往往会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 因l2]。因此,控制血液疾病患者感染降低其危险性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非常重要。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1月25日----12月17日住院患者中860张病床设为对照组(QCC干预前),将2014年2月24日----3月18日住院患者中860张病床设为观察组(QCC干预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疾病护理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对病房环境进行整理及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QCC对病房环境进行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1 成立QCC小组2013年10月成立QCC小组,组员9人,其中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5人。设圈长1人(由主管护师担任)负责对活动进度进行 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设辅导员1人(由护师担任)负责对整个QCC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圈员则参与每个步骤的实施以及轮流负责某一步骤的计划安排。圈员根据头脑风暴法[ 3]提出圈名,最后根据投票选定“晨曦圈”为圈名。1.2.1.2 确定主题 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提 出了需要改善的问题,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 性、圈能力依照最高5分、普通3分、最低1分进行评 分,总分最高者为本次活动主题,本期活动主题为“提高血液科病房环境整洁度”。QCC 实施时间为 2013年10月26日至2014年4月31日。

1.2.1.3 现状评估及要因分析 根据现状评估发现 存在如下问题:①床头柜上有杂物②床单元不整洁③未穿病员服④床下有杂物⑤陪护过多⑥礼品存放⑦腕带随意悬挂,采用查检表,绘制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前四项为影响病房不整洁的主要原因,因此,将其列为本期活动重点。要因分析:针对影响病房整洁度的四项因素,利用鱼骨图分析法进行查找原因①护士宣教不到位②无直观图片资料;③ 对病房环境关注不够,缺乏长效管理监督机制; ④患者对环境重要性认识意识欠缺,⑤保洁人员工作不认真。

1.2.1.4 对策与实施 ①开展多种形式入院宣教演讲比赛,将宣教内容制作VCR。②制作病房整理模版图片,张贴每个病房,病室走廊摆放环境卫生宣传画报。③加强病房环境重要性宣传教育,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进行宣教,鼓励患者自觉参与环境管理。④建立长效环境监督机制,规范护士环境管理流程,加强监管力度,将环境管理知识宣教纳入移植患者临床健康教育路径中,实行责任护士、患者及陪护一对一 责任制,强化临床护士对环境管理的宣教、培训和监管力度,做到以身作则,从而引导患者及陪护规范环境管理行为。⑤提高保洁人员环境管理意识,规范保洁人员工作流程。⑥提高保洁人员福利待遇,尊重劳动,营造和谐氛围。

2.成果 2.1有形成果

有形成果在所有对策实施后,4月23日-5月20日由圈员带动,每个责任护士上班期间通过查检收集数据来计算;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有形成果:影响病房整洁度的床位,改善前为514床/周,改善中为275床/周,改善后为131.75床/周。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131.75-514)/(144-514)×100%=(382.25)/(37.0)×100%= 103.31%。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 改善前×100%=(514-131.75)/ 514×100%= 74.37%。2.2 无形成果

无形成果通过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8个方面来评价均取得了正向的成果。并画成雷达图来直观明了的表示。3 总结

本次的品管圈活动圆满完成,在整个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有做的好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有时计划赶不上变化,有些计划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解析过程中仍有一部分因素被忽略;对策拟定时对可实施性考虑不足;因为时间限制,只能实施主要对策,还有很多对策不能一一实施;实施后发现有些对策难以长期实施等。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我们了解了品管圈对病房管理的意义,学到了各种品管手法,提高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大家都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对个人分配到的任务都能排除困难及时完成。此次活动,不仅获得有形成果——提高了病房的整洁度,更加重要的是收获的无形成果,如提高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团队的合作性,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还通过获得的成果,提高了护士的自信心。

·39·护理学杂志 2014年1月第29卷第2期

0.05。2 结果 2. 1 两组陪护手卫生知识认知得分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陪护手卫生知识认知得分比较 分,珚 x ± s 组别 人数 洗手重要性 洗手指征 洗手方法 总分 对照组 60

5.10±2.00 4.43±1.81 3.20±1.70 12.73±3.84 观察组 64

8.13±1.72 6.83±1.89 7.63±1.75 22.60±3.32 t

9.074

7.221

14.328

15.324 P <0.01 <0.01 <0.01 <0.01

2. 2 两组陪护实际洗手执行情况比较 见表2。2. 3 两组陪护六步洗手法掌握情况及洗手后手细菌

学检测结果比较 见表3。3 讨论 感染是器官移植患者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 症,约50%以上的患者在病程中并发活动性感染[ 6]。医院感染给医院和患者双方均造成巨大的损失,继发 医院感染导致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增加。医院对陪 护洗手问题关注不够,医院关注更多的是患者及陪护 的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而存在于陪护 身上一些较为隐匿的问题(如洗手与医院感染的问 题)往往容易忽视。因此,需重视和提高陪护洗手依 从性,以预防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表2 两组陪护实际洗手执行情况比较 组别

洗手指征 观察人次 执行[人次(%)] 洗手方法 观察人次 正确[人次(%)] 洗手时间 观察人次 合格[人次(%)]

洗手部位 观察人次 完成[人次(%)]

对照组 284

82(29.87)82

17(20.73)82

33(40.24)82

7(8.54)观察组 312

241(77.24)241

193(80.08)241

204(84.65)241

127(52.70)χ 2

140.124

94.754

61.748

72.702 P <0.01 <0.01 <0.01 <0.01

表3 两组陪护六步洗手法掌握情况及洗手后 手细菌学检测结果比较 组别 人数 菌落数

(cfu/cm2,珚 x ± s)洗手合格 [人(%)]

六步洗手法 掌握[人(%)] 对照组 30

14.35±21.54

11(36.67)1(3.33)观察组 30

1.63±2.56

28(93.33)14(46.67)χ 2/ Hc -3.710

21.172

15.022 P <0.05 <0.01 <0.01

QCC活动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过 QCC手卫生管理后,对洗手重要性、洗手指 征、正确洗手法的认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 < 0.01),在洗手指征、洗手方法、洗手时间、洗手部位的正 确执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 <0.01),六步洗手法的 正确完成率、洗手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 < 0.01),而菌落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说明开 展QCC有利于提高陪护洗手依从性及洗手效果。应用 QCC对陪护洗手行为进行管理,通过周密细致的现况 调查,找出影响陪护洗手依从性的要因,根据要因制订 有效的改进措施并付诸于实践,同时根据PDCA循环,注重环节控制、全程互动、强化每个环节,解决了影响陪 护洗手的多种主观与客观因素,有效提高了陪护洗手依 从性及洗手效果,从而减少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率,提高 护理工作质量及医疗水平。QCC活动强调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使自己 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在管理过程中 有效地挖掘护理人员的管理潜能,赋予全体护士真实 的参与感,使他们的自身价值得到最佳的发挥,为他 们创造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管

理的意识,使护理管理延伸至临床一线护士,成为一 种持续质量改进的活动[ 8]。通过此次 QCC 活动,提 高了圈员的责任心、自信心、积极性、团队凝聚力、沟 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圈员学会了通过运用头 脑风暴法进行圈名的选定,评价法选定主题,画柏拉 图把握现状,用鱼骨图解析问题,PDCA 循环进行质 量控制等一系列 QCC手法,从而提高了护士解决患 者潜在和存在问题的意识、能力,同时也为持续推行 QCC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综上所述,对陪护手卫生开展 QCC活动,可提高 其洗手依从性,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但如何使陪 护建立起洗手“知-信-行”的链条,并且可以收到持 久的效果,则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 [ 1] 尚少梅,郑修霞,王宜芝,等.医院感染与洗手[ J].中国医 学感染学杂志,2001,11(1):78 -80. [ 2] 何剑颍.医院护工手污染状况的调查分析[ J].杭州师范 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9(1):27 -28. [ 3]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 学出版社,2010: 1 -2.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管理规范[M].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2:4.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 [ S].2012. [ 6] 尹广.器官移植患者感染合并症诊断治疗方面的某些进 展[ 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9(1):476 -481. [ 7] 时丽萍,徐海艳,周端鹏,等.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居家自 我间歇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率[ J].护理学杂志,2013,28(1):18 -19. [ 8] 许晨耕,符林秋,陈克妮,等.以点带面全面推行医院护理 品管圈活动[ J].护理学杂志,2013,28(13): 4 -6.(本文编辑 李春华)

第二篇:对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的几点思考

对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亢爱林

职务:岢岚县支行副行长

【摘要】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是我国经济主权的象征,其票面整洁与否,不仅直接关系着人民币的尊严和声誉,也代表着国家的文明程度。爱护人民币是社会每个公民意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无偿为群众兑换残缺污损和回收不宜流通的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赋予金融机构的法定职责。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掌握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状况,我们组织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当前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不尽人意,存在以下特点:小面额人民币整洁度明显低于大面额人民币;城乡差距大,农村流通人民币整洁度明显低于城市,县区人民币整洁度明显低于市区;残损币在农村市场上大量流通。

(一)农村流通人民币整洁度明显低于城市。受传统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和金融服务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多数农村居民习惯于将人民币胡乱地塞在口袋里、藏在袜子里、鞋子里面,即不卫生又加快了人民币破损。

(二)金融机构回收残损币的积极性不高。随着现金收付量不断增加,回笼的现金来不及挑剔又直接付了出去。对不宜流通人民币的挑剔回笼缺乏量化细化的考核办法,也没有相关的激励政策,致使回笼乏力。兑换残损人民币的经济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残损币整点所需要的设备,商业银行也缺乏一定的资金投入,影响了残损人民币的正常兑换。

(三)基层人民银行业务库和县级发行库的撤销弱化了相关职能,监督管理相对滞后。由于基层人民银行撤销了业务库,不能直接对外兑换残损币,残币回收完全依靠辖区金融机构间接回收;人民银行县级发行库撤销后,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现金供应大多采取了垂直供应和代理供应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都制约了残损人民币的回收工作。

三、提高流通人民币整洁度的几点建议

(一)人民银行应充分发挥“发行银行”的作用。根据县(市)人口、面积、经济发展状况和区位优势等基本情况有条件地恢复县级发行库,理顺县域现金投放回笼渠道;不设发行库的县支行,可考虑筹建“人民币管理服务中心”,以基层人民银行为主导、以基层金融机构为主要参与者,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切实解决县域人民币流通不畅问题;建议总行对小面额货币的发行进行调整,加大纸辅币的印制投放力度,改变硬币不易携带、沉淀量大的状况。

(二)金融机构要切实履行现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金融机

第三篇: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腕带佩戴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腕带佩戴率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对精神障碍住院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对腕带佩戴率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38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9例,观察组应用品管十大手法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照组未开展相关活动,对两组患者腕带佩戴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腕带佩戴率为98.75%,对照组为74.6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825,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未开展相关活动,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具体方法如下。

(1)成立品管圈小组。品管圈小组由8名成员组成,包含副主任医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各1名,2名护士及3名护师;由2名圈员推选主管护师作为圈长,确定圈名,对各位圈员提出的主题通过头脑风暴法进行项目评价与评分,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提高精神障碍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2)活动计划制定。结合主题,从拟定计划、分析要因、把握现状、解析问题、设定目标、实施评价、拟定对策、确认效果等方面,对圈员在活动开展期间各自所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确定。(3)分析要因及把握现状。对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腕带佩戴率按照自制腕带佩戴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对照组未开展相关活动,运用柏拉图、鱼骨图及查检表等品管工具,对腕带佩戴率低的原因进行查找[2]。结果如下:①医护人员对腕带信息未核实,核对意识不强;②患者认知不足,不清楚腕带的重要性;③腕带书写字迹不统一,信息字体模糊,辨认难度大;④腕带材料导致过敏体质患者皮肤出现瘙痒、发红等反应;⑤精神科工作繁忙,部分护士没有养成核对腕带的习惯;⑥护士对患者过于熟悉,认为不必要核对腕带;⑦腕带被病友扯断。利用二八定律,圈员分析影响腕带率低的重要原因[3],包含医护人员核对意识不强、患者对腕带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及腕带材质问题等。(4)目标设定。通过目标值公式[4],最终将本次研究的目标值设定为90.28%。(5)拟定对策?c实施。依据可行性、效益性及经济性等因素进行评价,对实施方案进行选择,并对实施的具体措施进行讨论与制定。①强化佩戴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核对腕带的意识。对腕带佩戴制度进行制定,护士对腕带信息书写要规范,对字迹不清、破损的腕带要及时更换,对佩戴流程要规范,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信息进行采集与核对后,在腕带上正确填写,并告知患者腕带的重要性,为患者进行佩戴。患者住院期间,要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与患者多沟通,使其佩戴腕带的依从性得到提高[5]。依据自制腕带查检表,每天定时对所有患者腕带佩戴情况进行检查与记录。②提高患者对腕带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加强健康宣教,对部分患者腕带脱落的原因进行调查,针对性的给予宣教,让患者知道腕带在其身份确认、安全治疗等方面的作用;其次,在输液、抽血等治疗过程中,护士要对腕带进行核对,并加强宣教,让患者指导腕带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佩戴腕带的意识;最后,针对腕带佩戴的目的、重要性及意义,可利用每月公休座谈会向所有患者进行宣教,强化患者腕带佩戴意识。③腕带材质合理选择。腕带材料通常为医用PVC材料,具有防水、柔软的特性,但部分患者对此类材料过敏,因此可选择佩戴纸质腕带[6]。腕带佩戴不宜过紧,以可放下1~2指为佳,手腕较细者可适当收紧腕带。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为了提高精神障碍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开展品管圈活动也是必要的。从本组研究来看,腕带佩戴依从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腕带佩戴的作用不了解、不清楚,所以,需要在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及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期间的护士向患者反复讲解腕带佩戴的重要性及佩戴的目的,不断强化患者腕带佩戴的意识[9]。此外,医护人员在实施护理、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对腕带信息核对不严格也是腕带佩戴率低的一个原因,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腕带佩戴率,对医护人员腕带核对意识加强培训,落实核对制度至关重要。

品管圈活动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使护士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凝聚力等都得到提高,促使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10]。在此次品管圈活动中,依据PDCA循环模式,圈员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程序,对腕带佩戴率低的问题进行查找,分析原因,通过设定目标与制定对策,最后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提高了腕带佩戴率[11]。期间,圈员之间沟通交流增加,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团队凝聚力加强,在发挥?F队力量的基础上,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根本性的提升,确保了患者的安全[12]。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提升,护理工作开展更加人性化。在品管圈活动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方法更加科学,并且能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及时了解,对患者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给予解决,及时疏导患者心理,使护患关系得到大幅改进,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对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使患者腕带佩戴率得到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圈员医护工作能力,提高了医护团队工作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形成了腕带佩戴制度、流程,佩戴标准得到规范,可作为其他科室借鉴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娟,何卫娥,张平.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外科病区护士查对手腕带执行率中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7):171-173.[2]苑海英,马翠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佩戴腕带依从性的影响[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6):223-225.[3]王萌,王海娟.品质管理圈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27):1632.[4]张冬英,郭婷.品管圈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率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8):32-34.[5]欧艳,钟晓凤,代申婷.“品管圈”在提高基层医院儿科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6):200.[6]吴炳菊,毛孝容,蒲华蓉,等.应用品管圈提高住院患儿腕带佩戴率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6):139-141.[7]杨显会.品管圈在提高患者腕带佩戴依从性中的作用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0):167-168.[8]高樱,罗顺清,李晓君,等.运用品管圈降低儿童病房腕带佩戴缺陷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6):709-712.[9]涂姝婷,谢莉玲.品质管理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5,44(10):1403-1405.[10]沈念红,钱一平,胡筱峰,等.品管圈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2):126-128.[11]尹建红,张绍果,苏琳.品管圈在提高病人腕带佩戴依从性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21):2672-2673.[12]江淀淀,王自秀,刘剑梅,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J].蛇志,2013,25(2):124-126.(收稿日期:2017-11-17)

第四篇:品管圈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对品管圈应用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将2014年以前我院实施常规管理的门诊护士21名设为对照组,另将我院自2014年以来实施品管圈管理之后的门诊护士21名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投诉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结果:相比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护士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团队协作更默契,护理投诉率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结论:开展和推广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有显著效果,同时还能够减少护理投诉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门诊护士;品管圈;工作积极性;投诉率;满意度

品质管理圈简称为品管圈(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指同部门人员自发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通过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应用品管圈各种统计手法,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对分析自己所在工作场所的质量管理品项,发现并解决现存和潜在问题,从而达到维持和改善工作现场的目的[1]。品管圈流程步骤组主要包括组织品管圈、主题选择、计划、现状分析、目标选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检查讨论、效果确认、标准化、改进[2]。我院为研究品管圈对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的效果,做了临床对比试验,现将过程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护士共21名,均为女性,年龄介于18~55岁间,平均年龄(28.7±3.6)岁。其中中专学历5人、大专学历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7人。护士10人、护师6人、主管护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

1.2方法

将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我院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门诊护士21名设为对照组,另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间实施品管圈管理之后的门诊护士21名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包括日常业务培训,上班责任制划分,月终业绩考核等。观察组护士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具体包括:

(1)成立品管圈小组。首先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为QCC相关理论知识,然后采取自愿原则,成立品管圈小组。圈长由学历和资历高的护士来担任,进行统一管理,其它护理成员为圈员。圈长负责对整个小组的管理和协调、上传下达,对圈小组的工作情况随时向医院汇报,把小组的诉求及时传达给上级,对于小组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请求医院其他部门帮助。护士长同时担任组织协调工作,配合圈长。

(2)每月进行问题总结。小组要坚持定期召开会议,在一起互相交流,对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报,然后一起互相交流,讨论出解决方法和对策。然后到下一次会议的时候,再对上一次会议所讨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反馈,看是否成功解决,解决方法是否得当[3]。总结有效的改进方法并做好记录。

(3)改善护士的待遇。小组成员可以一起讨论奖励制度,并按照这种制度来激励自己。由圈长像医院提出申请,取得医院的财务支持,然后圈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协调和考核,充分利用奖金的激励作用,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进行人性化管理。由小组人员对目前的近况进行讨论,对遇到的问题,比如职称晋升、培训机会、奖励制度等进行汇总,由圈长统一向医院汇报。为圈员争取更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加强对护士的关心,让护士感受到医院的关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采取t检验,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2.1经过一年多品管圈管理措施的实施,观察组21名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护士的懒惰情绪相比于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每位护士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科室工作氛围更加和谐;中专学历5人中有3人已报考大专学历,大专学历9人中有4人已报考本科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7人中有2人已报考在职研究生学历;经过品管圈管理的观察组护理投诉事件相比对照组而言显著下降,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2.2每组随机问卷调查50名住院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项,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x100%。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48.0%,远远低于观察组的90.0%,两组差异明显(P<0.01),具体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品管圈的管理措施应用,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质量管理活动。这个活动让护士发挥了主体作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规章制度,而是参与到管理中来。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然后定期召开会议,由小组成员一起,首先对上次会议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汇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对本阶段遇到的新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并互相探讨,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对需要协助的由圈长统一向医院汇报[4]。这样,每一个护理人员都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改善护理工作中来,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价值,激发了问题意识和质量意识,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5]。

在本次实验中,经过一年多品管圈管理措施的实施,观察组21名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护士的懒惰情绪相比于对照组得到明显改善,团队协作更默契,科室工作氛围更加和谐,护理投诉率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所以说,品管圈对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和主动性,提高自我人生价值都要重要意义。同时对提高医院门诊的整体护理水平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裴小玲,姚鲜.品管圈在提高门诊护士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21:159-160.[2]王琳,刘晓芬.品管圈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01:106-108.[3]刘秀红.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04:586-587.[4]赵庆华,肖明朝,刘捷,魏华.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4,06:94-96.[5]谭清华,周敏,唐菊华.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出院患者对出院指导掌握度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2:225-226.

第五篇: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对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QCC)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素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重病房中,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儿科病房;QCC;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129-02

儿科疾病多起病迅速,病情发展快,患儿及家属极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护理难度较大,发生医患纠纷机率较高。品管圈活动(QCC)是指工作性质相近的人,通过运用各种改善方式激发个人潜能,并借助团队力量持续改善各种问题,使参与人员认识工作的意义与目的,提升参与感与成就感[1]。笔者将品管圈活动(QCC)应用于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使护理人员从自身出发,改善护理工作缺陷,提升护理质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儿科病房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5±3.92)岁;其中肠梗阻15例,肠套叠8例,肛门直肠畸形15例,先天性巨结肠11例,阑尾炎7例,其他4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2±3.85)岁;其中肠梗阻17例,肠套叠8例,肛门直肠畸形12例,先天性巨结肠10例,阑尾炎8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及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体位,确保妥善安置患儿,保障患儿舒适、安全;②充分了解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④加强查房,并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并协助其进行相关治疗与抢救。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再应用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组建QCC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6名高年资护士,其中年资最高、经验丰富者为圈长,通过无领导讨论等方式分析我科在护理态度、病房环境、医患沟通及护理水平方面存在的缺陷,并针对缺陷部分制定改善方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②改善病房环境 根据患儿的性格特征及喜好,将病房布置得温馨、充满童趣,避免患儿对冷清严肃的传统病房产生恐惧、抵触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③请经验丰富护士指导医护人员与患儿沟通的方法,增加巡视次数,多陪伴患儿,可与患儿一起游戏及交流,转移患儿注意力;对患儿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保持耐心、细致,及时安慰患儿及家属,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④设立护理工作奖励机制 设置患儿及家属意见箱和护理服务考核制度,对工作出色护士进行适度物质奖励,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及团队力量;⑤定期举行讨论学习会,就近期工作问题及缺陷各抒己见,并邀请专家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提升护理能力及团队意识。

1.3效果评定[2]自拟护理人员素质评定量表,于品管圈活动(QCC)实施6月后进行评定,内容包括: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每项得分1~5分,1分表示最差,5分表示最佳。自拟调查问卷,在患儿出院时由家长填写,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态度、病房环境以及沟通能力等4个方面,每个项目分值25分,总分100分,共分为3个等级,其中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5 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素质评定量表得分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QCC)6个月后,研究组在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QCC护理模式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中,护理质量与护理管理方法一直是护理质控的重点内容。大量研究表明[3-4],护理质量高低取决于护理管理方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整体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退队意识等密切相关。品管圈活动(QCC)为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应用于儿科重症病房护理工作中,可加强圈内成员交流频率与质量,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是提升患儿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组研究中,研究组护理人员更加重视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症状变化,在协助患儿翻身、清洁身体及晚间护理等各个环节工作效率更高。通过定期举行培训、问题讨论等活动,可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该模式可以将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效结合,使每位成员的意见都可以体现在日常管理制度中,成员参与感更强,集体归属感更高,有利于工作积极性提高及团队意识养成。实施品管圈活动(QCC)6个月后,研究组在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素质,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5]。

实施QCC护理模式不但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还可以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增强以人为本服务意识,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为便利及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护患关系,改善患儿临床疗效。研究组采用QCC护理模式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施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后,患儿及家属认可度更高。

综上所述,QCC护理模式应用儿科病房中,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责任心及团队意识,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患关系良好,有利于医院良好形象打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学珍,陈云,冯建荣,等.品管圈管理在提高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1(21):1541-1542.[2]于相举.品管圈活动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15(15):112-113.[3]黄萍,谢瑞萍,许琼.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科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07(07):693-694.[4]杨雪梅,钏新,顾小丽.品管圈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新进护士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2015,2(02):60-61.[5]彭素近,王英姿,甘婷.品管圈活动对提升儿科重症病房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7(07):108-109.(收稿日期:2016.03.17)

下载品管圈对提高血液科病房整洁度的效果分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品管圈对提高血液科病房整洁度的效果分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企业培训效果的途径分析

    提高企业培训效果的途径分析 摘要: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对全体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养......

    提高企业班组长培训效果的对策分析

    班组长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层管理人员,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班组长管理中进行,所以班组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而对班组长定期进行有效的培训是提高班......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院内压疮发生中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院内压疮发生中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院内压疮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找出导致ICU院内压疮高发生率的原因,针对......

    人工成本对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分析

    人工成本对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分析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围绕劳动者所发生的全部费用,主要由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

    2014年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干预效果分析

    2014年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干预效果分析 2014年药剂科成立临床药学室,安排专职的临床药师对医院的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现对干预措施进行具体分析: 临床药学室,每月对处方进行点评......

    对提高药物分析教学质量的

    对提高药物分析教学质量的【论文集】探讨 :中职学校 药物分析 教学探讨药物分析是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单国琴柏静 (盐城大丰人民医院呼吸科224100) 【摘要】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

    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社区干预效果分析

    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社区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管理糖尿病前期人群并干预其生活方式,总结糖代谢影响效果。方法 本院120 例门诊就诊的血糖调节受损人群,未干预组( n=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