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报第49期 强化四大举措 狠抓粮食生产
第49期
中共金洞管理区委员会创先争优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5月19日
强化四大举措 狠抓粮食生产
今年以来,农村工作局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当前实际工作,以发展粮食生产工作为载体,不断健全工作制度,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强化保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努力克服当前干旱少雨等不利因素,目前已落实早稻面积1.68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200亩,粮食生产总体开局良好,为全面夺取全年粮食稳产增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打下了基础。
一、加强领导力度,落实工作责任。首先成立了发展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都制订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措施,成立发展粮食生产工作小组,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督查力度,保证粮食生产顺利开展。其次制定了工作方案,签订了责任状。为做好今年粮食生产工作,出台了《金洞管理区关于发展粮食生产发展制止耕地抛荒的意见》,明确指出了粮食生产的工作目标及工作要求,在3月份召开的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管理区主任与各乡镇长签订了农村工作责任状,其中将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参与年终绩效考核。三是建立奖罚激励机制。对双季稻扩面、粮食生产高产创建先进乡镇与种粮大户,区财政安排发展粮食生产工作经费10万元进行奖励;对于发展粮食生产不得力,有大面积抛荒现象的乡镇,将进行通报批评,对于抛荒的稻田要收取荒芜费,严重的将收归集体所有参与土地流转。
二、加强宣传力度,落实惠农政策。为营造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的浓厚氛围,切实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宣传力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宣讲惠农政策,加强粮食生产”为主题的送政策、助春耕活动,组织区乡镇干部进村入户,宣讲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强
农惠农政策,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优势以及采取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印发资料等有效形式广泛开展发展粮食生产宣传,共发放中央一号文件小册子1.2万份,测土配方施肥的指导服务卡和技术手册2.3万册,使广大农户了解政策及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农民珍惜土地、减少耕地抛荒,从而控制“双改单”现象,实现增双扩面,切实将惠农政策转化为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热情。
三、加强服务力度,落实科技下乡。面对复杂异常的气候状况,农口各部门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搞好了山塘清淤、水渠三面防渗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强了粮食生产抗灾减灾能力。农业部门组织推广了30余个水稻新品种,发布到每一个村和所有的种子经营门面,力争做到家喻户晓。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科技下乡等工作,区别不同情况,因地制宜,按照“宜稻则稻、宜旱则旱”的原则,搞好了复耕技术指导,及时指导农户进行早稻抗寒育秧、轻简栽培、病虫预防、配方施肥等集成技术,提高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确保技术服务到位。农业部门积极组织货源,保障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的调运供应,并加强农资市场打假,确保优质农资产品进村入户。全面落实了全区稻田农业保险,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加强督查力度,落实工作整改。确定每季度进行一次粮食生产督查,由区督查室牵头,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全区粮食生产尤其是重点地段的粮食生产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特别是上级督查有要求整改的地段,一定要下大力气进行复耕或改种旱粮作物。督查的内容主要是领导重视情况、成立机构、耕地抛荒重点地段整治方案、落实粮食生产计划、开展农业服务活动及农户了解国家和省市区各级新出台的种粮政策情况进行督查,尤其是要督查粮食生产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间地头的详细情况,并看各项种粮补贴是否按照“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发放到农户手中,切实保障和维护最广大种粮农户的根本利益。
第二篇:湖南衡阳质监局强化三大举措狠抓三大安全
湖南衡阳质监局强化三大举措狠抓三大安全
近日,湖南衡阳县政府召开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衡阳县质监局被评为“09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该县质监局采取“三项举措”抓好区域内安全监管,有效地保证了群众的安全。
一是强化责任,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该局实行“三抓三促”,即抓基础工作促管理范围全面、抓责任落实促企业安全意识提升、抓专项整治促隐患排查到位,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及时报请县政府,形成高压态势,杜绝安全事故。2009年共督促送检钢瓶7000多只,督查生产、使用单位120余家,发现安全隐患286处,发出安全监察指令156份,查处违法案件12起。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实行整顿与规范、打劣与扶优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实行全过程监管。一是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大力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二是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包装材料及原辅材料台帐,确保所用原辅材料符合标准要求;三是在重大节假日、“3.15”、质量月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四是认真处理县政协提案和各项食品质量问题投诉;五是齐抓共管,报请有关部门取缔了3家不符合生产卫生条件、生产能力极差的食品生产小作坊。在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方面,建立专人联系制,完善生产、原料、销售档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了产品标签,在烟花爆竹生产旺季实行驻厂监管,切实做到监管目标清晰,管理措施实在,管理效果到位。
二是强化宣传,营造和谐发展氛围。为保障各项安全工作顺利开展,该局在电视上开辟了专题专栏,对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焦点、亮点进行跟踪报道;利用节假日及其他重大活动日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专项整治的宣传;开通活动投诉热线,加强信息交流,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2009共播放电视专题片26期,向县委、县政府等部门报送简迅20多篇,在全县营造了“为企业服务,确保质量和安全”的浓厚活动氛围。
三是强化管理,夯实安全监管基础。为更好地开展工作,该局深入各单位、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共建立食品质量档案140个,与已建档食品生产企业及食品加工小作坊100%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建立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档案137个,并与已建档的生产使用单位逐一签订了安全责任承诺书,明确其权益和义务,落实企业第一责任。
衡阳县质监局将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五一”将至,为确保节日期间安全,根据市质监局和县政府的部署,该局将开展对食品、特种设备、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节日。(
第三篇:狠抓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改
狠抓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66县位于66省西北部,66市东南部,总人口695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辖6区6镇6乡,6个行政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为提高全县粮食生产能力,近年来,66县认真贯彻中央的“三农”政策,实行“三动”战略(即项目拉动、示范带动、科技推动),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积极争跑农业项目,探索种植新模式,使农业种植结构更加优化,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布局区域化、产品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粮食种植面积、单产发生了明显变化。
截止2011年,全县粮食总产由2004年的6万吨增加到6万吨;粮食良种覆盖率由2004年的6%扩大6%;粮食订单面积由2004年的6万亩增加到6万亩。2012年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6万亩,主要包括玉米6万亩、谷子6万亩(杂交谷子6万亩)、马铃薯4.3万亩;经济作物面积6万亩。
随着统筹城乡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也面临着新任务、新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我县立足县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粮食的稳产高产。
玉米和谷子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我们通过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和杂交谷子的推广实施,来促进带动全县的粮食生产。在这两项工作过程中,通过建立示范片、强化技术指导、大力推广“一增五改”技术、科学防治病虫害、合理 1
水肥施用等措施,克服春寒、旱灾、雹灾、洪涝灾害等不利条件,实现了稳产丰收。
一、科学种粮创效益
——玉米产业。玉米是我县种植业的主导产业,常年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6万亩左右,约占粮播面积的62%,总产61.34亿公斤左右,约占粮食总产量的77%,为了提高玉米单产,带动全县春玉米大面积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县以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为载体,示范带动全县玉米全面平衡增产。
从2008年起,我县6国家级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在示范方内,我县重点推广了“一增五改”关键技术(即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高产品种、改套种为平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作业、改早收为适时晚收,突出抓好适时机播、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通过各级领导及广大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示范方取得了预期效果,玉米单产每年递增5%以上。6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和示范方的带动,我县玉米单产由2009年的438.7公斤提高到2011年的537.14公斤,为我县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今年我县继续建立万亩玉米高产示范方。为使活动取得进一步的实效,本着早动手、早谋划的原则,我们及时选定
地块,确定了6为种植品种。同时加大了技术指导力度,印发了《6县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种植农民人手一份,并于4月上旬对6镇的63个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村进行了技术培训。针对今年春旱等不利天气情况,组织农户开展耙耱保墒,抢墒播种,如期完成了播种工作,目前已进入5—6叶期,正在定苗。
——谷子产业。谷子是我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其具耐旱特性,在丘陵山区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提高种植效益,我县重点引进了以“6为主的旱作节水高效品种——杂交谷子。在杂交谷子的推广过程中,我们积极争取项目,减轻农户负担,提高优良谷种的普及率和种植面积,并通过宣传培训、配套技术推广等措施,不断强化农户科学种植的能力,为保障谷子丰产增收提供有力支持。为提高示范作用,增加辐射效应,2010年我县在谷子主产区建立了10个千亩以上的示范片,全县谷子种植面积达到8.7万亩,其中杂交谷子种植面积8.4万亩。这一年,我县丘陵山区由于遭受干旱、风雹等自然灾害,玉米基本绝收,而杂交谷子平均亩产仍达到300公斤左右,农民取得了满意的效益。2011年推广面积9万亩,6最高亩产600公斤,平均亩产410公斤;6最高亩产400公斤,平均亩产240公斤,全县总产达到6斤。
二、技术下乡送服务
一是加强和推进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利用农业区域站的前沿优势,强化职能,围绕为农民群众解难帮困的工作中心,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基层开展送服务、送实惠、帮技术、建强基层队伍的“科技下乡献真情”活动。二是依托“阳光培训”工程,开展农业技术大培训。针对各乡镇实际,进行了玉米高产栽培、玉米新品种介绍、张杂谷子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标准化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并对农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为农民当场解疑答难。2009年以来,我县每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6余名,普训农民达6人次以上,全面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为我县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技术保障。
三、试验示范强产业
在推进产业建设的同时,我县还抓好了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每年引进粮菜新品种30多个,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0%。玉米主要引进推广了6等优良品种,其中6已成为我县玉米当家品种,占全县玉米播种面积的6。谷子主要引进了张杂系列谷种;马铃薯主要引进了大白花、夏波蒂、冀张薯8号等。2011年,我县在马铃薯主产区6村示范的高起垄栽培冀张薯8号取得了显著效果。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6斤,比当地农户常规种植亩均增产6多公斤。通过新品种的引进与示范,有力促进了全县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
开展生产试验和区试试验是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的重要一环。为了验证新品种的成熟性和适应性,我县每年都要有重点有计划地安排各类试验。2009年以来,共落实玉米生产试验和区试试验6个,落实测土配方施肥6个,肥料校正试验57个,落实配方肥田间试验1500多亩。
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使我县的粮食生产呈现出新的面貌,为完善巩固引进成果,进一步提升玉米生产能力,我们在重点生产区域开展了玉米统防统治工作。2009年以来,在张家堡、东小庄两个乡镇建立绿色防控区,防控面积2.3万亩,2012年将对6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进行统防统治,在保证项目实施效果的同时,为在全县开展统防统治工作,全面提升粮食生产水平积累经验。
四、项目建设显成果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提高群众种田的积极性。自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出台以来,我县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种田热情。今年共落实玉米补贴面积259334.927亩,小麦补贴面积2023亩,水稻补贴面积5834.3亩。二是依托项目建设,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整合测土配肥、高产创建、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等各类农业项目资源向粮食产区倾斜,不断扶持并开展高产示范建设,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土壤改良、节水灌溉)和农业生产投入(农作物种子、肥料、农膜等农用物
资)上,全面提高粮食产区的综合生产能力。通过一系列农业项目建设,让农民切身感受到了粮食稳产、高产带来的效益,种植户看到了只有科学种田才能实现高产,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投入,认真搞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基本口粮田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推进我县的粮食产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篇:强化粮食生产工作经验措施
2009年,**市**区以“调结构、增面积、攻单产、提品质、增效益”为目标,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办点示范、培训指导、社会化服务、农资打假等6个方面着手,强化工作措施,促进了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一是区、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纳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成立
了以区长为组长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出台了《**区2009年粮食生产意见》,从区到乡镇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干部包片责任制。三是实行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并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粮食生产责任状。区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围绕“压单扩双”、遏制耕地抛荒、病虫专业化防治等工作落实情况,组织开展了3次粮食生产专项督查活动。区长亲自办了一丘高产创建示范田,区级领导多次到各乡镇进行现场调研指导,现场解决问题,协调矛盾。各乡镇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明确专人抓粮食生产,实行乡镇干部联村负责制,建立了粮食生产到户台账,全面掌握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
2.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引导。区财政从粮食生产奖励资金中拿出480万元,用于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粮食生产先进乡镇、先进个人和种粮大户的奖励。坚持“四公开、四到户”,及时兑现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今年上半年,我区共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860万元,比上年全年增加375万元,新购置农机具3100多台套;已核实发放83.17万亩早稻、1.57万亩小麦、0.98万亩良种补贴资金。
由区政府牵头,整合相关部门的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小农水、新农村建设、农村能源、退耕还林后续工程等项目资金,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对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上半年已投入项目资金2700万元,建成高标准优质稻生产基地14万亩。新规划了周家店镇等乡镇的标准粮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高标准优质稻生产基地15万亩。
3.开展高产创建,强化办点示范。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建立了2个双季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和1个超级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在32个乡镇分别办了1个双季稻千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与中国水稻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省水稻所、省植保植检站等科研、教学和推广部门联合,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开展品种展示、试验示范,共办了27个试验示范点片,形成布局合理、项目丰富的示范网络。各示范点片安排了专门的资金、专门的物资、专门的人员蹲点,统一技术方案、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操作规程。
4.实施科技入户,强化培训指导。以优质稻、超级稻新品种和轻简高效栽培新技术为重点,确定了27个水稻主导品种和10项配套主推技术。把2009年作为农民技术培训年,狠抓技术队伍的培训,对区、乡(镇)两级的128名农技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编印了10万余字的培训教材,邀请省、市专家授课,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狠抓对农民的培训指导,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把培训班办到村头,把技术送到田间。今年上半年,共举办技术培训班300多期次,培训科技示范户和周边农户5万余人次,上门指导和临田指导2万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万余份。
5.狠抓订单生产,强化社会化服务。组织10多个优质稻合作社和金健米业、精为天米业等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开展优质稻订单种植,共落实高档优质稻订单种植面积45万亩,比上年增加5万亩。组织4家病虫专业化防治公司,组建机防队441个,配备机防队员2676名、防治器械3000余套,培训机防队员9000多人次,落实专业化防治合同面积21.4万亩。
6.加强农业执法,强化打假护农。区政府把今年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组织相关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实行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00人次,车辆100多台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600多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0起,种子、肥料、农药质量抽样22批次,清缴禁用农药246公斤。接受农民投诉6起,协调处理6起,共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万多元。
今年,全区粮食播种总面积可达189.73万亩,比上年增加12.55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可达180.7万亩(早稻83.17万亩、一季稻7.63万亩、晚稻89.9万亩),比上年增加7.4万亩。全区优质稻种植面积115万亩,比上年增加5万亩;超级稻种植面积35万亩,比上年增加4万亩。特别是“压单扩双”成效显著,全区一季稻面积比上年减少7.27万亩,新增早稻面积7.1万亩,预计早稻平均亩产可达355公斤,比上年减少6公斤,总产29.52万吨,比上年增加2.06万吨,增7.5%。预计全年水稻总产74万吨,比上年增加3.8万吨,增5.4%。
第五篇:强化管理,狠抓执行力
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生存的命脉,各企业都在努力为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而竞争。
服务不仅仅停留在热情上面,而且要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我们在行动上让客户真正感受到了我们的细心、我们的用心,我们的真心,给客户以“宾至如归”的感觉,所以真正的服务,是要深入到人头脑中的一种意识,只有具备了这样一种意识,我们才能自觉地把服务质量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提高服务意识,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是企业的一个重要职责。用户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服务管理中,要求所有人员积极搞好与用户的关系,主动了解信息,了解用户的需求,对提出的问题快速给予解答,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加强服务团队。优秀的集体不在个人的能力,而在于这个团队的所有优秀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在今后的工作,我部门将本着高标准严要求,采用淘汰法,把不合格的人员请出团队,然后引进新的血液,来保证这个团队朝气蓬勃。
提高管理水平。作为服务团队的领导者,首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为员工做好表率,起到带头作用,才能去要求员工。因为我部大多数人员在外出差,不如面对面管理那么容易,不仅要完成安排的工作,还需精准的掌握每个人员的动向和工作进度,让每个人处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完美无缺,以提高“合容制造”的服务形象。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对待日常工作,不要总找借口,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分析认识提高自己,改变不执行不作为的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