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重视和务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如何重视和务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一、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教育界各级领导干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教育信息化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它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育模式的改进,促进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终生学习的需要,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大、周期长,涉及学校内部机构的调整、管理程序的变更等许多敏感性的问题,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机构和人员的地位、作用及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的变化,从而引起相关人员的抵制和不合作。目前教育界很多领导干部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对实施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紧迫感不强。因此必须让教育界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这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担当主要角色,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
(二)充分发挥示范点建设作用
通过主管当地教育的部门推动和示范点取得的成绩,可以非常有效地推动信息化在整个教育行业、区域中的应用。因为取得了成绩,其他地区也可以效仿,节省人力物力,使软硬件的结合点恰到好处,不浪费资源,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培训骨干,全员参与。抓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主要是建网、建库、建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的师资队伍是成功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建立了信息技术培训班,为教师提供了应用信息技术和提高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的平台。
(三)统一领导机构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大型系统工程,除了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外,还需要多个部门和单位协作,更需要有很好的理念、优秀的项目管理和优秀的建设队伍。因此必须有领导的重视和统一的组织机构、各业务部门的通力合作,形成全局一盘棋的建设思路,考虑到各个棋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让每一个棋子孤军奋战,相互合作交流,才能够打赢教育这场持久战。
(四)注重资源建设的实用性
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中,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在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上,除需对现有教育类门户网站进行必要的管理外,还应加强现有网络内的教育资源的整合。因此,探索教育资源建设,提升应用水平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每一个教育资源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能够用来撑门面,我们要做到真正地使用起来。特别是不能有攀比的心理,每一个学校或者教育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否则只能形成浪费资源的恶性循环。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
二、推进信息化的措施。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领导引航,努力形成全区上下重视教育信息化、学习信息化知识、应用信息技术的浓厚氛围。
领导重视是启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先导工程。我们要从政务信息化抓起,从领导干部和机关做起,从完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服务做起,注重在学习培训中提高认识,在服务和应用中推广,在强化考核中完善基础,从而调动全区上下发展和推广教育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教育信息化工作逐步实现由行政强制性推进向学校自发性建设的转变,为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既要量力而行,又要适度超前。
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而作为农村薄弱学校必须从教育发展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立足于应用,选择好切入点,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具体工作中,我们在教育信息化上重点抓好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机制激励,引导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应用。
各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多种途径激励和支持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研究,对贡献突出的个人和先进班组给予表彰奖励。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强化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师资队伍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关键。其作用主要有二:一是教师把信息化技术渗透到日常工作中,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生或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益,把优质资源最大化;二是教会学生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学习,并启发他们利用这种先进的技术深入学习各方面知识。
(五)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信息化与现代化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现代化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之路。
巩固教育信息化的启动得益于教育现代化奠定的较好基础,而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又为教育现代化的提速发展提供动力。
三、结束语
用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用教育现代化提高全民素质,是实现我国教育飞跃式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要不断找到缺陷和薄弱环节,不断整改、完善和健全,并且要从发达国家或者教育信息化建设成绩突出的国家中得到启示,使中国的教育信息化能够与世界接轨,真正地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
第二篇: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方案
新华镇中心小学关于深化“互联网+教育”融合
创新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实施方案
为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临泽县教育体育局关于深化“互联网+教育”融合创新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教法深度融合为核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建设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网络空间,促进互联网、云计算与教学教法的深度融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环境建设。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对现有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适时地维护与改造,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在进行网络建设的同时,将逐步把工作重心移向资源建设,办好网站,办出特色,及时反映校园的新人新事,展示全校师生的风采,能充分反映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就。不断完善老师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的设施,为师生获取信息制作课件提供便利。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课件用于各学科教学,要求45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能自制课件用于教学实践。
2.推广应用。课堂教学是信息化教学应用的主阵地,也是教学信息化首要解决的核心环节。全体教师积极下载使用“畅言教学通”,尽快熟悉配套的数字资源和课件制作、英语听力制卷、汉语朗读、诗词卡片、科学实验等学科工具,增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丰富课堂教学呈现方式,弥补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积极探索使用国家平台提供的“易题库”、“作业盒子”,改变学生的作业方式。实现学生作业的自动批改、错题记录、成绩统计等功能。同时,利用其智能组卷功能,提高平常考试测评的命题效率和试卷质量,并结合智能组卷系统的使用,逐步使用网络智能阅卷系统,实现常规考试标准化、阅卷评分网络化、成绩分析智能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试卷统计分析的准确性,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充分利用目前家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终端普及的优势条件,积极宣传引导学生及家长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下载安装“微课圈”、“作业帮”、“纳米盒”、“试题君”、“速算总动员”等手机APP学习测评软件,通过软件提供的拍照搜题、同步练习、知识诊断、知识卡、微课视频、课文点读、课外阅读等功能,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作业练习、复习提高等方面提供帮助,逐步改变学生的课外学习方式。
3.网络教研。完成学校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达到师生“一人一号”,有学校教导处负责安排和督促教师定期完善空间,加强政治、业务学习,课后反思、以及自己优质课件教案的上传。根据学校要求,全校教师必须参加“晒课”,每位教师执教1个“优课”力争我校每个学段每个年级每个学科至少1个“优课”推荐参与市级以上“优课”评选。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教研组长通过集体教研、研究课、同课异构等活动,组织学科教师开展同学科、同课时数字教学资源开发活动,收集推荐学科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积极参与学校教育资源库创建。教研组长负责并组织本学科教师对教师上传的教学计划、课时备课、课堂教学视频、试题、课后作业、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利用群组交流、评论、留言板等多种形式,进行集体备课、网络教研活动。级部主任要抓好本年级师生及家长的协调组织与管理督促工作。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要创建“名师工作室”,以“名师工作室”为主阵地,积极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动、示范作用。“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成效将逐步纳入骨干教师考核内容。
4.课堂交互。深入研究交互一体机的使用功能,学校将定期组织使用操作技能展评,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好软件的通用工具、学科工具和素材资源,提高应用工具软件灵活使用碎片化资源及生成性资源,熟练驾驭课堂信息化应用的能力。彻底改变“把交互一体机当作播放式屏幕使用、仍然将一个教学课件从上课播放到下课、仍然大量使用粉笔字板书”的多媒体使用方式,彻底解决多媒体设备使用效益不高、课堂教学方式单
一、互动性不强等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不高的问题。
5.微课助学。高度重视微课资源的开发制作,探索建设微课录制室,学校定期开展微课制作培训和教师微课大赛,安排骨干教师、各级名师分学段、分学科制作和积累系列化微课资源,通过“微课助学”弥补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打造高效优质课堂。同时,要通过QQ群、微信群、师生空间等途径及时向学生推送微课资源,为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等自主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
6.督查考核。学校每月开展一次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检查,将教师教学资源创建、收集、储备资源情况纳入常规考核,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三、保障措施
1.提升理念促应用。行政领导积极投身到“互联网+教育”的学习潮流中,不断提高对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认识水平和信息化教学领导力,增强信息化应用意识,形成领导“率先学、带头用、亲自抓”的领导机制。
2.加强培训促应用。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提升长效机制,每月开展一期信息化教学应用集中培训,每周开展三个课外活动的业务教学能力培训,分学科开展信息化深度应用研讨交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向教师推送分享操作示范、使用经验、应用案例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应用培训资源和应用结果,开展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微培训,增强培训实效。
3.深化改革促应用。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方式,加大与信息化教学应用相配套的教案备写、课堂评价及教研培训、作业辅导等教学管理改革力度,修改传统的、僵化的、与信息化教学应用不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把教师从繁重的、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行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流程再造,重建课堂教学生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
2015年10月26日
第三篇: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与实施计划
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与实施计划
为了积极推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进程,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模式,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以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应用推进项目为契机,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及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学科整合、管理整合等研究与实践,使现代教育技术在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以及教育教学、教师培养、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学校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
学校建立信息技术管理及应用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的规划和方案,完善信息技术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促进学校信息技术设施的规范管理,保障学校各项信息技术应用的探索与实践。
2、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在市县组织信息技术专题培训的基础上,在本校开展分层次、按需求的教育专业培训,从常规入手,培养骨干教师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加强资源建设,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利用课改教学资源,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通过
教学资源建设、互动教研,加强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发展,普及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4、科研引领,塑造学校信息化的办学氛围
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各类研究与实践,促进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学校信息化的办学氛围。
5、通过信息科技课程的开设及探究性、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二、主要内容
1、创设信息化校园环境
(1)按照市县对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的要求,争取市县政府财力、物力、人力支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完善校园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2)学校通过上拨和自筹资金,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信息化专用工作室、专用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的配备。优化学校网络平台的教学、管理、操作系统,形成灵活、高效、便捷的学校资源系统,创建信息化的网络教研培训为一体的应用大环境。
2、信息化资源建设
(1)依托市、县教育资源库,构筑教育资源支撑平台。为教师搜寻、重组、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供互动共享资源。
(2)自主实践,丰富学校原有的学校资源素材库的资源。组
织教师和学生参与资源库德应用培训和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应用率。
3、建设信息化教师队伍
(1)信息化理念方面的培训: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加强对全体教职工教育现代化信息理论的学习,充分利用市县教育信息资源库,通过专家讲座、观摩学习、博客交流、网上论坛、案例剖析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的信息技术理念的学习,从思想上促使观念更新,从行为上促使重新认识。
(2)加强教师岗位技能培训。定点、定时、定人,以自培及送培的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培训,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校本研修平台应用方面的培训。针对各层面信息化应用时间研究需要,确立学科组、教师个体层面的培训研究。拓宽教研平台的培训,进行网络信息交流、专题讨论,通过专家指导,全员实践、骨干引领、同伴互助等方式全力参与。
4、着力信息化应用实践
(1)任务驱动。根据推进工作要求,每位教师明确任务,根据学校、教研组等的实施计划完成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任务。
(2)定期交流。期初进行教育信息化应用个人、教研组、学校计划交流;其中一本人或者同伴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过程、教学行为、方式、资源有效应用等反思,期末撰写研究案例、教学心得等阶段小节,并通过校园网互动平台,交流经
验,共享资源。
三、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德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指挥与协调下组织实施。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推进与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之喜(校长)
副组长:闫德(信息技术管理员)
组员:王玉芬、武雅琴、杨婧、李振德
工作职责:
(1)制订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方案;
(2)根据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方案制订具体操作细则;
(3)统筹组织、协调与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4)指导各学科、班级开展推进工作,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与经验交流。
(5)定期组织推进工作检查与评估,不断调整与改善推进工作。
(6)安排与做好推进工作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
2、方案实施
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实施计划,并制定各阶段具体目标、任务,落实各管理层人员及学科组、教研组和教师的具体工作职责和任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反馈交流、不断调整、及时总结表彰,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制度保障
从学校实际出发,修订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将参加培训和信息化应用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纳入教师的日常考核,成为之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依据。
南丰明德小学
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与实施计划
南丰明德小学2011年3月
第四篇:信息化推进工作报道
信息化应用报道
根据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计划,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小组成员前往育才小学,深入课堂,对在课堂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了指导。5月19日(星期三),育才小学举行了《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适切性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县级研讨与展示活动。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科研室、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组一起出席了这个活动,围绕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景”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育才小学的卫春香老师和龚辉老师,分别执教了《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和《花儿与少年》两堂课。在课堂中,两位老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给听课老师呈现了两堂丰富翔实的教学实践课,让在座的老师充分领略了老师的教学魅力,习得了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合理应用之道。
在研讨中,信息化应用推进小组成员徐俊老师和邱云峰老师就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适切性使用进行了交流发言。他们指出在课堂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首先要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要将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媒体资源纳入到教学设计中,既要有整体性的设计,也要联系局部的课堂细节。然后从使用信息技术的目标要适切、适时、合理;要让教师的课件去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征;使用信息技术,媒体的选择要恰当、合理有效;课堂呈现的有效性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如何在课堂中适切性的使用信息技术。最后,针对教学资源繁杂但实用性不强的问题,提出要建立具有教师归属感的教学资源库,使教学资源也能更适切为教育教学服务。
第五篇:重视和加强信息化建设
图强林业局重视和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趋势。我局主动适应这一要求,重视和加强信息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一领导重视,把计算机网络建设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通过建设计算机信息化网络,不仅可以提高办公效率,降低工作成本,而且可以使全局人员尤其是领导掌握全局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了解全国乃至国外的各类信息,从而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因此,我局把建设局域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全局人员素质,不断开拓人事工作新局面的一件大事来抓。二统筹安排,网络建设与其它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其目的一方面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另一方面是为了发布信息,为领导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同时获取信息,提高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水平。注重做到三个结合:网络系统建设与办公自动化相结合、网络系统建设与政务公开相结合、网络系统建设与提高人事管理科学化水平相结合、三积极开发我局网上信息资源。我局在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同时,积极开发网上信息资源,使我局网址成为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优秀“服务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大力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着手进行软件的研制与开发;发动全局各科室开发信息资源上网运行;着眼于全社会开发资源。我局指定专人负责网上资源的维护,定期做好资源的备份和更新工作,以确保网上资源的有效性和时效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