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合同论文

时间:2019-05-15 11:3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合同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合同论文》。

第一篇:行政合同论文

行政合同法律救济制度的探讨

行政合同是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发生、变更或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合意。行政合同以合同的方式强化和落实责任,调动和发挥了行政管理双方的积极性,受到行政管理各方的欢迎,被普遍应用到国家事务管理的各个方面。行政合同的大量运用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纠纷,而行政合同救济渠道不畅,直接制约了行政合同法治化的进程。因此,有必要从行政合同法律救济的范围入手,对我国现有的行政合同法律救济制度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适应行政合同特点的双向性救济方式,以促进我国行政合同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一、行政合同法律救济的范围

行政合同纠纷可以分为合同本身纠纷和由合同引起的合同纠纷两大类。合同本身纠纷是指纯粹由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事由发生的纠纷。合同以外的其它纠纷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特权而产生的纠纷。对于相对人来讲,发生这两类纠纷都可申请法律救济,现实生活中对相对人权益造成的损害主要是由于行政主体行使行政特权引起的,因此,这里重点探讨一下这方面的救济。

(一)行政合同相对人可以提请法律救济的范围

除了对合同本身纠纷外,行政相对人还可对以下合同外纠纷提请法律救济。

1、对行政机关缔结行政合同行为不服的

2、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合同的履行监督和指挥权行为不服的

3、行政机关单方面变更或解除行政合同不服的

4、行政机关实施的合同违约制裁不服的

5、为行政机关不履行行政合同义务的

(二)行政主体可以申请法律救济的范围

1、对合同效力的确定与相对人发生争议的

2、合同条款的理解与相对人发生争议的

3、合同履行报酬与相对人发生争议的

4、对违约赔偿金数额与相对人发生争议的

二、我国行政合同法律救济制度现状分析 我国现有行政合同法律救济制度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理论研究层面上,没有形成行政合同法律救济的完整理论体系,研究课题分散,所作的探讨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生化的层面;其次,在法律制度建设层面上,没有形成关于行政合同及其法律救济制度的完整体系,而只是在国务院各部委的规章、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批复中时有显现,且受民法、经济法理论的影响较大;再次,在实践层面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法院系统对同一类型行政合同纠纷案件的认识和处理存在较大差异,其结果也是千差万别。

由于理论上对行政合同的性质及其与民事合同之间的界限和联系没有明确的认识,立法上对行政合同欠缺相应的法律规定,致使实践中已被广泛运用的不少行政合同在法律上缺乏应有的法律地位和明确的救济途径。行政复议法未对行政合同的可诉性作出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仅放宽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但未专门对行政合同纠纷作出具体规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合同制度的理论研究,完善我国行政合同法律救济制度,使之更适应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

三、西方国家行政合同纠纷解决办法

在西方国家,对行政合同纠纷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司法外解决方法和诉诸司法途径。行政裁决或行政复议制度解决行政合同纠纷是各国的通例。从目前来看,美国对政府合同纠纷处理的运作机制中,行政机关内设立的合同申诉委员会(a board of contract appeals)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英国,行政人员的雇佣合同纠纷可以通过某些行政裁判所裁决。在法、日、德等国,对行政契约中的行政主体责任,在提起诉讼前,均可通过行政补救途径解决。

司法外解决途径除行政裁决外还包括协商和仲裁。西方国家在解决行政合同或政府合同纠纷方面的制度运作表明,通过司法外途径(行政裁决或行政复议、协议、仲裁)消除争议往往是比较成功的。我们从中可以获取的启示就是要重视以行政契约特性为考量对司法外救济制度的构建。

四、我国行政合同法律救济的制度构建

消弭因行政合同缔结或履行所引起的纠纷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救济制度,西方国家救济制度云作以及我国实践经验均表明:通过协商、仲裁或行政机关内部裁决等司法外途径解决纠纷,往往比较成功。这种解决纠纷的方式之所以受到欢迎,主要是因为相对 一方出于其与行政机关间存在着隶属关系的考虑而期望与行政机关保持较为良好的关系。因此,作为制度建设,应当肯定协商或者由政府出面调处作为非制度化的解决办法。

在对行政合同纠纷进行司法救济上,则应肯定行政诉讼制度是唯一的司法救济途径,这是在我国根据法律关系性质而区别救济途径的制度上,行政合同作为行政法上的争议从性质上排斥其他司法救济途径的结果。而现行的行政诉讼制度的单向性构造显然不能满足行政合同救济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针对行政合同纠纷的特点对目前的行政诉讼制度进行重构。反映在具体制度与规则的构建上就是,将行政合同与具体行政行为并列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内;在行政诉讼中专门规定解决行政合同纠纷的特别规则,包括允许行政机关起诉原则、调解原则、举证责任原则、确认合同效力以及对违约责任处理的判决形式等。

第二篇:行政论文

由有限性理论引出的思考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当年轰动一时的咸阳捡烟头事件,时间大致是这样的:咸阳市政府倡导全民文明新风,激励市民捡烟头,捡一个兑换5分钱。很多抱着试试看的老人,经过政府承诺兑换后,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此活动中来。环卫所所长王武权说,原则上他们要求市民捡公共场所的烟头,因为没有严格检查标准,考虑到烟头的危险性,所以只要是烟头,都会收下。后来在谈到政府买单回收烟头时,咸阳市政府副秘书长韩保锋说,奖钱不是目的,是市民“文明”过渡探索的一种需要,调动数千市民参与其中,换回社会大环保意识。这件事,作为政府一方来说,出发点是好的,一方面大大缓解了环保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让全民参与,让全民获利,可以说是一举数得。可是,结果是怎样的呢?

国内众多媒体关注咸阳奖励市民捡烟头事件后,咸阳市双创办的领导表态活动仍然进行,并未终止,活动要坚持实施到年底。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具体实施这个规定并兑现的各个街道办事处近期确实停止了奖励兑付。奖励捡烟头事件现在陷入一个两难境地,如果停止兑付,政府就将失信于民;如果继续,烟头来源认定是个不小的难题,况且与日俱增的奖金来源也是个问题。由此可见,政府的出发点尽管是好的,但是并不一定能办好事,这样把自己弄到一个两难的境地,确实考虑不周。针对这件事,当时引发了很激烈的社会讨论。

其实我们可以从西蒙的有限性理论来看待这件事。有限性理论,即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个人或者是组织无法知道全部可选用的决策方案和以及决策可能产生的结果。传统“经济人”假设是一种“全局理性”,而个人只能是“有限理性”,在“有限理性”基础上西蒙认为,有关决策的合理性理论必须考虑人的基本生理限制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认知限制、动机限制极其相互影响。简单地说,就是人只能找到部分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人自身知识或者一些外因的限制,认识有限。

依我来看,咸阳政府之所以会出台这个政策,原因是应该是动机有一定的功利性。现在很多政府也是面临很多压力的,而且现在都提倡创件卫生城市,政府的压力是很大的,在这个出发点上,政府草率地做出政策决定。一个文件的出台应该要反复开会研究,征求各方意见,发动大家集思广益,因为个人的认识总是有缺陷的,不可能事事都考虑到,可是咸阳市政府的这个决定并没有征求各方的意见,没有遵循相关程序,也没有制定操作细则,我认为这种决策的出台的最终结果只会扰乱社会秩序。政府是行政管理的核心,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虽然有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但是其指定的法律法规等政策必须要促进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其认识的有限性和决策的草率性导致了这次决策的失败,导致自己失信于民,这是很不应该的。

鉴于以上的分析,地方政府必须反思一下自己,并改善一下自己的处事方式,以达到行政决策优化的结果。对于这一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建议:

一:在地方建立审议会

可以让地方政府在当地找些有学识的人,或者有经验的德高望重的参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审议工作,一方面可以让民众参与,让政府政策体现民众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政府的决策更加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建立公开听证制度

这个听证制度不一定必须要有学识的人参加,当有要听证的会议要参加时,可以先提前告知民众,让民众自愿去参加,另一方面,涉及到与此讨论的话题相关的内容的,应该提前通知与此话题代表性比较大的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是利益高度多元化的社会。政府决策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在决策前应当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现在有些部门已经开始采取听证的方式吸纳意见,但参与者的代表性往往不够,没有接纳主要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听证过程的公开和透明也有所不足。在地方普遍建立听证制度的同时,对现存的缺点也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

三: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性参与地方政府决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除了全社会的公共事务由政府管理外,各行业、各社会集团(如教师、律师、企业家)的局部性公共事务,最好由他们的自治组织(如教师工会、律师协会、商会)去处理;全面的整体利益可以在共产党这个执政党的纲领中体现出来,而各个社会阶层、各个行业的特殊利益则要由上述自治组织来表达,然后再通过社会协商加以协调。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决策最好也吸收民间组织参与,更有利于政府决策的优化。

四:发挥大众传媒表达群众意愿、执行社会监督的重要功能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是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是公民行驶宪法赋予自己的知情权。自由表达权以及监督权的手段。但是目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各级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灌输的工具,我们应该还恢复这些大众传媒的原始功用,让它们帮忙传递民众的意见,这也是民众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政府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五: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监督机制

我国监控机构缺乏,为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纠正政策的偏差,这就需要民众对政策进行监督控制。加强反馈系统的功能,使民众监督反馈经常化、制度化,建立并完善多层次、多功能、内外沟通、上下结合的监督控制网络,增加行政执行的透明度。监督加反馈相结合,一方面能避免政府决策的失误,另一方面能及时反馈群众的意见,加强民众的参与度,进一步优化政府的决策。参考文献:

① 周国雄:公共政策执行力

② 莫永波:提升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路径选择—基于制度创新角度的探析

第三篇:行政论文

八荣八耻的心得体会(论文)

大学生谈谈八荣八耻心:

在我的脑海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似乎离我很远,开始还觉得是我们的上层建筑用来给大家讲大道理的,好像没有什么很实在的东西我们能够抓得住。但细细想来,却又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其实在现在看来,纵向比较解放前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人民生活,我们今天的日子可以说富足安康;横向比较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我们也能够感觉到一定程度上的优越感,也就是老师们在课堂上讲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吧。应该说,大部分的老百姓看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好不好,主要是看自己的生活好不好,腰包鼓不鼓。他们不能也没有意识去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但今天我们大部分的老百姓都觉得社会主义确实好,社会主义带给大家幸福生活。这在六七十年代也许就只是大家嘴里唱的歌,但今天我们都能够切切实实地感觉到。所以说,在中国“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动了国家的生产力,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八荣八耻学习心得)

在中国,三代领导人都紧紧抓住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并结合我国国情将其发展开来,创造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然后又将其应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我认为,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当中,我们国家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不容易让国家走大的弯路。就算有方针政策上的问题,也能够在党内解决掉,不会像其他多党国家换政党,换政策,搞得大家晕头转向,无所适从。而且我们看到,我们的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已经非常成熟,领导我们国家大步迈向新世纪。在1998年我国遭受那么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我们的政府不仅有力地组织大家抗灾救灾,同时也大力抓经济建设,国企改造,19万元创业奖学金等你拿!当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依然达到了计划的八个百分点的增长。朱总理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语仍时时感动着广大老百姓,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更是显示了我国的国力和国家地位的提高。中美互访、五-八事件、世贸谈判、台湾大选,我们的政府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成熟稳重、不卑不亢,让我们对祖国的将来充满了信心。(八荣八耻学习心得)

离我近一点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呢,我觉得就是我们亲爱的老师们了,特别是一些老教授,经常让我感动。他们很平凡,走在人群中,没谁知道谁就是某学科学术带头人。但是他们教书育人却兢兢业业,从来不觉得自己比这些毛头小子高出多少。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这些工作也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具体点说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人才,这些老教授对共和国的感情要比我们深得多。我听说当邓小平同志逝世时学校开座谈会,好多老教授失声痛哭。所以我觉得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作到真正从心里热爱祖国,从而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我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祖国培养了我,是到了我该报答她的时候了。我要进一步加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觉悟,以期早日成材。(八荣八耻学习心得)教师谈谈八荣八耻心:

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认真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作为一名德育课程教师,我认为要通过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谈自己的四点认识:(八荣八耻学习心得)

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当前,因为高考应试的需要,一些地区和学校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校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德育课程担负着培养“三观”的重要任务,学习了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德育课程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加强,应该在不同年级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毕业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在提升,但是往往会出现认识上偏差;他们面临着新的选择与考验,但是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因此,他们更需要用正确的“三观”进行引导。

另一方面,当前,中小学都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们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关于荣辱观的教育,我认为,政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不能让课堂形成所谓的“探究”、“辩论”的氛围,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八荣八耻学习心得)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八荣八耻学习心得)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只要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而对“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误区,又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就现得尤为重要,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教育的渗透会让思想认识更深刻,对行动的落实会起到积极地作用。(八荣八耻学习心得)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突显出来。(八荣八耻学习心得)

四、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评价都不应该只是试卷的考试分数。不同的学校(尤其是高中年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采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德育课程得到良性的发展。

最后,给家长提一点希望:荣辱观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曾经一位教师对我说,一位学生对教育他的老师说:你明年还想签合同吗?不想干了你就说话。也许这个案例太典型,但它却折射出我们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出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家长对德育课程表现出不屑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影响到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事实证明,家长的这种做法只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希望家长在为孩子创造更好物质条件的同时,要加强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总之,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也许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和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家长的支持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八荣八耻学习心得)

军人谈谈八荣八耻心

总书记提出的以“八个为荣、八个为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和我军广大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一个文明社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因此,每个军人都应当自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切实做到以荣为荣、以耻为耻,做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排头兵。

以荣为荣,以耻为耻,本是十分自然的事。古人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然而,近年来,由于受物质利益的驱动和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人的荣辱观出现了扭曲,把本以为荣的东西当成不可取的,把本以为可耻的东西当成值得炫耀的,比如有人把投机取巧、捞取不当名利,当成是有本事;把一掷千金铺张浪费,当成是“有现代意识”。诸如此类,都可以说是荣辱观混淆和扭曲的表现。强调以荣为荣、以耻为耻,就是要把一些人心目中一度扭曲了的东西纠正过来,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以保持与当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价值观、荣辱观,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向前发展,使我们所要实现的小康社会不只是物质生活上的小康,更是精神生活上的小康,道德生活上的小康。

也许有人说,文明时代的社会更加开放和宽容,社会生活呈现出多样化,荣辱标准已不可能像过去一样的要求。不可否认,社会的文明进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这一切都不能离开人们所应具备的基本道德要求,不能没有基本的荣辱标准。如果没有这些基本要求和标准,那么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也就建立不起来;即使建立起来也会因为人们失去道德准则而将文明社会葬送。(八荣八耻学习心得)

能否做到以荣为荣、以耻为耻,其根本还是看一个人受什么样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教育和影响。保持正确的荣辱观,就必须认真学习社会主义道德思想,认真汲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通过学习,纠正荣辱观上错误的东西。保持什么样的荣辱观还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应否认,在我们周围不乏缺少信仰的人、唯利是图的人、不守信誉的人和损人利己的人,我们有时甚至因为他们而受到伤害。但这也不能因此而改变我们的道德节操和荣辱标准。这些人及其行为毕竟是个别的,为社会所唾弃的。荣辱观念的模糊和混淆其实有一个渐变过程,一个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荣辱观念的颠倒,它通常是通过一些小事,使得本以为荣的而不为荣、本以为耻的而不为耻,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在点滴小事上坚持正确的荣辱标准,正可谓:“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只要坚持从我做起,从细处做起,就能真正将“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八荣八耻学习心得)党员谈八荣八耻心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开展党支部员学习“八荣八耻”活动,是新势下按照“八荣八耻”要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促使党员内练素质,外型形象,充分发挥党员的岗位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学校支部“八荣八耻”活动计划的安排,我圆满地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在第二阶段学校支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各种意见时,作为个人我及时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认真进行自查自摆,找准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便于克服缺点提高自己。对于查摆的情况,剖析如下:(八荣八耻学习心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功底不够。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又高于感性认识,是付事物规律性的集中反映。由于理论功底浅,常常只看到现象而看不到本质,缺乏入理的分析。如学生常规差多起来的现象,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等。再是形势在变,而头脑的观念和知识却没有大的变化。喜欢现在跟过去比,现在比过去好,今年又比去年进步了,于是沾沾沾自喜,盲目乐观,以致于工作中难以创新,难以升位,研究起点不高,其实横向比较—观察才发现差距越来越大,年轻教师的理论水平已超在前列,而自己越来越怕写文章了。(八荣八耻学习心得)

2、专业知识缺乏,业务水平不高。学校的后勤涉及到财务、财产设备、基建维修、食品质量、市场经济、价格变化等等方面,在管理中按程序办事,是防止腐败,责任分担瓣措施,而专业知识精、业务水平高是现行市场经济,信息时代的社会特点中,少花钱,办好事的重要条件。由于自己专业业务水平不高,就比较重视按程序办事,有时对一件事做完了,也难以肯定此事是否最佳方案。如西溪校区的校园网建设。

3、执行制度存在欠缺,有碍于情面的现象,如发票签字程度,或有时为学校办事而“打的”的超范围报销现象以及有的事在赔偿或追究责任上,由于本人处理意见的不明确,使得总务处有关人员在管理中进退两难,影响了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对待学生有时也是过的去就好没有严格的要求。

4、普通话水平低(八荣八耻学习心得)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业务知识学习不够经常化。主观上对学习比较放松。对政治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政治学习太死板、太空洞、不实用,除集中学习和完成规定要求外,平时比较强调客观原因或忙于工作事务,而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久而久之必将影响素质的提高,影响到工作作风和处理事情的水平。

2、在工作中有怕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并以严于律己,宽宏待人的为人准则思想的影响,在管理事务中,常常会为别人着想,他这样做有什么理由,自认为不是什么原则性事,都会为别人开“绿灯”。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只要他(她)是围绕课内容而随便发言,我也会为他(她)找理由,而不会严格要求去批评。实际上,这样做难勉有失公平,没能及时制止不良现象。

3、在业务上满足于现状,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后勤管理中,条条块块都有专人负责觉得业务上的精应是他们的职责所以在本人负责管理的各块工作中,有的是浮于表面的了解,有的只限于操作此事时,集中时间突击了解学习一下,使得自己放松学习,难以真正的“沉”下去。

三、整改措施(八荣八耻学习心得)

1、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八荣八耻思想,增强党性锻炼的自觉性,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澄清头脑中的模糊认识,深刻认识到只有理论上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学习不只是一般知识的积累,而是世界观改造的重大问题,认识到理论水平提高了,看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工作能力也同样会提高。只有刻苦学习政治理论,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保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的管理,教学工作任务都将更为艰巨,对管理水平还是教学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而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首先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即使是点点滴滴,同时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主管工作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才使人信服。其次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最全的党性分析材料,仅供学习,不得抄袭(八荣八耻学习心得)

3、完善制度增强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实践证明,要制定一项制度不难,但要操作好制度却不易,为增强执行制度的严肃性,首先在制定中,勤钻研,细推敲,便于操作,同时加强制度的宣传,加强对有关问题的解释,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便于操作过程中合理公正,其次增强对不良现象斗争的勇气(对此我也于5月23日早上在上班的路上,尝试批评妨碍别人交通的不道德者,事后心情特别愉快)切实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

4、我会认真地学习普通话,争取不断有所进步。

第四篇:行政合同管理制度

行政合同管理制度

为加强合同管理,减少失误,提高经济效益,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与行政相对方经协商一致,就有关权利义务的确立、变更或消灭缔结的契约。

二、行政合同的特征:

1、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

2、行政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目标;

3、行政合同是在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缔结的合同;

4、在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先权;

5、行政合同争议通过行政法上的救济途径加以解决。

三、公司行政合同包括:物业管理合同、租赁合同、家具购买合同、维修合同等。

四、合同的保管

1、公司行政合同由行政部门进行保管,建立合同档案。每一份合同都必须有一个编号,不得重复或遗漏。每一份合同合同正本、副本及附件,合同文本的签收记录,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均应妥善保管。

第五篇:行政管理类论文

完善我国行政执法环境的思考

摘要:法治政府构建是我国新时期政府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政治体制及社会体制全面进步的核心内容。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行政执法,提高服务质量,以体现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为此,政府部门逐渐建立了严格的执法监督机制、查处违法行政行为、建立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不断在公务员队伍中树立行政服务的理念,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但是,在现实的行政执法实践中,执法人员往往面临着许多难以处理的难题,尤其是“两难”问题,即让执法人员左右为难的问题。

关键词:行政执法环境;问题;对策

一、行政执法环境基本问题

(一)环境执法概念

在环境执法的定义上,蔡守秋编著的《环境行政执法和环境行政诉讼》这样定义:“环境行政执法是指国家环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环境法的活动,其核心是国家环境行政机关制定各种行政决定的过程。”江伟钮、陈方林编写的《资源环境法词典》定义为:“环境行政执法指环境行政主体按照法律规定对管理相对人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情况进行督导促进的行为。”综上而言,笔者认为,环境执法,是指政府环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以完成环境管理职能活动目的,对特定行政管理相对人采取的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措施。广义上来说,是指根据环境法律法规开展的一切环境治理行动,可以是具体行政行为,也可以是抽象的。‘如某市出台一部关于环境执法的地方性规范性文件,不具体指向某个执法对象,但可以对某一群体的环境权利义务产生影响,应属于广义上的环境执法。狭义上的环境执法指将环境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适用于具体对象中的过程。

(二)环境执法的特点 1.环境执法主体的多元化

鉴于环境法的保护对象包含了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天然和人工要素,例如空气、水资源、土地、矿藏能源等,仅仅依靠单一的部门去实现所

有保护对象的管理是不现实的,这就必然决定了环境执法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我国环境行执法主体包括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依法律规定赋予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其他部门,如国家海洋局、渔政渔港监督部门以及各级公安、民航管理、土地、矿、林、农、水利等等多个行政部门。他们均可以作为行政主体行使法定职权范围的执法行为。

2.环境执法的单方性

与其他的行政执法相比,环境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不需要征得相对人同意,仅以环境行政机关单方面的决定而实施‘。环境行政机关代表国家在环境执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行政指导、行政调解、行政契约等则没有这个特点。

3.环境执法的技术性

同其他部门法不同的一点,就是环境法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用以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环境防治的污染类型就包括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有毒化学品、放射性物质、噪声等污染,保护对象包括了土地、森林、草原、矿藏等等,在执法过程中需要综合使用大量的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和专业技术设备。这些都需要环境执法者具备很强的专业技术。否则,环境执法将难以为继。

(三)环境执法原则

目前,关于环境执法的原则,在学术专家和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环境执法原则,具有指导环境执法工作基本方向,确定工作方式手段,反映环境法价值取向的重要作用,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环境执法行为主体、执法内容、程序等必须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授权才能得以实施的。否则,该行为就是非法的,不具备公权力。

2.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指环境执法行为在法定权限内也必须是适当的,公正的,主要体现在自由裁量权的运用是否符合实际,是否适度。

3.公平性原则

公正性原则是指行政执法中对行政对象要一视同仁,对执法相对人合法享有的权利要充分保护,于违反环境法的个人或组织,要按规定给予处置,在整个过

程中,不搞等级化,没有特殊化。(四)效率原则任何执法行为都要讲求效率,环境执法行为也不例外。要尽可能用最少的人,占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执法效力最大化。主要体现在时限要求是否得以落实,执法投入成本与社会效益是否对等。

二、我国行政执法难的主要表现方面

(一)法律方面:多重执法标准的合理性

行政执法活动的主体是行政机构和执法人员,对于一系列的执法活动都有着相应的执法标准。行政执法活动的标准是国家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行政部门和执法人员作为法律法规的执行者,不仅要熟知法律法规的内容,更是要严格按照要求的法定程序执法,这既是对客体的违法约束,更是对主体执法行为的要求。执法标准所对应的客体是法律、法规执行的对象,其中包括两类:第一是侵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构成治安危害的各种社会因素,第二类是受侵害且需要执法主体救助和管理的社会因素。行政执法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法制社会从而维护和谐社会。“和谐”作为伦理概念代表了公证有序、协调完美的关系与秩序状态。和谐社会的主要条件或标准就是诸种社会关系的伦理协调。①和谐的标准也就是公平、公正,这一标准也是行政执法的标准。所以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行政部门就根据社会具体情况颁布了众多的法律、法规以用来维持社会发展的公平、公正。社会在不停的发展,法律、法规也是相应的在增加与更新。在逐渐的累积中,难免出现多重执法标准的合理性。

(二)行政方面:行政自由裁量的合理性

法律是保障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性保障,但要构建和谐的法制社会不仅需要法律的支持,同时也需要人性化德执法战略方针。“人性化执法实际上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指导思想在行政执法领域的具体要求。”①人性化执法在行政执法中的具体表现为行政自由裁量。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法律层面还是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伦理层面看,行政自由裁量是有必要存在的。什么是行政自由裁量?美国布莱克法律词典解释为:在特定情况下以适当和公正的方式做出作为的权力。②将国内学者的思想归纳理解,行政自由裁量权就是行政执法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独立所拥有的,可以根

据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意志,自行判断、自行选择采取最为合适的行为方式及其内容的一种行政权力。③行政自由裁量的存在具有合理性,首先,从法律的层面上看,法律由于其具有稳定性,不可能时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修改,这就需要人性的执法来弥补法律的这一缺失。

(三)身份方面:执法主体与违法主体存在身份认同差异

身份认同,其与文化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广泛的含义上看,身份认同是从个体认同到集体认同,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在执法活动中所说的身份认同是指执法主体和违法主体两者对自身和对方身份的认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地位悬殊、立场不同等原因,执法主体与违法主体的身份认同不能统一,这样就产生了身份认同差异。首先,一方面作为执法主体,包含了国家法律、行政部门、执法人员三者。身份认同指的是执法人员的身份,由于立场的不同执法主体与违法主体对执法主体的身份认同产生了差异。作为政治理论素养较强的执法者,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有着深刻的认识:第一,他们自知他们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的公仆,他们的执法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构建法治社会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切执法行为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共利益。第二,他们清楚行政执法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中大部分的正义与公平。社会主义国家倡导的是人人平等,以人为本,这些都是需要正义与公平作为铺垫才能实现。执法人员的服务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正义和公平正是法制社会人民的需要。第三,他们有着高效的执法作风。行政执法活动属于社会公共服务,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一支更好、更快的社会公共服务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更好、更快地为人民服务。总之,行政执法人员己经将自身定位为了为国家为、社会和人民服务全心全意服务的公仆。

三、导致行政执法难的深层原因

(一)于情与于法的矛盾

于情与于法之间的矛盾冲突己经存在于现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行政执法活动的程序化进程。情,也就是人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人情的含义更加的复杂和广泛,它不仅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指在社交

生活中特定的两个或多个人之间的情谊,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下还泛指面子、尊严和交情等。在现代社会的实际生活中,人们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将“情”与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及权力等交织在一起,使得传统的人情沾染上了复杂的色彩。人情的复杂性体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往往在面对法律的时候,执行法律的执法者不可避免的也会将“情”融入到工作中,从而陷入矛盾的困境。对于“情”与“法”两者,从理论或理想层面上讲,人情与法律应该是统一的,法律的制定与存在就是以人情作为参考和基础,它应该是人情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毕竟两者的存在和运用不一样,法律是自上而下的,人情则是自下而上的。一般来说,法律都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而这些特定机关总体上的组成是离不开人的存在,人生活于社会现实生活中,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情感理性能力也是有限的。他们虽然代表国家来制定法律,但他们也是自然人,同样具有自然人的人性特征,如:利己性、避害性、重情重义性等,所以由他们制定出来的法律规范只能满足大部分人的利益需求,而不可能全面的体现人情,达到每个人的要求。

(二)对事与对人的矛盾

在行政执法中,有一种特殊的“两难”表现一一对事与对人的“两难”。这种“两难”其实可以理解为行政执法人员站在两种不同的立场上所产生的“两难”。行政执法活动本身就是由行政执法主体、违法主体(行政执法相对人)、违法事实三者组成。其中对事是针对行政执法事件,对人就是针对于违法主体的立场,对这两者有“两难”困境的主体依然是行政执法活动中的执法人员。执法人员没有绝对的理性,也没有绝对的感性,他们都是理性与感性的共同体,在面对一起事件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站在事与人这两种立场上进行分析、考虑,最终得出行政决定。对事,也就是对一起事件的选择或者处理,在整个过程中仅仅只是考虑事件的本身,依照以往的案例或者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其得出结论,这也就是“对事不对人”。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有几个层面:一是就事论事,客观反映问题;二是商量解决方案,解决当前问题;三是分析问题根本原因所在,解决今后的一类问题。这种“对事不对人”的执法风格只是要求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能有序地开展工作,就事论事的将事件完美处理。客观来看,只要在执法中仅是针对事件本身,那么执法者就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应相应的事件,就可以使执法活动处于一种理想的客观的状态,并得到客观性的处理。对人,其中就掺杂了无数的主观因素。任何事都脱离不了人的参与,人是事情的主体,也是事情进展的主导。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受两方面的因素印象。

(三)于公与于私的矛盾

公与私的考验现在普遍存在于公职人员群体中,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群体中。于公与于私的考验己经是行政执法活动不可避免的“两难”表现。公与私在现实生活中本身就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是总的综合,无论是各个领域还是不同的背景下,公与私就是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划分。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的于公与于私主要指是在执法环境中思想和行为上的选择,是道德领域中的公与私,主要体现在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矛盾和行为纠结。身为行政执法人员,有着双重身份,他们是国家的公职人员,享受着国家相应的福利待遇,有着执法人员特有的职业素质,在他们的思想概念里任何案件都应该按照法律法规的条款严格执行,他们的职业素质引导他们公平公正的执法行为。

四、国外行政执法环境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环境执法经验

在美国,环境立法体系十分健全,基本包括了环境保护的各项领域,进而为环境执法奠定了良好的法制基础和环境‘。大量的环境执法实践,无不推导出这样一个客观规律:环境保护切不能等到污染完了再开始,如是那样,环境将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失,是以后任何物质财富所不能替代的。1970年之前,美国环境主管部门处理污染的办法是,仅当某个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造成当地环境质量下降到规定环境质量标准以下时,才会对该企业的污染行为进行必要的限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美国人逐渐意识到环境执法不仅仅是对违法行为进行惩处,更主要的还是要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为此,美国国会在研究环境执法政策时引用了“命令和控制”的管理概念。其基本概念就是由国会制定总体发展目标和阶段性任务,为实现这些任务目标,出台对应的管理办法,创设具备相应职能的政府部门,并由这些部门具体负责总体目标的完成和落实。伴随着新的环境执法实

践,美国政府又制定了非常灵活管用的操作办法。

(二)日本环境执法经验

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迅速发展,而且在环境保护上也作出了十分突出的成绩。日本十分重视环境执法配套措施的完善,注重提升环境执法机构的效率和效力。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日本政府不断总结完善环境执法经验,并将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予以进一步固定和沿袭。

1、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日本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政策或措施,而是类似于一个城市长远规划的规范性文件,且具有法律效力‘。政府通过帮助公司制定特定名录用以落实这些环保规划,执行效果良好的公司会因此获得好的公众形象,进而提升公司贯彻环境法规的积极主动性。

2、有效实施环境行政指导。日本在开展环境执法时有一个特点,经常通过开展行政指导对于环境违法者进行修正行为。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以民事关系的对等地位,与企业签订环境保护协议,要求企业遵守比法规标准要高的环保义务。这种协议可以作为通过法律强制力确保实施的民事约定,也可以看作是双方的君子契约,在施以社会公众舆论的压力,对于限制企业排污行为起到十分明显的效果。

3、注重对污染源的控制。区别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作法,日本将防控重大污染源作为环保的重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实施了生态标志、“无污染产品”等制度,开始加大对企业推行环境污染防控力度,取得明显实效。

五、建立我国行政执法保障体系

(一)提倡正确的行政道德价值观

恩格斯曾说:“实际上,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在行政执法行业中同样也有着特有的职业道德,称为行政道德或行政道德价值观。所谓行政道德,就是行政领域中的道德,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国庆教授认为:行政道德主要涉及行政主体个人实践活动的正确规范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它包括公务人员的道德传统、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规范和道德风尚等。在中国的行政执法中,出现的“两难”问题要得到恰当的解决就必须让行政执法主体有正确的行政道德价值观。行政执法是一种权力附着职业 的特殊职业,它是权力和职业的二重兼容体。行政道德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行政活动的实施效果。从以上四点特征可以看出行政道德价值观对行政执法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要处理当前中国行政执法“两难”问题就离不开正确行政道德价值观的提倡。只有从思想上提升了执法主体的道德价值意识,“两难”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行政执法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的特殊性不仅仅表现为它是权力和职业结合的二重体,最重要在于这种职业具有公共性。

(二)构建服务型行政体制,形成合理行政伦理关系

自从政府产生以来,为了实现对社会和民众的有效统治,统治阶级就利用公共权力极力地维持社会发展秩序。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先有了公民和社会的存在,后来因为发展的需要才出现了政府。公共权力本身就是公民为了保障自身的整体利益而委托还给政府实施的。总之,政府所拥有的权利是来自于民众,是民众之间契约的结果。只有处理好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伦理关系,形成合理的行政伦理关系,构建服务型行政体制,行政执法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政府掌握的公共权力是实现民众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器”,政府回应民众需求的主要途径就是提供公共服务,而公民和社会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直接决定了政府获得的认同与支持的高低。所以,政府行政部门公共服务的质量又决定了行政执法活动效果的好坏。合理的行政伦理关系对行政执法中的权力关系和法律关系起着导向性作用,促使行政执法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并尽可能地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只有当行政部门公共服务的程序、态度、方式、方法等都符合合理的行政伦理关系的时候,行政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才能适应现实的社会需要行政执法中遇见的“两难”问题也可从合理的行政伦理关系中得到缓解。

(三)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体现社会正义

自中国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有关行政诉讼、处罚、复议和许可等多部法律,为行政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但是,在现实社会的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不仅是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作为公民参与行政管理。在特殊情况下,行政相对人也可以转化为行政救济对象和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完善行政法律法规有两方面的作用。可以从根本上减少行政主体在发生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违法行政现象,根本上维护行政执法相对人的合

法权益:一是减少行政执法主体的行政错误。行政法律法规的完善相当于是给行政执法活动限定了行政方式、行政内容和行政程序,这样在既定的范围内开展行政执法活动就减少了行政执法主体因不同原因而产生的行政错误。二是减少行政越权的扩大化及制止滥用职权的现象。最后利用法律监督的功能制止滥用职权现象的扩散。使行政权力的行使者在主观上不能故意违背法定的目的、原则,尽量减少出现违背法定目的、考虑不当、随意裁量、明显违背常理的行政执法现象。

(四)加强执法人员道德教育与修养

行政执法人员的道德修养就是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领域中体现的职业道德素质。在社会的变革中,承受动荡成本最多的不是行政执法人员,而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不是单一的依靠法律可以解决的,法律的修改速度终究是跟不上社会的变化,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需要道德的力量来弥补法律的不足和缺陷。法治社会需要道德的参与,道德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政府对社会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人员的道德修养就直接影响到了法治社会的建设成效。所以,执法人员不仅要了解社会的发展与变化,还要了解道德对社会正义与秩序的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充分发挥道德在执法活动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执法人员才能实现真正服务社会和人民的宗旨。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变化在不断变化,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执法人员,也会因环境的不同而引起自身理念的变化。首先,剧增的经济活动、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多数人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市场经济下,金钱对执法者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和考验。

(五)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与伦理道德水平

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取得执法效果的好坏,除了受到行政执法主体整体素质的影响,群众的法律意识与伦理道德水平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群众是行政部的服务对象和管理对象,行政执法要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展不仅要有法律的支撑,同时还要依赖于群众法律意识与伦理道德水平的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对于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建设非常重要,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也起着不容轻视的作用。但我国目前公民的法律意识状况不容乐现,加强法律意识还需继续努力。法律意识薄弱必然会影响我国的社会发展,不利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化建设。在我国部分

地区执法难、效果微弱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群众的法律意识不强。法律意识的强弱影响着行政执法活动的开展是有原因的:其一,群众和执法相对人必须对了解法律知识,这样才能较好的配合行政部门执法工作的展开,否则就会造成因法律意识薄弱而引起执法受阻,执法活动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法律效果。

(六)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舆论氛围

在社会生活中,社会道德舆论氛围对个体行为或集体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的。社会道德舆论不仅是公民共同的道德意见和言论,还是人们从事某一道德活动或对客观道德现象的一种心理倾向。从实际生活中可看出社会道德舆论氛围的形成有二种形式:一种是由政府提出并组织的舆论传播,综合起来形成上传下达的传播形式。另一种是在民间自发产生,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逐渐传播开来,这种传播部分得到了政府的肯定与推广,部分由始至终都只是群众自发的行为。前者一般是有意形成的,由政府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大力宣传。后者一般是自发形成的,大多数多为口头表达形式传播的舆论。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道德舆论传播,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后都会形成社会道德舆论氛围,而这种氛围的好坏会影响民众的道德认知度和行为的选择,对社会的发展及行政执法活动也有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结语:自古以来官民关系就是社会的一大问题,行政执法中的“两难”问题就涉及到当今社会中的官民关系。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解决好当前的行政执法“两难”问题。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要处理好发生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的一切问题,只有这样群众才会信任政府部门,行政执法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也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成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合理的解决执法者与执法相对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使执法人员看清事情的是非关系,使得行政执法活动可以顺利开展。对比以往的行政执法作风,取优去弊,从执法主体出发,根本上改变行政执法观念,让群众相信并支持执法活动。解决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两难”问题,合理的利用社会和个人的积极作用,使行政执法人员走出执法“两难”的困境是维护当前法治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这样,行政执法高效的开

展才能维持社会发展秩序,百姓利益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谐社会建设才能更好、更快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杨惠基.行政执法概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1998:3.[2]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3]姜明安.论行政执法[J].行政执法学研究,2003(7).[4]威廉伟德.行政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5]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6]哈特穆特咤雷尔.行政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7]王眠灿.行政法概要[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8]王颖.两难境地的明智抉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187-192.[9]李建德,甄宗旭.从科学发展观层面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取向[J].前进,2005(6):8.[10]张宝马.浅论人性化执法[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6(6):380.

下载行政合同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合同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组织学论文

    《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目 录 摘要--------------------------第3页 关键词------------------------第3页 一、行政组织学主要内容--------第3页 二、以人为本人性管理原......

    行政强制论文

    行政0904 石佳 2011070096 浅谈行政强制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由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逾期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采取强......

    行政领导学论文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摘 要:本文通过对领导者概念的简述和对领导者定位的分析,总结了成为一名优秀领导者的必备条件,因此领导者必须不断提升自我,丰富自身的管理知识,成为具有......

    社会工作行政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班 级:社工13-1 姓 名:柳权芳 学 号:201340103119 课程论文题目:社会工作行政视角下保护妇女基本权益的社会政策 课程名称:社会工......

    行政论文(模版)

    如何认识浮躁,焦虑等不良心态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茫然不安,让我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

    行政伦理论文

    学习行政伦理后的感想 通过对行政伦理的学习和授课教授的案例精彩的讲解与剖析,使自己对行政伦理这门课程有了了解和认识。对行政伦理的起源、概念、定义和延伸的理论有了了......

    行政秘书论文

    篇一:文秘专业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题目:简析新条例背景下 秘书公文写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学 生 姓 名:张艳 指 导 老 师:孙萃 系 别:旅游管理系 年 级:10级 专 业:文秘 类 别:专科......

    合同论文

    谈建筑企业合同风险的控制及防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伴随的是市场风险的增加,特别是作为建筑企业,由于其项目周期长、动用的社会资源较多、进入这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