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圆”的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时间:2019-05-15 11:4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柏拉图的“圆”的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柏拉图的“圆”的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第一篇:柏拉图的“圆”的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柏拉图的“圆”的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摘 要: 柏拉图关于圆的观点能给人带来惊讶感,它给人们的启示是:教学不是灌输而是唤醒,教学不能画地为牢,老师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而要具有哲学思想,并将哲学思想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 柏拉图 现代教育 “圆”的理念 启示

汉娜?阿伦特在《精神生活?思维》一书中介绍了柏拉图关于圆的观点:“我们说圆是‘其各个端点与中心点等距的事物’。这句子能产生圆和形象,它们‘能被画出来,能被擦去,能用两脚规绘出,也能被毁掉’,这些过程不会影响不同于所有这些圆的本质的圆。知识和精神把握本质的圆,也就是说,所有的圆共同具有的本质,‘不存在于(语言的)声音中,也不存在于形体中,而存在于灵魂中’的某种东西,这个圆明显地不同于身体的眼睛一开始在性质上感知到的‘实在的圆’,也不同于根据语言解释画出来的圆。灵魂中的这个圆能被精神感知,精神‘是在相似性和类似性上与之最接近的东西’。只有这种内在的直观能被叫做真理。”①如果柏拉图是现在的教师,那么当他以这种思想进行教学时,会产生什么情况呢?

一、能给人带来惊讶感

即使是一位哲学教师或者哲学理论研究者,如果摒弃了对柏拉图哲学的先入之见(例如,早期的、原始的、客观唯心主义等观念),直接读阿伦特的这段话,则定会产生惊讶。这种惊讶不同于海德格尔所讲的好奇。海德格尔所说的好奇揭示的是“常人”的一种浅薄态度,“它贪新骛奇,仅止为了从这一新奇重新跳到另一新奇上去。”②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果在激发中,没有对所讲的知识的真正领悟,好奇就变成了“贪新骛奇”。

今天的几何学教学很难给人这种惊讶感。现在几何学教学有概念名称(“圆”这一词)、概念定义(圆是其各个端点与中心点等距的事物)、概念例子(圆的画出的或实物的、有大小形状的、有不同颜色的几何学图形的例子)、概念属性(圆的关键特征:A.在平面上;B.中心点与各个端点等距;C.封闭的)四个方面。如果是这种平铺直叙的教学,那么教育仅止于一种无新奇的知识传授。柏拉图关于圆的观点引起的惊讶产生于“不在”这四个方面:圆并不固定地存在于表达名称与概念的文字中,作为语言符号的“圆”是约定俗成的,如果人们愿意的话,则可以将“三角形”称为“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圆的语言表达,语言仅是表达圆的工具。圆也不在感觉之中,它不等于“能被画出来,能被擦去,能用两脚规绘出,也能被毁掉”的东西。如果学生仅仅停留在感觉阶段,则只有通过具体的圆的例子,才知道圆,从而真正掌握圆,能给人带来惊讶的恰恰是这种“不在”。

如果一位教师讲出了圆的四个方面,再一一指出圆“不在”它们之中,就能给学生带来惊讶。这种惊讶使阿伦特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伟大的哲学家几乎一致认为在文字后面有‘不可言喻的’某种东西。”此语使笔者想起了庄子的话:“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间接地说明了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立文字”(释迦牟尼的话,意思是不执著于文字、图像、感性教学工具)的领会。

二、教学不是灌输而是唤醒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来自于他的哲学观。在他的哲学观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感性世界,一个是理念世界。“圆”属于理念世界,圆的例子及语言表达属于感性世界。学习就是回忆,就像柏拉图所讲的从一张画像中想到了、回忆起了自己的朋友一样。人的灵魂原本是处于理念世界中,在出生之后,人到了感觉世界,就遗忘了理念,学习就是通过感性的东西(事例、有声语言或文字语言)回忆曾经知道的东西。基于此,他反对灌输,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道:往一个人的灵魂中灌输真理,就像给一个天生的瞎子以视力一样不可能。只有达到灵魂对理念的直观,才能理解圆。这样说来,理解圆需要心灵的觉醒――顿悟。笔者并不赞成柏拉图的哲学观,但笔者从柏拉图关于圆的观点中意识到教师要有自己的哲学观。美国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在《教育哲学导论》中说:“哲学解放了教师的想象力,同时又指导着他的理智。教师追溯各种教育问题的哲学根源,从而以比较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哲理的思考,致力于系统地解决人们已经认识清楚并提炼出来的各种重大问题。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③可见,哲学之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有哲学观的教师比没有哲学观的教师更有内涵。

三、教学不能画地为牢

国外有学者指出:“从莱布尼茨以来,大概再也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他那个时代的全部知识活动。从那时起,科学日益成为专家的工作,其领域显示出日渐狭窄的趋势……今天,没有哪位学者可以不加限定地自称为数学家、物理学家或生物学家。一个人可能是拓扑学家或声像学家或甲虫学家,他也许精通本行,掌握其全部文献,但是,他通常会把邻近学科当做属于其邻近的同仁的领域。”④这种分析同样适用于我国的教学状况。在古希腊,柏拉图这一生动的思想,出现在几何学的教学之中。但现在柏拉图的这一思想只会出现在哲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与哲学教学的分离,使今天的教学很难有像柏拉图关于圆的见解那样的深刻性。老师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而要具有哲学思想,并将哲学思想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注释:

①汉娜?阿伦特.精神生活?思维.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28-129.②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7:209.③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135.④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323.

第二篇:现代教育理念思考

现代教育理念思考

主讲:李红权校长{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现挂职于连平县第二初级中学副校长,联系电话:***(河源)***(深圳)}

一、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念。

2、全面发展的理念。

3、素质教育的理念。

4、创造性理念。

5、主体性理念。

6、开放性理念。

7、个性化理念。

8、多样性理念。

9、生态和谐理念。

10、系统性理念。

二、教育学生做有科学文化修养高素质的公民。

1、做能够理性思考的有法制理念的正常公民。案例分析:某市电视街头采访关于某类食品涨价的问题。

2、做有责任感且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一般公民。案例分析:MN牌乳制品对中国公民素质的三次考验,勿与恶小而为之。

3、做有健康兴趣文化爱好的良好公民。案例分析:民间习俗与个人生活方式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教育行为与教学科研。

1、德育教育脱离“伪环境”,要超越“三抓”,要向科学广阔的前方探索。

如:手机问题,孩子们已知道了我们拥有的大部分教育方式,“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育”,还是“我们没有创新教育方法”?教育案例:爱国与青岛某生。

2、文科教育,不禁锢,不压制,思想的自由性是每个人乃至整个国家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理科教育: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永恒的先进理念,不把人培养成复印机,不能把人培养成硬盘。

3、教学科研,没有量化就没有现代科学。

4、高考改革。

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读的效率是10%,听的效率是20%,看的效率是30%,视与听的效率是50%,讨论的效率是70%,教的效率是90%。(多使用多媒体平台教学)

四、班级管理与因材施教。

1、集体道德是这样形成的。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就是道德的起源。

2、教育家李镇西的言论(不培养告密者)。

3、高智商学生教育问题。(男生教育问题《高原之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行为运动特长生的培养问题)

五、几点建议。

1、科学意识在哪里?理科教师多看中央台科教频道的《我爱发明》

2、老师不要发怒,凡是学生涉及到的 网络,我们也需要去了解一下。否则„„“兰州烧饼”是什么意思?

3、学科地位的顺序。英语教师不要只说“英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说之前请先发自内心说一句“汉语是最优美的语言”。(看台湾忠信学校校长高震东的视频演讲。)

4、看点好的电影。《高原之梦》,《127小时》,《超速先生》,《放牛班的春天》,《老师你好》,《34街的奇迹》。支教博客:http://blogsina.cn/ipzz

形动、神动、互动、主动

——考察杜郎口中学的思考主讲:曹桂臣校长

一、第一印象。

1、货真价实的“印钞机”。

2、持续火爆的“展销会”。

3、商业化运作教育的成功范例。

4、构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和谐统一。

二、课改的成功。

1、从实际出发,落在实处,讲究实际。

2、课改的实质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3、形动包括口眼鼻

4、教学时间:10+355、教学空间:撤去讲台,增设黑板,团团坐。

6、教学方式:教师是导演,策划者,指导者。“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任务落实到人、组,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快节奏———单位时间内,紧扣目标任务,周密安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效果。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三、导学案的编制和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和谐课堂的关键。

1、导学案的编制和应用是基础——解决了学什么问题。

2、学习小组的划分和管理是保证。——保证了预习和展示。

四、学习小组的划分。

1、学习小组的划分。

按优、良、合格均衡搭配。

2、小组长的选拔。

责任心第一,成绩第二。

3、学习小组固定一个管理单元。值日、就餐、学习等。

4、小组长的作用。

发现闪光点、提出问题、帮助弱者、搞好同学的评价、帮助教师做好学习效果的检查。

5、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班级营造参与无错的氛围、树立课堂参与的积极分子、注重过程性评价,淡化结论性评价、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树立课堂评价标准。

五、评价教师的理念。

1、差的教师上课会叙述。

2、一般教师会讲解。

3、良好的教师会提问。

4、优秀的教师会启发。

教师具备的十大素质:

1、胸怀大志,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

2、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奉献品质。

3、小处着手,打造精品的质量意识。

4、善于反思,促优正劣的改革勇气。

5、交流合作,取长补短的进步要求。

6、努力学习,完善自我的探索态度。

7、关心集体,先公后己的牺牲精神。

8、关注科研,总结规律的创新思想。

9、尊重学生,善待学生的民主氛围。

10、相信学生,利用学生的主体理念。

培养学生十大能力:

1、自我学习。能够自主、自觉、自愿、自省、自理地学习,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2、敢作敢为。敢想、敢答、敢演、敢创,敢学当头,勇于表现。

3、感知知识。运用知识迁移,尝试、体验、总结,归纳、分析、领会,学会搜集信息。

4、整理笔记。记录要点、中心句、易错易混的难点,对自己有影响的内容,喜欢的格言警句等。

5、联想拓展。社会生活、热点分析、精典再现、探索发现、人生感悟、科学推论等。

6、作品呈现。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把握,自己创作,或编题,或解读,或应用,或课本剧编排,或诗歌、范文,或小品,或制作、发明等。

7、交流合作,生生、生师、强强、弱强,网络等开展切磋、研究、借鉴、取舍、优化、补充、修改、锻炼。取长补短,共赢并进。

8、善于表达。语言流畅、声情并茂,能够充分运用身体语言,书画美观、演艺精彩、感染人、教育人、影响人。

9、方法科学。学会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论,辨证的哲学思想去把握知识的脉搏,眼光远大,厚积薄发,思维敏锐,逻辑严密,学以致用,创新图强。

10、铸就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胸怀大志,爱党报国,落落大方,举止文明,做事严谨,学习得法。

六、课改困境。

带着镣铐跳舞——做好能改的,优化不能改的,追求暂时能改慢慢可改的。思考

一、把课堂部分归还学生,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思考

二、课后给学生留一、二、三个预习题

1、分层布置,硬性与自选相结合。

2、上课时把老师的独角戏变成师生共同

思考

三、优化教学环节,增值教学效果,修炼提问的艺术。

1、把讲解变成设问。

2、把握质疑的层次、角度、梯度、密度、难度。

3、一定要布白,(思考时间)

4、问的想说,会说的说出信心,说出成就感。思考

四、优化点评的艺术

1、生动适时,精彩的点评是教师的课堂点睛之笔,唤醒、激励学生起到催化剂、兴奋剂的作用,教师要从知识、方法技巧,能力,态度,情感上准备课堂用语为课堂生动,学生精彩助一臂之力。

2、点评的三种境界:评判式、鼓励式、启发式。

3、评出热情、评出信心、评出成就感,激活思维。思考

五、加强课后反思

1、反思三年成名师。

2、反思是为了解决问题,如学生书写不好怎么办?记不住单词怎么办?

3、捕捉课后灵感。

2012年4月16日

第三篇:现代教育理念浅谈

现代教育理念浅谈

现代教育理念,实际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发展观。现在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既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又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教育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认同学生的差异性。

一位哲学家说过,就像自然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不同的认知,不同的兴趣,不同的欲望、价值、潜能,所以有这些差异才有个性,有这些差异才见特色,有这些差异才见生动。当我们接受了学生的差异之后,接下来的就应接受学生没有差生这一理念。我们通常讲的差生就是考试差、分数差的学生。这样评价对教师可以理解,因为学校评估教师要分数、升学要分数、家长要分数,但对学生来讲是非常不公平、不客观的。人的表现行为和活动能力千姿百态、林林总总,把一个方面的差异,作整体判断对学生来讲这是蛮横无理的。

面向全体就是要正确理解后进生和觉悟生。

我们通常讲的觉悟是思想觉悟,实际上学习更需要觉悟。思想家把人的觉悟是分开来看的,觉是感觉,是直观的,悟是悟性,是思维。觉是别人的点拨,悟是自己的体会,悟是觉的结果,觉是悟的过程。过去所讲的“双差生”,实际上是后进生、差异生、觉悟生。人是多面性,每个人的才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例如钱钟书进清华大学数学考0分,被破格录取,后来却成为了学贯东西著作等身的一代大师。香港富豪李嘉诚小学没有毕业,由一个学徒工成为香港当今商界巨子。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领袖洪秀全,参加清朝科举考试,考了17年连个秀才都没都考取,最后一场大病,病死四十天而复活,就讲天话说天书,说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兄弟,写出《警世良言》、《劝世良言》,他创立天地会,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历时13年而亡,创造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就要因材施教。

悟性不一样,理解不一样,不能用统一的尺度统一时间去要求每位学生,中国教育圣人孔子,距今2500多年身处奴隶社会,他能开创我国平民教育先河。奴隶社会的教育分三等,一等是贵族,二等是平民,三等是奴隶,可孔夫子不按身份收学生,只要学生一心想学,他就接收,中国理学创始人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后人称为因材施教。平民教育是新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特点表现在均衡发展和全民共享教育,封建社会政治家都能认识到善政不如善教,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面向全体讲的是面向少数不行,面向多数也不行,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用张艺谋的电影片名叫《一个不能少》。放弃一个或几个,对于这个班是一个,对一个家庭就是全部。面向全体不是教好不教差,教少不教多,而是要分级教学,分类指导,对待差异生要低标准,小起步,捕捉闪光点,扶植起步点,启发醒悟点,抓住巩固点,使学生的希望永不失落。

二、树立“人人能成才”的思想

1、什么是人才,从广义上讲就是在各行各业能创造性开展工作,并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就是人才。从教育上讲“合格+特长”就是人才,人才不等于英才和精英。英才和精英指的是极少数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素质教育的观点“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佛教上也讲人人有慧根,个个能成佛。人人有慧根讲的是人人都有成才的潜能和可能,都具有成才的条件。个个能成佛讲的是每个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成为三百六十行中的人才。

2、对人才要有辩证认识。对于人的不才还是大才,有用的还是无用,道教代表人物庄子用辩证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他说不材可能是大材,无用可能是大用。他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一个木匠去齐国,来到曲辕这个地方,看出一棵被人稀烂为“神树”的树,树高有几十丈,树粗10丈,树枝可遮蔽数千头牛。朝拜的人络绎不绝,师傅经过这里看也不看一眼,这个木匠就跑过来问师傅:“我自拿起刀斧跟随先生,不曾见过这样壮美的树,而师傅却看也不看一眼,是为什么?”师傅说这是一颗没有用的树,用它做棺材很快就为烂掉,用他做柱子虫会蛀,用它的板子做船,船会沉,这是不取之材,无用之材。”木匠回到家后,这棵树给他托了一个梦说:你将用什么东西跟我相提并论呢?长果的树,果实成熟就会被打落,小枝被摧残,大枝被折断,所以常常不能终享天年,半途夭折,自身招来杀身之祸,而那些能用的树木,小的人家砍去做木棍,大的砍去做房梁,早就被人们砍伐了。而我正是被人们看作无用,才活了一千年,后来被人们看作神树顶礼莫拜,也正是我的无用成就了我的大用。《舟舟的世界》也是一例说明,武汉一个男孩舟舟,今年26岁,是个先天智障,他的智力水平相当于三、四岁的儿童,而且一直停留在这个水平上。但是他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那就是他的音乐世界。舟舟在音乐指挥上是一个天才。他父亲在武汉歌剧院工作,他从小生活在这个环境里,这个环境对他来讲,不是一种知识学习,不是音乐培训,而是一种肌肉记忆生命灵性的浸润过程,这种生命灵性与艺术之间不经意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位艺术天才。他在全国家喻户晓,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台声鹊起,这种无用也产生了大用。

这些寓言和故事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也非常有参考价值,我们看学生有没有出息,有用没有,重在看成绩,看考试,看眼前,没有从大用的角度看,没有从长远看,所以我们有少数教师对好坏学生经纬分明,个人喜好善恶溢于言表。苏东坡就有句人生感言:“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也不少。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主要看今后自己如何去创造,如何去发展。

三、理解“儿童学习不需要分数”的思想

“儿童学习不需要分数”是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注重儿童学习的分数,会扼杀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儿童失去快乐的童年。我在这里提出的这个观点,目的是矫枉过正,主要是针对我们有的学校和教师,把考试看作高于一切,把分数看作高于一切,不去全面评价学生,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1、以分数论英雄。学校里有分数高低之分,但校门外没有分数之分,社会上有二本书,一本是“有字书”,一本是“无字书”,而且“无字书”是生活大部头,社会看重的是能力、贡献。通过社会学家的深入调查,一个成功的人智商只要20%,而情商占80%。何谓情商,就是人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是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人格魅力的总称。讲的是个人的品行。万事德为首,孔子把德与才作了一个比较,“讲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德者为小人。”这一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是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品德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认为无德者为危险品,无智者为次品,无体者为废品,谁也不会用危险品。我们现在中小学生的特点是:生理成熟提前,心理成熟滞后,人机交往能力强,人际交往能力弱,自尊心极强,自控能力较弱,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任性自私,固执专横,缺乏自信。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去化解,去矫正。

2、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现在有人总结我们的教育,用僵化的知识来驯化和奴役学生,逼迫学生像喝苦药一样吞下课业的苦果,让学生生活在考试的海洋中,囚禁在题海的牢笼里,学生说翻开所有的教科书,只有几页是欢乐,通篇都是痛苦。学生感受到自己有吃不完的苦,受不尽的罪,就像生活在万恶的旧社会,把把都是辛酸泪。

3、导致学生与教师的情绪对立。现在在学生中流行《是我歌》说“书包最重的是我,作业最多的是我,每天起得早的是我,睡得晚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还有一首对应的《是你歌》说:“骂我最多的是你,打我最多的是你,是你是你还是你。”

一名同学在学校受压抑,老师不喜欢,同学不理会,也就是上帝不爱,佛祖不收,舅舅不疼,姥姥不爱,自己决定辍学,走前在黑板上写了首打油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就回家住。”这些发泄都是学生与教师和家长对立情绪的反映。

现在我们有的小学和初中还在实行学生考试分数公开排位,这种倒行逆施的方法,是赤裸裸的应试教育的表现,是和当代素质教育叫板,是对学生心灵摧残,特别是对后进生,使他们在学校成了过街老鼠,见不得人,使他们的自尊、人格和耻辱一点一点丧失。常言说:没有耻辱的耻辱是人生最大的耻辱。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指出在“仁义”两个字掩盖下的杀人,可能这就是一种。孔子有句名言在提醒我们“善不积不足以成名(不会远扬),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恶一点点积累就会败身,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种做法,可能谁都会认为是幼稚和残忍的。善待别人等于善待自己,帮助别人也等于帮助自己,所以我们教师要善待学生帮助学生,你把学生看得有多重,你在学生心中就有多重。以上这些问题的产生责任不能完全在我们教师身上,高考是全国组织的,中考是全省,小考是县里组织的,考试这根指挥棒不倒很难救学生于苦海。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相信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一定不会长久。现在韩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也都取消了高考,按等级录取分为九等入学。山东一所初中在试行“零作业”,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说“不”。但是作为我们的学校和一线的教师一定要觉醒,我认为不是考试成绩好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也不是考试成绩差的就不是好的老师,学校与教师不要过于看重分数、看重考试,不要把学生当作物件、当作考试的工具、当作知识的容器,要看重学生,要善待学生、关爱学生,尽力而为想方设法还学生一个欢乐的童年,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座关爱慈祥的丰碑。

四、树立爱学生也爱学生缺点的思想

爱学生就是要在感情投入上做文章,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技巧和全部奥妙就在于热爱每一位学生。”无爱不言教,“爱就是一份严格的水加九份盛情的蜜。”小孩天性好动,无拘无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人,没有假象和做作,成人经过社会改造,已成为社会的人,可以说失去自然人的本色,而小孩没有经过岁月的磨砺,所以他们总是自然而然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小孩犯错上帝也会原谅。”冰心说过一句名言:“世上没有一朵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小孩不可爱。”我们要善待学生,包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像“爱如白纸”故事中讲的那样,把一个人的缺点看成是白纸上的一个污点,或者看成美女脸上的一颗小痣,这样才能热爱学生的一切。

如果你爱学生你就要爱他的整体,爱他的好,也爱他的坏,爱他的优点,也爱他的缺点,这才是大爱和真爱,就是过份一点爱也无罪,爱也有功。

1、爱学生,要允许学生犯错。学校是一个允许出错的地方。因为他们涉世不深,没有正确的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能力,还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德国伟大哲学家黑格尔对人的认识过程有一个“正反合”理论,他说人的童年是正的开始,他们认为太阳是温暖的,花儿是鲜艳的,人世间是美丽的,到了二十岁进入社会,认识走向反的一面,认为社会是黑暗的,人是自私的,一切都是虚假的,进入三十岁就是合的一面,认为社会不是那样黑暗,也不是那样清明,人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坏,也不是那么好。实际上是深入了这个社会,接受了这个社会。我们的教育始祖孔子,从心态上把人也分了几个阶段。他讲人三十而立(讲内心稳定),四十不惑(懂得取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人生最精彩的阶段),五十知天命(不怨天忧人,不为外物所动),六十耳顺(就是什么话都听得进去,什么事情都看得惯),七十而从心所欲(就是可以理解、包容、同情一切正确或错误的人和事),所以说人生没有多余的路,一路风尘一路收获,作为教师不要要求学生是一个完人,十全十美的人。

2、要宽容学生。宽容是感化学生的良药。要有一种有容乃大的儒学精神,北宋有位佛印大师,他心好、脾气好路人皆知,有一次和一个泼皮同行,泼皮听说佛印脾气好,怎么骂他都不会还嘴,所以同路的三天就骂了佛印大师三天,尽找一些最难听的话骂,骂了三天大师都不还嘴,反而发笑。泼皮实在想不通,就问佛印大师人家骂你怎么不会生气。大师说当你送一样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怎么办?泼皮说那就拿回去。那不就好理解了?因为你骂我的话我不放在心上,我不接受我生什么气,在我心中认为你在骂自己,所以有时会发笑,泼皮听得目瞪口呆。还有个“一言救世界”的事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位母亲到幼儿园参加家长会,老师说她儿子好动,坐不住,可能有多动症,回去后母亲对儿子说老师说你原来只能坐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有进步,儿子非常高兴,以后就改了许多。参加儿子小学家长会,儿子排名40多名,也就是后几位,老师说怀疑你的儿子有智力障碍,回去后母亲对儿子说,老师说你不笨,只要你用心一点能超过你的同桌(21名)。参加初中的家长会,老师说你儿子考重点没有希望,母亲说,老师说只要你再加一把力考上重点有希望。初中毕业考上了重点中学,到了高中儿子更加自信,高考录取清华大学,拿到通知书儿子突然抱着母亲痛哭,说我知道我自己并不聪明,老师在家长会上说的话同学都告诉了我,可是天下只有你宽容和欣赏我。我们的教师要有度量,要学会宽容、学会欣赏,这样才能热爱每一位学生。

3、爱学生要真心实意地爱。讲真心实意就是发自内和肺腑的爱,不是逢场作戏,虚情假意。现在把一种以爱的行为方式去控制别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称为“非爱行为”也叫“非爱掠夺”。比如我们家长要求小孩三岁背唐诗,四岁学弹琴,五岁学舞蹈,六岁学画画,七岁学外语,我们的教师补课,增加课外作业,加重学习负担,要求学生考100分,前几名,拿一等奖等等。这种以爱的名誉强求学生或孩子做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都是非爱行为。讲真心就是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李广射虎)。这里有一个“见心见性”的故事,也是苏东坡和佛印大师的故事。苏东坡与佛印经常在一起打坐论道,在论道时总是败在佛印大师手下。有一次两人在一起打坐,苏东坡心情非常好,就问佛印大师你看我打坐的样子像什么,佛印说:“你好庄严,就像一尊佛。”佛印问苏东坡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说:“我看你就像一堆牛屎。”佛印大师无言以对。苏东坡这次赢了心里非常高兴。回家后就把事情经过讲给妹妹苏小妹听,苏小妹听后说哥哥你输了,而且输得很丢人。苏东坡一听说为什么?小妹说佛法里讲的是一种心境,喜恶美丑由心而生,佛印大师的心像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里像牛屎一样,所以看大师像牛屎。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羞愧难当。“心诚千般好”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一位思想家总结人生成功过程说:“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命运从一个人的心态开始,经过自己日常行为和生活习惯,来形成自己的性格,最终由性格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生的成功是性格的成功,人生的失败是性格的失败。

心态是一个人内心的自然表露,假的终究是假的,真的才会感人,性格是一个人的亲和力、号召力的体现。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要把想把握自己的命运,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要想获得家庭的幸福,我送你们四个字“修心养性”。

所以我们对待学生要有真爱、大爱、博爱,用真诚敲响学生心灵的晨钟,用爱心撑起一片蓝天。

五、树立“无恐惧教育”的思想

实施“无恐惧教育”指的是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创建儿童成长的乐园。

1、实施“无恐惧教育”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胜于良好的教育: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霍懋征女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北大要她留校任教,她决意去教小学,81年在北京市统考中,46人中44人是一类文(一等奖),剩下2人二类文(二等奖),平均分97.46分,在全国放出卫星,她的育人方法就是平等友好、激励、赏识。从教60多年没有向学生发一次火,没有向家长告一次状,没有惩罚过一次学生。可以说她创造了教育神奇,是真正的教育大师。

高压紧张的教育环境会造成学生思想障碍,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韩非子有“狗猛酒酸”的故事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宋国有一位卖酒的人,酿制的酒非常好,飘香十里,价格也公道,为人也诚实。可是就是酒卖不出去,放的时间一长酒就变酸了。他去请教一位道长,道长想了很久,也作了各种各样的假设,价格高不是、质量不好不是、态度不好不是,最后问他养没养狗,他说养了,问他狗凶不凶,他说凶。道长说就是因为你家狗猛才会酒酸,他回去把狗关起来以后,生意就十分红火。所以教育也需要宽松和谐的环境。

2、实施“无恐惧教育”要学会微笑。(学员开心笑一次)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表情之一。微笑是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不懂微笑就不懂得感情表露,不可能成为一个亲切可爱的老师。一个期待的眼神可能催生一个牛顿,一句鼓励的话语可能会造就一个爱迪生,“好言相劝三冬暖,恶言伤人六月寒。”原国家文化部长高占祥写了一首《微笑歌》。他说,人类不能没有春光,生活不能没有微笑;脸上多一份微笑,人间少一份争吵;家庭多一份微笑,生活多一份美妙;夫妻多一份微笑,恩爱多一份情调;朋友多一份微笑,财源多一条渠道。微笑是处世的法宝,有的教师从来都没有微笑这一表情,这根神经基本报废,有的学生怀疑自己的老师会不会笑,所以在这里我特意提出,老师不要吝啬你的笑容。老师的微笑能给学生传递温暖、亲切、关怀和友好,能给学生激励和鼓舞,能缓和紧张的气氛,也是我们教学技巧上的一个法宝。

3、实施“无恐惧教育”要做到不体罚学生。当前我们虽然明令严禁体罚学生,但体罚学生的事还是时有发生,也经常有家长到局里告状,我们有的教师经常责骂、嘲笑、挖苦、体罚学生,这种现象被称为教育中的“冷暴力”。我们有的年青教师一天不体罚学生就感到心里不舒服,还振振有词地说:“要文明其精神,必须野蛮其体魄。”把学生看作是自己可以随意发泄的对象。这是与当前的道德和法律所不相容的。去年法制报刊了内蒙古一位中学生自杀的消息:一名中学教师对班上一位成绩较差的女同学非常不满,经常讽刺、挖苦、嘲笑,使该同学对语文教师产生怨恨,该同学一直想报复老师,可又无法下手。有一次语文老师在教室走来走去读课文,她趁老师反背的时候用钢笔洒了一点墨水,老师问她为什么洒墨水,她不作声,老师说还洒了四滴墨水,学生只承认洒了一滴,老师愤怒地说:“看你就像个人渣”。学生受不了这种打击回家后上吊自杀,留下遗书说我要用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来证明我只洒了一滴而不是四滴墨水。可以看出现在学生自尊极强,内心脆弱,受到一点委屈就像皇帝受人欺负一样难过,舍得放弃自己的生命。不知道生命如此脆弱的道理。从教师来看应主动调和师生关系,不要激化矛盾,伤人的言语也有违师德,孩子是夸大的,而不是骂大的,要多帮助、多表扬鼓励,给他信心和勇气,使孩子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要有意开展经受挫折教育,苦难是生活中最好的老师,“老鹰求生”的故事说明了这点。

4、实施“无恐惧教育”要善用惩罚和批评

有人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但是惩罚不是体罚,不是打骂,不是挖苦,而是心灵的呼唤,让学生自己认识行为的危害,并且能主动改正错误。

惩罚要讲究方法:不能罚站、写作业、写检讨、罚款等,甚至更恶劣的方法。魏书生把写检讨改成写说明,看起来没什么不同,但实质大不一样,一个是由教师断定学生有罪,学生屈从于压力不得不写,其内容只能认错。写说明是由学生自己良心“裁判”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自我批判,一个是口是心非,一个是触及灵魂、刻骨铭心,效果大不相同。有一个家长让孩子“钉钉子和拔钉子”的故事,也是一种方法。还有其它方法,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读一段课文,做一件好事,画一张画,还由许多方法希望我们教师在实践中摸索。总之,对待学生好心做错事要表扬,无心做错事的要鼓励,有心做错事的要批评,但批评要就事论事,要用良言,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能主动改正错误。

六、树立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思想

社会上现在普遍反映现在的小孩比过去难教难管,过去把老师看成神,现在孩子把老师看成人。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过去的孩子不了解老师,而现在的老师不了解学生。现在的学生成了“网络一代”,他们伴随着网络成长,网络信息无穷无尽。从这点上讲学生反过来当老师都不为过,如下面一则事例:某校某日一男生笑着对女孩说:“可爱的妖精,你真是越来越来越善良,越来越贤惠,如同天使一样讨人喜欢,让人百看不厌。”一般人听了一定高兴,把自己夸得这么好,可是这位女孩却来向老师告状。老师听后说这有什么错,女孩说校园流行语不是这个意思,她说:“可爱的妖精”就是可怜没人爱的妖精;“你真是越来越善良”就是你真是越来越没有天良;“越来越贤惠”就是越来闲着没事,什么都不会;“如同天使一样讨人喜欢,让人百看不厌”就是如同天上掉下来的牛屎一样,让人看一遍吐百遍,没人不讨厌。这些语言翻新,我想我们在座的老师懂的也不多,校园里的校园时尚,从《三重门》到《哈利·波特》,从蔡依林到周杰伦的流行歌曲,从“天才”翻新为“天生的蠢才”的语言变化,可以说时代在变,生活在变,学生在变。他反映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要跟着变,努力使自己成为“超级教师”,使自己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要教育学生,了解学生,除此之外我想没有别的选择。

第四篇:中国古代家训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中国古代家训智慧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林莺

1988年,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巴黎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时,曾得出结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到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我个人理解,这个孔子,他其实是个泛指,并不单单是孔子这个人,或者是孔子的思想,而是我们中国古代绵延几千年的传统和文明,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其中,就包含有今天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中国古代家训智慧。

那么,先来简单了解下,什么是家训?家训的训,指的是教导,训诫,家训,就是一个家族或一个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家族的长辈教育子弟或家族成员,父母教育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家训的内容十分宽泛,包括言行举止、修身、处世、交友、家庭生活、乃至出仕从政、建功立业等等。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规的、有文字记载的家训是西周初年周公的《戒子伯禽》。周公殷殷告诫代其治理封地鲁国的儿子伯禽说:“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的意思是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他说这个的意思是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告诫儿子,到了鲁国后,一定不能因为自己是国君,就慢待了士人和民众,要像自己一样爱才、惜才、尊重人才。

同样,还有个父亲教育孩子的故事,这个父亲也很有名,大家一般将他当老师,当圣人,但他同时也是个父亲,这位父亲就是我们常说的“万世师表”——孔圣人。孔子对学生很和蔼,对儿子很严肃。他儿子也很有名,孔鲤,字伯鱼,因为出生时,鲁君送了一条大鲤鱼来作为贺礼,所以叫孔鲤,字伯鱼。孔子对这个儿子很严格,《论语》里记载,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无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能正确的说话)?”“是”,“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怎么能在社会立足)”“是”,“退而学礼。”这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孔鲤的教育,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育,这段记载也被视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典范之一。孔子说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则成了古代早期家训的典型内容。

但“家训”这两个字正式得名并被后世广泛认可并流传下来是在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写了《颜氏家训》,“家训”才正式得名。

以后,大量以家训为主要内容的文本文献开始出现,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帝范》、司马光的《家范》等,都是标准的家训作品。还有许多家书、尺牍,里边涉及有教育子女家人内容的,学术界也一概将其视作“家训”。

中国家训,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教育智慧,也承载着华夏文明独特的历史智慧和人生智慧。

这些浩如烟海的家训,我们当然不可能尽览,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些精华,以求窥一斑而见全豹。

首先来看看《颜氏家训》。《颜氏家训》可以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被称为“古今家1 训的鼻祖”。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出生于江苏南京,是魏晋南北朝儒家文化尤其是家训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后人,也出了许多大家,比如唐代大学者颜师古就是他的孙子,后代还有个非常有名的颜真卿,大书法家。

《颜氏家训》中关于修身、处世、治家、勉学、为官等方面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还有许多在当时看来非常有远见的观点。比如说,《颜氏家训》认为:第一,教育要从小抓起,颜之推特别提到要重视胎教。现在我们科学发达了,对胎教都比较重视,但大家想,颜之推,那是魏晋南北朝,公元531年,差不多1500年前的古人啊,有这样的远见卓识,太不容易了!第二,颜之推提倡“礼为教本”,要以忠孝仁义作为人生准则,为人不能贪慕名利,要做实事。他还用一句话告诫后代:“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这个对我们现代家庭教育,我个人觉得具有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遗子千金,不如教子一技。”父母长辈,留给子女、后代再多金钱财富,而不教会他们通过正当途径赚取金钱的本领,就等于给了孩子一个漏筐,所有留下的好东西都会从筐的缝隙中溜走,最后等待他们的就是无尽的慌张,甚至是慢慢走向犯罪的机会。我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败家高帅富,挎爱马仕包打劫超市”,说的是一个富二代,因为生意败落,妻子离婚,又迷上赌博,败光了所有家产,只好在成都街头流浪。在饥饿难耐,走投无路时,心一横抢劫了超市。被捕后警察发现其身上穿戴的奢侈品均为正品,但就是这样一个身穿高档品牌的25岁青年,面对生活的坎坷,脱离了富裕的生活便失去生活方向,连最基本的糊口都不能自给自足,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要告诉孩子,父母总有离去的一天,人生,最终只有靠自己。作为父母,不能认为留足够的财富给孩子就够了,一定要教子一技,教他真正实用的本领,好为他在将来自立于世、自求发展打好基础,那才是真正的爱。

再来看看皇族的家训,唐太宗的《帝范》。《帝范》共十二篇,是唐太宗亲自写了,赐给太子李治的。

《帝范》第一篇先讲《君体》,主要包括为君之德性。其中写道“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民”,意思是君王没有威信和德行,就不能使远方四夷之人归附;君王没有仁慈的胸怀和宽厚的品质,就不能使百姓感受到恩典,治理天下,必须威德并用。

这句话既是对皇子治国的教导,其实也是一个为人处世的方法,同时,对我们家长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也有启示。

这里也有个故事,唐太宗时期,有个功臣,尉迟恭,不但骁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还几次对太宗有救命之恩。特别是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奔入玄武门旁边的树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他的对手,也是兄弟李元吉迅速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就在这时尉迟恭跃马奔来大声一喝,把李元吉吓得赶紧放手逃跑,但尉迟恭快马追上他,放箭将他射死了。要不是尉迟恭这一喝,李世民可能当场毙命,历史就要改写了。所以,对尉迟恭,唐太宗自然是给了格外的恩宠。但这样一来,这个尉迟恭呢,就有点张扬、膨胀起来。一次,唐太宗举行宴会,请了些老臣和宗室至亲,因为有个人坐在他的上头,尉迟恭就很不服气,认为此人功劳不及自己,没资格坐在自己上面。坐在尉迟恭下头的任城王李道宗出来好意劝解,没想到尉迟恭不领情,抡起拳头对着李道宗一顿狂扁,不一会就把李道宗打得满脸乌青,最严重的是,眼睛都几乎被揍瞎了。这个李道宗也不是闲人,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弟,他还有个女儿,特别有名,就是文成公主。李世民当然很不高兴。把尉迟恭叫去,说,我昨晚读史书,看到汉高祖刘邦诛杀功臣的事,原来我以为高祖不对,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今天想想,我觉得韩信,彭越,他们也有该死之处啊”这话,说的尉迟恭腿直打斗,史书记载,此后,他天天在家里练仙丹打坐,安享晚年,再也不闹事了。这个就是宽严有度,恩威兼施。

此外,唐太宗还告诫皇子们要多读史书,以史为鉴,并且要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学2 会判断是非、得到启示。唐太宗本人也正是这么做的——

有一天,唐太宗就与大臣们聊,说是昨晚挑灯夜读,读到《晋书》,里面有一则晋武帝和大臣何曾的故事。

晋武帝司马炎是西晋开国皇帝,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生活上极尽奢华,大臣何曾看出了其中的危机,有一天下朝后就神色忧虑。儿子何劭看到后很纳闷,就问父亲,怎么回事?何曾就将自己对皇上的担忧告诉了儿子并对他说,你呢,还可以免于杀身之祸,但是,他指指孙儿辈,像他们这代恐怕就危险了。果然,西晋王朝只延续了短短几十年,先是“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华”,国家陷入了长时期的动荡和战乱,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啊?何曾的孙子果然跟他预言的那样在乱世中遭酷刑所杀。

唐太宗说完此事,让大家议论,发表看法。大家都纷纷夸何曾有远见,是个聪明人。但唐太宗却脸色一沉:我觉得何曾是个不忠不孝的罪人!

大家一听,都愣住了。

“作为臣子,对君主要恪尽忠心,时时刻刻为国家安危和发展考虑,匡正君主的恶行,协力治理好国家。何曾作为朝廷要员,地位高,责任重,既然看到了问题,理应据实相告,直言规劝。可他呢,怕得罪君王,退朝回家发发议论,实在是不忠不孝。”说到这里,唐太宗话锋一转,“我听说你们有些人在背后议论魏征,说他提意见出风头,我看他不是。他敢于直谏,那是帮助我防微杜渐,不至于让国家发展误入歧途,是真正的良臣!”

从此后,再也没有人在背后议论魏征了,更多地大臣也像魏征一样,发现问题,也向唐太宗直言劝谏。也正是在魏征等一大批忠臣、直臣、贤臣的帮助下,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唐太宗从史书中读出了智慧,所以,他也教育自己的孩子多读史书,还要多思考。

再来看看五代十国时期的《钱氏家训》这部家训是钱氏的先祖吴越国王钱镠(liú)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里边有句话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当年,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钱复时,曾引述过。

江南钱氏,堪称千年望族,历朝历代皆有俊杰,很多状元,无数进士。宋末画家钱选,明代学者钱德洪、画家钱谷、诗人钱谦益,清代藏书家钱曾、学者钱塘、训诂学家钱大昭、画家钱杜、篆刻家钱松均系钱门。近现代更是人才“井喷”,出了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其琛、钱文钟,钱永健等“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当代国内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

《钱氏家训》分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和国家篇。个人篇开篇即语:“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产物,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要堂堂正正无愧于天地,言行举止要符合圣贤的标准。家族篇开篇即语:“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让我们看到家庭的细节对于优良人格的形成有多重要。家长把家里打理得次序井然,后辈自然会从小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最终才能有办大事的基本能力。社会篇开篇即言:“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在社会交往中,诚信是第一要务。在乡邻问题的处理上,谦让与人方便是首先要做到的。对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更要负起责任,有能力就要带头抚恤。国家篇开篇即言:“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 [dù]如仇。”在国家层面,普通人更多的是在集体层面上,我们要懂得用严明律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懂得社会的准则,洁身自好。爱民(对优秀的员工要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于社会(集体)的蛀虫(蠹),则要坚决剔除。由此可见,《钱氏家训》主张忠孝传家,爱国恤民,化家为国。它不只是钱氏后人的行为准则,更是留给每个中国人的宝贵精神遗产,是我们每一3 个中国家庭都应该认真学习的成长训言。

包拯,包青天,大家很熟悉。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廉洁无私,痛恨贪官污吏,到了晚年,担心后人会出不肖之徒,于是在家中立了一块石碑,镌刻着著名的《诫廉家训》,严厉警戒后人:凡是包氏后代子孙有贪污受贿者,活着不得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祖坟。不遵从此训令者,一概不是包氏子孙。如此言简意重的包公家训让人肃然起敬,发人深省。事实证明,包拯的子孙确实没有违背如此严厉的训诫,历代未听闻有贪污犯法之人。

最后,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是我个人觉得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精辟、也是我个人觉得最优秀最有借鉴意义的一本家训读物:《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我们以前在教科书中学到的是“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是事实上,林则徐虽然睁眼看了世界,但他对西方依然有许多的误解与偏见。比如,林则徐认为西方人“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故只长于海战,一登岸就“一仆不能复起”可任大家宰割。因为西方人穿的高筒皮靴,他就以为西方人的膝盖是不能弯曲的,只能依靠坚船利炮,在海上作战,一上岸,就会倒地,束手就擒。他还认为,西方人喜欢中国的茶叶,那是因为他们平时都是吃牛羊肉或牛羊肉磨的粉,如果不喝茶,就会便秘而死。

曾国藩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的,也就是说他是站在林则徐这些前辈的肩膀上看世界的,他不但是看了世界,还进行了实践,眼到心到,行动到。其直接结果,就是其洋务意识的产生。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曾国藩还说过一句话:“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就是说不论艰难险阻,都要亲身体验,亲自品尝。有“行”有“知”,方为知行合一!比如他要搞洋务运动,要向西方科技文明学习,就要首先了解西方社会的状况。但限于时代的原因,曾国藩很难做到实地考察,于是他找到了一个著名的替身--号称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在西方大学取得学士学位的留学生,他的巨幅画像至今还被供放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校史陈列室里。容闳毕业后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条件与环境,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国内,力图教育救国。他跟曾国藩初次见面,两人都被对方的精神、信仰与气质所打动。曾国藩对所谓的美利坚知之甚少,却在一面之缘之后即掏出68000两白银之巨资交给容闳,请他帮忙到美国走一趟,替自己考察现代军工企业的设置情况,并委托容闳全权购买能建立完整军工企业所需的原生机械。此前,清政府从未派人去过美国,绝大多数国人也并不知道美国在哪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可曾国藩就是这么信任容闳,亲自把容闳送到江边码头,亲自把容闳送上船,然后看着孤帆远影碧空尽,就好像自己亲自踏上了远赴美国的航程。历时整整两年之后,容闳费尽千辛万苦,带着他从美国购买的100台能够生产机器的原生机械回来了。就是在这100台机器的基础上,曾国藩着手组建了中国近代史第一个标准的近代化企业--江南制造局。

曾国藩家书中,我重点想讲讲“诚信”,他在《交友》篇中,告诫儿子:“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之素孚。”这里,是将诚信这个品格作为择友和与朋友相交的一个首要条件和准则。交朋友,要交诚信的人,与朋友交往,也要做到诚信。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季札,春秋时代吴国的公子,博学多才,品行高尚。一次,他奉国君的旨意出使各诸侯国,途径徐国时,受到徐国国君的热情款待。两人谈古论今,意气相投。宴席上,品着美酒佳肴,听着优雅的音乐,季札一时性起,就起身抽出佩剑以助酒兴,并对徐国国君的盛情款待表示感谢。

这把佩剑非比寻常,剑鞘上雕刻着蛟龙戏珠的图案,镶嵌有上等的宝石,灯光下闪烁着4 夺目的光芒。剑锋则是用上好的钢打磨而成,寒光闪闪,格外锋利。在季札手中,剑被挥得银光万道,威力无穷。徐国的国君被这把佩剑深深地吸引住了,却不好意思表达出来,只是不住地朝它观望。季札心知其意,无奈出使诸国,宝剑是身份的象征之一,不能相赠,于是就在内心暗想道:等我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之后,一定要回来将这把佩剑送给徐国国君。

怎料世事无常,等到季札出使返回,又经过徐国时,徐国国君却在不久前暴病身亡了。

季札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到徐国国君的墓前,内心有说不出的悲戚与感伤。他望着苍凉的天空,把那把长长的剑,挂在了树上,心中默默地祷念着:“我知道您喜欢这把佩剑,只是当时不便相赠,如今我出使归来,任务完成,可以将它赠予您了。”跟在一旁的随从非常疑惑地问他:“徐国国君已经过世了,您将这把剑悬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季札说:“徐君非常喜欢这把剑,在离开徐国之前,我曾在心里许下诺言,回来时要将这把剑送给他。君子讲求的是诚信与道义,怎么能够因为他的过世,而背弃为人应有的信与义呢?”后人为纪念此事,在季札挂剑处修建了 “季子挂剑台”。

司马光,大家都听过他小时候砸缸的故事,非常聪明。那是他六岁时的故事。司马光七岁,还有件事,有一天他跟姐姐在父亲的书房里玩。玩着玩着,开始砸核桃来吃,砸开了硬壳,取出里面的核桃仁,放到嘴里,可是刚嚼了几下,就觉得核桃仁又苦又涩,于是吐了出来。姐姐对他说:“你瞧,核桃仁外面有一层薄皮,把这层薄皮剥掉,就不苦了。”司马光点了点头,就照姐姐说的去剥皮,谁知怎么也剥不下来。姐姐帮了一阵忙,也没剥下来,正好有个小伙伴来叫,就走开了。这时候,有个使唤丫头来给主人加开水,看到司马光正干着急,就叫司马光把核桃仁放在茶杯里,倒上开水泡一会儿再剥。果然,很容易就把核桃仁的皮剥掉了。过了一会儿,姐姐回来了,看到桌上放着白白的核桃仁,很惊奇,就问司马光:“小弟,这怎么剥出来的?是谁想的好办法?”司马光挺得意地说:“我!”还把用开水泡核桃仁的方法告诉了姐姐。姐姐很开心,这小弟太聪明了,去年砸缸救人,今年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剥核桃仁,真是神童啊。这时候,司马光的父亲走过来了,十分严厉地对司马光说:“这是你想出来的办法吗?明明不是你,为什么要说谎?你这么小就不老实,以后还有人相信你吗?” 司马光挨了批评,知道撒谎是坏事,老老实实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再也不撒谎。后来,宋史中记载,司马光最大的品行就是诚,被人推崇,被青史记载。

国外,对这个诚信更加看重,有个德国留学生,成绩很好,在德国读到了研究生毕业,然后就想留在德国就业,找工作。但是找了很多企业、公司,都不要他。于是,退而求其次,找了中等企业去应聘,谁知人家也不要他。德国,大家知道,很多都是技工,他是研究生,高学历啊?难道是因为中国国籍受到歧视吗?不是的!后来,有个企业老板跟他说了实话:“年轻人啊,你知道吗?信用记录显示,你曾经有三次坐公共交通没有买票!”

所以,这个诚信非常重要。曾国藩将这个写进家书,作为家训,教导自己的孩子!另外,曾国藩对于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取向的态度,也有值得我们现代家长借鉴的地方。曾国藩认为,一个人一生快不快乐,不在于做多大的官,赚多少钱,而在于你有没有找到心灵的归宿。所以他多次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曾国藩本人是个标准的儒生,和大多数古代知识分子一样,是通过科举考试出头的。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曾纪泽,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领军人物;二儿子曾纪鸿,出色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可惜后来英年早逝。这两个孩子,从小也是学的经史子集,当时的封建社会,儒生要施展抱负只有“华山一条路”,即参加科举考试。但曾纪泽,第一次进城赶考就落榜了。老爹曾国藩得知后,打算写信勉励他,不要灰心,继续努力。谁知,老家传来消息,说曾纪泽打算从此放弃科学考试。族中长辈对此都甚觉惊奇,觉得这孩子疯了,大家都认为曾国藩要是知道这个消息肯定要气坏了。哪知,曾国藩却很平静,写信问儿子,为什么要放弃科举考试,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是什么?曾纪泽跟父亲说,科举考试内容僵化,都是在故纸5 堆中自欺欺人,不如学点实实在在有用的东西将来可以报效国家。现在西方列强入侵,国家饱受内忧外患,中国知识分子应该摒弃夜郎自大的心理,承认差距,奋起直追,我想学点西方社会学与语言学。对儿子如此清晰的思路与远见卓识,曾国藩大加赞赏并全力支持。不仅同意儿子放弃科举考试,还亲自为曾纪泽找老师,请当时一些了解西方文化的科学家和社会学家来教育他。后来,曾纪泽终成晚清著名外交家,跟郭嵩焘两个人成了中国外交史上开风气之先河者,出任英法大使期间,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得到了西方各国的交口称赞。俄国侵占我国新疆伊犁时,在已经签订前期卖国条约的情况下,他孤身一人愤然请缨,在彼得堡跟俄国人唇枪舌剑斗智斗勇,终于凭借高超的外交智慧将伊犁要了回来。此事,被世界各国评论者称为“人类外交史上的奇迹”.次子曾纪鸿,紧跟哥哥,他当时还小,还没到参加考试的年龄,却也学哥哥的样,跟父亲说:我也不考了,我要学物理学、数学。这些学科,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还很陌生,曾国藩自己也不了解,但他还是支持儿子的兴趣。曾纪鸿后来成了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将圆周率值计算到了100位的数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曾国藩家书中还说:“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孔子教育弟子,其中最要紧的是仁,仁,莫过于“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几句话。曾国藩也是这样说并这样做的,他的家训对其子孙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读书与做人,实质是相容并包的。通观曾国藩的一生,其言传身教对于曾氏家族的儿孙成才,以及家族可持续发展都奠定了扎实基础,值得今人借鉴。

吸收中国古代家训智慧,用于现代的教育,愿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能做到立德为先、修身齐家、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幸福生活!

从传统再回到现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孩子成了现代中国家庭的中心。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青春期,是身体和思想迅速成长和定型的时期,这个时期,教育和引导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

那么,这个敏感时期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觉得首先是帮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追求。

人生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什么东西才能真正支撑我们走一辈子呢?钞票?不行!钱可以买到床,但买不到睡眠;可以买到婚姻,却买不到爱情;可以解决物质问题,但不能解决精神问题。朋友圈?也不行!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被取消关注了。亲情?友情?爱情?当然这些很好,但没有人可以陪你走一辈子,而且也没有人可以替你走你的人生路。能支撑我们走一辈子的东西唯有一样,它就叫做“价值追求”。

现在的孩子心理普遍很脆弱,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哪里哪里的学校,这其中有中学也有大学,有个学生跳楼了。回想下中国古代,何曾听说过有这样的事?古代的年轻人、知识分子绝不会这样,基本上就没有自杀的,绝不会动不动就去自杀。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质疑,屈原,第一个就是自杀的,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端午长假!请问屈原怎么死的?”“自杀的。”“怎么自杀的?”“跳水自杀的。”“跳的什么水?”“跳的汨罗江。”“汨罗江在哪里?”“湖南。”“屈原哪里人?”“湖北人。”问题来了,湖北人要死,为什么要跑到湖南去跳江呢?湖北没有江吗?湖北号称“千湖之国”,要死不死在自个家门口,死到别人家门口,恶心人家去吗?那么屈原为什么要跳江呢?原因很简单,郢都被攻破了,楚国灭国了,屈原被流放到沅湘之际,写完《哀郢》与《怀沙》后才沉江以明志。这叫6 什么?这叫“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这是为了一个更高的价值观去死。不要说屈原了,“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田横在秦末自立为齐王.刘邦统一中国后,田横带领五百多人逃入海岛.刘邦招降说: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耳.田横来到离洛阳三十里处,终觉向刘邦称臣为耻,自刎而死.岛上五百人,听说田横已死,也都自杀.五百人可以集体横刀自刎。大宋亡后,崖山之役,十万可以集体跳海自尽。更不要说大明亡后,江南一城一城的知识分子集体自尽殉国。这叫什么?这叫为了一个价值追求,为了一个价值观而舍身取义!

但是,在个人生活中,面对再大的坎坷,再大的磨难,屈原怎么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孟子怎么说的——“虽千万人,吾往矣!”庄子怎么说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这些都是古人的名言,其实用现代的话来说更容易理解,那就是——“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为什么呢?因为内心有强大的价值支撑。这种价值支撑什么时候最容易获得呢?无数的仁人志士告诉我们,它在青春期最容易获得。

整整一百多年前,有一个17岁的年轻人,他叫蒋志清,考进了宁波的箭金书院,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叫做顾清廉的老师。在这里他跟着顾老师读到三本书,他后来在日记里提到,这三本书奠定了他整个人生的价值追求。第一本书,邹容的《革命军》,树立了他的革命理想;第二本书,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从此他就变成了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所谓“驱除鞑虏,恢复华夏”;第三本书,王阳明的《传奇录》,奠定了他作为一个儒家知识分子的终身理想。这个17岁的年轻人后来有一个名字叫做蒋中正。

在蒋志清同学之后,又有一个比他小5岁的年轻人,叫毛学任,字咏芝,考入了长沙第一师范学堂,遇到了著名的杨昌济老师。杨老师问他:“你这名字,不错哦,谁取的?”毛学任说:“我自己取的,因为我崇拜的偶像是国学大师梁任公,梁启超。”杨老师听了点头说:“梁任公确乎一代楷模,但我们湖南也有先贤值得你学习啊!”于是就送了两本书给这个年轻的毛学任同学。一本《曾文正公文集》,一本《胡文忠公文集》,作者是晚清实学的两位大师——曾国藩与胡林翼,也都是湖南人。后来毛学任太喜欢这两个人了,说了一句名言——“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另外,则把自己的名字改掉了,不叫字咏芝了,因为胡林翼字润芝,他就把自己字改成了“润之”,后来大家都叫他毛润之。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发现大多都发生在十七八岁,十八九岁。比如说,两千四百年前,有一个叫仲由的同学。据司马迁描述,他大概原来是混黑社会的,性格比较冲动。但在十八岁的时候拜在孔仲尼老师的门下,从此他脱胎换骨,由仲由变成了孔门大弟子——子路。

同时,在西方,在雅典,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名叫阿里斯托勒斯,因为听了一个叫苏格拉底的老师的演讲,感觉太深刻了,深刻到苏格拉没有底儿了!于是他决定放弃自己摔跤手的生涯,请注意,他原来是一个体育特长生啊,他当时在摔跤界已经有个外号叫“宽”,说明已经闯出了名头。可他毅然决然放弃了职业生涯,拜入苏格拉底老师门下。这个决定对于他个人来说还不算巨大,对于整个人类文明史来说才是意义极其重大,因为“阿宽”的绰号只是意译,它的音译叫做“柏拉图”。

还有一位梁卓如同学,十七岁的时候高中举人,有着大好前程,可十八岁的时候,因为来到一所学校,听了一位叫康南海老师的课,便毅然放弃了科举考试,拜入了康南海门下。后来这对师生以“康梁”并称,这个梁卓如同学就是后来的国学大师梁启超。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不难看出,青春期是一个人性格定型和人生观世界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更是比其他任何一个时期更关键,更重要。

《曾国藩家书》中提到,“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这句话对我们教育孩子有相当深刻的意义。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但同时要通过读书让孩子们7 树立崇高的精神信仰,并用这个精神信仰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曾国藩的教育思想都来源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前提和根基。吸收中国古代家训智慧,用于现代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做到立德为先、修身齐家、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健健康康地成长吧!

第五篇:《浅谈柏拉图的理念》

浅谈柏拉图的“理念”

身为“古希腊三贤”之一的柏拉图,在欧洲哲学史上建立了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的一生,哲学著作和思想建树颇丰,其中很著名的便是“理念论”

何为理念?我们或许可以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一般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柏拉图由此提出了两个世界的观点。一个是由个别事物组成的、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世界,他称之为“可感世界”,这是一种可被人感觉到、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假象。另一个是由理念组成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理念世界,他称之为“可知世界”。而这两个世界的关系是原本和摹本的关系,理念世界是原本、模型,现象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摩本。他把“理式”或宇宙间的原则和道理看作是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至于感官接触的世界则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或幻影,无永恒性和普遍性,所以不仅是第二性的,而且是不真实的。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所以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

那理念又是如何为派生事物的呢?一是“分有”,即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例如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它分有了美本身。二是模仿,即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模仿理念而存在。例如,工匠是根据理念来制造我们使用的床和桌子,按床的理念制造床,按桌子的理念制造桌子。

每个个体有着一个共同名字的,它们就有着一个共同的“理念”或“形式”。例如,虽然有着很多张床,但只有一个床的“理念”或“形式”,正如镜子里所反映的床仅仅是现象而非实在,所以各个不同的床也不是实在的,而只是“理念”的慕本,而“理念”才是一张实在的床,而且是由神所创造的。对于这个由神所创造出来的床,我们可以有知识,但是对于木匠们所创造出来的许多张床,我们只能有意见了。由此可知,理念有四种含义。其一,理念是通过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其二,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其三,理念是事物模仿的模型。其四,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从而成为圆满的存在。简而言之,每一类事物都有其共同的特性,如美的事物的共同特性是“美”,红的事物的共同特性是“红”等。这些共同的特性是事物的“共相”或“理念”,理念是完美的,是感性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根据。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其美的理念,善的事物之所以是善的,是因为其善的理念。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西方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开创了强调共相、追求普遍性和形而上者的哲学道路。它提出了个别与一般的矛盾现象,指出了个体事物可以被人感觉到,一般事物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认识特征,彰显了个别事物与一般事物,创立了现象和理念的基本概念,对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载柏拉图的“圆”的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柏拉图的“圆”的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思想[大全]

    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思想 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其宇宙论、知识论、国家说等都是建立在理念论上的,理念论是其全部思想体系的核心,基本思想大致有: (1)理念的概念......

    读柏拉图的《理想国》给我的启示

    读柏拉图的《理想国》给我的启示 这学期选修了罗教授的《西方哲学与智慧》,不仅为他那富有激情的课堂演讲所动容而且更为他那丰富的教学内容所吸引。当听到老师讲柏拉图的“......

    论柏拉图的正义理念——《理想国》读后感

    论柏拉图的正义理念 ——《理想国》读后感 【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知识界的必读之书。他的哲学核心是其理念论,而他的政治观念的核心则是他的正义观。本文对《理......

    柏拉图《理想国》思想的思考与启示

    柏拉图《理想国》思想的思考与启示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 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

    个人对柏拉图的幸福观的理解

    个人对柏拉图的幸福观的理解 学院:数计学院 班级:1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名字:李坚 学号:20132347 柏拉图以比喻的方法对什么是“善”进行了形象的描述,以使人们正确地认识“善”......

    “威斯康星理念”对我国高校发展定位的启示

    “威斯康星理念”对我国高校发展定位的启示 史玉丁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重庆北碚 400715)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以下简称高校)发展迅速,但是在学校发展定位......

    英国分红保险的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分红保险的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杨智呈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精算师新华人寿于2001年推出了英式分红保险产品,经过这几年的摸索,笔者逐渐领会了其中的一些非常......

    日本企业经营理念对中国的启示开题报告

    在经历了几次金融风暴之后,诸如松下、三菱等众多日本企业为何依然屹立不倒,同时在08年金融危机时,日航的起死回生・・・・・・这些都吸引着中国的企业家和学者对日本企业经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