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震后救助对比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5 11:4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日震后救助对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日震后救助对比》。

第一篇:中日震后救助对比

中日地震后救助对比分析

姓名:晏菲

学号:20101020076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日本时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和海啸,这是日本地震记录史上震级最高的一次,震撼人心的灾情惨状,通过电视图像和互联网迅速传遍全球,闯入人们的眼帘!一波接一波几米高的海啸,一瞬间便吞噬了所到之处的所有乡镇村落、农田林地。日本近期发生的9.0级大地震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灾难,中国也是个地震多发国,而且就在不久前也发生了造成大量人员财产损失的云南盈江地震,三年前的汶川地震更是至今记忆犹新。下面就中日两国面对巨大自然灾难的应对过程做简要对比分析:

(一)日本政府在第一时间就接受外部援助,而中国政府不要说当年唐山地震时拒绝外援。32年后的汶川地震,在急需救人的黄金72小时内仍是一如既往地“残忍”!拒绝一切外援,连震灾救人很有经验的日本和台湾救援队也被拒。有报导说,中国政府所以这样做,是担心当地的军事设施被暴露。但日本这次地震海啸,二十多架战斗机被冲毁,核电厂受损。战机和核子等更是“机密”,但日本却马上接受全球35国救援,仅美国就开去14艘军舰,包括雷根号航空母舰。怎么日本就不怕军事和核子秘密暴露?因为民主的日本更看重人的生命,救人高于一切!

(二)公民素质。这次日本地震和海啸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面对巨大灾难日本人表现出的镇静、守法和有条不紊。没有嚎啕大哭,没有惊慌失措,没有怨天尤人,人们从电视画面看到的是,在公用电话亭前,在地铁站口,在领取用水和购物时,日本人安静地排着长队,井然有序。民众安静地坐在地上,人们没有很慌张。大家都很相信政府。震完了大家哪里来就哪里去,“广场上一个垃圾也没有”。这是由于日本震前培训到位,日本由于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国民上下都十分重视避震的培训,从小学到中学,每年都进行地震逃生的演习,这就使每一个日本民众都对应对灾难的办法了如指掌,同时,政府加大对国民防灾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宣传教育力度。日本吸取阪神地震的经验教训,开始重视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内阁将每年的1月17日定为“防灾和志愿者日”,1月15日至21日被定为“防灾和志愿者周”,全国各地都要进行市民和消防队参加的地震演习,电视台也要播放防灾类节目,目的是让广大市民认识到灾害发生时志愿者活动和自主防灾,因此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时,绝大多数人没有惊慌失措,大家能够有条不紊地用正确的方式应对灾难的到来,这就大幅度减少了灾害带来的损失。而中国这方面不得不说做得远远不够,应该向日本好好学习。在汶川地震时,成都的一些伤亡就是由于一些人慌乱中错误地选择了跳楼逃生而造成的。我们常常是灾难发生后,发现防灾个问题很重要,各地各级组织一些防灾教育或演习。但没有系统性,过一段时间之后便没有人再重视了。

(三)震后应急物资救援。日本人地处灾难中心,都在购买和领取食物时秩序井然,食品价格依旧,商家没有乘机哄抬物价,民众也没有抢购囤积,在没有地震、没有海啸的我们温州等几个沿海城市,出现民众抢盐的风潮。商家也乘机哄抬物价,原来一袋盐几块钱,现在涨到三十多元,还买不到了。而在东京和整个日本,都没出现抢盐风潮,日本人称中国人抢盐不可思议。面临大灾,日本的社会名流和精英没有乘机作秀,更没有立刻成立什么基金会而敛钱。而在中国,汶川地震时,厅局级的前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余秋雨声称捐款20万,被媒体广泛报导。但最后查明他根本没捐钱,是用他的书等顶替,还有那个要中国人接受政府管制的成龙,也是高调搞什么募捐。最后那些钱都到哪里去了,外人无法得知,而日本建立地震灾害重建基金。在阪神大地震后,在重建过程中,日本神户市建立了一个重建基金。重建基金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本基金,主要是政府的投入;第二类是投资基金。基本基金主要是建设基础设施和基本的公共设施项目,而投资基金则是商业性项目,在重建过程中两种基金相互结合发挥作用。重建基金实质上是集国家财力、社会捐助及商业投资,举全国之力来重建新家园。日本的震后救援给人的感觉是有条不紊。由于日本这次地震的灾害主要是海啸形成的,这样的灾难都在沿海一线,而且被海啸吞没的地方很难有生还者,但由于核事故和海啸逃难产生了几十万的难民,他们缺衣少食是救助的重点,日本的交通网并没有因地震而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却有许多难民震后许多天都得不到充足的饮食,通往灾区的高速公路封闭,大量灾区急需的物资运不进去,不得不说是日本这次救灾的最大失败,反观中国,汶川地震后,解放军战士用肩背人扛,冒着余震、山崩,昼夜行军在山谷中,拼死也要把救援物资送到灾民手上的精神不能不让人感动。我们的地震救援中,消防官兵不怕牺牲,不顾疲劳,几十个小时坚持在一线,真正让人看到了他们在急灾民所急,不惜代价地与生命赛跑。所以,政府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建设方面,应该精简流程,一旦地震发生,少花时间在调拨物资上,增加物资应急效用

(四)建筑物抗震度。日本此次地震强度达到九级,是世界范围内有史以来的强震。但震中位于距日本海岸130公里的海里,这130公里可是至关重要的距离,对日本遭受多大的损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汶川地震为8级,尽管震中房倒屋塌,损失极为惨重,而一百公里外的成都建筑基本完好;唐山大地震将唐山夷为平地,距唐山不到二百公里的天津,和刚超过200公里的北京虽然震感强烈,却并无大碍。所以尽管日本这次遭受的是9级地震,陆地上的地震裂度并不比唐山、汶川的震中强。日本的房屋建筑标准是抗8级地震的,所以少有房屋倒塌出现。我们应该从中学习的是,这样高标准的房屋建筑要求,在这次地震中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与此相对照的是,云南盈江发生的5.8级地震却造成了大批的房屋倒塌,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真是让人汗颜。如果我们的建筑标准高一点,汶川、盈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失去生命。更让人痛恨的是还有那么多豆腐渣工程,害死了无数鲜活的生灵。提高地震灾害应对能力。日本政府从阪神大地震后的1996年开始,连续3次修改《建筑基准法》,大大提高各类建筑的抗震基准,除木结构住宅外,要求商务楼的抗震能力都要达到8级以上,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年。所以在建筑五抗震度监管力度的执行方面,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对建筑物抗震度执行力的检测与管理,组织专家严格审查建筑物的抗震报告书,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做到在源头上抵御地震,并加大政府部门的问责制度,杜绝官商联盟反抗震标准;

(五)震后灾况报导。日本媒体沉着冷静的专业化报导,被普遍称誉,在NHK等电视上,没有报导者的煽情,没有渲染受难家属的情绪失控,对受访儿童,也只拍背影或鞋子以示尊重。而中国媒体,别说按当局口径,甚至为获收视率而有意缺德。例如上次汶川地震时,官方电视记者竟要求对砸在下面的幸存者别抢救,先拍摄采访,然后再救人。这种做法简直是图“媒”害命!中国遇到大灾难,媒体对政府官员所谓“领导抢救”的歌功颂德更是司空见惯,甚至伙同当局造假。例如上次青海玉树大地震时,温家宝赶去视察。他刚到现场,当地“群众”就打出条幅“总理辛苦了”,新华社发的照片显示,标语是正楷毛笔大字。在那种急需救人的紧张时刻,幸存者哪有闲心写这种条幅?而且在满目苍痍中,到哪儿找宣纸、毛笔和墨汁?明摆着,是当地官员(伙同新华社)造假。而中国官方媒体就热衷报导这种“地震新闻”,谄媚权力者,日本的媒体报导这次受到了中国同行的普遍好评,网上文章很多,主要是有效、不煽情、准确、沉稳等,不再细说,而中国的媒体在汶川地震时的报导可以说是表现最佳的一次,但对过多篇幅的关于领导人参与救灾的报导不能不说并不一定能起好的作用。而且对于这样的灾难时的专业救援,高层领导的过分靠前指挥并不一定比专业的救援人员高明,反而有可能误事。而为了做秀搞的一些报导则让人厌恶,而日本重视灾民的精神救助。研究表明,重大灾难会给现场人员带来巨大心理创伤,特别是老人和儿童,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关切。为此,在日本遇到突发性的灾害危机事件,一般最先赶到现场的是消防人员、新闻记者和心理咨询人员。此外,在灾害发生后,日本还展开多项针对灾民的精神救助活动,比如派专家定期为幸存者免费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学知识讲座,安排生活援助员和老龄户生活援助员,定期走访老龄人住宅等。应该说,灾后心理重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的恢复远比房屋、道路等硬件设施的重建工作艰巨得多。数据显示,阪神大地震后的十年内,因孤独而死在临时住宅的老人达560人。

(六)灾害救助体系。军队快反能力地震发生后日本先是宣布动用自卫队8000人,第二天凌晨“涨”至2万人,下午再增至5万人,第3天才进一步追加至10万人,反应明显慢于汶川救灾时中国军队的反应和集结速度。自卫队投入救灾的重装备譬如直升机明显优于和多于解放军。但自卫队对装备依赖程度太大,因道路不通大型轮式救灾装备进不去,连续四天,救灾始终局限于数量有限且以“点状救援”为主的垂直救援。重灾区地面上,难见成建制自卫队官兵的身影。汶川地震后,震区道路桥梁破坏程度远大于本次日本地震,可解放军跨大军区长途跋涉,抵达灾区的距离和行进难度远高于自卫队,但凭着一股精神,依靠两腿翻山越岭,到达指定现场后手挖肩扛无所不及,救灾效率以及稳定灾民情绪的能力远远高于自卫队,可日本灾后恢复工作却异常神速,原因在于:

日本拥有完善的灾害救助体系。日本的地震救助体系分自救、政府救助和社会救助三大部分,其中,以自救和政府救助为主,社会救助为辅。在自救方面,日本自1966年起就建立了完善的地震保险制度,人们只要参加了地震保险,就能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金,这将大大减轻灾民在重建过程中的经济负担。现阶段日本的地震保险为非强制性购买,民众可以根据自己对灾害保险的认识和对本地区的地震危险性等进行综合判断后,考虑是否购买地震保险。总体而言,日本民众的地震保险意识较高,全国的地震保险平均参保率约达20%。地震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日本地震灾后重建、帮助灾民尽快恢复生活和生产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救助是灾民在重建过程中最重要的救助来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地震保险再保险的方式,帮助和促使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地震保险业务并按标准进行赔付;另一种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根据受灾的严重程度和自救能力,直接向灾民提供资金救助。为减轻灾民重建时的负担,政府还根据《灾害减免法》不同程度地减免对灾民的所得税和固定资产税等其他赋税。在社会救助方面,除社会各界捐款救助外,日本的金融机构也会出台一些救济措施,如临时缓缴按揭贷款、减少贷款利息等来减轻灾民负担。另外,一些地方团体也会向政府呼吁要求延长受灾者按揭贷款的偿还期限,并免除因此而增加的利息负担等。

有法律保障灾后重建工作。日本非常重视依据法律对灾害危机进行管理以及实施灾后重建工作。日本有完善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按照法律内容和性质分为基本法、灾害预防和防灾规划相关法、灾害应急相关法、灾后重建和恢复法以及灾害管理组织法等五大类,共由52部法律构成。其中,与地震灾害有关的基本法就有《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有关东南海、南海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和《有关日本海沟、千岛海沟周边海沟型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等3部。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及财政金融措施有直接关系的有《耐震改修促进法》、《严重灾害特别财政援助法》、《受灾市街区复兴特别法》、《地震保险法》、《公共设施灾害重建工程费国库负担法》、《有关灾害抚恤金支付的法律》等24部。

根据这些相关法律,破坏性严重的地震灾害发生后,日本政府向灾民紧急提供饮水、食品、衣物等救济物品,而且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对于房屋全部倒塌或已无法居住,而又无法获得资金重建家园的灾民,政府还须提供临时住宅。阪神大地震时,日本政府紧急建造了近4万户临时住宅。此外,法律还对违规使用赈灾款项等投机倒把行为作出了具体惩罚规定,以防止灾害救助资金损失、浪费及挥霍等现象发生。

分阶段实施灾后重建工程。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内部成立了首相咨询机构“阪神·淡路复兴委员会”,派遣市街重建调查团奔赴地震现场,调查灾区的交通设施、生活基础设施等的受损情况,汇总成《阪神·淡路大震灾调查报告》,对住宅、城市规划、产业复兴等提出对策建议,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首先制定了灾民住房、公路、铁路和港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建计划,即紧急复兴三年计划。从结果上看,阪神大地震的灾后重建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地震发生后一年左右的时间,为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从1995年底开始到1998年初,为全面灾后重建和对灾区进行全面援助时期;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初到2000年前后,为灾区全面恢复和自立支援时期。在每一个阶段中,都根据受灾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大规模援助。

总之,两国在抗震救灾中各有所长与不足,在地震救灾的法律制度组织技术等层面上日本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吸收、借鉴,应在这些抗震救灾的过程中促进我们对现有救灾制度进行深思、改进。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在一些方面存在的优势,对这些方面应该加以总结,并进一步发扬!

第二篇:论中日文化对比

浅谈中日文化对比

中日文化对比课程

任课教师:段克勤

姓名:于悦

班级 :人资10-1

学号:100684128

浅谈中日文化对比

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正因为这得天独厚的便利,自古以来两国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中日两国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由此打造出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大相径庭。

关键词:中日文化差异社会艺术价值观饮食

同样作为东亚国家的中国和日本,众所周知有着许多共有的文化教育以及生活方式。然而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国土全球第二的超级大国,自然有着与被包围在汪洋大海中的日本岛国有着巨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价值观、社会、宗教、艺术、饮食等。

一、中日饮食文化对比

“民以食为天”,中日两国作为两个在地理与文化上如此联系紧密的两个国家,在饮食这个关键

问题上是有一些共同语言的,当然,到底是海两边的两个国家,饮食上那个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饮食工具是至关重要的,筷子与碗、盘就摆在了头等的位置,每餐正式开始以前,筷子与碗、盘必须首先提前放在用餐者的面前,这在中国与日本是一样的;但是,中国一般除了筷子以外,还有汤匙,而日本只用筷子,除了在吃西餐喝汤时用汤匙之外。

在主食方面,就当下情况来讲,中日都是以谷物为主,不像西方那样依靠肉类食品和乳制食品,中国南方主要是大米,这与日本是毫无二致的,当然,中国北方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如小麦,豆类,小米。

值得注意的是,中日饮食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就是都重视在饭后送上一杯茶,以助于消化,当然,主客也可以借着这个空当进行一些必要的交流。

但是,中日饮食文化还是存在巨大差异的。中国的每一道菜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烹调,原料往往要经过煎煮炒炸卤炖等多到工序的制作方能起锅,在这一系列程序中原料得以定型,原味得以提升,口感也更丰富;而日本,相比之下是更加注重发挥材料本身的味道,根据情况生吃是最好的选择,而这在在国人眼中是难以接受的。

此外,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日本菜的最大特点是生鲜海食,当然,中国人也吃鱼。而在吃鱼这一方面,中日还是有差异的,日本临海,主要依靠的是海鱼,而中国大陆水域宽广,依靠的主要是淡水鱼。

酒文化是中日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提起“喝酒”就会想到“敬酒“,而中国人很爱敬酒,似乎要把对方灌倒了才够意思;在日本也有灌酒一说,但是那只是些小青年干的事,一般对方表示推辞也就适可而止了。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而日本菜讲究色形味。日本菜肴偏淡,但是很注重形,所以说吃日本菜是用眼睛吃的。

二、中日文化价值观念对比

2.1 对神灵的信奉

大和民族是一个信奉自然的民族,自然为神.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就像我们中华民族将龙喻为民族魂一样.他们信奉这样的“神”,还有“灵”,他们认为它们他们的这种信仰很虔诚.全国各地的神社,寺庙不计其数。尤以京都地区为甚.很多游客把京都作为日本的寺庙/神社的胜地来进行游览.以下小做汇集:

(1)涉成园

非常著名,因其就处在JR京都站附近,不行10分钟足矣.往往是游客到达京都后的第一站.在这里有日本平安时代的诗人/贵族 源融(げんゆう)的墓地.在传说中,源融是因为“生灵作祟”而狂性大发吞食宫女.其实这和世界上第一篇长篇小说<源氏物语>里的描述是完全一样的.(2)仁王堂/清凉寺

以寺内出售的年糕饼(あぶり饼)闻名,相传是菩萨的灵验(ご利益);

(3)源光庵

以战国时代石田三成率众自杀,鲜血飞溅的地板作成的血天井闻名的源光庵,庵内更有2扇有名的窗“徘徊之窗”(迷いの窓)和“明镜之窗”(悟りの窓),传为上苍每天考验庵内尼姑是否厌倦尘世的东西;

(4)曼殊院门

以寺内的“幽灵女”而出名.据说是妖怪中的“大和抚子”;

(5)化野念佛寺

以寺外的水母地藏王石佛为名.水母地藏王为神话中掌管妇女生产的神.传闻因不伦之恋而堕胎的女子会在这里听到婴儿的啼哭声;

(6)贵船神社

京都著名神社,以祈福牌(绘马)闻名.神社内另有700年树龄衫树一棵,被视为神灵在人间的明眼。以上列了几个京都的名胜,是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日本人对神灵的虔诚之处.虔诚,但也敬畏着.先前提到在涉成园的源融,同样在京都地区还隐藏着这样个传说:被亲夫抛弃,转嫁后又遭人虐待致死,嗣后以其遭死的手段报复仇人,并且以后每年的雷雨夜,彼岸花盛开时会来人间寻求自己流产的孩子的“阿条小姐”(お しの さま),注意对她的称呼,由此可见大和民族对“神灵”的十足之敬畏.这一点,也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体现。

相比较下,中国的神灵就比较“友善”,因为神话也是有其政治思想基础的.在我国,神灵的塑造和西方基督教比较类似.所有的神灵都趋向于教人“真善坚忍”.日本人也同样很坚忍,但是这还是有不同的.前面说了,中国的神灵趋向基督教的价值观念,一莲托生,强调众生平等,排除特异;神灵的形象也被塑造得很高大完美.但说开去,这又和西方宗教、神话的神灵那样性格棱角分明不同.因此,中国的神灵是很具特色的.2.2 价值差异

由于和日本的社会性质不同,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价值取向也完全迥异.中国由于过去特殊的历史

原因,丢失了很多民族特有的价值取向,而是随着改革开放,吸收西方文化后诞生一种融合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应该看到中国人在全面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后对新鲜事物有了很强的学习欲,个性开放指数也比计划经济时代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非常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但同时必须提醒的是由于之前的历史原因,中国人的性格中同时掺杂着传统思想和西方社会的价值观.综上,造成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的不稳定和易动摇.如改革开放后的“出国热”,“股票热”,在这一系列的积极背后,同样必须承认它们给人带来的盲目,主见差的危害.而这些-----盲目地追求、不强的判断力,是中国人价值取向里不能予以肯定的地方。

大和民族是一个很坚忍的民族,这一点促成了他们在科技,艺术里较多领域的繁盛.同时也造成他们民族性格里的残暴气质.二战时成为法西斯三国之一与这脱不了干系.至于日本人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比较“纯”.众所周知的原因:二战后的日本百废待举,一切归零.也许在很长的美国管辖时间里,他们遭受着文化侵略.但是,这样的文化清洗同时也是使之脱胎换骨.日本的文化,由于战后的历史,使其在本身的资本主义背景下得到了更强有力的血液.甚至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兼并下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因此日本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地域窄小的日本要想不被挤压出资本主义的大客车,只有积极,进步,强大。

三、中日艺术创作对比

3.1 艺术创作力的差异

中国是5000年文明古国,在文化上享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中国的诗词,早凭汉语独有的韵律在世界

诗词界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另外,中国的五声音阶,早已被世界证明她和任何一种音阶相比都无逊色之处(当然任何一种音阶都是同样伟大的.).中国的哲学,虽然烙上了很深的封建烙印,却仍凭其精深之剖理,得

以和希腊哲学,德国的哲学齐名.相形之下,两国文化底蕴的差距显而易见.日本固然有茶道,花道,浮士绘等国粹,然而和中国相比确实逊色些。值得关注的是现代,两国在艺术创作力上的差异.艺术创作力,只是表明一些差异,而因其表示的艺术个性维度不同难以比较出高下.中国的艺术创作比较大一统,鲜有灵气的作品.层观摩过一些电影学院学生的作品,实在不敢恭维.在现今的一些先锋艺术领域里,WEB视觉,多媒体视觉领域里也尚未有大建树。而日本呢?

日本.不可否认,在动画领域一直保持其花魁的地位.日本的动画产业,之所以成功,创意可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日语的非国际化是日本电影出口的一大缺点,但是动画具有轻语言而重表现的特点,容易让人理解.另外,动画电影拍摄的是一张一张的图片,所以任何题材都可以自由地运用.在动画片中,不仅仅是日本,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舞台,一切人物都可以成为主人公.活用了动画与生俱来的特点———“无国籍性”,使得日本动画的出口竞争力大增.反观中国的艺术家门,却少了份创新意识和竞争精神.中国的动画片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以及70年代末的《哪吒闹海》等,均在世界上占有一席地位,国际上甚至将中国动画片统称为“中国学派”.“日本动画制作者联盟”曾在1959年和1960年两次组团赴中国,考察中国动画片艺术而后来,缺少原动力的关系,使得在这一领域失去了竞争力.非常地遗憾。同样地,在先锋艺术领域,日本也是在懵懂阶段.鲜有出色作品问世.由于先锋艺术(多为视觉艺术),转至了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倾向,所以对于2国的这一领域的艺术工作者来说,机会还是平等的.总的来说,现代,2国只有艺术创作力上的差异.而无绝对的好坏差距.。

3.2 艺术创作取向的差异

两国在艺术创作力上的差异.只是说了内因----民族个性差异.而在外因-----社会体系,价值体系等等的影响下,已经造成了两国几乎相反的艺术取向。中国的宗教神话有些和基督教类似.而基督教最大的教义就是削除异端(突出事物),建立平等(人人平庸).这些是由民族个性引起,而民族个性再次艺术创作的取向.和基督教一样,中国的文艺,也是反对黑暗的事物,反对杀生和荒谬的;而日本的文艺,由于其更为开放的思想,而,毫无顾忌地将忧郁,悲观,甚而绝望等人类负面情绪(同时也是伟大的艺术之神)容入艺术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的文艺作品很病态而中国的文艺作品很平淡,很苍白的原因.当然,这些“忧郁,荒谬,绝望,病态,平淡,苍白”,都是综观整个世界的艺术创作的各个角落得出一个不成数据的参数借以比较下中日两国的差异而已.。

四、中日社会风景对比

资本主义社会下的日本是一番景象,社会主义下的中国又是另一番景象。

就家庭说开.日本很开放,但日本也很保守.日本至今都很保守-----在女权束缚的弊病下.日本至今保

留着妇随夫姓的习惯,而且日本非常保守的那些女子(大和抚子),对于丈夫之恭敬只能以乖戾视之.对于

自己的丈夫,甚至于临睡前上妆,房事时仍带着尊敬称呼.在日本女性结婚后一般就失去自己的工作.而且这种“失去”还往往是带着主动的倾向.就算开放些的女子,在结婚后也从此消失在“工蜂”的舞台,一心尽为妻为母的职责.这和新中国成立前非常相似.而且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被肯定,并作为旧习废除了.在现今中国,这样的情形是难以想象的.是的,在中国,也许在农村,在台湾地区,还有此般现象.但是,远远不成风气,更不及日本这般“普及”。

日本是勤劳的国家.被世界喻为“蜜蜂”.但每一只勤劳的工蜂在周末都会卸下AMANI,走进各式娱乐场所,痛快地度过周末,翌日认真的工作,会工作,也会玩.中国的大环境却不似这般“友善”.。

第三篇:中日酒文化对比日语

毕业设计

浅谈中日酒文化对比

作者

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目 录

摘要 ······························································ 3 要旨 ·············································· 错误!未定义书签。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1中日酒文化背景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中日酒文化的起源 ············································ 6 1.1.1 中国酒文化的起源············································ 6 1.1.2 日本酒文化的起源············································ 7

1.2中日酒文化社会影响 ········································· 7 1.2.1中国酒文化社会影响 ·········································· 8 1.2.2日本社会酒文化 ············································· 9 2中日酒文化对比 ················································· 9 2.1中日酒的种类和命名 ··········································· 10 2.1.1中国酒的种类和命名 ········································· 10 2.1.2日本酒的种类和命名 ········································· 11 2.2中日酒德酒礼

··············································· 11 2.2.1饮酒方式和礼仪中的酒文化 ··································· 11 2.2.2祭祀中的酒文化 ············································ 12 2.2.3婚俗中的酒文化 ············································ 13 3中日酒文化的异同点 ············································ 13 3.1中日酒文化共同点 ············································ 13 3.2中日酒文化不同点 ············································ 14 结论 ····························································· 15 谢辞 ····························································· 16 参考文献 ························································· 17

第 2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摘要】

酒文化无论在哪个国家的民俗中都占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东方民族。两国从古代就开始了交流,日本从中国学习技术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文化,在各方方面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及文化。其中酒文化也出自同一渊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农业文明和曲酒酿造技术传到日本,促进了日本文化及酒业的发展。中日两国的酒文化历史、酒俗、饮酒态度和酒德酒礼都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在差别中寻求融合,在融合中保存差别,共同创建适合于本国国情和世界酒文化发展方向的新型酒文化。本文以中日两国的酒文化为研究对象,进行展开论述。本文首先从中日两国酒文化的起源,社会影响等方面详细说明,接着从中日两国酒文化的多个方面,例如酒的种类和命名,喝法的差异,酒德酒礼等方面,对中日两国的酒文化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通过对两国酒文化的比较,总结出两国酒文化的异同点。【关键词】中日;酒文化;交流;发展;异同点

第 3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要旨:

酒文化はどのような国の習慣においても重要な地位を占める。両国の距離が近く,一衣带水の国である。两国は古代からさまざまな交流がはじまり、日本は中国からの技術を勉強するとともに、中国の文化を吸収し、各方面に似ている生活方式と文化がある。その中の酒文化が同じ根源であり、中国の伝統的な文化、農業文明および醸造技術は日本につたわり、日本文化と酒造の発展を促進した。中日の酒文化史、飲酒の習俗、酒に対する態度と飲酒の礼儀作法は大同小異であり、それぞれの長所と短所がある。中日の国民はお互いに交流し、勉強し、差異の中に共通処を見つけ出しながら、自分の特色を保つ。共同で自国文化と世界酒文化の発展に適する新型酒文化を創ろうとしている。本稿は中日酒文化を研究対象にして検討し、先ずは中日の酒文化の起原、発展、特徴などから説明する。それで、中日酒文化の各方面から、たとえば、酒の種類とか飲む方法の異同とか礼儀などの方面から中日酒文化を詳しく分析する。最後に両国酒文化の比較することを通じて両国の酒文化を総括する。

キーワード: 中日 酒文化 差異 交流 発展 異同

第 4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绪论

在中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们曾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仪,无酒没有乐趣这样的说法。人们用酒来招待朋友,因为酒可以增强气氛,同时酒也可以暂时消除自己的烦恼。无论是家里过节,人际交往,还是庆祝国家喜事都离不开酒。酒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对于更多的人来说,酒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伙伴。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是一种不可取代的作用。酒被誉为“繁荣之水”。

在世界上,酒的种类非常之多,因为各个民族受气候和风土的影响,都有着各自的酿酒方式,自然也就孕育出了与众不同的酒文化,酒文化可以定义为以酒为中心的一系列物质,艺术,精神,风俗,心理,行为等现象的综合体。这其中包含了酒的起源,生产,流通和消费,而且还涉及到了关于酒的社会文化,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

研究酒文化,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而且酒文化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划。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一直以来维持着友好的关系,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因此两国的文化和习惯非常类似,但是两国在历史的发展中还是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酒文化。

第 5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中日酒文化背景概况

1.1中日酒文化的起源 1.1.1中国酒文化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国,是三大酒系的发源地之一。关于中国酒的起源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传说。但是,最原始的酒是依靠谷类发霉,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发酵下形成的。

中国的酿酒技术可以说是中国酒文化发展的重要象征。日本著名的酿酒专家坂口谨一郎曾经高度评价中国发明的曲子(将粮食、糠等蒸后繁殖酵母菌而成的发酵剂)完全可以和中国的四大发明相提并论。

当然,古书中关于酒历史的记载的真实性很难去验证,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关于中国的人工酿酒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地下挖掘出来的文物来证实一下。实际上从出土的大量河姆渡文化时期的古老酒杯来看,早在7000多年以前,中国人就开始人工酿酒了。1.1.2日本酒文化的起源

日本,关于酒的起源和酒的酿造文献并不多,大多数日本人认为弥生时代的农耕者在九州,京畿等地的酿酒活动是日本酒文化的起源。那个时候,日本用咀嚼法来造酒,在日语中称之为口齿办。在《古事记》中有关于咀嚼酒的记述。在古代的王宫,通常用女人咀嚼过的饭来发酵造酒。在那个时代,酒只用于祭祀神灵和祖先。人们通过酒来和神灵交流,表达敬意。

到了奈良时代,用曲子酿酒的方法开始普及起来,在宫廷已经设立了专门造酒的部门,酿酒者被称为“刀自”意为已婚的妇女。之后,因为和中国进行交流。得知中国酿酒的鼻祖叫做杜康。所以日本人把酿酒水平最高的人的称号由“刀自”改为杜氏。现在,日本把酿酒工厂的最高技术指导者称为杜氏。由此可见,中国和日本两国酒文化渊源之深。在镰仓,室町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酿酒已经不仅限在王宫内,已经扩展到寺院和神社,酒开始作为普通的商品在市场上广为流通,以京都为中心的都市,开始出现了卖酒的居酒屋,因为居酒屋的出现给爱喝酒的人们提供了喝酒的场所,所以居酒屋非常有人气。至此以后,酒从高级的祭祀品转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品。

第 6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1.2中日酒文化社会影响 1.2.1中国社会酒文化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饮品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历史一起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是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饮料,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单是为饮酒而饮酒,也是在饮文化。

中国是屹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就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溶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就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来讲,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因此所有的政治和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因为中国的酒,多是用粮食酿造而成的。所以酒必须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酒业的兴衰,各个朝代统治者都会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控酒的生产量,从而确保民食,在一些地区,酒业的繁荣对提高当地的社会生活水平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酒与社会经济活动也是密不可分的。

酒,在中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及酒神精神的象征。

因醉酒而获取艺术的自由状态,这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摆脱精神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南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不止诗词如此,在绘画和中国的书法中酒神精神也到处可见。众所周知,郑板桥的字画很难得,于是人们拿狗肉和美酒款待他,郑板桥明知道这是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还是经不住狗肉和美酒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

第 7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由此可见,酒对中国的艺术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酒有着其他事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人们通过喝酒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构建和维持人际关系。在世界上,喜欢喝酒的民族多不胜数,但是像中国这样把酒和民族,文学,风俗紧密的结合起来,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酒文化,恐怕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能做到。1.2.2日本社会酒文化

日本是非常重视集团活动的国家,为了保持机体的稳定,喝酒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仪式。日本人下班以后,上级和下级会一起喝酒聊天,这样做不仅可以使上下级关系融洽,还可以提升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因此,就可以看做是日本社会的润滑剂。

在日本全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喝酒,而且这个数量还在增加。日本男人非常喜欢喝酒,很多人下班后不会直接回家,而是要到居酒屋喝上一杯。居酒屋是体现日本酒文化特征的产物。虽然日本人把沉默是金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但是遇到麻烦时,还是可以借酒消愁。

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的酒文化迅速发展起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一些有名的小说家和文学家发明的酒文化名词被流传开来。外国的记者和评论家甚至把这一现象称之为“酒店文学”。日本酒文化的发展对维持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维护日本社会的等级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中日酒文化对比

2.1中日酒的种类和命名

从中日两国的酒文化起源来看,两国不仅酿酒历史悠久,而且由于酿造方式不不同和多样,两国的酒的种类和命名也就名目繁多,因此,从酒的种类和命名也能清楚的反映出中日两国的酒文化的特色。2.1.1中国酒的种类和命名

中国酒大致上可以分为白酒、老酒、果酒、药酒和啤酒等五类。

白酒是用粮食和其他含有淀粉的农作物为原料,以酒曲为糖化发酵剂,经发酵蒸馏而成。白酒并非是白颜色的,而是指无色透明的蒸馏酒,特点是质地纯净、醇香浓

第 8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郁,味感丰富,酒精度在30度以上,刺激性比较强。有名的的白酒有茅台酒(53度),五粮液(60度),汾酒(50-60度)等。

黄酒因为是酿造酒,所以颜色为接近琥珀的黄色,这便是所谓的老酒,其中尤为有名的是绍兴酒(13—18度),黄酒的产地主要在长江以南地区。

药酒是以成品酒(大多用白酒)为酒基,配各种中药材和糖料,经过酿造或浸泡制成,具有不同作用的酒品。药酒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滋补酒,它既是一种饮料酒,又有滋补作用,如竹叶青酒,五味子酒,男士专用酒,女士美容酒;另一类是利用酒精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以提高药物的疗效,此种酒是真正的药酒,大都在中药店出售。

啤酒是以大麦为原料,啤酒花为香料,经过发芽、糖化、发酵而制成的一种低酒精含量的原汁酒,通常人们把它看成为一种清凉饮料。其酒精含量在2度~5度之间。中国酒类品种繁多,命名方法各异,但是能清楚的反映出中国的酒文化特色。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十种方法:

⑴以地名或地方特征命名。以一个地名(省、市、县)来作白酒名称或以地方名胜

或地方的美丽传说来命名,如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泸州老窖酒、双沟大曲酒、苏 酒、皖酒、孔府家酒、杏花村酒、等等。

⑵以生产原料和曲种命名。以生产白酒所用的粮食原料及曲种来命名,如五粮液酒、双沟大曲酒、浏阳河小曲酒、高粱酒、沧州薯干白酒、小高粱酒等等。

⑶以生产方式命名。主要是以“坊”、“窖”、“池”等作酒名,让人感到这酒的年代的悠久,有信任感。如泸州老窖酒、水井坊酒、千年酒坊酒、国坊老窖酒、月池酒等等。

⑷以诗词歌赋、历史故事命名。如蒙古王酒、杏花人家酒、杏花村家酒、大宅门酒等等。

⑸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命名。如两相和酒、曹操酒、宋太祖酒、百年诸葛酒、华佗酒、钟旭酒、秦始皇酒、君临天下酒、太白酒、等等。

⑹以佛教道教、仙神鬼怪命名。如老子酒、庄子酒、中国道酒、小糊涂仙酒、酒妖酒、酒鬼酒、酒神酒等等。

第 9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⑺以历史年代命名。如1573酒、1915酒、百年皖酒、六百岁酒、1952晋原酒、清宫酒、千秋汾酒等等。

⑻以时代特征和场所命名。如国藏汾酒、国宾酒、国粹酒、中南海酒、钓鱼台酒、蓝色经典酒、神舟酒等等。

⑼以动、植物命名。如桂花酒、红杉树酒、牡丹酒、真龙酒、熊猫酒、红骏马酒等等。

⑽以情感命名。有情、缘等情感,如今世缘酒、情缘酒、同心结酒、随缘酒等等;有祝福情感,如金六福酒、好日子酒、红双喜酒、等等;有区域情感,如店小二酒、百年老店酒、宿迁人酒、黑土地酒、刘老根酒、土老帽酒等等;有民俗情感,如藏羚羊酒、王朝奶酒、金骆驼酒、唐古拉酒、等等。

从中国酒的名目繁多的种类和命名的特色来看,中国是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大国。2.1.2日本酒的种类和命名

日本酒以米为主要原料,利用酒曲和酵母酿造而成,其酒精纯度在13度至16度左右。酿酒所用的水的水质也是重要的因素,日本各地的纯净水源孕育了日本酒肚特的品质。日本白酒以其酿造方式可分为清酒和烧酒两种。

日本清酒是借鉴中国黄酒的酿造法二发展起来的日本国酒。日本清酒虽然借鉴了中国黄酒的酿造法,但却有别于中国的黄酒。该酒色泽呈淡黄色或无色,清亮透明,芳香宜人,口味纯正,绵柔爽口,其酸甜苦涩辣诸味协调,酒精含量在15%以上,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是营养丰富的饮料酒。

日本清酒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清酒一般可分为最高级的吟酿酒、纯米酒和本酿造酒。

吟酿酒使用碾磨留存率在60%以下的白米、米麯、酿造酒精经过精心酿制而成的日本酒,其特点是带有果香和花香,而且口味清纯。白米碾磨留存率在50%以下的被称为“大吟酿酒”。

纯米酒以白米、米麯以及水为原料酿制的酒,具有香气醇和、口味浓郁且润泽的特点。

本酿造酒以碾磨留存率在70%以下的白米、米麯、酿造酒精以及水为原料酿制的酒,其特点是香味温和,口感清爽。

第 10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日本烧酒制造方法为蒸馏,将原料糖化,发酵后的液体蒸馏生产的酒类,根据原料不同有番薯烧酒,麦烧酒,红糖烧酒,米烧酒等。一些度数较高的酒如泡盛,也是蒸馏而成的米酒,但与烧酒不同的是,泡盛使用泰国米,由泰式风格制作而成,而烧酒使用的是日本米;另外泡盛由黑米曲菌发酵而成,而烧酒是白米曲菌。

清酒的牌名很多,并且基本都有其特定的来由,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其独特的日本文化。日本《铭酒事典》中介绍的就有400余种,命名方法各异。有的用一年四季的花木和鸟兽及自然风光等命名,如白藤、鹤仙等;有的以地名或名胜定名,如富士、秋田锦等;也有以清酒的原料、酿造方法或酒的口味取名的,如本格辣口,大吟酿、纯米酒之类;还有以各类誉词作酒名的,如福禄寿、国之誉、长者盛等。最常见的日本清酒品牌及其有月桂冠、樱正宗、大关、白鹰、白牡丹、松竹梅及秀兰等。大多数日本清酒的命名都有其特定的来由和含义,因此显示出日本独特的酒文化。如:

菊正宗——菊花在繁花丛中显自然淳朴,到处可见。人人喜爱的花卉,不求高贵但求人人喜爱。

朝香——酒的清香就好像清晨扑面而来的空气一样,怡人惬意。

松竹梅——松、竹、梅,日本庭园自然高贵的植物,此酒就像他们一样给人和谐自然又不失高贵的感觉。

千寿、万寿——长寿之人必不可少之意。

上善如水-----感觉就像奔流的水一样向四面八方流传。而日本烧酒的命名多以原料命名区分,如麦烧酒,番薯烧酒等。

日本酒口感多倾向于清淡,并且对于酒的命名也比较素雅,凸显日本酒文化的特色。

2.2中日酒德酒礼

2.2.1饮酒方式和礼仪中的酒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饮酒也有饮酒的规矩。

在中国的宴会上喝酒大体有三个忌讳:

⑴不能按自己的节奏喝酒

在饮酒的时候,双方一定要干杯,还要一边目光交流,一边喝酒,这是中国式宴会饮酒的基本规矩。而且,中国人一定要大家一起喝。例如:12个人围坐在桌子旁,第 11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主人会举起杯子说:“非常欢迎大家的到来,干杯”。在日本所谓的干杯是举起杯子适量饮酒,但是在中国却不同,必须将杯中的酒全部喝完才行。在中国最理想的干杯方式就是和所有人干杯,从自己右侧的人开始,一个一个的干杯对饮,尽可能使所有人饮酒的量相同是中国宴会重要的做法。

⑵绝对不可以喝醉

在中国人的宴会上,会因为有许多特殊的情况喝了很多的酒。但失去论什么原因,也不能表现出喝醉酒的样子。直到宴会结束必须保持清醒。换言之,即使在桌子上喝得再多,也不能表现出失礼的举动,这样的人在中国的社会是被尊重的。

⑶在宴会上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宴会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和措辞,尤其在谈论有关政治方面问题的时候,更要如此注意。中国人不能很放松的喝酒,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宴会不是娱乐的场所,而是向人们展现个人素养的地方。除此之外,宴会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在宴会上可以分辨出哪些人值得结交哪些人不值得结交;第二:宴会上可以结交一些新的朋友。

而在日本,喝酒的气氛会比较轻松。日本人在宴会刚开始时会干杯,之后自己随意饮酒。对于无论喝多少酒都不醉的人被认为不实在,关系处的不到位,而带有醉态的人会给人一种信赖的感觉。日本人在饮酒后对自己的言行会有适度的调整,到了宴会后半段会变的非常自由。人们交换座位后,可以无视等级观念。及时和上级开玩笑也无妨。日本的宴会只是为了喝酒,消遣,并没有像中国宴会这样的复杂的关系。2.2.2祭祀中的酒文化

在日本,传统祭祀是为了供拜神灵而举行的某种仪式,日本祭祀各式各样,作为一个祭祀大国,日本的传统祭祀已经成为日本一种非常重要的无形的文化遗产。一年中每一个月份都有各式各样的祭祀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十分热闹。有天皇参与的祭祀活动要使用特定的酒,其余祭祀活动的酒都是市民和政府部门提供的。在日本祭祀活动一结束,大家就一起喝供奉神灵的酒,吃供奉的食物。这就是所谓的“神人共食”。捧起酒杯喝酒向神灵和祖先祈祷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这样可以营造出人们团结的气氛。

第 12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而在中国,我国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人死后,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死者,汉族的习俗试吃斋饭,这就是葬礼期间举办的酒席。虽然都是吃素,但酒还是必不可少。云南怒江地区的怒族,村中若有人病亡,各户带酒前来吊丧,巫师灌酒于死者嘴内,众人各饮一杯酒,称此为“离别酒”。古代的习俗还有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饮酒的乐趣。汉族人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在祖先的灵象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2.2.3婚俗中的酒文化

在中日两国的婚俗中,酒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在订婚的时候,还是接受定亲的时候都少不了酒。

在中国,“喜酒”往往是婚礼的代名词,置办喜酒即承办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参加婚礼,由此可以看出酒在中国婚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南方的“女儿酒”,南方人生下女儿数岁,便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葬于池塘底部,带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宾客引用,承载了浓浓的祝福与爱意。此外还有我们熟知的一些风俗,如交杯酒,接风酒,出门酒,定亲仪式时的会亲酒,回门酒等。均表现出酒在我国传统婚俗中的重要地位。

日本在婚礼上,新婚夫妇也要喝交杯酒,这是神前式婚礼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程序。在日本有“三三九”制度。(用三个大杯,分别代表着天,地,人。“三”代表着吉利的阳数,“九”则代表着最高的数字。这两个数字都意味着好事情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新郎和新娘在婚宴上,用三只酒杯互相交换,每只就被交换三次,一共九次。这种饮酒习惯,作为订婚仪式一直被日本人沿用至今。

3中日两国酒文化的异同点

3.1中日酒文化的共同点

通过以上对比论述我们可以看到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两国从古代就开始进行交流,两国人民都喜欢喝酒,关于酒的文章很多,例如中国的三国时代有曹操的《短歌行》,日本的《万叶集》中上亿良写的著名的《贫躬问答歌》都讲述饮酒抒怀的故事。

第 13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在酒的种类和命名上,中日两国的国酒都是以米作为原料以酒曲发酵而酿制成的。且色泽清亮透明,芳香宜人,口感独特。且两国都有果酒,都有按地名来命名酒名的习惯,并且酒的命名都带有各自特色文化的印记。

在饮酒方式和礼仪中,饮酒是可以作为释放压力的一个方式,并在两国社会关系中都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酒在祭祀中的作用是明显的,中日两国都用酒来祭祀,酒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是奉献给神的物品,并能表达出我们的喜怒哀乐。

酒在中日两国婚俗中,代表着祝福,喜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日两国人民都将自己的生活、喜怒哀乐与酒联系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酒文化。

除此之外,中日两国在烹调的时候也经常会使用酒来调味,中国使用黄酒,日本使用甜料酒。

3.2中日酒文化的不同点

在中国,以白酒为“国酒”,酒精度数相对于日本的清酒比较高,口感绵柔却辛辣。日本的清酒分为甜味和辣味,酒精度数一般都比中国的白酒低,口感也比较清淡可口,所以绝大多人都可以喝。而中国酒则偏向于成年人的口味。对于酒的酿造方式,相对于中国,日本酒的的分类比较细致,且制作工艺比较讲究,根据米的碾磨留存率来酿成不同口感的酒,并注重酒的容器、酒与不同料理的搭配,来获得最好的感官和心理的享受。而中国人在酒桌上喝酒则更多的注重的是量。追求酒桌上每个人喝酒的量是相同的,而日本则比较随意,即使喝醉也没有失礼之说,相反会让人觉得可以信赖。这在中国是不同的。

在祭祀中,相对于日本,中国公共的或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比较少,但在重大节日,用是选用酒来祭奠祖先,酒的选择性自由度比较大。而在日本,天皇参与重大祭祀活动的酒都和其他祭祀活动所用的酒是不同的。在婚俗中,中日两国虽然都是用酒来表达喜庆,但是表现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第 14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结论

酒是饮料的一种,按分类,它当属饮料范畴,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饮品,因为它的重要功用并不是用来解渴。然而,酒在人们的日常饮食当中,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日本人都在以不同方式,不同场合,如丧葬,嫁娶,礼仪等,不同程度地享用酒这一饮品。酒是人生的伴侣,人们经常以酒敬友,以酒饯行,以酒庆功,以酒作诗,以酒绘画,以酒助兴等。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因此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可以说酒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密不可分,构成姿态万千、内涵丰富的酒文化,它对社会、经济、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对于整个民族文化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折射出各自民族的文化特点,可以说是巨大的文化财产。

由于酒文化深入到了各民族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中日酒文化的了解,不仅可以丰富酒文化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它来窥视中日社会,加深对彼此社会生活的理解、认识,中日两国都是世界大国,而且两国都视对方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只有加强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两国长期的友好关系。

第 15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谢辞

在写这篇“浅谈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的时候,笔者站在辩证分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起初思考方向一片空白,翻阅了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相关书籍,查阅了相关期刊,先用手写摘录的方式一边整理要点一边思考论文切入点。从提交任务书、开题报告,我的指导老师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严格把关,一遍又一遍地看完修改稿,一丝不苟地指出修改稿中的不足之处。从开始选题到论文的最终完成,我收到了许多老师、朋友和同学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真心的感谢。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朋友们的热忱帮助。这三年的大学生活结束是我人生道路的转折点,也同样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今后我将更加努力的接受挑战。

第 16 页

共 17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参考文献

1范作申.日本的传统文化.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237-240 2贺静彬.日本历史与文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52-60 3秦明武.日本习俗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24-36 4徐少华.中日酒文化比较研究.新疆出版社,1987,134-146 5新邦.日本的酒文化.浙江出版社,2003,131-147 6秋山裕一.酒文化研究会及与中日酒文化的交流.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34-255 7吉牧.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115-151 8[美]罗伯特.库里斯特发.日本精神与风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123-151 9胡雪峰.日本的饮食文化.黑龙江出版社,2001,124-156 10何满子.醉乡日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356-467

第 17 页

共 17页

第四篇:中日茶文化对比论文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对比

引言:茶叶是起源于中国的世界性饮品,由茶的发展而形成的茶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祥地,在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日本,这个毗邻中国的东方岛国,其对茶文化的发展和研究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位居世界前列。下文将通过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文化的对比来发现其差别。关键词:茶 茶道 民族 正文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日本茶道和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实质来说都同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然而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已经一千多年了经过日本本土的影响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而最终成为了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也处于不断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所以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既有联系又有了较大的差异。

一、中国茶与文化

(一)中国茶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宴饮,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二)中华民族茶文化的社会作用

人们常说,“茶中人生,哲理悠悠”。大概是说的就是饮茶和思茶之人往往能从茶中得到深刻的人生道理吧。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茶文化深刻的内涵和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早已经神扎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意义十分深远。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教育的表现及存形式,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诸如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茶歌舞和茶艺表演等等。表现为精神形态的,诸如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等等,其内涵极其丰富;由于茶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因此中华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也必然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茶文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向来就是非常密切的,无论是历史文人生活中的“琴棋书画洒诗茶”,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茶文化发展至现代,茶的社会功能更加突出,例如,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代酒、以茶养性等等著名词语,更是将中华茶文化的精髓体现的淋漓尽致。茶能洗净尘心,导致清和。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无论贫富,大凡家有客来,均有以茶待客的礼仪。在民间亦有“粗茶淡饭,不成敬意”的说法。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时,也往往以茶赠客,中国茶文化在社交场合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中华茶文化中的“礼”,几乎贯穿了整个茶文化的所有内容,从倒茶、敬茶、品茶等一系列活动中,均与“礼”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日本茶道

(一)从中国而来的日本茶道

日本的茶道已具有800年的历史,是日本的传统文化。茶道,顾名思义,即品茶之道。就是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和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茶文化是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内容之一,特别是茶文化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从我国研究佛学回国,在他回国的行李中,就有中国的茶籽,最澄禅师将茶籽种在近江(滋贺县)。815年,日本嵯峨天皇莅临滋贺县梵释寺,僧人们献上清茶一杯。天皇饮后龙心大悦,开始大力推广饮茶,于是茶叶在日本得到大面积栽培。

(二)日本茶文化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千利休提出的“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通过茶会,学习茶礼,它还可以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佗”有“幽寂”、“闲寂”的含义。“清”与“寂”指的是环境的清幽与寂静。邀来几个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边品茶边闲谈,不问世事,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修身养性,心灵净化,别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禅一味”、“茶即禅”观点,可以视为茶道的真谛所在。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 和道德观念。日本茶道在许多方面受禅宗影响的成为一个完整的生 活体系。日本茶道的鼻祖僧人村田珠光强调“茶道之美来自自身的内心功夫”。这正是禅宗所提倡的“内省”或“自悟”。而历代茶人要去禅寺修禅后,返回茶室过茶人的生活,对茶人来说,佛法就存在于茶汤之中,别无他求,饮茶的过程就是追求“茶禅一味”的境界。也就是说茶道里“禅”的内涵,在于通过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当这些规则不再令饮茶者厌烦,当饮茶人信手而为就符合茶道礼法时,才算领会了茶的真谛,才能喝到一杯好茶,才能最终达到“茶禅一味”的境界。

三、中国茶文化的继承发扬者

(一)两国茶文化联系

中日茶道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健康向上的精义。两者之间有颇深的渊源。中日茶文化虽有不同,但渊源颇深。中国茶叶传入日本,最初,应是圣德太子派遣遣隋使并且随着唐朝的强盛发展,日本已不在满足于当时没落而又单纯的部民制形式,试图探索和汲取中国文化的精髓。而随着“大化改新”的推行,日本从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科学文教,风俗习惯等向唐朝开始了全面的模仿和学习,这其中也包括茶文化,所以中日茶文化颇有渊源。

(二)两国茶文化差异

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程度以及思想文化的不同,中日茶文化又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互为补充、绝少抵触,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无论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能做出宏篇大论。而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表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充分贯彻了儒家礼、义、仁、德的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标准。日本茶道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主张“和、敬、清、寂”,公开申明“茶禅一位”,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但同时日本茶文化注重修性,有非常复杂繁琐的程序,它的传播阶层多为上流社会,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结论:

从两国茶文化的差异可看出中华民族与大和民族的差异:中国茶文化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特性主要有四 一是重视现实人生,二是追求人格完善,三是讲求和谐,四是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的审美美感;日本茶道所反映的日本民族的特性也主要有四:一是重规范,二是重礼义,三是重视自我克制和坚强意志训练,四是独特的悲剧审美美感。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在世界文明史上各显风采、引人深思。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一样,其中蕴涵着的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对于一个外人来说,要把握其精髓,确实需要渊博的知识和不懈的努力茶道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占有标致性的主导地位,成为极具代表性的日本传统文化的瑰宝。茶道是日本民族的文化象征,在世界传统文化中颇具影响。无论是中国茶文化还是日本茶道,都是一衣带水一脉相承的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它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将继续传承下去。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在世界文明史上各显风采、引人深思。理解中国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文化的联系要结合各自的历史及茶文化在历史过程中的变迁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韩旭李睿杜泳 中日茶文化交流的历史地理学透视 [J];农业考古;2011年02期

高燕 浅谈日本的茶道文化 [J];网络财富;2010年11期 彭云 龙中日茶文化发展的对比探讨 [J];魅力中国;2010年04期 关剑平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茶文化研究 [J]农业出版社;2009年5月1日

第五篇:中日茶文化对比研究

浅谈中日茶文化对比

——儒家思想与禅宗思想的碰撞

【摘要】中日文化相互之间的影响深远,其中茶文化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中国的茶文化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而日本茶文化则受禅宗思想影响。两者一个是本国主流文化的附属,一个则是本国主流文化的砥柱。相比之下同宗同源,却也各有特色。本文讲从中日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与特征入手,对中日两国茶文化进行简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日文化 茶文化 饮茶 儒家思想 茶道精神 审美

【正文】

自隋唐时代以来,中日两国就展开了悠久的文化交流。从政治制度到语言文字,从吃穿习俗到建筑规划,无一不互相影响着。而中日的茶文化交流,更可以说是两国历史交流历程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中国有茶艺,日本有茶道,若是论对于茶的喜爱,两国人民可是谁也不输给谁。

什么是茶道?著有《わびの茶道》一书的京都学派学者久松真一先生是这么认为的: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核心是禅。主张“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的禅十分重视日常生活的修行,即修行不必去读经,而要求在起居饮食的修炼上下功夫。茶道忠实地实践了“禅”的这一思想。[1]

本文讲从中日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与特征入手,对中日两国茶文化进行简略的分析研究。

中国的茶文化——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产物

茶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精华之一,最初的起源点,就是在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最早栽种茶树、利用茶叶的国家。茶树主要产于我国的南部。饮茶之风据说源于西周时期。然而唐代之前,中国还没有“茶”这个字。在《诗经》、《礼记》及《楚辞》等先秦古籍中只有“荼”的记载,从唐代的《茶经》开始,“荼”字才“始减一画作‘茶’”。而且在汉代之前,中国人主要是发现了茶根的医疗作用。直到东汉,人们才开始饮用茶叶。

就这样直到780 年,陆羽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才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学。《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其分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共十个部分。[2]自《茶经》出世以后,茶开始成为全中国普遍性的饮料。茶文化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茶由“饮用”变为“品饮”,由爱好升华为一种文化。

与日本的茶道文化不同,中国的茶道更多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中庸”、“和谐”的思想,贯彻“礼、义、仁、德”的精神。唐末宦官刘贞亮曾提出所谓“饮茶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祛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从中可明确地看出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笔者认为,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茶文化,强调所谓高雅、淡洁、雅志、廉俭等品格。实际上,这些品格本质上都是孔孟的中庸、和谐思想的产物。深受儒教影响的中国人,其实性格就像茶一样,清醒、理智、平和。自古以来,无论是文人学士还是凡夫俗子,饮茶品茶,其目的都是使人心平气和,从而达到自省的目的,也能冷静、理智地待人接物。这些何尝不是儒家思想的要求呢?通过饮茶文化的推广,营造一个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和谐环境,达到互敬、互爱、互助的目的,这就是儒家思想的中庸和谐之道的茶文化。

自宋以后,茶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更是息息相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到了近代茶馆业的兴起,饮茶与文化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起来,有评书茶馆、京剧茶馆和曲艺茶馆。著名作家老舍更是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特点,创造出不朽剧作《茶馆》,揭示出了20 世纪中国的生活场景。

日本茶文化——禅宗思想的充分体现

据目前为止的研究表明,古代日本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饮茶的习惯和随之形成的茶文化是在约八世纪时,由遣唐使从中国大陆传入日本的。可以说,日本茶文化的历史是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在日本茶文化的发展史中,有一位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他被誉为“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将中国禅宗思想引入日本茶道,提出了茶道的“四规”,即“和、敬、清、寂”。“和敬”是寄语社会安定, 国家和平以及主客谐和,人与人之间,突出了“平和”之意。而“清寂”,则表示茶室环境的幽雅清净与陈设的古色古香,隐含着洁身自好,清心寡欲之意。这四个字,是茶道的精髓和宗旨,也是日本茶道的精神理念。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千利休或者其他的人物把禅宗的思想内涵引入茶道,那么如今日本人席间的茶水可能早就被可乐或其他饮料所代替了。日本茶道之所以在文化中拥有如此高的地位,与它的传入与发展过程是密不可分的。日本茶道形成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日本国民文化的形成过程。日本人选择茶来赋予特殊意义,与禅宗思想密不可分。茶道之茶被称为“侘び茶”,“ 侘び”在日语中是“幽居安乐”的意思。日本茶道强调“茶禅一体”,吸收了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内容,却也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精神追求。它劝告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朴实廉洁,修身养性。这一点实际上也与儒家思想有着微妙的共同点。

日本的茶道注重内观内省,自我修养,其真谛是悟禅宗之精神,成为融宗教、哲学、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异】

(一)中日茶文化,从表现上来看最大的不同,可谓是形式的不同。中国近代出现的茶馆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带有平民性、随意性、开放性的特征。而日本茶文化的载体主要是茶室,众所周知,其以程式严谨、繁琐为特色。

笔者曾有幸到北京的老舍茶馆体验一番,周边的环境很幽静,馆内陈列着各种精美的茶具,种有花草,养有鱼鸟,还有大荧幕上的皮影戏表演,实在是很符合中国传统观念中“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除了北京,笔者的故乡四川也有其独特的饮茶文化。四川人,特别是成都人,爱喝盖碗茶,其饮茶习惯就更为悠闲一些,通常是评书人在一旁说书,台下的饮茶人们就着各种点心——大概就是瓜子和花生之类“上不了台面”的干果——开始摆“龙门阵”(聊天)。比起日本茶道的形式严谨,中国茶文化更多的带有随意性在里面。

(二)而往深层次了说,两者文化的来源也不尽相同。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所谓饮茶十德中,“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

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以及“茶禅一体”,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三)中日茶文化在两国主流文化思想中的地位也不同。中国茶文化在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处于辅助性的支流地位,而日本茶道在日本的思想文化中则处于主导性的主流地位。

中国茶文化成熟于唐朝。那时适合于中国地域特点和社会特点的、塑造中国国民性的思想已完全定型。儒家思想提出了适合于中国封建社会特点的社会规范,确立了中国国民的价值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茶文化,茶文化变为了体现中国的主流思想的一种手段,只能处于辅导性的支流地位。

而日本的主流思想的形成过程和茶道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在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日本还没有作为主导地位的系统的思想文化。那时,他们从中国输入大量的思想文化(包括中国茶文化),而后进行本土化。他们改造输入的中国思想文化而创立日本主流文化的过程中,中国茶文化是他们改造而注入日本特性的一种重要文化。因而,日本茶道也就必然成为反映和规范日本国民性的主流文化。

因此,日本茶道成为了日本国民修炼国民性的媒介,在文化中占有主导作用。相反,中国茶文化从来没有成为修炼中国精神与国民性的手段,而主要是成为了中国国民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之一。

【同】

说到共同点,首先,中日两国的茶文化都注重精神的内涵。中国茶文化强调“中庸”、“和谐的思想,贯彻“礼、义、仁、德”的精神,并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中国人饮茶注重“品”字,“品茶”不仅仅是指能鉴别茶的优劣,还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日本茶道的精神理念则是“和、敬、清、寂”,茶道的每一道严格的工序和过程,都是在进行修身养性。禅宗要求人们达到“本来无一物,勿使染尘埃”的境界。从茶室的布置,到茶具的清洗,到碾茶、插花„„每一个细节都无不体现着“和”的思想。

同时,两国茶文化都体现了两国国民对于舒放性灵的要求。中国自古以来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的国民性。中国的国民背负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以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发展为己任。背负着这样的重任的中国人,在紧张的奋斗之中必然需要一种休闲娱乐予以调解。

而对于天生具有悲观情绪的大和民族来说,舒放性灵和娱乐休闲就显得更为重要。日本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伦理观念给了这个民族沉重的心理压力。再加上如今的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却又不景气。每个人都需要追求精神上的放松与安宁。茶道的在茶道和、敬、清、寂精神恰恰符合了人们这一需要。在茶室的活动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一切等级可以放下,人们平等相待。一切“忠”、“义”、“理”的观念都可放下,进入和谐、美好、融洽的心灵解放活动中。

通过茶艺或茶道解放身心,正是中、日两国国民如此爱茶的共同原因。纵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过程、境界追求与文化地位,无论是中国茶艺还是日本茶道,对于本国的国民来说,都离不开心灵的放松。理解了茶文化,也就理解了东方文化。此话可谓不假。正是因为茶文化这独特的魅力,才使得其成为东方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

注释:

[1]百度百科——茶道 http://baike.baidu.com/view/39397.htm [2]百度百科——茶经 http://baike.baidu.com/view/69079.htm

参考文献:

[1]朱卫新.中日茶文化的异同[J].东北亚论坛,1999(01)92-93 [2]施由明.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比较略论[J].农业考古,2002(02)317-321 [3]陆留弟.传统文化如何逾越语言的障碍——试论中日茶文化的异同[J].农业考古,2001(04)318-325 [4]张娅萍.中日两国茶文化的渊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88-89 [5]关睿.“茶道”的蕴意——中日茶文化比较[J].成功(教育),2007(10)143-144

下载中日震后救助对比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日震后救助对比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日网络环境的对比

    中日网络环境的对比 姓名:陈歆宇 学号:131164537 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班级:2013级软件工程(移动终端一班) 中日网络环境的对比和差距 我是洛阳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的一名大二学......

    中日两国地震救灾对比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8.2级汶川大地震。遇难69142人,失踪17551人,地震实际造成8.6万多人死亡。-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宫城县发生9.0级地震。根据目前估计,地震至少造......

    日语论文——中日两国饮食文化对比

    目 次 要 旨................................................................................................................................... 1 キーワード ..........

    中日婚礼着装对比(本站推荐)

    و日本较为独特的传统结婚仪式有神前婚礼和佛前婚礼两种,分别在神社和寺庙内举行。 仪式上新郎新娘都会穿正式的日本传统和服。新郎会穿上黑色纺绸的内衫,仙台绫或博多绫的裙......

    读《中日古典园林对比》有感(5篇)

    读《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有感 刘庭风在《中日古典园林比较》一文中提出了造园环境的山型与水型,大陆型与海岛型,园林类型的文人型和武僧型,造园历史的渐变性和突变性,造园思想......

    中日动漫的对比与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前景

    中日动漫的对比与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前景 文化传播系文化产业管理2班付玲瑞一、 总论 1. 动漫与动漫产业 2. 全球动漫产业发展趋势 3.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趋势 二、 中日动漫......

    对间接言语行位的疑问句的中日对比

    对间接言语行位的疑问句的中日对比中文人们通过日常会话,进行着言语行为。进行言语行为的一般方法,是使用与某种言语行为相对应的句法形式。例如,进行陈述行为时使用陈述句,进行......

    分析中日饮用水源保护管理体制及法律制度对比

    要:饮用水源的保护被提上了世界各国的议事日程,并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 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对中日饮用水源保护的管理体制和法律制度进行比较,以期时完善或创新我国饮用水源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