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挑食的成因与矫正
幼儿挑食的成因与矫正
关键词:挑食
矫正
心理干预
有一项数据显示,儿童挑食的发病率高达到40%,在幼儿园也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个别幼儿一到吃饭就不肯张口,要么把饭含在嘴里只嚼不咽,要么半途吐出来弄得四处狼藉,弄得开餐如同打仗一样紧张,更别说这些小孩在家吃饭时的狼狈样了。
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何谓挑食?挑食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所谓挑食,就是当孩子不喜欢食物的口味或因不良的饮食习惯而拒绝进食或极少进食某一类食物。人体健康成长需要七种营养素,只有保持均衡的膳食,才能保证营养摄入的全面与平衡。挑食易导致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从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患病,甚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孩子出生后,才吃到各种食物,尝到各种食物的味道,孩子的挑食、偏食主要是后天的喂养不当、教育不良引起的,从心理学上说,挑食更多的是长期摄食心理卫生不良造成的一种心理障碍。
一、造成孩子挑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环境因素
1.受大人饮食习惯的影响,小孩常常受父母爱吃这个不吃那个的影响,父母有挑食的毛病,子女就跟着学,久而久之就养成的挑食的坏习惯。
2.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对孩子的饮食要求有求必应,从而使孩子的口味越来越高,专挑自己喜欢的好吃东西吃。
3.如果孩子养成常吃零食的习惯,会导致他的胃肠道消化液不停分泌,胃肠缺乏必要的休息,最终可能引起消化功能减弱,食欲下降。
4.孩子1岁左右时,父母就应该培养他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但有的孩子四五岁了,大人还坚持喂他,以至影响孩子对吃饭的兴趣。
5.没有照顾孩子的口味,孩子需要清淡、甜味的食物,而大人的食物都味浓,调料复杂,不能用大人的口味对待孩子。再则年轻父母掌勺的小家庭常习惯做一种饭菜,或者孩子爱吃什么,就总给孩子做什么,吃腻了,偏食也就形成了。
(二)疾病的影响 常见的导致儿童挑食、厌食的主要疾病是锌、铁缺乏症。锌、铁为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缺锌缺铁会使孩子的味觉发生异常,致使孩子对好吃食物也没有兴趣,生长发育缓慢、免疫功能降低。还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包括寄生虫病)、消化道疾病,还有患病期间服用药物,其副作用的影响也可导致孩子厌食、挑食。
二、日常生活中矫正挑食的几点建议
挑食的矫正与治疗,往往使许多父母束手无策。其实,矫治挑食并不难。先纠其挑食原因,再来矫正和控制。
1、大人带好头,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进餐榜样,自己不偏食、挑食,也不讲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之类的话,对各种食物都应表现出喜欢的情感。
2、克服不良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少吃零食,少喝饮料,进餐定时,做什么吃什么,按顿吃饱,不能挑挑拣拣。
3、饮食多样化,为了增进孩子的食欲,尽量把饭菜做得可口好吃,并经常变换花样,烹调时色香味俱全,可引发孩子的好奇和兴趣,从而想吃爱吃多吃。
4、孩子患病期间,饮食一定要做得清淡,多做流食,适宜小孩子的口味,药物注意合理使用,尽量选择胃肠道副作用小的药物。
5、注意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孩子往往喜欢别人的赞许,可以在吃饭时适当鼓励,使其有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促其食欲。
6、进行认知教育,家长、老师可用生动形象的方法,诱导孩子懂得吃各种食物的好处。还可以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使孩子知道吃各种食物营养好,身体棒,脑瓜聪明,知道挑食、偏食的害处。
7、采用正强化法,当孩子出现不挑食、不拒吃某类食物时即给予强化奖励的诺言,如奖励他一朵小红花、了颗糖、讲一个好听的故事。使孩子在强化物的刺激下,逐步尝试吃各种食物。当孩子不挑食时,也要逐步撤除强化刺激,让孩子回复到自然状态。
三、心理学干预治疗
心理学专家主张,既然挑食主要受环境心理因素的影响,直接原因是摄食心理卫生不良造成的,由学习中得来的,那么仍可通过新的学习、积极进行心理治疗来矫正挑食行为。
1.说教法。父母或老师向孩子宣讲挑食的危害性,告诉孩子各种食物中含有人体最需要的营养成分,如果缺少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容易患各种疾病。说教要实事求是,要科学性。举例要生动,这样对学龄儿童或学龄前儿童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矫正效果。
2.奖励法。凡对孩子不吃的食物,经过劝导能少量进食时,应予奖励。这首先必须对孩子的需求心理要有充分了解,“最喜欢获得什么东西?”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奖励。然后进行劝说,指出他的缺点,并观察他的行动是否改正。如果改正的就给奖励。如买漂亮玩具给他,或带他到动物园去观看珍奇动物等等。奖励一定要兑现,不能失信。
3.惩罚法。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心理,对他不吃某种食物时,可以停止给他认为最有兴趣的活动,例如看动画片或逛动物园等,这样可使孩子为一了不丧失自己最喜欢的活动,会勉强忍受不愿吃的食物,时间一久,就能达到克服挑食的习惯。有时还可分别扭成慈母严父的角色,父亲对孩子采取冷淡态度,或施加一定压力;母亲则从中劝说:“快吃吧!不然爸爸生气啦!。”孩子为了讨爸爸的喜欢,只好吃了。这种方法对一些幼儿往往能收到改正的效果。但惩罚切忌打骂,否则会给幼儿造成心理创伤。
4.脱敏法。即事前不让小儿知道,在他最喜欢吃的食物中掺入不吃的食物成分,如不吃牛肉、羊肉、虾米、姜、芹菜等,可切成碎本,拌在饺子馅中或其他莱里,开始少量,以后再逐渐增加,当虾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习惯了。此法对较顽固的挑食孩子,常能收到良好的改正效果。但施行时需要耐心,不可急躁,一旦获得改正,尚需不断强化巩固效果,否则,如果放弃约束,其挑食行为往往容易反复。
有一则报导说,一位心理学专家在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相处时,那孩子从小就是不喝牛奶,与心理学专家在一起时,他也十分勉强。心理学专家发现了这个问题,告诉孩子,吃完饭他就可以选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餐中,他面前来了一杯牛奶,他想退掉,心理学专家鼓励他尝一下,他尝了一口,心理学专家夸他学习能力强,当他慢慢把一杯牛奶喝完时,心理学专家直夸他很快就能克服和突破以往的限制,说他是个容易养成好习惯的孩子。过了一周,这位父亲打电话,说心理学专家真的很神奇,这孩子回家后,主动要求早上牛奶了。从以上实例中不难看出,心理学专家分别用了奖励法、正强化法、脱敏法和鼓励法。所以说关于挑食的矫正,采取综合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矫正效果。
第二篇:职务犯罪成因浅析及矫正措施
职务犯罪成因浅析及矫正措施
文/张鑫
目前,以贪污贿赂为主要表现的职务犯罪呈现出“主体特殊性”、“手段隐蔽性”、“形式智能化”、“数量多、数额大、职务高”等多元化的特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工作报告统计的数据,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渎职案件25912件,判处罪犯26226人,同比分别上升0.06%和1.94%。党和国家充分意识到预防职务犯罪的紧迫性,也及时出台了许多配套措施,如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该《规定》主要是针对当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制度。
虽然政策规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要想从根本上遏制职务犯罪,需要认真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同职务犯罪做反复斗争。
职务犯罪的成因分析
立法视野过窄,法制不健全。立法滞后和法律制度不健全是职务犯罪滋生重要的因素。一是行政法制建设不足,导致公职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规范与程序制约而滥用权力。二是民主监督的
法律法规不完善,使民主监督无法落实。三是惩处职务犯罪的刑事法律制定视野过窄,远不能够适应打击犯罪的形势需要。刑罚规定较为单调,一些职务犯罪只规定了主刑,却没有针对性地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贪污贿赂等犯罪也缺乏罚金刑的规定;另外,贪污贿赂罪以确定的犯罪数额为标准设置法定刑不科学。
权力过度集中,监督机制失衡。权力配置的缺陷和权力监督的弱化是诱发职务犯罪的重要条件。权力过于集中致使少数领导干部控制着物资分配权、人事管理权和项目审批权等重要权力。没有制约的权力最容易被滥用,权力运作的不规范加之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导致个别干部独断专行、搞“一言堂”,或权力滥用或官僚主义或凭借个人意志轻易进入权力决策过程,使权力运作不规范。
现行财政体制存在漏洞。目前,政府财政性资金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预算内、预算外和其他体制外资金。后两部分资金因为大都是以“小金库”等秘密形式存在,数量大且难以准确统计,这就为一些腐败行为提供了资金条件。同时,各级政府资金预算都较粗略,具体详尽的数据指标计划性不强,导致实际执行中必然产生大量的预算计划外临时性追加拨款,这不仅使各级人大对预算的监督难以到位,而且由于具体的预算开支指标透明度不高,给一些别有用心者利用拨款审批和使用调配权谋取私利提供了便利。此外,专项拨款随意性也较大,实际分配过程不透明,资金拨下来以后难以形成有效的跟踪监督机制,发生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实际上难以防范和避免。
职务犯罪矫正措施的思考
对公职人员有可能发生的职务犯罪行为进行事前防范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措施。笔者认为,降低职务犯罪的机会和利益、增大职务犯罪的成本和惩罚的力度,是构建矫正职务犯罪制度的两大基本要素。具体可以从法律法规、政治经济体制与教育监督体系三个方面来进行尝试:
(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1.转换立法理念的角度。传统的职务犯罪立法理念多是为了保证行政权力的实现,而不是鼓励公民拿起法律的武器对抗非法行政权力的实施。转变立法理念,使职务犯罪立法从公民作为执法、司法相对人的立场出发,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不受公务行为的非法侵害,维护他们的社会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公民追究这类犯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促使公职人员自觉守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2.加强对立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新刑法虽然将职务犯罪中的贪污贿赂罪专设一章,处罚也比旧刑法严厉,并且也更加系统化。但实践证明,这种一元立法很难解决法律的稳定性与职务犯罪多变性之间的矛盾,使得职务犯罪有前仆后继之趋势。而且刑法作为其他法的保障法,应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立法方式,如国家应当逐步增设《国家权力机关廉政监督法》、《行政程序法》、《政务公开法》、《国家公务员财产收入申报法》等规范行政程序的行政立法和消除贪利型职务犯罪
滋生土壤的经济立法,从而使预防职务犯罪真正做到有法可依。3.立法内容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类型的职务犯罪层出不穷,增加、完善与职务犯罪有关的罪名,使其涵盖尽可能多的职务犯罪以及与职务犯罪有关的附随性犯罪;简化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使将来可能的犯罪行为纳入罪状之中,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贪污贿赂犯罪就规定的非常简单:只要收受贿赂、背离了职务的廉洁性就构成了受贿罪,看似粗放型的规定却严密了刑事法网,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改革现行政治体制、经费制度
1.加强政治体制改革的创新、合理分配权力。目前,过度集权主要表现为党委对政府机关的集权、中央对地方的集权、政府对企业的集权、国家对社会的集权。针对现行政治体制的缺陷进行重新设计、合理配置权力,关键是解决好权力集中与权力分解之间的关系。权力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导变成个人领导,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和权力的腐败,必然导致官僚主义,由此产生职务犯罪。但是,权力过于分散,在客观上可能会导致行政效能的下降。权力合理配置的方向是实行分权和放权,实践也证明分权和放权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2.改革现行的经费制度。根据国家财政法规的要求,务必从根本上杜绝收支挂钩的机制,加大对预算外和其他体制外资金的治理力度,严厉规范财经纪律,严禁私设“小金库”,堵截不合法的体制外资
金来源渠道。增强政府预算开支的透明度,逐步推行预算开支指标的政务公开制度。加强对临时性追加资金拨款和资金使用的监管,实行向权力机关报告的制度等等。与此同时,为了减少外来力量对司法机关预防职务犯罪行为的干涉,必须保证司法机关预防职务犯罪行为相关经费的独立性。尽可能保证司法机关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从而将外来力量对预防职务犯罪的干扰降到最低程度。
(三)构建教育与监督并重的矫正体系
1.以教育为基础,加强领导干部自身素养的修炼,筑高道德防线。首先,职务犯罪的产生一般都是从世界观、价值观的扭曲开始,所以要在平时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公职人员拒腐防变的能力。其次,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同时,也要加强警示教育,通过犯罪分子现身说法以及建立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使公职人员认识到职务犯罪的违法成本,使他们明白这是一根“高压线”,任何人都不能轻易触碰。
2.进一步加强监督,夯实惩治预防职务犯罪的制度防线。监督制度被普遍认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柱。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权力监督的六大主要形式。其中党内监督是在长期的党建实践中形成和完善的,搞好党内监督从根本上说就是以制度制约权力。而作为新生事物的新闻舆论监督具有影响面广、社会关注度大的特点,许多隐蔽性强的犯罪案
件一旦在新闻媒体中曝光,就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甚至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从而使问题能较快较好地解决。但新闻舆论监督是一柄双刃剑,其潜在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如网络监督存在信息虚假、泛滥的“人肉搜索”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积极疏导、正确引导,使舆论监督更加理性、规范。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2004级法律硕士,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项目组长,北京东硕律师事务所律师)
第三篇:如何矫正幼儿的心理障碍
如何矫正幼儿的心理障碍?
教师对有心理问题幼儿的语言和教育方式.1,教师要对每个幼儿充满信心,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积极愿望,善于挖掘幼儿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肯定,鼓励.要帮助幼儿克服弱点和困难,培养其耐挫力和自信心.2,在班级管理,各种教育活动和**常生活中,要让每个幼儿都有自主选择,表达意见,承担角色,自己解决问题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发展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教师要经常蹲下或弯腰面向幼儿,耐心倾听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给予热情帮助或指导.4,教师在活动中要多与幼儿交谈,通过知识信息与经验交流,扩展和充实幼儿的生活体验.5,对有不良行为问题的幼儿,要建立个案分析和追踪观察制度.通过科学分析问题幼儿情况,及时采取环境干预和行为矫正方法,使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应该做到:
1、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过分地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什么事都要依着他来做。其实他就是现代社会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而这样做就会使他们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要为了让孩子听话或做什么事就给他们一定好处。或为了他们不哭闹就满足他们的一些无理要求。应该让他们明白不尽义务就不能享受权利。可以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给予一定的奖励让他们知道凭自己的劳动可以得到相应的报酬,从小建立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3、不要占有孩子的空间?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不要老怕他受伤而整天把他牢牢栓在身边或关在家里,使他失去与外界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很容易导致性格孤僻。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和乐意做的事。让他们在自我做事的满足感和成功感中增强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对于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这也让孩子学那也让孩子练。孩子父母每天忙到晚。孩子累父母也累。幼儿没有了自己年龄应有的游戏娱乐时间,取而代之的是与他们年龄不符的单调而枯燥的学习。如果孩子学不好还要挨骂、受罚。这样会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由于种种不情愿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应该为幼儿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不要给予太多压力。幼儿期的特点就是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培养独立、自信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对给予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如果不能实现或暂时不能实现,应该跟孩子真诚的说明原因,并让他们理解要他们原谅。这样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个守诺的人。也是给孩子的好榜样。而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不要因为孩子犯了错,不论什么场合或什么人面前就开始训斥他。这会造成孩子对父母或其他导致他挨讯的事物的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要适度地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夸奖,让他有做事的自信与成就感。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有些家长把生活工作中的得失带入与孩子的生活中,高兴时把孩子逗乐的很开心,又买东西给他吃又带他玩耍。但一旦失意却对孩子不理不睬,不能满足孩子正常的要求。这样让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怎么样致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习得的方法去处理遇到的困难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不但每一位做父母的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每一位老师也应该配合父母作好以下几点:
1、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使幼儿生活活泼愉快,以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
幼儿的心理压力包括外界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内在的压力。心理压力是导致幼儿心理压抑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幼儿心理压抑问题应先从减轻幼儿心理压力入手。
教师对幼儿应充满热情和爱心,言语、态度要和蔼、亲切,尊重幼儿人格,保护幼儿的自尊,不随便训斥、体罚幼儿。教师应允许幼儿犯错误,并给予幼儿改正的机会。同时教师要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位幼儿的成长,做到不歧视不偏见。同时,教师还应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帮助引导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2、充分发挥教师的情绪感染力作用,防止和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情绪,为幼儿提供情绪释放的机会。
情绪释放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当发现幼儿心理压抑时,应抓住最佳时机和幼儿交谈。父母应让幼儿懂得,凡事不能憋在心里,应该说出来,心理才会舒服。在幼儿诉说过程中,父母可用应答、点头等方式表示赞同,并结合自身的感受与幼儿达成共鸣。幼儿在成人的引导下,把内心真实的感受诉说出来,内心的压力也就减轻了许多。
3、预防、控制和矫正各种心理疾病以及不适应行为,保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从而提高挫折承受力,培养积极的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沮丧,另一方面又能给人一教益。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避免幼儿经受重大挫折,防止严重的心理创伤;另一方面要有意识的培养、锻炼幼儿的挫折承受力。成人可有意识的把幼儿置身于现实生活中,让他们通过亲身的感受,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应付挫折的能力。成人应有意识的设置各种能引起幼儿积极情绪体验与表现的情景,使幼儿不断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对幼儿心理强度的提高,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如在案例4中老师就可以注意观察她的平常举动,在游戏中让她体会到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幸福和快乐。可以精心设计几次“娃娃家“的游戏。孩子们各自找伙伴组成小家庭,教师也在家里担任了角色。让她在游戏中接受老师和小伙伴们。不过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通过多次合作这样她就开始信任老师了,她会渐渐的觉得老师?那里是安全的。在几次角色游戏后,南南能主动承担角色,并在活动中与小朋友进行交流,在游戏的这段时间中让她信任、喜欢上并且接纳老师。在游戏中,许多小朋友纷纷加入南南的游戏,这样南南通过游戏也找到了伙伴,体会到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幸福和快乐。让她了解到幼儿园就是她的家,老师和小朋友都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这样使她逐渐与老师和小朋友建立一种和谐的伙伴关系。
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在老师家长与社会的共同关注下。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四篇:幼儿交往障碍的成因与对策
幼儿交往障碍的成因与对策
交往能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欧洲著名心理分析学家阿得勒认为,假使幼儿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尤其是今天的独生子女,他们恰恰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的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化进程的表现。
幼儿交往的障碍主要表现在:胆小、孤僻,不愿去幼儿园,到园后不愿与老师小朋友接触,常常畏缩、退避在后独逛或独自游戏,不敢主动要求参与其他小朋友的小组或集体游戏活动。平时,家里若有客人来访,就躲开不肯相见常常独自与玩具做伴等。
幼儿产生交往障碍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分为:
一、客观因素
1、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一起玩是毫无意义的消磨时间。所以,当孩子想出去找小朋友玩时,家长就会找出一些理由阻拦,有意无意地限制和减少孩子与同伴的交往。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让孩子出去玩总是闹矛盾、受委屈,还不如让孩子在家自己玩。孩子们之间出现了矛盾,有的家长还会直接介入到孩子们中间去解决问题,这样导致孩子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变得不合群。
2、教师教育方法的影响。有的教师往往对那些性情活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孩子情有独钟,而对那些内向、胆小,交往能力弱的孩子则缺乏爱心、理解,态度冷漠,从而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主观因素
1、气质类型。不同的气质类型有着不同的性格决定着不同的行为
表现。有些抑郁类的幼儿往往缺乏自信。表现为:不合群,不善与人沟通。
2、缺少交往技能。有的幼儿想与别人一起玩或想得到别人的东西,但是由于方法不合适,与同伴产生矛盾冲突,遭到同伴拒绝,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不愿与人交往。
美国学者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八十都是靠人际交往,百分之十五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幼儿期是人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塑造最重要的时期,可见,鼓励和帮助幼儿学会交往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自信心,让幼儿爱交往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环境里,老师在
幼儿的心目中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热爱尊重每一位幼儿,多一些爱心、耐心、细心和童心,以亲切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和交往的欲望,积极了解他们心理上的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对交往的畏惧心理,营造一种友好、和谐的氛围。老师的一个点头、一声赞许、一个微笑等,都能给幼儿带来亲切、温暖的感觉,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我班有个叫“香香”的幼儿,她刚来园时什么事都不愿意做,更别说与他人交往了,每当她的目光触及我们老师的目光时,就会显出一丝恐惧的神情。有时想和她聊聊,她也不肯,即便站在你面前,她也是一声不吭。于是,我便在各种场合接近她,给她微笑,偶然发现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活动,我便会微笑着赞许她、表扬她。渐渐地,在我的带动下,她也慢慢地学会了交往,有时她还会主动与我谈话。
2、帮助幼儿树立交往的自信
自信心的培养尤其对于抑郁类的幼儿来说是极为必要的,有位哲人说:“自信心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支点,一个人若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的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于有交往障碍的幼儿在交往中取得的点滴进步,要给予及时的赞赏和鼓励,赏识他们的努力,使幼儿感到通过自身的努力是能够成功的,从而树立他们交往的自信。如:我们班有个“欢欢”她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交往,整天很少能听见她的声音。可是,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她做事特别认真,平时喜欢默默地帮助别人,有时还喜欢自得其乐地哼上一曲,唱得还挺不错。于是,我注意抓住机会表扬她,当看到她默默地帮助别人,就在集体面前表扬她;当听见她用优美的嗓音演唱时,便让班里的小朋友在旁欣赏,她的歌使大家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在大家的掌声和老师的赞许的目光里,“欢欢”脸上露出了微笑和自信。慢慢地,她拥有了更多的好朋友,不论在课间,还是在“娃娃家”,时常会出现她与同伴一起玩的情景,她变得爱交往了。
二、在一日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引导幼儿友好交往
1、自由活动
在自由活动中,教师可为幼儿提供许多活动材料,并有意识地提供一些需要与别人共同协作才能玩的环境。如:棋类、角色游戏、故事表演等材料,让幼儿自选活动内容,自由组合,在活动中逐渐培养交往意识,学会与同伴友好交往。
2、教育活动
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逐步发展的。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有意识地结合平时幼儿交往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材进行教育,并通过一些交往的情境,如:扮演角色、榜样学习等特定的情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如:根据某些孩子想独占玩具而争吵打架的现象,教师可采用情景表演的形式让幼儿比较,有了玩具大家一起玩好,还是一个人玩好,可以让幼儿讲一讲、评一评,再引导幼儿学一学做得对的小朋友。经过表演,让幼儿理解有了好的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教师还可以编一个故事:“大家都想玩的玩具坏了”,通过让幼儿听故事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组织幼儿讨论:玩具坏了怎么办?抢坏了玩具大家的心情会怎么样?想玩的玩具只有一件,但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商量的语言应该怎样讲? 教师也可以有意识请争抢玩具的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他们懂得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轮流玩,共同游戏时要遵守规则。
3、日常活动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引导幼儿人际关系中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同时鼓励幼儿多交朋友。当出现矛盾时,请同伴与当事人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建议,引发幼儿自身解决问题的动机与能力,减少对成人的依赖。
三、家园同步教育,强化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园教师应注重家园联系,使家庭和幼儿园形成教育培养的合力。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为幼儿在家庭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进一步培养和强化幼儿的交往能力。家园协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可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有关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方法和信息,也可组织家长畅谈交流经验和体会,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培养技巧。
2、指导幼儿家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
(1)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
教师可要求家长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在闲暇时多带孩子到公园或亲戚朋友家去玩,鼓励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多与他人交往。家长要允许让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到别人家做客,多给孩子创造结交小伙伴的机会。家长对来家里做客的孩子要热情、温和,除非孩子做出什么破坏性或伤害性的举动,否则不要干涉或制止孩子的游戏,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自由自主的交往环境。
(2)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
首先,教师可要求家长教导孩子礼貌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孩子遇人主动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应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没关系”。
其次,教师可要求家长教给孩子主动交往的方法。如把自己的玩具、图书等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和小朋友拉一拉手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
最后,教师可要求家长培养孩子自己处理矛盾的能力。幼儿年龄小,可能不明白友爱、帮助、合作等词汇的含义,所以家长不要在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后简单地告诉他们要合作、谦让,而应在平时通过图书、画册或在孩子发生矛盾时通过具体事件生动形象地向他们讲明什么是友爱互助,什么是分享合作。还可以要求家长针对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如“有两个小朋友只有一个玩具怎么办”“小朋友打你时应该怎么办”,引导孩子归纳总结出矛盾的正确方法。
只要家园密切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交往活动,幼儿就会逐渐克服交往的障碍,幼儿的交往能力与素质就能得到强化与提高。
第五篇: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及矫正
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及矫正
摘要: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的中国,英语这门语言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在大多数小学里从低年级就开始开设英语课了,目的是为了从小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从而提高国家的教育质量。但是英语毕竟不是母语,有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为他们是大多数。小学生产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由于他们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在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矫治的重点应放在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英语学困生成因课堂教学转化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同一班级内有很多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差异,而目前我国的教学要求的统一,导致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存在困难。如何对小学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辅导,进而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使他们在个人原有基础上发挥出最大潜力,从而学到一定的英语知识,掌握一定的英语技能,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职责。本文从分析小学英语学习困难学生产生的原因入手,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转化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一、定义
英语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英语学习上由于环境、条件、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英语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出现障碍。目前我们研究的英语学困生,指的是与实际英语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他们难以达到英语《新课标》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但可在正常的教学条件下,通过一些比较特殊的关注和教育措施给予补偿,获得学习进步的学生。本文中的学困生指的是在语文数学学习中正常,但是对英语的学习能力低于正常学生水平的学生。
二、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
(一)关于外因的分析
1.家长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过高或过低的期望,不符合孩子发展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学困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些传统的观念上,部分家长对英语不是很重视关注,没有意识到英语对孩子未来的重要性。平时只是询问语数成绩,对英语不闻不问。这样也使孩子对英语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小学生学习困难是每个家庭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一旦孩子出现学习困难,家长就难免感到焦虑,失望,甚至对孩子采取偏激行为。家庭教育的方法被动、盲目,出了问题才想起补救,教育子女过于严厉,经常训斥和打骂,或者放任和宠爱,使孩子无所适从。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或缺失,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情绪低落甚至厌学、弃学等,难以正常有效地完成学业,久而久之便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2.教师因素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暗示与期望以及教师的教学艺术与学生学习困难的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教师的一些教育思想、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由于教师的方式落后、方法简单、调控能力差等,其教学过程本身对学生就没有多少吸引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焦虑、痛苦,享受不到学习的喜悦和快乐。在这样的课堂里就连一般的学生都容易丧失 1
对学习的兴趣、热情,对学困生来说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困难”就不只是知识上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障碍,而这种障碍的影响比知识障碍的影响更为严重。正如斯宾塞所说:“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所以说,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因素。
3.学校因素
在当今社会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学习英语十分重要。然而现阶段在很多地方的小学里英语还没有受到重视,一星期只有两至三节课。但是需要学习的内容偏多,这样使教师讲课时把很多内容都是一带而过,没有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到压力很大,而且在中国我们没有学习英语的氛围,一些学生的自觉性也比较差,在课后根本就不会再复习。并且现在小学班级容量在增加,教师不可能在上课时检查每个学生的语音语调,检查学生是否将所学内容全部掌握。所以一些基础差、学习能力弱、自觉性差的学生就会掉队,跟不上老师和其他学生的步调,就成为了学困生。
(二)关于内因的分析
内部因素即学生自身的因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内部因素是学困生之所以形成的根本关键的因素。英语学困生具有一些突出的学习心理品质,主要表现为:不能学、不会学、不想学、不是有效地学。
(1)不能学。我们知道,儿童是用自己的“知觉、思维与记忆”能力来进行各种各样学习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的学困生偏偏会把b写成d,把p写成q,且屡教不改。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不检讨一下他们的视知觉能力。例如,“他能很清楚地辨认两个很相近的字母的刺激吗?”(视觉分辨);“他能很好地记住刚刚看到的单词吗?”(视觉记忆);“他在书写的时候,手眼能够很好地协调吗?”(视觉-动作配合)。儿童缺乏这些能力是造成英语学习困难的重要内在原因。
(2)不会学。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多,却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到明显的效果。其实这些学生并不是不想学,也不是智力有问题,他们只是受到了不当的学习方法或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影响。
(3)不想学。心理研究表明:学习动机的强度对学业的影响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现在的一些学生,由于年龄小,缺少社会阅历,他们对学习的社会意义、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将来的职业意向等思考较少。因此,明确的、主导的学习目的还没有形成,他们往往视学习为一种负担,认为家长、老师逼迫自己学习,自己是为了别人而学的,在内心形成消极对抗心理,造成学习态度不端正,逐渐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4)不是有效的学。有的学困生有学好英语、争取不断进步的愿望,也愿意在实际行动上加倍付出努力,但只要一学习,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就充斥着他们的大脑,无法真正投入有效的学习中。
三、课堂教学中的转化策略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说,学生是内因,家长、教师等都是外因。学生的学习成功与否,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外因强大的反作用力可以激励、推动内因的发展。小学生大部分的英语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小学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矫治重点应放在课堂教学中,具体措施归纳如下:
(一)优化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
1.强化师爱,赢得学生信任和喜爱
首先,要从强化师爱开始。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困生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学生往往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她教的学科,在课堂上就会觉得老师讲的内容生动有趣,以一种积极兴奋的情感去学习,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作为教师,应学会宽容地真诚地去爱学生,特别是因学习困难而暂时成绩落后的学生;应该以教育工作者特有的敏锐性,审视每个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对这些闪光点进行冷静分析,找出他们潜在的优良品质和向上的心理,把真诚的的话语、信任的目光、和蔼的微笑送给他们,用真爱来赢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喜爱,使其“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营造出一种自由安全的课堂学习氛围。
其次,要在教学中发扬教学民主。承认师生人格的平等,懂得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不把自己看作高于学生一等的人,抛开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发扬教学民主的必要前提。为此,教师要善于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吸取学生的有益思想,从学生的提问、责疑中寻找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甚至鼓励学生否定自己的意见;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熟悉学生心理,多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同学生交知心朋友,学会用“心”与学生作平等对话,以达到师生的彼此真情理解。只有这样,才会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创设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2.激励评价,帮助学生扬起自信风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可见,激励评价是扬起学生自信风帆的灵丹妙药。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每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习困难学生都是一种激励。
评价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评价要从该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恰如其分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评价时要体谅学生的困难,肯定他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评价要多次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要以纵向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习困难学生,不要时时把它与其他学生作横向比较,以免直接或间接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评价的内容要越具体越好,使学生在不断地肯定中获得进步;评价的语言要相对模糊,即肯定相对的进步或优点,同时又提出努力的目标,千万不能是“揭短式”的评价。
(二)创设教学情境,求新求异,让课堂变得鲜活
创设情境,就是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智力振奋的情况下轻松愉快的学习。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加强了师生的互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激励了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因为有了这些教学情境而精彩。所以我们教师要适时地创设各种教学活动场景,用赏识的目光期待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入其境”,进而“会其意”。
1.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教师将学生
要学的对话融入其中,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的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下雪的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老师预先录下再用FLASH制作成课件,这样让学生先体会下雪时的情景,再跟着课件中的卡通人物学习有关下雪的内容,学生会很感兴趣。学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教师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众多感官参与语言学习,把枯燥、呆板的语言文字变得直观、形象、明了、清晰,使语言在动态的画面是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更为深刻。这样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认为全体学生一旦被“激活”,就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起到事办功倍的作用。
2.通过英语歌曲、小笑话、小故事、绕口令、谜语等形式,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
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英语小笑话和英语小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讲,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可以视为师生的共同活动,有些行为动词和词组完全可以采用具体的动作使学生理解。如教“dance”(跳舞)这个单词时,先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一个学生在教室前面翩翩起舞,学生一下子就猜出了他在干什么,这时再教“dance”一词,学生就会把读音和动作联系起来,准确无误地说出单词。然后,教师拉起学生们的手说:“Let's dance together.”这时师生共舞,课堂气氛就达到了高潮。语言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英语,用生活中实际情形生动的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感受。
3.设计游戏情景,复习巩固对话内容
把英语教学放在实际场景中进行,这不但强化了英语语言的训练,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智力。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在字母、单词、句型等训练中发展思维。在对话教学中设计适合儿童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学生在游戏情景中深入角色、踊跃表演。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还调节了学习节奏。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学习,是没有效率的学习。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用尽量采取生动的教学方式,以良好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在学习方面没有捷径可走,但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困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等于帮助他们找到了学习的“金钥匙”,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趣
英语教学本身包含着许多枯燥的因素。如单词、短语、句子和课文的记忆,都需要学生进行重复地读,重复地背,而这对于那些贪玩懒惰的学习困难学生来
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头疼的“苦差事”。如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那就要靠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了。如记忆单词,我平时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背,而是采用游戏或竞赛的方法来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记忆单词。如在操练句型时,我在上 What's he /she doing? 句型时,请一个学困生上台做动作,其余学生猜 What's he doing? 对猜对者和表演者均进行奖励,学生觉得既简单又有趣。在教学中,我经常精心设计,安排每堂课中的Free Talk。在Free Talk中穿插已学教材的主题。一天一主题,以经常重现所学内容。《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通过其学习和考试来淘汰一部分不适合学习英语的人,而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英语语言素养,让他们感觉到学英语有趣,从而激发学好英语的信心。
2.注重辅导,巩固基础知识
在新知识的教学中,考虑到学困生的特点,对新内容知识之间的连接进行了过渡,使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了坡度,重点处放慢速度,以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基本做到重点内容人人过关;及时释疑,巩固练习时选择、编排一些较简单、基础的题目给他们,适当帮助他们理清思路,鼓励他们消除惧怕的心理大胆发言,说错了也没有关系。课后作业的安排中,我给他们一些浅显的稍加思考即可完成的作业,有难度的作业由他们选做,并合理的安排作业量,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即可。同时在班级上开展“一帮一”活动,一名成绩好的帮助一名成绩差的同学,负责辅导、解疑,并要求每人不要把疑问留到明天。通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大部分学困生都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同时他们也找到了自信,愿意去积极学习。
四、结束语
当然,学困生的成因是复杂的,其预防与转化也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同时在帮扶之际,找准根本矛盾,采取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帮扶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最终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顾敦沂.教育实习指导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278
[2]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育中心.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59
[3]王电建等.小学英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3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