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院提前解冻引发的案例
法院提前解冻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网点柜员使用交易办理法院解冻业务,法院提供解冻依据中无解冻账号。在风险事件整改阶段,柜员为了掩饰操作失误,自行将解冻卡号打印在解冻依据的复印件上作为整改依据。
二、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从业务流程处理环节看,需要经过柜员、现场管理和授权三道审核关口,关关畅通足以说明各级业务核算人员在业务处理和重要业务事项审批过程中存在依赖、麻痹心里。从凭证资料审核要素环节看,解冻存款通知书是银行进行解冻处理的有效依据,与民事裁定书共同构成业务办理的基本要件,要件之间关联内容的一致性、要素填写的完整性、要件资料的合法性及有效性、执行人身份的真实性都是审核的关键,任何责任缺失形成的微小疏漏都将导致业务处理存在瑕疵,为日后埋下风险隐患;况且该业务解冻存款通知书未填写解冻账号,若银行操作失误,将其他账户解冻而形成资金被划转,极易将外部风险转嫁给银行。从风险事件的整改处理环节看,柜员及整改人员为了掩饰操作失误而采取不正当的补救措施,在未联系法院对解冻通知书进行补救处理的情况下,将解冻卡号打印在解冻依据复印件上视同整改,存在一定的道德因素及法律风险隐患。
三、案例启示
(一)进一步加强对《个人金融业务操作规程》的学习,强化柜员风险防范和合规操作意识培训,避免因业务操作或审查存在瑕疵,给银行带来法律风险。坚持 “依法合规,不介入纠纷,维护银行自身合法权益,不损害客户合法权益”原则,确保账务处理的正确性,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
(二)强化现场管理人员履职执行力,切实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指导、督促柜员按操作规程办理业务,摒弃以习惯代替制度的作法,合规办理每一笔业务,切实起到风险把控作用。
(三)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相关规定,对准风险事件及时进行落实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确认和监督,真实详实地回复整改结果,充分体现“整改过程是加强业务运营风险管理,有效防控业务运营风险的重要途径”。
第二篇:参观海淀法院引发的感想
参观海淀法院引发的感想
在来到附中的时候就知道有选修课与俱乐部,我这个学年选的俱乐部是法律俱乐部,在开始的第三周,我们就参观了海淀法院,海淀法院是一个既庄严又神圣的地方。爷爷奶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爸爸妈妈也不知道里面怎么样?而我这个还没审判席高的小孩却参观了法院,亲身感受了一次真实的审判。
一路上,同学们都猜测法庭里会有什么?不一会便到了,我一下子震住了。那座审判大楼方方正正,抬头望不到顶,正中间一个大大的国徽镶在那里,虽然没有美丽的图案,也没有彩色的地砖,但同样让人感到法院的公正与威严。带我们参观的叔叔把我们领到内部,一块大屏风吸引了我的眼球,内圆外方。让人感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紧接着就进入到了法院审理案件的地方了,和蔼可亲的检察官叔叔和阿姨给我们亲自演示了如何审理不同的案件,如果是刑事案件,被告人是由政府来起诉的,而且一定是给别人造成了重大的人身伤害,所以被告人一般都是戴着手铐,被一名警察带到法院,审理席也是高高在上的,给人以一种压迫感。但是民事案件就不一样了,就像打一场辩论赛一样,双方平等的坐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些许的轻松。之后叔叔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少年法庭,少年法庭跟别的法庭不一样,是专门来审理未成年人的案件的,桌子的结构是拿铁棕,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有别于其他法庭庄严的棕色,而且所有的审判官也是围成了一个半圆。叔叔给我们解释道,由于少年法庭是专门用来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未成年人多为在校生,少年法庭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法庭,为了不给这些人压力,所以法庭选用了和学校课桌相似的颜色来缓解他们的压力。听到这里我恍然大悟!
这次的参观海淀法院之行结束了,让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法律的事情,我很高兴能有这样的一次机会,也让我们明白了法律的力量!
第三篇:法院案例报告
法院实习案例报告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
实
习
案
例
报
告
姓名:----
专业:法学
学号:-----
指导教师:李兴虎
实习单位: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
曾某某故意杀人案
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而如何解读相关的法律条文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如何正确处理相关被告人的法律责任是处理此类案件的关键。本文从案例出发,浅谈自己看法与观点。
同时,通过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为期34天的实习,让我学习并了解了法院刑事审判的日常工作,了解了刑事案件一审、二审、卷宗整理、提讯、材料归档和管辖等等基础知识,通过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让我更一步巩固和提高了专业知识。也在为期不长的时间中了解了社会,让所学能所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丰富了我的经验。也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建设的一些理解。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此特别感谢学校和中院各位帮助和指导我的老师们!谢谢!
现就刑一庭审结的一件故意杀人案为例,做出本次实习的案例报告。
案情:
被告人:曾某某1,男,1956年3月5日出生,汉族,出生地云南省昭通市,小学文化,农民,住昭通市中河村民委员会王家院子村
108号2组。2011年4月9日因本案被刑事拘留,同年4月23日被逮捕,现押于昆明市官渡区看守所。
被告人:范某某,男,1966年7月18日出生,汉族,出生地云南省玉溪市,小学文化,农民,住昭通市中河村民委员会王家院子村108号6组。2011年4月9日因本案被刑事拘留,同年4月23日被逮捕,现押于昆明市官渡区看守所。
被告人:李某某,女,1977年11月12日出生,汉族,出生地重庆市,初中文化,农民,住昭通市中河村民委员会王家院子村108号2组。2011年4月9日因本案被刑事拘留,同年4月23日被逮捕,现押于昆明市官渡区看守所。
指定辩护人李某某,昆明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
被害人:曾某某2,1974年7月13日出生,汉族,出生地云南省昭通市,小学文化,农民,住昭通市中河村民委员会王家院子村108号2组。
公诉机关:昆明市人民检察院
2010年3月30日,被告人曾某某1系被害人曾某某2之父,被告人李某某系被害人曾某某2之妻,因家庭琐事产生纠纷,曾某某1就预谋范某某、李某某将曾某某2杀害。
曾某某2和李某某系夫妻关系,两人在安宁市区经营一家旅馆。因曾某某2长期不务正业,作恶多端。其街坊邻居均受其欺辱多次,其父曾某某1教育多次不知悔改,同时,曾某某2因为经济原因,多次向其父亲曾某某1提出要钱。另外,于2009年2月中旬,曾某某
2再次向曾某某1提出要钱,但是被曾某某1拒绝。曾某某2就威胁曾某某1,扬言要将其杀死后换保险金。曾某某1听后害怕,便想出将其子曾某某1杀死的想法,并于随后将该想法告知范某某,随后告知李某某。三人随即预谋将曾某某2杀害。
2009年3月初。在曾某某2入睡后。曾某某1和范某某便来到曾某某2的卧室内,用事先准备好的刀、锤子猛烈敲击曾某某2的头部,致使其当场死亡。
在曾某某2死亡后,被告三人又预谋将其碎尸,由曾某某1和范某某用事先准备好的刀将其肢解后,分块装入黑色麻布口袋中。当夜凌晨用车推到安宁市东湖内抛尸。
事隔两天后,东湖保洁员在东湖内发现若干塑料袋。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曾某某1在事隔两天后,到当地派出所投案自首。公安机关随即展开相关调查
随后该案件经过公安侦查,由昆明市人民检察院向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提起公诉。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此案。由刑事审判第一庭审判长杨晓萍,审判员李兴虎,审判员杨捷组成合议庭,对此案公开进行审理。
法院判决如下:
一、判处被告人曾某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二判处被告人范某某有期徒刑十年;
三、判处被告人李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二年执行。
宣判后,各被告人没有提出上诉,检察机关没有抗诉。该判决生
效。
法庭调查:
在法庭调查阶段,检方出具的证据经过质证都是具有合法性、关联性和真实性的。三被告人对于检方所控事实和罪名均表示无异议,伏法认罪,恳请法官在量刑上考虑实际情况酌定给予减轻。
证据分析:
1、公安机关出具被告人曾某某归案经过报告证实:2010年3月13日9时左右,嫌疑人曾某某主动向安宁市公安局投案称:“自己将儿子杀死后抛尸于东湖”。
2、公安机关现场勘查笔录、尸体检验报告证实:被害人曾某某推断于2010年3月12日凌晨2时30分左右,死亡原因系被他人用硬器捶打而死,致机械性打击死亡。
以上证据,经法庭调查,当庭质证,对其三性予以认定。被告人也对以上证据无意义。各证据之间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证据锁链。审判意见:
在合议庭对此案进行合议时,各位法官均认为该案经过开庭审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且被告人也认罪,主要讨论的问题在于对被告人的量刑上,合议庭认为,被告人系自首,且认罪态度良好,是因家庭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同时,被害人曾某某2也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过错导致该案发生,另外,在审理过程中,被告人辩护律师还提交了一份被告人所在村寨全村人联合签名请求法院酌情给予减轻刑罚的书信。对于被告人李某某而言,她在其中属于从犯,而且没有直接参与
到犯罪中,仅是告诉曾某某1和范某某被害人入睡的事实。因此。合议庭对此应该减轻处罚。判决其缓刑。
个人分析:
一、从审判上来说,法院判决贯彻了刑法的基本原则就是罪行法定和罪责相当。对于三被告人曾某某
1、范某某和李某某来说,其犯罪行为是应当受到刑罚的。但是,从案件基本情况来看,曾某某主要因为其儿子威胁,产生恐惧心理而造成犯罪,犯罪后能够自首,配合公安机关和法检机关侦查审判,从而对其给予酌定减轻处罚的决定。范某某也是属于从犯,案发后能够自首且认罪态度良好,而李某某则没有参与到其中,只是将被害人熟睡的情况通知被告人,其主观恶性甚微。因此合议庭在做出量刑决定是符合事实的。也是罪行相当原则的具体体现。
二、证据方面,因证据都较为连贯,且合议庭在充分考虑了当事人情况上,也做出了合理的判决。
三、纵观本案,审判程序中对于赵某犯罪情节认定合理,契合我国刑法的规定和精神,而且达到了审判程序注重法律适用的问题。从判决结果来看,从有期徒刑十年和缓刑的适用,不仅达到了刑法惩治犯罪的目的,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也结合了曾某犯罪行为的实际危害性,从轻处罚了曾某,也对李某某有一个公正的判决,审判有较好的社会效果,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理念和精神。
2012年3月25日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
[2]贾宇,刑事违法性理论研究 [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4月
[3]熊国选,《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与“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M] 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
指导老师意见:
第四篇: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
管忠发
案例:新副总的三项变革调整
前段时间,一位创业办厂的同学为笔者讲述了他企业的一个案例。这是一家小型的塑料制品厂主要业务模式是OEM,即为其他企业代工。该企业常年员工规模在20-30人之间,同学作为老板主要负责原材料采购和市场业务,而企业内部的生产和技术则外聘行业内的资深人士担当副总进行管理。这位副总曾在其他大型塑料制品企业任职,对工厂管理和生产技术都比较精通,因此自他加盟公司后,就沿用了他在以前企业的管理模式。
在创业之初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在这位副总的领导下,生产逐步走上正轨。没想到在后来某年的春节前后,工厂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首先是在职员工纷纷以回家过春节为由辞职;其次是员工普遍没有激情,上班迟到、旷工和产能下滑、品质不良等现象日益增加。春节结束后,同学满以为工厂会有好转,但却发现员工流失得越来越厉害,几个主操手等关键人员也不稳定。面对这种情况,这位副总感到无计可施,最后也辞职走人了。
在这关键的时刻,同学重新招聘了一名副总经理。这位副总入职后并没有做很大的调整,只是做了以下三项决定:
第一,改变员工的作业时间。该工厂以前的工作模式是完全按大中型工厂的作业模式设计的:即每天白天工作8小时(上午、下午各4小时),晚饭后再加班2—3小时。新来的副总通过了解发现很多员工的离职与工作时间有关,于是对此做了调整:早上提前一小时上班,午休压缩半小时,从而实现了在员工日工作时长基本不变的同时,保障员工可以在晚上六点半之前下班的目标。这一招效果很好,员工流失得到控制,新员工招聘也渐有起色。
第二,员工在保障生产任务能完成的前提下,具体的下班时间更加弹性化,且可以自主调休。
第三,在薪资模式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对优秀员工的激励,每月奖励先进员工100—200元。
在这些改变的影响下,该工厂渐渐走出危机,员工思想情绪和工作状态迅速好转,工厂重新同到了以前井然有序的状态。
案例看起来很简单,新来的副总经理制定的对策也不是什么重大的政策调整,但是认真琢磨,却可以引发很多思考和启示。
从管理的本质看经理人的使命
关于现代管理,理论界有很多定义。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概括,都不能忽略管理的本质一一即通过整合组织的资源、规范组织个体成员的行为以及动态的监督控制和持续的调整,使组织始终处于有序可控状态,从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一项管理活动可以形象地描述为管理者制定计划和达成计划的措施,并将资源输入以获得预期输出的过程。
经理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主体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产物。所谓经理人,就是那些受组织授权为组织提供专业的管理服务,以专门的管理技能为职业,并通过提供这种管理技能获得报酬的人。从管理的本质及经理人的角色定义来看,经理人在组织中大致包括如下三项使命:
一是组织目标分解和达成。经理人在组织中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目标的达成。将管理职责放在首位,将完成目标视为本分,竭尽全力地完成组织的目标任务应该是经理人的基本心态,因为组织目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关系着经理人在组织中的生存状态。在一个系统里,经理人可以根据组织的分工将组织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分解到组织的个体成员,以达到分工明确,提升组织效率的效果。在做好分工的同时,经理人还必须做好有效的监督,督促组织成员按计划完成分解下去的工作。
二是组织管理措施制定和完善。管理是一个将资源输入转化为成果输出的过程。经理人是组织资源的配置者,有责任建立一套有利于目标达成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通常包括组织运转的程序流程、奖惩措施等。这项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目标达成使命的引申和拓展。经理人首先要承担目标达成的责任,同时要寻求方法努力去完成。这里所说的方法即管理措施和手段。一个组织目标的完成和实现离不开和组织相匹配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没有这些作为保障,完成组织任务将无从谈起。
三是组织服务。经理人要及时了解组织的需要和诉求,并做好沟通协调和指导帮助。经理人对组织的服务程度通常可以影响组织的氛围和效率,组织的需要和诉求得到的回应越及时,其组织氛围就会越协调,工作效率也会越高。
上文的案例中,生产副总作为该企业负责生产和技术的经理人,其使命和职责应该是协助老板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的生产任务,同时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好应对措施。前一任副总在工作中主要的失误在于没有较好地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策略调整,同时也没有了解或者忽视了员工的诉求,导致原来的管理措施无法适应企业的需要,从而造成了企业的危机。第二任副总在了解企业需求及问题后,做了一些策略性的创新,适应了企业的管理需要,结果让企业重返生机。
管理模式要因需而变
企业的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采用的管理理念、方法、措施和手段的总和。回归到案例本身,针对同样一个企业实体,管理模式只要做出细微调整,就能使企业有很大的变革。这给了我们很多管理启示。
首先,大企业的管理模式未必是最好的。案例中第一任副总简单地将以往大公司的管理模式照搬到一家新企业,可以说一开始就为后来的管理危机埋下了伏笔,大公司的管理模式一般是经过长期实践和提炼而成的,一般比较成熟,值得业内其他企业借鉴,但是却不能盲目照搬。通常小企业具备人员少,管理灵活的优势,在制定管理模式时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案例中,第二任副总对作业时间的调整就是充分考虑了小企业的业务特点。因为人少,就可以在工作时间方面做得弹性化一些,以更人性化的措施留住员工。
其次,管理模式应该随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土壤,受宏观政策、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因此企业的管理模式要与时俱进。在案例中,同样是工作10-11个小时,先后不同的安排却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管理模式创新带来的收益。
再次,管理模式调整的基础和依据是组织的需求。我们可以详细分析一下案例中第二任副总三个方面调整的出发点。改变作业时间和实现更弹性的工作制就是为了解决小企业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为企业获取所需的人力资源;实现激励措施则是为了在组织中树立标杆,激励员工,振奋士气,解决企业士气和活力不足的问题。这些调整都是围绕企业发展的需求而改变的,因为这种调整是企业需要的,所以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来源:《HR经理人》2011年第7期
第五篇:案例分析:装修引发的纠纷
装修引发的纠纷
【案情】1998年9月陈某决定对自己的房子重新进行装修。先是敲掉了卫生间地面、墙面的瓷砖,代之以马赛克,结果将卫生间地面、墙面的部分防水层也一同敲掉。再是对原暖气管道改线,以增加冬季洗澡的温度,造成供暖水流阻滞。最后是将分隔承重墙用冲击钻打进一个高2米、宽1米的长方形空间,准备设置一个“隐形酒柜”。三项装修的结果使楼下的业主王某的卫生间出现了渗水问题;冬季来临后,陈某楼下的五户居民暖气温度一直上不去,室温甚至达不到10度;隔壁业主吴某家中已经贴好的壁画出现鼓包、破裂现象,给楼房安全造成了隐患。经反映调解无效后,众多业主一纸诉状将陈某和物业管理公司告上了法庭。
【评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居室的装饰装修,已成为人们美化居住环境的一项重要活动。然而,由于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快,不少居民缺乏装饰装修工程知识,他们为了片面追求美观、实用,随意拆改结构主体,危及了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侵犯了相邻居民的居住权益。
本案中,陈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违法性,应当承担排除妨碍、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首先,陈某将卫生间地面、墙面的部分防水层敲掉的行为侵害了楼下王某和隔壁吴某的合法权益。根据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房屋所有人对专有部分有专有使用权,对共有部分应当遵守共同管理、共同使用的原则,一方行使权力,不得侵害他人的权益。陈某家的地面、墙面是属于同王某、吴某共有部分,对其进行装饰装修不得侵害相邻方的利益。建设部《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2001年8月15日修正)
第八条规定:“一方所有人如需改变共有部位的外形或结构时,除须经城市规划部门批准外,还须征得其他所有人的书面同意。”本案陈某即未经城市规划部门批准,也未征得王某和吴某的书面同意,所以此种装修行为是违法的。《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异产毗连房屋的一方所有人或使用人超越权利范围,侵害他方权益的,应停止侵害,并赔偿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据此,陈某除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修复防水层外,还应赔偿王某和吴某的损失。
《物权法》
第七十条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第七十一条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
第九十一条不动产权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以及安装设备等,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
第九十二条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其次,陈某将原暖气管道改线及在分隔承重墙上做隐形酒柜是违法的。建设部《家庭居室装饰装修管理试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进行家庭居室装饰装修,不得随意在承重墙上穿洞,拆除连接阳台门窗的墙体,扩大原有门窗尺寸或者另建门窗;不得随意增加楼地面静荷载,在室内砌墙或者超负荷吊顶、安装大型灯具及吊扇;不得任意刨凿顶板,不经穿管直接埋设电线或者改线;不得破坏或者拆改厨房、厕所的地面防水层,以及水、暖、电、煤气等配套设施;不得大量使用易燃装饰材料等。”
第三,陈某在分隔承重墙上做隐形酒柜的行为同时违反了建设部《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第八条的规定,即:房屋所有人、使用人进行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凡涉及拆改主体结构和明显加大荷载的,必须向房屋所在地的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由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对装饰装修方案的使用安全进行审定。房屋装饰装修申请人持批准书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报建手续,并领取施工许可证。陈某在分隔承重墙上做隐形酒柜已涉及拆改主体结构,但其既未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也未取得施工许可证,属非法作业。陈某的此种违法行为已危及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根据《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异产毗连房屋的一方所有人或使用人有造成房屋危险行为的,应当及时排除危险;他方有权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危险发生;造成损失的,责任方应当负责赔偿。”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业主针对陈某的诉讼请求会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
本案的另一个问题是,物业管理公司在这起纠纷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建设部《家庭居室装饰装修管理试行办法》第四条规定:“房屋所有人、使用人进行家庭装饰装修,凡涉及拆改主体结构和明显加大荷
载的,必须按照建设部令第46号《建筑装修装修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的程序办理;进行简易装饰装修(如仅做面层涂料、贴墙纸、铺面砖等)的,应当到房屋产权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登记备案。”这条规定的立法本意是让物业管理公司监督业主的装修行为,据此,物业管理公司可以要求拟装修的业主进行登记备案。
在一些地方规章中,还明确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履行对业主装修的活动监督职能。例如,《深圳家庭居室装修管理规定》第四十七条规定:“对违反本规定的违章装修行为,物业管理单位均有权制止、责令改正,并应报请有关区主管部门予以处罚。”在此种情况下物业管理有监督和对违法装修制止的义务,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履行此种义务。本案中,物业管理公司如果未及时制止陈某的违法装修行为,即违反了法定义务。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同为合同义务,物业管理公司违反了法定义务,即违反了《物业服务合同》义务,所以,受害业主可以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制止陈某的违法行为或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物业管理公司的不作为同时也违反了行政规章,可能受到行政处罚,但行政处罚不能代替物业管理公司因违约而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