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和学生规范的养成与管理
班级和学生规范的养成与管理
班集体建设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落实制度和规范,通过对制度的监督执行,对制度建设的意义的认识,对班级发展目标的引领,不断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理顺班级工作的各种流程,养成基本的班级生活习惯,保证班级正常运转,并逐步向预设的班级目标发展。
班级学生规范的养成主要是班规、日(周、月、学期)常规、学习(卫生、体育、生活、纪律)等教育与管理。管教结合,只管不教是压服,只教不管是放任。所以,在学生规范养成阶段,既要有严格的管理,也要有入情的教育活动。常规教育常用的方法有:明理教育法、行为训练法、环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活动教育法等。
案例:初一某班,最近一些学生言谈举止和着装上屡次违反班规和学校的规定,不仅如此,进入夏季,学生们也开始出现迟到现象,而且班主任发现大有蔓延的趋势。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班主任与班干部商量,由班委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第一项是利用晨检时间召开“班规面前人人平等”的微型班会,每天 10 分钟两名同学,每一名学生都要做专题发言或者展示,最后全班投票选举标兵。第二项是全班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结合班规出一套班规知识竞赛题,班委会出竞赛题的要求,评出 1 到 2 个优胜小组,第三项是召开遵规守纪为内容的班会,总结反思班级最近的违纪现象,提出整改措施。班委会发动学生积极参与班会承办投标,由中标小组承办,班委会协办。
经过班主任将近一个月一系列的整顿和活动,班级重新走入了正轨。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并没有就事论事,或者重新制定更加严厉的措施,而是用一些列的教育活动解决了问题,从这一系列的措施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班主任用到了明理——让学生自己出竞赛题;环境——每天让两名学生发言展示是对违纪学生旁敲侧击的教育,形成教育环境;榜样——评选标兵;活动——利用班会总结反思定措施。活动全程班主任没有代替学生做一件事,都是指导班委会工作,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干部服务意识和主动意识。
(五)班级和个人发 展目标体系的建立和管理
一个班级从初建到巩固,再到成熟的过程中,是以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前提的,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是维系师生为之奋斗的纽带,也是班级不断前进的动力。班级目标就是班级或学生的价值取向,建立有效的目标体系,并对目标进行管理,引领班级快速、全面的发展。1.目标体系的建立
班级奋斗目标从层次上分,包括整体目标、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从时间上分,包括长期目标(学段目标)、中期目标(学年目标)和近期目标(学期目标)。通常学段目标是长期目标,学年目标是中期目标,一个学期以内的目标是近期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把握方向性、激励性、民主性、整体性、系统性原则,要充分考虑目标的价值、远近、难易、效果等因素,并要确定实现目标的策略,实施目标时注意将大目标分解成可实现的小目标,把握“大目标,小步骤”的整体节奏。2.目标体系建立的一般步骤
实现目标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师生要共同商量建立班级发展的目标体系。主要步骤是:
(1)确定学生发展愿望。可利用头脑风暴法,穷尽学生“心目中的班集体”的设想,勾画学生“心目中的班集体”蓝图。
(2)综合提炼。组织部分学生代表,对学生的创意和设想进行提炼,确定重点核心价值观,凝练成班级初步总目标,并对总目标的内涵进行解读。(3)征求意见。将目标初稿交给学生进行讨论,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4)确定发展目标。结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班级总目标进行修订,并再次讨论通过。
(5)定措施。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现总目标的措施(也就是进入整章建制阶段)。
(6)目标分解。确定部委、小组、个人等目标,并进行交流修订。(7)目标合装上墙。目标制定完成后,要将目标体系装订成册,有专人保管,并将总目标和分目标上墙。不仅方便查阅,起到激励作用,而且便于开展教育活动。
(8)目标的层级。班级目标及措施——部委或小组目标及措施——个人目标及措施。班规、班训等要以班级目标为依据制定。
(六)班级家校协作的管理
家校协作是班级管理中一部分,家长是班级管理和建设的一支重要的支持系统。多年前听到这样一个笑话: 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班级开展文明礼仪的活动,活动具体规范的学生的家校行为,其中有一条是这样规定的:回家要主动与家长打招呼,吃饭的时候主动给家长盛饭等。班里还规定,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评比,并记入综合素质评价。但这项活动却没有跟家长沟通。这天放学后,一名小男孩高高兴兴的回到家,看到父亲主动的向父亲问好,出去玩的时候又主动的告诉父亲玩的时间和地点,吃饭的时候有抢着给父亲盛饭,本没有这些礼仪习惯的父亲,被儿子这一连串的行为弄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以,更让父亲诧异的是儿子三天都是如此,儿子原来不是这样的?于是,终于在第四天的时候隐忍不住,问儿子:“儿子,你没病吧?”儿子一脸迷惑的摇了摇头,但是从那天开始,儿子又恢复了以往的行为。这个笑话虽然有些老套,但是却反映出如果家校没有沟通,学校的很多教育会因为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而被抵消。
目前,班级的家校协作有家长委员会和教师家长协会两种模式。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其目的都是在家长中选举热心班级教育工作、有一定家教经验和能力的家长,担任家委会的组织领导工作,带动全班的家长配合班主任开展教育活动。案例:“友善教育”浇开家校协作之花——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的家校协作模式。
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随着北京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以及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使得学校学生构成复杂,家长素质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2009 年,我校参加北京市“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项目,对部分班主任、家庭的基本情况和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测评。810 名学生家长和 25 名班主任测评结果显示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父母的文化素质生活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受到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大部分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来源不稳定,子女较多,负担较大。二是家长能够关注自己的孩子,但是因为自身的原因,面对孩子全面发展的认识还需要引导,对孩子的指导非常有限。
针对这样的家庭背景,学校制定出家校协作教育的工作思路是:高目标、低起点、重过程、讲实效,通过家校斜同、家校偕同、家校携同、家校协同的四个发展阶段,为教师和家长搭建教育共同体,逐步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形成家校协同的教育机制。家校协会发展阶段图示
第一次推进:斜同教育——带着做
开展家校协同教育之前,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处在“放羊式”的教育阶段,管孩子的衣食温饱和学习成绩(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过问,按时上学就行),不过问孩子的发展与教育。究其原因,家长工作忙,负担重等等原因。形成了“四少一多”的局面,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时间少,互动少,了解少,配合少,误解多。为了改变现状,学校的第一次推进目标是,以学校为主体,带着家长干。组织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校教育,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家长们虽然在被动的参与中显得那么的勉强,教育的天平仍然是倾斜于学校的。但是,毕竟家长们在学校的组织下走进的学校,了解了孩子,学习了教育。第二次推进:偕同教育——跟着做
经历了让家长们走进校园感受教育的第一阶段,家长们有了感觉和认识,并且有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和需求,为了改变家长们等待、接受式的被动参与,学校以“友善教育”为主题,制定了家校协作工作方案,对工作的职责、机构设置、流程、活动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如:
一、家校委员会秘书长、委员职责
(1)每班组建家校委员,委员会编制六人,秘书长 1 人、委员 5 人。(2)能够积极参与学校重大事件、重大决策的交流会、讨论会,为学校发展、学生发展建言献策。
(3)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班级家长会,围绕学生发展目标的五个方面,分享成功案例、班主任协同,活动形式多样。例如家校游、专题讲座、网络班会等等。(4)积极协助教师建立班级网络交流平台,比如飞信等。能带头在网络上发起话题,引导正确主流价值观。
(5)及时收集家长意见建议,不定期和教师进行交流,尽量减少学校与家长之间误会产生。
二、家校委员会活动方式
(1)主要活动方式一带六,暨秘书长带委员、委员带六名家长,呈现出委员会活动方式为“网式”活动,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作用;(2)网络平台活动方式;
(3)学校平台活动方式(家长会、主题校会、家长开放日);(4)实践类活动方式(家校游、主题交流活动等)。
三、家校委员会学期工作流程 成立班级家委会 指导家委会开展工作 家委会学期活动总结 学校评选优秀家委会 学校表彰展示优秀家委会工作
这是 2014 年第二学期的家校活动安排表。
方案的实施,大大的推进了偕同阶段的进程。制度的健全,让老师们和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家长开始从被动的等待、接受班主任的安排向主动跟老师沟通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上转变。班主任也从只让家长参加活动的阶段,向活动中让家长承担任务的阶段推进。家长在承担任务中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方法,有了飞跃性提高,更加激发了家长参与组织活动的热情。第三次推进:携同教育——共同做
健全的制度,成为家校协作规范化管理的纽带,也成为老师、家长主动开展协同教育的依据。有了前两个阶段的推进,家庭教育有了发展的基础,协同教育也走上了正轨。
家长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已经不满足于只是被动的参与,很多家长纷纷向学校提出了很好的合理化教育活动建议,学校适时推出了以家长为组织主体,以班主任策划指导为主的教育活动要求。家委会在学校的策划和指导下,按照特长、居住圈加自愿的原则,依据“友善教育”的主旨,将家长分为读书组、关心组、健体组、思考组、自理组,并选出组长,指导家长主动组织开展活动。家委会开展活动图例:
班级家委会会议
班主任指导下思考组 开展的跳蚤市场活动
第四次推进:协同教育——主动做
第三次推进活动,以学校指导下家长以组为单位组织活动为主,开展活动过程中,家长不但学会了以家庭为单位组织设计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学习了计划、组织、总结、交流等方法和技巧,他们还发现,在活动中他们与孩子的感情近了,沟通也顺畅了,他们的话孩子们也能听得进去了,这意外的收获让家长们惊喜不已。第三阶段是家长们在学校指导下开展的活动,是以学校教育目标为主的活动,往往在商量设计活动时,学校仍然是设计主体,家长参与活动设计的商量过程。随着家长组织设计教育活动能力和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家长已经有能力实施完整的教育过程,学校开始退出包办的舞台,将主动权交给了年级组和家委会,成为协调组织者。学校只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一是学校与家委会协商确定学期家校教育工作计划,形成文字,并以年级组或者班级为单位与家长交流。二是各班固定开放课的时间。三是语数英老师交流本学期学科目标及注意事项。四是各班秘书长要针对家校委员会的权利义务、活动安排、组织方式和全体家长进行交流。至于什么时间开展、开放课内容、人员协调、家校委员会准备会议等众多内容全部由年级组长统筹、各位老师配合完成。在这期间,学校、家委会相互配合开展了很多的教育活动,如学校开展了家校读书活动、开发了“友善教育”的课程和教育体系,家委会开展“快乐写生”、“我运动,我健康”等活动(一部分家校组织配合学校教育活动,自主开展的活动)。四个阶段的家校协作教育,不仅推动了学校“友善教育”的发展,也实现了家校协同教育,初步解决了生源良莠不齐,家庭教育不足的问题。区德育教研室德育教研员,北京市德育骨干教师张捷老师在参加我校家校协作活动时点评到:“因为有这样热情、智慧的家长,学校是幸福的。因为有这样执着、实干的学校,家长是放心的。家校协作已经成为回龙观小学教育的名片,承载着友善教育流传四方”。
如今的回龙观中心正行走在家校携手,共创友善教育的宏图之上,为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祖国的孩子,他们愿意共同为之付出的努力,共同打造美好的友善校园。
(七)班级文档资料的归纳与管理
主要是对班级计划总结、班日志、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学生手册)评价、班刊班报、班级活动资料、班级网站资料等所有班级档案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除以上班级的内容外,还有国家和学校的内容,如《中小学守则》、《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校规等,班主任在制定班规班纪时,要指导学生以国家和学校的要求为准绳。国家和学校的规定要求一般比较宏观,是对学生的总体要求。班规班纪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和学校规定的具体化的延伸,是根据班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班级特征制定的详细要求。
例如《中学生守则》中的第五条规定是“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而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尊自爱有着 7 条的具体描述: 1、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2、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3、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4、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5、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不听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6、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7、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
如此,班主任在指导制定班规或者生活常规时,如果学生能够理解、记住,就没有必要把这里的规定再描述一遍,搬到班规里面,只需强化教育就可以了;但如果觉得描述还不够具体或不够全面,就需要在班级规章制度中具体化,或者摘选一些具体要求进行规范,在今后的管理中逐步达到较高的要求。
除介绍的班级管理的几种结构和方式外,班主任也可以根据教育(班级)管理学或者国内外的班级管理经验以及班主任自身特点和班级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创新班级常规管理的模式。例如:模拟联合国管理模式、公司的管理模式等。当然,这些管理模式在班级常规管理的运用中,需要迁移性的创新,学我们能够学习的,用我们能用的。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不论采用和创新什么模式,班长是必须设置的。此外,不论哪一种管理的模式,班主任要注意 职、责、权、效的统一,工作内容要清楚,工作责任与权力、奖惩等制度要明确,工作绩效要考评。因此,班委会成立前班主任就要制定规范的《班委会管理制度》,其中要包含班委会工作内容和管理制度、各委员(或部委)的工作内容、职责、对班干部或部委的奖惩办法、评价办法等。最后,班主任在组织建立班级组织机构和定岗定责时,一定要与学生集思广益,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中的指导者。
第二篇:班主任交流材料《重视习惯养成规范班级管理》
重视习惯养成规范班级管理
——南湖镇第一届班主任工作论坛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坐在这里首先我感到很荣幸,但更多的是感到惶恐和不安,因为在座的都是对班级管理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的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方法值得我学习。而作为一个新班主任,工作中更多的是教训多于经验,所以我今天是简单地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我从中选取了三个具体的事例,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恳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设立学习小组。我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课堂表现把全班分为5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人,其中组长1名。组内学生的水平每个层次的都有,便于他们互相帮助。组长的职责是每天早晨检查其组员前一天晚上的家庭作业,书面作业酌情打上等级,写上当天的日期,布置背诵的文章在一天之内检查完。组内的学困生由组长负责监督其基础知识的学习,组长定期将组内人员的学习情况汇报给班主任。学习小组的实施效果很好,这样不但减轻了老师检查家庭作业的负担,而且每个组长只负责三个人,无论从作业检查还是课文背诵上都能很快的完成,并能对其组内成员制定有针对性的督促措施。
二、日记和“每日一句”。我们班的学生有两个很好的习惯已经养成:每天一篇日记和每天背诵一句名言。
学生每人都有一个日记本,记下他们一天的点点滴滴,每周
1一上交由我批阅检查。一开始不少同学的日记几乎每天都一样,只记录每天从早晨洗脸刷牙到晚上洗脚睡觉的日常起居。后来为此我专门召开了主题班会,提出了今后不能再写此类日记,举了很多例子说明写日记其实有很多题材和形式,可以叙述整个事件的发生,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或感悟等等,并且宣读了一些日记名篇,此后他们的日记内容变得丰富多彩。通过看学生日记,我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到每一个学生近期的思想、学习状况,他们也经常在日记中向我倾诉烦恼,提出各种问题……日记不但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
“每日一句”是我在黑板的左边开辟的一个专栏,学生轮流每天写一句名言警句,进出教室抬头就可以看见。然后下午放学排队走出校门的路上,两个人互相背诵。同时为避免遗忘,“每日一句”要抄到读书笔记上,每周一、每月一号都要回顾,同桌再互相提问一遍,这样日积月累,不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写作文时可以引用,增加了作文亮点。
三、学生日常行为打分制度。这是我的一个失败的尝试,希望我的教训变成您的经验。它是我上网看到的一个制度,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没有成功。我打印了加分扣分标准贴到了教室内,准备了一个专门的本子交给值日组长,由他们轮流记录,好人好事加分,违章者扣分。当时准备每位同学基数100分,每月一结算,对分数高者进行奖励,但是加分减分记录主观性太强,渐渐显示出它的不公平,比如按规定拾金不昧者每次加三分,很多同学为了得到加分,人为制造拾金不昧现象,从而获得加分;
还有上课做小动作减2分,但做小动作这个概念不够明确,组长会根据个人喜好,随意给同学减分,这样又引来很多不满,反而给班级制造了不少矛盾。最后这项措施也不了了之。后来我总结了一些原因,比如说由组长轮流进行记录不合适,组长们轮流记录,他们渐渐相互约定彼此不准减分,只加分。还有些加分细则主观性太强,操作起来不明朗,无法界定,这些具体措施都有待完善。在此我也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给我一些指点,让我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能够更有方向。同时如果我的这次失败教训能给您今后的管理带来一点启示的话,那将是我的荣幸和快乐!
作为一名新班主任,我要做的是时刻向大家学习,积累更多的经验,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班主任。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创佳绩!
谢谢大家!
(南湖镇王家官庄小学安丰娜)
第三篇:班级管理规范
班级管理规范
学生篇
我们希望所有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学习,快快乐乐的成长!
二、尊重老师和自己的付出,并学会感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三、友好、礼貌的和同学相处。
四、每次父母。家长接送的时候可以主动给家长倒水请坐!
五、写作业期间时刻保持安静,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六、遇到不会做的,先自己思考,不会的先空着做后面的作业。
七、每次老师讲解完作业,要对老师说谢谢,心存感激!
八、写完作业离开时将桌椅收拾好,不留垃圾!
教师篇
我们希望所有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严要求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二、公平、公正、客观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三、用责任心、爱心、耐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四、晚辅导期间,都在陪读室办公。
五、在辅导期间所有老师必须走动巡堂,不得坐下休息。
六、晚辅导过程中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自我独立的完成作业,多启发学生。
七、学生完成当科所有作业之后才讲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在所检查的学生科目后面划勾、签名。
九、如果学生有任何的反常情况,及时与管理人员和家长沟通反馈。
十、晚辅导规定统一休息时间,其他时间不允许学生随意走动,玩闹。
第四篇:班级管理规范
班级管理日常行为规范
课堂纪律:
1、说话、打闹
周末作业翻三倍
组长监督
2、坐姿
背书包
3、玩东西
没收 家长领回
4、仍废纸、垃圾
扫地一周 否则再翻倍
5、吃东西、喝水
背、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6、书包
放柜子里或者背上
7、凳、桌套、校服红领巾 不准进教室 自己打电话送
8、写作业
一律撕掉
9、不听老师讲话、讲课
逢课必站 两千字检查发群里
课间活动:
1、喧哗、打闹
楼道,跑五圈;教室,100个蹲起
2、说脏话、威胁同学
赔礼道歉
两千字检查
3、水房、洗手间玩
跑五圈
100个蹲起
课前半小时:
1、吃营养餐说话
倒一周垃圾
2、预备铃后乱走
打扫教室的卫生
3、吐唾沫
被全班每人吐一口
课间两操:
能跑不跑操、说话、乱跑
出队跑五圈
打扫卫生:
1、早晨7:00不到环境区
第二天打扫一天教室卫生
组长监督
2、站着不干活
第二天打扫一天教室卫生
组长监督
以上各条,全班同学共同制定,监督管理,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同时若违反规定按相应处罚执行。望同学们能严格要求自己,杜绝不好的行为习惯,使自己逐渐养成好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建设优秀班集体!
第五篇:规范班级管理-
规范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给人的一生带来非常巨大的影响。“拥有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拥有坏习惯,成功不容易。”智者的呼声,时刻警醒着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我们:注重教育管理方法,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犹其是做为班集体的领导和管理者的班主任,就更注重在班级工作中,改进和优化管理方法,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让管理方法,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让班集体成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改正不良行为的重要教育阵地。以下是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的几点作法。
一、明确行为规范,让学生知之而后行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师精心的引导,长期的教育中形成的。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需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每当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就首先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地知道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才能在行动上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可是,《守则》和《规范》的条文太过冗长,面面具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每一个学生都完全了解、掌握。我就按照《守则》和《规范》的精神和主旨把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内容精心编排成为一首朗朗上口的《一日行为规范》(见文后附录)张贴在黑板旁显眼的位置,明确要求每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熟记并能背诵出来。就
这样,我运用这种学生非常乐于接受的形式,达到了让学生了解,掌握《守则》和《规范》的目的,让《守则》和《规范》的要求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准则。
二、加强正面引导,积极树立榜样
由于学生年龄尚小,认知和判断能力还非常有限,难免在平时的各种生活、学习和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做出一些良行为,这时,作为班主任及时地给予教育就显得犹为重要。是对犯错误的学生横加指责还是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我选择上后者,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让学生们对前一阶段同学们的日常行为进行评议,让他们评选出心目中的“行为标兵”。当这些行为标兵评选出来之后,就让学生们讨论这些同学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值得同学们学习。这样,表现好的同学就会信心倍增,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而表现较差的同学也能够得到触动,逐步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同时又为全体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使整个班集体的风气走向良性循环。
三、精选把面案例,作到警钟长鸣
要想深化对青少年学生的行为教育只用下面引导的方法显然是不够的。作为班主任老师还;要注意寻找适当的反面教材,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这样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不可替代的匡正和警示作用。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青少年违法犯罪几乎都是由他们从小养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造成的恶果。班主任老师要从这些材料中精心筛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分析读者讨论,深挖其违法犯罪的根源。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往往能对学生的心灵起到巨大的震撼和警示作用,达到我们深化对学生的行为习
惯教育的目的。
四、提倡自我教育、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决不能“跳单人舞”。而是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充分运用班集体的力量,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纠正自身的行为习惯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当班集体的建设工作完成之后,班主任老师就要主动地从“导演”的位置退下来,让班干部来组织和实施上述教育活动。放手让他们组织班会,组织“行为标兵”的评选和学习材料的选择以及分析讨论。还可以由他们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制定约束同学行为的各项班纪班规,让他们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批语和自我批评。这样以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活动能力,也在班集体中创造了民主管理的氛围,还更加有利于学生干部的进步和发展。当然,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老师也必须精心培养,耐心指导。使这一教育活动在正确的规道上,严肃的气氛中进行下去。更加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建立学生行为定期评价制度
平时,对学生待业的评价活动,往往是不全面的,而且不能针对全体学生。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一种定期评价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两个方面。中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自我评判的能力,但他们的自我评判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针对这些情况,我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首先组织学生参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学习、生活规范》及《班级规章制度》等进行自我分析,找出自身的优点和有待规范的行为。然后组织召开“向你介绍我自己”的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在全体同学面前描述自
己的优缺点。大多数学生在自我介绍中,既肯定了自己的优点。也提出了改正不良行为的措施。并请示老师和同学们多监督和批评,以帮助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此之后再召开题目为“我心目中的他”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组进行互相评价,从而使学生们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进一步认清自己,增强完美自我的信心和动力。在开始的时候,学生往往不知道怎样进行评价,这时根据需要制定一些定量,定性的自我评价表,供学生参考,例如思想品德、纪律学习、身心健康等。这样以来,通过自评和互评,定性定量的测评,定性和定量的测评,学生在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进行比较,对照和参考,在成长过程中可随时调整自己,从而不断地进步。
六、在各种活动中,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
中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实践证明,活动不仅能锻炼人,而且能培养人。因为在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能进一步确立,主体意识进一步强化,自我教育能力进一步加强。几年中,我结合学校定期举办的歌咏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美术作品展览,运动会等活动,在班级相应开展此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舞台,满足了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而这一自豪感,成就感的满足过程,也正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方面自我发展的过程,这种自我发展不但是学生个人兴趣,爱好 等个性差异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在意识,行为等共性方面的发展。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只靠班主任和班集体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会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孩子们的行为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不过班主任老师若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出一种最优的班级管理模式,就一定能在班集体这样一个小环境中发挥大作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一个好的班主任会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产生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每一个孩子能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国家一事实上能更加强大,我们将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附录: 一日行为规范歌
早晨要求起床早,寝室物品摆整齐,定时落锁别忘记,打扫卫生要彻底。两操集会快静齐,遵纪尊师尊父母,爱国爱校爱学习。上课听讲要专心。思考问题要用心,完成作业要细心,帮助同学要真心,上下楼梯有秩序,警示标记提醒你,追逐打闹更不许,安全问题别大意,在校就餐要排队,一餐一饭要珍惜,剩饭倒到容器里。其它垃圾丢箱内,晚上就寝要按时,熄灯息声要牢记,养精畜锐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