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财政摆脱困境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2:4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级财政摆脱困境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级财政摆脱困境的思考》。

第一篇:县级财政摆脱困境的思考

摘 要: 目前广大县域财政形式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体制尚未理顺、缺乏优势税种、财 政支出负担重、资金使用效益低、监督制度不完善等。摆脱县级财政困境,必须理顺体制,合理调整利益关系:发展县域经济,拓展税源;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益;深化财政管 理改革,规范财政运行机制;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合理使用。

关键词:县级财政 理顺体制 财政运行机制

一、县级财政的困难表现

1.财政收入偏低,非税收入增长过快。在2000多个县中,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亿元的县共有631个,占总县数的28.6%,地方财政收 入在1亿元以下的而非贫困的县969个,占44%,贫困县占27.3%,两者合计占到71.3%。县级 财政整体收入低、贫困县占多数。

由于县级政府没有税收立法权,较低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刚性增长导致许多县市专项收 入和收费罚款名目繁多,预算外的非税收入比重不断增加,相当部分县市非税收入都超过了 40%,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预算外收入的过度膨胀成为影响税收增长的严重障碍,分散政府的财力,腐蚀税基;由于非税收入缺乏监督,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更容易滋生腐 败现象;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农村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三乱膨胀”,农民非税收负担 急剧增长,已成为影响农村政治和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2.财政赤字严重,公共服务职能弱化。县乡财政虽然收入不多,但是支出项目却十分繁多,财政赤字比较严重,我国县级财政赤字 面一度曾高达40%以上。财政支出按其用途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行政支出、公共支出和发 展支出。我国大部分县(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中行政支出占了绝大部分,有80% ~ 90%是用于保证工资发放和维持事业进行,公共支出和发展支出不足。由于财政困难,在保 证工资发放和运转后,县乡政府还要全力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因而已无财力干其他事 情。目前政府用于农业的投入只能主要依赖争取中央的专项资金,县乡本级财政对农业几乎没 有多少投入。同时县乡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基本没有投入,农民自身的各种保障主要依靠传 统的家庭。

3.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金融风险加大。乡村财政是县级财政的基本组成单位,据统计,我国乡村两级净债务3259亿元,其中乡债务 1776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400万元;村级债务1483亿元,平均每村负责20万元。县级本 级财政负债构成则更为复杂,也更为严峻,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向外国政府和世行、亚行 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借款,主要用于造林、卫生结防和改水等项目,还款能力低;二是国债转 贷资金还款债务和专项资金配套所形成的债务;三是财政周转金还款债务和预算调度资金欠 款;四是基层金融机构治理整顿过程中所发生的清兑债务,包括兑付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兑付供销合作社社员股金和兑付城市信用社存款等。

县级政府的债务大都是向银行举债的,银行的钱除了自身的资金外,主要是企业、居民的存 款。如此下去,不仅县级政府的财政不堪重负,十分危险,而且有可能形成银行的呆账、坏 账,对这种潜在金融风险必须特别予以高度的重视。[!--empirenews.page--] 4.虚增财政收入,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县级财政收入不真实,普遍存在虚增财政收入的问题已是公开的秘密。在我国,下级财政收 入的增长在客观上不仅能够增强上级政府的财政调控能力,也能够体现出下级政府的正绩。由此导致一些县级政府在财政处理上虚列收支,填补收支缺口,制造虚假平衡。一方面,通 过在预算科目上做文章,将预算外收入通过“调入资金”强行调入预算内,或将已实现的支 出转入“暂付款”或“其他应款”等隐匿不报虚减支出,经过人为技术处理后达到账面收支 相抵,甚至还“略有节余”;另一方面,通过税收征管虚增财政收入。财政“空壳”现象造 成的后果更为恶劣也更危险,不仅使财政工作运行成本提高,掩盖了县级财政的真实状况,更使政府在宏观决策中得不到准确信息,为经济健康发展和基层政权建设增加了安全隐患。

二、县级财政困难的原因分析

1.体制尚未理顺。(1)财权和事权不对称。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权层层向上集中,事权则逐级下放,一方面,财 政收入上收。中央把增值税和消费税两大税种上划,县需要将75%的增值税和100%的消费税 上交中央财政,税收增长部分还要按1∶0.3的比例由中央拿大头。当前是60%的财权集中到 中央,60%的事权下放到地方,到2000年中央本级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5.2%,省级财 政集中程度从1994年的16.8%提高到2000年的28.8%,年均递增2%。另一方面,事权下放,支 出下移。这在基础教育上表现特别突出,我国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但基本摆脱 了负担义务教育经费的责任;县乡政府财力薄弱,却承担了绝大部分义务教育经费。(2)转 移支付制度不到位。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要求政府间的财政资金分配,必须 采 用按税种划分的方法,中央掌握60%左右的财力,地方不足的部分由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实 行 转移支付制度。1994年改革的初衷之一就是彻底改革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体制,但是改革的结 果没有改革现行的转移支付体制,只不过增加了两项新内容——税收返还和过渡期均等化转 移支付。由于这两项政策的实施使得原有的收入再分配改变成为了来源地原则,也就是将更 多的收入返还给富裕地区而不是贫困地区,加剧了原有省际之间的不平等。1994年分税制改革只是对中央到省级的转移支付框架做了安排,对省以下转移支付没有一个 规范的模式,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随意性较大,透明度不够,那些跑得勤、有策略的县就 能获得更多的拨款,更多的县得到的转移支付很少,远远不能满足本级财政需要。[1][2][3]下一页 2.缺乏优势税种。分税制体制下划归地方的税种,大多是税基薄弱窄小,税源零星分散,征 收难度大,成本高,增长弹性小的税种,很难形成地方财力增长的“支撑点”。加之县级政府缺乏必要的税收 立法自主权,只能执行开征和停征的决定,难以根据当地实际的客观情况有效的组织收入,造成可用财力减少。

除了体制原因造成财政税源萎缩外,县级经济发展速度慢,发展不均衡是县级财政陷入困境 的最根本的原因。目前县级国有工业企业基本不存在,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县域二三产业还远 未形成规模,县级财政不得不以农业为主。农业税取消,县乡财政增长将更加乏力。[!--empirenews.page--] 由于税收收入对县级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非税收入 成为拉动财政收入增长的主体。非税收入的快速增长,使得纳税人的实际税负较重,这又使 得税源流失,投资者有向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对县级财政形成恶性循环。

3.财政支出负担重。(1)财政供养人口过多。目前,县级政府的机构设置是与上级配套设定 的,而不是根据本级 事 权需要设置,使得县级财政仍然承担着过重的的机关运转成本,人头经费支出。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改革也不彻底、不到位,该脱离的仍留在财政预算支出账户上,增加了财政的 负担。每年还要接受转业、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其结果是使行政事业机构和财政供 养人口膨胀,严重超编,财政供养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再加上不断攀升的 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县级财政只能是吃饭财政。(2)财政支出逐年递增。近几年来,县级 财政的一些刚性支出逐年增长:国家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以扩张财政支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如逐步增加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提高“三条社会保障线”的补助水平;要求财政加大对产业结构 调整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加大对教育、科技、农业的投入,保障住房、医疗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等,这些政策性增支,中央虽然补助了大头,但本级财政也要负 担大量的资金。4.资金使用效益低。一方面,财政支出范围不合理,财政资金供给“越位”、“错位”和“缺位”并存,仍然包 办或管理了一些应当由企业、私人和市场从事的活动,财政资金供给范围过大、包揽过多。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仍以直接投资为主,忽视了财政资金和税收的引导推动作用。为了追 求政债,大搞形象工程。与此同时,一些本应由财政供给资金的项目却得不到充足的资金保 证,如义务教育、卫生保键、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出满足不了日益增长 的 需要,欠发工资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等。另一方面,对于财政资金重支轻管,使用混乱。长期 以来,财政资金管理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加上财政本身又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和相应的 监督措施,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损失浪费严重。滥发补贴、公款吃喝、公费旅游、超标准购车、高标准修建办公楼,造成了大量的财政资金损失。

5.监督制度不完善。现行的财政监督制度很不完善。一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县政府财政的监 督只具有程序性而不 具有刚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按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预算执行,预算调整无手续,人民代表大 会批准的预算流于形式;二是审计监督不到位。根据《审计法》,审计部门每年对县级政府 的财政审计只是审计上一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对县政府的负债也只是账面的审计,而对 于实际债务,特别是账外的债务是审计不到的,因而其审计作用和效果受到限制;三是金融 监管不规范。县级政府的债务资金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虽然县级各家银行都是 实行垂直领导,但是银行为着在当地的生存和发展,受制于地方政府,对县级政府贷款的审 查不够严格;四是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不对县级政府进行直接管理。[!--empirenews.page--] 县级政府负责的事情多而且范围广,由于财政监督制度不完善,有些县级政府作决策时个人 影响很大,事权大而监督小,很容易导致腐败行为的产生和财政资金的浪费。

三、县级财政摆脱困境的对策思考

1.现顺体制,合理调整利益关系。(1)规范政府间财权、事权配置。确立“一级事权,一级 财权”的管理体制,明确各级财政 部 门的权利与义务,使财权和事权相匹配。事权的划分是财权划分的基础,首先要合理划分各 级 政府间的事权。根据公共产品层次特征,按“受益原则”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当前主要是 解决“上级出政策,下级出资金”的问题,各级政府都应遵循“谁出政策谁拿钱”的原则,即在制定和实施涉及到政府间财政权益再分配的公共政策时,各级决策者都要遵守最基本的 政策责任原则。为了避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事权的交叉,对各级政府事 权的划分,不能由政府以文件形式作原则规定,而应当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以法律形式来规 范。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在完善现行税制的基础上重新合理划分收入。根据我国 的实 际和分税制的要求,建立起以增值税、消费税为主体的中央税体系和以营业税、企业所得税 为主体的地方税体系。把调节性的税种划为中央税,有利于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充分 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把小税种划归地方,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加强管理,组织收入,提高 征收效率。(2)规范转移支付制度。要逐步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以平衡各地区之间提供公共产 品和服务的 水平。第一,逐步改变按旧体制进行税收返还的做法,使沿海发达地区按旧体制获得的不合理 既得利益逐步得到调整,逐步增加对中央财政的上交比例,增加中央财政的调控财力,增加 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力度,逐步缩小东、中、西部越来越大的财政收入差距,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第二,完善省对县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根据各县的财力结构和 财政困难程度,合理确定上级财政对不同地区的补助力度,适当照顾粮食主产区、少数民族 地区和特殊困难地区。第三,要使转移支付制度法制化,以立法的形式对转移支付的实现方 式、资金拨付、监督管理等,做出具体规定,从而提高透明度和规范性,使县级财政能够合理 预计到转移支付的数额。上一页[1][2][3]下一页 2.发展县域经济,拓展税源。我国的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很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的各县市财 政充实,而中西部地区的地方 财政收入却难见起色。原因就在于东部县市经济以能提供大量、稳定财政收入的各种非农经 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为主,而中西部地区仍然以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因此中西部 县市实现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必须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和资源分布的特点,重点发展能提 供优质税收收入的非农经济和民营经济。

3.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益。在县级财力有限和需求不断增长的条件下,必须要按照公 共财政支出理论的要求,以“社会 共同需求”为原则,将现有财政支出进行分类排队,根据财力水平,分清轻重缓急,予以安 排,提高支出效益。第一,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对私人产品和市场能提供的产品,财政应 退出供给领域。第二,减少行政支出。首先要继续深化机构改革,建议在县级归并职能相近部门,调整缩减部门内设机构。其次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第三,扩大公共支出。要加强社会 保障、教育和科学事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公共项目的支出,尤其是要加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投入。第四,合理调整发展支出。要将资金集中投向可持续发展、能产生效益的项目。[!--empirenews.page--] 4.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规范财政运行机制。(1)强化预算约束机制。公共预算体系是地方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财政的“公共性 ” 的核心体现。建立公共预算体系,强化预算约束机制,一是在财政收入方面,要强税弱费,统筹预算内外资金。要进一步深化税费改革,调整和归并地方性公共收费,将某些税收性质 的收费改成税。同时将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建立综合财政预算。二是在财 政支出方面,要实行“零基预算”和“部门预算”,即在预算安排上,改“基数法”为“因 素法”,按人员编制和业务工作量核定单位预算;将预算编制到与财政发生领拨关系的各个 部门,预算中没有列出的项目不得开支,增加预算的透明度。在预算执行中,大力压缩车辆、会议、接待等非生产性支出。(2)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现行国库分散收付为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收付,取消各部门 和 单位在银行设立的收支账户,取消单位会计,所有政府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所有财政支出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实行收支“四直达”,即收入直达国库或财政专 户,工资直达个人,采购直达供应商,上介、下划直达指定单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最终 规范政府性资金收付的最彻底、最完善、最可靠的模式,它使财政由事后监督转为事前监督,从制度上解决了由于财政资金收付流经环节过多而产生的资金截流、挤占、挪用等问题,大大增强了县级财政的资金调节能力。(3)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财政 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国内经验表明,实 行 政府采购制度,采购费用平均可节约10%。同时政府采购制度可以有效避免暗箱操作,防止 腐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在采购模式的选择上,针对县城市场狭窄、选择余地小的劣势,可以采取“区域”联合采购的形式,以地市行政区域带动县之间集中起来采购。(4)防范 县级财政债务风险。一是对原有债务进行分类处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单位还款、建立财政 还债基金、预算强制扣 款、争取上级豁免等办法,逐步消化到期债务。二是要着手研究、建立新的债务管理体制: 对举债主体、权限、义务及举债原则、债务用途、偿债办法等方面作出严格的规定。5.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合法使用。加强县级财政监督,要从完善监督制度入手,从制度上预防财政运行中可能产生的各种低效 行为、寻租活动和腐败行为,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第一,强化人代会及其常委会对 财政的监督。县政府所确定的重大项目及其资金安排必须向人代会及其常委会报告通过,经 入代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报告,县级政府不得擅自作重大调整。第二,加强审计部门的监督作 用。审计部门对县级政府财政的审计应完整、到位,必须弄清县级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掌 握政府的真实负债,对政府实际总负债应出审计报告。第三,完善金融部门对政府举债的监 督。金融部门对县级政府重大举债项目,不仅要认真履行本行业的审查制度,而且对其项目 的合法性(人代会及其常委会是否通过)进行审查,不合法的项目不予以放贷,从源头上遏 制和杜绝政府债务的发生。第四,地方政府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加强省级 政府对县级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就尤为必要。特别要明确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方向,切实将该部分资金用于有利于落后地区的综合发展能力提高的项目上。

第二篇:济源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济源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河南省预算监督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为适应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要求,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特定事业发展目标,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级财政在一定时期安排,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以及中央、省对我市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不含行政事业单位工资福利等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费等维持机构运转支出,一次性补助支出、具有公用支出性质的专项支出,以及市对产业集聚(开发)区、镇(街道)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设立、调整、撤销、预算编制、执行、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等适用本办法。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 设立、调整和撤销

第四条 专项资金应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我市有关规定或实际需要设立,体现统筹安排原则,不得增设与现有专项资金使用方向、用途相同或相近的专项资金。属于产业集聚(开发)区、镇(街道)支出责任的事项,市级原则上不安排专项资金。

第五条 设立专项资金,应由业务主管部门向市人民政府提

— 1 — 出申请,市人民政府批转财政部门审核提出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或由财政部门直接提出申请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有关部门起草规划、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原则上不得要求设立专项资金,确需设立的可由业务主管部门单独向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第六条 申请设立专项资金,应提供设立背景、政策依据、绩效目标、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执行期限和资金规模建议。财政部门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设立的必要性、可行性、绩效目标和资金规模组织论证;必要时,可通过组织听证等方式听取公众意见。

第七条 中央财政、省财政转移支付办法明确要求市级财政按比例或额度配套的,按照《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市财政配套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济政办„2014‟53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专项资金执行期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期满撤销。确需延长的,由业务主管部门向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市人民政府批转财政部门审核提出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 专项资金批准设立后,财政部门应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制定具体资金管理办法,包括资金使用范围、绩效目标、部门管理职责、执行期限、分配办法、资金拨付、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内容。必要时可由业务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包括申报程序、评审程序、分配程序、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

— 2 — 第十条 专项资金在执行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财政部门商业务主管部门报请市人民政府调整或撤销。

(一)根据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全市工作重点,需对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用途和使用范围进行调整的;

(二)执行期间需增加资金规模且数额较大的;

(三)对使用方向和用途相同或相近的专项资金,需要归并整合、统筹安排的;

(四)专项任务已完成或中止,以及管理使用中出现严重违法违规问题,需要撤销的;

(五)根据绩效考评结果,需调整或撤销的;

(六)其他需要调整或撤销的情形。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实行目录管理。财政部门每年年底编制下一专项资金目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新设专项资金。

第三章 预算编制和执行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应体现综合预算、突出重点、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实事求是的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政策要求、客观因素等编制。

第十三条 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重点,在清理整合现有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提出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建议。财政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绩效考评结果和财力可能,提出专项资金预算审核意见和统筹使用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 3 — 第十四条 年初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除国家政策调整、年初预算留有缺口或发生突发事件外,执行中不调增资金规模。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应严格按具体管理办法分配使用,坚持“先定办法,再分资金”。涉及补助个人的专项资金,应建立健全发放手续,实行公示制度,做到公正、公开、透明。

第十六条 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管理的专项资金,由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具体管理办法,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提出分配方案,会同相关部门按规定程序报政府审批,财政部门负责监督具体管理办法执行情况和下达资金。财政部门负责管理的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提出分配方案,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按规定程序报政府审批。专项资金安排中属于政府投资公共投资项目的,应由投资主管部门下达投资计划。

各部门不得从专项资金中安排工作经费。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外,项目实施单位原则上不得从专项资金中计提项目管理费。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所需经费纳入部门预算。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的分配方式,应根据资金使用效益和实际管理需要,由业务主管部门商财政部门确定。对普惠性专项资金,实行因素法分配;对竞争性项目,通过竞争性分配择优确定实施主体;确需核定到具体项目的,实行项目法分配。逐步形成以因素法分配为主、竞争性分配为辅、项目法分配为补充的分配格局。

第十八条 专项资金采用因素法分配,应选取直接相关、数— 4 — 值客观的因素,合理确定权重,设计科学规范的分配方式,必要时征求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实行竞争性分配的,应事前明确准入条件,通过发布公告、公开答辩、专家评审、集体研究、部门会商等程序从申报项目或区域中择优确定。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实行项目法分配的,除涉密事项外,应在分配前向社会公开发布申报指南,通过评审建立动态项目库。补助企业的资金,应主要采取贷款贴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间接和事后补助的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门应建立企业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对同一企业的同一项目不得重复补助财政部门专项资金。

第二十一条 项目评审要充分发挥有关组织和专家的作用。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分别建立评审专家库,并加强评审专家管理,组织项目评审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确定项目应充分考虑专家评审意见,并注重运用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结果。

第二十二条 各部门应规范专项资金分配流程,建立健全分工协作和制衡机制。部门内部应建立岗位责任制,重大资金可吸收监督检查机构参与。两个以上部门共同管理资金的,牵头部门应征求并充分考虑其他部门的意见,分配方案应联合会签报批。

第二十三条 除涉密项目外,项目评审结果和最终分配方案应在网上公示。资金分配文件应抄送相关部门、审计部门和财政

— 5 — 监督检查机构。

第二十四条 强化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项目实施单位的责任,若在项目申报中把关不严、资金使用中出现重大违法违规情况的,有关部门对同类项目可在一定期限内压减其补助数额或暂停其申报资格,项目实施单位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的,除收回财政资金外,有关部门可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其申报资格。

第二十五条 专项资金原则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必须按政府采购管理程序办理;跨项目按项目进度安排资金。

第二十六条 财政部门应按规定时间批复、下达、拨付专项资金。对以收定支、据实结算、与中央配套等特殊项目、重大项目和跨项目,可分期下达预算,或先预拨后清算。

业务主管部门和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执行国家有关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规定,按项目进度提出用款申请,按规定用途和标准开支款项,不得滞留、截留、挪用;预算执行中如确需调整用途,应按程序报批。

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的专项资金,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拨款申请,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将资金直接拨付劳务提供者或供货单位。

第二十七条 财政部门商业务主管部门每年对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对当年难以支出的,提出调整方案;专项资金结余年终统一收回财政,结转资金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可编入— 6 — 下部门预算。

第二十八条 专项资金按规定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及时办理验收、财务决算、产权和财产物资移交、登记入账等手续,纳入单位资产管理范围。

第四章 绩效管理

第二十九条 各部门应加强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财政部门负责对部门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再评价,并直接对重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

第三十条 业务主管部门要科学确定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和考评指标,财政部门审核后批复绩效目标。预算执行中要加强绩效监控,项目实施效果与原定绩效目标发生偏离的,应及时纠正,情况严重的暂缓或停止项目执行。

第三十一条 结束后,业务主管部门应编制绩效报告报财政部门备案,内容包括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绩效成果等。专项资金执行期限届满,业务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按要求进行绩效评价,对项目实施内容、项目功能、资金管理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进行全面、综合考评。

第三十二条 有关部门应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被评价单位,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预算安排的参考因素;推进绩效评价结果信息公开,逐步建立绩效问责机制。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 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加强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合规、有效使用。发挥内部审计和监察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和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履行内部监督职责。

业务主管部门应加强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每季度将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情况报财政部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

第三十四条 财政部门应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机制,对违法违规情况,要及时采取通报、调减预算、暂停拨付、收回资金等措施予以纠正;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管结果作为编制专项资金预算的重要因素。

第三十五条 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依法对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实施审计检查和行政监督,财政、审计部门和监督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机制,保障专项资金安全运行。

第三十六条 单位、组织或个人违反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86号)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法律、法规处理。

第三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专项资金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凡以往我市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按本办法执行,并相应修改完善具体管理办法。

— 9 — — 10 —

主办:市财政局 督办:市政府办公室一科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武部,驻济有关单位。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中级法院,检 察分院,市法院,市检院。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7月15日印发

第三篇:作文摆脱困境走向成功

摆脱困境走向成功

当众发言时,你是否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呢?进退两难时,你是否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呢?面对挫折,你是否会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呢?如果是,那么,你应当学会如何摆脱困境。

自信是最重要的。自信是什么呢?自信是诸葛亮空城之上,面对百万之众的从容的笑容;是刘伯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时坚定的目光;是女排姑娘们坚决果断的扣球;是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时激昂的语调,是相信自己。

走在前面的总是自信者,取得成功的也是自信者。但成功的光环是要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获得的。成功源于强烈的企盼,孕育于痛苦的挣扎,依靠于坚定的自信。还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练体操,但那练了上百次的动作怎么也练不好,于是她想放弃。一旁的男孩走过来说:

“最艰难的时候,也就是你最接近成功的时候,挺过去,就成功。”所以,当做某事陷入困境时,我们要对自己说:“相信自己,我越来越接近成功了——就像冬天的来临告诉我们春天不会太远一样。”

热忱是必要的。热忱最大的作用便是变被动为主动,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有这样一篇文章:小作者参加一次演讲,正在紧张得要死的时候,忽然听旁边的小女孩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好勇敢。”看,就是这样高度的热情,化解了紧张与不安,提炼出自信与勇敢,并在与困难的碰撞中转化为高效的催化剂——激情,于是生产出令人羡慕的产品——成功。

勇敢是不可或缺的。有人说,失去了金钱,只是失去了短暂的幸福;失去了健康,只是失去了人生的欢乐;但如果失去了勇气,你便失去了

一切。一万个人站成一列,只有勇于出列者才会被大家认识。而人们总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胆怯自卑。自卑者总是用蛛丝把自己包裹起来,而勇敢者则轻轻地将蛛丝抹掉。因为外面的阳光正明。

成功就像一次艰苦的登山运动。自信是开山的巨斧,勇敢是攀登的绳索.而热忱就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强烈企盼。三者合一,便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第四篇:摆脱困境,从改变自己开始

摆脱困境,从改变自己开始

本文由 淘宝网女装,淘宝网女鞋 178daogou.com,中老年服装 2009th.com,天猫网首页 100-a.com,天猫商城首页 0-a0.com,100301.com,tusituan.com 转载。

我只拿这点钱,凭什么去做那么多工作,我干的活对得起这些钱就行了。

我们那个老板太抠门了,只给我们开这点儿工资,公司一年赚那么多钱,全

是他一个人的。

经理干的活也不比我多多少啊,可他的薪水比我高出一大块,他拿的多,就

该干的多嘛,我只要对得起这份薪水就行了,多一点我都不干。

许多时候,我们会听见许多人在发出上述的种种抱怨。不可否认,在一个单

位或组织中,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付给员工的薪水或其他奖

励也有不公允之处,这是难免的。但在所有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中,抱怨发牢骚、消极怠工是最不可取的。

很多人有这样一个误区:我是在为老板工作,薪水一定要和我的工作等价交

换(超额当然更好),也就是说,你在用钱来购买我的劳动,你出什么样的价钱,我就提供什么样的质量。这种想法有以下几个错误:首先,工作的目的与回报并

不只是薪水。人需要工作,需要社会归属与认同,而且一个人的才干只有在工作的磨炼中才有可能长进,也只要用积极愉快的心态去工作,才能在自身进步与工

作成绩中获得一种成就感的享受。如果你对工作环境与报酬不满意,完全可以与

老板沟通或另谋高就。消极抵抗的做法只能是自毁前程:自己业务没有进步,工

作不认真负责,当然不会招人喜欢。

其次,在衡量一个人工作成果时,也许会有暂时的标准差异,但不可能长久

失衡。也许从一开始,老板并没有意识到或发现你的能力,因为这需要一个过程,而给你定了一份较低的薪水标准。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消极怠工,那么你的实

力大部分被你冰冻起来浪费掉了,你的薪水也很难有提高的可能,因为老板还在想:这小子就这么两下子,他对公司的贡献比给他的薪水还低呢。

当你的老板把一份工作交给你的时候,你有没有仔细地考虑过为什么交给

你,有没有考虑过这项任务的性质,有没有考虑过这项任务在公司整个工作流程

中的重要性,有没有考虑过怎样完成这项任务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还是

你根本就没有考虑而是想都不想就照办照做呢?恐怕大多数人都只是选择后者作

为自己的答案,常常都是奉命当差,做完了事。机器可以忠实地执行命令,只有

人才会有创造性,但如若你同一个被人敲打的键盘没什么区别,那么你的可替代

性就很强,标准型号的机器而已嘛。做一件事情不妨多动动脑子.老板有没有考

虑不周的地方?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 接下去会做些什么?

还有,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是自己书写的档案。消极工作会给老板、同事、客户留下一个不敬业,对自己、对公司不负责任的印象,这种负面影响不定会对 你以后的工作、生活造成什么障碍呢。

记住,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消极怠工是最不可取的一种。我们来看一 个积极解决问题的例子。

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 的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齐瓦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 机遇。三年后,齐瓦勃终于来到钢铁大王卡耐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 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 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 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在闲聊,惟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 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开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 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 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 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 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 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 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勃又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有一个天才的工程师兼合伙人琼斯,在筹建公司最大的 布拉德钢铁厂时,他发现了齐瓦勃超人的工作热情和管理才能。当时身为总经 理的齐瓦勃,每天都是最早来到建筑工地。当琼斯问齐瓦勃为什么总来这么早 的时候,他回答说:“只有这样,当有什么急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耽搁。”工厂 建好后,琼斯推荐齐瓦勃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厂事务。两年后,琼斯在一 次事故中丧生,齐瓦勃便接任了厂长一职。因为齐瓦勃的天才管理艺术及工作态 度,布拉德钢铁厂成了卡内基钢铁公司的灵魂。因为有了这个工厂,卡内基才 敢说:“什么时候我想占领市场,市场就是我的。因为我能造出又便宜又好的钢 材。”几年后,齐瓦勃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后来,齐瓦勃终于自己建立了大型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了非凡的业绩,真正完成了他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的飞跃。

可以说,如果你认为你是在为别人工作,那你就永远只能为别人工作。如果 你认为你是在为自己工作,那你终将会有自己的一番事业。

第五篇:民生财政的思考

民生财政的思考

【内容提要】民生财政是“人本财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基 本内容。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项目的投资呈现大规模增长,成为我国预算安排的重点和亮点。要推进民生财政,既要增加财政投入,更要加强制度建设。

【关键词】民生财政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保障

正文: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同时,明确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改善民生既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财政改革和财政建设之中,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共享公共财政的雨露。

一、民生财政的内涵

简单说,民生就是与人民的生计有关的、牵涉到每一个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民生财政,用经济学的语言表述即促进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国民消费水平提高,防范消费差距过大,推进基本消费平等化,增加社会总福利,提高社会幸福指数的财政。

民生财政是“人本财政”。民生财政以改进民生、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为目标,它不只是保障基本消费的财政,还是防范社会差距过大,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财政。民生财政关注的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社会成员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即只要是始终关注社会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民生财政;相反,只要是偏离了终极目标,就不是民生财政。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理念。政府花钱的方式可以不同,支出用途可以有别,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有不同的支出重点,但最终都要回归算“财政账”,还要算“社会账”;不能只是着眼当前,而且还要看是否有利于民生的长期改善和长期保 障。以降低行政成本为例,有的地方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算“财政账”,减少了支出,效果很好;算“社会账”,老百姓的成本增加了,办事情变得不方便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降低了。这样的精简机构和降低行政成本,实际上是以增加老百姓隐性负担为前提的,反而有损民生。

二、民生财政的内容

(一)科学安排民生财政的支出预算。

1.切实保障民众的生存权,要支持加强扶贫开发,切实解决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大力加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实施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加强 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义务教育和基本住房建设,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民众的基本生存权 得到切实保障。

2.努力保障民众的发展权,在保障生存权的基础上,解除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后顾之忧,消除压力预期,增强消费信心,扩大当期消费,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准。加强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强化社会治安、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二)建立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

1.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制度不仅是取得收入的手段,也是调节经济的杠杆,要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财政中的积极作用,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加强适应民生财政需求的税收制度建设。

2.切实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清理和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基金项目,依法审批的收费基金要严格按规定纳入预算,实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债务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要继续按照现有制度推进国债市场化改革与创新,增强债务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益性。

(三)逐步落实民生财政的民主监督。

主要是对预算编制的监督、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财政决算监督。要通过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制度,让全体人民考评民生财政的绩效。

三、构建民生财政的风险

近年来,“民生财政”的提法时有所见,一些地方甚至把它作为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应当承认,财政适当增加对与民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支出,让大家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凡事都有一个度,一味地打造“民生财政”,可能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

打造“民生财政”的做法,有可能使财政支出的范围无限扩大。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的边界是由市场缺陷所决定的,政府不是无限的政府。在打造“民生财政”的口号下,一些本不属于政府承担的支出项目,也被纳入到了预算,要求由财政开支。许多部门和单位假借改善民生的理由编列预算,纷纷向财政部门要钱。打造“民生财政”的做法,有可能使宏观税率下降的空间大大缩小。“民生财政”使得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充分”的理由,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的支出都没有控制和压缩的余地,减税也就失去了操作的空间。打造“民生财政”的做法,有可能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难以控制。任何融资行为都存在风险,政府的债务承受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地方政府负债,应该有一个警戒线。但是,如果过于强调“民生财政”,融资平台贷款就有很好的理由,风险也就会加大。最后,打造“民生财政”的做法,有可能使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加突出。分税制体制的一个缺陷是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楚。

四、民生财政的构建措施

要构建有效的民生财政,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健全规范的各种民生财政制度,健全民生财政运行机制,规范和完善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适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服务领域。

财政民生支出结构的优化是防范风险的路径之一。就拿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五大项目的支出来说,在教育支出中,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已经不少,有些甚至过多,而对初等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学历学位教育支出偏多,职业培训教育支出相对不足;再如文化支出中,综艺晚会等娱乐文化的支出偏多,而博物馆、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大众文化的支出偏少。就财政部门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对民生支出进行结构分析,按照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性质进行梳理,明确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乃至第三部门的支出边界,防止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重叠,尤其要防止公共部门大包大揽。

财政民生支出效率的提高是防范风险的又一条路径。在医疗卫生支出中,医疗设备档次过高,普通患者使用不起;在保障性住房支出中,住房户型结构不好、价格偏高,诸如此类的事例较为普遍。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地方住房公积金资金大量闲置沉淀,使用效率不高,有些地方资金使用率不足20%。

总之,推进民生财政,既要增加财政投入,更要加强制度建设。不增加投入,社会事业就不能加快发展;而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增加的投入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要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着力支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民生保障的长效机制,更好地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1.《论民生财政》齐秀华2.《构建民生财政的思考》杨春吴新民3《民

生财政的风险》朱柏明

下载县级财政摆脱困境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级财政摆脱困境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镇级财政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乡镇镇级财政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乡镇镇级财政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镇级财政体制调研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连续多天来,我们组织镇经济办以及镇财政部......

    乡镇镇级财政管理体制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镇级财政体制调研的通知》(府办[2005]号)的文件精神,连续多天来,我们组织镇经济办以及镇财政部门的部分同志,深入到各部门单位,对镇级财政体制进行......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思考

    “市长之吻”引发的思考 最近广东湛江市市长王中丙在国家发改委大门前亲吻项目获批文件的照片在网上广为传播。我们见识过热恋情人的深吻,见过体育健儿亲吻代表荣誉的奖杯,但......

    三明级以上财政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

    三明市省级以上财政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省级以上财政林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推进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林业改革发展,根据......

    国有剧团如若摆脱困境 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戏曲演艺行业逆境求生 文化体制改革适宜而行 编者按: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

    七年级级部主任的思考

    七年级级部主任的思考 王延德 从事级部主任一职已经三年的时间了,在这三年里,越来越感觉级部主任责任之重大,工作之艰辛,其实,从自己内心讲,自己很想去工作,想去依照自己的思考去工......

    构建和谐社会财政职能新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财政职能新思考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积极转变财政职能,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要以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率、缩小收入差距和充分就业为目标,在发......

    对新形势下财政信访工作的思考

    对新形势下财政信访工作的思考 长期以来,信访工作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在缓解社会矛盾、平衡各方面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正处于建设和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