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质量的措施及对策
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质量的措施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保护 水源质量 措施及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
论文摘要:从中线水源质量现状出发.分析了水资源保护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水源地的水环境监测与保护的重要性,进而从宏观上提出了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切实保证中线水源质量的措施及对策。
1地理及自然环境
1.1地理位置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分布于湖北、河南两省境内,行政区域隶属于两省6个县市,水域面积750km,其中湖北省境内约占水库面积的50%,其回水长度汉江177km,丹江83km。
1.2自然环境
丹江口水库为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及水产的综合性水库,由汉江和丹江组成,简称汉库和丹库。丹江口水库总的趋势由西北向东面倾斜,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lO00mm,其中5~10月份占70%~80%,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395亿m,正常蓄水位时库容为175亿m,水量较为丰富。
2水环境状况
2.1水环境质量
(1)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水源为汉江和丹江及主要支流,而汉江来水量占总来水量的75%以上,汉江全长1577km,干百年来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水资源,根据30多年来水质监测资料的分析,特别是对近10年来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表明,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以上)的水质除个别项目个别汀段超过地丧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外,其余都达到了II}类以上标准,I~III类水河长占90.3%,丹江I~III类水河长占93.2%。
(2)目前丹江口水库是丹江口市的生活饮用水源以及河南、湖北两省的部分工业、农业灌溉用水。根据近年监测资料进行水质评价,丹江口水库水质达I~II类的监测断面占86%,HI类的监测断面占10%,IV类的监测断面占4%,可以看出总体水质是优良的。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湖,巨大的库容有超强的自净能力,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理想水源地。
2.2水环境监测
(1)承担丹江口水库水环境监测任务的是长江委汉江水环境监测中心。从1958年丹江口水库动工兴建开始,为了研究水利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长江委就在汉江中上游的各个江段开展水质监测分析,1967年丹江口水库开始蓄水后及时增加了坝上等断面的水质监测分析。为了调查水污染情况,先后多次对水库流域内8个县市进行了污染源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污染源基本资料。另外为了了解水库蓄水后的水质变化和底质情况,进行了3次普查采样分析,从入库站白河至大坝下游老河口,从丹江荆紫关至大坝,在汉江和丹江干流以及污染较大的8条支流进行了监测分析。现如今长江委在丹江口水库内已设置了十八个水质监测断面,分析项目达50余项,由于丹江口水库涉及三个省,又开展了省界监测任务。每月向国家提供水环境监测资料,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向国家提供“全国水环境状况通报”信息。
(2)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需要,特别是丹江口水库水环境现状评价以及环保设计工作的需要,近年来,重点开展了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陶岔的水环境监测,对水库周边及其支流进行了多次大范围的水环境调查与监测评价工作,并开展了库区的生物监测,从而进一步摸清了水库流域的水环境现状。几十年来汉江水环境监测中心做了大量的水质调查、监测以及评价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分析积累了详实可靠的水环境资料,为水源地水质保护及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3存在的问题
(1)点源污染增多,对库区造成潜在的威胁。
根据多年来监测资料表明,丹江口水库因其水量丰富、库容量大、稀释自净能力强,多年来水库水质一致处于I~II类标准,但随着近年来地方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民营、私营企业不断增多,一些库区支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库区造成了污染的隐患,比如库区支流神定河,其上游即是因汽车工业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十堰市,她是丹江口水库坝上流域最大的工业城市,占库区污染负荷的70%左右,虽然近年工业废水污染问题有所缓解,但根据监测结果,神定河目前的主要污染物氨氮、COD、BOD、粪大肠菌群等超标,这说明生活污水的污染仍严重,市区70%的城市污水由神定河排出流入汉江,成为丹江口水库最大的污染源之一,虽然人库水量比例很小,但其径污比很大,且有污染加重的可能;再比如支流老灌河,在丰水期水量大时,污染较轻,但进入枯期,水质污染明显加重,水质都达到了Ⅳ~V类。
地方污染企业超标排放污水,屡禁不止,这与地方利益有着密切关系,由于丹江口水库上游及周边大多为山区,交通不便,人们环保意识淡薄,致使污染事故经常发生,比如2000年汉江上游旬河及丹江上游铁河的氰化物倾入事故等等,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水资源管理缺乏统一、有效的运行机制。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开始,作为水源区丹江口水库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却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状况,水库及上游涉及河南、湖北及陕西三个省,水资源管理、监测部门重叠,监测断面重叠,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出现了省与省间的矛盾,地方与地方间的矛盾以及系统与系统间的矛盾,由于没有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的协调,发生污染事故时,缺乏应付突发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不能满足现代化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缺乏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机制。
(3)水环境监测布局不合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丹江口水库范围大,面积广,静库面积达750km,有主要支流20余条,现在有一些水域监测是空白,不能满足对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需要,同时对水库全流域进行水资源评价时,则代表性不足,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有一些水域监测又重叠,各地方、部门的监测方法、监测能力差异较大,很难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一方面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不能对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水事纠纷等问题有效的解决,所以没有真正起到对水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作用。
3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及对策
3.1依法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
由于丹江口水库控制流域面积范围大,各地方、部门着眼于本地区利益,很难顾及全流域的水资源保护,虽然近年来各地方在南水北调水源区的水资源保护上认识得到了一些提高,但涉及地方利益时,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经济,重效益,轻环保的思想,光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流域机构,在行使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我国新《水法》已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明确规定了流域机构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强化了流域管理,既然国家已明确了法律地位,流域机构就要承担起责任,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部门的统一管理和协调,使管理工作纳入更具体的、科学的、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统一管理轨道。因此,结合丹江口水库的特点,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制定保护水源区的相关法规,比如制定“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资源保护条例”等措施,从政策上、行政上来约束影响水环境的行为,制定法规是为了有法可依,所以,流域机构要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并强化法律责任,确保一库清水向北流。3.2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
(1)应采取流域统一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流域与区域、省与地方、f:游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统一协调的水资源保护机制,具体可成立一个流域机构与各有关地方行政部门组成的“水源区协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由水源公司提供一定的工作经费,定期进行会商,对以前的监测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经验交流,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部署。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2)流域水资源保护部门对丹江口水库及主要支流实行控制,进行定期常规监测及眢界监测,对水库上游干流及主要支流的入库口设置重点监测断面,按照各河段具体情况制定出水质保护目标,根据河流上游来水量、排污口排污量以及水质标准制定出水库的纳污总量,进行宏观总量控制,对各主要支流及排污口进行监督监测,发现超标,则利用协调委员会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3)地方水资源监测部门要加强对进入各级支流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进行水质水量的控制监测,要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完成,对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河流及水域,要通告其上游城镇,对达不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企业单位,要通告其主管领导,限期整改,在限期内仍未达到标准的,可依法追究其责任。
3、3加强入库河流监测,控制水污染
目前丹江口水库的各主要支流,有的还没有开展监测,有的由各地方水利部门监测,有的是流域机构监测,有的是环保部门监测,甚至有的监测断面重叠,一个监测断面几家在监测,检测信息互相封闭,这都不利于水污染的防治,更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加强入库河流的水质监测,就是要科学地规划,合理的布局,严格控制进入各级支流的废污水总量,切实当好水资源保护的耳目。丹江口水库是我国水质最好的水库之一,但它也承载着一定的污染压力,主要是支流及上游河流。因此必须加强入库支流的水质监测,对神定河、老灌河、旬河等进行常规水质监测,支流神定河的径流量虽不大,但她是十堰市的一条排污河,十堰市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的重点就是神定河的治理,现在治污的重点正在转向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2002年十堰市的环境统计显示,神定河年排放污水3800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为1600万吨,生活污水2200万吨,目前正在建设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在2005年完工后的总设计能力是l6万吨/日:老灌河也是一条污染较大的河流,这些河流都需要进行常规监测,以确保进入库区的水达到国家地表水标准。
3.4建立水环境预警预报系统
为了确保持续优质的水源,不仅要及时地获取水源区内各监测站点的水质监测信息,而且要对未来的水质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报,这样才能保证水源区的水质,为此,就需要建立水源区水环境预警预报系统。
(1)充分利用流域机构具有水质水量的优势,水质水量并重。根据上游水资源量及水质分布情况,一方面对水量做出预报,另一方面对各监测站点的水环境检测信息统一分析、统一评价,并进行变化趋势研究,统一分析研究各支流对工业、城市废污水、农田灌溉退水等进入水源区时,会对水源区的水环境质量带来多大的影响,对未来做出预测。这样也能避免地方利益保护之嫌,通盘考虑,协调全流域的水资源保护。
(2)为了及时掌握水源区水环境状况的动态变化,水源区内各机构的监测站点,可象水文测验一样向流域机构及时提供水环境监测信息,此为公益性的工作,流域机构作技术上的指导,这样根据各种监测信息,统一分析、评价水质成果,减小点源污染及面源污染,最后根据对未来做出的分析成果,定期发出“南水北调水源区水环境状况通告”,及时地与各地区、各部门进行沟通,对于未达标的水域及河流,监督各地方、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限期整改,消除对水源区水环境污染的隐患。
4结语
综上所述,丹江口水库这一重要而又特殊的水资源,其水环境质量的优劣决定着调水的成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兴建的前提。我们要适应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减少污染负荷以及突发性污染事故,控制点源污染,并依法采取行政手段,保护好丹江口水库的水环境质量,同时,也要协调各地方、各部门,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共同保护好水源区的水资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百年大计,其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保护,不仅是经济工作,也是政治工作,在当前已显得非常重要,由于丹江口水库范围大,水源广,污染事故肯定会出现,这需要我们有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科学的监测手段。对于水源区水资源的管理,要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范围,要积极地、认真地作好水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以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进行,这样才能保护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水资源。
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泊,被称为汉江的天然水位调节器,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湿地 效益类型多样。水库来水90%源于汉江10%来源于丹江。依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在对该生态系统理化指标检测、生物资源调查和实地考察基础上,主 要从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固定C和释放O2、控制侵蚀、保护土壤、参与营养循环等方面 对丹江口水库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淅川县毗临处;域跨鄂豫两省。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国家兴建的综 合开发和治理汉水流域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分为湖北境内河南境内两大库区,蓄水174亿立方米,目前为亚洲库容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水库总面积846平方千米,库区水面最宽处在李官桥一带,东西宽为20多千
米;最窄处在关防滩一带,两岸夹峙不足300米;库区水位最深处在湖北丹江口与河南淅川之间台子下的省界江心,深达80多 米。
丹江口水库的枢纽工程由拦江大坝、发电站、升船机和两个灌溉引水渠渠首四部分组成,大坝高为162米,混 凝土大坝坝高97米,大坝总长2494米(其中混凝土坝长1141米),设计蓄水水位157米,相应库容为174亿立方米,泄洪能力为9200立方米/秒,电站装机6台,单机容量为15万千瓦时,年发电量为40亿千瓦时。升船机经过改造升级后一次可载重300吨级驳船过坝。两个引水渠渠首分别是位于河南淅川的陶岔(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口,设计流量为 500立方米/秒)和位于湖北的清泉沟隧洞,设计流量为100立方米/秒。这座水库是目前中国功能最全、效益最佳的特大型水库之一,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以及旅游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优势。
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和取水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直达京、津、冀、豫四省市,年调水13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将使丹江口市成为“世界水都,亚洲天池”,给丹江口市带来新的发展 机遇。防洪
自水库建成几十年来,共拦蓄、削滞汉江,丹江上游发生的上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59次。解除了武汉、襄阳等23个县市1亿多人口及1860多万亩耕地的洪水威胁,其抵御暴洪的能力达到了百年一遇的标准。发电
装机6台,总容量为90万千瓦时的强大电网。担负着华中电网主要的调峰电量和调频、调相、负载备用,事故备用等任务。不仅解决了武汉襄樊等城市的工农业用电,还为豫西南地区的大部分工农业用电提供了有力 的保障。航运
在水库建成后,水库上下1000十千米的河道全年可通航300吨级船舶。其中从武汉到襄樊由原来的季节 通航变为全年通航,大大改善了鄂西北、以及豫西南地区交通落后的面貌。灌溉
从水库引水渠首引水,年均引水9亿立方米。常年灌溉耕地360多万亩。其灌溉效益已达5亿元以上。这 使昔日“水贵如油”的豫西南湘鄂“三北”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商品粮基地。养殖
水库形成了700平方千米的水域和众多的库汊,为发展淡水鱼类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已成为 一个集国有、集体和私有等多种养殖并存,年产1000万千克以上的商品鱼生产基地,丹江口水库野生鱼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水特产。旅游
水库库区碧波荡漾、群山耸立、湖光山色、一望无际,自然风光优美迷人。正在成为集旅游观光、疗 养度假、水上娱乐、生态观赏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水库七大污染源
来自企业的污染。虽然目前受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库区淹没范围和高程等未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库周城镇规模较小,工业基础设施落后,而且基本上没有上马大规模的工业项目,库区周边的工业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地区。但汉库沿岸的水泥厂、化肥厂、化工厂、电冶厂、铁合金厂等厂区周围烟雾、粉尘较大,弥漫天空,大气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来自城镇和农村生活的污染。不少库区周边的县、市将污水甚至垃圾排到附近的支流中,给河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在库区上游,广大农村和无排放水系统的乡镇所排放的畜禽养殖、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了与各支流相通的河沟中。
来自肥料和农药的污染。据调查,目前十堰市每年化肥施用量已达每亩28.65公斤,农药使用量为2000吨。库区上游其他县、市也是如此,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都在逐年增加。当地的一些水资源保护专家认为,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尤其在暴雨期发生的地面产流、径流会淋溶土壤中的氮、磷,冲刷积存于土壤中污染物,随水流汇入库区。包括农田、畜禽养殖、农村生活面源,都对库区水质构成一定影响。
来自养殖业的污染。近年来,渔业在当地有很大的发展,在库区投饵和天然网箱养殖面积不断增大。再加上周边许多渔民网拦库湾养鱼、投饵成鱼网箱和鱼种网箱等,养殖的鱼所排出的大量粪便及投饵散失的饵料,对周围的水体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畜禽养殖业也是如此,2000年时库周畜禽就已达到300多万头(只),其粪便总量年近600万吨,其中大部分未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是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丹江口大坝泄洪
来自漂浮物的污染。每年秋汛上来时这种污染最为严重。如果上游普降暴雨,上游城镇各类垃圾、苞谷杆、树枝、碎草等就会被冲入水库。受回水顶托,加上越到下游流速减缓,这些漂浮物就会不断累积,造成大面积水污染。
来自船舶的污染。随着丹江库区航运、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类船舶数量不断增加,船舶排放的生活污水、油污等数量也呈递增趋势。由于目前尚无有效措施,这些船舶的含油废水、石油类物质、生活污水、垃圾等都直接排到水库中。
来自有毒危险品运输污染。近年来,库区周边公路、水上运输发展迅速,大小桥梁遍布,各等级公路纵横交叉。因水陆交通事故引发的污染时有发生,尤其是装载化学危险品的车辆、船只的意外失事,极易造成重大的污染事故。[5]
第二篇: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区建设要求
广州·台山
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
1、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办公楼、厂房等建筑物以及其他与水务工程和水源保护工程无关的项目、设施;
2、禁止从事网箱养鱼和其他污染饮用水源的养殖活动;
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内:
禁止设置固体废物填埋场,禁止填埋固体废物;
在水源准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内:
1、除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配套的项目须按规定报批外,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印染、造纸、制革、电镀、化工、冶炼、炼油、酿造、肥料、农药、水泥、玻璃、陶瓷、采石场、砖厂、矿物纤维生产等生产项目或者排放含国家规定的一类污染物的项目和设施;
2、禁止设立剧毒物品的仓库或堆栈;禁止存放、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设立工业废物和其他废物回收、加工场,禁止倾倒、堆放、填埋危险废物。
3、禁止饲养猪、牛、羊等家畜;禁止设立污染饮用水源的养殖场、屠宰场等;
4、禁止向饮用水源水体新设污水排放口;
5、未按规定建成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或者处理设施达不到饮用水源保护要求的地区,不予审批新的建设项目。
6、不予审批可能对饮用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或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有关项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获悉: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2007年9月30日前,南水北调中线沿线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人民政府,在总干渠两侧划定出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由明渠段和非明渠段组成。通知规定,对于明渠段,工程管理范围边线两侧外50米为一级水源保护区,该区边线两侧外1000米为二级水源保护区;对于非明渠段,工程外边线两侧外50米为一级水源保护区,该区边线两侧外150米为二级水源保护区。
在一级水源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任何与总干渠水工程无关的项目,农业种植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和环保有关规定、标准的高毒和高残留农药。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扩建污染较重的废水排污口、化工项目及其他开发活动。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由明渠段和非明渠段组成。通知规定,对于明渠段,工程管理范围边线两侧外50米为一级水源保护区,该区边线两侧外1000米为二级水源保护区;对于非明渠段,工程外边线两侧外50米为一级水源保护区,该区边线两侧外150米为二级水源保护区。
在一级水源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任何与总干渠水工程无关的项目,农业种植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和环保有关规定、标准的高毒和高残留农药。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扩建污染较重的废水排污口、化工项目及其他开发活动。
第三篇:水源保护工作的主要对策
水源保护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从根本上改变水源保护区水质质量。近年来,我公司为了改善取水口水质,使百姓喝上放心、安全的水,积极在做取水口改扩建工程各项准备工作。该工程的实施能从根本上改善水源水质,但是该工程目前存在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这需要市委、市政府、当地镇政府、环保部门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尽早解决资金问题,使工程早日投入施工。
二、制订相应的水源污染应急预案,成立水源污染应急指挥部,在枯水期,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时,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与有关部门协调,放水进行河道冲洗,把污染危害控制到最大范围。
三、希望环保部门按照饮用水源管理的要求,要加大对取水口上游沿岸、周边的环境执法力度,定期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排污行为,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限期治理或拆除;对不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达标无望的要坚决关闭。
四、由政府部门的牵头、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有关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大对环保地以及用水安全常识的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营造保护水源地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绍兴市饮用水源水污染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绍兴市饮用水源水污染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
摘要:对绍兴市饮用水源(汤浦水库)的水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从源头控制污染源,在入库处设置截污措施,降低水体中的营养负荷等对策,以有效保护、改善饮用水源水质。
关键词:饮用水源;水污染现状调查;防治对策。
汤浦水库位于绍兴市境内,总库容2.35亿m3,日供水能力100万吨,是绍兴市区及所辖上虞市、绍兴县近200万人的唯一饮用水源。水库集雨面积460km2,年平均入库水量3.66亿方,上游流域主要有南溪、北溪、王化溪和万宝溪等支流,已被绍兴市政府划为水源保护区。其中汤浦水库水域及其周边1公里的区域为水源一级保护区,面积52.21km,人口已全部外迁,基本无人类活动;流域内其它区域为二级保护区,面积407.79km2。水库上游流域包括绍兴县、嵊州市的5个乡镇,总人口11.2万,是水库径流汇入和纳污区域。污染现状调查
根据2003年1月—2005年12月对水库表层水样及上游主要入库河流的水质检测结果,汤浦水库水体及上游支流水质,除总氮、总磷二项指标外,其他水质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类水标准,而且基本上常年稳定。但由于上游11.2万人口生产生活造成的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使水库水体总氮、总磷偏高,其中总氮达1.73—2.05mg/L,在V与劣V类之间变化,总磷为0.02—0.03mg/L,在Ⅱ~Ⅲ类之间变化,综合评价水库水体已属中营养水平。据2005年12月对水库上游流域进行的调查,流域主要污染源如下。1.1工业污染源
目前,水库上游流域各乡镇有茶叶加工、丝织、酿酒、服装、电器、机械、塑料加工等企业共31家。产生的污水主要有谷来镇1家酒厂(废水排放量300m3/a)、谷来镇2家和稽东镇6家茶叶加工生产的洗麻袋废水(废水排放量285m3/a),谷来镇1家电器厂(废水排放量50m/a),均经过处理达标排放。合计产生废水排放量635m/a,CODCr约0.05t/a。1.2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目前生活垃圾存在随意堆放现象,无害化处理率较低。上游5个乡镇除稽东集镇的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王坛集镇和谷来集镇采取液压打包外运外,其余地区生活垃圾均未得到有效收集,大部分沿溪堆放,垃圾渗滤液对水质及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生活污水没有进行收集和集中处理,直接排入溪流。1.3农业面源污染源
农业面源污染源主要是施用的化肥农药中部分溶入灌溉水以及随雨水排出农田所致。上游流域农业污染源施用化肥面积8837.97hm2,施用化肥总量折纯为3079.58t/a,平均化肥施用强度折纯为348.4kg/hm2。1.4畜禽污染源
汤浦水库上游畜禽养殖大多为散养,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比较少,饲养的种类主要为猪、33羊、鸡、鸭等,规模集约化畜禽养殖场仅1处,共存栏猪约1000头,近期将实施关停搬迁。1.5径流污染源
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以林地面积占绝对优势,森林覆盖率为75.99%。林地径流污染源是由于降水对土壤的冲蚀作用而产生,又经林地吸附、过滤等衰减作用的综合影响结果。林地径流污染影响因素众多,与降水、地势、土壤、植被、肥力等因素有关,经估算流域范围内林地径流污染源CODcr865t/a、TP3.35t/a、TN64.2t/a。1.6大气湿沉降污染
通过对汤浦水库上游流域雨水进行监测,雨水中含有大量的N、P,流域年污染负荷TN为634.4t/a,TP为 15.11t/a,流域平均TN为2.10mg/L、TP为0.05mg/L。
汤浦水库流域污染源汇总表
污染物来源 工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畜禽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径流污染源 大气湿沉降污染
合计 CODcr(t/a)数量 0.05 625.69 273.35 996.47 865 / 2760.56
比例%
22.67 9.9 36.1 31.33 / 100
排序 5 3 4 1 2 / /
数量
444.2 56.07 145.32 64.2 634.4 1344.19
TN(t/a)
比例%
33.05 4.17 10.81 4.78 47.2 100
排序5 3 4 1 /
数量
18.81 32.45 33.21 3.35 15.11 102.93
TP(t/a)
比例%
18.27 31.53 32.26 3.25 14.67 100
排序2 1 5 4 / 防治对策
汤浦水库水源环境现状已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地政府于2006年初成立了绍兴市汤浦水库源头保护领导小组,对水源保护区实行统一规划和治理。目前工作的重点是制定汤浦水库防治富营养化的具体实施方案。针对水库水体中总氮、总磷偏高的现状,本文提出了水污染的防治对策:一是通过对上游流域产污过程的管理,控制源头污染源。二是在水库入库口设置湿地系统等截污措施,削减入库河流中的污染物总量。三是通过一些操作性强的工程、生物措施,降低水体中的营养负荷。
2.1控制源头污染
控制水库源头污染主要包括对水库上游流域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建设水源涵养林,以及生态移民和生态乡镇建设等。2.1.1生活污水处理
水库上游流域总人口11.2万人,根据空间分布以及人口集聚度分析,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分为集镇建成区和农村两个部分,其中建成区采用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设施可采用人工生态绿地技术或地埋式厌氧生化处理工艺。农村根据居住区分布和聚散情况,分别采用单户、多户或集中方式处理,处理设施以潜流式人工湿地为主,或因地制宜采用一些其它形式的处理设施。2.1.2生活垃圾处理
完善上游各集镇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系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采用卫生填埋和焚烧处理相结合的办法。对现有各乡镇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彻底清理,分别运至流域 2 外的绍兴市、嵊州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2.1.3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控制
(1)控制化肥农药污染。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降低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进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汤浦水库上游茶叶、水果、竹笋等农林产品为主,积极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推广根据土壤肥力检测结果合理使用化肥技术。
(2)控制畜禽养殖污染。通过关停和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相结合方式,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对上游流域现仅存1处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实施关停搬迁。对保留的散养式畜禽养殖户,结合种植业优势,按照生态化、资源化要求进行整治,畜禽粪便、污水可作为农用有机肥料进行综合利用。2.1.4生态修复工程
生态修复工程的重点是控制水土流失、建设水源涵养林,以及进行小流域治理、生态移民和生态集镇建设,逐步恢复汤浦水库上游流域的生态系统。
(1)水土流失治理。汤浦水库上游区域水土流失面积为127.86km2,按计划逐步对土地进行治理。一是对一级保护区河口滩地、山麓坡地、低洼台地等水陆交错带植被进行重建。二是对流域内坡度25°以上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林,逐渐恢复自然植被。三是进行疏林地改造。
(2)水源涵养林建设。在上游流域内,建设高标准的水源涵养生态林,以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涵养水源的生态防护目标。水源涵养生态林前期建设重点区域为分布于水库水面的四周、水库建设时原移民农田、宅基地,库周湿地、库区道路等,建设规模约2300亩。
(3)小流域治理。小流域治理主要是对上游流域南溪、北溪、王化溪和万宝溪等支流小流域进行综合整治,主要采用河道堤防建设、植被缓冲带建设以及河道清理和污染控制等,提高防洪标准,防治水土流失。
(4)生态移民工程。对位于生态公益林内生存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村庄,结合新农村、新集镇建设,有计划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通过政策措施来减少水库上游人口。同时大力开展生态集镇建设。
2.2入库处设置截污措施
根据入库河流中的污染物现状,在水库入口处设置处理效果好,氮、磷去除能力强的湿地系统,同时改造现有的拦污网,更好的拦截漂浮物。2.2.1 完善入库口湿地系统
入库口湿地一般具有截留上游河道输入水库污染物和泥沙的作用。但由于汤浦水库水位变化较大,入库流量、流速的变异性大等原因,现入库口湿地其全年净化水质的作用在自然情况下非常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河口滩地上只有小溪,大部分地面对水体没有净化作用,而大水时还可能将滩地上的许多生物残体等污染物冲入水库,造成对水库的污染,大片河口滩地未能发挥其净化水质的功能。
对汤浦水库入库口湿地进行改造,提高其净化水质功能。把入库口滩地及周边空地共300余亩改造成自然湿地,湿地来水可用原废弃发电站的引水渠道,每天引水量约10万m。改造时主要完善以下几方面功能:一是根据水库水位变化情况,在滩地上设计沟渠式的地形起伏,以扩大湿地上的水域面积;二是在调查该湿地原有湿生、水生、陆生植物基础上,适当补充本流域已有适宜在本地生长的植物种群,予以优化组合,构建全年能稳定净化水质的植物镶嵌群落,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水生动物;三是进行消落带水生、陆生植物筛选,在
3陆生植物中,仅选择能耐淹没的原地生长植物。通过改造,使入库口湿地充分发挥其净化水质功能,通过物理和生物过程使入库径流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削减。2.2.2改造拦污网
对目前入库支流累计总长245米的拦污网进行改造,以更有效拦截上游漂浮物。同时加强对库区水面垃圾的清捞,尤其是洪水期间,上游径流冲刷进入库区的生活垃圾打捞。
2.3 降低水体营养负荷
针对水库水体中氮素为主要污染物的特点,通过控制漂浮植物生长除氮技术和固定化单循环细菌技术对水体进行脱氮,同时对水库鱼类养殖进行优化。
2.3.1控制漂浮植物生长除氮
控制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生长除氮的技术,是将相关高效净化水质的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固定在指定水域生长,利用植物吸收营养盐,最后取出资源,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汤浦水库有许多库湾,虽水位变化较大,但风浪相对较小、水流缓慢,景观上也较隐蔽,可选择若干库湾,在其中用浮体式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面光照和水中营养盐生产植物资源并取出利用,可有效去除氮素。2.3.2固定化单循环细菌技术
固定化单循环细菌技术(Immobilized Nitrogen Cycle Bacteria—INCB)利用固定化细菌技术净化水质。该技术将自然界原有净化水质的氮循环细菌(氨化菌、亚硝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等)优化组合,借助专门的载体,通过细菌作用完成氨基酸脱氨反应、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在水体中完成对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和转化,将部分氮素以气态释放逸出水体,达到快速降解水体中氮素的目标。
工程实施时把通过人工载体在实验室培养优化的细菌组合从上游开始,分段在特定位置施放,定期进行强化,使净化水质的细菌浓度增加并延长在水体中的滞留时间,最后在水库中长期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以有效地去除氮素。2.3.3优化水库鱼类养殖
对水库目前养殖鱼类的种类、数量进行优化,利用鱼类清除水库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净化水库水质。结语
汤浦水库作为绍兴市近200万人的唯一饮用水源,必须确保水质安全。建议在目前当地政府已对水源保护和治理实行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把汤浦水库源头保护与治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同时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认真执行绍兴市政府44号令《绍兴市汤浦水库水源环境保护办法》,严格遵守和执行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禁止和限制的行为。
通过对汤浦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综合治理,以及在水库采取一些操作性强的工程、生物措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作为绍兴市饮用水源的汤浦水库的水质定能得到有效改善,从而真正实现汤浦水库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绍兴市民身体健康、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1.刘志强等.桂林市桃花江流域水污染现状分析及对策.环境工程.2006,24(3):81-83.2.绍兴市汤浦水库管理局,大型饮用水源水库富营养化防治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绍兴:绍兴市汤浦水库管理局.2005,9.3.赵帅营等.汤溪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研究.生态科学.2002,21(4):316-319.4.张智等.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措施.重庆环境科学,2002,24(3):52—54 5.袁龙义等.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影响及治理措施.湖北农业科学,2004(5):13—15
第五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施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施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点之一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大,这已是较为普遍的问题[1-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一项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战线漫长,项目组成较多,涉及区域广泛,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因素众多而复杂。中线工程北京段位于工程末端,主要内容为输水渠道建设,全线拟用管涵方案,因此,北京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渠道穿越北京市房山、丰台、海淀3个行政区,全长80.3 km,涉及自然、农业和城市3类生态系统,其中,农业生态系统范围最广,其环境影响是评价重点。
本文基于大量的环境现状调查,以北京段施工活动及其所涉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各项施工活动对沿线农业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对象、范围和程度,分析了其影响特点,确定了重点保护目标,提出了对策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起点为与河北省相接的北拒马河中支南岸,终点为团城湖,自南而北跨越房山、丰台、海淀3个行政区,全长80.3 km,工程地理位置见图1.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北拒马河暗渠(约1.7 km)、惠南庄泵站(155 m)、加压管道(约57.1 km)、大宁调压池(70 m)、永定河倒虹吸(约2.6 km)、卢沟桥倒虹吸(约5.2 km)、西四环倒虹吸(约12.7 km)和团城湖明渠(约800 m)。设计流量为50 m3/s.永久占地80.7 h平米,临时占地713.5 h平米.工程建成后,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多年平均向北京市供水10亿立方米,通过联合调度,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解决北京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工程总投资约67.8亿元,施工期为3 a.2、工程沿线环境现状
2.1 自然环境工程位于北京市西南太行山山前区,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2℃,多年平均降水量595 mm,多集中在夏季。全年无霜期为180~200 a.冬春季多风沙。沿线河流主要有北拒马河、永定河、大石河,交叉处均已多年干涸。
工程穿越区可划分为低山丘陵区和倾斜平原区两大部份,长度基本各占一半,呈现出两端低、中间高的特点。两端分别为拒马河、永定河冲洪积扇的中上部,高
程一般为50~60 m;中间低山丘陵区分布于石窝~瓦井以及牛口峪~贺照云一带,高程一般为60~90 m.干渠沿线土壤以砾质轻壤质为主,砾质砂壤及中壤次之。平原地区土壤主要是冲洪积物,以轻壤质为主。沿线无原生植被和自然保护区,林木覆盖率较低,占总面积的5.2%(以渠线两侧2 km统计),主要为人工经济林、城市绿化带和生态公益林,除银杏外,均为普通树种。
2.2 社会环境工程涉及3个行政区,总面积约2 831 km2,人口约435万人。房山区主要从事种植业生产,是北京市主要粮果产区之一,全区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0.4%.丰台区以房地产、商贸业、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为经济主导产业。海淀区是国家重点建设的文化教育科研基地,全国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和文化教育区。
区域内(渠线两侧2 km范围)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占总面积的47.6%,多为旱田,且集中在房山区;居民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0.1%,仅次于耕地;干河道、河渠面积占总面积的5.9%,为第3大类型;林地、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2%;其它类型的面积均小于3%.施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
按所占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可将渠道划为2段:郊区段和城区段。郊区段:从渠首至永定河倒虹吸出口,长约61 km,主要位于房山区,占用的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城区段:从永定河倒虹吸出口至团城湖,长约19 km,位于丰台区和海淀区,多为地下施工。因此,施工对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体现在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地点集中在房山区。
3.1 对表土的影响表土是植物生长的根本,是构成生态金字塔的基础。它是由微生物及各种生物,在漫长岁月的加工下,形成的松软且富含营养成分的土壤。如果没有表土,就无法形成丰富的生态系统。土地一旦失去表土,生产力就很难恢复,植物无法生长。
在工程沿线拒马河、永定河冲洪积平原上,表土层一般较薄(30~60 cm),表土以下均为砂石、土壤、砾石的混合物,因此,区域内土层结构较为脆弱。施工开挖深度一般7~9 m,开挖活动扰动土层,将表土以下的沙石层翻上地面,易造成土壤沙石化,使土层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一旦土层结构遭受破坏,失去表土,植物、农作物将难以生长。
3.2 临时占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房山区山地多、平原少,人口密度大,加上城镇化发展,区域耕地资源紧缺。据实地考察,工程沿线40处村庄一般人均耕地0.03~0.04 hm2(如大苑上村),个别土地资源较多的村庄人均0.05 hm2(如惠南庄村),部分村庄耕地不足0.02 hm2(如大宁村),也有村庄几乎无耕地(如城关镇的西街村、洪寺村)。农业灌溉多取自地下水,由于水资源不足,农业生产受到极大限制。耕地一般为旱田,种植玉米、小麦,因缺水,蔬菜地非常少。部分村庄,由于土壤贫瘠和水源匮乏,将大量耕地改种苗圃,以获取更好的收益。
施工临时占地713.5 h平米,包括各类堆料场,工程指挥部、停车场、生活区、临时工厂、混凝土拌和站、水泥、钢筋仓库、炸药库、油库、综合仓库,布置于渠线两侧。其中,占用耕地376.9 h平米、苗圃69.4 h平米、果园28.1 h平米,涉及房山区众多村庄(调查统计有37个自然村)。除西甘池、皇后台、大苑上村等局部地区位于山前丘陵地带,耕地类型为起伏缓坡地外,其它地区多位于北拒马河、大石河和永定河冲洪积平原上,土壤肥沃,属于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区。
据估算,施工临时占用的国家基本保护农田总面积约280 h平米,占临时被占耕地面积的2/3.如果渠道建成后永久占用这些土地,将造成本区耕地资源的减少,加剧耕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影响村民的粮食自给能力。同时,这与国家保护基本农田的基本国策也相违背。因此,本着尽量减少占用耕地的原则,工程建成后,应立即对施工期间临时占用的农田进行复耕,并尽可能的减少永久占用的农田面积。对耕地受影响的农民及时按规定补偿。
施工临时占用耕地376.9 h平米,因战线较长,施工采取分段式,以施工占地平均时间2年计,耕地年产量9 000 kg/h平米计,则施工期间共计少生产粮食约6 784 t,减少收入约6 78.4万元。
施工临时占用果园28.1 h平米,需拆迁果树93 875株。以果树产量7 500 kg/h平米计,施工期间共计减少生产果实约421 t,减少收入约126万元。
施工临时占用苗圃69.4 h平米,需拆迁树苗485 008株。参考拆迁补偿费,以平均每株20元计,则施工临时占用苗圃共减少村民970万元的收入。
由上可见,施工临时占地对沿线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由于耕地是农民生存的基本,是一种永恒的物质条件。因此,工程实施中应把保护农田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
3.3 对农村饮用水源的影响由于区域地表水资源匮乏,郊区村镇饮用水源大多取自地下水。一般地下水水位较深,旱季用水较为紧张。尤其房山区的大苑上村、大宁村的水源问题突出,在此为例进行分析。
大苑上村,农户300户,约980人。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致使部分水井断水,目前仅一处水井未断(直径约6 m,水深15~16 m),只能在每日中午提供1 h水源。井里设有30多台水泵,供村里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和农副业用水。村里平均每户用水200 L/d,农户日常生活及农副业生产都受到水源不足的影响与限制,旱季用水困难较大。水井正位于输水渠道开挖区,施工时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村民生活与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大宁村,农户380户,人口1 300人左右。村内近年已开采不出地下水,唯一的水源来自大宁水库内的一处深水井(深约28 m)。施工开挖时,将破坏水井及供水系统,处理不好会影响村民的生产与生活。
此外,郊区段施工区设有15处营地,均靠近村庄,生活用水就地取用,在旱季会形成抢水局面,给缺水村庄造成影响。
3.4 对农村节水灌溉设施的影响工程沿线农业节水灌溉管网已基本普及。根据北京市“十五”规划,平原地区将全面实现农业节水。
据现场调查,除局部渠段(如南泉水河、马刨泉附近)地下水位较浅,有泉水出露,水源较丰富,未实行节水灌溉措施外,平原区农田灌溉一般都采用喷灌方式,因此,农田(主要是国家基本保护农田)内埋设有大量的喷灌管网,一般为直径40 cm左右的塑料管,埋深约70 cm,造价约为4 500元/hm2.渠道施工开挖会破坏农田喷灌管网。由于这些管网相互联通,具有整体统一性,因此,施工开挖,不仅破坏局部被占地段的管网,而且可能截断整个村庄的管网系统,影响农田灌溉,进而影响农业生产。对策与措施
4.1 优化设计方案
4.1.1 选址优化 施工营地、临时工厂等工程辅助性临时设施,占用农田较多,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由于这些辅助设施的选址相对比较灵活,工程设计中应当遵循保护农田的原则,进行选址优化。
优化原则包括:缩减营地数量,以减少环境影响范围,利于施工期统一管理,节约工程投资;尽量不占用国家基本保护农田,必须占用时,应当考虑所占地的可
恢复性问题;尽量租用现有场地、院落,减少占地和新建工程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1.2 前期勘测 施工营地选址尽量离开缺水村庄一定距离,避免施工用水加重当地用水矛盾。重点做好大苑上村和大宁村的地质水文勘测及可替代水井的选址工作。
对被占地区的农田灌溉设施进行详细调查,为施工前期修建替代管道提供基础资料。
4.1.3 合理安排工期 占用农田的渠道施工尽量在秋收以后或冬季进行,以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4.2 工程措施
4.2.1 保护表土 施工中应采取严格的措施保护表土,避免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施工开挖时,将表层土(建议厚度约50 cm)单独收集堆放,并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施工结束后,先将地下土回填,之后再将表土均匀覆盖于表面,将场地进行平整,以减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施工中临时踏压的土地会硬化、板结,在施工结束后应立即翻耕,恢复其疏松状态。
4.2.2 水源保护 在前期勘测的基础上,对需挖占水井的村庄(如大苑上村),施工前,另挖水井,保证村民用水。对距离施工区较近,可能受施工影响的水井(如大宁村),应在其周围建立围护设施,保护水井水质,防止施工废水、废气、废渣对其污染。
4.2.3 修建节水灌溉设施 如果施工区开挖破坏村内喷灌的主管道,则在开挖前,另行修建替代管道,避免中断当地的农业灌溉。施工营地、加工厂如占用农田,尽量不要占用布有主管道的地段,如占用,也应在开挖前,另行修建替代管道。
4.3 管理措施在开挖、取土、运输、填筑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减少水土流失。尤其是夏季,天气易变、雨水较多,松散土料极易随水流失,不宜露天大量堆放。
对施工营地用水进行管理,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严格各项规章制度,教育施工人员注意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避免施工机械、人员对占用场地周围其他农田的破坏。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可按北京市建委及环保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4.4 资金补偿工程临时占地,补偿金应足额、及时、到位,严格按照政策与合同实行。工程建成后,应对被占用农田的农民补偿复耕费用。对挖占节水灌溉设施的农田,也可以采用补偿措施解决。结论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施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集中于房山区,主要表现为扰动表土、减少农业生产、影响饮用水源、破坏节水灌溉设施等几个方面。
(2)工程沿线平原区,表土层一般较薄(30~60 cm),土层结构较脆弱。施工活动扰动地表,将表土以下的沙石层翻上地面,易造成土壤沙化,使土层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植物、农作物将难以生长。
(3)工程临时占用耕地376.hm2、苗圃69.4 hm2、果园28.1 hm2,涉及房山区众多村庄,主要为国家基本保护农田,施工占用3 a,对沿线农业生产损失影响较大。
(4)挖占破坏水井、营地用水等,会给沿线村庄饮用水源带来较大影响,尤其以房山区大苑上村、大宁村的问题突出。工程沿线农业节水灌溉措施已基本普及,施工会破坏农田喷灌管网系统,影响农田灌溉,进而影响农业生产。
(5)工程施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工程措施、加强管理、资金补偿等措施得到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