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山林产权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19-05-15 02:5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明晰山林产权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明晰山林产权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第一篇:明晰山林产权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明晰山林产权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

信丰县政府法制办

李三叁

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赣发[2004]19号文件精神,江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其中明晰产权是本次林改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也是本次林改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只有明晰了产权,才能使责任落到实处、使流转成为可能,才能体现合理的收益分配,从而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在明晰山林产权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分清国有、集体的所有权,分清各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所有权,落实好经营权,确保收益权。现就笔者在本次林改明晰山林产权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想法,以供参考。

一、明晰山林产权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为了实现山林所有权的明晰与稳定,我省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出发,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坐在家里填证的做法,坚持按照“双方实地指界、现场调绘成图、双方签字确认”的程序认真做好山林所有权确认的基础性工作,为山林所有权的正确认定、林权证的准确填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种做法也带来了历次确权发证过程中传递积累下来的问题的集中暴露,这不仅使山林权属争议调处和纠纷案件复议的工作量加大,而且还对有关调处争议的政策法规的适用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林业三定山林所有权执照的重照量大。这是我县林改在明晰产权过程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在统计上来的四百多起权属争议案件中占了36%。重照案件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集体山林与国有山林重照,主要表现在已经划归国有的山林,林业三定中又重新填归集体所有。二是同一乡、村集体之间,随意变更“四固定”时期调整固定的权属,按照解放前的“祖宗山”或者土改分配的“土改山”填写执照。

(二)林业三定山林所有权执照的四至界址互相重叠。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林业三定时期山林执照的填写随意性较大,山场地名以及四至填写含混不清,以至四至界址互相重叠。

(三)山林所有者或使用者的权、责、利落实不到位,三定时期确定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受到侵害。有的村、组通过协议、合同的方式随意将组集体所有的山林或者村民使用的自留山流转给其他经营主体经营使用,造成小组或村民与受让人之间的纠纷不断。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明晰山林产权过程中权属争议案件的增加,并不是林改本身的问题,只不过是林改促使纠纷的提前集中暴露而已。其主要原因有:

(一)历次确权发证工作缺陷及失误的传递积累。这是造成山林权属争议案件增多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山林确权发证经历了土改、四固定、林业三定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有各自的缺陷和失误:土改时,因为群众对党的政策不了解,害怕抬高成分,造成了部分山林的漏登和山林四至与面积的巨大差异;四固定时,由于没有具体的确权、发证的政策规定,这项工作完成的不彻底。以信丰县为例,目前县档案局至今未能查到开展四固定工作的具体政策,找不到一份四固定山林所有权执照存根,只是在群众手中还散落有少数四固定时期山林所有权执照的手持联。据调查,在有些乡、村至今仍保留有四固定时期山林所有权的空白执照,这就使那些零星的手持联真伪难辩;林业三定时,由于人力、财力、时间及技术力量的限制,发证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还是以信丰为例,由于没有四固定时期的山林所有权执照作依据,出现了比较多的按“祖宗山”、“土改山”的山场名和四至填写山林权证的现象;有的乡、村为了赶时间,甚至把空白证发到村、组,由村、组干部或者农户自行填写,这就造成了林业三定时期发放的山林所有权执照重照、执照的四至与土改、四固定时期发放的山林所有权执照四至不相符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本次林改实行的“双方实地指界、现场调绘成图、双方签字确认”的严格操作程序中暴露出来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二)少数村民带着争山的意图,弄虚作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地林木已大幅升值,极大多数老百姓已摆脱贫困,且有经营山林的能力。少数村民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后代子孙的权益,钻历次确权发证工作存在缺陷及失误的空子,明显暴露出“争”的意图,有个别甚至已经到了弄虚作假的程度。

(三)权属转移手续不完备。主要存在于原属同一个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社(乡)、大队(村)、生产队(组)之间。当年,为了响应“绿化祖国”、“大办社、队林场”和“发展果业生产”的号召,先用地后办手续,甚至不办手续的现象成为常事,有的地方甚至存在着另一权利主体越俎代庖,将山林强行转让的现象。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要重视山林纠纷的调处和纠纷案件的复议工作,加大纠纷调处及复议工作的力度。笔者认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提高对纠纷调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纠纷调处对明晰山林产权、实现山林权属稳定、实现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不能单纯地从减少或抑制群众上访的角度而去被动应付,更不能企图用“拖”的办法等待纠纷自生自灭。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县、乡两级山林权属争议调处的力量。在当前纠纷比较集中的情况下,县林业主管部门应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临时性的专门调处机构,乡、镇人民政府也应指定专人负责山林纠纷调处工作,并严格按照《江西省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分级调处;二是建立山林纠纷调处工作制度,实行定人、定案、定时的全程负责制,规范山林纠纷调处及参与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的全过程。

(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实行民主决策,规范流转。流转产生的权属争议,多数都是因为没有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没有严格执行“两个三分之二”(即参加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

二、表决通过的票数必须达到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的民主决策程序所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乡(镇)、村、组的每一级基层组织都建立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在实质上尊重群众的建言权、决策权,让群众参与决策的全过程。同时,要正确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分配关系,确保群众得到实惠。

(三)认真研究政策法规的适用,实事求是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一是针对大量的林业三定重照问题,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化的认定为重照。我国对山林权属的确认,在不同时期有着相应的政策,而且这些政策保持了很好的连续性。尽管《江西省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县内山林权属争议,以林业三定时期确定的权属为依据”,但在重照的情况下,应当往四固定、土改时期追溯:如果属同一个公社(乡)、大队(村),并在四固定时期有过调整,那么只有林业三定、四固定的山林所有权执照同时重照,才能认定为重照;如果属不同公社(乡)、大队(村),还可以前溯到土地改革时期。只有这样,才能实事求是地认定山林所有权的归属。二是对于四至界址的争议,应当特别重视现场调查和核对证据的工作。笔者建议,在现场调查核对时,应分别由双方当事人指认地名、争议范围、己方权证的四至界址,分别勾绘成图,并制作包括经营事实在内的现场调查笔录,交指认方签字认可。只有对现场真实情况有了深刻了解并加以锁定,才能正确适用《江西省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处理办法》第二十九条的相关规定。三是对于公社(乡)、大队(村)办林场及果业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要区别情况,按照政策分别处理。笔者认为,总的原则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对于公社(乡)、大队(村)办林场,如果是在林业三定以前经调整划入的,应以林业三定时期确定的权属为依据。如果是在林业三定以后划入的,要改变林业三定时期确定的权属,必须以双方认可的协议(合同)、或者政府的处理决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为依据。林业三定以后划入集体山场,既未签协议(合同),又无政府的处理决定、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但已人工造林的,应补签协议,并合理确定收益分成的比例;未营造人工林的,原则上应退回山林所有权人,所有权人应对集体林场的经营投入作必要补偿。对于果业开发中集中开发的林地,已与所有权人签订协议的,按协议执行;未签协议的,应及时补签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四)复议机关应重视行政复议中的调解程序。行政复议是山林权属行政处理的最后一个程序,也是把争议解决在行政处理阶段的最后一次机会,因此,复议机关应当特别重视复议过程中的调解程序。笔者认为,复议机关的调解有两个更为有利的条件,比下一级政府的调处多了一些成功的可能性:一是复议机关与双方当事人少一些利益冲突和人际联系,双方当事人对复议机关少了一份先入为主的偏见,多一份信任也就多一份调解成功的希望。二是复议机关可以通过对双方当事人及作为被申请人的政府机关所提供材料的再综合,加上复议机关复议过程中的补充调查,可以对证据及事实作出更为客观的认定,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就更具有说服力。当然,调解的成功与否,与调解主持人的公正性及调解方法也有联系。笔者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复议人员不应把调解当作一种形式,走走过场,而应把它当成是解决纠纷、消弭争议的一次重大机会,认真加以把握,那就完全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布时间:2008年4月16日10:31

第二篇:与对策海南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海南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产权制度改革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海南省政府近年来在经济领域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之一。这项工作的效果究竟如何?带着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经调查发现,海南省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多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措施。

一、全省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概况

海南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始于1988年,海口市轮胎厂于该年兼并了海口市锯木厂。1995年前,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公司制改造;1996年,海口市被列入国务院确定的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名单,破产、兼并等力度较大的企业产权改革形式成为主要形式。

(一)海南省的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起步于1991年上半年,海南省体改委根据省政府有关文件,首批批准了琼港澳、琼能源、琼民源、琼珠江、琼化纤5家规范化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内部职工股票;至1995年底,全省共批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130家,股本总额达222.48亿元。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针对股份有限公司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务院的部署,海南省政府指令海南省证券管理办公室等部门花两年时间对上述130家股份有限公司按《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了规范和重新登记;至1997年8月,海南省证券管理办公室已基本完成了114家股份有限公司的规范工作(其中四家转为有限责任公司),尚有16家股份有限公司未能通过规范化检查验收。通过这次规范和重新登记,夯实了股份公司股本,理顺了股份关系,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了公司财务管理,初步建立了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了依法运作意识。目前,海南共有上市公司20家。

(二)海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工作。1994年4月,海南省政府出台了《海南省经济特区产权交易市场管理办法》,设立了海南省经济特区产权交易市场,并召开了海南省首届产权交易大会,揭开了海南省产权交易的帷幕,曾引起轰动的寰岛公司收购琼海罐头厂便是成功范例之一。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前提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海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以国有工业企业为突破口,于1996年制定了《关于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决定》,建立了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联席会议制度;于1997年制定了《关于放开搞活海南省国有小型工业企业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我省试点城市优化资本结构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1998年1月召开的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政府确定: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国有小企业全部放开搞活,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亏损面下降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负债率下降到合理水平,基本淘汰长期亏损企业。

至1998年初,海南省已有27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或实施兼并,占全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三分之一。约有100家国有小型工业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兼并转让、破产重组、委托运营、承包或租赁经营等形式进行改组、改制,占全省国有工业企业的40%;其中,涉及产权改革重组的有70多家,约占全省国有工业企业的30%。

海口市于1996年7月被列入国务院确定的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名单后,改革步伐更加放大。两年来,海口市共有34家企业实施了兼并、破产、减员增效工程,涉及银行债权135092万元,其中:实施破产的国有工业企业共11家,总资产48372万元人民币,总负债101040万元人民币,涉及银行债权69718万元;兼并18家,被兼并方总资产97885万元人民币,总负债98380万元人民币,涉及银行债权51038万元;减员增效5家;34家企业已批准核销呆坏帐准备金2.6亿元,盘活存量资产10多亿元。其中,海口市市属工业企业1997年完成企业兼并10户,破产3户,减员增效2户,股份合作制改制4户,盘活国有股权2户,核销银行呆坏帐准备金及减免利息18708.17万元,盘活资产存量42152万元,新增工业投入19293万元,消灭亏损户15户,消除和转移企业不良债务50823万元。1998年,海南省政府决定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把有限的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规模集中用于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问题,计划安排6家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兼并破产,其中,重大结构调整项目2户,破产企业2户,兼并1户,减员增效企业1户。

此外,海南省在股份合作制、产权交易、承包、租赁和委托运营等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儋州春江糖厂试行股份合作制后,儋州、海口、定安等市县先后有7家国有工业企业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海南省政府多次举办工业企业产权交易活动,先后把140多家工业企业推向产权交易市场,大大推动了企业资产重组;全省国有工业企业被兼并的已有40多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重组。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三篇:明晰土地产权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

明晰土地产权对解决三农问题的

重要意义

一、“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问题

“三农问题”是目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农业问题是一个保证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问题:一个是数量上的安全,一个是质量上的安全,两者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农业的效益。从事农业的劳动群体不能取得社会平均的资本投入收益,农业就会出问题,粮食安全就会出现危机,在从事传统农业劳动者投资收益日益下降的今天,农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农业增效的问题,一个用现代农业取代传统农业的问题。农村问题是如何解决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问题,是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问题。农民问题实质上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庞大农民群体缩身的问题,是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是在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其素质使其融入城镇的问题。在三农问题中农业问题是第一位的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不解决好,一切改革的制度设计都不会取得成功。粮食安全保障一是取决于现有产出水平下耕地的数量,也就是中央提出的保障中国13亿人口粮食安全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动;二是取决于科技进步条件下现有耕地的产出水平;三是取决于一定制度框架下农业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现在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如何围绕制度变革调动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问题,从70年代末的农村改革到现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小农经济发展的动力已释放殆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已是大趋势,土地经营变革势在必行。要通过市场机制配臵资源,引导生产要素城乡流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和效益,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仅次于农业的问题。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剩余劳动力就由隐性化转为显性化。城市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涌向城市提供了就业空间,但在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务工导致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农村房屋空臵问题、土地撂荒问题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在现有制度安排下,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是去城镇非农就业,这也是农民增收的途径选择,导致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空心化、农业生产要素配臵低度化。深层次原因是市场作为配臵城乡生产要素基础这块发育不完善,市场机制运作城乡不统一。症结在于现行制度安排下,土地流转市场没形成,土地经营乡村之间、城乡之间流转不畅。在小块土地经营带动农民增收乏力的情况下,已无必要将大量的农村人口束缚在乡村,而庞大农民群体的缩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有赖于城乡统一大市场包括土地流转市场的形成,有赖于城镇化率的提高,要通过制度设计特别是土地制度的完善让农业剩余劳动力真正融入城镇。农业、农民问题解决好了,农村问题的解决就水到渠成。

二、土地问题根源在于产权问题

经济体制的核心是产权制度,经济体制改革最后的堡垒是产权制度的城乡统一。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经济资源与产品的产权必须明确并受到保护。土地产权问题的解决是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城乡合理流动的先决条件。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深化农村改革,改革的切入点在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清除生产要素城乡合理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政府作为改革的主导者要清除制度障碍,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搭建好统一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平台。从我国土地所有权现实状况来看,以行政手段推动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只能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农问题”的解决要建立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利益引导,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基础上。要以农村土地产权市场化改革为突破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加强国土规划和土地监管,保障粮食安全。目前实行土地的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但是国家拥有高度集中分配土地资源的权力,国家规定和管制城乡土地的用途,建设用地绝大部分只能用国有土地,集体不可购买国有土地,国家可强制征用集体土地。宪法规定村集体土地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集体土地实际的所有权力受到国家的限制,村集体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土地所有者。随着土地承包经营权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中进一步明晰和长期稳定,国家从法律层面对农民土地产权的认可,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原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分化和重组,融入新的经济体,村民委员会对土地的控制和对土地分配的权力会逐步弱化,土地所有者的缺位会被国家取代,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质上将转变为国家所有,城乡不同的土地制度会逐步接轨。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就是在法律上以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的方式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认可,2008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说明国家在进一步加大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的步伐,只是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方面,土地产权改革还没得到认可,政策还严格规定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从改革的历程来看,从农村发端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了土地经营方式,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土地产出水平,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向城市推进解除了后顾之忧,随着1984年城市改革的全面推开,中国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进入21世纪,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经济体制在城市经济中已显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已取得丰硕成果,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步伐迟缓,土地市场发育不完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缓慢,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固化,使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城市产权改革的成功经验对推进农村改革无疑是值得借鉴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农村发展,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并提出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和农村流动,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明确农民家庭财产的法律地位,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新要求。以率先开始农村改革而闻名的安徽目前正在实施以农房产权登记为基础的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尝试,试图解决农村、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实践已开始触及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的明晰问题。如果说耕地、林地、草地经营权的明晰已为土地经营权在农村内部流转奠定了基础,但要推进城乡生产要素流动、让市场在城乡资源配臵中发挥作用、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必须明晰农村建设用地产权。在严格控制和科学规划乡村建设用地的前提下,乡村建设用地可率先实行国有,以达到清除制度性障碍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目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将农村排除在外,通过行政手段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能取得阶段性成果,最根本的是要让市场在城乡资源配臵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随人口的增长逐渐稀缺的资源,合理的土地制度设计将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城镇化率的提高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三、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

一是要加强国土规划,搞好土地监控,确保粮食安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切改革都不能削弱这一基础。确保粮食安全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成功的前提。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要建立在查清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的基础上。真实准确的掌握土地基础数据,是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的依据,也是制定科学的国土规划的依据。我国2007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对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地类、位臵、面积、分布等状况,尤其是对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的全面掌握,是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决策的数据基础。

二是要进一步落实农用地承包经营权,延长并统一农用地的承包经营期限,以利于土地流转。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应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将农村农用地土地承包期统一为七十年,与城市住宅用地七十年使用期限接轨,以促进土地流转。通过土地产权的明晰让农民获得更多资源性资产,通过延长农用地的承包期限使农民获得更多土地流转受益,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资金支持渠道。同时,这些资源作为资产进入土地流转市场进行交易时,客观上使有资金实力的人更多地占有这种资产,形成规模经济以获得更多的规模收益,经营期的延长会使经营者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三是要在搞好乡村规划的基础上,明晰农村居民对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建设用地所有权由国家行使。改变现有的土地征用制度,取消土地一级市场的国家垄断,让农村居民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获得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收益,国家以税收形式获得所有权收益。目前农村建投用地对农民的财富效应不能体现出来根源在于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滞后。从农村现状来看,传统农业经营和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使经营者失去加大农业经营投入的积极性,农民务工收入在没有更好的出路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又投入在改善住房条件上,随着农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农宅长期闲臵现象严重,“空心村”状况加剧。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农村建设用地制度,让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将是一句空话。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土地利用情况调查结果,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31个省(区、市)土地调查面积中,建设用地4.85亿亩(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高达2.46亿亩),未利用地39.17亿亩。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城镇化发展所需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供给的潜力也在于此。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镇村庄发展规划,对农村利用不充分的建设用地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同城市住宅用地一样,要明晰乡村已进入规划的宅基地七十年使用权,核发房产证,取消城市居民不得购臵农村住房的限制,符合规划的农村村庄居民房屋可以买卖、转让、出租、抵押、继承,以此盘活农村居民财产,使其通过市场流转增值,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渠道,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乡村规划实施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四篇:给某某某有关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问题报告

关于***·***某某某工业园开发建设过程中问题的汇报

***区***某某某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省***·某某某工业园运作**年多来,在区政府和***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本着“节约土地、集约规划,高强度建设投入,形成食品产业集群效应,培育强势产品群,打造***知名品牌”的原则,将园区建设及招商工作有计划、高标准的渐进开发,我们在对该项目的规划进行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修订,力争把该项目建成高起点、高标准的某某某工业园区。结合目前园区开发建设实际情况,现将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汇总汇报如下:

1、土地手续问题:为加快工业园的建设进度,在**区政府和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我项目现采取的是一边建设开发一边办理手续的方式进行。园区一期土地报批为***亩,但目前具备集体土地手续的仅为***亩,国有土地手续的办理仅走到***完成。由于土地证的问题,现施工的各种报建手续无法正常进行;而且招商入驻企业必须在有土地证的前提情况下才能办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各类工商注册相关手续,这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和风险;

2、天然气管道的铺设问题:目前燃气管道仅铺设至***路与***路交叉口,这极大影响园区企业的顺利投产,我公司申请将管道向**铺设至园区门口。园区**期签约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已严重面临这样的问题,在装修进场前,所需的燃气必须接入,只有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企业才可以进行正常装修、手续办理、设备试用以及后期正常的投产经营。目前为保证企业的如期进行,通过各项协调工作,企业拟从园区对面的****借用蒸汽,需进行从***至我园区横跨***路开挖及地下蒸汽管道的铺设,以保证公司建设的顺利开展。

3、供电增容问题:随着园区签约企业的陆续进场,园区现有的变压器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及后续企业的用电需求,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进行新变压器的申请办理,以保证园区内企业的正常运营生产。

这些因素目前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的建设施工进程以及阻碍了集团公司的投资开发力度,为做好工业园区的建设开发,我们恳请管委会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指导,协调我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相信在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年工业园区招商建设会有一个大的发展,为早日实现园区***亿产值,同时做好企业IPO上市工作,促进我们辖区的经济发展,我们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明晰产权、强化管护、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

明晰产权、强化管护

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国家水利部、财政部2013年3月28日印发了《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后,我县于2013年7月开始积极进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前期准备。2013年10月31日水利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公布全国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的通知》中,我县被确定为山西省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两个示范县之一。**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紧紧抓住我县被列为全国示范县这一大好机遇,认真调查研究,积极制定措施,成立组织机构,积极推进改革。同时,我县还把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和山西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我县的水务一体化改革有效结合起来,多措并举,综合推进。使小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更深入更彻底更有效。目前全县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已进入发证和建章立制阶段。

一、加强组织领导、出台方案细则

在水利部确定我县为改革示范县后,我县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分管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水务、农业、财政、发改、民政、土地、林业等涉农部门和各乡镇政府乡镇长为成员的**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并根据水利部、财政部《指导意见》和省厅工作部署,因地制宜的出台了《**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以祁政发[2014]66号文下发到各乡镇村,同时还制定出台了《**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了改革工作流程,提出了改革工作目标,划定了改革范围,明确了时间节点,落实了部门责任。并对全县各乡镇的乡镇长和分管副职及改革领导组相关人员进行了工作培训,保证了工作的有效展开。全县8个乡镇一个开发区也分别成立了领导组并出台了各乡镇的改革方案,使各项改革工作有序展开、有效推进、进展顺利。

二、加强宣传造势、动员群众参与

在今年三月全县农村干部培训大会上,我县水务局就改革工作做了宣传动员和业务培训,使广大农村干部对进一步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们还根据改革要求及我县实际情况,编写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相关问答》的小册子,用三十九条问答形式比较全面地解答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内容、要求和目标、流程等问题。为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和积极参与改革工作夯实了基础。

三、加强产权界定,明确责任主体

为切实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我县从今年年初至4月,结合水利普查资料,深入调研,按照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原则,对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了调查摸底,摸清全县小型水利工程家底,对6座水库、2459眼水井、5处小型泵站、196处饮水工程、15处塘坝、12处水闸全部做了造册登记。按照《**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细则》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在确定工程数量后,对全县小型水利工程进行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在原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明晰了工程产权,落实了管护主体和责任。目前,全县列入改革的2679处小型水利工程已经全部明晰了工程产权,明确了管护主体:产权属于国有的26处,包括5处小型水库、7处河道堤防、12处灌区水闸和2处集中供水工程。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1431处,包括1237处灌溉水井和194处饮水工程;属于受益户共同所有的机井309处;属于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所有的灌溉水井65处;属于社会投资者所有的机井58处,属于拍卖后个人所有的机井790处。2679处工程全部落实了管护主体,同时明确了管护主体的责任,对涉及公共安全的208处饮水工程、水库、堤防工程还进一步明落实确了安全管理责任。

四、加强体制创新,充实基层队伍

我们在进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把基层水管体系建设改革工作也结合进来,**人民政府于2014年6月印发了《关于印发**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要求在完成三个区域水管站建设的基础上,确定了在全县160个行政村每村聘任一名村级水管员,由县财政每年给予适当的补助。同时,我们还制定出台了《**村级水管员管理暂行办 法》,明确村级水管员任务职责和考核办法。村级水管员在所辖乡镇区域站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本村的所有涉水事宜。由于村级水管员覆盖全县所有村庄,给今后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升级上档打下了坚实基础,村级水管员选取工作完成后,我们结合全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宣传培训,于9月中旬对集中一周的时间,逐乡逐镇对乡村两委干部进行了改革工作培训,对村级水管员进行了上岗业务知识培训。目前全县160名村级水管员已经全部投入到了各村的小水工程体制改革和水利工程管护工作中。

五、加强工程管理,落实管护经费

为确保深化改革稳步顺利进行,我们在改革方案和细则中就确定了专业管理、承包、租赁、拍卖、委托管理、集体管理、协会管理、股份合作管理和转让等8种管护模式供大家因地制宜合适采用。目前,管护体制已经全部落实,全县2679处小水工程,属于国有的26处工程,包括5处小型水库、7处河道堤防、12处灌区水闸和2处集中供水工程全部实行水管单位专业管理。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1431处工程,包括1237处灌溉水井和194处饮水工程,以及属于农村集体受益户共同所有的机井309处工程,共计1740处工程,实行村委集体统一管理的983处,实行承包管理的722处,实行租赁管理的35处;已经拍卖给个户的机井和个人自己投资建设的机井计790处工程仍然归个人管理,其余的123处机井工程,全部是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管理。在具体实施中,对涉及公益事业的国 家投资的小型水库工程,如经过除险加固的杜家庄水库和杨庄水库,我们确定采取由区域水管站负责管理,并确定每个水库有一名协管员具体负责管护,水库工程水费收入则纳入财政管理,用于工程的维修养护,不足部分由财政补贴。对农村机井工程,除了2003年小水产权制度改革中已经拍卖的部分水井和农民自己建设的总计790眼机井外,对近些年更新和新建的机井工程,大部分村庄采用了集体统一管理或承包管理。目前全县2679处小水工程的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发证工作已经开始。在管护经费落实上,**人民政府已经出台印发了“关于加强水利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补助,同时还出台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田水利建设优惠政策等,使全县的农田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得到了有效保证。

六、加强水价管理,落实惠民政策

农村农田灌溉水价,关乎着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多年来全县物价、水利、电业部门密切配合,把国家对农田灌溉的优惠政策全部落实到农田农户。但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田灌溉也随着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一些购买了水井工程产权的管护个户,个别村个别人在农田灌溉收费中出现的一些自行乱涨价问题,群众有所反应。针对这些情况,我县物价局结合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今年六月对全县农村灌溉水价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核实,并会同水务局对全县农田灌溉水费成本结合实际进行了科学的 测算,又召集全县八个乡镇和十几个村委代表召开了全县农村灌溉水价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向群众公示水价测算依据和内容,提出了全县农田水井工程灌溉每度电0.75元的灌溉收费指导价,有效第遏止了个别村庄农田灌溉乱涨价的问题。同时还对拥有水井工程产权的个户,要求其确定的灌溉水价如果超过政府的指导价时,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定、村委同意后,报县物价局备案批准。同时,对水利工程供水单位的灌溉水价,则严格要求其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水价,切实减轻农民用水负担。

下载明晰山林产权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明晰山林产权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村沼气建设过程中的出现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关于农村沼气建设过程中的出现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沼气建设在新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几经波折,几年前,温家宝总理曾特意批示:发展农村沼气,既有利于解决农民生活能源,又有利于保护生......

    竹子勘界明晰产权 扎实推进林改工作

    竹子勘界明晰产权 扎实推进林改工作 ——记自治区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组在兴安镇检查林改工作 10月21日,自治区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组在副组长杨有兴带领下来到兴安镇,对兴......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出现问题及对策

    相关合集:旅游管理论文 相关热搜: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专业 1.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教学现状 1.1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实习时间安排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从2001年开设旅......

    教学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 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师生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好师生之间的问题直接决定......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谈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保障农民合法权利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谈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工作明晰农村 保障农民合法权利 ——就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专访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记者王立彬)国土资......

    取保候审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五种: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这是一个由轻到重、层次分明、互相衔接的体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适应刑事案件的各种不......

    落实农村低保过程中问题和对策

    低保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及相关对策 低保政策是国家一项重要扶贫政策,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救命钱”。然而,在执纪审查中,发现和查处一些违规发放、贪污、挪......

    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361论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362论中小学生的个性塑造与培养 363论开放式教育 364论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365论学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